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线上期中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盘整区域没有明确的方向性,很多投资者在此时也选择停止交易,持观望态度,但也有投资者在此时大量持有头寸;然而这部分没有交易方向的区域,实际上正是一波单边行情最初始的阶段运动,它或许正在孕育着一次大规模的价格运动。
延续前一课内容,本节结合另一位期货市场分析大师约翰・墨菲对趋势的总结,我们将介绍趋势的基础理论与应用――本期主题是支撑与阻挡。这两个区域在上涨、下跌的单边行情中经常出现,而对于震荡趋势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讲,它们就是震荡趋势的图形体现。
侧栏:定义课
支撑:定义为购买,这种购买有实际的或潜在的、足够的交易量,以至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可以阻止价格趋势下降,近义需求。
支撑可以是一条价格线也可以是一个价格区域,在此价格上对某种股票足够的需求量可暂时将一轮下降趋势阻止住,甚至可能使下降趋势反转。
阻挡:与支撑相对应,定义出售,这种出售有实际的或潜在的、足够的股票数量以至于可以满足所有的买方,从而在一段时间内阻止股价上涨,近义供给。
一个阻挡区域同理在此价格处对某种股票足够的供给导致上升停止,而且可能扭转上涨趋势。
第一节:基础课
支撑或者是阻挡位是如何形成的呢?根据定义,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取决于供给和需求。任何一个给定价格线上都会同时存在一定量的供给和一定量的需求,两者的相对数量将随着形势改变而变化,而且也将作用于价格趋势。
一个支撑区域代表着需求的集中点,一个阻挡区域代表着供给的集中点;市场中供需是非常灵敏的,某价位上只要有中等规模过量供给就会足以阻止一个上涨运动,集中在某一价格线上一点点额外需求就会阻止一个下跌运动。
估测支撑和阻挡区域潜在重要性
1、交易量是第一个判断标准,一个单独、尖锐、高交易量的底部,将会比同样的交易量分散在一系列底部及其间的反弹中的情况(如,一个长矩形或下降三角形,在同一水平线上都有许多底部)提供一些更强的支撑,成交量越大,这个支撑/阻挡区域越重要;
2、市场在该区域所经历的时间,价格在某个支撑/阻挡区域逗留的时间越长,该区域越重要,这也是投资者常说的,盘得越久涨的越高/跌的越深,也是时间换空间其中的一种(以后在时间周期中会讲到);
3、交易活动发生时间距当前的远近。形成于熊市早期的中等底部,或许将一年大好时光用于构筑一个市场主要趋势底部,然后在四五年或更长时间涨上去,这一中等底部提供的阻挡将会相对较小。从一定程度上讲,一两年前发生的交易活动比四五年前发生的交易活动更有潜力,交易活动发生的时间越近,支撑/阻挡发生影响的潜力越大,但这并不是说中等趋势的底部就因此而失掉其所有势能。
没有个人可用的精确数学公式,将主观判断运用到三个判断因素的测量中,在此需要强调的两点是:
1、最大的危险在于低估阻挡的强度,通常高估其支撑/阻挡强度对交易来说要安全得多;
2、投资者应注意的是相对概念。对定位和评估支撑/阻挡线最有用的图表――对于近期细小运动来说,日线图自然是信息来源的唯一渠道,同时追溯一年或更久的日线图记录可用于定位中等趋势程度的支撑/阻挡线。实际中,容易夸大一个近期建立的细小支撑/阻挡区域的能量而忽略一个真正的中等支撑/阻挡线的重要程度。因此在判断交易活动发生时间距当前远近的问题时,会因投资者的交易时间周期(长、中、短线)不同,支撑/阻挡区域的重要程度随之不同。
例如,对于一个以年线分析走势并进行长线交易的投资者来说,日线图形成的支撑/阻挡区域就显得微不足道了,而对于一个短线交易者来说,日内分时图中的支撑/阻挡区域可能更重要。
将图2中的矩形位置放大为5分钟图形后,会发现周期不同,支撑/阻挡区域划分以及重要程度也随之变化。
支撑/阻挡的如何进行角色互换的
任何证券交易活动都会倾向于集中在几条价格线处,就是盘整区间,其实也就是支撑/阻挡区域。这几条价格线在过去一段时间有大量股票易手,由于一个有巨额交易量的价格线通常会成为股票趋势反转点,因而,反转线倾向于“重复”――关键价格线不断互换角色,从支撑换转到阻挡并从阻挡转换到支撑。
在阐述两者转换之前,先要说明一下支撑/阻挡失败的意义。一个正常的细小波动形态迟早会被突破,这种突破通常不外乎是以下两种方式(以支撑为例):
1、在上涨运动中价格突破所有先前的上涨波形,随着这种情况之后,很少回落到很远之下的支撑处,而是某种区域形态的发展――可能是持续型或反转型,这种突破通常出现在上涨趋势中的短暂调整之后;
2、回调在前面的细小运动顶部没有停止并反转,而是在那个区域慢慢下滑,以致滑至前面细小运动底部。这种运动已“跌破了支撑”,或者说“支撑失败”,任何这种反弹都带着趋势转变的明确信号,如果在支撑破坏时或之后伴随较大成交量,该信号尤为重要。
支撑/阻挡的失败意味着在此后当价格再次触击这个区域时,先前的支撑/阻挡角色就已经发生了转换。有个说法,仅当价格穿越支撑/阻挡区域达到足够程度时,两者才转换角色;但是这个所谓的足够程度是多少呢?这个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因为在判断时会添加相当多的主观色彩,每个做分析的人都有自己独立的有效穿越标准,但有一点,价格穿越得越远,越能确定支撑/阻挡两者的转换。
第二节:应用课
发现支撑和阻力区域的存在不难,但准确判断这一区域是否是某价位的支撑或是能够构成支撑,就需要综合运用基础课学过的知识了。在此,有一些帮助判断的原则。
支撑/阻挡的3条判断标准
1、由于支撑/阻挡的穿透也许仅仅表示横向持续暂停,所以只能说趋势变化而不说反转,但这种穿透有时也会预示着即将来临的反转。对支撑/阻挡的突破常常被认为是中等趋势反转的第一步,同理,中等支撑/阻挡的突破通常为主要趋势反转的第一个信号。
2、 价格上涨/下跌冲过前一顶部/底部价位比冲过前面伴随交易量的底部/顶部建立阻挡/支撑要容易得多。投资者会发现一些抛盘/买盘出现在前一高点/低点处,但通常仅足以产生一个暂停而不是或多或少大规模的回调或形成巩固形态,这是趋势上涨/下跌到一个真正的阻挡/支撑区域时发展成的形态。
3、如果一个阻挡区曾遭到进攻――如果价格反弹上去,撞击阻挡后再回撤,阻挡的一部分能量明显被消掉了,某些悬置的供给在回击第一次进攻中被用光了,因而下一个上涨运动中,在阻挡水平处可吸收的股票会变少。从图表的交易量可看出消耗掉的阻挡能量的近似值。在大多数情况下,对阻挡水平的进攻会越来越容易,通常状态下,对阻挡水平的第三次进攻将会成功穿越它。反之亦然。
支撑/阻挡转换与图形形态的结合
(1)当价格从一个下跌三角形中跌破时,三角形的底部水平线原本为一条需求线,立即转换角色而变成一条阻挡线
(2)头肩型(双顶/底、三重顶/底顶)的颈线,本应为需求线,当被跌破后转变成阻挡线。
(3)当价格以活跃的交易和绝对优势上抬冲出顶部线后,矩形的顶部或供应线变成一条支撑线。
(4)紧靠缺口前的价格区间中产生过较大交易量,这种回撤就只会短时间停止,而且在回补缺口后会迅速反转,突破缺口通常为这种情形。
(5)对称三角形的第一个反转点通常伴随着高的交易量,但在边界内部的后续波动中,交易活动锐减;当价格突破三角形并且远离三角形的第一个反转点时,反转点处的价格水平由于交易活动的影响,会变成抵抗随后运动的支撑(或阻挡)。
但是,如果突破运动未将价格带至远离三角形第一个反转价位处,任何回撤运动都可能会将价格带回斜坡边界,而且如果市场回撤直到趋势冲出三角形顶点后才发生,那么通常回撤将价格带回至顶点水平出后,才会遇到支撑(或阻挡)。顶点代表重心价位或三角形支撑和阻挡的中轴。在对称三角形两条相交线交点附近的顶点线支撑/阻挡最强大,当顶点线在图中向右延伸时,支撑/阻挡变弱。所以,如果后续突破运动不能将价格带至远离三角形区域,而且运动趋势逐渐终止、变平展,在顶点已过之后开始往复运动,这种运动要注意,一旦顶点线支撑/阻挡不住,这种往复运动很可能会形成跳水/突破并大规模向下/向上加速运动。
第三节:提高课
支撑/阻挡的心理学
这部分内容以期货术语进行描述,投资者或许在其中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能更深刻的理解支撑/阻挡产生及其转换的心理原因。
把市场参与者分为三种:多头者――已经买入合约的交易者;空头者――已经卖出合约的交易者;观望者――在买与卖之间犹豫不决者。
假定市场在某个支撑区域波动了一段时间后开始上涨,此时:
多头者――在接近支撑区域买入的人,非常高兴,但后悔的是当初没有买的更多,如果市场再掉头回到支撑区域附近,就增加多头头寸;
空头者――怀疑或已经意识到自己站错了队伍,乞求上天再给一次机会,让价格再跌回他们卖出的区域,以不亏钱的“盈亏平衡点”解决掉原有头寸;
观望者――有两种,一种是从未持有过头寸,一种是已经在支撑区域平掉了多头头寸;前者属于后知后觉者,终于认识到价格将进一步上涨,下决心在下一个买入时机进场,持有多头头寸;后一种人因过早的平掉多头头寸,追悔莫及,指望再有机会在接近他们卖出的地方把那些多头头寸补回来。
这四种人此时都已经决定在下一轮的下跌中买进,那么当市场价格下降到该支撑区域附近时,他们的倾巢买进自然会把价格重新推高。
反过来想,市场趋势处于下跌,如果价格开始下跌,且跌破了前一个支撑区域,所有在支撑区域买进的人现在都意识到他们错了,原本是在其下方占压倒气势的买进指令,而在现在所有买进指令全部转化为位于其上方的卖出指令,这一来,支撑转换为阻挡。原先的支撑区域越重要――那里的交易越活跃、距目前越接近――那么转换后的阻挡力越强大。四种人造就支撑的所有动因,现在恰好反过来为价格的以后上涨或反弹催生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