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年级数学个人总结

三年级数学个人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数学个人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年级数学个人总结

三年级数学个人总结范文第1篇

一、小学三年级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的理论基础

三年级数学作业个性化设计与实施的研究,以新课程改革理论为指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在智力水平上得到提高。有效整合“三维目标”,突出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等基本素质。以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为教学活动的目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且要在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创造最近发展区,并且使其逐步转化成为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探究欲望,积极为学生搭建探究平台,提供探究空间。建构主义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经验和信念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对世界独特的理解。因此,在教学活动过程中更要关注学生的独特感受和理解。在新课程标准理念指导下,数学作业设计以书本知识、理论知识为基础,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以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注重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兴趣,突出学生的参与性,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运用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小学三年级个性化作业的实施形式

作业形式的多样性是作业个性化设计突出表现特征之一,在保留c继承、借鉴与吸收的基础上,大胆改革作业的形式和内容,结合数学学科特点,不断创新了作业的形式,保留了传统的文本型的作业形式,创新实践了以下作业形式:

1. 实践型作业。学有所得须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最基本功能。因此,设计了系列数学实践活动型作业,以提高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如,学习 《圆的认识》 章节后,设计布置了“画出各种看到的圆”等实践型作业,要求学生根据实际看到的实物画出圆的图形。

2. 探究型作业。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新课程改革亮点之一。因此,个性化作业设计要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学会主动求知,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和科学求知的精神。

3. 学法交流型作业。学好数学方法很重要。因此,根据学生学习实际设计些学法交流型作业,不仅可以让学生经验共享,而且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

4. 日记型作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产生一些很好的念头和想法,这些思想非常有用,但又转瞬即逝,如不及时把它们记录下来,便留不下什么痕迹。只有记录下来并深入思考,才能使这些思想逐渐变得明确、易记忆,并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挥作用。因此,设计了日记型作业。如对课堂数学概念、计算方法及理解和运用情况;对课程内容、课堂讲授方式及作业、考试等问题的意见;自由表达关心或渴望倾诉的问题,包括自己的收获、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等日记型作业。

总之,小学三年级数学个性化设计的研究是结合学生年龄的特点、个性特点、知识结构,总结出创新作业的新形式,以提高学生数学作业的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以及个性的培养,实现全面发展学生能力的目的。设计研究的内容与方式一方面要从传统的作业模式入手,另一方面不断创新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

三、小学三年级个性化作业实施的原则

小学三年级数学作业应该按照“有所布置”、“有所不布置”、“有所增加”、“有所减少”。“有所布置”是指对于灵活性、操作性强的、实际应用的作业应该有的放矢地进行布置;“有所不布置”是指对于实用性不强、陈旧脱离实际的数学作业应该不布置;“有所增加”是指对于创造性的、新颖的、综合能力全面协调的作业可以增加布置;“有所减少”对于理论化的、重复的、脱离实际的作业应该少布置。在布置作业的时候,教师应具有目的性,对于每一章节每一段内容应基于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之上进行作业布置,同时还要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动手能力、协调能力,培养发散性思维以及趣味爱好,将新颖的作业方式不断地融入其中,使其更加地活跃。

根据学生素质、基础、接受能力的不同,教师应对其进行层次化布置作业。对于优秀的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小学数学的基础理论以及简单的课本练习就可以尽量少留或是不留,将学生从重复的已经掌握的作业中解放出来。对于良好的学生,基础知识较为扎实,小学数学的基础理论和简单的练习还需要巩固和复习,留出适当的时间对作业的难度进行延伸。对于及格的学生,基础知识较为薄弱,小学数学的理论基础需要不断的练习、掌握、复习,并且对原来相关的知识还要温习,所以可以在数学基本功方面进行作业的布置,以夯实基础为主攻方向,循序渐进地进行学生创造意识和能力的提高。

结语

三年级数学个人总结范文第2篇

目前人们及一些教师仍然持着关于阅读对提高数学学习能力作用关系不大的观点,认为数学语言简单枯燥,没有阅读美感。从而在小学生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忽略了数学语言及其相关文化的教学和感受,数学课本纯粹是一本习题集司空见惯,教师布置看书作业时也是草草了事,小学生们往往错过了自我理解数学语言中的数学思想的机会,也“看”不出书中的问题和自己独到的体会。

二、关于小学生对数学阅读存在的现状分析

当前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不侧重培养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多半是教师在念、学生在听;教师讲解,学生记。以至于许多小学生认为学习数学就是听老师讲公式和记结论,做做习题听老师讲解。导致这种现状有三种原因:数学阅读仅是一种口号,缺少实践;数学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缺少数学阅读方法。

1.数学阅读仅是一种口号,缺少实践

所谓口号式的数学阅读表现于课堂教学上教师一面提倡多阅读课本,一面却在课堂结束前几分钟就布置好作业,接下来的几分钟给学生自由“阅读”课本,往往学生就在这几分钟完成作业,课后的阅读也只是一种形式和敷衍。这几分钟的放羊状态不仅表明教师没有把学生当作教学的主体,还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脱离实践,以至于学生认为数学阅读可有可无,只要完成作业就算是完成数学学习了。

2.数学课堂教学缺乏趣味性

与语文、英语、体育等其他科目比较,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并没有语文教学那样亲切生动的字词句,也没有英语那般充满新鲜感,也没有体育那般活泼,有的仅是数学符号和一些枯燥的公式,也因此课堂教学上缺乏趣味性。

3.课堂教学上缺少阅读方法

一些数学教师存在着一种主观观念,认为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在于语文教学上,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忽视多小学生的阅读方法指导。小学生的各方面学习能力还处于初始阶段,缺少主动性和探究性,他们也就以一种冷淡的态度对待数学阅读。

三、新课标下小学低年级数学中阅读能力的培养对策分析

小学低年级数学的新课程标准中提到“自主探究、动手实践、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自学阅读等都是关于学习数学的主要形式”。结合小学生对数学阅读存在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小学生数学阅读能力进行全面的培养:课前预习、课上精读、体会数学语言中的语感、“动静”结合、讨论与读结合。

1.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为了让学生初步了解课堂上要将的内容,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有了自己的初步印象,遇到一些自己感兴趣却费解的知识也会在脑海中形成一个独立的疑问空间,而这个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引领学生关注课堂上教师教学。可以让学生在书上画标志,尝试提问自己等方式来指导学生如何课前预习。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中《除法》,学生初步预习该节内容,认识除法,并带着疑问怎么去用除法运算。

2.课上精读

课上精读重在教师的引导,在数学课堂上,教师给学生传授概念时,应该逐字逐句以及精心阅读,同时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琢磨思考教材中的例子,从教材中的例子归纳总结出除法的概念及如何运用。如除法的概念中换成其他字或者省略某些字或者加上其他字等这种提问方式来引导学生精读课本。这种培养方式不仅可以防止学生因口误或者记录笔记时产生的概念性错误,让学生更能够准确地去掌握知识概念,提升授课效率。

3.体会数学语言中的语感

数学语言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简洁和严谨。教师口头讲授不一定能够获得预期的效果,因为学生的领悟对于收获知识起到关键性的作用。苏教版的小学1~3年级数学教材,并没有给出完整的数学相关知识的概念,章节结构基本是“例子导读――想想做做――试一试――练习――活动――复习”。这种教材结构模式更加充分体现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师教学中就更应该注重引导学生体会数学语言的语感,让学生掌握阅读数学的方法,阅读课本中的数学语言,从中领悟归纳总结数学思想、方法和观点。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八课《认识分数》中我们需要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内容,领悟出分数的形式以及分数的是怎么读,而课本中没有明示给出怎么读,此刻教师就起到引导学生去体会数学语言,从中掌握分数这个概念及用法。

4.“动静”结合

“动静”结合中“动”指的是动手操作,“静”指的是用脑思考。解题方法通常是产生于学生的动手实践与动脑思考过程中,阅读与写结合,有助于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提升阅读能力。苏教版的小学低年级数学课本中设计模块中的做做与想想、试试,就是为了让学生“动静”结合。如第三册下《认识图形》中,课外扩展的“奇妙的剪纸”模块,学生在教师的辅助下阅读,尝试剪纸。学生在完成剪纸这一任务时必须要阅读课本中介绍的图形,并且按书上介绍的步骤来操作,通过手脑结合训练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效率,还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

5.讨论与读结合

讨论与读结合,指的是由课堂讨论促进学生阅读,在师生交流、学生之间的交流阅读中发现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加强学生对课本知识的认识和了解,并且积极创新的一种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教师指导学生对课本阅读的过程中,并大胆提出问题,在课堂上开展讨论,从不同出发点上启发学生去深思,从“要我读”转向“主动读”,最后做到“我能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开发学生思维的多样性和创造性。如苏教版三年级下册《除法》中“想想做做”模块中“一共有448人,平均排成7个人方队,每个方队有多少人”,先让学生阅读,然后一起讨论,最后再读,让学生从中发现问题的根本所在以及找出解决方法。

四、意义

加强小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是数学教学及学生学习的重要环节,同时这也是符合现代先进的教育思想“终身学习与教育”。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有助于教师的教学中对于学生的指导、文本以及教师之间的对话过程顺利完成,同时也是一种启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直接手段。

参考文献:

\[1\]乔晓燕.浅谈小学教学阅读能力的培养\[J\].焦作日报,2009,(6):9-10.

三年级数学个人总结范文第3篇

我区数学教研工作,要继续在课改精神指导下,贯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要求。以“数

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为学科发展方向和操作把手,立足课堂教学实践潜心钻研、大胆探索,努力在课程实施、教育科研、队伍培养等几方面做出成绩,初步形成钟楼数学学科教学特色。

二、主要工作:

1、加强学习,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是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基础前提。在实践中,

我们要丰富学习内容、变换学习形式、扎实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成效,这之间相互联系、互为因果。学习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学校学科发展情况以及教师自身需求情况,学习的形式可以是个人自学,可以集体研修,也可以专家辅导。各校数学教研组要把准本校教师学习的需求情况,对症下药,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针对学习内容和学习形式的不同采用菜单式选择的方法,为教师的个性化学习提供有力的后勤保障,切实提高学习成效。

在学习的基础上,要积极引导教师结合实践撰写课程故事、案例分析、教学论文,及时地反思行为、总结经验,形成工作的新思路。努力争取将这些所思所感在各级各类杂志上发表并获奖,本学期将继续组织参加省、市“教海探航”征文活动(区投稿截止时间:5月15日~18日)。期初,钟楼教育网站“教研之窗”的“小学数学”专栏进行了重新改版,调整为三大板块:信息速递、教材教法、“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专页。信息速递主要介绍各方的教育改革信息(也包括我们区内各个学校的研究情况)和一些课改前沿资料;教材教法又包括教材资源(主要是一些教材分析)、优秀课例、推荐论文、精彩题目;“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专页中又涉及了课题方案和实施阶段成果。这一专栏的创设,无疑又为教师展示才华提供了舞台,为教师间相互交流架设了桥梁,希望老师们能向大家推荐你认为有价值的学习材料,并将自己的学习成果(撰写的课程故事、案例分析、教学论文、精彩课例等)与大家分享,来稿可发送至:ming555@21cn.com。

2、立足课堂,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主阵地。本学期,我区数学组将以三个活动为载体,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三年级数学教学研究活动

三年级教材的是第一次试用的国标本实验教材,教材编写者根据新课程理念、课程标准要求设计编写的教材形式新颖、内涵丰富。与老教材相比,许多内容进行了比较大幅度的删改和调整,并赋予了它新的价值和内涵。因此,如何读懂教材,准确把握教材要求,适时地创造性使用教材应该成为三年级教师培训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力推进新课程实施的关键举措。本学期,我们除了组织教师参加市统一组织的教材培训;结合面上的常规调研深入课堂与老师们共同研究、处理教材,设计教学活动;还要求各校数学教研组特别关注本校三年级的实验情况,经常性、常规化的进班听课,组织校级层面的年级调研,为三年级老师提供实验帮助。同时教研室将组织第二次“三年级数学教学研讨活动”,选择教材中教师较难把握的内容,指导青年教师设计教学活动,公开教学交流,组织教师进行互动式研讨。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材理解能力,教学研究能力。

数学精品课资源库建设活动

针对“常州市中小学精品课资源库建设实施意见”,我区数学学科组将做好组织、指导工作,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同时形成我区数学学科资源库,达到点上深钻、面上共享的目的。(时间安排:3月10日~20日;10月10日~20日)

“五城区会课”活动

一年一度的“五城区会课”活动今年上半年4月将在我区隆重举行。作为东道主,我们除了认真做好组织安排工作,更重要的是精推细敲一节有质量的高年段数学课。这是一次锻炼队伍的过程:研究课的过程是团队集体作战的过程;这是一次推出新人的过程:青年教师将在磨砺课堂的过程中崭露头角,踏上新的平台;这更是一次“百家争鸣”、吐故纳新的过程:我们将在与兄弟城区的相互交流中进一步开阔视野、扬长避短。

3、依托课题,推进学科教学研究。

上学期初,我区数学组就提出了把握重点、深入研究,初步形成我区数学学科发展方向的想法。经过一学期的思考、论证、听取意见、尝试实践,现初步形成了研究课题、研究方案,并结合实际制定了几个研究重点、操作变量。

我们研究的主题是“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

所谓“活动”,整合着考虑,包含两个层面的意思:内隐的思维活动和外显的实践操作活动。观察维度:活,是指活跃的学习氛围、灵活的思维状态;动,又可指教师能动地设计教学,学生主动的参与学习。

所谓数学教学活动化:是指数学教学的形式应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活动为主。教学是一种认知过程,更应是一种活动过程,这种活动不仅是为了实现教学的认识任务做铺垫,而要使学生的数学知识、数学能力、数学思想方法都得到充分地发展。

所谓课堂教学活动化:在“数学教学活动化”思想的指导下,本课题研究的着力点落实在课堂之上。在课堂上让学生围绕具体的学习目标,根据一定的学习材料,自主选择适当的学习内容和独特的学习方式,并通过交流、评价等而获得知识、并且运用知识创造性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围绕以上认识,我们将研究的重点落实在这样几个层面:活动目标的确立,数学活动的设计(包括材料的取舍、情境的创设、方式的选择),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的评价这四个方面。希望通过研究能达到,锻炼一支具有一定科研水平的教师队伍,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有明显的提高,初步形成钟楼数学学科教学特色的目的。

本学期,我们研究的形式主要采用点面结合。点:确立核心研究组成员,在理解课题思想的基础上于实际教学中尝试探索。面:即各协进组可抓住研究内容的一个方面作为本学期活动主题,展开深入、细致的研究。

4、锻炼队伍,储备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

我区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学科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师,要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提升教育教学内涵,储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同时,针对学校层面更多的青年教师,各校教研组也要制定务实可行的培养规划,加快培养进程、加大培养力度,努力使他们在已有基础上再上新台阶。

05年下半年,常州市将举行新一轮“青年教师素质大赛”,内容包含教学设计、评课和上课。主要分两轮:第一轮:教学设计和评课,淘汰一半选手,再进入第二轮:上课。“评课、上课”是传统项目,我们依然应紧抓不放。需要各学校教研组关注的是本次活动的新增内容:教学设计,设计的内容可以是一个片段(新课引入、操作活动的展开、合作学习的组织、练习的设计安排等等),可以是整堂课的组织安排。各校教研组要在本学期校本教研的过程中有效地安排好这个环节的培训,以此为载体锻炼青年教师队伍,为校本教研的高效推进推波助澜。

三、日程安排:

二月份:

1、一~六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2、“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课题组核心成员碰头会

3、“小学生数学报”读报知识检测工作的具体部署与落实

三月份:

1、贯彻数学学科教学工作计划

2、“小学生数学报”读报知识检测初评

3、“华杯赛”初赛

4、小学毕业考试研讨活动

5、教学常规调研

6、“精品课资源库建设”申报

7、“五城区会课”前期准备

8、协进组拟定计划,组织活动

9、学科基地活动

10、“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课题组活动

四月份:

1、“五城区会课”活动

2、“小学生数学报”读报知识检测复评

3、“华杯赛”复赛

4、三年级数学教学研讨活动

5、第二次数学教材分析

五月份:

1、常州市小学数学教学优秀青年教师会课活动

2、“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课题组活动

3、区“教海探航”征文竞赛

六月份:

1、毕业总复习研讨

2、部分年级分析性检测

3、教学研讨活动

4、“数学课堂教学活动化的研究”课题组活动

5、期末考试

三年级数学个人总结范文第4篇

本学期,我校数学教研组的工作开展将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学校课题研究为入手,用课题研究有效地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实际问题,让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探寻解决课程改革中的困惑的路径与方法,开展“务实教研,教研务实”,努力提高我校数学教学的整体水平。

二、工作要点

(一)、加强理论学习,增强课程改革的意识

1、本学期,教研组要组织教师进行教育教学理论的学习,各位教师要认真研读《数学学科课程标准》和《课堂常规》,并结合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学习其他学习材料中的相关内容,在寻找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标准》的理解和把握。

2、根据本校的教学特点、重点研究的课题、教师的不同需求,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把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把专题学习与问题探讨相结合、把学术交流与教学反思相结合,提高理论学习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3、充分发掘我校教师的自身优势,发挥资深教师的引领作用,以学校教研组的学习培训为基地,围绕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的困惑、问题和需求,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带动广大教师共同走进新课程。

(二)、扎实教学研究,提高课程实施水平

1、本学期要加强课改年级的教学研究力度,宣传课改新理念,把课改的精神落实到每位教师身上,提高广大教师的课改意识与课改热情。

2、积极开展小学数学学科课程与教学协进的研究活动,进一步明确活动目标,改善活动方式,提高活动的水平。本学期要进行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有效教学的研究,以协进研究的方式,发扬互帮、互助、携手共进的精神,促进教师间的交流,构建全校师生共同发展的研究网络,达到教育资源与教学经验的共享。

3、进行教师备课改革的研究,经常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常规调研时将备课检查作为一个重点,及时了解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研究教材、把握课堂实效的情况。及时总结和推广数学教师的成功经验。

4、教育科研是探索教育教学规律,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向规律靠拢的过程。因而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教育科研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用课题研究解决课程改革中的问题,让课程改革促进课题研究的深入。教研组将不断提升教科研水平,逐步由“职业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5、在理论学习、总结经验的基础上,组织教师开展教改实践,让教师在文本理论、个人观点与教改实践的对话中进一步激活思想,认真撰写教育教学论文。本学期将组织教师参加市、县征文活动;收集、整理“教学情景设计及典型教学案例”,开展“老教材新思路”备课活动,以此来促进教师新理念的内化,教学新行为的改善,总结和推广教学改革成果。逐步形成具有特色的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三)、抓实常规管理,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1、严格规范数学教学常规。期初每位教师要认真制定各年级教学计划,认真备课、上课、布置和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组织数学学科的质量调查。配合教导处每月对教师业务常规情况以检查与考核。

2、加强培优辅差工作。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教师要早一点打算、多一点行动、少一点埋怨、早一点落实转化措施、多一点关心体贴。要花大力气来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3、自觉应用现代教育教学理论指导备课、上课。规范教师的业务行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4、继续组织好每月一次的业务学习。结合我校本学期的校本培训,围绕专著的学习、课题研究,以教材分析、说课、评课为主,定时、定人、定内容,提高教师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求认真准备、积极发言,继续深化我校数学教研之风。

5、认真组织好教研课,形成教师课堂教学风格。本学期仍要求人人上好教研课,并结合自己所报科研课题进行,将课题研究与平时教学实践、教研课、教学专题总结等结合起来。组织教师进行说课、听课、评课,以提高教师的说课、评课水平,推选教师上好校级研究课。通过以上活动,使每位教师能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活动安排

第1周:备课,做好开学的准备工作。

第2周:做好各年级数学教学计划、五年级数学观摩课。

第3周:学习新的《课程标准》和《课堂常规》

第4—5周:一年级数学课例研讨,主讲人:郭田

第6—7周:四年级数学集体备课,主讲人:张立茹

第8—9周:主题研讨:低年级数学高效教学。主讲人:张丰福

第10周:期中阶段总结。

第11—12周:数学计算过关抽查。

第13—14周:三年级集体备课。主讲人:谢学平

第15—16周:主题研讨:如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主讲人:齐云飞

三年级数学个人总结范文第5篇

通过近一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如下:

一、小组建设是抓手

在实验过程中,重视学习小组建设、培养得力的小组长、组建合适的学习小组是突破点。学习小组建设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相对稳定”的原则,引导和放手学生自己创建组内文化,自主研究小组的名字、目标、口号和规则,形成组间竞争、组内默契合作的团队,以此为突破点落实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座位的调换是个难点,为了保持各学习小组的相对稳定,形成默契配合的良好局面,座位调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尽量减少单个调换。其一,学习小组组成科学合理;其二,老师的管理中主要抓小组长,培养得力的小老师,组员尽量让组长去管理,兵管兵,兵教兵,锻炼学生策划、组织、管理、协调、表达、倾听的能力;其三,建立学习小组捆绑式评价机制,小组之间相互竞争,淡化个体,强化集体。

二、班级内课任教师通力合作是助推器

新的教学方式的推行,班内任课教师统一思想认识、学主导思想、统一评价方式是助推器。千万不可以某学科的老师单独去做,而是一个班的课任教师一起确定学习小组,各班任课教师就是一个班级教学和管理的研究小组,要有共同的方向和目标,相互尊重、协作、关心,共同研究学生,研究学习小组建设策略,共同解决班级落后和疑难的方面。

三、自主、开放的操作系统是保障

教学三环节:课前、课中、课后。

教学流程五板块:问题质疑,问题探究,解疑分享,思维拓展,课末检测。

1.课前。学生独立尝试自学,完成《问题生成单》,根据自学情况,提出1-2个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样例见下:

三年级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问题生成单

2. 课中

(1)问题质疑(时间:建议5分钟)。

各小组长组织交流课前尝试自学情况,着重讨论、比对每位组员提出的问题,筛选出一个本组最有代表性的问题,教师集中各组选出的问题,简单点评后呈现到教师的投影仪上。教师要对展示了问题的小组或个人进行奖励。

(2)问题探究(时间:建议10分钟)。

针对投影上展出的问题,各小组选出自己感兴趣的一个或几个,并依据教师提出的“学路建议”(学路建议中教师提出流程建议、学法建议和时间分配建议),在组内自主学习讨论。讨论完成后小组成员可以跨组进行交流、互访,并向全班推荐较为优秀的小组或个人;收到退件的小组或个人展示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学路建议”样例参考:

三年级数学《时间计算》学路建议

(3)解疑分享(时间建议:10分钟)。

各小组代表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全班分享并可提出各自的质疑。教师应根据各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有效指导和重难点知识的点拨,对交流展示成果的小组或个人进行奖励。

(4)思维拓展(时间建议:5分钟)。

教师根据课堂学生探究的实际情况,提出具有拓展性质的高一层次的问题,促使各小组成员的再一次学习、探究、讨论。

(5)课末检测(时间建议:10分钟)。

课末检测内容包含A类基本检测单和B类拓展检测单。

3.课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