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自动化专业技术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化工仪表自动化人才总体短缺
1.化工仪表自动化人才发展空间受限
对于化工企业来说,由于受企业性质、地域特征、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作业生产辅助单位的技术人才,化工仪表自动化专业技术人员一般发展空间有限。经常是在一个岗位上停止不前,很难有较大的突破。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化工仪表自动化人才的工作和学习积极性。
2.化工仪表自动化人才培训制度不完善
尽管目前各企业均较为重视员工培训工作,但在实际培训当中,培训内容与实际工作相脱节,重理论、忽视实际的现象仍然一定程度的存在着。由于化工生产连续性的特点,在化工仪表维护人员的培训中,纸上谈兵的现象很普遍,很难在实战中检验培训效果。特别是一些实践经验丰富,但理论知识缺乏的老同志,常常是会干不会说,会干不会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培训的效果和员工参与的积极性。
3.化工仪表自动化人才培养经费不足
化工仪表自动化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经费作为支持。化工仪表的主要特点是的先进性,而其研发,需要高投入。因此,需要巨额资金作保证。出于技术保密等需要,化工仪表生产厂家一般都对此严格控制。除非特殊需要,才会提供有限的相关技术资料,并需要缴纳相关费用才肯提供培训机会。作为老化工企业,生产经营均较为困难,有限的资金大部分被用于生产经营、设备改造,因此,提供给专业人才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仪表自动化人才的培养。
二、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缺失
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管理的不规范也对人才培养造成一定影响。
1.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管理产生与收集的脱节
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主要指各种设计图纸、仪表使用说明书等。由于多种原因,当前,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到位等原因,使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技术文件资料的形成、积累、整理和归档出现部分真空,使专业技术档案出现了一定的脱节和遗漏。特别是由于部分人员跳槽,为提高身价,利用工作之便,带走部分技术资料,更使企业应有的技术资料出现空白,影响了后续人才的培养。
2.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管理人员素质难以适应要求
当前,企业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多游离于企业档案管理部门范围之外。特别是一些较先进的技术资料,如新进仪表的说明书,仅掌握在少数人手中, 在某种程度存在着人为原因造成管理真空的现象,使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出现断层,难以为员工在实际工作中提供借鉴。
三、改善当前仪表自动化管理水平不高的方式方法
1.提高认识,加强对化工仪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
做好化工仪表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首先要打破传统观念,从制度上提高辅助单位的地位,同时,建立和完善人才培养的机制,为化工仪表自动化人才提供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
2.要努力形成重视化工仪表专业技术人才的氛围
企业各级领导,特别是主管生产工艺、设备的领导和部门,要把化工仪表专业技术人才管理和使用作为企业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和企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积极发挥推动作用。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应积极制定政策,对于那些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土专家,要采取科学考评,综合认证等形式,做好首席技师评选等相关工作,让他们有荣誉、有地位,提高收入水平。
3.健全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制度建设是规范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的根本保证。要健全制度,应该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要依法治档,提高档案意识。各部门和各单位的主要领导要坚持依法治档,把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管理工作提上重要日程,大力宣传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二是要制定细则,做好协调工作。化工企业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研发、设备、档案管理等部门,需要各部门协调解决。因此,必须要建立管理细则,使每一环节均有章可循。三是强化管理,解决实际问题。企业的档案管理工作者要深入到化工仪表专业技术档案的主要产生单位,了解和掌握实际情况,为收集整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齐抓共管,共同推进仪表自动化人才培养
化工企业仪表自动化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作,企业的人力资源部要与把该工作作为企业员工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从制度上加强对仪表自动化人才培养的分类指导、监督、检查。要主动与生产、设备、研发等部门,共同促进仪表自动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效开展,并要及时、总结和推广人才培养的经验。同时,各相关部门也应该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做好企业的仪表自动人才培养工作提供和创造有利条件,确保该项工作能够健康、持续发展。
5.加强培训,提高专业人员素质
【关键词】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有效措施
1.我国关于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发展现状
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电气自动化作为科学技术的代表逐渐融入了各行各业,被很多行业应用,电气自动化得以应用在各个工程,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程的可靠性,更可以带动企业经济的同时也带动大范围经济的发展。现阶段我国关于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发展是顺利的,但是还是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是可能导致我国电气自动化设备发展停滞的根源。首先可能会出现自然原因,也就是自然环境,像是雨雪天气或者污染严重的天气都对电气自动化设备运行带来很大威胁,甚至让电气自动化设备自身受到结构破坏,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无法得到保证。其次就是人为原因的影响,如在运输途中,长时间颠簸等很有可能使设备的关键工具移位,设备的离心加速力无法得到控制,在离心加速力的影响下,会给设备的各个部件造成压力,个别设备控件甚至会变形或者断裂,这样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在工作时自然难以保证其可靠性,设备的安全难以保证,更有可能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
2.影响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因素
2.1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自然环境包括的因素有很多,首先讨论因素,电气自动化设备的运行与天气是有关系的,在雨雪天气时,湿气加重,水汽会通过空气进行传播0,一旦进入电气自动化设备很有可能使得其被腐蚀,因为电气自动化设备普遍都是金属制品,其运行环境需要格外注意。另外再如需要严重的天气,如沙尘天气或者雾霾天气,这种天气外面的小颗粒污染物很多,这种小颗粒污染物通过空气进行移动,一旦移动进入了电气自动化设备中势必会影响其工作,电气自动化设备难以保证其工作时的可靠性。
2.2人为因素的影响
自然因素成为了影响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一大根源,人为因素也同样是影响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一大根源。所以,对于一些人为因素我们也同样要给予重视。人为因素的分类就很多了,首先可能是运输途中给电气自动化设备造成的影响,在运输途中难免会遇到颠簸等情况,但是这看似不起眼的颠簸很有可能成为影响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因为这小小的颠簸,电气自动化设备的相关离心加速力等相关压力会出现偏差,甚至不受控制,长时间之后,一些控件会出现变形甚至断裂的情况,设备会变得残缺,残缺的设备其工作时的可靠性自然难以得到保证。这是人为因素的第一点,再有可能是操作人员操作不当造成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得不到保证。电气自动化设备是专业精密的高科技设备,需要有专业能力专业技术的人员去操作,如若选择专业素质不强的人员去操作,很有可能出现操作不当,如果设备操作不得当,很有可能会损害设备内部关键控件,如果设备出现了故障,工作人员缺少专业知识而耽误了设备故障排查,这些故障可能会被放大,设备在工作时不能得到保护反而受到破坏,这样的电气自动化设备很难保证它在工作时的可靠性。
3.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具体措施
3.1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自身的质量水平
对于电气自动化设备来说,如果其自身的质量都得不到保证,那么电气自动化在工作时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就会提高,在质量都得不到保证的前提下,保证其工作时的可靠性就成了空谈,所以想要保证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提高其设备自身质量是关键。在生产电气自动化设备这种高精密复杂的设备时要小心谨慎,尽量选择质量上乘的材料和金属,控件也选择质量好口碑好的商家进行选购,再者,在选择材料控件时尽量要保持其一致性,也就是说尽量选择一家或两家商家进行选择,否则过多规格的控件组合在一起难免会出现不匹配的情况。
3.2注意电气自动化设备存放及运行的自然环境
前文已经有所提及,自然环境是影响电气自动化设备可靠性的关键因素,如果不格外注意自然环境对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影响你很有可能给电气自动化设备整体运行带来威胁,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不说,更可能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隐患。所以,在提防自然环境时要格外注意雨雪天气和雾霾天气,因为这两种天气中细小的水汽自己沙尘和霾体很有可能随空气移动,一旦进入电气自动化设备中会造成很大影响,所以,在选材时尽量选择防腐蚀防潮材料,在材料上减少威胁,在恶劣天气中,要格外注意设备的存放和使用,对细小颗粒物及机械因素,电磁干扰等都要注意,进行防护和屏蔽,自然条件我们无法改变,所以为了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我们要做的就是防护和屏蔽,减少自然环境给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造成影响。
3.3提高操作设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人为因素给电气自动化设备造成的影响同样值得注意,操作人员如果不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就去操作这种高精密仪器,就很有可能给电气自动化设备造成破坏,因此,对电气自动化设备操作人员要进行教育,专业技术不强的工作人员要积极学习技术,增强自己的专业素质,企业也要定期对这部分专业知识欠缺的职工要定期教育,如举办讲座,或技术培训,让工作人员掌握了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拥有专业技术,真正操作电气自动化设备时不给设备完成破坏,保证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
4.结语
总结全文,提高电气自动化设备的可靠性,不仅是对企业经济利益的保证,也减少了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但是,现在我国电气自动化设备还有很多无法保证其可靠性,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从源头找其,研究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找到原因后寻找快捷的解决措施,使电气自动化设备在使用时提高可靠性,真正提高工作效率,带动企业乃至国家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关键词:高职学院;电气自动化;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9-0238-02
一、概述
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一个工程性和基础性都很强的宽口径专业,其岗位覆盖面宽,人才需求旺,技术发展快,对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要求高。但是口径宽带来的问题是教学的目标针对性不强,学生学习目的较模糊,就业后需要一个再学习的过程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2006年以来,我院在企业技术专家和课程专家的指导和参与下,重构了以典型应用技术和具体应用为主线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和教学实施体系,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既夯实了基础,又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了学生专业技能,通过优化课程结构,使二者相互兼容,学生动手能力、适应能力明显提高,就业后很快能上手,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二、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
高职专业的课程体系和课程结构设计要根据专业人才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要求,确定胜任职业岗位群要求的职业能力和专业技术知识,结合学校所处行业、地区的产业情况,确定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以典型技术、具体应用为主线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项目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的主要成果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构建了以典型技术为一条主线的高职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课程体系,初步解决了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口径问题。第二,构建了以典型应用为另一条主线的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初步解决了该专业教学内容体系宽口径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第三,构建了与新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体系相适应的、以工作任务(教学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实施体系,实现了教学模式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初步解决了该专业教学实施体系与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的问题。成果具体内容如下。
1.以典型技术为主线的技术课程体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典型的宽口径专业,其覆盖的岗位为各类设备电气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其核心的职业技术能力主要包括六大部分:电工电子设备安装调试基本能力,以PLC技术、单片机技术、常规电器控制技术、交直流调速技术、供配电技术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安装、设计、维护能力。对应六大核心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典型技术为主线我们设置了电工电子技术、电气控制技术、单片机技术、PLC技术、变频调速技术、组态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供配电技术等8门技术课程。
2.以典型应用为另一条主线的职业技能课程体系。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设置了楼宇自动化方向,以楼宇自动化为电气自动化的典型应用为主线设置职业技能课程体系。建筑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楼宇自动化行业已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链,直接拉动了对智能楼宇新职业人才的需求。但是楼宇智能化工程设计、管理、安装与调试人才等各层次人才严重不足。通过对岗位群的分析,核心的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楼宇自动化各系统的施工安装能力、楼宇自动化各系统的操作能力、楼宇自动化各系统的测试、维护能力、楼宇自动化各系统的调试、故障排查能力、楼宇自动化各系统的设计能力、楼宇自动化各系统的施工管理能力,能力分层递进,对应楼宇自动化应用技能的培养,以电气自动化技术典型应用为主线,我们设置了供配电与电气照明技术、建筑电气控制技术、建筑电气消防、综合布线系统、安全防范与监控系统、楼宇设备自动控制系统、智能小区与弱电工程新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等8门职业技能课。课程以项目或模块为载体,项目或模块的设计基础是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楼宇自动化方向)岗位工作任务。项目开发的具体路径为:从岗位工作任务中分析应具备的核心职业能力(核心技术),对应核心职业能力设计典型教学项目。项目或模块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相关实践知识为重点,以相关理论知识为背景,以拓展知识为延伸;相关实践知识主要解决“怎么做”的问题,相关理论知识主要解决“为什么这样做”的问题,拓展知识主要解决覆盖面的问题。《供配电与电气照明技术》课程内部项目或模块结构见图1。
图1?摇项目或模块内部结构图
3.“以任务为引领”的教学实施体系结构。建立与课程相适应的教学实施体系,主要包括四个部分,一是建立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育人本领;二是打破传统的验证性实验模式,建立整体结构为“单项、综合、创新”三层实验实训立体架构,教师在“做”中“教”,学生在“做”中“学”,融“教学做”为一体;三是实现开放的实验实训室管理模式,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四是实行“任务引领”类教学方法,包括: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
三、我院电气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重构后的成果成效
2008以来,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项目课程体系经过4轮的教学实施,取得了优良成效。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1.毕业生专转本率、就业率、就业对口率明显提高。我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2006级、2007级、2008级毕业生专转本率、就业率、就业对口率见图2。
图2?摇毕业生就业率情况
说明:2006级、2007级的数据统计分别截止到2009年12月31日和2010年12月31日,2008级的数据统计截止到2011年10月31日,转到本科继续求学视同就业。2007级学生就业后,我系曾向他们发出《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表》,陆续收回反馈148份,目前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对口或接近的占90.6%;100%的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称职”以上的认可;同学都能独立工作,独当一面;涌现出一些受到用人单位欢迎的优秀毕业生。
2.技能证书方面。从2006级学生以来,我们组织了四届学生参加维修电工(中级)技能鉴定和AUTOCAD中级证书考试,平均通过率分别为88%和97%。通过考证促进相应的技能训练,通过训练实现“做中学”,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就业后很快能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以典型技术、典型应用为主线的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形成了新课程体系开发的基本路径、课程门类划分和课程序化的基本方法,为高等职业教育宽口径类专业课程体系整体化改革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方法体系。以典型应用为主线项目课程的教学实施体系,总结了项目课程实施应具备的硬件、师资、管理等基本条件,总结了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为新课程体系的实施提供了保障。
参考文献:
[1]赵威.高职模具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技术,2010,(10):39-40.
[2]张铁岩.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M].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2005:30-30.
[3]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教研组,以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专业为重点的楼宇设备专业群建设方案[EB/OL].2007-08-21.
[关键词]电力;配电自动化;配电管理
配电自动化和原有的配电模式比较,其性能优势格外显著,一方面可以及时消除故障,另一方面可以切实对负荷进行管理,则无需应用拉闸限电。且其能够与其他先进技术兼容,进而提升整体性能,满足信息共享的要求。可配电自动化的设立与运用,要与高效合理的配电管理共同进行,并需更多的尝试与开发。
一、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
1.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当前的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电力产业与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等多个领域均处在全面的改革阶段。这个阶段中,我国提供了大量的资金和先进的技术,以强化电网系统的基建工作。之后我国着手对配电自动化系统实行进一步的研发工作。通过不懈的努力与革新,当前部分发达地区已全面实现了配电自动化。
2.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时期,我国已迈入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与科技均获得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可我国人口基数太大,人口分布较广,整体受教育程度较低、社会经济相对滞后,此类问题均属于限制我国电力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因此,若要真正实现配电自动化依然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为了切实实现配电自动化和有效的配电管理则需强化人才教育培养,提升其专业素质与专业技能。为电力行业供应新鲜血液的时候,还需强化科技创新,其属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源动力,是电力产业发展的推进力。因我国人口数量多和工业发展要求,电力需求量持续提升。但现在仅在发达地区满足了配电自动化要求,我国地区发展差异,导致当前我国电力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依然存在很大困难。
二、阐述电力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
1.电力配电自动化
最近些年,配电自动化技术已经在发达地区广泛应用,其革新了传统的电力系统管理方式,逐渐通过高科技向着配置和技术优化以及能源低耗方面发展。其属于实现配电自动化系统的需求与主要因素,同样属于实现有效配电管理的基础。需对电网系统采取统一的管理方式,确保我国电网成为一个大规模的电网系统,保证城市地区之间实现信息交流和数据共享,此举不仅可以提升配电效率,还可以降低劳动力的投入,进而节省资源能源,最终很大程度的提升我国整体配电水平。
2.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简述
电力系统通常有几下几方面构成:发电部分、输电部分、变电部分、配电部分和用电部分,通常包含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故障诊断修复系统、应用软件子系统以及AM/FM/GIS子系统。而数据采集与监视控制系统非常关键,其通常由系统主机与前置服务器共同构成,若系统主机出现问题,前置服务器则会自主替换系统主机,此举能够确保系统正常运行,还能切实对系统实行管理。不仅节约了劳动力,还通过先进科技减少了电力消耗,并且提升了配电成效。
三、强化电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的方式
对当前我国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有了充分理解后,则需基于现实状况与运用机理对其实行对应有效的措施,进而促进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的工作效率。通常情况下,主要采取以下几方面的处理措施。
1.采取总体规划方案和高效的准备工作
强化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过程中,需采取总体规划方案,保证准备工作的有效施行。需明确配电自动化所需科技的实现途径与方式。其中准备工作需将重点放在成本征集和全国电网系统全方位的连接方面,且应用全球定位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实行电网终端的通讯连接,确保区域定位的精准性和时效性。之后合理提升信息科技的应用,以确保我国成本资金充足的前提下,基于现实状况分析用电客户的经济水平,尽可能减少用户的成本性用电费用。另外,需具备专业的技术部门,以加快全国电网系统的建设速度,最终实现电网的信息化全面覆盖。
2.大力研发配电先进技术
配电自动化与配电管理需基于自动化程度持续提升的基础上,除非自技术方面持续革新,方可确保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始终保持高效高水平运行。所以,早期准备工作结束之后,管理团队首选需基于地区的现实状况开发对应的新式技术,持续提升地区性的配电技术能力,进而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此外,实行电力配电自动化开发阶段,相关工作人员需把客户的权益放在第一位。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的终极目标是达到用电客户的标准要求,所以,配电自动化工作的开展同样需以用电客户的权益为核心,此举方可确保开发的技术符合用电客户的切实需求。进行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的时候,工作人员需重视用电客户的回馈信息,重视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找到解决方案。
3.重视配电装置的完备、检验以及更新工作
除了成本和技术,最关键的方面就是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中应用到的装置,需实时更新装置构件,科研工作者在实现装置开发后需和各个厂家实现联合协作以及跨领域的异构协作,确保配电装置的适用能力。并需针对配电装置采取实时的检验与更新工作,保证配电装置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需实时革新具备先进技术的配电装置,保证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的持续提高与可持续发展。
4.提升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并加强管理
对于当前时期自动化配电管理阶段存在的不足,需和实际工作有机结合,针对各类问题实行具体的分析考量,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方案。首先,需强化对操作人员的专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大力宣教配电自动化的优越性,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规范进行审查,实时更正和消除操作时候遗留的安全风险,尽可能防止工作过程中发生严重的安全事故;其次,强化对管理团队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自动化配电管理要求较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高素质的专业管理队伍,进而保证自动化配电管理工作正常的开展。因此,需特别注重对管理团队的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对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考核,大力引入科研先进成果,安排管理团队进行学习,并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目标,为今后人们更加方便可靠的用电奠定坚实的基础;最后,进行自动化配电管理阶段,有关法律法规同样需及时有效的施行,保证配电管理工作有相关法规作为依照,明确有关的操作环节,强化政府机构的监管工作,应用法律法规消除已发生的事故,强化全部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和安全意识,定期组织人员参加安全教育,以确保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保证自动化配电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总结
如上述,我国的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依然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对于当前存在的问题,电力企业需持续改善和健全,自专业技术、配电设备以及成本投入为基础,采取对应措施推进我国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的发展,提升配电成效,进而促进电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最终为我国电力行业的进步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岗位职业能力 课程体系架构 智能控制技术
0 引言
随着德国工业4.0技术的问世和《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越来越多的智能控制技术代替了传统的过程控制技术,进入到各种过程行业(如化工,制药、造纸、环保等)中。目前浙江省过程控制行业不断发展壮大,自动化相关人才需求很大,企业希望得到的专业技术人才不仅仅能拥有自动化相关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包括创新能力、逻辑分析能力、良好沟通协调能力的综合性人才。在现代先进技术和新型人才需求的驱使下,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岗位的需求变化,立足地方经济发展,在市场需求下,必须更新高等职业教育理念,转变教学思路,对高职自动化类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和优化。
本文首先通过企业调研、毕业生走访及专家指导,归纳出职业方向并分析现代企业所需的岗位技能需求;其次,根据各个岗位群的职业技能需求,改进岗位职业能力;最后,根据改进的岗位职业能力,优化课程体系并构建有效合理的高职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
1 高职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岗位能力分析
1.1 高职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岗位分析
为了确定本专业人才的专业定位,对10余家企业、100多名毕业生进行了调研分析。由于就业岗位种类繁多且就业单位数目较大,因此,将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相关的职业分为4个职业方向,包括:过程控制方向、智能控制技术方向、仪器仪表检测与维修方向、自动化产品营销方向。通过职业方向,给出岗位技能需求。具体的专业定位如表1所示:
从表1可以看到,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的高职学生在过程控制类、智能控制、仪器仪表检测与维修行业有比较广泛的就业空间。为了提升过程控制行业的智能化水平,越来越多的行业和企业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利用智能控制技术,来提高产品供应和生产的效率。因此,为了适应先进科技和现代企业发展,对以往适应于传统生产过程的岗位技能需求进行改进,加入了适合于现代智能控制行业的岗位技能需求。
1.2 高职工业自动化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通过对工业过程自动化行业和岗位技能的深入分析,并结合企业专家、高校及科研院所专家、技术骨干、专业教师对高职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方案的意见,给出了与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各岗位相适应的职业能力。如表2所示。首先,根据这4个职业方向细分为4种岗位群: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岗位、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岗位、仪表检测与维护岗位以及自动化设备营销岗位,再依据不同的岗位群,分别给出对应的岗位职业能力。
2 高职工业过程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构建
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的指导下,对改进的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岗位职业能力进行分析,进而对原有的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改革,使得新构建的课程体系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要。在文献[1]的课程体系架构上进行改进,新的课程体系架构如图1所示。
改进后的工业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不仅保留了原有课程体系架构的优点,也在原有课程体系架构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改进。现将改进后的工业自动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架构特点总结如下:
(1)整个课程体系架构由“职业方向”出发,确定对应的“岗位群”,再由“岗位群”生发出对应的岗位能力,包括:基本的素质能力、职业基础能力以及职业核心能力,最后确立对应的课程体系。基本的素质能力由通识类课程和综合素质来体现,职业基础能力由专业基础课程来实现,职业核心能力由职业理论课程、职业实践课程和技术服务课程共同完成。把专业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作为职业拓展能力的培养载体。
(2)首次提出以“职业方向”来确定课程设置。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是以就业为导向的,因此,课程的建立和设置要适应职业的需要和发展。在众多工业自动化企业岗位中筛选归类出具有代表性的典型职业方向,一方面利于学生对未来就业岗位有清晰的概念,知道“要做什么”;另一方面,有利于专业教师明确地建立课程体系。因此,通过考察相应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以及工业自动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范围和就业趋势,制定出了与其相适应的4 个职业方向,分别是:过程控制类、智能制造与控制技术类、仪器仪表检测与维护类以及技术经济类。
(3)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加入“智能控制技术”类课程。目前,各大国家纷纷提出制造业国家战略。面对各国的战略举措和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中国也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明确提出将智能制造和控制技术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王晓明在经济日报《从三个维度认识“智能制造”》中提出,“智能制造”整合了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由集中式控制转向分散式增强型控制,并通过物联网与互联网的融合,实现智能化。可以说,智能制造和控制技术是制造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自动化水平的最高体现。现如今,智能控制技术已经在过程行业有了越来越多的应用,比如:离散制造行业的智能仓储和智能物流系统,工业现场的智能巡检系统,RFID射频识别系统。由于智能制造和控制技术需要利用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来实现智能化,因此,为了适应现阶段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把“智能控制技术”作为工业过程自动化技术专业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业方向。要将与“智能控制技术”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训加入到课程体系架构中,并特别加入“小型智能工厂”作为“智能控制技术”的实训基地来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