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研创新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世界发达国家政府对于建设科技创新协同综合体非常重视,并视为国家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政府服务体系、政策法规、人力资源、科研经费投入、官产学研相结合等方面的管理给予全方位的扶持。因此,我们应当借鉴发达国家的优秀经验,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科技创新 道路。
一、国外建设科技创新协同综合体的主要措施
(一)政府对科技创新的规划引导与大力支持。
1.完善的法律法规。以色列经验:1984年,以色列颁布的法律不仅鼓励工业研究和发展,而且还为技术人才的就业问题提供了帮助,该法律由工业与贸易部首席科学家办公室负责实施。以色列政府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以及政府的大力支持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设施。
曰本经验:自从1995年日本政府颁布了《科学技术基本法》,曰本就逐步走向了“科技创新”的时代,为国家科技创新的发展提供了宏观指导,为增加科学预算提供了法律依据。到目前为止,以5年为一个周期,三期《国家科学技术基本计划》的实施,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法律政策体系,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法律环境对技术创新。
2.扶持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美国经验:减少投资所得税。为了鼓励投资,美国政府采用减少投资所得税的办法,例如1978年通过的《报酬法》。1978~1981年,由于减税政策的实施,美国中小企业自主创新的资本所得税负担一下减轻了,由原本的49%降到20%,这一税收政策更好的促进了美国创业投资的发展。
英国经验:税务信贷政策。2000年起,英国政府针对中小企业开始实施税务信贷政策,以促进企业研究和创新的积极性。2001年,英国贸易和工业部启动了一个计划,即小企业的研究和科技成果奖,称SMART计划,该项目的重点是为那些有商业前景的创新型企业提供资金帮助,鼓励企业积极开发新的产品工艺。
3.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措施。以色列经验:首席科学家办公室(OCS)。早在1996年,OCS的单独预算金额就达到3.7亿美元,超过1000家的中小企业从这项法案中得到福利,该实施法案包括三个方面的支持:有偿支持,无偿支持和间接支持。有偿支持就是指,企业每年要偿还一定数额的钱财给政府;无偿支持,顾名思义,政府无条件支持,企业无需偿还;间接支持则是指不是给予钱财方面的支持,而是政府予以其他方面的帮助,例如为企业提供研发条件等。
4.多元化的担保体系。美国经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美国政府向他们提供贷款担保等方面的金融支持,这些支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长期贷款担保’、“简化手续贷款担保”、“CAPlines贷款担保’、“Fastrak贷款担保”及“微型贷款担保”。其中,“CAPlines贷款担保”是为季节性贷款、合同性贷款等短期流动资金提供担保,而“Fastrak贷款担保”是对私营贷款机构给小企业的每笔10万美元以内的贷款,提供50%的担保。这些担保为中小企业提供创业资金和经营资金。二是国际贸易、进出口方面的担保。美国政府为中小企业提供国际贸易贷款担保、出口风险贷款担保及向购买美国产品的外国进口商提供多种贷款。三是鼓励民间私营金融服务机构向中小企业提供贷款担保。
英国经验:英国贸工部出台小企业贷款担保计划(SFLG),为中小企业提供政府贷款担保,贷款的期限一般为2~10年,贷款额为5000~10万英镑,业务满2年的企业贷款数额可提高至25万英镑。企业3/4的贷款都将受到政府的担保,企业偿还贷款时,每一年须付出2%的保险费。有资格享受这一担保的企业,其年收入不超过300万英镑,制造业企业则不超过500万英镑。
(二)官、产、学、研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
德国经验:德国政府对高校、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宏观管理,使它们相互协作,达到资源共享,使德国的创新体制更加完善。“战略基金”则是德国产学研合作的一项重要举措,其旨在加强经济界与科研界的合作关系,保证官、产、学、研的联合运作,加快科研成果产业化;开辟“创新市场”则是德国产学研合作的又一重要产物,为科研人员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更加优越的条件,还能与投资者直接联系。与此同时,德国政府还会加大对科研经费的投入,保证科研的充足与稳定增长。
法国经验:法国政府通过提高企业的科研经费或是给予财税上的优惠来鼓励企业与科研机构联合开展创新研究活动,从而刺激创新产品的研发。
韩国经验:韩国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及法律,来推动产、学、研多形式的合作,促进技术创新。至今,已形成的有效的合作形式,主要有合作研究、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研器材的共同使用、关键技术信息的服务、专利使用等。2000年在特定的研究开发计划的多个课题中合作研究的比例占了绝大部分。韩国官、产、学、研合作的形式主要包括:(1)建立以大学为中心的科学园区,这是韩国在产学研合作中最值得学习的。迄今为止,韩国已建成或在建的大学科学园区已有十几个,这些大学科技园正是政府、企业、大学合作的产物。(2)设立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以及技术商业孵化器。一方面,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设备;另一方面,也为那些具有科研热情,创新精神和实力而无研究条件的人提供了研究场所和设备,使他们从事技术研究与开发。
(三)持续的人才战略攻势。
1.建立规范人才培训制度。法国经验:首先,政府制定“工业研究培训协议”,每年资助企业课题并招聘年轻大学生开展博士论文研究;另外签署“高级技术员研究培训协议”的,政府将每年给予企业一定的资助,该项资助能够满足企业十名高级技术人员的培训。其次“合同研究组织”的建立,即在工商部门、产业集团以及各地银行的帮助下建立区域技术创新和技术转让中心,其目的就是为了支持企业在人员培训,技术支持,设备共享的创新活动。最后,每雇佣一个科学技术人员政府将给予该企业15万法郎的补贴。
德国经验:德国政府非常看重对职工的技能培训。政府出资设立职业技术教育中心,专门为中小企业培训学徒工,也资助中小企业就近到有条件的大企业培训职工。德国政府还规定企业将销售收入中的一部分提取出来用于技术职工的培训和后续教育,员工入职前一定要接受入职培训并取得一定的职业认证资格。2.将吸纳和培养创新人才上升为国家战略。美国经验:针对急需的国外人才颁发H-1B(非移民短期工作签证),持有此签证的人才目前已超过150万人,主要在计算机及相关行业供职。此外,美国培育了大批国际型科技创新人才,这些人才在美国与其他国家的科技合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美国攻破重重难关。为科研人才配备先进的实验设备,为科学研究提供良好的条件,提供充足资金和后勤支持,使其担心程度降到最低,专心研究科研技术创新。
二、借鉴国外经验促进我国构建科技创新协同综合体的对策建议
(一)政府层面:积极搭建协同创新平台,制定实施多方面扶持政策。
1.要大力集聚创新人才。优化“软环境”,努力营造创新人才成才的良好环境,建立合理的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创新型人才;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建设人才集聚平台,将人才强国战略视为创新之本。
2.要大力给予政策支持。(1)政策性贷款。支持企业的创新活动。(2)税收政策。政府对新产品的开发给予减税、免税等税收优惠。(3)信贷政策。对于长期投资,降低贷款利率;对于新产品和新服务的开发,政府采取优惠信贷政策予以扶持和鼓励。(4)优先采购政策。政府采购时对新产品、新服务等给予优先采购权,鼓励各行各业不断研发创新。(5)吸引风险基金。如建立“二板”市场,让创新型企业优先上市。(6)合作协调策略。政府出面开展企业、大学、科研机构相互合作,共同盈利的平台。
(7)提供基础设施。政府创建具有公共性质的创新基础设施,为企业的创新提供服务。
(8)知识产权保护。(9)国际合作政策。以上所述政策应当构建成为一个有效且协调的体系框架。
(二)企业层面:积极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大幅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1.加强技术源建设,整合技术资源,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企业想拥有先进的技术,必须从源头抓起,这样才能不断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先进的科研成果,这些科研成果往往来自大学和科研机构。因此,我们应当建立以企业为主,大学与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科研模式,不断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同时,加强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形式,有效整合和利用资源,吸引更多的科技型人才,提高企业自身技术创新能力创新水平。
2.构建以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为基础的企业研发模式。构建以重点院校和科研院所为基础,以企业为主的三位一体的紧密型产学研结合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企业以其独特的资金优势,以研发实力雄厚的高校与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能够更好地完成新产品或新服务的研发,该形式是为我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提供了一条有效路径。
(三)科研层面:科技成果要更深入地对接和服务企业。
1.大力提高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度。提高科技成果的转化率,高校要促进教育、科技与经济的结合,走出校园、实验室。据有关资料表明,目前我国的经济增长因素中,科技进步的贡献率只占1/3左右,而发达国家已达到4/5左右。因此,为了实现我国经济快速高效地增长,必须强调高科技的发展,大力提高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度。要推广高校的科研成果,必须加强政产学研合作。通过政(政府)、产(企业)、学(高校)、研(科研机构)的合作可以有效地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促进各方面共同进步,最终达到双赢为目的的科技创新机制。这主要目的是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应用促进政产学研各方面的合理应用,有效的提高技术创新所需要的各类生产的要素。
2.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的管理模式。科研人员在进行研究开发前,要先对市场科研成果进行调查,有目的的进行研究开发,使创新资源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一方面,要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科技成果缋效评价体系。同时,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机制,以创造效益为优先考虑条件,鼓励成果转化,但也要注意为后续研究提供保障。另一方面,现代的网络发展迅速,我们要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建立科研成果转化。以专家为中心建立科技成果平台,以学校的网络平台为基础,加强科研信息的建设化,及时提供最新信息和相关资讯,更好地提高高校的科技成果的转化。同时,也为高校科研成果带来潜在的资金链。
(四)金融层面:积极推进科技金融产品创新和服务模式创新。
1.扩大支持创新的资金来源。一方面,在法定范围内,我国应当降低民间设立中心金融机构的门槛,大力将国外优质金融机构吸引到我国来发展,进一步扩大支持创新战略的资金来源;另一方面,扩大信贷支持,落实国家金融支持企业创新的信贷政策,鼓励银行设立科技支行、科技贴息贷款担保公司、科技保险公司,为企业创新提供支撑。
2.完善和创新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加快小型贷款公司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具有高增长潜力的中小企业提供专业的服务,持续改进,不断完善银行和金融服务的创新体系,创造新兴金融产品从而满足科技创新融资需求,提高商业银行的效率。
(五)中介层面:积极搭建为企业创新服务的技术平台和信息平台。
1.加强技术中介服务机构的网络信息资源库建设,提高公共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在网络与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要为企业搭建创新服务的技术平台与信息平台,就必须加强中介服务机构的网络资源库建设。中介服务机构要时刻牢记将信息网络资源库建设摆在首要位置,充分发挥中介服务机构在社会公共服务事业中的能力,尽可能为更多的用户提供既优惠又高质量网络信息服务,在扩大服务的过程中提高中介服务机构的市场价值。
[关键词] 病理学;创新性实验;实验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R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2)04-0141-02
Discussion of discoverable problems and adjusted program in pathology innovative experiment
CHEN Qiongxia1,2 DENG Hao1,2
1.Jiangha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Department of Pathology and Pathophysiology, Wuhan 430056, China; 2.Jiangda Pathdogy Institute, Wuhan 430056, China
[Abstract] Cultivating students' scientific research innovation ability is the current medical education concept of change and innovation education model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he trend of the teaching reform of higher education at presen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effect of teaching, this paper reviewed innovative experiment teaching of our department, and summarized the results.
[Key words] Pathology; Innovative experiments; Experimental teaching system
创新性实验教学是在常规的实验教学基础上,以科学问题为引导、科学研究为载体、开展的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实验教学活动。创新性实验教学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切入点之一,通过实验教学过程,力争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
2006~2008年,我室逐步在传统的病理学理论课和实验课教学的基础上开展了创新性实验教学,按照将创新性实验教学作为常规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的思路,我们根据学生学习兴趣安排学习内容,并将创新性实验教学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基本实验,第二阶段是提高型实验,第三阶段是研究创新型实验。创新性实验教学不记学习成绩,不以实验完成情况为评价指标,最后以实验报告的形式完成实验。其间完成创新性实验临床医学本科学生共计18人,并由本科生发表学术论文四篇[2]。本文拟对本室在创新性实验教学中发现影响临床医学本科专业教学过程的问题以及后续的改进工作进行初步的探讨。
1 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
本室在2006~2008年的创新性实验教学中,本室18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均以自愿的形式参加创新性实验,实验完成率达100%;能对三阶段实验进行总结的学生5人,占27.8%;能针对实验总结、完成学术论文并发表的学生4人,占22.2%。虽然该实验完成情况与该阶段本室制定的教学思路是相符的,但是,实验总结率以及率偏低。总结各教学环节,我们认为可能有以下问题对临床医学专业创新性实验教学的实验总结率以及率产生影响。
1.1 教学过程时间长
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较多,学习任务量较大,病理学创新性实验从第二学年开始进行,三阶段的教学需2学年完成,其间有大量其它课程开设,第三阶段的教学完成时,学生多处于临床见习及临床实习阶段,研究的总结和论文的完成将占用学生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对实验的总结及论文的完成产生影响。
1.2 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同
在创新性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会经历由新奇到疲倦的学习过程,在该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目的决定其学习过程,并对其实验总结及论文完成的情况以及心理诉求产生影响。
1.3 教师对学生的要求不同
教师有无科研项目,指导学生数量、责任心等都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实验总结及论文完成的情况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 教学思路的调整
根据以上总结的情况,我们在创新性实验教学作为常规教学的补充和延伸的教学思路的基础上将教学思路调整为创新性实验教学是常规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鼓励和引导学生开展个性化学习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3 教学过程的调整
基于教学思路的调整,在本学院基础医学实验中心的帮助和指导下,首先对创新性实验的设立进行了调整,由教师、学生自行开展创新性实验调整,教师在现有科研课题基础上,提出适合于本科生的为期1个月的研究计划,由实验中心专家组进行审批。学生以自愿报名的形式组成研究小组,每组不超过5名学生;其次,本室对创新性教学过程进行了调整,进一步明确了三个教学阶段的目的,并结合教学目的规定了教学时间以及考核内容。
3.1 基本实验阶段
3.1.1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接触科学研究,了解研究背景并学习相关理论知识。
3.1.2 教学内容 由各小组指导教师组成导师组,以讲座的形式对文献的查找、研究相关理论、研究相关技术理论及操作进行讲授与讨论,并由各研究小组对研究过程进行研讨并分工,指导学生完成相关内容的综述写作。其中,集中讲授环节1周,指导学生完成综述1个月。
3.1.3 考核内容 教师讲座课件及教案,科研小组学习记录,学生讲座笔记和学生综述。
3.2 提高型实验阶段
3.2.1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研究,了解科学研究的目的和过程。
3.2.2 教学内容 在各小组指导教师指导下,各研究小组成员分工合作完成研究计划制定的科学研究,教学时间1个月。
3.2.3 考核内容 教师相关研究记录,科研小组研究记录和学生研究笔记。
3.3 研究创新型实验阶段
3.3.1 教学目的 引导学生总结研究过程,掌握科学研究的意义,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创新思维以及科学敏感性,并进一步引导有兴趣的学生有目的地开展科学研究。
3.3.2 教学内容 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汇报及讲座的形式,由各小组指导教师组织各个小组创新性实验的总结,讨论实验得失,完成结题报告。第二阶段:由学生根据其研究过程及兴趣提出研究方案,由指导教师及基础医学实验中心专家组进行审阅、评估、指导并由学生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独立开展研究工作,研究经费由教学部门及指导老师提供,要求学生完成研究后总结并成文。其中,第一阶段教学时间1周,第二阶段时间1学期~1学年。
3.3.3 考核内容 第一阶段为教师、学生实验报告以及结题报告;第二阶段为教师、学生实验报告以及科研论文。
4 取得的成绩
(1)2009~2010年度我教研室完成创新性实验学生共计18人,其在学校及临床教学点的学习和工作表现获得广泛好评;(2)2009~2010年度根据我教研室创新性实验开展情况,申请省级教学研究项目1项;(3)2009~2010年度15名参加创新性实验学生均已完成创新性实验第一及第二阶段的学习,第三阶段学习结果有待进一步地观察。
5 讨论
创新性实验是一种探究性学习过程,通过创新性实验,使学生接触科研实际,并在与教师共同完成的科研过程中,逐渐形成科学、客观的科研思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创新性实验的各个教学环节从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到教学设备使用,均处于相对开放的状态,但是如何组织创新性实验、如何对实验过程进行管理并在规范的组织和管理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学习,当前报告较少[3-6]。
本室自2006年以来开始开展创新性实验教学,在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的基础上,经过不断总结和调整,至今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的改进。2006~2008年,我们结合创新性实验教学的教学形式,主要在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提高教学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实验室的管理与仪器、设备的更新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和培训。已初步组成了一支核心骨干相对稳定、结构合理、实验教学和理论教学互通、科研能力强、爱岗敬业、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教学团队。在教学团队建设的同时,有目的地进行了实验室建设,已初步建成集形态学-分子生物学为一体的分子病理教学平台,并逐步完善了该平台所属实验室管理体制,使实验室的开放能有序进行,创造了良好的实验环境,满足了创新性实验教学多样化的需求。
2008年至今,我们在前一步的工作基础上,进一步深入体会创新性实验的本质,在原有的常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补充和扩展教学思路的基础上,将个性化学习的理念引入创新性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去。并通过明确教学目的、理顺教学过程、规范教学行为等环节加强教学管理,以保证教学过程合理、有效地进行。规范化的教学过程,在创新性实验的早期能帮助教师合理地引导学生在相应时间内接触科学研究并亲历科学研究过程,保证学生在该阶段明确自身学习目的及学习诉求并决定自身的学习方向;而在创新性实验后期,在前期的培训基础上,为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研究所需要的实验条件和经费方面提供了保障。创新性实验教学中该规范化教学过程的实施,将使创新性实验真正做到由验证型向提高型、研究创新型过渡,由以教师为中心的学习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并通过对教师和教学过程的要求,使个性化学习在严谨、求实的教学过程中得以保障。
综上所述,经过五年的实践,我室病理学创新性实验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针对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我们将针对这些调整及其导致的教学效果的变化作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苏博,陈胜秋,马飞,等. 实施新的人才培养方案,造就适应21世纪高素质人才[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0,3(1):13-16.
[2] 邓昊. 病理学创新性实验初步探讨[J]. 考试周刊,2009,3(4):207.
[3] 高治平,胡弼,李波平,等. 浅论开放式医学机能实验教学体系[J]. 医学教育探索,2004,3(4):35-36.
[4] 代红燕,南瑛,田为真,等. 深化基础医学实验教学改革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J].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3(1):95-96.
[5] 陈洁,周增恒,曾志嵘. 高等医学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医学教育探索,2008,7(2):274-275.
面对当前的人才需求现状,各个医学院校纷纷调整其对医学生的培养策略,出台各种各样的培养手段。而我院也把培养医学本科生的科研能力的工作逐渐开展,并已经形成了相当的规模。本人有幸参与了部分学生的科研工作的带教工作,从中受益良多,也同时发现了不少问题。下面我把这些体会作个总结吧。
一、应将学生自身兴趣与教研室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以保证课题的可行性与科学性
参与科研的学生大多数为1、2年级的学生,他们思维活跃,朝气蓬勃、敢于求新,科研思路广阔,但由于现有知识水平所限,难以保证课题的科学性;学生尚未掌握文献资料的检索技能,无法了解所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科学技术发展动态,难以保证课题的创新性及价值性;学生课外科研的经费由学院资助,一般是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这是远远不能满足科研需要的。实验动物、实验试剂、实验器械以及资料查阅和都需要大量经费的支持。如果学生的研究方向与教研室和老师的研究方向一致,这样就可以与老师一起做课题,学生可以利用老师的部分经费,从而解决学生的经费不足,同时,老师也解决人手不足的问题,这就能保证课题的顺利完成。并且,就算学生最终没有进行完科研,老师也可以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完成,从而避免科研经费的浪费。另外,老师的科研项目具较强的可行性,无论从理论基础、实验设备还是实验经验上,都能给研究项目的顺利进行提供有力的保证。
二、应加强学生科研能力的系统化培养和训练
让学生从查阅文献——写小综述——立题——设计小实验——完成实验操作——整理资料——撰写小论文全过程进行完整的科研能力的训练3。科研能力是一项综合的能力,它包括查阅和处理文献资料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能力及实验的总结和论文撰写能力等。老师对学生科研加强引导和启蒙,以培养学生的科研思维为主要目标。应在科研开展的前期工作时对学生提出合理的建议及相关的注意事项,并且在科研工作开展时结合实际系统地对相关实验能力进行培养等。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都没有经过系统训练,比如,文献检索、医学统计学等理论知识以及麻醉、注射和动脉插管等动物实验技术,这些知识基本上都要到高年级才讲授;另外,细胞培养技术、实验动物学以及一些分子生物学技术,这些知识可能在本科都没有开设相关课程。针对本科生所有的这些不足,在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和数据统计的时候,老师就要加强引导。可以推荐学生查阅相关论文,阅读实验动物学、细胞培养等方面的书籍;同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实验仪器,以及清楚清洗、消毒和试剂的配制等实验流程。
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在科研的实际操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想象不到的困难。对于没有科研经历的本科生来说,科研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主动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本科生进行科研最主要的目的不一定是要得出研究成果,而是在从事科研的过程中,培养科研思维,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课外科研最主要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问题的兴趣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以及协作精神、科研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与实验过程中,面对具体的问题时,能开动脑筋想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在实践中,有意识地培养自我获取知识和创新的能力。学生在进行实验的时候,还要做好实验记录,老师定期引导学生进行阶段性总结,以便能更好的开展下一阶段的实验。对于学生科研来说,实验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而良好的科研意识、科研思维及科研精神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将让学生受益终身。
四、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好基础专业课的学习与课外科研活动的关系
医学生学习负担繁重,时间比较紧。但如果处理得适当,两者可相互补充。毕竟,学习专业知识才是本科生最主要的任务,而科研只是对专业知识的运用和加强,是一种补充手段。由于学生平时学习较忙,学生科研多是利用晚上和周末等课余时间进行的。另外,考试、各项文体活动的开展都会与科研的时间发生冲突。而比如动物饲养、试剂配制、仪器清洗和实验操作等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因此,老师可以在时间的协调方面给予学生合理的建议。其次,引导学生适当控制开展科研的进度,按计划完成相应的实验阶段,并且定期进行阶段性总结,从而有条理、有阶段地顺利完成最终的科研工作。
五、加强对学生的协调和管理工作
学生资金较少,远不能满足科研需要,比如实验动物、试剂、某些仪器设备及等都需要经费支出。因此,在学生的研究课题与老师的相一致的情况下,让学生的资金纳入老师的科研基金中统一进行管理,使资金能最合理利用。
关键词:导师制;创新能力;大学生
科研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大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培养国家优秀科研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主力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和培养新模式探索具有重要的意义。“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办什么样的大学,怎样办好大学”是河南师范大学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着力思考和解决的两个根本问题。
我校物理学专业是河南省重点学科,河南省本科一批招生,优质生源充分保证了学生具有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学习能力。2008年,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正式启动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全面实行导师制的计划,学院副教授以上教师和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学院各专业本科生导师,加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在大一和大二阶段,导师制的主要任务是提高学习能力,在大三和大四阶段,导师制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研究指导和项目指导为主,学生可以根据兴趣自主选择导师,因此在大三阶段可能会出现双导师指导的情况。
2008年,我校被评为“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实施单位”,成为全国获此资格的两所地方师范院校之一,也是河南省获此项目的两所高校之一。同年,我校加大力度推动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依托学校的实验室、科研平台、科研团队等让更多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和工作中来,并在《河南师范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管理办法(试行)》中提出:“进一步深化以本科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并建立以问题和课题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加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在导师制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框架内,职称和学历较高的教师有机会担任导师制导师和创新实验项目导师,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学生,而学生也可以通过该框架和导师建立密切的联系,师生之间通过不断的交流形成教学互动共同体。但是,在大学生创新实验进行中,经常发生项目无疾而终、不了了之的情况,使得项目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项目的成功与否除了受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外,导师管理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在执行中,通过分析大学生进行创新实验的特点,改进了培养的过程,不断提高学生参与研究的兴趣,使项目顺利进行,教师和学生都得到了应有的收获。
一、背景
无论是利用导师制培养学生的科研素养,还是利用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进行教学模式改革和探索,一个重要和关键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有兴趣进行研究,并且真正地参与进来并保持较高的兴趣和动力,构筑一个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合理指导的教学相长的互动共同体。
兴趣是最大的驱动力。大学生创新项目指导思想提出,参与计划的学生“要对科学研究或发明创造有浓厚兴趣。在兴趣驱动、导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过程”。作为一种新的学习形式,参与科研工作的神秘感和新奇性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来。大学生创新实验申报期间,大量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申报,但除少数学生外,大部分学生对将要做的工作知之甚少,因而在项目执行中,容易因为掌握不好方法或对困难估计不足而丧失兴趣,最终导致项目不了了之。这样,不仅没能发挥项目应有的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积极作用,反而会使学生对创新和探索产生消极心理。因此,如何不断保持和提高学生参与创新实验的兴趣,激发其工作动力,是导师制和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面临的共同问题。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导师需要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二、 创新实验和导师制结合的关键问题分析
大学生具有活跃的思维、积极的探索精神和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参与科学研究是大学生强烈求知欲和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因此,以兴趣为驱动,以课题为载体,提高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具有很高的可行性。但与研究生的科研工作相比,本科生的创新实验具有更大的自主性和选择性。在知识基础和工作方法方面,本科生和研究生也有较大的不同,本科生的专业知识较为薄弱,也缺少相应的工作方法的培训,因此需要导师的指导(而导师制和创新实验的目的正在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但导师一般都同时指导研究生和本科生开展工作,往往容易忽略这一点。同时,研究生的全部精力都在研究工作上,而本科生则是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创新实验工作。本科生创新实验工作如果选题过大,或需要的工具烦琐、难度过大,将极大削弱他们参与的兴趣和动力。
在指导方式上,导师要根据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不同区别对待,制定合理的指导方案。根据参加的实验项目、参与人的不同,因项目而异,因人而异,保证让学生参与进来,由易入难,从简至繁,理解意义,总结成果,不断提高个体的研究能力。
三、创新实验与导师制相结合所存在的关键问题的解决
我们在解决丰中子核对称能问题的过程中,吸收了4名大三学生参加课题。丰中子核的对称能是当前国际核物理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它的解决对核物理研究、天体物理和核天体物理领域的一些关键问题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学生特点,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兴趣。
1.抓住兴趣点,开展初步学习和研究,进行科学道德教育
在吸收学生参与工作之初即告知其工作的意义,在学生认识科研神秘性的过程中做一定程度的解释。学生认识到即将开展工作的意义,可以使其在工作中除了保持兴趣,还持有一定的责任感。经过简单的方法讲解并让学生熟悉分析软件之后,导师引导学生从简单的任务做起,逐步增加分析量和研究问题的难度。在该过程中,导师需要教会学生做好科研笔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讨论分析,同时,对学生加强科学道德和科研规范素质的培养。例如:处理数据时,不随意丢弃数据,不按照意义修改数据等,保证研究成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在此过程中,导师应把握好学生初步学习知识的相关性、难度和广泛性,避免学生学习的理论过深过难,避免对相关度不高的细节知识的学习,让他们做到对相关知识了解、够用,能开始工作就可以了。导师在此过程中主要起基础知识讲解、研究方法和工具使用等培训和指导工作作用。同时,导师还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工作状态和精神状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及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使学生保持较高的兴趣水平。科学道德教育也是该阶段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
2.深入研究,保持、提高学生兴趣与激励学生并行
经过一段时间的参与研究,学生需要总结研究的结果,对关键问题进行分析,对结果进行比较。在此阶段,对与研究的问题相关的理论和实验,导师可以进行稍微详细的讲解,但不过分展开,避免学生在短时间内学量新知识,但鼓励学生积极调研相关知识。随着研究内容的深入和问题的逐步解决,学生将体验到探索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的各种情感,如取得初步进展的喜悦、遇到问题的苦闷、找到解决办法时的惊喜、初步解决问题时的兴奋等。此阶段会有学生因为感觉不适合该项目而退出。对坚持下来的学生,导师应制订更进一步的研究计划。
在这个阶段,导师鼓励学生总结科研工作方法、流程和科研经验,并撰写较为详细的总结报告。其中的精华,学生可以撰写成科研论文,争取发表。取得正式的、得到承认的科研成果,对提高学生兴趣将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科学素质与创新能力的提高
学生经过前两个阶段的研究,不但增强了对项目研究意义的理解,也更明确了研究目的,了解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改进方法,同时,学生也有了较丰富的科研工作经历和经验。此时,学生会感到所了解和掌握的相关知识的不足,有较强烈的愿望进一步学习和调研相关方面的知识和相关研究的前沿问题。此时,导师可引导学生在深入原课题进行更深层次研究之外,还可以拓展研究课题。此阶段,导师应指导学生选择研究方向,调研相关基础知识和文献,总结前沿领域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即进入类似研究生开始课题研究时的基础调研阶段。但此阶段的学生和没有参加过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的新入学研究生相比,他们已经较多地掌握了科研方法和科研流程,在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方面具有较强的能力,具备了科研的基础能力,因而能更快地进入课题研究。
作为学生导师和科研导师,教师在此过程中应始终关注学生的工作状态和积极性,在学生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多进行鼓励和激励,并教会他们正确的科研方法,始终把保持和提高学生的科研兴趣放在重要的位置,不断增加研究内容和难度,达到由简入繁、由易入难、逐步提高的目的。
四、结语
通过分析大学生参加科研创新实验学习和研究的特点,我们把不断保持和提高学生兴趣作为重点,制定符合大学生特点的项目执行方案,由简入繁,由易入难,不断地鼓励和激励学生进入研究的较深层次,达到提高大学生科研素养和研究、创新能力的目的。大学生导师制与创新实验项目的有机结合,在大学生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方面起到了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马艳秀.对清华大学本科生实行导师制的实证研究[J].江苏教育,2006,(3).
[2]谭士元.发挥导师制在本科生培养中的作用[J].高校理论战线,2005,(2).
[3]杜智萍.今日牛津大学本科导师制的特点及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06,(6).
[4]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成功素质教育研究所.创建素质导师制创新高校育人机制――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素质导师制”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5]孟宪军.关于实施本科生导师制之理论探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3).
[关键词]医学;大学生;创新课题;实践;评价
[中图分类号] R6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0-138-03
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关键。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是“十一五”期间教育部为推动创新性人才培养工作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是“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重要内容”,是国家级的直接面向大学生、注重自主性、探索性、过程性、协作性和学科性的创新训练项目,旨在培养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和探索未知的兴趣,从而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1-2]。在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带动下,作为培养医学专业高等人才的重要基地,我校自2009年起,开始启动实施“校级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该计划是为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及早接受科研训练,了解学科前沿、锻炼实际才干的一项重要措施。经过几年的摸索实践,目前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充分调动了全校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和参与热情,明显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思维意识和动手能力,促进了高素质合格医学人才的培养。现总结我校实施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的一些具体措施和工作体会。
1 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的组织形式
1.1 总体指导原则
我校大学生创新计划秉承“自由申请、导师指导、择优资助、立项管理、严格验收”的基本原则。鼓励学生从课外学术研究、实践创新、信息技术开发和发明创造活动等各个方面积极申请,进行有益尝试。选题力求充分体现出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应用性原则。课题分重点课题和一般课题两类批准立项,划拨资助研究经费。
1.2 合理的监督机制
为了促进课题顺利开展,同时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课题立项批准后,课题组成员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工作;项目组定期填写研究活动进展情况和科研体会,导师及时指导和跟踪研究活动,每月对研究活动作出评价,并给出书面意见和建议。项目研究时间过半,项目组向学校相关部门提交中期研究工作报告,学校将根据项目的实施时间,组织中期抽查。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需要撰写项目验收报告,并附上研究记录等相关材料和研究成果、实物,由学校组织专家进行验收。
1.3 适度的奖惩办法
为了提高广大师生参与创新计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还采取了一系列的激励办法。验收成绩合格的项目(含优秀、良好、合格)可按规定报销课题使用全额经费。验收成绩为“不合格”或 “项目取消”的项目取消课题经费资助。参加国家、市级等各项竞赛中获得奖项的课题指导老师学校将给予一定的物质及精神奖励。课题组成员在年终评功评奖、优秀学生评比、免试研究生、毕业留校等方面,优先考虑。
2 切实可行的选题方向
一个优秀的、有发展前景的课题是一个创新项目成功的前提[3],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首要和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2009~2011年3年的统计数据(图1),从立项课题的研究方向上看,平均每年基础科研占31.3%(蛋白质表达、细胞器功能及作用机制,基因表达、致病体鉴定、纳米材料、组织损伤及保护等);临床科研占27.3%(研究疾病治疗、临床检验和疾病发生机制等);药物研究占12.6%(药物作用机制、药物合成、药物成分分析等);管理及人文类研究9.2%(系统研发、教学改革、培养状况调查等);特色医学研究8.4%(保护研究等);中医5.8%(药物活性、纳米材料、医疗设备研发等);护理5.3%(康复、健康调查等)。
各选题紧扣相关学科国际研究的热点问题,反映了学生积极关注学科前沿知识及进展,并勤于思考,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同时学生能立足本专业特点,考虑到科研工作的临床价值,既避免了选题范围过大,无法完成,又注意防止研究面过于狭窄,缺乏空间,使所选课题合理可行。
3 科研创新硕果累累
2009~2012年,3年内我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课题共立项260项,其中重点课题59项,面上课题201项。绝大多数课题能够按照立项计划进行,并在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这些创新性成果主要体现为文章,获奖,专利和总结交流等形式。
3.1 发表高水平科研论文
在形成的文章中,研究性论文占绝大多数,其实验方法科学,数据真实;综述性论文观点新颖,文章逻辑性强,具有一定实用价值,反映了课题组成员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和扎实的科学实验基础。所发表文章质量相对较高,以2009年为例,在已发表的16篇文章中有7篇为核心期刊,有3篇文章发表至SCI收录期刊,最高篇影响因子达5.0分以上。
3.2 获得数项奖励与专利
在创新课题的带动下,学生们先后获了众多科研成果奖励。以2009年为例,有7项课题分获国家级,市级和校级奖励。其中3个项目参加首届全国医学生基础医学创新论坛分获三等奖及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荣获市选拔赛二等奖的好成绩,这是我校学生首次参赛并获此殊荣。此外,课题组成员积极参加国家级,市级等各类学术会议,并对各自创新课题展开热烈讨论,广受好评。同时课题组成员注重成果转化,获得科技发明专利数余项。
3.3 重视总结与经验交流
绝大部分课题组重视科研的细节,能主动分析试验过程中出现的现象,并提出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科研指向性的观点。部分项目能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情况进行分析和思考,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同时,各课题组能较好地对科研活动进行总结,积累经验并在每年学校定期举办的“大学生科技论文报告会暨创新能力培养成果交流会”上进行经验交流。
4 效果评价与完善措施
“创新培养计划”的本质是本科生的科学研究活动,通过实施“创新培养计划”活动把教师、本科生紧密地联系起来,构建一种基于课题或问题的本科人才培养途径,逐步形成基于课题的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使学生成为主动的研究者,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并围绕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探索性创新性实验,培养本科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实现了研究与教学的统一[4]。
纵观历年立项课题情况,各项课题的选题既能紧扣相关专业的热点问题,又能立足本专业特点,合理选题保证课题按时顺利完成。在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同时,学生们还能够将科研过程中发现的新问题及时总结,并进行经验交流。这个过程既巩固了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科综合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增强了实践能力,对今后的临床工作大有裨益[5]。但是,课题实施过程也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完善。
4.1 部分学生缺乏自主性
例如,部分项目源于指导老师自身的课题,不能明显地体现学生选题的自主性,达不到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和自主选题能力培养的锻炼效果。甚至个别课题组上报成果为指导老师或研究生科研课题相关的文章。
针对此类情况,在监督机制上,做了相应补充,例如在项目结题验收时要求学生提交原始记录作为验收报告作为支撑材料,同时需要学生注明具体参与哪部分工作,取得哪些成果。
4.2 课题完成质量良莠不齐
大部分课题组能够按照预期进度,顺利完成课题工作。但也存在部分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不完善,对课题研究方向的相关知识缺乏必要的了解,对实验操作的难度及设备要求不能适当的评估,加之未能充分考虑到自身实际问题,如学年课程安排,自己业余时间,是否即将要实习等情况。导致部分实验未能如期进行,进度缓慢[5]。
针对此类情况,一方面要求学生与指导老师进行及时良好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总结;另一方面,也对于指导老师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对带教学生加强指导监管力度,在课题设计、研究方向把握、研究遇到困难、时间进度安排,结题报告撰写上的指导进一步加强。
4.3 课题普及程度相对较低
针对于面向个人申请者的“校级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立项课题相对较少,参与学生有限等情况,学校还同步开设了创新团队项目。项目申报者由不超过5人的团队组成,每个项目都是一个集体,组员可以来自不同班级甚至不同院系,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他们在导师的指导下,从项目的选题、申请答辩以及实施项目,均须项目组成员通力合作,共同完成。这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2]。
综上所述,通过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课题,学校在致力于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生通过参加创新课题的实践锻炼,对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团队协作精神以及良好的医德医风都有着重大的意义。但是对于如何指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合理兼顾开展创新课题,以及如何提高该项目实施的效果,让更多大学生认可它,是一个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的问题[5]。
[参考文献]
[1] 张尧学.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工作简报第一期[R].北京: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06.
[2] 何玉玲,王岚,李莉,等.国家大学生创新课题学生创新理念培养初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35-36.
[3] 罗超.对于大学生创新课题的选题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1(6):20.
[4] 吕朴,崔冉亮,戎凯,等.医学专业大学生创新课题实践思考[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3):471-472,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