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一化学实验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第一步:知道初中化学知识与高一化学知识的联系是基础。
第二步:建立高一化学知识体系是重点。
第三步:掌握科学的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关键。
一、抓住化学基本概念与原理,明晰知识节点、建构知识网络
化学概念与原理都是抽象概括的知识,是比较难理解和不易掌握的,更是化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化学体系中它们充当着知识网络中的“节点”。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方法是理解概念的核心内涵,理清概念间的相互联系,透析基本原理的实质。
二、以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作为指导,重视实验,掌握元素化合物的知识
1.将各章内、各章间知识点横向比较、纵向联系,联线结网。高一化学按教材顺序,以第五章为界,碱金属、卤素的学习是将元素性质的理解向原子结构、元素性质递变规律的方向归纳;而氧族、碳族的学习,是用元素周期表的理论知识指导各主族具体的元素性质学习。掌握“结构葑位置葑性质”的关系是重点。
2.要以元素性质为核心,掌握“相似性”、“递变性”的同时注意“特殊性”,再跟物质的用途、存在、制法密切联系。
3.重视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的实验原理、设计、操作,重视实验习题探讨与处理。加强定量实验的误差分析。
4.元素化合物学习要尽可能紧密地联系社会、联系实际。
【关键词】高一化学;教学效果;策略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高一化学课本知识内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动。不管是教师教学方面还是学生知识学习方面都增添了不小的难度。因此在新时期,为了解决学生学习化学难的问题,教师应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对化学课本知识内容进行深入的研究,积极地教学实践中探索化学教学的新方法和新途径,使学生尽快地适应新课改下的化学知识学习节奏,进而促使学生化学成绩的不断提高。笔者结合自己实际的教学经验,认为提高高一化学教学的有效性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结合教材内容,将知识点有效衔接
高一化学教材内容知识和初中的化学教材内容知识有着明显的区别,初中化学教材内容注重的基础性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较多,重点和难点知识比较分散,知识系统性较差,而高一的化学教材内容同初中教材内容相比,比较抽象化。因此有效地将初高中的化学知识链接起来,给学生一个学习化学知识的过渡时期在教学过程中是很有必要的。这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不至于学生学习起来感觉吃力,丧失学习化学的自信心。在高一的化学教学中,对于初中化学知识点的导入要注意方法和技巧,不能简单地认为初中化学知识点的导入就是所谓的复习,而是在初中教材中筛选一部分和高一化学教材内容有关联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温故而知新”的情形下慢慢地融入到高一化学知识的学习中。
二、注重实验、培养学生知识探究能力
探究式教学模式是以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为前提条件而得出的教学模式。犹如自然科学研究一样,对于自然现象的产生科学家都要不断的观察,不断的实验,不断的计算才能对自然现象做出解释与定论。在高一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就是让学生以一名“自然科学研究者”的身份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对于课前的准备工作,教师要精心设计,尽可能的在课堂上制造出“科学研究室”的氛围来。美国探究教学专家萨奇曼曾经说过:学生本能地对一切新奇的事物感兴趣,他们会想方设法弄清这些新奇的事物的背后空间发生了什么。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所作的那些“设计”是非常有必要的,使学生以“科研者”的角度去积极主动对课本知识学习,不仅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而且对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创造能力都有一定的帮助。
三、注重课堂导入环节,提升学生学习状态
实践证明,课堂导入能有效的提高学生对本节课程的关注度。在课堂上,由于学生受思维定向的影响,很难一时间从上节课的思维模式中给释放出来,当面对新一节的课程,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对于这样的情形,如果教师直接去讲授知识时,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因此,对于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课堂导入是很有必要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可在课前收集一些能让学生感兴趣并与本节课程相关的资料或者是做一个有趣的化学小实验,让课堂教学一开始就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的思维快速地从其他思维停留上给收回来,融入到本节课程的学习状态中。然而,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必须要用严肃的态度去认知它,但科学的认知过程又是用积极主动态度去做研究学习的,因此,教师在课堂导入时要特别的注意所选用的教学素材,对于学生引导要起到课堂气氛活跃而又不失对科学研究的严肃性。课堂导入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目标的完成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四、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
在化学教学中,需注意的是,教师只是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学生才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同时教师也因该意识到,只有学生自己理解了化学反应后所产生的微妙变化,才能真正地激发其对化学学科学习的浓厚兴趣。因此,教师因该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而不是教师自己。同时不同的学生对知识点有不同的理解,可能与教师的理解不尽相同,甚至相差特别大。教师应该注意到,对于高一学生来讲,他们正处于思维非常活跃的阶段,有不同的理解很正常,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遇到这种情况时,教师不应该批评学生,就算学生的理解是错误的,反而应该鼓励学生这种有自己独特见解的行为,多鼓励学生,学生才会喜欢化学,才学主动地融入到化学知识的求知中。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对于高一化学教学活动,教师要紧密地结合新课标,以学生为课堂主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教学主导方向,积极地在教学实践中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才能有效地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光辉.《网络技术下的化学教学模式的探讨》[J].《化学教育》,2002
关键词:新课标 科学素养 参与意识 实验能力
高一化学是处于初、高中化学教学承上启下的一个重要阶段,初高中化学教材衔接始终是高一化学教学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如果衔接不好,使他们过早地失去学化学的兴趣,甚至打击他们的学习信心,学生的成绩就会下滑而一蹶不振,笔者认为只要抓住了高一,也就抓住了整个高中。本文试图探讨高中新生在学习化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对策。
1.加强师生互动和学生参与意识。
探究式教学是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教学方法之一。探究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探究情景,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在这一探究过程中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情感体验。但现在一些教师对探究式教学存在着认识上的误区,他们把搞探究式教学作为是实施新课标的一个重要标志。由于探究式教学注重的是探究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因而学生往往会忽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忽视知识的总结归纳,忽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这使得学生学完了一个模块还不知道学了些什么,虽然课堂上搞探究是轰轰烈烈,可学生一到考试就惧怕不已。因此教师对探究式教学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科学合理地运用于课堂教学。教师要重视各种传统的教学方法,要帮助学生加强双基学习,重视基础知识的归纳与应用。各种传统教学法是前人不断总结得出的经典教学法,与探究式教学法无所谓谁优谁劣,教师要根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主动探索,传统教学法也不排斥师生间的互动和学生的主动参与,例如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归纳知识点、利用教材中的思考与交流、学与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活动,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自己说出现象并作出结论,等等。探究式教学法所花费的时间长,需要投入较大的精力,教师不可能所有知识点都用这种教学法,教师要善于选取那些最有探究价值且学生在现有的知识基础上可以探究的核心内容进行探究。
2.防止盲目拓展知识内容。
高一化学的教学目的是要培养学生具有最基本的科学素养,是人人都要学的化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强调教学的基础性。教师要充分认识新课标下高中化学教学内容深化的阶段性原则。高一化学教材是依照物质分类的思想进行编排的,教材通过提供实验事实、科学史话等感性材料,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让学生获取一些最简单的化学知识和了解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因此,对于同样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教学阶段其地位、作用和要求也是不同的。当然,新课标也要求教师在实施化学教学时要适当注意教学的弹性要求。所谓弹性要求就是教学中在保证所有学生掌握好新课程标准规定的最基本的内容基础上,有条件的结合学生实际,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对教学提出一些较高的要求,对教学内容作适当的弹性增补,以发展学生的能力,更好地理解知识以及为后续学习预留空间。但这种弹性教学并不是随意对所教内容进行拓宽、加深,前提是首先要在加强基础教学的基础上,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作适当的拓展,拓展的内容也不宜过多过难,而且拓展也不能搞“一步到位”。因此,教师一定要正确处理好基础教学与弹性教学的关系,不能任意拓展教学内容,拔高教学要求。
3.强化学生实验能力。
高一化学程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没有像旧教材那样在教材后面安排专门的学生实验,这是不是认为在教学中没有必要安排学生实验呢?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实验既浪费时间,又耗损精力,不如一概改为教师演示实验,这样既方便又省事,认为有学生做实验的时间不如拿来上新课或复习。而这恰恰违背了新课标的精神。要知道新课标不是对学生实验弱化了,而是对学生实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一化学虽然没有在教材后面安排单独的学生实验,但并不是就没有学生实验,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化学实验的教育教学功能,对教材中有关实验的栏目要进行深入研究,要确定好教材中哪些实验适合教师演示,哪些实验适合学生做,教师演示过的实验只要适合学生做也要安排时间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室做一遍,以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4.加强对教材的二次创作。
关键词: 理科综合考试 高中化学教学 教学思考
一、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科目分析
我国从1999年开始在广东省实行“3+X”的试点工作,拉开了高考改革的序幕。从2005年开始我国各省市的高考科目都采用新课程标准,更加注重能力的考查。2010年,广东省将原有的“3+文科基础/理科基础+X科”更改为“3+文科综合/理科综合”,实施了一套全新的高考方案。理科综合考试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个科目,总分为300分。在理科综合考试中,强调以能力为主导,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对基本技能的使用,加强对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具体的问题。化学科目的分数根据各省市的不同有适当的微调,但总体与物理、生物科目保持均衡。在新的理科综合考试中,对于知识的覆盖范围有所减小,主要考查学生对于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把握,同时注重对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与综合运用能力的考查。
在题目分布方面,一般采取的是三科交叉分布的方法,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之间还是会遵循一定的出题顺序。题目难度的分布不均匀,需要较快地转换学科思维,答题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学生不仅要掌握扎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更要对理综考试的出题特点和难度进行全面的了解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培养学科思维转换能力和时间分配能力,加强训练,使成绩稳步提高。
二、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思考
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变化和改革的深入,高中化学教学应当根据考试改革的趋势,对教学模式和方法等进行相应的更改。笔者根据近些年高中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科目的考试情况,对改进高中化学教学方法问题作思考。
(一)突出高中化学学习的重点
传统的化学教学主要注重学生对主干知识和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些知识主要集中在高一的化学课程中。根据新的理综考试发展趋势,教师应当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化学不仅是为了应付考试,更是为了今后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在高一化学教学中应当突出重点。高一化学分为选修和必修两个模块,对于一周仅有的2个课时来说,时间安排非常紧张,因此要改变高一化学教学课时紧、内容多的情况,就应当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有目的地突出重点,对于必修的内容可以进行适当扩展,但不宜过深过透。例如:在学习金属及其化合物时,只需要指导学生掌握一些重要金属和非金属的化合物就可以了,在今后的学习中再详细了解,而无需将金属分为过渡元素区金属、碳族金属、氧族金属等类别进行讲解。
(二)整合高中化学教学模块
高中化学教学应当进行模块整合。首先,教师应当理清头绪,将必修模块中的内容串接成一个体系,在模块中突出重点。高中分文理科一般从高二开始,现在也有很多学校为了尽早突出学生的学习方向,在高一就进行了分班。教师可以根据高中化学必修中的内容总结相应的模块主题,比如化学实验、化学物质及其应用、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规律、化学反应与能量、化学应用等内容,可以总结为化学实验操作模块、有机化学模块、物质结构和性质模块、化学反应原理模块、化学与生活模块。这样分模块学习,有利于使学生树立构建框架的意识,能够很好地将分散的知识串连成一个个主题后,组成整体。采用这种分模块式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分清重点,理清头绪。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理科综合考试中越来越注重对能力的考查,此趋势要求高中化学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改变以老师为主体的课堂模式。学生化学学习能力主要包括收集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发现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化学实验的能力和总结能力。在课堂上开展自主讨论,小组合作组织实验的活动,能够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避免学生产生学习惰性,从根本上改变传统化学教学课堂死板僵化的教学方式。
(四)注重化学与生活的联系
化学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一个实用性很强的学科。高中化学教学是学生积累化学知识、增强实验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因此根据理科综合考试的要求,应当明确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目前,高考理综化学科目中越来越多地加入了实际生活中化学应用的题目。如:2013年陕西省高考理综化学部分的题目就非常贴近生活,涉及了侯氏制碱法和检验天然气管道漏气的问题,还联系了目前我国饮食健康安全的问题,以及火药的发明,等等。这些考试内容无一不涉及化学课本中的基本知识,但又紧密结合生活,考查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因此,在日常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点突出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结合高考理综真题,在习题和课堂讲解中着重分析讲解这方面的内容。
三、结语
高考理科综合考试的不断改革要求高中化学教学要与时俱进,探究和积累新的教学方法。本文主要从教学内容、结构安排、能力培养和实际应用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了一些有益于改进高中化学教学的方法,希望能够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和学生的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1]张海洋.基于理科综合考试的高中化学教学的思考[J].化学教育,2010,0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一切理论都离不开实验的证明。另外,化学实验分为好多种,如,微型化学实验、探究实验、开放实验等。其中微型实验可以让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物品进行实验,老师也可以根据身边的事物组织实验,在一定程度上不仅节约了时间、节约了药品,还减少了污染。
在微型实验中展示的是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而探究性和开放性实验能够唤起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同时激发学习的兴趣。开放性的化学实验与以前的演示实验有所不同,它更能充分地体现这一点。开放性化学实验不仅能充分地发挥学生的动手能力、发散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还能使学生对一些难理解的理论知识有了很清楚的认识。
在高一化学中,我们学过有关氯气的性质及参与的反应,在这过程中,老师可以让学生设计“关于新制氯水中含有哪些成分及检验”的实验。首先让学生用已学知识对该实验进行分析讨论:(1)新制氯水是如何制备的?并罗列出来;(2)新制氯水具有哪些性质?让学生依据这些知识,提出合理的实验方案,并选择合适化学药品及仪器,进行探究实验。实验进行时,老师可以随意抽出几个小组进行提问:询问设计思路及依据、设计优缺点、注意事项等等;实验结束后,先让学生就探究性实验谈谈自己的想法及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随后教师对各个小组进行简短评价(不是评论哪一组的实验设计得比较好),并指出有些小组失败的原因及注意事项等等。在这样的实验中,学生在经历“小组讨论和分析实验―设计实验方案―自选实验药品及仪器―交流并反思实验―总结探究实验的步骤和思路”的小组合作探究过程,学生不仅明确了设计实验的思路,还进一步熟悉了科学探究的几大要素。通过实验设计,不仅使成功的学生体会到创新的乐趣,还使失败的学生思维豁然开朗,并达到了思想上的碰撞,提高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化学实验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还促进了他们之间的团结,主动探究,帮助学生走出遐想的实验室,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科学观、世界观和人生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