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英文电影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 功能对等理论 电影字幕 字幕翻译 语境与文化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23.032
字幕翻译,作为一种新兴的、特殊的翻译形式,已经成为翻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翻译实践、跨文化交流的角度等方面来看,我们对电影字幕的翻译进行深层次的探讨都显得尤为重要。字幕翻译者在这个转化过程中占据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推动着电影制作者和观众双方的交流。一方面,字幕翻译者要理解原文的意图和相关信息,以便达到心理和认知上的共识。另一方面,字幕翻译者还要考虑到译语观众的认知和接受能力。在这个传达过程中,字幕翻译者凭借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对语境的认知能力,帮助译语观众通过看字幕以最小的努力最大程度上理解电影的内容。字幕翻译者自身的知识储备、对语境的认知能力、驾驭两种语言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字幕译本的质量。美国的语言学家和理论学家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是西方众多翻译理论学中备受推崇的理论之一,是建立在对翻译实践与理论研究基础之上的,是衡量译本水平、指导翻译实践的标准。本文试图利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对电影Legally Blonde I字幕汉译的不同版本中具有代表性的译例进行分析,指出其在语境 、文化等值等方面翻译处理上的可取之处及欠缺的地方,并提出更好的翻译,旨在引起更多学者关注电影字幕翻译,推动跨文化交流的进程。
到目前为止,Legally Blonde I还未发行过任何官方的中文字幕,从网上搜索到的资源所配的中文字幕大都是网友们自发制作的,且版本数量(2版)有限,翻译质量更是无法令人满意。鉴于这种情况,本人决定将网上现有翻译版本进行比较分析,进而给出更考究的译法,努力找出更好的译文,让译语观众得到更清晰的信息。
一、语境意义(contextual meaning),又称“上下文意义”,指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意义——特定的语言环境是给词的概念意义以某种调节,从而赋予它以某种联立或关联涵义。(方梦之,2004:228)
E-C Translation:
The distinction(between the neat people and the sloppy people) is, as always, moral.
原译文:他们的区别总是表现在德行上。
改译文:他们之间的区别总是表现在精神面貌上。
原译文取其常用意义,但moral 一词是多义词。爱整洁的人或邋遢的人之间的区别不能说是“道德”问题,主要还是“精神面貌上”或“心理上”的问题。而moral 一词除了有“德行上的”意义之外,还有其他许多意义。根据此句内容,则改译的用词表达了上下文的意义。(郭建中,2010:212)
Legally Blonde I中与语境对等相关的译例分析
译例(1)哈佛学位委员会的主任说:Fashion major?
原译:很热门的专业?
分析:这里应从上下文来理解,前面提到了她是“时装推销”专业,所以结合上文来看,这里的fashion后面省略了merchandising,还是指她的“时装推销”专业,而不是指“很热门的专业”。
译例(2)Elle被教授赶出教室后,在学校长椅处第一次碰到Emmett, Emmett问她Whose else do you have?
原译:你还干什么?
分析:这里从字面意思来看,是 “你还有谁的?”或“你还干什么?”而从电影前面出现的故事情节看,Elle被教授赶出教室,并对这个教授感到有些懊恼,所以Emmett是问她“你还选了哪些老师的课?”而不是问她 “你还干什么?”。这也要从上下文分析才能得出准确的翻译。因为接下来Elle回答的答案就是她所选的课程。
二、文化意义(cultural meaning), 指语言载体所反映的民族文化和心理素质。(方梦之,2004:222)
E-C Translation:
Computer technology may make the car, as we know it, a Smithsonian antique.
译文:计算机技术在汽车技术上的应用,会使我们今天熟悉的汽车成为史密森博物馆里的一件古董。
Smithsonian 是位于美国首都华盛顿国会山前面的一座大型博物馆,实际上由16个分馆和美术馆组成,另外还有一个动物园。一般中国读者可能不了解。在Smithsonian 后面加上“博物馆”一词,中国读者就能了解“史密森”乃是该博物馆的名称。(郭建中,2010:214)
Legally Blonde I中与文化对等相关的译例分析
译例(1)在电影开始部分某一位女教授的第一堂课上,她介绍到:The law is reason free from passion.
原译:法是从激情中解放出来的。
分析:两个已有翻译版本都把这句话译成了“法是从激情中解放出来的”。而实际上这是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The law is reason free from passion应该译为“法是理智,而不是激情”。之所以误译是因为译者不是很了解这句名言的固定翻译,这种例子我们在英文电影Forrest Gump中也经常见到,如We were like peas and carrots. 豌豆和胡萝卜丁,一个圆的,一个方的;一个绿的,一个红的。它们的共同点虽然没有太大的味道,但都是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故在美国烹饪时常作为主食的点缀,而且它俩都是同时出现的。故引申为形影不离。而如果不理解源语文化,很容易就按照字面意思译成“他们像豌豆和胡萝卜一样”。由此可见,电影字幕翻译中处处要留心文化的因素。多查阅、多积累是必须要做的功课。
参考文献
[1]Nida, 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on [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4
[2] 郭建中. 翻译:理论,实践与教学-郭建中翻译研究论文选 [H].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10
[3] 李运兴.字幕翻译的策略[J].中国翻译,2001(7):45.
美术与电影的内涵关系
美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说人类产生开始就有了美术,它包括了绘画、雕塑、建筑等形式,并通过二维空间或者三维空间来还原瞬间的动作、场景、事件。人们以线条、结构、色彩为基本元素,去通过联想、思考来创作主观或者客观的意境。相比较历史悠久的美术,电影可以算是一门崭新的艺术,从产生至今不过百年历史。电影利用人们视觉残留原理将许多运动镜头进行分解,将这些被分解的画面一一呈现在观众面前,形成运动状态。从本质上来说,电影就是一门动态的艺术,将运动的画面集合,再引入时间,就形成了电影。我们从美术与电影内涵来看,这两者有差别也有联系。美术可以通过特定的媒介材料,来摆脱现实世界中时间性的约束,由于自身具有二维或者三维空间性属性,可以将观赏者引入到脱离作品的意境之中,让美术作品获得了艺术的自由。而电影具有特殊的四维空间属性,可以展现出空间的造型性,也具有时间的流动性特征。这种特殊属性让电影美术设计师们在进行环境设计与布局时,需要以剧本为基础,并且具有深厚的美术设计与造型功底,根据故事情节需要,借助摄像机镜头特点,不断变换角度,帮助导演将电影的主题内容具象化。然而这两者又是相互融合的,它们都具有可视性与相通的造型语言。我们说美术是电影艺术的母体,一切电影创作都要从美术作品中获得营养。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部获得成功的影片就是一部优秀的美术作品,例如著名导演张艺谋就偏好于环境形象的美术塑造,他的电影中环境造型经常会给观众带来巨大的视觉冲击力,例如电影《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绚烂之极的皇宫建筑、雕栏玉砌等环境造型,对电影的成功起到推动力量。纵观中西方电影史中,美术的造型设计、色彩运用、灯光照明等技法与创作思想都为电影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养料。只有遵循美术中的构图原则、色彩运用原则等理念,才能制作出优美的画面,展现出电影作品独特的艺术风格。我们可以看到许多电影作品都与美术相关联,例如法国早期的电影短片《水浇园丁》、美国电影《超人》、日本动画电影《千与千寻》等都是根据漫画改编的。正是由于两者的亲密关系,使得美术很自然地成为电影创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术对电影的作用分析
(一)美术保证了电影形象的艺术性与典型性对于观众来说,看电影接触到最直观的层面就是形象,其中包括有人物形象、动物形象、景物形象等。从这一方面来说,形象是电影艺术中最核心的元素。美好的艺术形象会给观众们留下美好的感受与深刻印象。当一部优秀影片结束后,总会有一些良好的形象印在观众脑海中。例如《十面埋伏》《冰山上的来客》《让子弹飞》《叶问》《风声》《一个都不能少》等众多优秀电影作品,其中典型的艺术形象都会让观众难以忘怀。而这些经典的形象,是导演与电影演员在剧本基础上,对人物形象的美术化“第二次创作”的结果。我们留恋《让子弹飞》中张麻子的英勇果敢,《天下无贼》中傻根的憨厚老实的形象,虽然这些电影中的经典形象都是让演员扮演的,但是当演员开始扮演角色时,导演与化妆师会按照剧本的要求来对演员进行美术处理。否则即使演员演得再好,也不会给观众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同一个演员在扮演不同角色后,都会给观众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例如功夫巨星甄子丹在电影《叶问》与《锦衣卫》中分别扮演的武术名家叶问与锦衣卫青龙的形象,虽然两个人物形象相差甚远,但是都会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受,这就是美术造型的神奇之处。
(二)美术保证了场景空间与服装道具的美感我们看到,在电影创作中,人物形象都是活动在固定的场景空间内。即便是舞台剧,也需要工作人员布置必要的背景与道具,例如下雪的道具景观、屋内的家具摆设、河上的小桥等。许多故事片中,布置场景空间就更加重要了。这些场景空间需要符合角色身份、性格、活动时间及行程变化。通常电影中场景空间的选择、设计、制作是由电影美术师来完成,优秀的电影作品中,人物形象、环境空间、道具等相互配合协调,并融合成一个整体,实现情景交融的审美效果,使观众欣赏电影后感觉真实自然,并且获得美的享受。电影《水浒传》中,场景空间占地共达到650亩,包括了人工建筑、自然环境等。经过导演与美术工作者讨论与协调,根据剧本内容,将实际拍摄场景分成州县区、京城区与梁山区三部分。州县区多数是当时社会中下层环境,例如衙门、牢狱、刑场、街道等,许多古建筑塑造得十分逼真,例如武大郎饼店等建筑古色古香,还原度较高,不但再现了宋朝的社会环境,还给后面故事情节奠定了环境基础。京城区的建筑物相对而言就气势雄伟许多,给高俅、蔡京等皇宫贵族塑造了许多富丽堂皇的活动场景。城楼内外的环境布局设计,是按照宋朝著名风景画家张择端创作的《清明上河图》扩大一定比例建造的,让观众看了电影之后感觉逼真生动。梁山区是选择了依山傍水的环境,再现了小说中水泊梁山的威严气势,分布在不同场地的码头、山寨门、战船等道具都是仿照宋朝样式制作而成,不但逼真还富有艺术性。电影中,所有演员穿着的服装、使用的道具都是由电影美术师按照小说中还原,尤其是服装设计师们将自己的主观情感融入服饰设计中,将大量的灰色系应用在人物服饰之中,可以很好地展现出《清明上河图》中淡雅自然的民众风格。然而电影中李师师与燕青见面的情节中,李师师每次都穿着暖色系的服饰,图案艳丽但是并不浓烈,让观众感受到这个虽然身陷风尘但是内心有情有义的女子气概。
(三)电影中的光影元素运用虽然光影无形,但是我们如果运用得当,就可以获得非常奇妙的艺术效果。电影中的光影效果是电影美术师们巧妙利用人们对于光的敏感度,创设出来的一种意境,渲染出电影整体气氛,调动起观众们不同的情绪感受,进而实现导演的艺术创作目的。尤其在现代电影后期制作中,电影美术师可以通过不断调整光源变化,创设不同的意境,让电影作品的风格产生多元化特点。例如电影《英雄》中,导演张艺谋就用不同的颜色基调来表现故事情节的起伏,如黑、白、红等颜色基调,并通过灰色作为过渡色来达到画面整体色调的优雅素净,而光影的良好运用将电影的色彩、构图与故事情节融合为一体,展现了角色性格,增加了影片的整体艺术效果,也凸显出美术在电影艺术中的重要性。
在电力企业合法经营的过程中,电力营销稽查主要是针对电力营销工作而开展的监督和检查工作。稽查人员在了解和掌握电力营销稽查的主要内容的前提下才能展开电力营销稽查,这样才保证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在规定职权范围内进行稽查工作,从而确保电力营销市场有序地进行。而在电力营销稽查的过程中,所涉及的内容十分的广泛,结合我国目前电力企业的经营和电力市场的现状来看,电力营销稽查存在的问题仍有很多,严重地影响了市场的规范以及电力营销效率的提升,需要大力地改进和完善。
1.1电力营销稽查管理制度不完善当前电力营销的市场范围较广,但是与之相应的营销稽查管理制度却并不是很完善,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市场监管力度较低,企业内部尚未形成健全的自我监管制度。还有相应的惩处条款的不规范化、稽查内容和电力企业的整改情况没有专人跟踪。
1.2电力营销稽查人员工作素质较低因电力企业的经营范围较广,很多部门并未招收专业性的对口人才。根据资料调查显示,现电力营销企业中几乎没有专业的电力营销稽查人员,大都是身兼数职。电力营销稽查人员所应具备最基本的能力是熟悉电力生产的每一个环节,对于用电检查、用电业务、电价电费等专业性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对于违规用电手段的隐蔽性和多样性能有应对措施。而这些基本的能力都是现电力企业中稽查人员所缺少的。身兼数职的稽查人员因为对稽查工作的认识不够深刻,工作积极性不强,自身素质不高,从而导致稽查工作无法有效地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力营销的效率,并使稽查工作只存在于形式。
1.3对电力营销稽查定位有偏差电力营销稽查工作虽然从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展开,但是根据相关资料可以发现,电力营销稽查工作人员对于电力营销稽查的定位依然不准确,对于稽查工作的职能认识有偏差。目前电力营销稽查人员的重点是放在了反窃防漏上,而忽视了规范电力营销市场和确保正规电力企业等方面的工作。
2应用电力营销稽查提高电力营销效率的建议与策略
2.1提高电力营销稽查人员的素质电力营销稽查是一项具有约束力的工作,在电力企业中,稽查人员具有较高的职权,其相对于企业的执法部门,稽查人员需要具有较高的素质,其还要掌握专业的知识以及电力营销的相关机制,这样才能便于其在监管的过程中行使权力。在选拔电力营销稽查人员时,需要遵循一定的准则,还要保证选拔工作的透明度以及公平性,除了对其有着学历以及专业资质的要求外,其还必须有一定的工作经验,要熟悉电力企业日常工作的流程。稽查人员一般来自电力企业内部,管理者会优先考虑工作表现比较突出,而且专业素质比较高的员工。
2.2建立完善的信息反馈制度信息反馈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稽查人员只有收到反馈信息后,才能对电力营销工作进行客观的评价。稽查人员需要根据既定的工作要求,比较其达到的效果,这样才能使稽查人员找到电力营销工作中的不足,方便稽查人员找到相应的解决对策,为今后的稽查工作找到参考的依据,从而使电力营销工作可以顺利地展开。在这一过程中,信息反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管理人员必须不断地完善与改进信息制度,并增加信息传输的效率,利用网络技术使信息的反馈更加及时。稽查人员在收到反馈信息后,可以对电力营销效果进行客观综合的评价,这样也能使工作人员更好地研究与分析出电力营销管理存在的问题与漏洞,使这些问题能够及时地解决与改善。
2.3完善电力营销稽查异议制异议制主要是针对出现问题的当事人的制度,其指的是电力营销稽查过程当中,往往会发生当事人不认可处罚结果的案例,那么此时,电力营销的稽查人员就要给当事人申诉的机会,只要当事人能够拿出相应的证据或者理由充分,那么稽查部门就应当重新核查事实,以保障执法的公开性、公平性。同时,建立电力营销稽查异议制并完善之后,就必须将它严格执行在实践当中,在保证稽查公平的前提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确保当事人享有申诉的权利。
3结束语
关键词:影像风格;魔幻现实主义;形象;镜头;色彩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33-0146-02
随着魔幻现实主义风格所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多,在电影的创作中这一风格特征也被游刃有余地运用了起来。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的影片具有很多鲜明的特点。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首先,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中所用到的艺术手法的“魔幻性”是最为突出,最为显著的特性。通过在人物形象的设置,镜头设计,色彩运用中融入象征,想象,夸张等手段元素,使得电影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中“魔幻性”的体现是以诸多因素包括一些其它艺术手法为基础的。这种特性的形成不仅基于当时现实环境的状况,还基于一个时代的创作理念。创作家不断汲取经验,渐渐的,就有了这样一种成熟的电影流派。“魔幻性”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点:第一,象征性。象征性是魔幻现实主义电影里最为重要,用得最多的特性。常依附于片中人物,事物等形象的设置。第二,想象性。是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区别于其它类型电影最明显的特性,为观众创造了一个时空错乱,人鬼混一的想象空间。第三,夸张性。夸张性是贯穿于魔幻现实主义电影始终的一种特性,是“神奇现实”的体现,是使得影片出现一种独特效果的手段。
其次,魔幻现实主义电影中,形象的塑造,剧情的设置大多为了反映现实生活,然而,我们真正所处的生活环境,所接触到的社会现实与表面意义上的 “现实”从根本上来说是截然不同的。魔幻现实主义电影所展现出来的是一种被卡彭铁尔称作“神奇现实”的状态,即充斥着想象,虚幻,离奇,具有象征意义的现实①,而不是“现实主义”中的“现实”。分不清所处的环境是产生于幻觉还是就是真实的存在,各种形态,各种状态混为一体。“神奇现实”是这类影像作品的典型特征。
最后,魔幻现实主义电影虽然将夸张,想象等艺术手法运用到极致,从始至终都执着于凸显一种神奇效果,但仍旧遵循客观现实的发展规律。例如影片《潘神的迷宫》中,有一段讲述的是一个小女孩被潘神告知她原本是地下的公主,但必须在现实中完成三项任务才能回到安逸,和平的地下。这虽然是一个魔幻主义的片段,表现手法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夸张,想象,但仍然遵循现实,小女孩在人间经历酸甜苦辣,最后死去,以此来承接她回到地下世界的场景,虚幻中一切都显得真实自然。这部影片正好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电影的创作原则:虚而不假。
二、《太阳照常升起》魔幻现实主义的影像风格
姜文的影片《太阳照常升起》改编自作家叶弥的短篇小说——《天鹅绒》,该剧作不以浪漫爱情为主线,也不是政治背景的载体,是一种全新的,独特的类型。与其它影片相比,最突出的特征即为“魔幻性”的融入。我将从形象塑造,镜头设计,色彩运用等方面具体分析这一特征。
首先,我要说到的是影片如何通过独特的形象设置体现“魔幻性”。在具体分析之前,先来归纳一下该片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太阳照常升起》是一部具有典型性的影片,影片主要有两条线索,一条是周韵饰演的疯妈怀着孩子去新疆找丈夫,得知丈夫逝世但因为行为不检点不能封为烈士。疯妈痛心丈夫的背叛开始精神失常,在铁路上生了孩子后,带孩子到丈夫故乡住了下来。此后的很多年,疯妈一直沉浸在精神失常的状态中,她一边回忆着过去,一边为房祖名饰演的儿子李东方造着一座屋子。屋子造好了,她也如同释放了一般回复平静,最终消失不见。另一条是姜文饰演的唐雨林与孔维饰演的唐妻相识,结婚,后因为长期分居生活寂寞引发唐雨林与陈冲饰演的林大夫开始了一段,这段被黄秋生饰演的小梁发现,几经被陷害的波折,小梁最后选择自尽。被发现后,唐妻与房祖名饰演的李东方又发生关系,被唐雨林发现后本要立即打死李东方却因为帮他寻找天鹅绒有了悔悟,但最终仍因为李东方一句话而打死了他。影片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部分:开头先是一双变换姿势,性感的女人的脚,接着是有着雪白沙滩,绚烂花朵,云雾缭绕的村庄景象,一片依山傍水之景,引人入胜。疯妈梦醒去买鞋,在路上遇到逃课的儿子,索性就劝儿子退学。在回家的路上,疯妈在树下停留了一会,却因此丢了鞋。沉浸在精神失常状态中的疯妈悄悄用家里的东西给儿子李东方在一个小岛上盖了一座石屋,石屋盖好了才被儿子李东方发现。最终,疯妈消失不见,不知生死,只见她的衣物漂在水上。
接着,第二部分开始。小梁的好朋友唐雨林与学校医务室的心中暗恋小梁的林大夫有了,一天晚上,大学的操场上在放露天电影,小梁无意间碰了一个女人的屁股,那个女人因为心中暗恋小梁而反扑过来,小梁只得逃跑,无意间撞破了唐雨林和林大夫的,唐雨林骗小梁跳楼,跳下楼的小梁被追上来的人一顿毒打,被打伤送进医院的小梁知道了原来林大夫一直暗恋他。最后,小梁终于洗脱了罪名,但仍选择了含笑自尽。
第三部分讲的是因为被发现,唐雨林带着小梁的枪和妻子被下放到疯妈与儿子李东方住的村子。那时候疯妈已经消失不见了。他们结识了疯妈的儿子李东方。此后的日子,唐雨林对妻子不再像以前那样热情,在某一天打猎的途中偶然发现李东方竟然与自己的妻子有染。他还听见妻子告诉李东方自己说她的肚子像天鹅绒,就在岛上的小屋里。唐雨林一气之下要打死李东方,但因为李东方说没有见过天鹅绒而放下了抢。为了让李东方见一见天鹅绒,唐雨林四处奔波找人帮忙,却因为过程中别人的劝说悔悟到自己的过错。会村后他发现李东方找到了天鹅绒还对他说了句“你老婆的肚子根本不象天鹅绒。”②唐雨林一枪打死了李东方。
最后一个部分实际上是这个复杂故事的开头。结婚前,唐雨林与妻子在南洋的相识,相恋,一路走去新疆。唐雨林抱着妻子说她的肚子像天鹅绒,并朝天上开了一枪,随后他们举办了一场激情四射的婚礼。疯妈与他们同路到新疆寻找丈夫等来的却是丈夫的遗物。唐雨林与妻子结婚的那天,疯妈在火车轨道上生下了儿子李东方。
四个独立又相互关联的片段讲述了六个人各自不同的命运以及他们之间复杂的关系。台湾著名电影评论家焦雄屏说:“这部电影有非常多解密的,几乎像《达芬奇密码》般繁复,一旦找到关键,就觉得此片非常清晰和令人震惊。”
影片在形象塑造上的魔幻性可以体现在多处的隐喻与象征上,尤其是第一部分内容。开头是疯妈的一双变换姿势的脚,导演试图用“性感”来体现她对丈夫长期的思念,对美好未来,甚至的一种向往。只将镜头停留在下半身的用意应该是想通过一个细节处的特写,给观众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随后是疯妈梦境中出现的鞋,与之后去鞋店选好的鞋都暗示了坎坷的现实迫使她要尽快忘记过去,投入未来。而疯妈没有付钱就拿着鞋走了被服务员追的一幕恰恰又体现了她并没有做好迎接未来的准备,形成了一个矛盾点,是体现疯妈精神状态的一个部分。接着,是疯妈在路上遇到了逃课的儿子,不知是出于什么情绪说不出话,依我的看法,疯妈当时并不是气儿子不去上学,而是责怪儿子打乱了自己的梦。这一幕也可以看作是之后疯妈去学校带走儿子,劝他退学的一个引子,这一失常举动的设计我觉得其实是为了表现疯妈不同常人的胆量,与之前疯疯癫癫的状态相对比,再次形成矛盾点,直指主题,反映欲望的压制。在买完鞋回家的路上,疯妈在树下解手,飞过一只叫着“我知道”的鹦鹉,叼走了她的鞋子。这只鹦鹉是非常突出的一个用魔幻手法渲染的形象,在现实中不可能会有如此夸张的情景出现,在这里,用鹦鹉象征疯妈的丈夫。这一设置同样与之前很多形象的设置目的一样,反映疯妈内心的期盼,是她的一种幻觉的描写。再往后影片运用了很多画面来叙述疯妈的种种“疯行”:例如她挖走的石头,抱着上树的羊,暗示了疯妈的一种盲目的情感坚持和一种精神寄托。又例如她偷偷为儿子盖的残破的石屋子不仅仅体现了她内心逐渐恢复平静,对儿子一如既往的疼爱,也是她长期以来混乱内心的写照。我要特别说到的是在接近第一部分结尾的一处,描述到了疯妈砸坏儿子算盘的一个行为。我觉得这一情景表面上看来似乎是她“疯行”的其中之一,但从更深的层面来看,这一行为恰恰说明她内心的清醒,她不希望儿子的未来被利益摆布,她希望儿子凭借双手简简单单活下去。
除了第一部分的多处形象设置上具有“魔幻性”,片尾处的“太阳”也是全片“魔幻性”的突出体现之一。“太阳照常升起”象征着每一天都有属于每一天的新生活,要积极面对未来,同时也暗示着过去的就永远过去了,不复存在。
其次,我要简单地谈谈影片中的镜头设计。有句话是这样说的:“电影和大部分艺术形式一样,培养和提高技艺的最好办法,还是研究这一表现手段的能工巧匠的作品。”这句话里提到的表现手段、技巧指的就是电影艺术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镜头设计。
如果把影片分成四个部分来看,我觉得镜头设计上的“魔幻性”在第一及第三部分表现得最为突出。从景别上看,全片大多运用了特写,用特写细节处的手法制造一种虚实结合的情景,并且时不时地给观众留下悬念与想象空间。例如开头疯妈的一双脚,以及第三部分中唐雨林发现妻子与李东方的一幕中都运用到通过细节表达导演所要体现的情感的手法。另外,同一个镜头运用不同景别画面的跳切,短镜头,运动镜头的衔接都营造了一种魔幻氛围。在第一部分中,对疯妈的缓慢摇摄与镜头拍摄铁路等事物时的强拉,强推形成对比,这种运动镜头的安排,两极镜头的运用体现了梦境与现实的反差。在第三部分中从头到尾都渗透着这样的镜头设计,特别在结尾处唐雨林发现要打死李东方,却因为他没见过天鹅绒而放下了枪,之后四处奔波帮他寻找以至于自身有了对过往的悔悟,一直到最后因为李东方的一句“你老婆的肚子根本不像天鹅绒。”而一枪打死了他这一情节中几乎一直在运用这样特别的镜头安排。
注释:
①处取自《卡彭铁尔文集》中“神奇现实”这一概念。
②引自影片中对白原句。
参考文献:
国际交流篇
中国饭店跨国经营的可行性及其战略选择/杜江
中国与国际饭店业竞争和发展有关问题的思考/沈成相
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饭店的发展/张广瑞
关于日本的酒店/旅馆接待中国人的现状之研究/郑垒
市场营销篇
*酒店集团化探讨
中国酒店集团发展的障碍/RayPine
展望21世纪的中国酒店集团/戴斌
中外饭店管理集团发展对比研究/高天明
中国酒店业的专业化及集团化/杨俊辉
*分时度假
21世纪国际旅游渡假村业及渡假村经营管理的发展趋势/刘伟
我国分时渡假和产权酒店业发展研究/刘赵平
中国渡假酒店发展前沿态势与问题/吴文学
分时渡假--旅游住宿业和房地产业结合的新理念/张俐俐
*品牌战略
酒店品牌与市场的沟通要素/蔡利平
创造中国与世界名牌饭店的理论、方法与案例/何建民
人力资源篇
旅游行业中人力资源的评价--职业技能认知系统/VongFang
酒店和旅游经理人的新要求/Ruud.Reuland
21st世纪澳大利亚旅游高等学位教育的前景和挑战/StephenJ.Craig-Smith
瑞士洛桑酒店管理学院怎样在激烈的竞争面前为全球培养高水平的未来酒店人才?/MarcoTorriani
新世纪旅游人力资源的发展态势/刘住
创新建设篇
创新是酒店竞争与发展的灵魂/葛增明
酒店设计与盈利/郑超
论酒店顾客价值创造/郑向敏
综合管理篇
转轨时期中国中低档酒店所面临的机遇、挑战和对策/董红卫
饭店组织环境管理业绩审计程序概述/丁毅培
西方饭店受托管理在中国嫁接/王新
CONTENTS
InternationalExchanges
FeasibilitiesAndStrategicChoicesOfTransnationalOperationforChineseHotels/duJiang
OntheCompetitionofHotelinginChinaandAbroad/ShenChengxiang
China''''sHotelIndustryIntheContextofGlobalization/zhangGuangrui
ResearchinCurrentSituationSituationofJapaneseHotels''''ReceivingChinese/ZhengLei
BusinessMarketing
*HotelGroup
Barrierstohotelchaindevelopmentinchina/RayPine
ProspectsforChina''''sHotelGroupin21stCentury/DaiB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