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音乐教育

中学音乐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音乐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音乐教育

中学音乐教育范文第1篇

一、中学音乐第一课

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千万不要忽视中学音乐第一课的教育。

刚刚步入中学阶段的学生,既保留着小学时的童稚,又怀着对中学生活即将开始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对未来充满美好的憧憬和梦想。教师对起始课的把握,将直接影响到今后音乐课的教学质量。那么如何让学生把这些美好渴望和梦想,变成能感受到的东西,并化成希望,为今后学好音乐课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呢?

上好第一节课的关键是教师如何组织教材,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丰富多彩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还能够引起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教师可运用故事导入法、谈话法或让学生欣赏一段名曲,或从学生比较熟悉的音乐开始,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也可精心选择一首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自弹自唱。教师的演唱与演奏要能化成一股暖流,融进学生的心田,引起学生的共鸣,让学生感受到音乐原来是如此迷人,令人陶醉,给人以启迪。

教材内容的选择应恰到好处,既不能量大而太赘,又不能因量小而夹生。教学方法应力求灵活多样,切不可满堂灌,应既有教师讲解,又有穿插其中的音乐欣赏;既有教师提问学生,又有学生提问教师。要鼓励学生,不伤害学生的求知积极性和自尊心。总之,要让学生感到进入中学后的这第一堂音乐课与小学音乐课有着明显的不同,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比小学音乐课更丰富更多彩,使这第一课成为带领学生进入音乐王国的向导,又是一次诱人的艺术享受。

二、审美能力的培养

纵观当前我国的社会音乐文化,高雅、严肃的音乐有之,粗俗、低劣的音乐有之,丑恶、污浊的音乐也有之。音乐教育者的当务之急就是正确引导学生的审美观、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人们对美的欣赏,完全是自觉自愿的,是人的一种内在自然的需求。人们会不止一次地观察一幅动人的绘画作品、聆听一首美妙的乐曲,会在明丽的风景中流连忘返。十八世纪俄罗斯强力集团的音画就是作曲家根据画谱出乐曲,使视听融为一体。鉴于此,我们不妨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有意识地借相关的美术作品辅助教学,把视觉和听觉统一起来,通过声像结合的情境设置进行直观的欣赏,如《春江花月夜》的教学就可以如此展开。

审美教育以形悦目,以情感人,其教育效果往往是持久的。常有这样的情形:深刻的美感印象会影响一个人一生的生活道路,而这种美感印象可能还是人们在童年时代或少年时期所获得的。如《满江红》、《黄河大合唱》、《义勇军进行曲》等优秀歌曲,就曾鼓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特别是对青少年成长起了巨大持久的推动作用。这种艺术教育作用和巨大感染力,是任何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比拟和替代的。

三、注重班级合唱的训练

合唱是集体艺术形式,是靠集体歌唱、共同努力来完成的。合唱的基础关键在于声部的齐唱能力,声部的基础在于个人的基本功。要使整个合唱团声音上谐调、平衡、统一,除进行必要的集体训练和形成统一的发声状态外,还要让学生知道在合唱中的“冒尖”是破坏整体艺术的行为。

合唱训练实际上是整个身心的协调训练。音乐教师在进行班级合唱训练前,首先应向学生介绍一些必要的科学卫生的用嗓知识,接下来可训练学生科学正确的发声方法及一些基础乐理知识,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声音观念,另外还应训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呼吸与起声状态的统一,母音状态的准确,将声音统一在高位置的共振上,音色的融合,语言的清晰,情感的表达,声部的平衡与和谐。

在合唱训练及平时的发声训练中应充分发挥体态语言的作用。在音乐教学中,手势动作是体态语言中的重要部分。手势是一种语言,它可以状物、言志、抒情。单纯用语言去表达音乐内容,既不生动,也不全面,往往力不从心。合唱教学中可运用手势指挥训练发声、演唱,使学生在训练中注意力集中,严格按指挥的手势要求去做。教师通过手势、表情等体态语言,往往能更好地表达内心情感并揭示出作品内涵。

合唱教学的实施,促进了学生音乐素质的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视唱、音乐听辨、唱歌表现、相互协作等能力明显提高。现在的初一、初二年级学生已能协调、平衡、统一地演唱两个声部的合唱作品。

四、注重基础教学,尝试各种教学方法

每一位热爱教育事业的教师,都具有一种坚持不懈的进取精神,决心不断地提高教学水平,探索或尝试一些音乐教学方法。

1.根据音乐知识教学由浅入深的规律性,向学生介绍我国的音乐教育始于何时,以及什么是音乐,音乐表现十大手法,音乐欣赏的方法、步骤、目的等。

2.根据学生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讲解人声分类,演唱形式,民歌,民族乐器、乐队与西洋乐器、乐队,还可以介绍一些有着高尚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精神的音乐家的生平事迹,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3.进行节奏和节拍方面的基本训练。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内心节奏感,让学生在用手划拍的基础上,逐渐扔掉“拐棍”,形成不靠形体动作的辅助而单凭心智去准确掌握节奏、节拍的能力。内心节奏感的训练方法应当灵活多样,可以结合视唱、听音、唱歌、欣赏音乐作品进行。在训练过程中,教师除了引导学生把注意力放到音的长短、强弱、速度等纯音响的运动形式方面之外,还要注意其中的表情因素和情感的体验。

4.器乐教学引进课堂教学,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而器乐的引进应考虑当地的实际情况,我们这里只能进行口琴、竖笛的器乐教学。可以看到,学生为了练好一首乐曲,经过反复刻苦钻研,在意志、品质上都得到了锻炼。器乐教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学习音乐,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整个课堂教学质量。

中学音乐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网络音乐;中学音乐教育;教育价值

[中图分类号] G633.95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5-4634(2014)01-0106-04

网络音乐是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出现丰富了人们的音乐文化活动,并在与传统音乐教育的碰撞与融合中,逐渐改变着人们的音乐教育观念,在音乐审美取向、音乐价值追求等方面深刻影响着当前的音乐教育。网络音乐充实了音乐教育的内容,促进了音乐教育手段和途径的多元发展,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音乐教育的内在关系结构,给音乐教育赋予了新的理解。

1 网络音乐

1.1 网络音乐的定义

目前,学界关于网络音乐概念的界定有多种观点,这些定义分别采用描述性、规定性的方式从网络音乐的创作形式、传播途径、存在特点、消费模式等方面对网络音乐进行了相关界定。例如所有借助于网络进行传播的音乐均可称之为网络音乐[1]。这种观点着重在传播途径上区分了网络音乐与传统音乐。还有学者认为网络音乐仅指音乐制作人或音乐爱好者将音符转化为数字技术,通过网络生成的音乐作品[2]。这种定义侧重于网络音乐的创作方式和制作技术两个方面。以上两种观点反映出,当前关于网络音乐的界定仍然停留在现象层面,仅根据网络音乐的特点对其进行概念界定难免会有以偏概全之嫌。2006年,文化部的《关于网络音乐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网络音乐是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有线和无线方式传播的音乐产品,其主要特点是形成了数字化的音乐产品制作、传播和消费模式。其主要包含通过电信互联网提供在计算机终端下载或者播放的互联网在线音乐和无线网络运营商通过无线增值服务提供在手机终端播放的无线音乐[3]。这种定义对网络音乐的属性、传播途径、特点及结构进行了揭示,较为全面的对网络音乐做出了界定。另有一些学者分别从文化、艺术等研究视角对网络音乐进行了概念的界定。纵观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基于教育学视角对网络音乐的研究相当薄弱,对网络音乐的教育价值研究较少。

探讨网络音乐对中学音乐教育的价值,需立足于教育学视角对网络音乐进行概念界定。据此,把网络音乐定义为:网络音乐是根据音乐教育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旨在促进学生发展而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采用的一种内容载体及其工具形式。这样界定内涵有三:首先,将网络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内容和工具形式,视网络音乐为音乐教育的构成要素;其次,网络音乐的运用需根据音乐教育与学生发展的内在要求,表明使用网络音乐的目的性,这也成为肯定网络音乐教育价值的前提;最后,为促进学生发展而有组织、有计划的运用网络音乐,表明网络音乐本身具有内在的教育价值和作用,能够引起教育界对网络音乐教育作用的思考,进而形成对网络音乐教育价值的正确认识。

1.2 网络音乐的特点及其教育性思考

网络音乐自产生之日起就以其独特的存在和表现形式显示出自身的特点。随着网络的普及与发展,网络音乐打破了传统音乐的固有体系,并对传统音乐进行了继承与创新,使音乐呈现出多元化发展局面。但网络音乐在发展的同时也对音乐艺术的价值规范、创作观念、审美取向等形成了新的冲击。表现为:在音乐创作层面,网络音乐具有开放、自由、民主的特征,其创作主体不再局限于音乐专业人士,呈现出大众化趋势;在音乐传播与使用层面,网络音乐不受时间、空间、地域限制,使不同群体随时随地都能交流与共享;在音乐类型上,网络音乐表现出种类多元的特征,并以不同的主题和风格彰显着时代性。

音乐是美的集中表现,是人们认识生活、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4]。网络音乐作为音乐的组成部分,能够帮助人们去感悟生活、了解社会,树立良好的审美价值取向和世界观。但在积极作用的背后,同样存在人们对它的质疑。人们怀疑网络音乐“异彩纷呈”背后的内涵问题、管理与规范问题、娱乐性与欣赏性问题、高雅与低俗问题、音乐价值观念问题等。网络音乐遭受的质疑及其属性特征也给它在音乐教育中的应用带来新的思考。音乐教育有其特殊的教育对象和教育目的,其对象是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学生,其目的可一般表述为旨在促进学生取得良好的发展。网络音乐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要素,以内容和手段的形式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如何发挥网络音乐积极教育的作用,克服其不良教育影响,这势必要成为当前音乐教育领域引人深思的问题。

2 网络音乐教育价值的阐释

探讨网络音乐的教育价值是网络音乐在音乐教育中发挥作用的逻辑起点,具有重要意义。网络音乐的教育价值实质上是网络音乐融入音乐教育后,其价值的继承、繁衍和创生。人们一般认为,教育价值的研究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即:理论价值研究、实践价值研究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价值观研究[5]。基于此,探讨网络音乐的教育价值则需对其理论价值、实践价值以及理论与实践之间的价值观进行考察。

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把教育价值分为教育的价值和教育中的价值[6]。这种观点基于目的与手段的关系把教育的价值作为目的,把教育中的价值作为手段与途径;第二种观点把教育价值分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7]。这种观点是基于教育的社会本位观与个人本位观对教育价值进行研究;第三种观点把教育价值分为宏观价值与微观价值[8]。这种观点立足于教育对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的价值和教育活动中的价值进行研究,宏观价值指教育对社会和个人发展的促进作用,微观价值指教育活动中具体的价值作用。探究网络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无异于对网络音乐的教育价值做出了范围的限定。基于对网络音乐的本体价值和上述三种观点的思考和汲取,认为网络音乐存在三种教育价值,即:网络音乐的本体教育价值、网络音乐的教育价值和网络音乐在教育中的价值。

网络音乐的本体教育价值主要表现在对网络音乐存在的科学性和客观性的认识以及对其自身具有的价值作用的肯定,使网络音乐与音乐教育融合具备可能性与合理性前提。网络音乐的教育价值表现为网络音乐的应用有利于实现音乐教育目的,以音乐教育目的的达成和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网络音乐在教育中的价值则表现为把网络音乐作为达成音乐教育目的的内容和途径。因此,网络音乐的本体价值是其在音乐教育领域发挥价值作用的基础;网络音乐的教育价值是音乐教育价值追求的组成部分,是以目的为导向的价值;而网络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则表现为它有助于实现音乐教育目的,是具体化的工具性价值。网络音乐具有的三种教育价值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充分认识网络音乐在音乐教育领域中的价值有助于对网络音乐形成正确的认识、发挥网络音乐对实现音乐教育目的的作用、提高网络音乐应用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3 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价值

3.1 改变音乐教育观念,彰显音乐教育的时代性

网络音乐的出现不仅丰富了音乐文化,也推动了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网络音乐是对传统音乐的继承与创新,并表现出诸多本体特性,是时展的产物,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随着新时期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网络音乐逐渐被引入到音乐教育领域,与音乐教育进行了融合。这种融合使音乐教育在保留传统的同时萌发出许多新特性,给音乐教育赋予了时代特征。它使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观念由封闭、单一转向开放、多元,使教师的主体性和主导作用发生变化、教学方法和途径灵活多样、教学内容突破了书本的限定等。同时,网络音乐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教师在提高对网络和媒体工具的应用能力、掌握使用网络和媒体工具方法的基础上具备对网络音乐进行解析、讲授、评价等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对音乐教育的宏观把握与具体操作能力。

3.2 充实音乐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把网络音乐作为教学内容是发挥网络音乐本体价值和网络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的具体表现。网络音乐的独特存在形式使其可以借助教学媒体成为师生共同的学习对象,这是对传统以书本为载体的教学内容的发展。当前,处于中学学习阶段的学生具有个性鲜明、想法多元、崇尚自由、追求娱乐等心理特征,尚处于人格形成的不稳定时期,具有很强的变化性和波动性。网络音乐凭借鲜明的主题特色、灵活的演绎形式、个性化的艺术风格和彰显时代气息的内涵等特点极大程度的迎合并满足了学生的心理需要,成为当今学生群体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网络音乐的上述特点不仅使其成为教学内容具备了可能,其本身更是对教学内容的充实和拓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对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3.3 丰富音乐教学形式,拓宽音乐学习路径

网络音乐的繁荣发展使音乐学习不再局限于学校的课堂之中,而是将学习的场域延伸至家庭和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学生可以运用网络随时随地获取音乐资源,开展学习、欣赏、娱乐等音乐活动,这对传统的课堂音乐学习来说是一场颠覆性的革命,彻底打破了以往音乐学习范式和途径的单一,拓宽了音乐学习渠道,呈现出音乐学习方式的多元化局面。同样,在音乐教学方面,网络音乐的应用使音乐教学方式不再局限于教师的示范,它能够通过教学媒体以不同的形式呈现在师生面前,成为师生共同学习的客体和教师间接教育学生的媒介。教师通过视频、音频等不同类型的网络音乐对学生进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开展模仿、分析、练习等一系列学习活动,使音乐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形象。网络音乐的应用丰富了音乐的教学形式和学习途径,这也是网络音乐在音乐教育中的价值的具体表现。

3.4 形成客观评价机制,保证评价科学准确

客观、科学的评价能够对音乐的教与学起到良好的指导和激励作用。传统音乐教学的主体多以教师为主,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样,针对教师教学进行的评价会存在不客观、不科学等问题,往往表现为评价主体单一、评价方式缺乏多样性、主观色彩浓重等倾向。通过网络音乐开展音乐教学能够有效的克服评价存在的问题。无论把网络音乐视为教学内容还是教学手段,在其教育性上都发挥着教学主体的作用,在其工具性上又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客体。因此,在评价过程中,网络音乐及其教育价值便成为受评客体,教师和学生便成为了评价主体。这种主客体关系的转变,使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由单一走向多元,评价过程无需受到客体心理感受、情感体验等因素影响,克服了评价的主观化倾向,切实提高了评价的客观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实效性。这既是对网络音乐教育价值的诊断和评估,也是对网络音乐教育价值的肯定。

3.5 降低教学资源成本,资源获取快捷便利

网络音乐超越了传统音乐所受的时间与空间、地域与国界限制,极大程度的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与整合,使人们不再局限于书本、音乐会、磁带、碟片等载体获取音乐资源。这不仅扩大了音乐教育资源的选择范围,也降低了获取音乐教育资源的成本。依托网络,广大师生可以根据教与学的需要进行快捷迅速的资源搜索来获得满足教育需要的内容。与此同时,网络音乐具有内涵丰富、主题各异、形式多样等资源特点,这些特点为满足师生的教育需要提供了广阔的、个性化的选择空间和范围。无论是欣赏、娱乐,或者学习、交流,运用网络音乐都减少了资源获取的时间,降低了资源使用的成本,表现出空前的廉价性与便捷性,展现出当前音乐教育的时代特征。

4 网络音乐在中学音乐教育中的局限性

网络音乐与音乐教育的融合给音乐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有未的变革,使音乐的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手段和方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在运用网络音乐进行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同样是“异彩纷呈”、“错综复杂”。这些问题不能回避、不可回避,也不得回避[9]。必须正视、思考这些问题,探索发挥网络音乐最大教育价值的有效策略。首先,在教学过程方面。教学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人类已有知识经验的认识活动和改造主观世界、形成和谐发展个性的实践活动的统一[10]。教师、学生和实践活动构成了教学过程的主要要素。而运用网络音乐进行音乐教学,无论是把它作为学习的客体(教学内容)还是教学主体(替代教师授课),整个教学过程都会淡化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尤其体现在师生之间的心理关系、伦理关系、社会关系方面,使师生之间的情感淡薄、思想沟通受限,教学过程机械僵化,缺乏生动色彩。其次,网络音乐的运用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关系。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表现为对教学过程的宏观组织、具体操作和对学生的积极引导。运用网络音乐进行教学,尤其是网络音乐替代教师发挥教学作用时(把网络音乐作为教的主体)容易淡化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教师主动性的发挥受到限制,表现出被动倾向。第三,在教学评价层面。通过网络音乐开展教学,虽然可以保证评价客观、准确,但就教学过程整体来说,易出现:评价注重教学效果,忽略效果背后的理念;评价注重网络音乐的本体作用,忽略教师的主导作用;注重评价的诊断功能和管理功能,忽略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等问题。这些问题尚待音乐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

5 深化网络音乐对于中学音乐教育价值的 反思

网络音乐固有价值,但价值只是其成为教育资源、发挥教育作用的前提条件,而不是教育价值本身。因此,要正确认识网络音乐的本体价值,开发其教育价值,科学、合理的运用网络音乐开展音乐教育,全面提升音乐教育质量。

首先,挖掘网络音乐的资源优势,提高音乐教育成效。运用网络音乐进行音乐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为通过网络音乐建立音乐教育的辅助机制。这就必然要求音乐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要正确看待网络音乐的优势与不足,结合当前音乐教育的性质和内在需要,合理开发网络音乐的资源优势,发挥网络音乐作为教学主体与学习客体、内容与手段的整体功能。

其次,消除网络音乐的负面作用,发挥网络音乐的正向功能。网络音乐类型、特点及其属性决定了它对不同受用群体在多方面有着不同程度的作用。受音乐学习者身心发展水平和音乐教育性质的影响和规约,要充分发挥网络音乐的积极作用,克服网络音乐对音乐学习者的不良影响及其反教育性作用。这也是当前学界关于网络音乐的“教育性”与“娱乐性”、“高雅”与“低俗”问题讨论的关键所在。

最后,建立网络音乐选择与使用标准,规范网络音乐在教育领域应用的管理。规范网络音乐应用的管理,形成良好的选择与使用标准有利于优化网络音乐的来源、认识网络音乐的教育性作用、完善网络音乐的使用方法、合理把握网络音乐的使用程度;有利于构建网络音乐“选择-应用-效果分析-价值评价”全方位、一体化的作用与保障机制,发挥网络音乐的最大教育价值。

参考文献

[1]范志忠,马华.影视动画编剧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61.

[2]王乃华,李铁.动画编剧[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124.

[3]文化部.关于网络音乐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EB/OL].(2006-12-11)[2013-12-19].http://.cn/i/2006-12-11/17481282518.shtml.

[4]徐敦广.音乐教育与情商培养[J].中国音乐教育,1999,(6):34.

[5]王坤庆.论价值、教育价值与价值教育[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3,43(4):128-132.

[6]傅统先,张文郁.教育哲学[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6:107-109.

[7]曾成平,熊明安.略论教育价值[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83,(4):38-47.

[8]王坤庆.现代教育价值论探寻[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98-103.

中学音乐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欣赏能力;欣赏教学;教学目的 中图分类号:G633.9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239-02音乐欣赏教学是进行音乐教育的最有力的手段,对培养学生具有"音乐的耳朵"有巨大的作用。音乐欣赏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感知音响,培养学生音乐兴趣,扩大音乐视野,体验情感,从中得到审美情趣,还可以进一步发展并丰富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提高对音乐的理解与认识水平,陶冶情操,增强其表现与创造音乐的愿望。

1.欣赏必须循序渐进,由浅入深

中学生的音乐基础并不扎实,一开始就给他们欣赏一些比较大的作品显然不合适。我往往从比较容易理解的声乐曲入手,声乐曲结构简单,而且配有歌词,相当直观,歌词与旋律情绪的搭配十分贴切,使学生容易理解。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就可以向器乐曲过渡。因为器乐曲比较抽象,没有歌词让学生理解和参考,要求学生以对音乐旋律的感受来想象它所表现的音乐形象。器乐曲可以先从小作品或者独奏曲入手,然后逐步过渡到比较大型的合奏曲和交响乐,这样循序渐进,符合学生从表象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2.教给学生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

音乐是最能深刻表达人类情感的一种艺术,它通过听觉直接和我们的心灵接触。比起其他艺术形式,音乐更能深入人类的情感,影响人类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除聋人之外,人类都具备欣赏音乐的本能。然而,单凭这种本能去领会音乐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些欣赏音乐的基本知识。概括起来,一方面是关于乐理方面的知识,例如音阶和调式、旋律、节奏、拍子、速度及乐谱读法等。有了这些知识,即使是很简略地知道一点,也会有助于更好地欣赏音乐。另一方面,力度和音色也是重要的音乐表现手段。在音乐作品中力度越强,音乐就越紧张、雄壮;力度越弱,音乐就越缓和、委婉。音色好像绘画中的颜色,是音乐中极为吸引人、能直接触动感官的重要表现手段。特定的音色跟内容是联系在一起的,因此,要听懂音乐就要努力做到:提高辨别各种乐器的音色特征的能力,提高对各种乐器结合在一起的混合音色的理解能力。

关于音乐背景的知识,包括音乐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所属风格流派、作曲家的生活经历、艺术道路、创作个性以及具体作品的创作意图等。学习这些知识可以使欣赏者了解音乐的外部形式,了解和体验音乐的丰富内涵,从而有助于欣赏者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和领会音乐。

3.学科联系,引起共鸣

初中的学生文化修养和知识结构是在多学科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他们具备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音乐教师应注重加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结合学生已学过的有关学科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并感受音乐。如在欣赏俄罗斯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时,在教学上可先用多媒体放映伏尔加流域的风光,介绍伏尔加河的地理情况:让学生了解伏尔加河就像是中国的黄河一样养育了俄罗斯儿女,现在他们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在过去沙皇统治下的俄国人民又是怎样的生活?接着出示列宾的油画《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画面通过衣衫褴楼的纤夫形象和后面豪华船只形成对比,反映出当时俄罗斯劳苦大众他们忍辱负重,饥寒交迫的悲惨生活。由于在听觉艺术中渗透了视觉艺术,因此引发学生联想和想象,学生结合学过的劳动号子,用"哎呦嗬""嗨呦"等词配上合适的节奏型创编乐曲,以此来表现船夫们的劳动情景。这种学科之间知识的相互渗透,有利于引起学生共鸣,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学生的文化内涵。

4.掌握学生情况,把握欣赏层次

初中是学生心理和生理快速发展变化的阶段,因此音乐欣赏应根据学生层次确定。初一学生基本上没有进行过系统的音乐学习,缺乏音乐基础,认为音乐课就是唱歌课。因此,在给初一年级上音乐课时,应注重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音乐课,激发音乐欣赏兴趣。也可以通过组织观看青年歌手大赛、欣赏名曲名段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提高教学效果。初二学生对音乐基础知识有了一定掌握,应结合学生身心变化的特点,适当加大音乐欣赏难度。例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时,可让学生根据感受初步划分音乐段落,然后教师再总结讲授奏鸣曲式的结构;欣赏《春江花月夜》,可让学生听辨不同民族乐器的音色,分辨不同乐器,了解创作手法并背唱主题,等等。初三的学生心智发育已较成熟,音乐知识的掌握也较系统。在音乐的欣赏上可以让学生分辨四声部合唱,了解交响曲、歌剧特点等,并把初中所涉及的音乐欣赏知识进行综合运用。

5.以视唱为本来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

在初中音乐欣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视唱欣赏曲谱,不仅可温习有关乐理知识,提高学生识谱、视唱能力。还可以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欣赏活动之中。在欣赏前,让学生们随琴视唱歌曲的全部或部分曲谱及歌词,特别像《魔王》这类具有戏剧性情节的歌曲,可将不同人物的唱段分组或分角色进行演唱。以便体会歌曲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品。再如欣赏乐曲《龙船调》时,教师出示乐谱,让学生默念旋律再请个别学生现场演唱,然后由教师对学生的视唱进行点评和指正,并给学生做示范演唱,最后让学生集体视唱。如果教师使视唱练习贯穿于欣赏的初始阶段。对于克服"瞎唱"现象,减少"谱盲"。显然大有益处。

6.共同体验学生参与音乐

中学音乐教育范文第4篇

实用是学习的重要目的之一。歌唱教学,自小学阶段就已开展,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相关知识能力,但真正引导学生踏入实用意义的音乐轨道,还是要在中学阶段开始。学生从七年级起可进入有目标的歌唱练习,因为初中阶段正是学生走向青春期的初期阶段,不失时机地抓住这一阶段声乐基础训练,可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是突出“自然声区”的开发。所谓“自然声区”就是指不要太大力量就能唱出声音来的音区,也是人声最自然的音区;没有经过训练的声音一般来说,“自然声区”的范围只有几个音,它们不超过八度。各种声音的“自然声区”是不同的,他们的范围有:女高音2——i(a1——c2);男高音:2——i(a——c1);女中音:7——b7(b——bb1);男中音:7——b7(B——bb);女低音:6——5(a——g1);男低音:6——5(A——g);每个人的“自然声区”的范围略有不同,有些学生多一两个音,有的学生少一两个音。由于自然声区的声音是人生中最自如最富有色彩的声音,因此,这些声音应该作为训练和发展的目标,也是我们对学生训练的基础的起点。当“自然声区”的音高和音准逐渐巩固之后,我们就可在发声方面进行音色的训练,特别注意声音的圆润、明亮、柔和品质的提高,让学生体会发声的自如性;与此同时,将发声训练移到临近的音高上面去。当这样的音逐渐增加时,也就是音域在逐渐扩大,这时教师要认真指导学生使整个音域发声统一均匀。在学生掌握了以上基本原理后,教师即可在课前和课后引导学生开展序列性练习,例如:30 20 10 |30 20 10|(在每一拍的下面唱咪,嘛嘛嘛)。在这些训练过程中,引导学生在“自然声区”内,一个半音接一个半音第找发声区。由于男生与女生的音高的自然区是2—i,所以,我们以D调开始,半音接半音的向上练习,直到bA调,再半音接半音的自上而下回到D调。每次音乐课,我都用5分钟进行练习,这对于学生歌唱是很有帮助的。因为“咪”“嘛”这样的字容易发音,唱起来很自然,另外“咪”“嘛”前面都带了一个声母,结合“咿”“啊”两个母音,容易使声音唱的圆润,明亮。同时,唱好了这两个母音,对唱好其他母音也有很大的帮助。还有,就是3 2 1 |3 2 1 |还可以发“呀”的音。这条练习要唱的圆滑相连,虽然音往下走,但其声音的位置不变,所有的音都像从一个地方唱出的一样。音与音之间不发生疙瘩,用较慢的速度唱,中间吸一口气(在“√”的地方换气,但不要大换气,补进一点气就够了)注意换气的动作,要合乎“呼吸”----所提出的要求,换气后的“3”音和第一小节的“3”音在歌唱时位置和感觉是一样的,咬字要清楚,不可含糊。

二、对学生进行实用舞蹈技能的培养

对学生的舞蹈实用技能的培养主要安排在课外活动和大课间中,做到每周总计90-120分钟的训练时间,选取大家喜爱的悦见的、比较大众化的、民族特色化的舞蹈种类,分阶段指导学生排练。具体有以几种下:秧歌、本地特色民族舞、迪斯科、街舞等。训练的基本肢体动作内容有:

对于秧歌而言,主要解决上肢的绕花,双手持巾动作,对于本地特色维吾尔族舞蹈的练习,要抓住基本动作中的上肢动作(托帽式、抚胸式、夏克、绕腕、立腕、横手)和步伐类动作(垫步、自由步、滑冲步、三步一台、多郎步,跺横移进迈步,错步打点垫步,脚型中的自然绷脚)开展训练。当以上基本动作训练完成,就可组织学生开展整体舞蹈的活动,关于迪斯科舞蹈和街舞,教师可参考选择“中国舞蹈学习网”提供的相关教程中的部分内容用于对学生的训练和培养。在学生初步具备上述几个方面的技能训练后,可将相关教育延伸到广场舞的集体活动形式中去。

三、器乐演奏技能的培养和训练。

(1)引导学生电子琴弹奏入门。例如,电子琴键盘的介绍和认识,弹奏的基本手势,基本指法,电子琴常用的音色,常用节奏的使用方法等。在引导学生入门的过程中,重点突出弹奏的方法,分两步训练,先练右手,让学生在音节练习的同时,进行诸如:连音奏法、跳音奏法、颤音奏法、双音奏法、和弦奏法、琶音奏法、震音奏法等。至于相关的乐理知识也是在学生的训练活动中逐步学习和运用。尤其是要指导学生使用五线谱,这样会给他们视奏带来好处。

(2)为了实现学以致用的价值,让每个学生能够用电子琴独奏、齐奏、合奏并为歌唱和舞蹈伴奏,尤其是让学生处理好带有即兴伴奏特点的演奏。即兴创作要求演奏者临时创作,甚至边演奏边创作。因此,即兴演奏是学习电子琴者最关心的事情。我认为,可以从电子琴教程相关内容中选取适合学生的知识和原理加以引导和训练。先要对曲谱有熟练的认识,至少要根据歌曲表现的情绪、节奏和乐句结构、基本调式及风格音色等。其次,找准歌曲中的主音,也就是抓住旋律进行的乐句、乐段的结束音及每小节的骨干音。通过这些音来判定它是大调还是小调歌曲,这一做法主要是分析歌曲的调性,为配置和弦伴奏寻找依据。最后,引导学生学习配置和弦,重点是学习运用大三和弦和小三和弦,学习和运用属和弦技法(具体训练内容和方法较多,此处略)。

中学音乐教育范文第5篇

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我在中学音乐教学中做了如下实践与探索:

一、重新认识音乐教育

很多人往往把音乐教育片面理解为教学生唱几首歌,跳几曲舞,让学生在课堂上娱乐,而忽视了好的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提高审美意识,提高精神境界,树立科学人生观,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也正是这种片面的认识,使得许多学生不把音乐课当回事,一些老师甚至学校领导也把音乐列为副课,属于搭配者的地位,可有可无,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在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不少教育部门和学校的领导同志对学校艺术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移风易俗,莫善于和”。要改变音乐课的现状,从实践经验来看,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学校领导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深刻认识音乐艺术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校要艺术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艺术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学校领导要加强学校音乐教育,添置必要的教学设备,开发并鼓励音乐人才,从事音乐教育,为音乐教育创设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

2.作为音乐教师,要提高职业自尊心和自信心

一名音乐教师要明确音乐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要在困境中树立起坚定的信念,扎扎实实,从己做起,加强自身艺术修养,通过不懈的努力,从而改变人们对音乐教育的偏见,赢得学校领导重视,赢得家长和学生的支持。

二、进行课堂教育设计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必须从以教案为中心转为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离开课堂或避开课堂谈发展办素质教育,只是一句空话。音乐课堂应是学生的课堂,只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音乐教学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认识这一种现象。而系统的音乐信息和知识,传统的音乐教学基本上是灌输式的教,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其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受制于教,大胆革新音乐课堂教学,根据大纲要求和教学内容进行创造性的音乐课堂设计,势在必行。

1.注重音乐教学的内容美与形式的结合

2.突出音乐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