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银行管理部

银行管理部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银行管理部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银行管理部

银行管理部范文第1篇

一、内部银行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资金管理无疑在决定企业命运的因素中占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企业内部银行作为在我国企业长期的管理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资金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对企业的经营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企业内部银行调剂资金余缺,内部银行引进商业银行的信贷、结算、监督、调控、信息反馈职能,发挥计划、组织、协调作用,内部银行的设立还可以使企业对整体应收欠款进行全局把握,集中整体力量清欠,从而降低清欠成本。

1.内部银行对下属各核算及其之间的经济往来以及各种费用支出、资金调拨进行管理,及时准确地进行内部核算,缩短了结算时间,活化了资金,减少了在途资金占用。通过强化内部结算纪律,解决内部资金相互拖欠问题。

2.内部银行通过集中和吸纳企业下属各单位的货币资金,利用信贷杠杆进行内部资金融通,并尽量减少对外借款,改变了原来内部各单位分头向银行贷款、内部不能相互融通的情况,节省了对外银行贷款利息。发挥横向拆借和纵向调剂职能,把有限资金真正用在刀刃上,促进各下属单位精打细算、少贷、早还,提高企业支付能力。

3.内部银行通过企业核实的各项资金定额、财务收支计划等使许多不合理开支、资金外流问题、违法乱纪现象得到遏制和改善,通过监督与核算核算进行全过程管理,弥补传统财务会计事后算帐的不足。

4.内部银行核算资料,准确反映企业和下属各单位的收入、支出和经营业绩,加强信息反馈,及时为企业领导决策和调整信贷计划提供依据,使公司及时掌握各单位资金动态、销售经营情况。

二、资金管理的基本原则

1.集中优势、加大主业发展的原则:通过对单位内部资产管理分类方式进行了重新调整,对于优良资产部分实行集中管理,集中主要资源发展优良产业。首先,各单位的所有收入存到内部银行结算账户中,所有支出根据预算通过结算账户支出,完全按外部银行管理模式运转。其次,停止没有资金保证的内部贷款,局结算账户确有结余才能放款,保证各单位之间互不侵占。最后,按照规定顺序,局结算中心将优先结算上缴款项和主支出,其他资金由各单位安排。

2.集中管理。对在局结算账户实行账户集中管理的单位,由局统管账户,一律不得在外部银行开户,单位的所有收入必须进入局统管账户。

3.分户收支。在局内部银行开户的单位分设收入户和支出户,各项收入进收入户,支出统一由支出户支付,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三、内部银行暴露出的缺陷及改进措施

1.内部银行对其所负责的独立核算。单位既要保证各基层单位的运营资金的充分,又要对资金使用的充分性做考虑,这种情况往往导致内部银行对资金分配的平均分配。这就使得经营状况欠佳或资金需求量大的单位出现严重的资金紧缺现象,而资金相对宽松的单位不能充分利用全部资金,造成资金的沉淀浪费,从而降低了资金整体的使用效率。针对这种情况,企业要积极疏通信息反馈渠道,同时内部银行要加强对所属基层单位的监督和调控能力,全面掌握各基层单位的实际经营状况,从而才能够较准确的掌握各个时期各单位对资金的需求量,避免资金的浪费,减少基层单位因资金紧缺而造成的损失。

2.很多企业在贷出资金时都是采取一样的利率水平,甚至有些企业由于是内部资金,根本就不实现资金的有偿占有。这样不利于调动生产的积极性,尤其是资金的无偿占有很容易造成资金的浪费。因为各基层单位从企业内部获得贷款要比专业性银行要简单的多,而且作为企业的基层单位,无论自己在内部银行的存款多少,企业都会通过内部银行的信贷等职能来满足其资金的需求。企业应该针对贷款单位的经营状况,资金的用途和原因等对贷款进行分类,制定不同使用资金的利率水平,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对经营状况较差的贷款单位实行相对较高的利率水平,使其对资金的使用谨慎,促进资金的合理使用。

3.企业内部银行是把企业内部的分散资金聚集到一起,起到了蓄水池的作用,再通过内部银行的信贷和结算职能在企业内部调剂资金余缺。但由于内部银行在资金筹集渠道较专业性的商业银行要狭窄得多,而且企业内部银行作为一个新生制度,国家还没有对其有专门的法规,法案进行规范监督。但内部银行还需要遵守其他法律,法规中的条文,在法律环境中合法运行。尤其是内部银行作为企业中的一部分要严格界定为企业范围,所以内部银行不能在社会上乱集资、乱融资。所以,对一些经营状况不是太好的企业来说,内部银行的资金筹集问题的解决也是很重要的。针对这一问题,一方面内部银行可以面向企业职工家属开展储蓄代办业务和工资业务,从而吸收闲散资金来缓解资金供需的矛盾;另一方面货币资金是一种非盈利的资产。在保证留足各个基层单位运营和发展需求资金量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把一部分货币资金投资到市场上,使其成为盈利性资产,尽可能减少资金的占用。

银行管理部范文第2篇

银行的内部控制是银行各级管理人员控制日常业务的基本工具,也是控制风险的基本工具和银行经营管理的基础。实践证明,良好的健全的内部控制对于银行达到既定的目标和维持良好的财务状况都是至关重要的。针对当前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完善: 

(一)提高银行领导及全体员工内部控制意识,确立“风险首位”和“内控先行”的思想和工作原则,建立一套科学、防患于未然的内部控制机制,自觉地把加强内控作为防范银行经营风险的关键环节来抓。抓内控、防风险、保安全不仅在领导而且要在全体职工中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当发现端倪就要敲警钟,使全体员工始终绷紧“风险”这根弦。要把内控制度的建设、金融风险的防范作为衡量领导干部工作业绩的重要考评指标,以促进各级银行做到安全、流动、盈利三性有机结合。 

(二)银行内控组织体系的设立,应按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反馈系统相互制衡的原则进行设置,自上而下形成层次分明的多级递阶控制系统。决策者不能违反或超越决策程序;执行者应在其职责和权限内行使职权;内部监督系统应建立各项业务风险评价、内部控制状况的检查评价与对违规违章行为的处罚制度。 

(三)合理界定受权行权力大小,妥善处理好一级法人体制下加强总行集中经营和统一调度与适当保持分支行的活力问题。权力大小的界定是建立授权管理体制的核心问题,大了不利于控制,小了不利于调动积极性,重要的在于适度。为此,在强化一级法人制度的同时,严格推行授权、转授权制度,确定授权范围和责任。在授权过程中应坚持三条原则:一是分类管理原则,要“量其能,授其权”,即在同一级别的分支机构,按同一标准考核后,分成若干类别,授予其不同的经营管理权,不搞“一刀切”。二是适时调整原则,应根据受权行经营管理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授权。对授权实施情况较好的行可保留或进一步扩大授权,对较差的行则应适当收缩直至终止授权。三是授权有限的原则,严格和完善法人授权制度以及经营权的监督机制。另外,银行也应根据自身经营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授权管理策略。各分支机构必须牢固树立一级法人观念,严格执行授权审批制度,在允许的范围和权限内办事。 

(四)构建内部控制制度的总体框架。首先是根据银行业务特点和风险控制需要,建立内部控制十大系统。即:授权管理系统、资金计划系统、会议控制系统、人事教育控制系统。筹资风险控制系统、信贷资金风险控制系统、外汇业务控制系统、信用卡业务控制系统、计算机风险控制系统和清算风险控制系统。在每个系统下理出具体业务工作流程,流程中每个岗位固定、责任固定,以实现岗位、工序间的相互制约。其次是强化制度约束,做好内控工作的关键是做到有章必循、违章必究、执法必严、令行禁止,绝不迁就姑息。三是要制订一套统一的系统的操作性强的违规违章处罚方法,做到规章面前人人平等。 

(五)在内控机制建设上,要改变过去重完善各项制度、轻落实的现象,要建立一整套落实内控制度的监督机制,开展定期、不定期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内部控制制度的贯彻执行,使各项内控制度真正起到防范金融风险的作用。 

(六)健全和完善内部稽核监督体系。可以考虑建立总行稽核派驻制度,将下一级的稽核部门作为上一级行的派出机构,稽核人员纳入上级行的管理,使稽核部门处于比较超脱的地位,确保稽核监督部门在组织体系上具有独立性,在处理与被稽核监督对象的关系上具有超脱性,在稽核查处工作上具有权威性,真实反映发现问题,起到对下级行行长的监督制衡作用。同时要充实和加强内部稽核监察人员力量,不仅在人员数量而且在人员素质上予以保证。内部稽核监察部门员工,应该是在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品德素质和实践经验等各方面都是出类拔萃的,才能将稽核监督工作落到实处,从而充分发挥内部稽核监督的职能作用,使内部稽核部门成为加强内部控制的一支重要力量。 

扩大内审范围和权限。除确保内部稽核监察机制独立于日常运作之外,要对银行机构的所有活动情况了解和掌握。扩大内部稽核监察工作的内容、范围和权限。稽核监察部门不仅对业务部门进行稽核监察,也对银行的其他部门进行稽核监察。内部稽核监察,今后要围绕怎样提高金融资产质量、防范金融风险的问题开展绩效稽核,稽核监察的内容要由原来的单一的合规性稽核监督,扩大为合规性稽核、风险稽核、经济效益稽核、人事稽核、制度稽核并重。 

(七)经营风险预测必须充分考虑银行面临的各种风险,应能发现和预测可能对银行造成不利影响的内部及外部因素。如内部机构的变化和管理层的变动、经济周期的波动、行业变化和技术进步等。风险预测还应涵盖银行的可测风险和不可测风险。可测风险如资产风险。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清算风险等;不可测风险如运作风险、法律风险和信誉风险等。银行管理层必须对银行风险进行连续性评测,并对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条件作出反映。包括可能要对内部控制制度加以修改,以便适当涵盖任何新的或以前未予以控制的风险。要科学设计量化监控指标体系,形象反映监控对象的主要内容,作为警戒线对监控对象的状况作出快捷的判断,并采取必要的措施。 

银行管理部范文第3篇

【关键词】本土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一、研究背景

近些年来,在经济热潮的带领下我国与外部综合往来的频率不断增加,随之而来的是经济互通、外资银行的入驻,这无疑增大了本土金融市场的竞争压力,从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角度分析本土银行的竞争优劣势发现,只有不断优化自身内部控制制度及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

二、管理控制的现状分析

1.明晰法人治理结构

(1)原有股份制的改革,将“三会”管理体制制定了出来,即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其中,监事会代表的是国家,是能够对高级管理层、董事会,财务活动、内部控制以及风险管理等内容起到监管作用;此外,监事会还有监管各个成员的义务,其存在的主要目的就是使国有资产的质量和资产的保值增值过程受到保障。

(2)管理模式的改变,以现代化扁平式的管理来替换原有的金字塔式管理。自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应用普及以来,人们逐渐改变了原有的管理形式,优化了原有的管理层次,并对现有的权限职能重新划分,进行了全面改革及内设部门重整,从而使内部管理的层次被不断减少精化。

2.监控管理业务流程,实现非现场监管目标

为了更好地实现银行经营活动整体控制,就必须采取有限授权的措施要求下属职能机构进行分级式管理,有利于对下属机构在业务环节中的经营行为约束。自间接调控、计划指导、自求平衡以及比例管理等现代化管理模式正式实施以后,相继建立了一套完善的的内部风险管控的制度,这不但使银行自身的约束能力得到了增强,而且还尽可能地将自求资金平衡的目标实现,从而使经营管理的风险有所降低。

3.会计稽核内部管理力度的增强

近些年来在行业竞争压力持续增大的影响下,各个商业银行相继进行了一系列的整改办法,其中沿用最多的一种办法是经由总行统一的管理和领导,派遣各个区域相互检查的办法;随后将内外部审计稽查的监管制度确立了出来,并设置专业的稽查人员,以此来全面的稽查各级银行的经营现状,同时在会计手段的运用下对风险管控力度进行强化。可见,现有的银行经济责任稽核、效益稽核以及风险稽核模式正逐步替换原有的业务大复核这一银行稽核形式。

三、风险管理同内部控制之间的关系

1.风险形成于落后的内控观念

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有一个错误的认识涉及本土银行的内部管理,便是在他们的眼中认为只要是将业务规章以及工作制度制定了出来,就代表着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起来了。然而实质上,内部控制主要是由3个部分的内容所构成,分别是:制度结构、制度制定、制度执行。三者作为有机的一个组合,缺一不可。此外,银行管理层还没有充分的将内部控制的必要性认识到,没有向发达国家借鉴先进管理手段和经验的意识,甚至有的人连新巴塞尔协议是什么都不知道。显然没有将科学化的评价预警系统、风险业务监控以及内部评级制度建立起来,必然会有相关的风险在内部管控中存在。

2.风险管理存在于不合理的组织结构中

本土银行依然没有在执行系统、决策系统以及监督反馈系统等三者制衡原则进行组织结构的设置,因而在实际的管理过程中不但容易有下属管理机构不到位的情况出现,而且还可能会有相互割裂的情况在银行内部的各个职能部门中出现。以上情况的存在不但会难以实现有效制衡的权利目标,且普遍存在职权滥授、滥用的问题,而且整体性配合协调能力的缺失,难以实现相互制约和监督的目的,最终会使银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实行受到严重限制。

3.风险存在于不完善的防范机制以及内审制度中

相较于国外先进的银行审计制度来讲,本土银行的内审制度是落后的、保守的,其主要体现在银行内部的审计部门没有独立决心的权利,是各个银行行长管理的下属部门;本土银行的审计工作主要遵循的是事后监督为主要,仅仅是围绕着业务突击检查以及专项审计这两部分进行,自然难以达到风险管理控制的要求;当有违法犯罪行为被发现后,首先想到的是避重就轻,这样不实事求是的做法,自然无法说服众人,也难以实现行之有效的管理效果。

四、解决策略分析

1.风险管理意识的提高

从本土银行发展的时间历程上讲,其是一个具有风险多样化、动态性、不断变化以及复杂性等特征的过程,而这就要求其必须将一个有效地风险管理以及内部控制观念确立出来。如:在2008年的时候,在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之前,就有机构发现了其中潜藏的一些问题,但是受到眼前经济利益的诱惑,他们并没有采取相关的防范措施,而这就体现出了风险管理以及防范意识不足的特征。因而笔者认为国家相关部门应当不断强化教育宣传工作,培养出本土银行风险识别以及防范的意识,并在相关风险规避原则的遵循下,不断提升风险应对能力。

2.内控管理考核制度的强化,有助于提升高效工作

首先需要做的是风险数据的收集,对本银行中所存在的风险进行量化,并对其作出定性判断,定期对各项指标完成的情况进行考核,并针对实际考核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随后需要正确看待业务管理的意识,将传统的重业务经营轻管理的观念摒弃,替换成现代化的重管理模式,并不断对内控合规的相关工作过程考核力度加强完善,采取年度、月度考核的措施;然后需要前移风险控制要点,以便充分将事前以及事中的控制实际成效发挥出来,以便将支行对网点、分行对支行的这一两级创建的考核机制确立出来;最后将实效性的考核奖励机制建立出来,不再是条线奖励为主,而是向内控综合性的管理方向转变,银行内部应当有组织的展开各种形式的专项评比活动,以便能够将员工的工作热情以及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不断提高内部合规的整体性工作质量。

3.内控合规管理制度的建立,基础管理能力的提升

对于基层经营的每一个客户经理、网点以及员工来讲,其在拓展业务的时候都需要加强对内控的重视,不仅讲价值,还要讲合规,以便将一个浓烈的人人争创价值的合规经营氛围创设出来,从而使科学化的合规内控的管理制度能够真正建立起来,最终实现整体性管理水平提升。

五、总结

综上所述,前文中已经有提到受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我国本土银行在外资银行的介入下,自身的竞争压力持续增大,基于此,为了确保自身在整个行业中的竞争地位,就需要采取现代化的管理措施,在发达国家优秀管理经验的借鉴下,与自身发展状况及特色相结合,尽可能地使自身的内部控制水平提高,逐渐强化对风险发现以及应对的能力,有助于本土银行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媛,张同健. 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控制的相关性研究[J]. 财会通讯,2011,02:36-37.

[2]魏红刚.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关系的理论分析[J]. 中国证券期货,2011,09:141-142.

[3]夏海玲. 银行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浅谈[J]. 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12:110.

[4]李娟. 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与操作风险、合规风险管理的关系研究[J]. 金融纵横,2014,04:54-60.

银行管理部范文第4篇

评估你的市场机会

营销投入该如何进行管理或投放,首先必须明确一点的是,你的市场机会在哪里,否则,就无法确定该不该投,该投多少,或投的值得不值得。

而要评估你的市场机会,首先要明确或清醒的认识到自身的经营定位。长期计划体制下的银行业,几乎不存在明显的差异化定位,一律是全方位经营,随着近几年银行业的发展和开放,银行定位差异化越来越成为业界的共识。有全面发展但偏重公金业务的;有定位做最佳零售银行的;也有发力财富管理,抢占高端客户的银行等等。一些银行把差异化的定位,上升为银行整体经营战略考量;一些银行则坚持全面发展之下的差异化错位经营,总体来说,开始越来越显示出独有的经营实力和活力,这是竞争的客观需要,也是与客户在共同需要中的自我选择和调整。只有差异化经营,才能快人一步,才能带来更为广阔的市场机会,通俗的说,得先知道自己是干什么的,能干什么,才能去把握机会。而在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下,银行更需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的或加强巩固,或修正调整自身的定位,为寻找相应的市场机会或迎接经济的复苏做好准备,打好基础。而为这方面的调整所做出的营销投入,绝对是值得的。

其次,找准目标人群,洞悉目标人群的需求或变化。银行从最初的来者不拒到现在有意识的选择客户,甚至是设置门槛过滤客户,逐步体现的就是一个选择自己目标人群的过程,虽然相当一部分银行仍然被要求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但毕竟银行也是企业,必须对资方,对股东负责,目标人群与银行自身的差异化定位一脉相承。不确定的经济形势,让常规的人群划分似乎变得不在那么适用。对未来的不确定而带来的心理变化,随之改变的消费意识和行为,成为银行在衡量自己的目标人群时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在营销界,普遍的共识是,在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下,根据消费意识和行为变化的不同,大致可分为“紧急刹车型”,“苦恼仍有耐心型”,“小康型”,“活在当下型”等。根据这些不同的类型,再来大致分析银行自身的目标人群在当前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下,会属于哪种类型。就招商银行信用卡为例,从招行的目标人群来看,公务员、教师、白领等收入中上的优质人群,无疑是其主要的基础目标人群,这一类人又大多属于“苦恼仍有耐心型”,和 “活在当下型”,他们具有一定的收入水准,也具有一定的消费能力,但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仍然对他们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而对于招行信用卡的当家产品之一“车购易”品牌来说,目前的消费环境,正是其大力推出的好时机,因为对于上述两种类型的消费者来说,分期买车,既可以满足拥有爱车,提高生活品质,又可以通过分期,减轻资金压力,无疑符合主流目标人群的消费心理需求,大受欢迎就不奇怪了,而且此时推出,更能够提高消费者对该品牌的良好认识和印象。

根据目标人群消费心理的变化,针对性的进行促销或系列营销活动,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如果一味的因为不确定的经济形势,判定自身的目标人群都将保守消费,因而直接削减投入,显然将失去更好的推广和发展的机会。犹如危难之际见真情一样的道理,一味的退守型的保守营销,将会更快的失去客户。同样的例子,在保险行业得到最好的应证。有数据显示,09年一季度,保险行业保费收入显著增长,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各种不可预期的未来风险,以及由于挂钩证券市场的大量银行理财产品的颓势,以及消费者对此类型产品的信心锐减,导致消费者客观上需要从保险产品上寻找稳定增值和风险保障,洞察到这样心理变化的太平洋保险公司在08年底即提前布局,以09年一季度开门红宣传投入为支撑,推动队伍精心组织各种营销活动,从而顺利实现开门红,业务增长显著。

再者,评估自身的市场机会,还要考量现有产品组合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和竞争力。随着金融创新的推进,部分银行在金融产品线方面已经初步具备良好的研发优势,一个金融产品的推出,必然应该首先是依据市场或客户的需求而推出,必须是“适销对路”的产品,而且针对特定客户群,还必须有系列产品满足多种需要,如针对公金客户的产品组合;针对私人高端客户的产品组合等等。推出哪一类产品组合,前提当然是符合自身的经营定位,符合自身的目标人群定位,这样的产品就具有竞争力,就值得加以大量的投入。如今年上半年来,中国银行、招商银行等针对中小企业融资而推出的相关产品,就非常符合当前经济形势的需要,这块蛋糕,也许风险要比那些只专注于大型企业的信贷服务大,但利润也相应的较高,只要银行在风险控制上面把握好,同样是新的利润增长点。毕竟大型企业竞争也大,而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市场容量也大,谁先进入,并持续的进行投入,谁就可能占得先机,并形成特色品牌。

在科学分析现有目标人群的需求以及心理变化的基础上,针对自身的经营定位,做出相应调整,推出满足特定形势下特定需求的金融产品,这样的银行,面临的市场机会自然要更多更好,一旦通过科学评估,发觉市场机会,毫不犹豫的进行营销投入,越是在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下,越是对自身营销能力的一次全面系统的检验,所谓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银行要学会摒弃计划体制下的被动营销,只有确立自己独立独特系统的营销能力,才能持久的发展。

调整而不是削减营销费用

面对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任何一个决策者,都很容易做出削减营销费用的决定,因为这几乎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然而,我们应该明白,当前经济形势下,也许只有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一味的保守经营,更容易丧失机会。因为现在的金融消费需求,不是被抑制,而是没有被满足。所以需要银行的经营者去发现,去调动,去引导。不夸张的说,只要人类不停止经济活动,就不会停止对金融的需求。更何况我国经济仍然处于良性增长的周期,远没有到衰退的程度。

仍然以信用卡为例,信用卡作为新兴的金融产品,在我国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大多数银行还停留在跑马圈地,远未达良好的赢利状态。宏观的原因不多讲,具体到持卡用户来说,单人刷卡频率和刷卡金额,就是大多数发卡行急需提高的指标之一。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下,对于持卡人来说,要吸引其提高刷卡频率和刷卡金额,必须的促销投入和优惠措施,自然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于是我们看到,08年下半年到09年上半年,部分银行明显增加了对信用卡营销费用的投入,大力以餐饮、娱乐消费为切入点,通过打折、优惠等形式,吸引持卡人开卡、用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越是在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下,信用卡越来越体现出独有的优势,此是不做大力推广,何时推广?而且此时将营销费用适当调整,在这方面进行重点推广,更有事半功倍的好处。而金融消费的特点是,对于一个客户来讲,重要的是有一个纽带或载体,让客户与银行发生联系,然后顺藤摸瓜,开展多种服务或产品的推广。

所以说,当前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下,银行经营决策者要清醒的认识到,营销投入不应该是简单的削减,而是科学的调整,将有限的投入放到最值得,最应该投入的产品上面,以点带面,加强和巩固一贯品牌主张,自然会取得良好的效果。

找准合适的时机进行营销投入

有了必须合理投入的共识,还必须在投入的执行上面找准时机,才能够在当前不确定的经济形势下,更切合“钱花在刀刃上”的原则。招商银行09年初即开始有意识的推出“消费易”,客观上也正是满足当前经济形势下,“苦恼仍有耐心型”,和 “活在当下型”等有着这样消费心理的客户需求,交通银行、农业银行等均有类似功能产品推出,可以说,推出的时机都是非常对路的,遗憾的是,在投入上面显得保守,不够积极,没有充分的向目标客户传递产品的优势,没有进行充分的广告宣传和渠道推广,虽然不一定就说产品推广的不尽如人意,起码可以断定的是,类似产品还有相当大的推广空间,而银行一定要树立以点带面的联动意识,任何一家银行,要始终和不断的强化自身的经营定位,不是对品牌理念和口号的长期空洞的宣传,而是通过不断推出切合定位的特色化产品来强化和丰富的。

银行管理部范文第5篇

[关键词]银行集团;风险管理;内部控制

[作者简介]方茂扬,广东金融学院肇庆校区讲师,金融学硕士,广东肇庆526040

[中图分类号]F8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8)04-0015-03

银行集团是以商业银行为母公司,控制境内外子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非金融机构的一种集团公司。银行集团是21世纪中国银行业发展的战略选择,是一种适应混业经营的有效组织形式。银行集团的突出特点在于保持传统存贷款业务为主业,同时,通过设立非银行机构,实现多元化经营,通过兼并扩张,实现规模经济,并通过脱离事业性机构,实现更纯粹商业化经营的道路;因而,银行集团具有股权杠杆效应、组织协同效应、防火墙效应、合理避税效应等特定的优势。为了适应国际金融业发展潮流和国内外银行竞争的需要,国内商业银行将通过设立、收购与兼并重组成为银行集团,这一发展势不可挡。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银行集团的“双刃剑”效应,认识到现有银行内控制度不健全和风险管理水平相对低的问题。基于这种判断,笔者试图通过内控制度的视角,分析银行集团的天生缺陷与风险,以提高银行集团在改革发展中风险意识与内控建设。

一、银行集团内部关系具有潜在风险

目前,我国大型银行的股权结构日益复杂,一些大型银行采取在海外层层设立控股公司,收购兼并海外金融机构,并通过控股公司整合现有的及拟收购的金融机构,从而形成实质上的银行集团。同时,银行集团控股的子公司不仅有银行类机构,还有投资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如中国银行集团、中国建设银行集团等商业银行业务范围已涵盖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和保险领域。

虽然在法律上仍没有对银行集团或企业集团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但根据《银行并表监管指引(试行)》中第二条理解,我国银行集团是一种资产型战略联盟,即以产权(资产)为纽带并遵循公司治理制度的安排,多数以控股、参股、合资的关系存在,是一种母公司是银行的控股公司形式,而不是非资产型战略联盟。这种以产权或资产为纽带的集团公司具有规模效应和整合效应,对提高银行综合经营和综合竞争力具有积极意义。但是,集团复杂的内部关系(内部往来、内部交易、业务合作)将大大增加母公司的潜在风险,具体表现为:银行集团的资本联合,导致虚增资本金风险;集团内部多种委托关系,在信息不对称下产生高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集团内部交易与利益输送带来关联交易风险和流动性风险;集团业务相关性与品牌统一性带来传染风险和声誉风险。

(一)扩张性的资本金风险。银行集团内部控制的核心是资本控制,即银行集团以股权投资所形成的股权关系为控制依据,目的在于从控股的子公司中获取资本收益,组合投资分散风险等,有利于集团整体利益、长远发展和组合效益的多种利益。然后,这种资本纽带往往带来资本重复计算与多重财务杠杆风险。资本重复计算表现为银行集团母公司的权益资本或债务资本可以拨付给子公司,形成子公司的资本金,子公司又可以对集团其他成员投资入股,从而出现一笔外部的资本金在集团内部多次重复计算的问题,产生资本金虚增现象;多重财务杠杆风险,是在重复的资本金和金融企业高负债下形成多重财务杠杆,而大家知道,财务杠杆具有“双刃剑”效应,如果总体资产收益率为正时,可获得更高收益,但资产收益率为负时,就会出现更大的损失。因而,银行集团的扩张性资本金问题,不仅潜在同一笔资本金用于抵御多家公司的风险,削弱了银行集团抵御整体风险的最后保障;而且一旦出现财务杠杆负效应时的经营风险时,极易诱发公司出现多米诺骨牌式的系统性危机。

(二)投机性的市场风险。银行集团对子公司都具有严格内部控制,但由于集团的趋利性或者集团与子公司及操作者间存在多重委托关系,极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出现子公司报喜不报忧的道德风险,或者出现集团在高盈利性诱导下,放松了内控,导致操作者越权违规操作,这不止是简单的操作风险,更恐怕是暴发性市场风险。正如巴林银行的倒闭中,据里森自述说,集团在报喜下,放松对自己的监管,是自己走向“88888”隐瞒损失的深渊;同样,法国兴业银行与巴林银行如出一辙。交易员通过破解电子系统密码,制造虚假交易与真实交易进行对冲,回避了电子系统的非现场监管,直到投机性市场风险暴发,带来了法国兴业银行70多亿美元的损失。

(三)隐蔽性的关联交易风险。银行集团以资本为内部控制,一方面可以通过内部关联交易,实现组织协同效应和规避税负的效应,另一方面也潜在隐蔽性的关联交易风险。银行集团关联交易主要表现为集团成员之间相互提供资金划拨、相互担保(抵押)、集团内部转移定价等资金融通投资行为。由于内部交易,往往母子公司风险审查可能不完全遵照银行内部规范操作程序来进行,一旦出现不良资产(呆账)时,出于集团整体声誉和利益的原因,不仅不愿通过正当的法律途径追索债权,而且还无法正常停止对关联公司的融资支持。如果集团母子公司关联交易数额大,一旦信息披露出来,这种脆弱的债务链发生断裂,将对银行集团造成巨大的冲击。因而,内部关联交易隐蔽的和积聚的风险,不可忽视,它可能引发集团系统性支付危机,甚至因整体流动性危机而破产倒闭。

(四)整体性的声誉风险。银行集团统一金融名称及名牌,在规模效应良好促进下,往往会受到好评,因而,银行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都使用统一品牌,以充分发挥统一品牌的市场扩张效应。但是,统一品牌也可能产生负效应,在某一子公司出现风险问题时,投资者或银行消费者往往将母子公司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负面的声誉极易产生“多米诺骨牌”效应,将风险扩大和传播,使整个集团流动性资金紧张,甚至出现整体支付危机,从而导致公司整体经营的大起大落和流动性危机。

(五)系统性的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银行集团最危险的风险,也是表现为银行集团整体财务失控而产生连锁性系统性风险,是集团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由于无论是利率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和信贷风险,还是风险集中与传染风险、利益冲突风险及内部交易与关联交易引发的风险,最终都会反映在集团的流动性风险上。如前段所述的传染风险,当集团中的一家分支机构倒闭,不仅会使整个金融集团、与其有业务往来的金融机构甚至金融市场的流动性不足。而且可能产生系统性

风险;或者当内部关联交易,使财务风险与各种经营风险交织在一起,一旦某种经营风险暴露后,可能引起集团金融风险的大规模爆发。因而,从内部控制上看,系统性流动性风险的预测与控制,是银行集团内部风险控制的重中之重。

二、银行集团风险的特点

银行集团的特有风险和整体性风险与一般经营风险相比,具有以下的危害性特征:

(一)传染性。由于银行集团整体名牌、内部关联交易和资金相互支持,使得集团整体利益扩张化。但是,也正是这些关系,使集团的母子公司间经营上相互依赖,一旦某个公司出现大经营风险,极易传染到其他公司和集团,使集团风险控制和处理更为复杂化。

(二)高杠杆性。银行是高负债经营机构,一般资产负债率都在90%以上。由于银行集团的资本金重复计算,就在虚增的资本金和高负债率下,形成多重财务杠杆,这种高杠杆性产生放大的整体性风险。

(三)隐蔽性。由于银行集团错综复杂的组织结构和庞大的内部交易,内部控制中的委托关系多,母子公司及公司与经营者的信息不对称,往往产生的经营风险被隐蔽起来,内外监管不容易觉察,一旦发现了可能已经形成大风险的暴露,隐蔽性风险特征也伴随着爆发性。

(四)爆发性。银行集团整体风险的传染性、高杠杆性和隐蔽性的特征。导致了集团风险一旦出现了资本金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声誉风险时,就会出现集团大损失与危机,甚至破产,正如法国兴业银行的市场风险爆发,使其损失70多亿美元。

三、强化内部控制,监控集团风险

(一)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和科学的考评和授权制度。银行集团及其控股子公司都必须按照《公司法》的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构建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权力制衡制度,真正发挥监事会的监督功能;建立董事会管理层内部控制制度考评制度,董事会对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负有最终责任,将董事会管理层的薪酬水平和内控考评结果挂钩,以促进集团母子公司必须按照《商业银行法》和《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建立起内控机构和机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架构,尽可能地减少管理层级和管理半径,实现扁平化管理,减少委托中的信息不对称风险和隐蔽性风险;建立科学的授权和转授权制度,明确集团内部各法人主体乃至基层单元的责权利。

(二)建立健全专门的风险监控组织,构建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银行集团的董事会下设立风险管理委员会,保证董事会决策中风险识别、评估及处置;在监事会下设立审计稽核委员会,保证独立地审查董事会和总经理的行为。为了控制好银行集团混业经营中的风险,在风险管理委员会和审计稽核委员会下面,都要按业务功能设立银行风险部、证券投资风险部、保险风险部,分别管理与控制各个子公司的金融风险。此外,构建一套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银行集团必须建立严密、严格、有效率的风险管理制度,加强审计稽核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加强集团整体和各金融子公司的内部控制;通过健全信息披露制度,规范大额交易限额制度,规范内部关联交易运作和披露制度,保证预防性风险管理体系有效运作。

(三)加强资本充足性管理制度,控制资本金风险。资本金是银行集团抵御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线,资本充足性管理不能只满足于外部监管的需要,而要根据银行集团自身类型与风险状态制定资本充足性标准。由于集团存在的重复计算资本金,虚增资本金应该如何扣减,这需要银行集团本着谨慎性经营原则主动进行相应抵扣。此外,按照高财务杠杆的结果,在经营良好业绩下,应该更好地进行计提盈余公积,计提资本损失准备金。在资本充足率的分母分析中,要认真核算风险资产,查清内部交易风险和市场风险,避免隐瞒风险,少报风险资产。

(四)建立完备的内部交易制度和“防火墙”制度,加强关联交易的风险控制。银行集团在公司章程和集团规章中明确内部交易制度,要界定清晰内部交易,规范内部交易的审批,制定好内部交易规则,做好内部关联交易的披露,并接受主动配合外部监管。在操作上,保持岗位责任制和责任分离制度,做到不同业务或同一业务的不同环节由不同的人员负责办理,以确保相互的业务监督牵制。在信息披露上,通过对集团结构和集团法人的层次提出要求,增加内部交易的透明度;要求金融集团披露自己的组织和重大的内部交易,特别是那些将对集团财务健康带来不利影响的内部交易,并监管这些内部交易的规模和水平。还有应要求母公司在子公司之间设立“防火墙”制度,这种制度包括子公司尽可能分业经营;对不良的关联交易予以严格限制,如内部贷款给证券期货投资;对超过一定金额的关联交易,必须经监管部门专门审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