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课内实践活动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要让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考察、访谈、网上查找资料、讨论等活动,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使学生养成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的个性倾向和能力,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 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从而养成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健康积极的个性品质。
本学期的教学我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出发点,强调知识的联系和综合运用,注重过程,强调开放,重视师生互动。注意做到以下几方面:
综合实践活动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构一个更贴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
综合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从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因此我在在教学中着眼创新,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总结范文二
一学期来,我和孩子们在综合实践活动课这片快乐的绿洲上一起研究,共同感受、共同分享、共同成长着,下面也让我进行一番回顾和:
一、活动情况
(一)七年级开展了以“童年岁月”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通过采访、调查、对比、制作“童年岁月卡”、成果汇报等活动,让学生们了解到自己的童年是多么的幸福,而这份幸福是父母等人用血汗换来的。从而学会感恩,学会珍惜。
(二)5月10日是母亲节,为培养学生学会感恩,树立远大理想,勤奋学习,我校以母亲节为契机,开展了以“母爱无疆感恩父母”为主题的全校型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走进父母、主题征文、致母亲一封信、我为母亲做件事、主题汇报演出等五个阶段的活动。不但培养了学生爱父母、爱祖国的情感,使学生学会感恩,学会付出,还让学生收集、利用信息能力、规划意识、动手动脑能力、创新精神等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更使学生认识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一门让他们通过自主实践获得知识的学科,是一个可以让他们自由发扬个性,展示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他们已由衷地爱上了综合实践活动课,一说到要上综合实践课,大家都乐了……这些都让我感到欣慰。
二、点滴经验
在专家们的多次专业引领和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成长着,下面是我这学期来认为比较有成效的几点做法:
1、以前在写时我只写出活动总目标,没有再细化到每节课的目标,这样导致老师上课时目标不够明确,上课内容较零散,没有突破重难点。发现这个问题后,这学期每节课上课前我都在总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更具体的备课,对每节课的活动目标、学生主要活动、教师指导要点等方面进行认真的考虑,并书写在笔记本上,也因为我这样做所以觉得现在每节课上起来更顺手了,课堂教学效果更好了,学生也能在每节课都能有所获。
2、以前我常常有个困惑就是如何知道学生在课外的活动情况,这学期来我认真地指导孩子们写好“活动记录”“信息卡“考察记录”等,在上课前我都先把孩子们的这些作业收上来批改,从作业中我们就可以较好地了解孩子们的活动情况,那么就有利于我们在上课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指导。
三、我的困惑
学生的作业经常要催怎么办?
虽然在课堂上自认为已经把作业布置得再清楚了,也多次强调要按时完成,可每次去收作业都让我大失所望,孩子们不能自觉地完成作业,一催再催,虽然我也采用批评加激励措施,可每次仍有不少同学没完成,有时去催作业,其他老师常会说:“语数作业能保证完成就不错了!”我也无奈地笑笑,孩子们可能也是这种想法吧!可技能科的作业不完成老师就更难上课了。这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今后思路
回顾这一学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有喜有忧,是忙碌而又充实的,今后,我将扬长避短,继续努力做好以下方面:
关键词:地理教师;如何组织;野外实践;意义
一、地理教师如何有效组织野外考察实践活动
野外调查实践和操作能力的培养是我国基础地理教学中比较薄弱的环节。而地理野外实践活动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以学生活动为主的教学活动,它改变了传统的地理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地理教学中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等职能。地理学科是比较贴近生活的一门学科,学习地理我们就必须走进生活,贴近自然。新课程改革对地理野外实践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并且专门增设活动设计、建议等内容。这说明新课程更加强调地理课程教学的实施要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地理教学中开展野外考察活动十分有必要。要做到这一点,地理教师就必须为学生创造宽松而又开放的学习环境,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野外考察实践活动的展开,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那么,在课外教学实践过程中地理教师应如何更好地组织地理野外考察活动呢?
1.要设计制订完备的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方案
野外考察活动选择的地点是脱离校园和家庭环境陌生的环境。因为其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如果地理教师事前没有制订完备的方案,很可能会直接影响到考察结果,甚至出现安全事故。设计和制订完备的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方案极其重要。所以,组织野外考察实践活动首先必须制订完备的计划,设想可能出现的意外事件和达到的预期效果。
2.野外考察实践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安全
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这是当前我国教育所提倡的基本理念。从学生性格以及生活习惯来看,并不是每一个孩子都适合参加野外考察实践活动。地理教师在组织学生外出考察时,身体条件和生活习惯较差的同学一般不适宜参加。地理教师组织野外考察活动时还应尊重学生家长的意见,并在活动展开之前辅导帮助学生了解一些常见的紧急避险和急救措施,以免安全事故不可避免地发生时,学生和老师束手无策。
3.地理教师要注重开展野外考察实践活动的有效性
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野外考察活动长期以来被许多学生和家长误认为是旅游,所以,地理教师在展开野外实践活动时,必须明确活动的教学目标。相对而言,西方发达国家课外教学活动发展水平很高,这些国家课外教学活动目标明确,学生基本技能掌握牢固,考察工具齐全,时间准备充分,对如何采集样本或数据比较熟悉。要使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效果更突出,地理教师必须让学生和家长明白考察的重要作用,并对学生进行一系列考察技能的培训,准备必要的考察工具,同时还应合理分配人员,从而提高考察活动的效果。
4.要注重野外实践活动结束后的总结工作
野外考察实践活动过程中,地理教师应根据活动目标,指导或帮助学生收集材料(如岩石标本)或数据,做好考察记录,为考察报告撰写做准备。考察结束后,教师可以根据考察活动具体情况,要求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考察报告。中学生一般对考察报告写作方式陌生,因此地理教师要对考察报告的题目拟定、考察目的、方法、内容以及原始资料提供一定的指导意见,以便学生得出考察结论。最后,教师还应该邀请专家或家长参与学生考察成果交流与展览总结会议,以便为以后更好地组织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总结经验教训。
二、野外考察实践活动在中学地理教学中的重要意义
1.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地理教学过程中,野外考察实践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因为,野外实践活动是地理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课内教学的补充和延续,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形式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地理野外考察活动相对课堂教学而言是更富有吸引力的大课堂,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可以使创新能力能得到充分的培养。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强,覆盖面极广的学科,地理教师的课堂教学受时空限制而不可能使学生在课堂上完全理解相关基础知识。所以,教师有必要组织野外考察、社会调查等课外活动,使学生更容易理解融汇课本知识,并能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索精神,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潜能。
2.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许多地理知识都是时空交错的现象,是极其复杂和抽象的。学生对课堂教学知识大多难以理解,但地理教师如果组织适当的野外实践等课外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接触自然去观察、思考,则会更好地开阔视野,丰富地理知识,加深教材知识与实践关系的认识。所以说,如果抛开学习成绩这一评价机制,野外考察实践活动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比课堂教学更好的效果。可以说,地理野外实践活动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知识。
3.地理野外实践活动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地理野外实践活动使学生走出教室,直接面向社会和自然,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社会的发展和自然的变化,这样可以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枯燥的局面,从而激发学生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野外考察实践活动属于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同学和师生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增进友情,所以野外实践活动的展开还可以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良好品德。
4.野外考察实践活动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体现
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地理野外考察实践活动不再受课堂教学的束缚,教学方法变得灵活多样,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通过活动学生真正实现动口、动手、动脑的全方位发散思维,达到知识、能力、智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性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
一、开展《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性教学活动的依据
(一)高等职业教育制度层面的要求。教育部于2006年1月16日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意见中就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具体意见:深刻认识高等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教育,明确培养目标;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加快专业改革与建设;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加强教学评估,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切实加强领导,规范管理,保证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该意见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使高等职业教育的实践教学工作目标更加明确,思路更加清晰,任务更加艰巨。
(二)《市场营销》课程自身的特点。《市场营销》课程是经贸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主要由四个方面构成,即市场营销原理、市场营销实务、市场营销管理、特殊市场营销,每一个方面又有若干具体内容。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论性和操作性相结合,该课程既注意对市场营销实践活动中各种问题进行理论概括和理论解释,同时也注意市场营销策略、方法与技术的介绍。学生既能对市场营销问题进行理论思考,也能从事市场营销的实践,从而为学生从事市场营销与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操作能力。
(三)实践性教学活动有助于实现《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目标。《市场营销》课程是对市场营销实践中各种问题进行理论概括和理论解释,同时也对市场营销策略、方法与技术进行介绍。由于理论教学主要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书本知识对学生来说又是间接经验,因而理论教学应当紧密结合实践性教学活动,如实习、参观、调研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处理教学中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讲与练、学与用的关系,克服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的毛病,使学生深刻地理解知识、灵活地运用知识,保证学生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这就要求教师制定出详细的实践教学活动计划,认真组织和实施实践教学活动,对实践活动进行全面的设计和全程引导。
(四)实践性教学活动是学好《市场营销》课程的适用方法。学生通过亲身参加实习、参观、调研等实践性教学活动,使学生感受到《市场营销》的知识是生动活泼的,易于理解和确实有用的,不是一大堆枯燥无味的死板的概念和结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市场营销》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书本知识的自觉性和目的性。同时,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还可以验证书本知识,学习运用知识,丰富自己的直接经验,补充学习书本知识的不足,掌握比较完全的知识。
二、《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性教学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一)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准备――制定计划。根据《市场营销》课程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对该课程按内容分别制定实践教学活动计划,具体内容包括:1、实践活动的目的;2、实践活动的时间;3、实践活动的地点;4、实践活动的内容和步骤;5、实践活动的要求;6、实践活动的注意事项。
(二)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开展(以确定和选择目标市场实践性教学方案为例来进行说明)
1、训练目的:通过训练,使学生初步具备进行市场细分并在此基础上选择目标市场的基本能力。
2、学时安排:2课时(具体时间按教学计划进行)。
3、地点:校园。
4、实践内容与步骤:(1)学生分小组进行校园调查,选择拟进行自主创业的项目;(2)根据调查资料信息,运用市场细分方法进行市场细分,分析该项目或该产品的细分市场特色;(3)初步进行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并选择适合的目标市场。
5、活动要求:关于产品种类及客户群的市场资料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获得,最终学生每组完成一个300字以上的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并作汇报交流。
(三)实践性教学活动总结交流(以确定和选择目标市场实践性教学为例来进行说明)。实践性教学活动结果交流总结是对前期活动的评价和反思,又是以后实践活动开展的阶梯和基础,是实践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保证。根据确定和选择目标市场实践性项目教学活动计划,对学生分组调查后选择的项目目标市场进行反思和总结,要求每组学生完成可行性分析报告并进行交流。报告的内容包括:1、小组创业项目概况;2、该项目或产品细分市场特色;3、目标市场的可行性分析。
与此同时,每个小组还要完成对其他小组的项目存在的缺点和提出改进的建议,小组之间进行评议反馈。
三、开展《市场营销》课程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收获
(一)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就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高职教育目标是培养应用型高等专门人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至关重要。实践能力只能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与增强,离开实践性的教育教学活动,根本谈不上实践能力的发展。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对目标市场和市场细分有了更深刻的印象,从而获得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比较全面的知识。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就是对已有知识和知识体系的突破和完善,创新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学习,教育绝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励思维,要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对于创业项目所有学生都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少则三、四点内容,多则十几点内容。可以看出,学生并没有拘泥于书本知识,而是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并且在其中增加了知识,提高了能力。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研究的习惯。《市场营销》教材是对市场营销实践中各种问题进行的理论概括和理论解释,也从理论的角度介绍了市场营销策略、方法和技术。但是,学习纯理论知识不免单调乏味,而实践活动使学生亲身感受到了这些理论概念的实际运用,如市场调查、人员推销、营业推广等技术,在实践活动中都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得他们把理论知识与实际运用相结合,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养成了探究的习惯,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进一步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当把教学的时空视野从课堂内扩展到课堂外时,我们会豁然开朗。其教学的时空较之传统翻了一番还多。教学内容和手段变得丰富多彩。教学手段不再仅仅是讲授、演示、练习,教学内容不再仅仅是理论概括和理论解释,而是有鲜活场面的介绍。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手段,因此开展好实践性教学活动,更需要加强研究,统一计划,要打破教学计划只对课堂教学进行安排的模式,依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统一安排课内、课外教学,制定完整的大教学计划,真正将课外教学纳入正规教学体系。进行科学设计,每个子系统都要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对课外教学活动像课内教学一样,认真地进行科学设计,制定详尽的教学计划或教学大纲,使其具有较强的结构性和可操作性。
(五)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实践性教学活动对于学生来说非常具有挑战性,他们在活动中会遇到方方面面的问题。因此,实践中的指导是非常必要的。教师既不能“教”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不管。应通过多种方法和途径,集中教师的智慧,形成协同指导。实践性教学活动要体现的是生活世界对学生发展的价值,其意义是帮助学生在体验生活中学会生活、热爱生活,解决他们心理经验与现实生活的基本矛盾。因而,在课程体系中设置了学科课程与实践性教学活动课程,这不仅是两门课程,更是两种价值、两种视界,即学科的视界和生活的视界。两者不能相互替代,只能相互补充、相互联系、相互整合。所以,教师要转变以课堂为主、以教师为主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探索和采纳多渠道的获取知识的教学方式,由学生能动地利用多条获取知识的渠道,自主地、创造性地去获取知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无锡立信中等专业学校)
主要参考文献:
关键词:综合实践、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评价。
国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总则》中将综合实践活动划分为国家指定领域与非指定领域,指定领域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四大部分,而非指定领域包括科学技术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艺术节等等)内容,这些活动在开展过程中可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定领域相结合,也可以单独开设,其课程目标的指向是一致的。本课题以指定领域共同构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开展科学思维训练活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创新思维。科学思维的培养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能通过什么手段和内容来实施,在课程中如何逐步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如何评价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综合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至关重要的,科学思维是良好的科学素养最具体的体现。科学思维是不能靠外部的灌输得到的,而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逐步获得的。就是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发展孩子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在综合实践教学工作中,大胆开展了提高学生科学思维的课题尝试。
一、设定科学思维范围
基于科学思维,即形成并运用于科学认识活动、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的方式与途径的理论体系;是真理在认识的统一过程中,对各种科学的思维方法的有机整合,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在科学认识活动中,科学思维必须遵守三个基本原则,它们是:在逻辑上要求严密的逻辑性,达到归纳和演绎的统一;在方法上要求辩证地分析和综合两种思维方法;在体系上,实现逻辑与历史的一致,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认知心理学和人工智能中,人们总是习惯于将思维理解为对问题的求解,将人的思维理解为会对其内、外部环境的信息作出反应的适应系统;认为人类的思维过程可以用符号系统来描述;认为有必要来填补思维的神经学解释和思维的信息处理解释之间的鸿沟,即弄清楚符号化信息是怎样储存在脑中以及储存在脑中什么地方,而且是怎样被比较、摹写或联结的。实际上,问题与逻辑的关系更密切,提出问题后更需要予以逻辑的纯化、进行逻辑的思考进而产生创造性思维,从而导致科学的发现。问题作为科学发现的出发点,从而伸发出一系列的想象或假设,促你思考、叫你寻根究底。问题的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丰富了人类知识宝库。能提出问题并能解决问题,是科学进步的标志。
科学应被看成是从问题到问题而进步的,随着这种进步,问题的深度也随之加深。科学从问题开始,并通过对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巧妙程度而认定思维能力的强弱。
这是就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的理论系统比较庞大,在这里所研究的是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方法的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包括:创新思维、创造性思维、常规思维与逆向思维相结合、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相结合、求同思维与求异思维相结合、收敛思维与发散思维相结合。
二、培养科学思维,从创设问题开始。
1.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思考的动力。
兴趣是人的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一个人当他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努力,去探索。任何事物,只要你对他产生了兴趣,就会有问题的产生。激发兴趣的方法很多,如加强思想教育,增加学生的义务感和责任心;悬念性的导语,新奇的课堂教学形式,层层剥笋地挖掘问题的新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之品尝到发现的喜悦等等。
比如:在开题课的时候,我就是这样引入的,
在肇庆,最大的防洪工程是什么?学生都会回答,是江滨大堤。然后我再问你对我们城市最大的防洪工程有些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这样就直接让学生对江滨大堤产生了兴趣,很想知道有关江滨大堤的事情了,接下来就让他们自己去找有关的江滨堤的资料了。
只要老师创设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就有思考的动力。
2.科学思维的培养,应以发散性思维为先导。
中国有句古话叫“敢想敢做”。可见,“想”也就是思维,于人于事都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必须以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为先导。
例如:在学生查找资料后,知道江滨堤对整个肇庆城的重性以后,我就提出这样的问题,江滨堤对整个肇庆城这么重要,我们能为他做些什么呢?这样就引起学生对有关江滨堤问题的发散性的思考。
3.鼓励探索求异,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有好多形式,如多向思维、侧向思维、逆向思维等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发扬教学民主,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多种思维形式的训练,逐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我抛出我们能为江滨大堤做些什么的时候,很多同学就会说我们要保护好大堤,不能去破坏大堤等。老师顺势就问:我们用什么来保护大堤?把这个问题“踢”给学生。大家议论纷纷,提出了好多设想。老师又引导大家对这些想法进行比较、评论,否定了那些不合情理的,肯定了那些新颖合理的。于是,在从“发散”到“收敛”的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加深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
逆向思维,是产生新观点的大好时机。学生的意见和事实结合在一块,一个更为全面的观点就会产生了。
4.实践活动不能没有想像能力。
想像能力是科学思维能力的一种,思维活动中如果没有想像的参加,智力的开发,艺术的创造,科学的发明就都难以进行。
例如:在开展江滨堤调查活动之前,就要求学生自愿组合,分成小组。这时老师提出:你们想,你们在调查中需要什么吗?如果在活动中遇到困难、你们之前没想到的情况或问题时,你们怎么办?就要求各小组在开展活动之前都要对他们在调查活动中有可能遇到的困难、可能出现的情况、发现的问题等作充分的想像然后讨论,并记录下来。并让他们找出相应的对策,才能真正的去做调查活动。
这样只要想像力足够,将来无论出现怎样的情况,学生们就有了充分处理突况的准备了。
活动中老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的创造,千万不要用一个模子去套所有的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或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表扬那些富有创意的观点、作品或行为,让学生养成开动脑筋,创新求异的思维习惯。
5.善于对活动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每一次的实践活动进行到成果汇报的时候,学生都收集、调查了很多与主题相关的资料,对这些资料的总结归纳就是对学生逻辑思维的一个很好的锻炼。如何将资料转换成成果就是培养学生用逻辑思维对问题思考的深度,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结果!
三、对科学思维能力的评价。
对学生在综合实践课程的科学思维能力的评价,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对选题的分析能力的评价。
2.在活动中能合理设计研究表格的能力。
3.对活动中的预设未知问题的能力。
4.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5.对活动的综合总结、归纳能力。
这4方面都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常用行为,我们可以量化为测试分数,对学生在整个活动中能科学思维能力作出评价(总分100分)。
1.对选题的分析能力的评价。(20分)
2.在活动中能合理设计研究表格的能力。(20)
3.对活动中的预设未知问题的能力。(20)
4.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的能力。(20)
5.对活动的综合总结、归纳能力。(20)
通过对不同活动的相同测试,对学生在不同阶段的综合活动的综合分数作出评价:
评价总分表现优异合格有待改进
(100分)(85分以上)(60-84分)(60分以下)
通过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量化评分,反馈到老师对学生的认知能力,思维水平的认识,从而促进老师在上课时对问题的设计,对不同活动的阶段作出相应的调整,从而使学生在科学思维上得到更多的锻炼。
评价结果将用于检验策略教学效果,以及供后续策略教学作为参考。
结语: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这使人们普遍认识到,人才问题是建设事业中的第一重要问题,而教育的使命是培养具有创造发明能力的人才。因此,综合实践教学必须着眼于创造性科学思维的培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明确规说明,“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综合实践课程是创造性的课内外活动,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等综合科学素质而实施的有意义的教育教学活动。组织指导综合实践课外活动的时候,教师一定要转变观念,尊重学生的个性,珍视学生的创造,千万不要用一个模子去套所有的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或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总结,表扬那些富有创意的观点、作品或行为,让学生养成开动脑筋,创新求异的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 《科学思维方法论》王小燕.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08出版)
四川省巴州区化成小学 李天富
一、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58人,其中男生35人,女生23人。大部分同学都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整个班级学习风气良好,同学之间能相互团结互助,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扎实。但有个别同学基础较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习作方面还不错,能大胆想象、自主作文,本学期将继续努力,力争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对课文的编排,注意训练的整合和训练的循序渐进,将课文分为8组,每组一般有3——4篇课文,在每组课文之前安排了“导读”,在每篇精读课文的全面安排了“预习”,后面编写了“思考-练习”,在略读课文前面安排了“阅读提示”,在每组课文之后编排了“积累-应用”,本册没有2个重点训练项目,它们是《体会句子含有的意思》、《阅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分别安排在二、五组中。
每组教材一般应四部分组成
1、导读。安排在每组课文之前,有助于Ji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示简要地说明在学习中要注意的问题,使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之前对整组教材的内容和要求有一个总体的了解。
2、课例。包括课文、预习或阅读提示以及思考练习
课文。课文的内容具有思想性,语言具有典范性,每组中的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的联系
预习。要求学生先读读课文,大体了解课文的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查读有关资料等
思考.练习,安排在每篇精读课文之后。一般有了3---4个题目,标有“ ”符的是选做题,体现教材的弹性和课内外的结合。
3、读写例话,安排在一组课文之后,是对训练重点的归纳概括和小结。
4、积累、运用安排在一组课文或读写例话之后,每个“积累运用”大致包括以下四项内容:读读背背 、阅读,口语交际活动。本册的实践活动分别安排在第三、七两组中。
“积累运用”实际上是由原有“基础训练”改变而来的,教材中不再安排字、词、句的单项训练,而是在整合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积累运用”中安排的第一项“读读背背”侧重引导学生在了解中华优秀文化的同时,积累语言;第二项“阅读”,通过阅读成语故事或其他短文,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增加文化底蕴,培养独立阅读能力;第三项“口语交际”,旨在交流互动中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第四项“习作”,适当降低了作文教学的要求,减少了命题作文,增加了想象作文和写应用文的比重,以Ji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应用文的作文能力;“实践活动”,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语文综合能力。
由导读到“积累应用”,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由上一组教材到下一组教材,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三、教学目的要求
1、能利用汉语拼音识字,学习普通话。
2、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学习230个生字,其中160个能读准子音,认清字形,了解在语言环境中的字义,并能正确书写,会认70个生字,只要求读准子音,不要求会写。
3、能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或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特别是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学过的词语大部分能在口头或书面中运用,学过用词造句的方法,把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结合起来,使他们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4、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默读要有一定的速度,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其表达效果,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想法,作出自己的判断,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资料,逐步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鼓励探究形阅读,本学期课外阅读不少于20万字。
5、口语交际
(1)、能用普通话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讨论问题能讲清自己的意思。
(2)、与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可,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3)、听他人说话认真耐心,并能简要转述,说话要有礼貌。
6、写作
能抓住重点观察事物,养成勤于观察思考和乐于动笔的习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在观察的基础上写出内容比较具体,有一定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学写读后感和缩写课文,练习从内容、词句、标点等方面修改自己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作文。
7、实践活动
(1)、对自己身边的、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学习是非善恶。
(2)、初步了解查找资料、运用资料的基本方法。
(3)、策划简单的社会活动,对策划的主题进行讨论和分析,学习活动计划和活动总结。
8、写字
(1)、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2)、能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四、教学措施
1、要以《大纲》和《课标》为指导,以培养目标为主旨进行教学,保证教学不偏差。
2、要在低中年级词句训练的基础上提高训练要求,加强对词句的理解,积累和运用的训练,把三者有机地整合起来。
3、注意Ji发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重视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启发学生阅读、思考和讨论,切实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让学生学到读书、作文的方法。
4、加强朗读的指导训练,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
5、注意引导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在口语交际和实践活动中,应注意学生各种能力的发展培养,争取全面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