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索溪峪的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 研究语境 翻译与定义 演化动力
[分类号]G354
1 问题的提出
从1968年Taylor开创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研究以来,该领域自20世纪90年代起获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图书情报领域与计算机领域的学者们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本文主要对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中涉及的几个理论问题进行辨析式探讨,以期为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提供简要的前期总结及后期研究思路。
2 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研究语境
为了获得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整体认知,应将其置于信息查寻与检索发展历史的全域视角下来考察。信息检索领域作为情报学的两大核心研究范畴,长期以来受到学者们的充分重视。尤其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伴随检索系统的研究热潮,整个检索领域的研究开展得如火如荼。
信息查寻与检索发展历史上出现过三种基本研究范式:①系统范式,主要探讨检索系统的构建及检索算法,大部分核心工作都由计算机领域出身的学者完成;②用户范式,主要探讨信息检索过程中的用户行为,关注用户与检索系统的交互过程,强调系统设计应以用户为中心,方便用户利用;③认知范式,主要探讨用户检索过程的心理过程,关注用户与检索系统交互过程中的社会认知过程,强调基于检索过程的用户内在知识结构改善与问题解决。这三种研究范式都有一个暗含前提与假设,即检索过程是由单用户完成,忽略了检索过程的合作现象。事实上合作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如用户在查寻信息前向熟人咨询相关问题。
检索过程是用户与检索系统或检索工具的交互活动,即系统以拥有或控制的资源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为了解决单个检索系统因资源的有限性而难以满足用户需要的问题,不同检索系统间的集成体现了系统问的相互合作(典型的如元搜索引擎、各种无缝链接的检索系统等),并开展了诸如跨系统检索技术、跨语言检索等方面的研究。用户与检索系统间的交互,本质上是用户与计算机检索系统问的合作;为了提高检索效率,计算机检索系统与用户间需要相互适应――系统设计需要考虑用户的行为规律以用户方便的方式呈现检索系统,用户需要掌握检索系统的基本使用方法与检索技巧,即用户与系统问的相互构型。而用户间的合作问题研究相对缺失,因而应大力开展用户间的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研究。
从用户与检索系统的动态交互关系来看,检索系统间的合作(即机一机合作)是高度结构化的合作,尽管不同检索系统在信息组织、检索算法及提问解析等诸多方面各不相同,但这种结构化系统的映射相对来说容易形式化处理。用户与检索系统问的交互所体现的合作关系,由于用户需求的非结构化程度比较高,因而该合作过程可称之为半结构化合作,处理难度相对来说较高;而用户与用户间的合作,是一种完全非结构化的合作,多数情况下是随机偶然的被动事件,其研究手段与实现方式方法也要复杂得多,因而其处理难度非常高,需要集成多种方法来设计精巧的研究方案。
目前,无论是系统范式中的系统集成,还是用户认知范式中的交互认知,都是检索领域的核心研究内容,但只有充分发展了用户问的合作这个潜在发展领域,信息检索研究的整个图景才是完整与和谐的,否则就可能残缺不全。所以,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研究不能脱离检索领域的历史演化范畴,不能孤立于传统的检索研究内容,而应该彼此协同发展,创生出信息检索领域研究的丰富图景。
3 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内涵分析与概念界定
3.1 英文表示及翻译
2006年,Foster在ARIST中首次把“查寻”与“检索”共同使用,在归纳众多的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现象后把CIS&R定义为:“有关信息查寻(seeking)、查找(searching)、检索(retrieval)过程中使个人走向合作的系统和实践研究”。该定义试图集成以人文为重点的“查寻”和以技术为核心的“检索”的基本理念,强调以系统和实践为中介的主体间共同合作解决信息的存取问题。
自此以后,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英文多表示为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seeking&retrieval(当然也还有大量学者分别使用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seeking和collaborative information retrieval)。在中文中,计算机领域更多把collaborative翻译成“协同”(这与CSCW(computer supported cooperative work)中使用eooperative有关),但笔者认为译成“合作”更为准确。一般在理解“协同”时主要指同时或连续的行为,而且暗含有机器、机械等无生命对象在一定指令程序下协同动作的韵味;而“合作”不仅可以包括机器设备间的协作行为,更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它是一种人类文明程度的标志,不仅包括同步或同时的协作行为,还可以是异步或历时的协作行为。因此,一般在谈及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时,主要是指用户间在信息获取中的合作行为与方式,有时甚至包括共同的信息处理模式以及技术方法体系。
3.2 概念问题
在CIS&R发展历史上,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概念进行了描述与说明:有的从用户行为过程来定义,有的从技术实现来说明。他们都强调CIS&R是社会化过程,是用户为实现信息获取利益最大化而共享社会经验与社会技术的过程。
从CIS&R行为的产生来看,可能是主动定向的也可能是被动偶然的。有时为了问题解决的需要,其合作就是主动定向过程(如组织团队和科研团队因任务完成的合作信息查寻),有时是不经意地被动偶然过程(如人肉搜索中因情绪极化的合作查寻和搜索引擎的后控词表机制)。从内在动机来说,检索行为的产生前提是主体对特定信息有不足感和求足感(只是这种不足感和求足感有时是清晰的,有时是模糊的);从满足需求的行为来看,人们总是期望用最少的支出获得最大的收益,因而利用群体知识经验的相对无限性解决个体知识经验的相对有限性是理性的选择行为。在数字化网络化的信息环境中,主体的信息行为范围可最大程度地扩展,因而可最大程度地聚集人类在特定领域的知识经验,这样就可以在分布式网络空间中最大限度地共享彼此的知识经验。
从CIS&R行为的实现来看,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尽管检索领域的合作现象比较普遍,但真正把这
一领域视为研究主题还是近期开始的。在技术条件可延伸性不足的情境下,合作总是小范围内的事(如用户在检索前向朋友的咨询、用户在图书馆向馆员的求助等);但随着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发展,合作的范围空前扩大,其定向化程度越来越弱。它不仅可能是同时同地过程、同时异地过程,也可能是异时同地、异时异地过程;不仅可以是熟人之间的合作,更多体现为互不相识人群间的合作;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人与人间的直接交流,还包含以计算机检索系统为中介的用户问合作,甚至还应包括用户与计算机系统间的合作和计算机系统问的合作。这些过程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强有力的技术基础上,如合作触发检测技术、情境相似性计算技术、交互技术、可视化技术等。随着这些技术的不断涌现与成熟,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才逐渐成为一个可大范围实践的领域,也才成为检索领域的重要研究范畴。为此,不仅需要研制更方便的技术体系,还应该深入探讨其中的理论方法。
从CIS&R行为的结果来看,它提供了广域范围内的社会智能复用。无论是源起于共同的兴趣爱好还是共同的任务完成或问题解决,甚至是纯粹的偶然过程,CIS&R强调的是用户间的信息共享。通过用户间的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地共享彼此的知识经验(领域知识、查寻检索知识、需求知识与社会知识)与检索结果,形成一种社会智能的复用机制,还可以在用户端通过众多用户的共同评鉴功能开启信息的智能检索新途径和全新的相关性判断与反馈调整策略,最大程度地节约社会劳动和提高社会智能利用效率。
因此,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是指检索主体间共享检索过程与检索结果的信息交流活动。这种交流可能是主动有向的(如团队任务完成)和主动无向的(如社会合作中的信息或知识推送),也可能是被动有向的(如人肉搜索过程)和被动无向的(如搜索引擎的后控词表机制),其实质是不同主体问的知识共享。
4 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的发展动力
任何一个现象的产生与发展,主要受两个方面的驱动力:①系统内部的矛盾发展;②系统外部环境的耦合推动力。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同样如此――内部矛盾主要是信息检索自身的内涵发展需要,外部环境主要是用户求助需求与信息技术的耦合推动,它们的共同作用促进了CIS&R的产生与发展。
4.1 信息检索本身的内涵发展需要
传统基于文本的检索系统存在两个主要缺陷:①常被认为仅是单纯的信息传递过程;②被认为是个人劳动。
无论是传统的纸本信息语境还是当前的数字化网络化语境,信息检索过程不仅仅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更是一个社会化的意义构建与共享过程。这种构建与共享过程不仅是用户与检索结果的语义语用共享,还应该包括用户对作者的思维创造过程、检索系统的信息组织过程的操作共享。进一步引申扩展,这种共享是一种记忆过程――系统基于用户检索交互过程的解析可有效识别出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构建需求模型,并可把这种需求模型的细节与其他有相同或相似需求的人共享。因而,开展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不仅可通过系统实现不同用户间的合作,可共享检索结果和共享过程也是复杂问题解决的群体智能形成过程,是社会记忆过程。故信息检索不单纯是信息传递过程,更应是用户间的合作与系统的记忆过程,所以描述、阐释这种现象及机理并开发相应的技术方法是应有之义,是信息检索的现实课题。
随着任务完成复杂程度的增加,单个用户难以有效胜任各种类型、各个阶段的信息查寻获取任务(尤其是当用户缺乏足够的信息查寻检索素养及领域知识时),应是有相同或相似任务的参与者问的合作社会劳动(当然这种社会合作可能是偶遇性的,也可能是基于共同任务预先规划的);而且,随着团队工作方式的普及,多人共同合作完成任务将是普遍的工作模式。这就要求必须重视多用户在合作查寻与检索过程中的认知心理、与系统间的交互行为方式以及语境要素对合作行为的影响,因而改变传统的单用户信息传递理念为多用户间的合作共享理念是信息检索研究适应时代需要与发展的必然,也是信息检索研究创新与扩展的内在动力。
从信息检索系统本身的功能来说,它是以系统所拥有或控制的资源体系来满足用户的信息需要。单个检索系统的资源体系永远是有限的,即使集成众多检索系统所有资源体系也是有限的;而且,检索系统的资源体系仅是现实显性资源的一部分,没有也不可能包括隐含在用户头脑中的隐性资源。因此,基于检索系统所提供的平台与工具来开发用户群体头脑中的隐性资源显得极为迫切,合作检索的研究正契合了该领域主题的发展需要。
4.2 用户求助需求与信息技术的耦合助推
在数字化网络化环境下,通过各种数字化系统获取相应的资源是用户的优选路径,其结果之一就是用户之间直接面对面相互交流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大大减少,失去了传统条件下可能得到的来自他人的建议、帮助与指导(如向熟人和向图书馆员的咨询),因而用户向检索系统提出了如何恢复或支持传统语境中广大用户间相互交流的功能要求。尽管很多的检索系统设计提供了足够的帮助功能,但这种帮助主要是作为辅助检索式构造和系统使用技巧而创建的,而不是作为检索过程的伙伴而创建的。因而对检索系统来说,如何解决或弥补这一缺失成为信息检索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与此同时,以CSCW(计算机支持的协同工作)为基础的研究为不同用户间的协同工作提供了基础技术;随着协作信息技术(尤其是实时通讯技术)的发展与进步,网络空间中任何具有相同或相似信息需求主体问的潜在合作检索需求具有演化为现实的可能性,这不仅为CIS&R的实现提供了技术基础与条件,而且为其扩展了应用空间。这些功能需求与现实技术条件的融合,催生并促成了CIS&R的迅猛发展。
因此,传统信息查寻检索研究的基本假设与现实实践的不适应性、用户提出的多用户间合作要求及合作信息技术间的耦合作用,促进了CIS&R的产生与发展。
5 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有待深入研究的几个问题
5.1 在用户信息获取谱系中的位置问题
用户获取信息可能有这样一些方式:在自己拥有的资源体系中查找(如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自己的藏书体系)、向特定人咨询(如同事、老师、同学等熟人)、利用检索工具或检索系统查找、委托他人查找。用户选用哪种形式来获取需要的信息,既取决于信息需求(如内容、需求强度、时间紧迫性等),还与信息获取的语境相关。其中除第一种形式外,其他三种都与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相关,因而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是用户信息获取行为路径选择中的一种重要形态。用户在什么语境下需要合作、合作触发后的演化机制以及支持这些机制的技术方法是当前必须厘清的基本问题。
5.2 语境功能问题
任何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行为都是发生在一定语境下的,脱离语境的行为是不存在的。语境与意义紧密相连――语境决定意义,意义受制于语境。无论是用户信息需求的识别、表达与选择,还是用户实践查寻
检索及信息选择与吸收利用都与信息分布、检索系统的可用性、信息可获取性、问题解决或任务等语境直接关联。任何语词或事物的意义都是由语境支撑的,离开语境的事物、对象或行为动作都可能无法解释或没有意义。
语境是时间的函数,随着时间的发展而迁移发展,因而必须于运动变化中把握语境。同时语境之间是相互关联的,既表现为横向上不同种类、不同形式语境的相互作用,也表现为纵向上同一语境的发展演化及变迁过程。
传统单用户检索中,由于用户对自身语境比较了解,即使不了解也容易在外界引导下挖掘出语境意义,因而系统能够把需求从语境中分离出来。但合作查寻与检索是多主体问的共享,他们共同的需求识别、检索词语选择、系统遴选及相关性判断等都必然与语境紧密相联,因而探讨语境的关联功能与影响机制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5.3 与传统研究的集成融合问题
合作信息查寻与检索虽然体现了用户间诸多的非结构化特征,也颠覆了传统信息检索研究的一些假设,但作为信息检索研究的发展趋势,必然与传统信息检索研究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那么,它如何在信息检索研究体系中找到合适的位置、如何与传统研究集成进而构建出更完善的信息检索研究框架,是当前信息检索领域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5.4 机理机制问题
用户间合作查寻与检索所体现出来的非结构化特征必然和以算法与资源为中心(即系统范式)的结构化特征及以用户为中心(即用户认知范式)的半结构化特征在很多地方各不相同,在机理机制上也必然存在诸多差异。因而有必要在语境视角下探讨合作查寻与检索的机理机制问题,如自聚集、自交流、自共享、自管理等。
5.5 技术方法问题
无论是检索过程共享还是检索结果共享,是同时合作还是历史合作,是同地合作还是异地合作,都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因而在探讨合作查寻与检索时,必须开发支持这些不同合作形式的技术方法并集成到信息检索系统中,如合作触发检测技术、情境相似性计算技术、实时交互技术、可视化技术等。
一
语文合作学习能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学生的智力是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发展的,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逐步占主导地位,思维中具体形象的成分仍然起着重要作用,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在进行抽象思维时,需要具体、直观的感性经验作支持,主要的感性认识和经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亲自经历的各种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感性活动中得来的。教师在学生合作学习、讨论交流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学内容中的关键处,进行重点点拨、解惑,引导学生自主归纳得出结论,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因此,在开展学科教学传授学科有关知识时,必须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活动性,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中感受,达到知识迁移、强化练习的目的。初中语文合作学习将语文教学与语文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运用结合起来,创设具体生动的学习情境和学习活动,以教师为主导,师生共同寻求作者的思维轨迹,进行全文总结,使学生对全文形成一个完整印象,突出知识结构的整理,引导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规律,使教学成为学生语文知识、能力具体运用的一种实际尝试。学生通过参加活动,得到感性认识,经过反复,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仅是准确可靠的,而且是比较全面深刻的,更是切实有用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通过加强和指导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促使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和自学能力,学生的文化素质得到真正提高。任何一种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主体实践,技能形成的过程是学生合理运用知识解决多种实际问题和选择活动方式的过程,是知识转化为行动的结果,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对学过的语文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转化为能力。
二
语文合作学习要充分发挥其优势,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教师要促使学生在小组内充分与同学交流,与其他组成员交流,也可以与教师交流。在语文合作学习的试验和研究中,我们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言论,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学习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发进行活动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潜能,使学生有更多机会自主学习、主动发展,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语文合作学习要促使每一个学生提高语文素质,必须确保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与语文活动,教师的课堂设计要能引导学生积极展开思维,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教师要对学生反馈和巡回观察发现的问题,及时点拨,引导小组讨论,引导全班一起探索研究解决问题,在组织活动时,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语文合作学习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学得轻松愉快,教师要熟练地掌握和驾驭教材,提供适当的学习资料,重在点拨,开拓思路,对学生悉心指导,给予学生帮助。合作学习必须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实际需要和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设计具体可行、易于操作的方案,要有一定的知识基础,敢于表现自我,并能虚心学习,能与他人友好相处,并进行讨论,每个学生既乐意参加,又都各有收获。
三
关键词:语文 课堂 合作学习
在课堂上实施合作学习是一条有效途径。这种学习方式是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合作从对方获取有用的信息来填补自身在信息、知识和能力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信息上的拓宽、知识上的增长和能力上的提高。以下是我在合作学习方面的点滴体会。
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合作学习方式
通过合作能够在学生间产生积极的相互促进作用。我以班级为单位,依据教学目标定位以及学生的特点,从不同的角度把合作学习分成以下几种类型:
1、生生合作。让同桌发挥各自的学习优势,就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从学生的知识与能力的差异性这个角度来看,在实际教学中生生合作又可以分以下几种类型:
“优”――“优”合作,由于优生的基础扎实,思维敏捷,学习能力强,因而他们能够适应并且也喜欢一些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通过这种学习合作,能够使他们得到跨越式的发展。
“优”――“差”合作,或称交叉合作,实践证明,如果交叉合作操作适当,往往能起到优生对学习困难生的带动作用。
“差”――“差”合作,如果教师不加辨别地单一地使用“优差”合作的话,容易使学习困难的学生产生自卑心理,进一步扼杀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降低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完成某种学习任务的时候,让那些学习困难生互相合作,由于基础相同,他们反而能无所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从而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2、小组合作。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以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这种小组也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
1、根据学生的常规固定座位,就近组成学习小组,实际教学中这种小组应用率较高,一般以四人为单位前后结合。
2、教师根据学生男女性别、个性差异、能力水平等方面,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教师也可根据教学内容等具体情况灵活组织,各组成员在能力、水平方面要大致均衡。可先由一名在学习、能力、组织方面较强的同学暂任小组长,组内其他同学注意学习和借鉴,后由其他同学相继担任,可采用轮换制。采用这种小组合作方式,可以使组内学生的差异进行互补,也是学生自身独立学习的促进、补充、提高,又可以不同小组之间形成竞争的氛围,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在实际教学中这种小组合作适应对较大问题的研讨,或者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始终,以竞赛的形式存在。
3、教师把分组的主动权交还给了学生,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改变平时固定的座位,自己来选择自己的学习伙伴。这种学习小组的学习伙伴是相对稳定的。但由于需要打乱座位所以偶尔为之。实践表明:在小组内进行学习、交流,学生之间没有压迫感, 在合作过程中,学生克服了独立思考时的思维局限,集思广益、广开言路,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4、全班集体合作。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要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答辩、争论,让学生在争辩中碰撞出智慧火花,在质疑解惑中明晰努力方向。而教师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只在关键处加以指点或导拨,强教师必须重视引导,努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语文,它一旦为个体所掌握,就具有灵性,是智慧之泉,是创造之源。它融和了社会历史的变迁,积淀了社会文明的精粹,散发了民族文化思想的光辉。因此“用生命培育生命,用智慧培育智慧”是我们进行语文教育的归宿,也是语文老师的归宿。
二、合作学习中应该有灵活而有机的交流
学生在教师的点拨引导下确定的问题,提交到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讨论交流,以求达到共识。合作结束,总结探究内容时,不能只由能力好的同学包办,其他成员漠然处之,我根据探究内容的不同程度,合理安排学生回答。对于在小组内存有分歧的问题,再提交到集体讨论,有利于培养学生“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的谦虚精神。需要注意的是:
1、对那些比较简单易答的问题,学生只需经个别思考即可正确回答,如若再分组讨论、交流,既浪费了时间,又降低了学生讨论的兴趣,更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深度。因此,教师要尽可能的选择一些富有启发性、想像性、创造性的问题。问题的设置要有一定的难度和讨论价值,需要运用各种认知方法、集体合作才能解决,使学生在“合作学习小组”中发展思维、开发智力、提高素质。
2、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一个成员不仅自己要主动学习,还有责任帮助其他同学学习,以全组每一个同学都学习好为目标。教师则根据合作小组的总体表现进行奖励。这样一来,就使小组成员形成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教师要有充分驾驭课堂的能力,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并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巡视指导,及时点拨启发学生思维中创新的火花,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思维潜力。
1.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现行的班级授课制度下,师生互动被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学生互动则处于微不足道的地位。但是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们可以各抒己见,每个学生都可以提出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每个学生都能从不同的位置上得到体验和锻炼。 这样一方面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另一方面也会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自身思维能力的有效提升。
2.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提高学习效率
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面对同一个问题,会有很多不同的见解和看法,进一步提高了课堂的学习效率,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有序进行。
3.小组合作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身素质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通过同学之间的互相协作和互相帮助,彼此交流知识。小组合作学习使每一个成员都融入集体中,让大家感受到一种“小家”的温暖,进而能够增强学生们的集体团队意识。在小组成员进行问题探讨的时候,每位同学可以互相鼓励、互相补充,进而不断增强同学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同时,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共同促进,也学会了如何关怀和帮助他人,能够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形成自主自强、合作探究的习惯。
二、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策略
1.合理划分学习小组
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合理划分学习小组十分重要。构建合理的学习小组,对合作教学的开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首先,可以根据课堂座次划分。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在的座位进行分组。这样分组的优点就是方便迅速,组员之间也是较为熟悉,能够更好地进入状态;其次,根据学生成绩进行划分。在这个划分方法中,还可以衍生出几个划分方法:按照成绩的高低依次划分,这样划分可以体现出优等生的优越性,实现跨越性的发展;优等生和学困生交叉划分,这样可以形成良好的带动作用。也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心理素质等灵活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组内成员要有明确的分工,每人一岗,定时轮换。这在组织形式上保证了小组内部的有序运行,又提高了合作的参与度与合作效率。
2.强化教师对小组的引导
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角虽然是学生,但是也不能缺少老师必要的引导。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语文老师要对合作学习的内容进行精心的策划和组织,从而形成一个有序的体系,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首先,教师要善于把握时机,根据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例如“新课导入”这一环节如果适时引入小组合作进行讨论,让学生从对旧知的复习中发现问题,则显得形式上较活泼,学习兴趣也容易被激发。其次,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时候,老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发表自己见解的同时,学会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学会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避免无效学习行为。再次,引导学生掌握正确方法。例如,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遇到问题,老师应该适当进行提示,防止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打击。总之,只有不断强化老师对学习小组的引导,才能够保证学习小组的高效、稳定运行。
3.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合作能力不是生来就有的,要想让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首先,让学生认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小组合作学习的关键点就在于合作,是以小组形式进行学习,通过成员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依赖,进而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其次,在课堂中创设团队合作的情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小学课本的时代性和活泼性,利用课文内容指导学生采取佳作评说、夸夸小记者、我是语文老师、演出课本剧等具体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技能,掌握团队合作的技巧,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4.优化教师的评价方式
作者简介:李萍(1973―),女,江苏无锡人,硕士,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江阴中等专业学校语文教师。研究方向:职业高中语文教学。
近年来,中等职业学校的生源减少,生源质量下降,学生的学习水平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语文写作能力差的情况在学生当中相当普遍。要改变这种状况,中职语文教师的教学思想必须转变,应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针对中职专业培养的特点,树立以培养学生能力为主的教学理念,在写作活动中渗透专业技能的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培养面向未来社会的新型人才。职业教育中,语文以其基础性特点成为不可缺少的课程。下面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文秘等专业为例,谈谈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与技能实习相结合的一些做法。
一、中职语文写作教学要以专业为本位
职校教育要“姓职”,就要以学生选择的专业为本,围绕专业进行教学训练。而职教语文学科的功能正如大纲所述: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落实职业岗位对语文能力方面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因此,中职语文写作教学要以专业为本位。只有把教学的课程内容贴近专业需求,符合本专业学生需要,才能让学生学以致用。写作训练在书面表达方面,基础的有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训练,结合专业又有企业文书、公务文书这类应用文训练。在口头表达方面,不仅有朗读、诵读、复述;结合专业的还有接待、主持、司仪、辩论和演讲等。
(一)根据教学班级专业的不同调整写作教学内容
很多专业都开设《应用文写作》这门课,但文秘等专业有其自身的特点,对应用文写作的要求就与其他专业的学生不同。目前一般专业的语文应用文写作分为“书信”“简报”“说明书”“会议记录”“广告”“计划”“总结”“新闻”八种,远远无法达到文秘等相关专业对应用文写作训练的要求,因此,在文秘等专业班级的写作教学中,就应在强化这八种应用文的写作的基础上增加“函”“合同”“协议书”等文种。
(二)将口语交际独立为专业语文写作课程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一个合格的劳动者,所以,职业院校学生最后一年要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不尽如人意,尤其表现在面试时,平时能说会道的学生也不知道说什么好,或是无话可说,或是言不达意。笔者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多说,就一个话题让学生发表意见或口头作文,经常训练,学生的口才和胆量便能得到提高。笔者还经常组织形式多样的辩论会、故事大赛、演讲比赛,对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一种很好的锻炼。在学校开展的“访江阴名人,走江阴名胜”征文比赛中,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实现与社会零距离接触。这类活动增长了学生的见识,拓展了他们的眼界,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自己的能力,还迈出了社会人际交往的第一步。这些语文实践活动给文秘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多的锻炼机会,为其专业技能的形成提供了一条捷径。
二、中职语文写作教学评价机制要以学生专业发展为本
以学生专业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专业发展服务,必须要摒弃原来的考评体系,全方位地动态评价学生的语文写作水平,从而做到语文写作教学为学生的专业技能实习服务。笔者认为,考试形式、考试内容、考试成绩的评定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命门,如果评价机制还是旧的一套,语文教学不可能以学生为本,语文教学大纲就不可能顺利实施。所以笔者建议把写作教学的评价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之中,而不是单一的考试卷上,这样,中职学校的语文写作教学才有希望。
文秘专业学生的写作课成绩可包括两个部分:口才、应用写作。口才部分以学生的演讲、交谈、辩论成绩为主;应用写作部分以学生对应用文写作方法的掌握程度评分为主。两部分的成绩各占总成绩的二分之一。
汉语口才表达能力训练部分重点讲授口头表达的方式、思维方法、各种口头表达形式中的难点,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在教学中,笔者通过介绍、解说、演讲、辩论、面试、求职、应聘等形式,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训练,其中重点考核演讲与辩论。演讲与辩论部分要求每一个学生参加,根据学生的语音、语调、体态语言、演讲与辩论技巧的综合运用进行考核,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评定,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二分之一。
应用写作训练部分重点讲授日常事务文种、行政公文、财经类应用文种、司法文书、会议类应用文种的写作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常用应用文种的写作。本部分的考核是以学生的课堂写作练习、课后作业质量以及学生对应用文种的写作方法掌握程度为主要依据,综合评定学生的成绩,这部分考核成绩同样占总成绩的二分之一。
三、“中职语文写作教学为专业技能实习服务”在实践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