首页 > 文章中心 > 指导教师实习工作报告

指导教师实习工作报告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指导教师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指导教师实习工作报告

指导教师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1篇

关键词 法务会计;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法务会计是会计学与法学相结合的一门新兴的边缘性学科。在西方国家。法务会计(Forensic Accounting)最初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871年。虽然历史不长,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犯罪的日益猖獗。世界各国对法务会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1996年,《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完成了对美国20种“热门行业”的追踪调查,会计领域中的“法务会计”名列首位。这便凸显出开创特色化的法务会计实践教学和建立有针对性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在高等学校中开设法务会计专业和课程,以培养专业的法务会计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

我国高校于2001年9月开始在河北省的河北职业技术学院试办首届会计学法务会计专业,招生55人。此后,廊坊师范学院、云南财经大学、浙江经济学院也相继开设了法务会计专业。渤海大学会计学院紧跟时代步伐。迎合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的现实需求。从2004年开始设立法务会计专业并于当年招收第一届法务会计专业本科生,到2007年为止已招收四届学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且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法务会计》课程作为法务会计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随着专业的设立而设立,它的建设与发展也必将带动整个专业的建设与发展。由于法务会计是理论与实践结合非常紧密的课程,学生不仅应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练就过硬的技术方法与技巧。因此。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时刻要强调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讲授理论时,大量地、灵活地穿插案例;在穿插案例时,适当地、生动地进行情景模拟;在理论学习后,定期到法务会计实践基地实习,接触真实案件,亲身体验法务会计执业全过程,为将来真正执业做好准备。

一、特色化的法务会计实践教学

《法务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是用来充实理论教学内容和完善课程体系的必要手段,其总体设计思想是:“案例教学+校内模拟+社会实践”。通过这三个环节的实践教学,使学生了解法务会计从业的全过程,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掌握办案的主要方法与技巧,从而真正具备法务会计人员所应具备的知识结构和各种能力。

(一)案例教学

就是针对所讲授的理论知识,及时、适当、灵活地穿插案例,并结合理论进行分析说明,以增强学生对理论的理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案例教学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但大致可以分为三种:1.讲授案例,即由教师根据授课内容,列举、描述并分析案例。促进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此时,学生仅仅是学习者;2.情景模拟,即由学生将教师所讲案例排演成小品,进行情景模拟,营造身临其境的感觉,使学生能够参与授课过程,从单纯的学习者晋升为参与者;3.设计案例,即由学生根据所学理论自行设计案例,并决定案情的不同发展方向,进而作出区别性分析,得出各自的结论。这样,学生就从学习者或参与者一跃而成为讲授者,同教师站到同等的地位上,相互探讨、相互促进、教学相长。

(二)校内模拟

渤海大学会计学院建有会计手工模拟实验室和计算机模拟实验室各一个,发挥了积极的作用:1.可以根据仿真模拟资料进行手工综合模拟。期间贯穿三层思路:(1)会计程序,填制会计凭证一登记账簿一编制会计报表;(2)资金运动程序。筹集资金一物资采购一生产一销售一成果分配一上缴税金和偿还债务;(3)工艺流程。2.可以根据仿真模拟资料运用会计软件进行电算化模拟,其内容和思路与手工综合模拟相同。

(三)社会实践

分为两个阶段进行:1.根据本课程的进度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及兴趣取向,将学生分批、分期送入法务会计实践基地接触真实案件。渤海大学会计学院已与辽宁戎达律师事务所、辽宁中衡会计师事务所等四家会计师事务所合作,成立了法务会计实践基地,提供规范且充分的实践场所和时间并配备专职律师或注册会计师作为专门的实践指导教师对其整个实践过程进行引导和监督。争取在实践期内,使每位学生至少参与一个完整的法务会计真实案件,从而切实提高其对法务会计案件的分析与处理能力。2.选拔在实践基地表现良好且突出者,进入实习单位实习,独立处理有关会计和法律事宜,真正走入社会锻炼。目前,渤海大学会计学院在校外设有4个会计实习基地(锦州铁合金集团、女儿河纺织厂、锦州石化、锦州外运)和6个法律实习基地(锦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锦州市古塔区人民法院、锦州市凌河区人民法院、锦州市古塔区工商局、锦州市中级人民检察院、锦州市凌河区人民检察院),可以满足学生实地参观和顶岗实践的需要。

二、针对性的实践教学管理模式

针对法务会计的专业、课程及教学方法的特点,其实践教学的管理模式应是在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指导下的人本管理,注重人的个体差异,注重教师与学生的个体活动,倡导平等、选择、关爱的人文精神。在这种情况下,允许学生根据自身的喜好和对未来发展方向的自我设计。有选择性、有针对性地参加实践教学。具体要求如下:

(一)实践教学的师资配备必须精良

作为法务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师,必须是具有相应职业资格且拥有多年执业经验的注册会计师或律师。在渤海大学会计学院,担任法务会计专任教师的都是具有注册会计师职业资格或法律职业资格的教师,并且半数以上是上本科时修读会计学或审计学专业,而在研究生阶段修读法学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这便是专门针对法务会计专业师资配备的复合型双师团队。在进行实践教学重要环节的校内案例教学过程中,同时具备高校专任教师资格和相应职业资格的教师在选择、分析案例以及校内模拟实验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并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使理论讲授与案例教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对于校外实践基地而言,对合作伙伴的选择及其资质考核尤为重要。渤海大学法务会计实践基地的合作单位全部是注册会计师事务所或律师事务所,其中。只有从业3年以上的注册会计师或律师才能够成为法务会计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教师。

(二)实践教学的内容设计必须科学

实践教学的内容应当紧紧围绕理论教学的内容与进度展开,针对性、灵活性要强。主要包括法务会计工作技术方法、法务会计对舞弊与欺诈的甄别、法务会计证据的收集与认定、法务会计的诉讼支持和法务会计的工作报告等内容,将法务会计课程中实践性强的核心内容全部涵盖其中,并应逐层递进、环环相扣,达到从理论到实践的自然过渡。

(三)实践教学的方法选择必须恰当

实践教学的方法应灵活、多变。能够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培

养其专业胜任能力和独立从业能力。例如:针对校内模拟实验,“演练式”教学法就是能使学生增强会计账务处理技术能;々的方法;针对校外实践基地,“跟踪式”教学法,即选派专职律师或注册会计师全程跟踪指导学生,可使其在接触真实案件、得到更多专业技术指导的同时,增强实战能力;而针对实习单位的实践,则应采用“释放式”教学法,即先设定提纲,然后选择实习单位,经过实地调查研究。修改提纲,并独立处理实际业务,将自己从校园释放到社会当中,在得到锻炼的同时,圆满结束对《法务会计》课程的学习。

(四)实践教学的时间分配必须合理

实践教学的课时安排应充足,有效利用规定课时,适当补充课外时间。特别是校外的实践与实习,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安排在业余时间,适当延长至寒暑假。而对于家境困难且兴趣浓厚的学生,在不影响学校正常学习的前提下,可以联系长期实习作为兼职,在培养实际应用能力的同时,解决学习上、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五)实践教学的监管考核必须严格

实践教学管理应有条不紊、因材施教,向实践基地派送学生应科学选拔、合理分组。并充分考虑学生的能力与意愿,进而进行规范、严格的监管与考核。以渤海大学法务会计实践教学环节为例,说明如下:

1.校内模拟:

(1)针对法务会计工作技术方法一章中的综合技术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进行模拟。首先。选择一个案例,把学生划分小组,各自对案例进行有关账务处理;其次,提交“案例模拟报告”之前。各小组分别阐述和分析自己所用方法、处理过程及最后结果;最后,通过比较,真正理解不同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条件,掌握其中的技巧。

(2)针对法务会计证据的收集与认定一章中的“损害赔偿的确定与计算”进行模拟。将学生划分小组,每组布置不同案例,课上讨论与课下协作相结合。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提交“案例模拟报告”。

(3)针对法务会计的工作报告一章中的“法务会计工作报告的实例”,进入会计模拟实验室进行模拟实践。需以个人为单位提交“案例模拟报告”。

2.实践基地:

根据不同的实践基地,进行不同内容的实践。并须提交“基地实践报告”。

(1)辽宁戎达律师事务所侧重于法律方面的实践,可主要针对“法务会计对舞弊与欺诈的甄别”和“法务会计的诉讼支持”进行实践。其中,着重进行对“交易行为中欺诈的甄别”和“法务会计的诉讼支持程序”的训练。根据学生的能力不同,由专职律师派发不同案件,并全程指导、监督,使学生了解办案全过程和实际办案方法与技巧。

(2)辽宁中衡会计师事务所侧重于会计方面的实践,可主要针对“对审计证据的收集与鉴定”和“对法务会计工作报告的编制”进行训练。根据学生的基础与兴趣的区别,由专职注册会计师全程指导与监督,使学生对注册会计师审计工作有全方位的了解,并切实体会其与法务会计的差别,进而明确法务会计的工作职能与技巧。

3.实习单位:

指导教师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2篇

(1)实习的最终目的和效果难以保证

一般认识实习时间太短,一天时间安排学生参观一个公司或者企业集团,这种认知实习的形式使教师和学生把该环节作为一项任务,走马观花。生产实习过程中由于与实习单位缺乏沟通,不能达成共识,往往只安排学生参观,很少允许学生亲自动手,从而使得学生得不到技能的锻炼和从事工作的切身体会。

(2)实习基地的有限

高校在实习环节的经费十分有限,而且大多数公司企业认为学生的实习会影响其正常工作和生产,还存在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所以企事业单位对于高校学生的实习活动很少予以支持。这样一来,经费紧缺问题和实习接收单位不予以配合,使得专业建立的实习基地不仅数量少,而且实习内容单一,达不到预期效果。

2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环节

(1)题目数量较少,内容单一

一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题目年年重复,更新数量少。尤其是课程设计常常出现“多人一题”的现象。所以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不免出现个别学生之间相互抄袭,课程设计对学生的锻炼目标难以实现。

(2)题目与实际脱离

很多青年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凭空捏造题目,导致毕业设计和论文严重脱离实际现象的发生。(3)缺乏指导教师一个指导教师往往在指导课程设计时,同时要带数十名学生,甚至同时指导一个班级的学生,这种情况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既辛苦了指导教师,又不利培养本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3对实践教学环节改进的探讨

3.1完善开放式实验室建设,以科研促进教学

我校环境专业积极发展开放式、研究性及综合性实验室,鼓励和指导学生自行组织小组,自行设计实验方案与步骤,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及时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促进学生工程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建设开放式实验室已初见成效,实践表明教学实验室全天候开放,实验设备和仪器使用率提高,也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科研平台,学生的科研积极性大大提高,很多学生发表多篇高质量科研论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有了长足的进步,深受用人单位的好评。

3.2构建合理的实习方案

我校通过与环境专业相关的企事业单位沟通,建立了多个生产实习基地,例如汉中市环境监测站,洋县、勉县、城固等县环境监测站,汉中市污水处理厂,略阳电厂、略阳钢厂等。在今后的实习过程中,争取延长实习时间,同时安排学生在不同实习单位进行实习,过一段时间后交换实习单位,尽可能多的让学生了解不同行业的环境污染物处理工艺和流程,积累多种工艺运行管理方面的经验。同时我们还应该充分了解当地的环境资源特点,充分发展与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特点相符的环境专业实践。例如,我校处于陕西南部,汉江上游流域,深处秦岭和巴山之中,我们的环境专业实践应该紧紧联系当地的自然资源环境特点,大力开展关于水源地保护、流域生态保护和建设、山区生态保护、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实践环节。

3.3毕业论文和设计切合现实环境问题,调动学生积极性

毕业实习注重对学生综合技能的训练,是本科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综合性实践环节,也是最后检测学生综合素质的关口。同时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工程实践及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2]首先,我校已经实现了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学生导师双向选择模式。即在导师列出研究方向、内容及要求等供学生依自己的专业兴趣选择相应的课题,如果学生毕业想去环保公司工作,毕业设计时要强化自己的CAD绘图能力。如果想考研究生或者环境监测部门工作,毕业设计时可以选择一些研究性题目。第二,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的指导教师课题的选取要立足于现实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尤其是结合当地环境经济特点,选择有现实意义和地方特色的毕业论文与毕业设计选题。同时还应该有一定的学术价值,避免一些抄袭行为。第三,指导教师应当严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毕业论文,培养和提高学生查阅和运用文献资料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书写论文的能力,因为写出流畅的工作报告和发表科技论文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是十分必要的。[3]

3.4开展系列“环保”活动以及相关学术活动

指导教师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3篇

关键词:毕业实践;工学结合;高职教育;商务英语专业

高职院校毕业设计是高职学生在校内的最后一次实践教学环节,毕业设计在培养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

随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理念正在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流办学理念,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都在围绕着“能力本位”、“过程导向”等教学要求,最大程度地再现工作过程,从而实现“做中学”的目的。这其中也包括商务英语专业。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毕业设计大部分还是采用与本科相同的毕业论文写作模式,存在着选题与所学内容和实践相脱节、选题重复现象过多、抄袭现象泛滥、学生教师对此积极性不高等诸多问题。

一、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实践环节现状与归因

1.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实践环节现状

为了解目前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现状和质量状况,笔者查阅了大量的本专业毕业论文,对其选题、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着重选取了天津职业大学商务英语专业2009届毕业论文文本进行研究,通过对各方面调查结果的分析汇总,发现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的总体质量偏低,现状不容乐观。

(1)学生对毕业实践不重视,态度不认真。随着高等教育的连年扩招,毕业生面临的就业压力逐年增大,为了缓解这一压力,大部分高职毕业生选择从大三上学期开始,把主要精力都放在寻找理想工作上,而这一阶段恰恰又是毕业论文撰写的关键时期。由于现实中毕业论文质量的好坏对就业并无很大影响,所以许多学生采取了消极应付的态度,这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而且大多数学生对撰写毕业论文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也直接造成了毕业论文的质量低下。

(2)学生在毕业论文或工作报告的写作过程中,拼贴抄袭现象严重。由于学生对毕业论文的不重视,采取敷衍的态度,直接导致学生在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中过于依赖现有的文献资料,为了节省精力和时间,将别人的文章剪切拼贴或稍加改动,凑成自己的毕业论文。撰写工作报告的学生也不过是上网查阅企业的文字宣传材料拼贴论文,最后写出自己的工作经历和想法。

(3)毕业论文选题不合理。目前,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首要问题就是选题失当,主要包括三方面的问题:一是选题来源盲目。由于学生本专业的理论基础比较薄弱,对所学专业缺少全方位的认识,所以学生根据手头现有资料确定选题,倾向于那些可参考书目或网上相关资料丰富的选题,对所占有的材料缺乏足够的了解,仅凭占有资料的多少轻易决定选题方向,这样在写作过程中很容易出现问题,比如资料与选题存在偏差,现有材料无法使用,妨碍了写作的正常进行。二是选题范围过宽或过窄。许多学生并不知道哪些选题与自己现阶段的专业水平相符合,对选题范围没有把握,大多数选题过大,直接导致内容空泛、言之无物;有些选题也会存在过窄的问题,使得研究无法展开。三是选题缺乏新意。学生找不到自己可以研究的题目,只能人云亦云,选择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的老题目,如果能深化这些研究固然不错,但实际情况表明,大多数选题仍为老生常谈,并没有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新观点或新视角,选题雷同现象严重。

2.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毕业实践环节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学生重视程度不高。毕业设计不仅是高职教育中一个很重要的实践环节,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过程。但有的学生对毕业设计这一重要的实践环节在思想上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并未认识到撰写毕业论文的意义,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个形式,只需走过场就行。

(2)指导教师存在问题。目前高职毕业实践中的大多数指导教师同时还承担着大量教学和科研任务,而毕业设计时间又过于集中,势必会造成有些教师在毕业设计上投入的时间、精力不足,这也是直接影响毕业设计质量的主要原因之一。部分指导教师(含部分高职称、高学历教师)本身缺乏科研和社会实践背景,缺乏指导毕业设计应有的条件,无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毕业设计指导,致使这部分教师指导的毕业设计质量不高。

(3)毕业实践管理工作存在问题。虽然各高校均制定了毕业设计工作规程,规定了检查和评定标准,但职责不明、执行不严,要求不规范、不具体、不完整。如:学校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没有提出全面的要求和合理的成绩评定办法,对部分明显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采取宽容迁就态度,能过就过,造成学生本人对毕业设计质量不重视。院系没有制定对毕业设计工作具体的管理措施。即便院系在布置毕业设计工作时要求严格,如果没有认真检查,缺乏督促措施,缺少对教师指导情况、师生交流情况、答辩形式以及资格审查等机制,也会使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

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毕业生毕业设计的要求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1]近年来,许多高职院校特别是一些国家示范和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在认真分析行业、企业工作任务的基础上,依据岗位要求,确定相对应的核心课程进行开发建设,取得了诸如任务驱动型课程、项目课程改革等受到职业教育界认可的成绩。但在毕业设计(论文)方面的改革却较为少见,导致目前的毕业设计(论文)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不相协调。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以下几点:工学结合顾名思义就是将工作与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两种不同环境和资源,按照职业岗位要求,将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以获取实践经验和职业能力为主的企业教育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实现学生的职业能力与企业的岗位要求无缝对接。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突出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实践性和职业性,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和要求,有着丰富的内涵。

1.“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的科学性

该人才培养模式以就业为导向,坚持走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相结合、培养过程与工作实际相结合的道路,注重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和高技能人才,有效解决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脱节的顽疾,符合“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与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的指导思想相吻合。

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主体的多元化

该人才培养模式的主体具有多元性,包括学校、企业、学生及政府。学生是工学结合行为主体,所有教育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学校与企业是一种合作关系,学校要主动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增强对企业的理解,而企业应自觉担负社会责任,引导学校按照岗位要求开展教学活动。政府应加强对企业与学校协调管理。

3.“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内容的多样化

在该人才培养模式中,除了传统的课堂教学外,还有工学交替、顶岗实习、订单培养、任务驱动等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4.“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实践性

该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战”,并通过阶段性实训、定岗实习及项目化课程改革等载体落实,强调在真实或仿真的工作环境以及职业情境里的“教、学、做一体化”。

三、“岗学一体、校企联动”毕业实践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改革毕业设计选题模式

毕业设计题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毕业设计的内容,合适的题目使指导教师与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使教与学两个方面都得到收益和提高,同时使学生的毕业论文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实际应用开发的可能性。因此,要在毕业设计模式上有所突破,必须首先优化选题设计,讲究科学选题。毕业设计选题模式创新的基本原则如下:(1)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真题真做;(2)毕业设计题目应与企业的生产科研相结合;(3)毕业设计要体现本专业的专业特点,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注意与专业知识结构的联系;(4)毕业设计要体现实际意义与经济效益。总之,毕业设计题目的确定,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由校方指导教师和一线技术开发人员共同来制定。

2.要提高对毕业设计管理的认识

针对存在的问题,学校要把毕业设计工作提高到与组织课堂教学并重的地位,使广大师生认识到毕业设计管理是整个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同时学校要建立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机构,对毕业设计工作进行严格考核,并将它作为学生毕业设计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1)加强监督管理,创新毕业设计管理模式。在“强化管理、规范组织、精心指导、全面监控、科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下,从规范管理入手,以质量评价为突破口,把过程管理作为毕业设计质量的保证,结合毕业设计项目内容,明确阶段与目标,强调学生的能力、综合素质的训练。

(2)建立教学过程管理指标体系。对毕业设计题目论证、任务书、进度、答辩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督,保证及时掌握学生毕业设计的平时情况,保证教师时间与精力的投入,最终提高毕业设计质量。

(3)建立管理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分四个方面:第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师指导过程的评价;第二方面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过程的评价。这两项指标能够促使师生互相监督;第三方面是毕业设计阶段完成情况考核(要求指导教师及学生在毕业设计工作开始前填妥每阶段拟进行的内容);第四方面是管理部门对各单位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检查评价。

(4)建立健全指导教师管理体系。①确定指导教师的资格,严格执行标准。②明确教师职责,确保教学质量。③加强对参加毕业设计学生的资格认定。

3.改革毕业设计指导模式

毕业设计课题经协商确定后,校内指导教师负责过程管理,制定设计进度计划,对设计过程进行监督,并负责对毕业设计撰写进行指导和审核;校外兼职指导教师则负责对学生具体内容指导,提供相关资料,以及学生与工作现场、设计单位关系的协调。学生要拿出1/3时间进行理论学习和查找资料,2/3时间深入合作单位进行实地考察。

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要避免填鸭式教学,要引导学生熟悉问题的求解过程。要从创新教育的观点出发,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成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这也是指导教师重要任务之一。

4.改革考核制度,规范答辩程序

要改变毕业设计成绩主要由学生基本能力来衡量的传统评定方法,在毕业设计工作中要鼓励、强化创新思维的重要性,要认识到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才是人才水平和质量的关键。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2006-11-16.

[2] 杨建芳.产学研结合的毕业设计模式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

指导教师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4篇

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教育是民生工程,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2008年安徽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建设职教大省的目标;200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要把中等职业教育从规模扩张转移到内涵发展上来。这些政策的出台,可以说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又一个春天。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规模已近饱和之后,加强职业教育的内涵发展将成为必然,同时也是做大做强职业教育的又一良机。《国家教育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职教的发展要做到长班与短班并举,学历教育与培训教育相结合。要构建体系完备的终身教育。力求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有效衔接。努力使继续教育参与率大幅提升,从业人员继续教育年参与率达到50%以上。全国从业人员继续教育由2009年的16600万人次增加到2015年的29000万人次和2020年的35000万人次。另外,学校与行业、与部门的有机结合,能有效解决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的矛盾。

现在职业培训主要包括创业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就业再就业培训和阳光工程培训等。完成这些培训任务是国家重要的政治任务,而能够承担培训任务的最佳机构无疑是职业学校。国家对完成培训任务的单位,都有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资金补助。铜陵县职成教中心通过多方协调和不懈努力,2009年一年共完成各类培训任务近千人,获得培训补助资金近百万元,学校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然而,在培训过程当中也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以致制约了培训的质量和规模。2010年,学校计划各类培训4000人,到2014年,当年培训10000人。要保质保量地完成这些培训任务,只有科学地组织安排才能够保证培训目标的实现。

一、着眼学校的规模拓展,进一步完善培训机制

狭义的职业教育是学历教育的一种,以长班为主。当学校招生已处在饱和状态时,其发展的目标定位,将成为困扰中职学校的一大难题。中等职业学校适时加强培训教育时机已经成熟,其主要表现为:国家空前地重视各类职业培训,其培训对象的数量和类别空前之大,而能够承担此培训任务的机构,其中最为重要的当属职业院校。经过长时间的风雨洗礼,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职业院校都明显具备了智力优势。要有效保证培训的规模和质量,需要建立健全培训的机制,具体安排要突出三点:

1.从事各类成人技能培训的师资要以本校专业课教师为主。由于各类技能培训工作尚处起步阶段,许多环节还比较松懈。承担培训教学工作的往往并非中职学校教师,而是从外单位聘请,被聘人员的素质良莠不齐,有的甚至不具备相应的资质。不仅培训的质量往往会大打折扣,甚至会助长中职学校培训工作对外聘教师的依赖性。因此重视培训教师的本校化对中职学校的发展意义深远。中职学校应建立《专业课教师兼任培训教学工作制度》,从工作量、时间、评优等方面予以保证或倾斜,甚至可以选派部分专业课教师参加专门的成人教学培训,认定其继续教育学时。

2.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在教学计划上要统筹考虑,力争做到两种教育一盘棋。中职全日制学历教育在课程设置、计划制定、师资安排等方面应当通盘考虑职业培训。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规避教师在教学时间上的矛盾,有利于教师有充分的教学准备,从而提高教育质量。不但授课教师如此,而且实习指导教师也要尽量如此。

3.本着服务的宗旨,灵活安排培训场地和时间。由于培训教育的对象是成人,培训会带来学习与工作的矛盾,从而引起不便。中等职业学校在场地安排时,一方面是依托学校固有教学实习场所,另一方面又可以因人而异,灵活安排教学场地,包括教室和实习场地,甚至可以把这些安排在田间地头、工矿车间、机关社区等。这样不但方便了学员,而且能有效利用资源,根据学员的工作性质,因人、因时、因地灵活开班,最大限度地方便学员,从而提高培训的成效。

二、有针对性地安排实用的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增强培训实效

成人培训的对象决定了培训内容要有很强的针对性。搞种植的对养殖的内容不感兴趣,搞经果的对园艺花卉不感兴趣,搞养猪的对养牛也不感兴趣。以往,一些中等职业学校为了完成培训计划,忽视培训对象的工作特点而盲目开班,把不同工种的学员硬塞在一起开班上课,不少学员很是扫兴,多有怨言,甚至产生不良影响。具体而言,目前企业用工主要以机电、餐饮、服装、园艺、养殖、种植等专业为主。各种专业的从业者,其从事具体工序所需的技能等级也不相同。因此如果不能恰当地选择培训内容和教学方法,学员接受知识就会吃力,甚至失去信心,放弃学习。

成人接受职业培训,一般都具有明确的目的,渴望立竿见影。其实,这也不难,完全可以借鉴职业教育的“订单”培训和校企结合的培养模式。根据企业需要,决定培训内容;根据教学需要,选聘教学人员。在培训方式上,更加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可以选聘企业技术人员担任教员,将企业甚至将来的工作单位作为实习实训基地。学员实际上成了企业的准员工,其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当然很高。

三、充分宣传好培训的一系列优惠政策,扩大招生规模

目前,各类培训都有政策扶持,不但培训机构都享受政府的财政补助,参训学员也享受一定的培训补助。失业人员、被征地农民和残疾人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或培训结业证书的,给予其培训和鉴定费用全额补贴,而原来的政策只补贴70%。企业职工和进城务工农村劳动者培训后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培训和鉴定费50%的补贴,最高每人1300元,其中培训职业(工种)属当年杭州市紧缺职业(工种)的,给予其培训和鉴定费全额补贴。(《杭州日报》2009年9月18日报道)有的地区已将大学生、企业职工等群体纳入就业再就业培训补贴对象,补贴和奖励标准有了一定的提高,培训和鉴定费补贴最高1300元,杭州户籍学生取得SYB培训、创业实训合格证书即可予以补贴(《杭州日报》2009年9月18日报道)。安徽省铜陵市规定:对于培训合格的学员可获得5万元的无息无担保贷款。这些政策,都要不打折扣地向学员宣传到位。

指导教师实习工作报告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教育;物业管理专业;工学交替;实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02-0024-04

一、物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状况及目标岗位分析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作为现代服务业的组成部分,物业管理行业在经济新常态下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2015年,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深化服务业改革开放,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促进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提高、水平提升,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加快培育新的增长点和增长极,实现在发展中升级、在升级中发展。

2015年中国物业管理协会的《全国物业管理行业发展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物业管理面积约为164.5亿平方米,相比2012年的145.3亿平方米增长了约13.5%,在管规模持续扩大;全国物业服务企业约10.5万家,较2012年调查的企业数量7.1万家增长了约48%;物业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约为711.2万人,较2012年的612.3万增长了约16.2%,人员数量增长速度较快。

物业管理作为劳动密集型行业,目前人才储备不足,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远远滞后于行业的发展。企业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高职层次应用型物业管理人员就业容量大,高职院校必须针对行业特点培养物业管理专业人才。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对物业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进行了精准的市场调研,将学生的主要目标岗位定位为客服专员、行政人事专员、品质专员、项目经理助理。目标岗位及描述如表1所示。

二、“工学交替”模式下物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计

科学构建实习模式是有效推进“工学交替”的重要保证。有重点、有步骤、有层次地设计实践性环节,能够有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关键职业能力,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立足首岗适应,多岗迁移的目标,将多元化实习环节有机地嵌入其中,形成复合型、多层次的课程体系。

三、物业管理专业主要实习模式的内容及关注点

设计物业管理专业的实习模式时,横向上要考虑每个实践性环节与相关课程的有机衔接;纵向上应考虑各实习环节对职业技能的阶梯式提升、职业素养的持续内化。最终确定的专业实习有认识实习、跟岗实习、顶岗实习等,从而构成渐进式、多元化的专业实习模式。结合学生的成长规律、知识结构、能力特点,每个实践性环节应有各自的侧重点、实习内容和关注点。

(一)认识实习――增加感性认识

认识实习是物业管理专业的第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其目的是在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增加对本专业的感性认识,引导学生进入专业领域,开阔专业视野,培养专业意识,激发专业兴趣,树立职业理想,明确专业学习目标,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认识实习的两周内,分别安排专业录像、企业家讲座、优秀毕业生分享、参观优秀小区、参观城市综合体等形式多样的实习活动。邀请的行业企业专家可以有多种风格,如创新型企业家、学者型企业家等,让学生们多角度汲取专业营养。

(二)专项实训――参与前期物业管理

通过专项实训理解新建物业承接查验、入住、装修管理、接待等具体业务的工作规程,同时锤炼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和职业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专项实训的一个月,通常安排在12月份,此时集中交付的住宅小区也较多,企业刚好需要短期人力资源,学生在承接查验、办理入住的关键业务节点得到了锻炼机会,为接下来的跟岗实习做好“热身”。

(三)跟岗实习――体验客服专员工作

第六学期的跟岗实习,学生们在校内学完《物业管理实操》《物业管理法规》《物业服务礼仪》《楼宇设备维护与管理》等课程,安排学生到物业服务企业的客服岗位实习,按规定工作规程参与客户服务、物业管理现场服务,将所学专业知识融会贯通。同时内化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素养,培养诚实守信、善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后续提高模块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职业能力培养打下基础。

由于跟岗实习时间为一学期,所以需要提前和物业服务企业多次接洽,确认学生实习物业项目和岗位。因为学生在实习时尚处于三年级,还需寄望于企业和学校共同培养学生。

(四)轮岗实习――提升综合职业能力

轮岗实习可以从两个角度考虑:一是不同部门轮岗。第期的轮岗实习,学生们已经完成了《物业服务品质》《物业财务处理》《分类物业管理》等提高模块的学习。学生可以在客服专员、行政专员、品质专员三个目标岗位中进行轮岗实践,全面拓展专业技能,更加人性化地考查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理性分析。二是不同业态轮岗。随着物业管理的发展,住宅、非住宅等各种业态的物业管理项目也越来越多。例如一些大型城市综合体,其包含了住宅、星级酒店、写字楼、商业等多种业态,各种业态的物业管理既有共同点又有各自的侧重点,给学生提供不同业态轮岗的机会,锻炼职业迁移能力。学生通过轮岗能够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全面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积累职场经验,为早日成长为部门经理或项目经理提供条件。

(五)顶岗实习――成为优秀员工

到了第十学期的顶岗实习,学生已经完全具备物业管理综合职业能力,能全面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有的学生很快成为企业的骨干员工。也有猎头公司锁定笔者所在学校物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提出为学校物业管理专业学生建立信息库,视为日后物业管理精英库的猎头人选。

四、物业管理专业多元化实习环节的管理

(一)实习前期充分准备

1.精选校企合作企业

推行“工学交替”模式,合作企业的选择至关重要,学校教师一定要严加把关。学校可以依托校外实习基地优选规模较大、业务规范的企业共同培养。条件成熟时,可以选择优秀物业服务企业进行订单式培养。订单培养具有以下特征:校企合作的规范性、人才培养的协作性、培养目标的针对性、教学模式的职业性。

为了严格管理,除了顶岗实习是学生和企业之间的双向选择,其余的专业实习都是由学校统一安排。这要求物业管理教研室主任在行业中有较强的人脉关系和实习资源配置能力,在实习前就进行反复沟通。根据每次实习的内容和目标,学校优选万科、龙湖等知名物业企业和优秀物业项目,精准地落实实习岗位。

2.匹配学生特点合理分组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好的教师如同一名好的导演,给学生提供绽放能力的舞台,帮助学生成长,做到人尽其才。教师应分析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工作能力、团队协作等细微差异,对应地匹配实习企业和物业项目。如将英语好的学生安排在涉外的物业小区实习,让其发挥专长等。实习之前进行统筹分组,每个物业项目实习人数通常在3人以上,并任命1名学生为组长。

3.重视实习动员和安全教育

学生到岗之前,必须进行认真细致全方位的实习动员,动员时除了需要强调实习纪律、实习成果、四勤(眼勤、嘴勤、手勤、脑勤)、待人接物、自尊自重等事项,安全教育必不可少。安全教育通常强调实习场所安全、暂住地安全、上下班交通安全、财物安全、心理安全等方面。心理安全教育就是使初涉职场的学生学会心理调适和情绪管理,增强耐挫力,减少不良情绪和过激行为的发生。

(二)实习过程跟踪指导

走访与巡查。在校外实习期间,要求教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实习动态,教师定期到每个实习地点检查。走访企业指导教师填写检查记录、批改实习周记等,定期汇总学生的情况,及时诊断、沟通和改进。

指引与鼓励。校内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指导和引导学生,对学生的工作表现及时关注。学生在实习的不同时期会碰到各种状况,教师应该在学生迷茫时给予指引,得意时给予提醒,困难时给予帮助,挫折时给予鼓励,成功时给予欣赏。

汇报与分享。校外实习学生每月返校进行实结、实习汇报、专题调研、心得分享。通过每个月的实习汇报,学生不仅总结了自己的实习岗位工作,还共享了其他公司的成功经验,知晓不同岗位、不同项目、不同业态的管理模式的差异,丰富职场经历。学生的汇报分享还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增进了团队意识,提高了梳理知识和总结能力。学生在循序渐进的指导中明显进步。

(三)实习结束注重反馈

实习资料归档。每一个实习环节结束,校企双方结合学生表现,给予学生客观的成绩评价。将实习任务书、指导书、实习日志、实习报告、企业鉴定、实习成绩等资料进行装袋归档。

及时总结反思。实习结束后,对每一次实习的策划、组织、管理等方面进行反思,进行理论总结和专业研讨,也为后期指导实践性环节积累更多经验。

五、物业管理专业多元化实习模式的成效

一是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多元化、渐进式的实习环节,有助于学生理解专业知识,提升岗位能力,积累工作经验,培养职业气质。学生对即将从事的工作环境有全真的体验,在工作中培育了敬业精神,渗透了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是推进了专业课程改革。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更多的教学方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如翻转课堂、案例教学、任务驱动、团队合作等。这些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都需要学生的积极互动。有过实习积累的学生,继续学习提高模块的课程时,对理论知识的领悟更快、更透彻,对课程改革内容的响应度明显提高,促进了教学目标的达成。

三是提升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学生职业能力的增强带动了学生整体培养规格的提高,最终体现在学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上。连续多年招聘会上物业管理毕业生供不应求,学生都被知名物业公司抢先录用。学生2016年准就业信息统计显示,60%的学生都进入了万科物业、龙湖物业等公司。

四是实现了校企共赢。多元化实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边学习边实践的平台,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体现了以能力为本位的职教理念,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同时,此模式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提升了学校形象,工学交替模式一经推出,数家媒体以整版报道此事。多元化实习同样深受企业的欢迎,企业可以把自己的企业文化提前渗透给学生,有了对学生的跟进和培养,缩短新员工的培训期和考察期;同时可以增加企业的人才储备,减少用人风险,还可以树立企业“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总之,物业管理专业多元化实习模式给学生提供了边学习边实践的平台,只有认真策划、系统安排、有序组织、栏窆芾砗妹恳桓鍪导性环节,才能彰显专业特色,深耕学生未来,达到学生、学校、企业和社会多方共赢。

参 考 文 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Z].教育部高教司[200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