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物流信息管理

物流信息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物流信息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物流信息管理

物流信息管理范文第1篇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是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合理设计符合面向实际应用特点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体系已相当重要。本文主要阐述了面向应用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在分析该课程教学现状与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改善教学的对策方法,以便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应用能力。

关键词:

物流信息管理;教学现状;课程改革

一、引言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壮大,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具有较强实际应用能力的高职院校毕业生成为市场需求的重点。物流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物流专业的系统教学,应用于物流教学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还有待完善与提高。现阶段,在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的教学中,许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面临着因教学方法不当所导致的教学效果不佳以及因缺乏实际应用能力所导致的学生就业难等问题,这就要求积极探索能够培养和发展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

二、当前高校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物流已被公认为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与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被形象的誉为“第三利润源”。目前,我国很多高校都设置了物流管理专业,并开设了《物流信息管理》这门课,但由于该课程的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应用面较广,导致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教学效果不佳。主要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缺乏权威性的教材。《物流信息管理》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新兴学科,融合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学、信息系统、物流学等各学科的专业知识,涉及面较广,内容繁多。能否有效的将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成为检验该课程教材的重要标准。当前很多教材只是将计算机理论基础、物流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系统的分析、设计、实施等相关理论知识组合而成,各章节之间没有通过一个完整的实际的物流系统联系起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比较茫然,特别是对计算机理论基础部分学习兴趣不足,因为教材前后章节内容相对独立,联系不够紧密,让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很难理解物流与计算机知识的融合性。教材建设的不合理,极大的影响了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同时也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该门课程的兴趣。

2.理论教学抽象,缺乏实际应用。《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主要是围绕如何建立一个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而展开,课程内容对没有专业计算机基础的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较为抽象。目前很多教材只是针对具体知识点的理论讲解,更多的是在讲述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框架和模式,前后章节中出现的数据流程图与业务流程图所述内容不一致,导致教学重点偏向知识点的讲解,因为很多教材没有通过一个真实典型的物流系统开发案例来进行章节设计,导致学生学习后对物流信息系统的整体开发设计没有深刻的理解,感觉学习内容抽象且枯燥,难以理解,学习很吃力,学生无法对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很低,课程的教学效果不理想。

3.缺乏综合性应用能力的实践平台。《物流信息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较强、应用面较广的综合性课程。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考核重点在于其综合应用及实践能力,而目前高校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缺乏综合性应用能力的实践平台,虽然大多开设了实验课,但是未能达到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综合应用能力的目标,主要原因在于实验课开设的实验时间较短,实验内容缺乏系统性和规范性,实验过程较为简单,主要采用验证式的实验方法,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先给出详细的实验指导或演示实验内容,进而学生按照教师的操作方法进行机械性的模仿,学到的只是简单的操作技能,整个过程中学生不需要思考,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项目实施能力,不能满足当前企业需求的应用型物流人才的要求。

三、面向应用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对策

1.优选教材,整合教学内容。《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很强的课程,如何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显得尤为重要,结合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基础,在选取教材时首先应该注意各篇章知识点的连贯性及结构的整体性和严谨性。其次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了紧跟时代步伐,让学生及时了解并掌握先进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在选择教材时应考虑选择新教材,以免课程内容陈旧。最后教材中应该体现出物流信息管理的应用性,若整本教材融合一个典型的物流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开发及实施过程,那么学生对该门课程便会有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该门课的主要内容分为物流信息管理的基本理论知识、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以及应用三部分,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在强调学生掌握理论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需要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实施操作能力。

2.案例教学贯穿始终,课堂讲授与实践同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融合性较强的学科,该门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理论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教师应选择典型、简单、与教学内容相配套的物流信息系统各子系统作为案例进行讲解,真实反映当前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现状,使学生不仅学到了管理信息系统的相关理论知识,而且对物流业务活动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同时为了秉承活学活用的思想,让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理论知识(如,业务流程图、数据流图、功能模块图、数据库设计、系统开发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坚持课堂讲授与实践同步,理论课结束后及时进行实验课,让学生及时将理论课中所学的建模方法在实验课中发挥出来,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分析并解决物流问题的能力。

3.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综合性应用能力的实践平台。为了满足社会各行业对物流人才实践应用能力的要求,各大高校努力加强和物流企业的合作,让学生去物流企业实习锻炼,提高学生实际操作的真实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真正应用到实际中去。除此之外,在《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中必须加大实验教学环节的力度,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综合性应用能力的实践平台,购买能够充分体现物流管理业务流程的相关成熟软件,如第三方物流信息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们充分了解各种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业务操作,熟练完成物流管理系统各模块的应用操作。安排与当前物流信息系统的应用领域和现状紧密结合的实验内容(如,物流各个子系统、ERP系统、第三方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等),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四、结语

随着物流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各行各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作为物流管理专业的必须课,融合了多个学科的知识,对该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结合作者在实际教学中的深刻体会,提出了当前该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待优化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物流人才。

参考文献:

[1]梁雯,陈来,汪传雷,刘宏伟.《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实践与探索[J].宿州学院学报,2010,25(4):113-115.

[2]薛永刚,张明丽.《物流信息系统》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物流科技,2013,36(2):117-119.

[3]洪运华.《物流信息系统》课程中实验教学的分析[J].物流科技,2010(5):112-113.

[4]黄颖.《物流信息系统及开发》的教学探索[J].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4(13):236-246.

[5]贾玮娜.高职院校《物流信息系统》教学改革研究[J].才智,2013(26):150.

物流信息管理范文第2篇

【关键词】Oracle RAC;物流信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4)03-165-01

一、Oracle RAC概述及特点

Oracle Real Application Cluster意为真正应用集群,简称Oracle RAC,是Oracle的并行集群,使位于不同服务器系统的Oracle实例能同时访问同一个Oracle数据库,节点之间通过私有网络进行通信,所有的控制文件、联机日志和数据文件存放在共享的设备上,能够被集群中的所有节点同时读写。

Oracle RAC使企业可以构建支持多个操作系统的服务器,并可提供出色的可用性和可伸缩性。在OracleRAC环境中,Oracle可在一个集群中运行于两个或多个系统之上,并可以同时访问一个共享数据库。这使一个数据库系统可以跨越多个硬件系统,同时对应用程序而言仍是一个统一的数据库系统,从而为您的应用程序带来出色的可用性和可伸缩性优势。Oracle RAC为大多数关键业务要求的数据库环境提供了极高的性能和完善的纠错功能,可以自动进行负载平衡、故障修复和规划停机时间,以支持高可用性应用程序。它还显著地提高了大型数据库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性能。

二、传统方案与RAC方案的比较

(一)传统物流信息管理系统方案

物流管理系统网络为了保证业务的不间断运行,采用的是第三方热备集群。即同一时刻,有一台主服务器提供数据业务,备用服务器通过心跳线监控主服务器的状态,如果主服务器不能正常提供数据业务,备用服务器将启动,接管数据库服务,对外提供数据服务,当主服务器修复后,自动重新接管数据业务。

但是随着企业业务的不断增多,1.一台服务器很难满足需求;2.第三方备份软件使得主、备服务器切换需要一定的时间,会造成业务中断;3.资源利用率低(同一时刻只能一台服务器工作,而另一台高配服务器闲置),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负载均衡;4.第三方备份软件价格昂贵。

(二)基于RAC技术的新型物流管理系统方案

基于RAC技术的物流管理系统可以解决传统系统的那些问题。但是RAC是“分享一切”的结构,所有节点共享一个磁盘上的数据。实例间的数据同步是通过CacheFusion机制进行的,因此,所有的RAC性能在很大的程度上受限于Ca-che Fusion的性能。因此,要提高RAC的性能,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1.采用专用的私有网络。实时应用集群(RAC)有几个节点就有几个数据库实例运行,并且它们是通过专用网络实现通讯。为了保持实例数据库的读一致性和高可用性,数据记录同一时间被不同实例上的用户操作的情况下,RAC将通过网络私下进行传递和维护这些数据的一致性。在一般的应用时,私有网络间的数据流量是非常大的,因此,建立在OracleRAC,建议采用千兆光纤网络的专用网络,或使用InfmiBandDRA技术,防止RAC的瓶颈。

2.面向业务分散负载。LoadBalance是为了提高整体的吞吐能力,把负载平均的分配到集群中的各个节点之上,这里介绍2种分散负载的手段:一是通过ConnectionBalancing,按照某种算法把用户分配到不同的节点。也可认为是纯技术的分散负载;二是通过Service在应用层面上进行分散,也可认为是面向业务的分散负载。Connection Balancing,从表面上看起来,用户被分配到两个不同实例上,似乎负载被分散了,但是这种分散在分配连接时没有考虑每个节点的真实负载,是纯理论的,并且随即算法需要长时间片,如果在短时间内同时发起多个连接,而这些连接有可能都被分配到一个节点上,甚至连接可能被分配到故障节点上。所以,这种分散反而会导致Cache Fusion工作量的增加。

基于以上这种情况,实际使用中,我们不采用客户端负载平衡的登录方式,而是根据数据库表的不同和各模块功能的不同进行分类,分成供应方和合作方两大类客户端,通过Ser―vice来划分负载。这样,可有效的减少了私有网络间的流量,降低了服务器内部的开销,实际是节省了服务器资源,提高了RAC的整体性能。

三、RAC方案的优点

Oracle RAC并行集群实质上就是使多个服务器访问同一个Oracle数据库,这样不但可以避免一个服务器宕机时数据库不能访问,同时也可以进行并行运算和负载均衡。

与传统的方案相比较,双机热备进行故障切换时,因需要启动数据库核心进程,无法真正地保障系统的不间断运行。在这种切换过程中,客户端和服务端会断开,需要系统的重新登陆。而且,由于系统实际上只能在一台机器上运行,无法做到负载分担,也造成了我们投资的浪费。面对越来越高的CPU利用率,而我们只能通过不断升级机器来解决。

物流信息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校企合作;物流信息管理;教学改革;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Basing on the problems of“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teaching to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it locates the“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teaching to the applied undergradu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Then it put forward the new teaching modes, and some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make sure them smoothly.

Key words: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logistics information management; teaching reform; applied undergraduate logistics management major

《物流信息管理》是物流管理专业本科的核心课程。开设本课程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管理基础知识及物流信息技术,理解物流管理业务流程及物流信息系统,了解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及物流信息安全,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水平,为其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以往的《物流信息管理》教学改革研究,主要是关于校内理论与实验教学及课程开发。如姚志英(2009)、梁雯等(2010)和赵浩宇等(2013)在分析本课程特点的基础上,针对现有教学存在的问题,从课程内容、案例教学及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谭狄溪等(2009)和章文燕(2012)从工作过程的角度研究本课程的开发问题。因此,如何对基于校企合作的《物流信息管理》进行教学改革研究,使之更适于应用型物流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需要,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要问题。

1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管理》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课程概述

《物流信息管理》是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该课程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边缘交叉课程,涉及到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系统科学、物流学、管理科学、经济学与法律法规等学科知识。它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物流信息管理基础、物流信息技术、物流管理业务流程、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信息系统的开发和物流信息安全等。它是一门非常实用的课程,它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着物流企业和物流行业的发展水平。

1.2 存在的问题

目前《物流信息管理》教学存在的最普遍问题是侧重于理论教学而忽视了校内实验与企业实践教学。究其原因,主要是课时限制。这门课程一般只安排每周2~3节课,开设一学期。教师很难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较全面透彻地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也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在实验室里比较系统地完成相关课程实验,更没有时间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物流信息管理实践。因此,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很多学生感到学习该课程理论很枯燥,导致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很低。加上物流管理类学生的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系统科学等的基础知识较薄弱,所以学习更加吃力,课程教学效果更加不理想。

针对上述问题,必须对该课程进行科学定位,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模式,以期培育出合格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人才。

2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管理》的教学定位

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是培养具有系统的经济学、管理学基础理论,掌握现代物流与供应链系统分析、设计、运营、管理的基础理论、方法与技术,熟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物流运作,能在企业、科研院所及政府部门从事供应链设计与管理、物流系统优化及运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物流信息管理》的教学定位必须基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的高度。本文将其定位为在讲授基本理论知识和进行基本实验训练的理论与实验教学的基础上,渗透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实践教学,通过教室―实验室―企业的高度一体化的校企合作的教学融合,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管理》教学模式

根据《物流信息管理》教学存在的最普遍问题和对《物流信息管理》的教学定位,本文提出了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物流信息管理》教学模式有两种:

一是在适当增加课时的基础上,严格采用教室―实验室一体化的校企合作的教学融合模式。该模式是在课堂基本理论讲授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紧密结合起来;然后引入远程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实景,使学生真正感受和了解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实践。该模式在时间和经费上较容易实现。

二是在适当增加课时的基础上,严格采用教室―实验室―企业的高度一体化的校企合作的教学融合模式。该模式是在课堂基本理论讲授的基础上,结合实验,让学生把理论知识与实验操作紧密结合起来;然后引入远程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实景,使学生真正感受和了解企业物流信息管理实际;最后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物流信息管理实际。该模式在时间和经费上要求较高。

物流信息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大物流;两化;工学结合;物流信息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发了《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发[2009]8号),提出物流业发展的十大主要任务,其中两大任务属于物流信息化方面的内容,要求物流业“转变发展模式,向以信息技术和供应链管理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业发展”,物流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受到了政府和业界的高度重视[1-3]。近年来,各省市相继提出“大物流”发展目标,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加快物流信息系统标准化建设与系统对接。物流信息化同时也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的重要内容。201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提出加快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若干意见(工信部联信[2011]160号),提出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加快物流信息技术在大宗工业品物流、工业园区和物流企业中的推广应用,提高物品管理的精准化水平。

《物流信息管理》是高等职业院校物流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课,在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中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近两年,高职教育的生源发生了明显变化,而在“大物流”及“两化”背景下行业企业需求及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也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教学大纲及课程标准已不能满足现行教育的状况,针对这些实际情况,高职《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 课程改革思路

课程改革建设从物流行业、企业物流人才需求调研、物流管理专业相关的岗位群[4]分析及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切入点。2012年下半年,《物流信息管理实务》课程组借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物流科技博览会暨2012中国(苏州)国际物流技术装备及配套设施展览会”的机会,对江苏省近60家物流企业展开调研,调研了本门课程对应岗位及技能要求(见表1),并参照“(助理)物流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认证考试的要求,与校企合作企业一同确定了学习领域,并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开发出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5-7]的模块化、项目化、任务化教学的课证融通体系(见表2)。

2 教改设计

课程以理论够用、职业技能培养为主,面向就业的理念组织教学(见表2),重点突出关键能力和物流信息处理与应用能力的训练,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

课程教改设计采用模块化设计:基础篇、物流信息技术篇、物流信息系统应用篇。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设计(见表2),较以往内容增加了物联网技术及物流信息平台相关知识及技能内容,反映当前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及领域的最新发展动态。

3 教改特色与创新

第一,校企合作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项目化、任务化的课证融通体系。在充分调研本门课程对应岗位群及技能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及认证考试的要求,与校企合作企业一同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设计了“基础篇——物流信息技术篇(物流信息采集、传输、处理、跟踪技术与物联网技术)——物流信息系统应用篇(仓储配送/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物流信息平台)”内容体系。

第二,工学结合,双线并行,多维动态实践教学法融入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教改应注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工作岗位适应能力、实际操作应用能力,实行“工学结合、双线并行”,实现任务驱动、学校+企业、学生+模拟员工的双重身份。在教学模式上设计出四大环节,分别是情境任务导入、理论讲授、实验实训和考核。在教学方式上采用多维动态实践教学法,即“仿真视频+游戏模拟+小组专题讨论+校内上机软件模拟+校外调研(实习)等”,能够很好地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第三,开放式考核评价。注重职业能力的考核,采用能力测试的考核方式。根据学生任务完成情况、项目实施效果情况、调研及实验的完成情况等综合评定学生成绩。

4 结束语

课程教学改革是基于“大物流”和“两化”大背景下,结合现行教育的现状,在充分的专业和课程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展开的,课程教改的实施可以较好地克服现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实践证明教改效果良好。课程开发出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模块化、项目化、任务化的课证融通体系,工学结合,双线并行,相得益彰,多维动态实践教学法容融入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激发学习者的学习热情,引导学习者积极思考、乐于实践,并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达到提高教与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李桂珍. 2013年物流信息化展望[N]. 现代物流报,2013-01-08(B03).

[2] 邹大斌. 商业智能促生智慧物流[N]. 计算机世界,2012-10-15(20).

[3] 张彤. 物联网环境下制造业物流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J]. 商业时代,2013(1):51-52.

[4] 崔媛. 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技术与教育,2010(1):68-71.

[5] 姜大源. 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结构的理论基础[J]. 职教通讯,2006(1):7-9.

物流信息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物流信息管理 讨论课(Seminar) 课程设计

一、前言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是应用性本科物流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物流信息管理能力的核心课程。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服务于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坚持理论与实务结合,以调研综合技能培养为主线,其具体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在企业及物流企业工作中必备的物流信息处理和分析能力为目标。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实体物流业务管理内容,而且能够了解信息层面上的物流管理特点。传统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以教师讲授为主,主要介绍信息管理基础理论、物流信息管理相关技术、物流信息系统应用及开发、物流信息安全等几个知识模块。实践环节较少,只是在每个模块最后以作业或案例分析的方式考察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模式存在如下缺点:第一、由于本课程的理论知识是跨学科的,以讲解为主的理论知识学生容易忘记。第二、实践环节较少直接导致学过的知识无法在实践中迅速得以应用。

讨论课(Seminar)是西方国家高等教育中常见的授课模式,它的基本思路是:首先,教师根据本专业前沿的或自己目前的研究课题制定课程的总体方向,教学内容与教师的研究方向紧密结合能够调动教师的积极性,通过讨论课与学生的互动交流教师也能得到一定的提高。其次,根据课程需要讲授与讨论课总体方向相匹配的理论知识。理论讲授突出必要二字,讨论课中不必成体系的讲解相关理论知识原因有二:第一、讨论课强调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如认为理论知识有欠缺可以在课前或课后时间自己补充。第二、以德国为例,本科的讨论课一般都设置在第6或第7学期。在一般情况下学生是在学完了大部分理论课程之后才进入讨论课的学习。因此,在讨论课中理论知识学习的必要性减低。再次,总体课程方向被划分为若干个单元,每名或每组学生负责一个单元,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期末要形成研究报告并进行答辩。从此处可以看出讨论课是为学生最后的毕业设计及答辩做准备的,很多学生讨论课的选题方向与最终毕业论文的方向是一致的。本课改是将讨论课的课程模式引入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带动学生由自主学习开始逐渐向科研创新过度。

二、课程设计的目标

引入讨论课的教学模式对现有的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教学进行改造:提炼理论教授内容,变冗长的成体系的理论教学为精短的有针对性的理论教学模式;开发难易程度和工作量适中的单元模块供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择;重视课堂上与学生的交互过程,提问捕捉学生思想的瞬间闪光;完成课程整体脚本设计工作。

三、重点与难点

第一,在提炼理论教授内容时度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少了学生会对理论不理解,后续的讨论就无从谈起;内容过多耽误时间,学生也会迷茫。

第二,选择供学生用于讨论的单元模块时需要注意主题要有一定的先进性,单元之间的难易程度和工作量要尽量做到均匀分配。也可以通过赋予难易权数的方式对最后的学生成绩进行调整。

第三,课堂互动必须有目标指引,在课堂互动环节的关键问题是掌控节奏,防止互动偏离正确的讨论方向。

第四,课程的整体脚本设计需要有时间刻度要求,脚本内容应该是嵌入式的,可以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

四、实施方法及方案

本课程以德国的讨论课模式为主线,融入讲座、论文、陈述展示等多种内容学习方法,以最大的可能带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通过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来推动课程创新乃至思想创新的目的。

首先将课程内容进行有效分解为物流信息基础和信息安全、物流信息技术、物流业务流程和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等四个模块,并以实际应用为核心对课程内容进行大胆取舍;其次根据四个课程模块的特点分别设计互动主题和考核的方式及标准;最后以时间为刻度对模块内容进行穿插连接,形成一体的授课脚本。

具体的授课计划如下:

第一,物流信息基础和信息安全模块理论内容较多,主要以讲座的授课形式为主,在讲座之前安排学生一次课的时间相关学术检索,其中一节课时间对学生进行学术检索的必要培训,一节课时间以小组为单位解决若干与物流信息及安全相关的基本知识,检索问题举例如下:

(1)发现你身边的物流信息有哪些?是以什么形态存在的?(本问题的目的在于让学生感知的物流信息的存在。)

(2)回忆一下你从小到大是怎么学习知识的?(本问题的目的在于导出符号、数据、信息、知识、智慧之间的关系。)

(3)列举一个本世纪以来发生的重大的信息安全事件。保证物流信息安全有必要吗?(本问题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信息安全的重视程度。)

检索问题需要与时俱进,如授课前发生的重大信息安全事件、新的信息管理方法的涌现或教师研究方向的改变都可以及时调整搜索主题。完成搜索后需要对搜索结果进行整理,做小组展示。

第二,物流信息技g模块的讲授方法与物流信息基础和信息安全模块相近似首先利用几次课的时间由教师介绍信息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有一整体概念。课后布置学生以某一物流信息技术在某个物流企业或物流环节的应用为方向进行收集资料,确定选题,最终形成课程论文。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选题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非常之必要,本人认为在大学教育中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升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也是本课程的重要宗旨之一。

第三,根据现有的教学计划物流信息管理开始在第5学期,学生已经完成大部分物流业务流程的学习,所以本模块以学生讲授为主的自学方式展开。

第四,物流信息系统规划与设计模块是本课程的重点,学生在对一个现实物流业务流程深刻理解之后,使用管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课程中学到的知识进行信息系统开发前的规划与设计。通过业务流程图、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和数据库的设计使学生将实体的思维模式转化为信息的思维模式。该模块主要以实践为主,通过师生多次互动完成设计,设计结果还需进行展示。

五、必要的保障条件

第一,小班授课,以德国为例讨论课的班型都非常小,控制在20人左右,超过20人讨论的效果以及教师对课堂的掌控程度下降,影响教学质量,以至于讨论课流于形式。我院的工学交替使小班授课成为可能。

第二,需要适于讨论课的教室,目前我院的教室多是传统教师,老师面对学生,学生彼此之间很难看到对方的脸。这种教室不适于讨论课的展开。另外,教室应有无线网络支持,使学生随时能够查找资料。我院正积极安排讨论课教室的改造工作。

第三,参加讨论课的学生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故建议在低年级开设与讨论课相关的基础课程,在高年级开设讨论课,如物流管理专业在大三之前开设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VB和物流业务流程的课程为物流信息管理融入讨论课模式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代百生.德国的音乐教育专业培养模式及其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改革的启示[J].中国音乐季刊.2007年第1期.第198-20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