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育核心论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互动式的新型教学方式[6]。教师根据护理健康教育学科特点,在学生已有知识基础上,设计健康教育案例。所设计的案例要简单,贴近生活且易于理解。例如设计与护生息息相关的大学生健康教育主题“:大学生运动损伤预防与处理”“大学生性健康教育”“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与干预”等,并对案例加以讨论,让护生从中学习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技巧。
1.2小组讨论将护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各组确立小组健康教育主题,设计健康教育方案。在设计健康教育方案过程中,教师积极鼓励护生用已学专业知识结合计算机技术设计健康教育图谱和健康教育电子调查问卷,并输入计算机系统。要求所设计的健康教育方案以简单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或视频呈现。
1.3校内实践我校是教育部直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学校学科涵盖理学、工学、农学、医学、文学等10大门类,在校师生达2万多人。这样的校园环境为护生提供了良好的大学社区实践基地。在实践活动中,护生分成若干个工作小组,由小组长带领组员,深入校园社区,以在校师生为健康教育对象,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在此过程中,首先,教师指导护生收集健康知识调查问卷,并将结果输入计算机系统,了解服务对象的健康信息和相关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同时,根据设计好的健康教育方案在校园社区人群中进行主题健康教育,并针对健康教育对象的具体问题进行个体化指导与讨论。
2护理核心能力培养
2.1评判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反思性思维能力是评判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7]。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护生应用已学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查阅文献,在教师指导下,各小组围绕确定的健康教育主题梳理并形成相关健康教育知识体系,设计健康教育方案。在健康教育方案设计过程中,各小组利用课余时间围绕主题进行讨论和资料查阅,在保证健康知识科学性和严谨性的同时,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普及性,最终确定方案。此过程较好地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并通过实践反思和评价方案的可行性。
2.2创新能力在信息快速更新的今天,传统的健康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患者健康知识获取的需求[8]。在教学中,教师引导护生利用综合性大学优势,寻求与物联网工程等学院学生的合作,创新性地设计健康教育计算机路径。该技术可实现根据健康教育对象的年龄、性别、饮食习惯、体格检查结果等信息分析其潜在的和现存的健康问题。同时,在健康教育方案设计过程中(主题主要涵盖生活、饮食、锻炼、常用药物的健康指导等),应用设计学的理念,将复杂专业的文字转化为简单易懂的图片或视频,使受教育者轻松掌握健康知识要点。此过程不仅促进了护生对护理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提高了专业知识应用能力,而且实现了不同学科知识的交叉和补充;同时培养了护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使其感受到交叉学科所带来的更宽广的发展领域。
2.3人际交流与管理协作能力护生根据健康信息分析结果,结合预先设计好的健康教育方案,分小组进入校园社区,实施健康教育。为完成健康教育任务,护生首先要发场团队精神,精诚合作,发挥各自特长。同时护生会面临不同年龄、性别、知识层次的服务对象,在与服务对象进行沟通、交流和对其进行健康知识指导的过程中,护生了解了如何与不同知识层次、不同性格的人群进行有效沟通,以取得对方的理解与信任。实施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护生需要思考如何用简单有效的方法让健康教育对象理解和接受健康信息。通过课堂外的校园社区实践活动,护生掌握了人际交流的技巧,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
2.4终身学习能力在整个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介绍健康教育所涉及的技术和学科领域,引领护生进行文献查阅,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潜能。护生设计健康教育方案时,还学习了护理专业知识以外的技能,如图案设计、计算机技术。在实施健康教育方案时,意识到人际沟通技巧的重要性。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再回到小组和课堂进行回顾,以理论—实践—讨论—反思的模式循环,增强了护生对专业外知识的兴趣,体会到学习交叉学科的实效性,培养了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
3小结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心理认知情感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认知和情感教育对于加强人文关怀,进行心理疏导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是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中之重,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中的心理认知和情感教育,才能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使“应然”和“实然”达到统一。
1心理认知和情感教育
心理认知,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是研究人的认识过程,它是人类行为中最基础的心理机制,其基本准则是强调知识的作用,心理认知的基本准则包括,要懂得调节自己的心态,用平和的心去看待事物,学会理智处事。具有怎样的知识和技能,就在一定程度上发生怎样的行为。心理认同是个体心理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社会规范和情感认同上达成一致的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心理认同主要是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在心理认知过程中逐渐达成与社会规范一致的思想,使得自己的行为更多地倾向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行为。人们在实际的生活和学习中,感受到高兴和欢快、气愤和憎恶、喜爱和崇拜等,这些都是情感的不同表现形式。情感是人的一种主观体验,是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人的高级情感主要体现在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要想达到这三者的情感程度,则离不开教育。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概念相对应的,是一种教育手段,其灵魂则是“情感”。情感教育的过程则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教育内容,采用一定的教育方式,通过进行某些教育活动,引导和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新的积极变化,使其产生新的情感体验,并形成高尚的情感品质。学校教育是培养和形成人格的重要领地,因此,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关心学生学到了什么知识,更应该注重学习时有什么样的体验与感受。
2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过程中的心理认知情感教育的现状分析
2.1认知上的浅薄性和功利性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接受知识、思考问题并转换思维的群体,具有很强的变动性和可塑性,以及较强的适应能力和接受能力,但判断事物和辨别是非,尤其是遇事冷静思考的能力差。如今的大学生,是在时代转型和多元文化交织的大时代背景下长大的一代新人,他们由于对党和国家的历史和现状缺乏全面的理解,再加上学校到学校的过渡,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对具体事物的理性认知和思考,从而导致一些青年群体对国家出现意识上的淡化,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社会快速发展和经济基础日益丰厚的今天,很多人向利益看齐,忽视了身边的善与美,丢掉了自己的道德和尊严,去换取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利益和权力。如为了得到奖学金和自己出国的机会,做表面的东西去得到自己想要的,这种功利性则会很明显,对自己直接有利的知识突击训练,对威胁不到自己的考试则抱着糊弄过去的心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这种浓厚的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与其要求的价值观方向发生了严重的偏差。
2.2过程中的渲染性和多变性
理性的心理认知和感性的情感体验在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是,还有一些大学生对于这一体系在认知上没有很好的把握和理解,稳定性不够,大学生情感丰富,对一些事物容易动情,思想上有很强的叛逆心理,易产生冲动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中的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是高尚的人格标准,大学生应该具有浓厚的情感,但是在实际的认知上由于环境和自身心理活动特征的各异,表现出了多变性和不稳定性。这一系列的变动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过程中的难度。
2.3体验机制知和行的矛盾性
人作为一个独特社会人,经常表现出知和行的不一致性。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中,这种知和行的不一致性经常暴露出来。由于社会的发展,掌握的理论知识经常与实际生活所表现出来的东西脱节,在成长中,学校教育占主导,而家庭教育却跟不上,有的甚至忽略这一教育,学生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更多地倾向于课本和课堂,实践的感悟就相对欠缺,这些联系的错位,使得青年大学生在价值认知和价值实践中出现知和行的不一致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有很高的要求,但现实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让人无法接受的现象,小月月事件,老人跌倒事件,不让座挨打事件……这就是学生两面人格形成的一个导火线。有些学生有极强的爱国志向但缺乏行动,对于治国之道侃侃而谈,但却在网吧消磨应该奋斗的光阴;有些学生看到好人做好事被讹,就对平等公正的社会秩序产生怀疑,这种知和行的矛盾,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及时调和,对其身心健康发展有一定的阻碍作用。
3心理认知情感教育在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教育中的有效运用
3.1开展学术性的理论研究,加强心理认知教育
首先,要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必须明确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什么要实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利用高校这一学术性研究的平台,充分展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性的研究,对于出现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提出措施,扩展其外延。大学生不仅是接受知识的群体,还是思考问题的群体,重视其认知和认同这一主体地位,聘请在这一方面有很大成就的著名学者做学术上的报告,引导大学生关注时事政治,对于自己接受的知识多研究多思考,使其自觉的抵制错误观念。注重思想政治的教育,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要求严格,制订理论化、系统化、现实化的内容来回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通俗化的讲解,生活化的理解,则是每个思想政治教育者所承担的任务,以理服人,才能加强认知的教育性和深刻性。其次,关注大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注重思想政治品德的教育,将心理元认知能力的培养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将德与智完美地结合起来,逐渐构成其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一种思维框架,形成明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2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强化情感认同
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教师的威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是否接受这种教育,愿不愿意将这种思想转化为具体的行为。教育者在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完善,努力学习和深入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给学生树立一个积极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榜样,使学生在心中由衷地佩服这位老师,,从而使得学生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达到情感上的交流选择到理性上的接受,这不仅达到情感上的认同,还深入到理性的认知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不仅是德高望重的老师,还有社会这一大导师的感染与教化。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所呈现的榜样例子很多,而且这些榜样伴随着我们的学习历程,从孝道到治理国家,这些在理论上,给予我们更多的心理认知,但是他们的不足则表现在太理想化,使人望而止步。在大学生中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要想对其进行榜样的教育,可以从身边的学长学姐为榜样做起,这样可以使得榜样接地气化、生活化和大众化。通过在校报上刊登先进人物和优秀干部,这样可以在大学生中产生较强的感召力,激励学生自我认识、自我反思,让学生自觉地对自己的思想加以强化和发扬。
3.3结合实际,提升大学生需要驱动力
大学生的心理上需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人的心理健康程度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人的价值取向。人在追求不合理需要的过程中容易形成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就业、人际交往、感情等具体问题引发的心理不平衡。在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中,这种心理问题则不容忽视,引导学生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取向,自觉进行自我教育,从而化解自己的不良情绪,保持身心愉悦。在高校开展相应的心理辅导教程,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不同程度的心理疏导,积极面对生活,正确对待感情,勇敢的挑战困难,将心理的认知转化为一种行为。现在的大学生自身的压力很大,毕业面对的是毕业论文和工作两大困难,连续的挫折就会使学生产生消极的人生态度。如何去提升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呢,其一,引导,引导是对大学生心理进行引导,看不到希望的时候寻找希望。其二,培训。比如研究生的课程比较少,大部分时间都在阅读书籍,但从这几年的就业趋势来看,用人单位偏向于经验性,所以,应该给他们相应的时间去讲课,锻炼语言能力和逻辑思维,这样学生也就对自己有了一定的信心。
3.4进行情景设计和情感体验,加强实效性
情景设计在一定程度上也会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学校的宣传部和电视台可以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某一主题,进行采访和调查,了解学生的内心想法,通过镜头的设计使其表现出来,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将学校生活和家庭生活及公共生活设计成一个场景,通过表演来感染学生的情感,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情感体验是情感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大学生对于情感体验则有很多的方式,首先是开展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理性的实践和体验,通过三下乡活动,深入基层去了解党的政策,了解社区民意,了解基层社会的文化,参加各种志愿者活动,使大学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认识到自己的存在感,鼓励大学生创业和勤工俭学等,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生活能力,勤俭节约的美德。情感体验对于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论证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红梅.情感教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有效方法[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4).
[2]陈佳薇.心理认同机制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2011(3).
1.以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构思和调整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
课程的教学目标决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利于选取合适的教学内容。传统的软件工程人才培养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培养的学生往往缺乏工程实践能力;其教学过程主要以教师的单纯灌输授课和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学生盲目模仿练习教师上课时使用的案例或实习教材中的案例,没有主动探索与思考;学生学习完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之后,仍然不能在具体的真实项目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培养过程与企业的需求严重脱轨。CDIO工程教育模式注重培养学生“构思—设计—实现—运作”新产品系统的能力,强调以能力培养为中心,重点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能力、自学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工程应用能力。因此我们将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目标设定为:通过“基于案例的教学”将理论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通过“基于项目的实践”实现能力训练,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的有效融合与和谐统一。
2.以真实项目案例为载体,突出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过程管理”的能力
将CDIO工程教育模式运用到软件工程核心课程教学中来,充分体现了其“做中学”和“基于项目的学习”的工程教育模式。强化基于项目案例的课程教学,遵循“软件工程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还原”的指导原则,把课本知识融入真实项目案例开发的过程中,在过程中介绍理论体系、指导实践,避免了以往脱离项目环境的空洞说教,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理论,提升实践能力。其中,项目案例设计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也是多年来我们探索和优化的重点。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确定了项目案例建设应遵循的原则:1)案例要覆盖课程的所有主要知识点,并具有一定的难度;要在教学、课程设计和综合实训时都有一定量的工作任务,且内容关联、难度递增;2)案例要选择通用的业务背景,易于学生理解,也要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和吸引力,同时还要便于学生以此为基础进行扩展开发;3)通过不断积累,形成项目案例库,要求每个案例都有相对完整的文档和代码资料,使学生能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进行实践训练,利于改进和创新。
3.以“基于项目的立体化教学”为中心,设计和制订教学方案
软件工程理论不同于经典学科理论,它是软件大师们在工程实践中总结、提炼而成的。如果在没有工程实践环境的课堂上直接讲授,会因不易得到学生的深刻理解而变成空洞说教。另外,软件工程核心课程是从不同角度描述软件工程过程的各方面知识的。因此,软件工程的实践能力培养必须要打破课程界限,把几门核心课程的内容融入一个项目开发的软件过程中,在过程中介绍理论体系、指导实践,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工程理论,提升工程实践能力,从而解决“工程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中还原”的教学课题。为此,我们设计了软件工程训练学期,实施以项目开发过程为主线、以实际项目为情景、以项目案例为示范、以学习平台为支撑、以协作学习为主导、以过程管理为保障的软件工程核心课程“基于项目的立体化”教学模式,培养软件工程学生“系统思维、过程管理”的实践能力。CDIO注重实践性教学,主张课程实践教学应该从具体项目案例的实际情况出发,然后上升到理论,最后再把理论还原到项目的实际操作中来,以创作最终产品为教学目标。在暑期实习实践过程中,逐步建立并完善项目案例库,以真实工程项目的整个生命周期为载体,让学生以将所学专业核心课程知识点有机联系起来的方式进行实习实践。
4.以企业实习、实践为桥梁,跨越从学业到就业、产业的鸿沟
工程型软件人才培养强调企业深入参与培养全过程,在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建设、实习实训、科技创新、质量监督、学生就业等多方面都要有企业人员参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先后与IBM、中软、东软、青软等10多家软件公司进行了内容广泛的合作,已形成制度化、规范化、体系化的校企合作平台,通过合作平台为学生架起从学业到就业、创业之间的桥梁。制定完善的师资队伍配备与师资队伍建设政策,采取专职与兼职结合的方式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学生在大三下半学期就开始到企业实习基地进行为期一个学期的实习,将所学的理论知识转换为生产力,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和理解,熟悉企业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模式。通过采用企业运作模式进行项目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的完整过程训练和管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工程应用能力。
二、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软件工程核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
为了检验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软件工程核心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笔者在本人教授的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软件工程2011级和2010级学生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中进行了实验。软件工程1101班作为实验班,采用CDIO工程教育模式,软件工程1001班作为对照班,仍按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这是同一专业同一学院的两个班级,班级人数和学科成绩无明显差异,学习环境、学习条件和生活条件等均无明显差异,授课教师均为同一教师,实验班和对照班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学效果等方面均保持一致,保证了实验结果的有效性。
1.基础理论知识
在学期末,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采用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进行了测试,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来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实践动手能力
在软件工程专业核心课程的学期末,要求每位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自己独立制作一个软件项目作品,主要考查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采用统一的标准公开答辩,由教师和学生一起给出实践作品的成绩。同样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实践作品成绩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3.学习态度方面
从学生的平时考勤、作业提交、发帖回帖等方面考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态度,并量化成分数。
三、结束语
[论文关键词]水利高职院校 水文化 教育途径
水乃生命之源、人类之母,润泽万物,孕育文明。中华文明发源于水资源丰富的江河流域,人们在用水与治水的活动中创造了灿烂的水文化,留下了卷帙浩繁的水文化遗产,这些都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服务于水利建设一线、为水利改革和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的水利类高职院校,应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水文化教育的重要使命。
一、水文化及水文化教育的内涵
水文化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化形态加以研究,是1988年10月在蚌埠召开的淮河流域治淮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来的。水文化是水与文化的联姻,有着丰富的内涵,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其进行了诠释。文中的水文化主要是指广义上的水文化,即全社会以水为载体共同创造的与水有关的科学、艺术及制度、习俗等在内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总和。从文化形态上看,水文化表现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方面。物质文化是文化建设的前提和载体;精神文化是全社会及水利行业长期创造形成的一种特定的精神环境和文化氛围,是水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水文化教育即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实施各种水文化方面(包括各种形态的水文化)影响的教育,以把其培养成为社会所需的专业人才。在水利高职院校开展的水文化教育,教育对象具有特定性,受教育环境有着天然的优越性,施教者具有相对的专业性。这为水利高职院校实施水文化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但水利高职院校水文化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二、水利高职院校开展水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已有研究表明,河海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南昌工程学院是本科高校中水文化教育研究和实施的先行者,高职院校中浙江水电专科学校、安徽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开展水文化教育的效果相对显著。但整体来说,水利高等院校能够卓有成效地实施水文化教育的并不多,多数院校尚未构建起完整的水文化教育体系。
(一)开展水文化教育,是教育内在规律的必然要求
学校是传授知识、传承文化的场所,优秀的文化也是培育人的重要手段之一。人类灿烂的水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和当今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水利院校加强水文化教育与研究,培育高品位、高质量的校园文化,既是建设“人文校园”的重要内容,是建设校园和谐文化的组成部分,也是充分利用水文化资源培育人、塑造人、丰富人们的精神内容、提升人们的精神境界的重要形式。水利高职院校承担着为水利建设一线输送人才的重任,开展水文化教育对培养21世纪现代水利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水文化教育,是水利专业学生素质提高的要求
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文化传统和人文精神教育。在水利高职院校中,对学生实施水文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水利情怀和“献身、求实、负责”的现代水利精神,培养学生“兴利除害,造福人民”的行业思想、“科教兴水”的行业职责。加强水文化教育与实践,实行文理科相互渗透、科学技术和人文精神相互交融,既可以拓宽水利水电类专业的学科领域,提高专业学习兴趣,又可以向人文社科的研究方向拓展。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为水利工作发展提供全面的高素质人才。水文化教育的开展,能够进一步增强水利事业接班人的认同感、归属感,既能承接历史,又能面向未来,既能凝心聚力,又能居安思危,使广大学生始终以水利发展为己任,积极投身于全面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中。
(三)水文化教育的开展,是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提升的需要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精神,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水文化教育是水利高职院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集中反映了水利高职院校的主流价值观和办学方向。加强校园水文化价值体系建设不仅有助于彰显学校的水利特色、提升校园的人文氛围,更是确立一种育人理念、营造一种育人环境。水朴实无华、平淡无奇,却因其自由而富于力量的秉性被看做是理想人格的象征,并被广泛地用于喻人、喻性、喻德、喻道。在先哲那里,水不再只是一个自然现象,而被赋予了人的精神意义,并上升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为政之道有“拯救黎民于水火”,交友之道有“君子之交淡如水”,修身之道有“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为人之道有“上善若水”“利万物而不争”“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水利院校的学生需要具备献身、求实、负责的水利精神,水的这些品质恰恰可以成为水利院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把水文化与水利学校文化结合是再恰当不过的。例如,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上善若水、学竞江河”,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校训“博于问学,笃于务实”、办学宗旨“弘扬水文化,培育水利人”,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校训“守诚、求新、创业、修能”,南昌工程学院校训“自强不息、格物致知”,无不蕴涵着水利精神。
(四)水文化教育的开展,有助于科学利用水资源
人与水的和谐相处,是水文化概念提出的初衷,所以说人水和谐是水文化的核心。只有深入了解水,人们才能亲近水、保护水、爱惜水,从而实现人水和谐。水利院校学生是水利行业的后备人才,通过水文化教育要让他们懂得科学治水原理和人水和谐理念。例如,都江堰布置无坝引水枢纽,调节水流的“鱼嘴”分流工程。通过水文化教育,要让他们了解我国水资源的现状。我国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人均淡水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研究表明,全国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0座。在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中,有30个长期受水困扰。通过水文化教育,要培养学生“爱水、惜水”的情怀和“亲水、乐水”的情操,提升其环保意识,促使其科学地利用水资源。
三、水利高职院校水文化教育的内容
开展水文化教育是水利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的结构具有三个层次,“物质文化是基础,制度文化是纽带,精神文化是灵魂”。水文化教育则主要是围绕物态水文化、精神水文化和行为水文化而开展的。
(一)物态水文化使文化显于形
物态文化是一种以物质形态存在的比较直观的水文化,大致包括水形态、水环境、水工程、水工具等。水的不同相态寄托了人类的各种情感,古代的诗人词匠常常临水而歌、临渊赋诗;水环境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耕作需要水的灌溉,人们的饮食需要水的调和;水工程和水工具则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创造力,反映了人们改造自然世界的成就。水利高职院校要充分运用天然的水以及水利人创造的水工程、水工具等,将其作为水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把所学的文化理论知识与物态的水文化有机结合起来,加深其思想认识,鼓励他们为成为新一代水利人而努力。另外,水利高职院校还要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把水利工程搬进校园,建设仿真水工建筑群。例如,黄河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水利水电技术实训基地建造了一座人工堆砌的瀑布,飞流直下,甚为壮观;浙江水利水电高等专科学校则四面环水,校园内有河道,图书楼是水电站造型,体育馆是流水型设计。这些有形的水文化足以让学生耳濡目染,幻化于行。
(二)精神水文化使文化化于心
精神水文化是水文化的核心,是人们在长期的水务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心理积淀和一笔精神财富,具有历史的继承性和相对的稳定性。精神水文化主要包括水哲学、水精神、水文艺、水著作、水风俗等,是水利人在长期亲水、管水、治水等实践活动过程中悟出水的启示而形成的作品,并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积淀为水利人的精神,演变为现代水利精神,即“献身、求实、负责”。这些著作抑或是水利精神在无形中激励着代代水利人,使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水利事业。因此,精神水文化尤其是水著作、水文艺应该成为水利高职院校水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激励学生为现代水利事业而努力,使学生能够内化于心,形成一种向上的力量。
(三)行为水文化使文化融于性
行为水文化是人们在从事水事活动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形成的水文化,是人们在日常的饮水、治水、管水、用水、亲水等方面营造起来的的文化。例如,学校进行的水利教育,水利工程建设和水资源、水工程管理中的治水文化行为、管水文化行为,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爱水、亲水、惜水及人水和谐的文化行为等。水利高职院校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深刻的水文化教育,培养他们水利工程行业治水、管水的技能,使他们在日常行为生活中养成亲水、爱水、惜水的习惯。通过行为水文化教育,培养学生上善若水的性情,使他们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工作岗位上,都能以水文化为指导并且贯彻始终。
四、水利高职院校实施水文化教育的途径
(一)充分利用学校独具水利特色的校园环境
水利高职院校在学校建筑和校园景观上要充分体现水文化,既展现出水文化的历史,又充分体现现代水利技术,并且充分利用校园已有水利设施建筑实训场和水利模型,使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在专业文化知识的学习中耳濡目染水文化的历史变迁,沐浴古代和现代水利人的丰功伟绩,从而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将水文化作为水利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旋律,开展爱校爱水的活动以及与水相关的文化文艺活动,在校风校训中融入水文化。通过水利先哲的传世作品和伟大形象、校园内有特色的水文化符号等隐性教育,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水利精神的熏陶。
(二)发挥教育科研对水文化教育的主力作用
高职院校学生的课内外文化活动丰富多彩,要坚持将水文化教育作为校园文化的主旋律进行宣传,高度重视水文化宣传推广活动。校园文化主要包括对学生进行的正式的知识文化传承教育以及丰富多彩的课余文化生活,即课内文化教育与课外文化教育。对于学生来说,它有着内化于心的行为上的约束力,注重学生品质的提升。
要落实水文化教育,首先,要充分发挥教育科研的作用,在课堂中开设水文化系列选修课程。例如,《水与艺术》《水与人类文明》《水与社会》《水与地域文化》等。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要结合中国几千年的治水实践,在学生心中播下扎根水利、发展水利的种子,培养他们的人文情怀,使他们养成良好的水文化行为习惯。另外,水利高职院校应组织力量编写相关的内部实用型教材,加强教材建设;建立水科学研究所,组织科研团队,深入开展水文化研究,构建水文化教育研究的师资队伍。全院师生齐心协力,将水文化教育落实在行动上。
其次,要高度重视水文化教育的宣传,积极发挥课外教育的作用。每年新生入学时,举办以水文化为主题的新生入学教育,以水利知识趣味问答等形式,生动、形象地向大一新生灌输学校博大、深厚的水文化特色教育,为学生开启大学生涯意义重大的第一课。在每年的“世界水日”和“中国水周”活动中,策划规模较大的水利百科知识竞赛,使学生切身体会开展水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通过切身体验,在学习的基础上将“献身、负责、求实”升华为自身的精神境界。为促进学生对水文化的深刻认识并付诸行动,还应鼓励学生自己创办水文化创意研究室,由学生亲自动手设计大量极具特色的水文化产品并向社会宣传。
(三)注重培养学生献身水利的精神
水利高职院校要充分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培养学生对水利事业的热情和无私奉献精神。一方面,可以邀请一线水利专家和优秀的校友现身说法,使学生了解水利行业的艰苦和伟大,使作为未来水利人的他们对“水”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参观水景观、考察各流域水利工程、采访杰出水利人,增强他们对水利工程的感性认识。另外,还要经常组织、开展各种以水文化为主题的研讨会,让学生参与水资源调研、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及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等一些实践考察活动,让他们切身感悟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以及水利事业的责任重大,培养学生知水、乐水、爱水的博大情怀。
1.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现阶段,在我国中职院校语文学科的教学体系中,相应的课程标准是不够统一的。因此,中职语文的教学目标就也是十分模糊的,在教学的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基本都是遵照普通高中的语文学科的课程标准来展开一系列的教学活动,还有一部分中职语文教师只凭个人的喜好来开展教学活动,正是由于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导致中职语文的发展也是十分缓慢的。
1.2教学理论较为落后在我国各类院校的教学工作都是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我国的普通高等院校基本上已经开始全面地实行新的教材体系和课程标准,这种全新的教学理论提倡学生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同时也鼓励学生采用自主学习或是与同学相互协作而完成学习任务,这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是非常有帮助的。然而,中职院校语文学科的教学工作却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理论,对于教材体系和课程标准也没有进一步地开发,从而限制了中职语文的发展。
1.3教学内容过于随意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由于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统一的课程标准,那么也就无法有效地确定相应的教学内容,在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时,很多教师都会感觉到无从下手,学校选择的语文教材针对性较差,对于教师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内容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教学内容过于随意,这就大大降低了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1.4评价方式也较为落后在中职院校就读的学生,由于他们不会受到高考因素的干扰,所以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地提升教学评价的形成性。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我国中职院校的教学评价工作仍采用传统的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在考核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学习效果时,都是以试卷的分数来评价的,根本没有考虑到学生们的学习过程和个体差异,大大地降低了语文教学的效果。
2中职语文教学和职业核心能力的整合策略
2.1逐步转变师资团队的教学观念在中职院校的教学工作中,教师是核心的组成部分,在培养具备较强职业核心能力的技能应用型人才上,教师也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只有教师具备非常高的执教理念和专业素质,那么才能培养出具备较强职业核心能力的学生。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形势下,市场的需求对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和理论,创新教学模式,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充分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职业核心能力。
2.2创新教学模式,完善语文课程的教学体系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中职语文课程的教学体系实际上就是普通高校语文课程教学体系的缩影,而这与“能力本位”的中职院校的教学理念并不适应。在中职院校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工作过程这一因素,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不断地完善语文学科的教学体系,根据学生们将来可能所从事职业的实际需求来安排教学内容,重点培养学生们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
2.3强化应用写作,培养从业技能作为中职语文课程的主要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对于学生将来走上工作岗位也是十分重要的。在我国的中职院校中,还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而语文学科作为一项基础课程,其也应是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而服务的。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应强化提升学生的应用写作能力,不应照搬普通高等院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应先明确语文学科和学生专业学科的关系,从而对自身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确立最为合适的写作能力的提升方法。另外,还应开设与学生专业课相关的写作课程。比如,电子商务专业就可以开设商务文书的写作课程,而文秘专业则可以开设公文写作课程,切实地提高学生们的从业技能。
2.4突出专业知识,重点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由于学生生源的问题,进入到中职院校的学生的语文等学科的基础素质本身就是较差的,他们对语文学科的学习兴趣并不高,导致了他们的听说能力无法提高。而要想解决这一问题,就应以学生所在专业的知识为基础,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的听说能力。首先,应全面推广普通话,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应要求学生们用普通进行交流;其次,在别人讲话的过程中,教师应要求学生专注并且认真地倾听别人的讲话内容和讲话习惯,聆听自古就是我们的传统美德,学生在课堂上应认真听讲,这样才能提高语文的学习成绩;最后,在组织听说训练时也应以学生的专业知识为基础,用学生熟悉的教材对他们进行听说训练,使他们敢于说话,提高语言能力,从而提升其心理素质和听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