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强化税务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税收征收管理及税务稽查的概念、意义及其作用
(一)税收征收管理的概念及意义
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以法律、行政法规,强制地、无偿地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一种形式,其基本职能是满足国家的基本财政需要和对经济运行实施有效的调控。税收征收管理是国家以法律为依据,根据税收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对税收参与社会分配活动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控制,以保证税收职能作用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活动,也是政府通过税收满足自身需求,促进经济合理化的一种活动。税收征收管理是税务管理的核心,在整个税务管理工作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税收征收管理,对于完成税收收入计划,保证财政收入和实现对经济运行的调控及监督,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⒈税收征收管理,可以使税收法律得到贯彻实施。
⒉税收征收管理可以实现税收财政职能。
⒊税收征收管理可以实现税收调控经济的职能。
⒋税收征收管理可以实现税收监督的职能。
⒌税收征收管理,可以增强公民的纳税意识、提高纳税的自觉性。
(二)税务稽查的概念、意义及作用
税务稽查是税务机关依法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履行纳税义务、扣缴义务情况所进行的税务检查处理工作的总称。
首先税务稽查的意义具体讲是税收经济职能得以实现的重要手段;是税收征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征收的重要补充和保证;是监督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按照税收法律、法规履行纳税义务和扣缴义务的有效工具;是完成税收任务,保证财政收入的重要环节;是严肃税收法纪,保证税收法律、法规顺利贯彻的有力保障。
其次税务稽查有以下作用:
⒈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⒉有利于保证税收组织收入和调节经济职能的正常发挥。
⒊有利于税收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⒋有利于促进纳税人强化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⒌有利于提高税务机关征管工作水平
税务稽查作为税收征收管理的主要环节,在整个税收管理的各个环节中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二、目前征管、稽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征管规范管理工作不到位,对涉税企业监控不力
⒈申报不实,难以监控
为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税制改革的要求,我市税务系统进行了征、管、查三分离及取消税务专管员制度的征管改革,普遍建立了征收服务厅,实行了纳税人自行申报。征管改革虽然改善了企业纳税环境,但增加了税务部门掌握纳税企业动态信息的难度。因为纳税人集中在每月1至10日进行纳税申报。而有限的征收人员只能就企业的纳税申报表和会计报表的对应关系进行书面的形式核审,对其申报的纳税申报表和会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不能作更深入的实质考证,所以对纳税企业的检查只能依靠税务稽查,但税务稽查又受到税务人员的数量、业务能力以及稽查时限等条件限制,因此对纳税企业税务稽查的深度和广度不能保证,造成对纳税企业监控不力。
⒉对税源监控不力,产生漏征漏管
对涉税企业信息掌握不足必然导致税源不请。首先,对一些不申报的“地下经济活动”和一些外地来津无证经营活动的个体业户无法掌握,产生了漏征漏管;其次,对一些零散税源户缺乏全面、深入和详细的了解,只能简单定额收税,极易形成漏征漏管;再次,缺少对重点税源户的长期跟踪监督,不易获得足够的企业信息,对纳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情况不能较透彻分析,对企业的纳税情况不能进行准确的预测,形成漏征漏管。由于税源不清监控管理弱化,不仅增加了税务稽查选案的盲目性,弱化了对纳税企业的日常管理,同时也使偷税、逃税问题不能得到有效的遏止。
⒊异地征收不利于税收征收管理规范化
全市开始实行新的征管模式,为了实行模式改革的平稳过度,新的征管模式继承了条块管辖形式。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种经济形式的企业越来越多,这种新兴企业经营手段灵活,行政管理薄弱,异地申报纳税不仅给经营者带来诸多不便,也给税务机关在管理上造成困难,形成“看的见管不着,管得着看不见”怪现象。另外,异地征收极易形成漏征、漏管。如坐落在红桥区的企业需要到南开区申报纳税,而有的税种(车船使用税、房地产税、印花税)按税法规规定应在企业坐落地进行申报纳税。异地申报纳税造成企业只能在其主管税务局进行所管税种的纳税申报,却漏掉了在座落地应该进行的纳税申报。
异地交叉管理造成了税源管理混乱,增加了规范征收工作的难度,也给偷税者创造了机会。
(二)稽查管理工作不规范,缺乏监督
⒈选案盲目性强,缺乏监督
稽查选案工作的有效性,是建立在掌握纳税企业完全、真实的信息基础之上的。由于对企业的监控不到位,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不能全面掌握仅靠企业会计报表的表面数据和工作经验进行选案很难抓住重点。选案的针对性和准确性都很低,并带有较强的盲目性。另外,由于“人情”关系和“同事”效应的干扰,加上选案工作岗位长期不变,缺乏必要的监督机制,往往使有背景、有关系的大户免于检查,造成税负不公平。
⒉检查面宽,不能体现重点稽查的原则
由于缺少对纳税企业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不得不把工作重点放在对企业的日常检查上。而税务稽查又受到稽查人员的数量和稽查人员本身业务能力等因素影响,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限内将众多的纳税企业查深、查透。不能体现稽查工作以点线为主,通过对少数违法行为的查处来影响广大纳税人的行为的目的。同时,大面积、拉网式稽查不仅加大了税收成本,也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
⒊个别稽查人员素质不高,造成种种不规范现象
个别税务人员素质偏低,执法能力差,不能适应偷税与反偷税,骗税与反骗税,避税与反避税斗争日趋尖锐复杂的新形势。面对纳税人高智能的偷骗税手段,束手无策,听之任之,加上责任心不强,造成该查的不查,该管的不管,或查的不深,管的不严,只得让税款白白流失。不仅助长了纳税人偷骗税行为,也使原本依法纳税的企业产生不平衡心态,抱着侥幸心理竟相偷逃税,导致违法案件屡禁不止。税务稽查人员每天都与纳税人打交道,经常接触钱和物,一些稽查人员意志薄弱,为私利所趋,执法犯法,置国家利益于不顾,为蝇头小利出卖国家赋予的权利与纳税人私下拉手,参与违法行为。有的利用自己对税收法规的熟知能力及业务技能帮助纳税人作假帐或通风报信、包庇纵容,查而不报,查大报小,避重就轻,严重破坏税法的严肃性,干扰了税收工作,给国家的财政收入造成了一定的损失。
⒋税务文书不统一,不规范
现行的税收法律对每一个执法环节都规定了相应的执法文书。然而,一些单位井未完全准确使用。那种“重组织收人,轻法律文书”的思想大有人在。他们认为使用规范的文书只是“画蛇添足”,认为工作太烦琐,所以常出现以口头告知或“便条”代替“法律文书”的现象。或者责令纳税人限期纳税时,不下达《限期纳税通知书》查封(扣押)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时,不使用查封扣押证,不开具《查封商品、货物、财产清单》或者《扣押商品、货物、财产专用收据》。即使使用了执法文书也有不规范的现象,如:使用过期税务文书;文书填写不规范、不完整;漏填项目;字迹潦草,反复涂改。还有的没有加盖税务机关的印章对于应当登记备(立)案的资料不登记备(立)案等等。
鉴于税收征管和稽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我认为,应根据企业本身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积极采取有利措施,尽快加以规范和解决。
三、规范税务征管、稽查管理工作的几点措施
(一)规范税务征管工作,加强对纳税企业的动态监督
⒈强化税源管理的基础地位
对税源户的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部门(工商、银行、公检法、技术监督局、国税局、地税局等),税务部门只是这一管理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因此,要强化对税源户的管理,必须建立与其他管理部门相联系的协调机制。为此,首先应加强计算机网络建设,尽快完成与其他子系统的计算机联网,形成信息资源共享,最大限度的采集和掌握纳税企业信息。建立纳税企业的信息库,对各类信息进行科学的对比、分析、整理、生成各项指标和数据,测定企业应税额,并与企业的纳税申报进行比较,以核定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对有意瞒报的企业要进行严肃处理,以维护税法的统一公平。其次,强化对税源的监控管理。税源监控管理是税收管理的基础,通过规范税务登记管理和网络信息资源共享,有效的减少漏征漏管,使无税务登记的“地下经济组织”得到监控。
⒉规范税务稽查选案
税务稽查的准确性是建立在稽查选案针对性的基础之上,因此规范稽查选案工作是至关重要的。首先,要对纳税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进行全面、准确的了解多渠道掌握纳税企业动态信息;其次,必须建立健定期轮岗制和监督机制,对税务稽查的全过程进行跟踪监督,还必须加强上级对下级的监督、检查和考核,对有意让企业欠税、瞒报欠税和有意漏选的要进行严肃处理,以维护税法统一与税负公平。
(二)提高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加强稽查执法监督,完善执法制度和复查制度
⒈提高稽查人员的业务素质
搞好税收工作,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要努力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敢打硬仗、高效廉洁的税收队伍。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培训力度,不断提高税务干部的业务技能、执法水平。各级税务部门在普遍重视税收业务技能培训与提高的同时,认真学习税收法规、政策及刑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复议条例以及其他涉税法律法规和执法程序等,要求稽查人员较系统的熟悉法律理论知识,准确把握具体条法,正确理解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辩证关系,深刻认识依法治税的含义,逐步提高执法者的法律素质。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实行分类等级制,拉开收入分配距离,对不称职的人员予以下岗培训或辞退,形成可上可下、优胜劣汰的竞争局面。以全面促进税收队伍素质的提高。
⒉加强对稽查人员的执法监察
执法监察制度税务是指税务监察部门通过多种形式落实各项制度,对各级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工作执法情况进行监控,以确保执法队伍的廉洁。如制定税务稽查人员廉洁自律规定、职业道德规范、设置群众举报箱、举报电话,开展向税务干部家庭发放公开信征意见书等活动,强化家庭监督。通过有效的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处理税务稽查人员执法不严、、徇私王法、等严重破坏税法贯彻执行的行为。加强执法监察首先要进一步规范稽查工作的内容、程序。确定稽查程序四环节本意是强化对稽查权利的制约。但就目前实际情况看,各环节尚未完全实现相互制约。从取证到执行由一个或两个包办的现象仍然存在。只有严格落实四环节彻底分离才能确保准确有效地执行税收政策,规范稽查行为,促进稽查工作健康发展。其次,不断完善,严格落实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究制度。通过建立执法责任制,做到执法权力和责任的统一。执法责任制可把建立错案追究制度作为突破口。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是抓落实,应设置执法过错追究委员会,制定较全面的操作办法和处罚决定,并将各项办法、规定公示于众,接受群众的监督。对于违法不究者,除对违规人员进行处罚外,对其直接领导也要进行连带处罚。而且还要通过开现场会、发简报等形式子以曝光,加大警示力度。
⒊完善税收执法检查制度和复查制度
税收执法检查制度对保证税法的严肃性是非常必要的措施。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本级税务机关组织自查。根据国家法律、法规、税收政策进行对照检查,自我纠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自觉改进、提高。二是由上级税务机关对下级税务机关组织开展的税收执法专项检查,帮助下级税务机关纠正深层次问题。对执法检查发现的问题明确责任,按照规定进行惩处。情节严重的要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外,还要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或处分和诫免甚至撤职。就目前执法检查制度而言,其检查频率,检查力度仍有局限性,还不能真正及时发现隐蔽问题。做好基层税务机关干部思想工作,端正自查态度,放下思想包袱,确实认清税收执法检查制度的重要性。鼓励基层税务机关就实际工作中的问题提出具有创新性建议和措施,并配以相应的奖励制度,形成一条上下结合的执法检查阵线。
复查制是抽查部分已审查的稽查案件进行重新检查。这项制度推行以来收效并不明显。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际税收管理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对我国依法治税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比如:对税务稽查监督制约分两个方面:一是税务稽查税前制约,即在处理前,通过稽查对案情事实及适用法律进行审核。二是税务稽查事后制约,即在检查内部设有一个质量检查处。其职责是对已结案的税务案件进行案头抽查复审,不面对纳税人。我国的复查制度可参照美国事前事后制约方法,挑选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技能、具有丰富稽查工作经验的人员组成较稳定的机构,从事稽查事前规范工作以及事后的案件质量检查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相关的奖惩制度,促使稽查人员深入学习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规范执法行为,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三)建立完善的计算机管理体系
随着计算机在税收领域的广泛应用,开发研制规范、统一的计算机应用程序,扩大计算机在税收工作中的应用范围,尽量以计算机代替手工操作,在税务征收管理、稽查过程中减少人员的执法随意性日益重要。
⒈强化计算机功能
进一步开发软件应用系统,使计算机的税控功能涵盖税务登记、纳税申税、税源动态、税款征收、纳税检查、减免税管理等全部内容,对纳税人的涉税事项进行全方位监控。进一步强化税务稽查监控功能,开发运用税务稽查应用系统,强化专用发票监控功能,对专用发票的发售、管理、使用、交叉稽核和防伪税控,全部纳入计算机管理。只有使计算机各项监控功能齐全,系统开发建设模式科学、合理,信息采集、加工输出和储存真实、准确,才能充分实现对征、管、查全过程的有效监控。
⒉完善计算机网络
【关键词】证券公司;税务管理;防范;税务风险
证券公司的税务管理就是指证券公司对自身的涉税业务进行的一种计划分析、协调沟通、研究处理以及监控预测等整个过程的管理,这个过程管理存在于证券公司的整个运营过程当中,其中最不可避免地存在税务风险。税务风险不是一种人为现象,而是客观存在的,所以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完全将其避免掉,只能以积极态度来进行应对,采取有效对策在一定程度上防范、降低和化解税务风险。本文对加强证券公司税务管理的作用进行了简单分析,同时对防范以及化解证券公司的税务风险的措施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了使证券公司涉税行为能够得到一定的规范,有效的降低其税务风险。
一、证券公司进行税务管理的作用
1.减轻证券公司的税负
在证券公司的工作运行当中,对其进行税务管理一个比较重要的作用就是减轻公司的税负负担,从而使证券公司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从目前的状况来看,我国证券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在不断增强,税负高低对它的业务运营的竞争力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如果证券公司通过对其进行管理而使税负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降低,那么它的市场竞争力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增强,从而使其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也大大提升。
2.有利于证券公司合理的配置资源
证券公司加强税务管理,能够使公司快速的了解国家税收的相关政策,从而进行合理的投资、理财以及各项技术的更新等相关工作,从而使证券公司的相关资源得到非常合理的配置,使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优化的效果,从而使公司的竞争力有所提升。
3.有效降低证券公司的涉税风险
证券公司的涉税风险通常包括税收违法风险、税款负担风险等等,如果发生其中的某一项风险,那么就使证券公司的税收成本有所增加,同时还使公司的名誉遭到了破坏。所以对证券公司加强税务管理,对各项涉税的业务项目进行详细的分析、评估等等相关事宜,从而有效的使证券公司的涉税风险有所降低。
4.证券公司财务管理水平有所提高
在证券公司中,税务管理是财务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证券公司实行良好有效的税务管理,在很大的程度上可以提高公司财务管理的水平。在证券公司中进行税务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其经济效益和财务管理水平,使其防范风险的效果也有所提高,最终提升公司的竞争力。
二、导致证券公司税务风险的原因
在证券公司进行税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税务风险是其中最为常见的问题,这也是不可避免的,主要是在证券公司的涉税行为上会影响到纳税准确性的一些不确定因素,最终也许会使证券公司交税太多,或者是少交税所受到的处罚等等,而其中任何一种状况都会对公司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交税太多,则会使证券公司增加一些不必要的支出;而如果少交税,那么可能会使其承担税务责任,严重的可能还要按照法律来负刑事责任等等。所以在这些情况下,证券公司要对其税务风险有深入了解,查找问题来源,实施有效的措施来降低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在证券公司当中,出现税务风险的原因很多种,主要表现为:
1.管理人员的管理理念
在证券公司内部管理工作中,在依法纳税方面的意识比较淡薄,对这方面相关知识的了解不是很深入,或者是为了追求一些小的利益等现象都会给证券公司带来一定的税务风险。在部分的证券公司当中,一些管理人员就会认为财务工作人员通过提供虚假财务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税负,严重的还故意指使一些财务工作人员来以非法手段来使公司减少税负,久而久之,就会给公司带来非常严重的税务风险。
2.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在证券公司的税务工作当中,由于部分的税务管理人员自身的业务素质相对比较低下,对相关税收法规缺乏深入的理解,在纳税行为上面存在一定的疏漏,如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按照相关的税法规定来开展税务管理工作,从而导致偷税、漏税以及逃税等行为的发生,给证券公司带来了相当大的税务风险。同时,有的证券公司在涉税工作上任务比较繁重,同时加上相关的税务工作人员综合素质不够,很可能造成了纳税金额出现失误等现象,会使证券公司的税务管理工作受到影响,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给其带来风险。
3.管理制度不健全
在证券公司防范税务风险的过程中,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体系是实现这项工作的基本前提。通常情况下,证券公司的管理制度包括财务管理制度、投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以及风险管理制度等等。证券公司管理制度的完善,直接影响着税务风险发生的概率。如果在公司当中缺乏完善健全的管理制度,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就使防范税务风险的工作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不能够有效的对其进行控制。
4.国家多变的税收政策
税收政策的多变性是产生税务风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税收政策是我国宏观调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它会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它的时效性相对比较短。针对我国经济发展阶段的不同,在不同的地区以及不同的行业当中有着不同的税收的政策,所以它经常性的会发生变化。例如:2016年金融行业实行了“营改增”税制改革;2016年12月,财政部和国税总局出台了关于资管产品要缴纳增值税的新规(“140号文”)等;如果证券公司以及相关企业对改变后的税收政策不能很好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就带来了较大的税务风险。
三、证券公司防范、化解税务风险的措施
1.管理人员要提高税务风险的意识
在证券公司当中,相关管理人员应该增强对税务风险管理的重视,不仅仅只是体现在制度上面,还要形成依法纳税意识。对于这些客观存在的税务风险,相关的管理人员要时刻具有警惕的意识,通过分析造成税务风险的原因来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防范风险的发生。
2.加强信息管理建设
在证券公司的日常工作当中,要加强税务风险的信息管理制度,从而使与税务相关的各种信息的搜集以及处理的过程得到规范,将相关税务信息的收集系统加以完善,通过发达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公司的内部和外部建立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使其信息传递通畅,在税务工作当中加强信息管理,使其更加有效便捷的防范风险的发生。
3.提高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
证券公司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税务管理工作队伍,能够满足税务管理工作的高要求、高标准,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意识要比较强,从而不断学习税务管理相关的法律知识。还需要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对于国家所发生的税收政策变化能够及时的做出反映并且采取应对对策。对和税务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使其不断的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从而有效的减少税务风险的发生。
4.学习相关政策,适应“营改增”税收环境
国家的税收管理政策在不同的时期会有不同的改变,所以证券公司的税务管理部门要对相关的政策加强学习,实时了解税法变动的趋势。例如:2016年3月启动的金融行业“营改增”是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金融行业由于业务复杂、规模庞大、没有任何增值税操作基础,税收政策变化很大,对于证券公司来说,“营改增”税收制度带来的不仅是税种、税负的变化,还对证券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业务定价模式、法律合规风险管理、内部交叉业务管理、会计核算、信息化系统建设等多方面产生较大影响。同时在行业税收的新旧制度交替时机,企业的财务及税务管理均容易出现漏洞。所以,企业必须加强管理,降低财务及税务风险。对企业而言,税收制度改变必将影响税收核算方式,必然需要企业财务人员的重视。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相关的税法制度及体系已经逐渐的得到健全和完善,在税务管理工作上也不断的加大力度,使其得到不断的强化。金税三期的上线、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国家的税收管理机制提供了技术支持,从这种情况看,税务风险成为证券公司运营管理当中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所以,在证券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中,要不断的加大税务管理工作的力度,在一定的程度上制定出有效的防范以及化解税务风险的方法。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将其正确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不必要的纳税成本,使公司的抗风险能力不断得到增强,有效发挥证券公司税务管理的作用。
⒖嘉南祝
【摘要】需求计划是物资供应的龙头,只有做好需求计划才能抓住物资供应工作的“牛鼻子”。本文从提报端,支持端,执行端,优化端,管理端无端出发进行强化,构建出了企业的管理联动机制,同时紧盯每个环节,形成措施和制度,逐步固化管理成果,防止管理波动,体现了企业较高的供应链执行和管理效率。
【关键词】需求计划;消耗规律;需求动态;过程控制;多方联动;五端
1强化提报端,提高需求计划质量
需求计划质量影响物资供应的效率和效果,是物资供应工作的主要风险源,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关键在于基础数据的准确性,而基础数据主要有物料(物料编码、物料名称、物料规格、物料型号、工艺路线等属性)。只有提高需求计划的准确性、及时性,才能为安全、及时、经济供应奠定扎实的基础。
1.1研究消耗规律,开发需求计划提报辅助系统
以往油田需求计划准确率不高、且波动较大,因计划不准确、不及时而影响物资供应工作的问题时有发生。油田进行了相关的管理调研,发现问题集中在基层材料员身上(其大多兼职且岗位人员变更频繁),加强提报需求计划的前期编制管理可以为企业的物资需求计划管理奠定下良好的管理。
1.2加强技能培训,提高需求计划提报质量
江苏油田油田油区分布在江苏、安徽15个县市58个乡镇,涉及的基层队站点多、分散,集中培训材料员的难度较大。需求计划提报人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以及业务素质是提高物资需求计划的重点工作。
2强化支持端,准确把握需求动态
2.1建立需求档案,进一步优化需求计划
根据油田区块的分布,物资供应部门设立了6个区域供应科负责区域内物资的保供服务。供应科对基层队站上报的物资需求计划进行优化、平衡、整合,形成区域物资需求上报采购科室。在此过程中,对需求计划优化尤为重要,如设备的变更情况、产量引起的物资消耗变化、即将启动的作业措施用料情况等等,同步更新到需求档案中,准确把握各队站生产动态和用料特性,对其上报的需求计划准确性、合理性进行把关,提出优化建议的同时进行需求计划二次对接,进一步确保了需求计划的质量。
2.2紧密结合生产,提前介入及时调整
根据油田勘探开发特点,物资供应部门需要及时掌握生产建设情况,及时修正和调整需求计划,“同步滚动”更新,确保需求计划准确、及时。
3强化执行端,抓实需求落实的过程控制
3.1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实施两级平台控制
充分利用总部和油田两级信息化平台,提高过程控制的效率和效果。对于重要物资,依托总部过程控制信息平台实施控制,油田重要物资和非安装设备,均在总部过程控制平台制定采购控制计划,在线实施状态监控。对于一般物资,依托油田过程控制平台实施控制,将每笔需求计划从提出直至核销的详细信息都记录在案,各级管理人员和用户能实时掌握需求计划执行情况,对有执行风险的需求计划重点追踪管理。
4着力优化端,改造计划运行传统模式
4.1以储备定额为核心,改造需求计划编制模式
需求计划管理的重点之一是要确保常耗物资能够随时领用,经过多年努力,油田对每一项常耗物资都设定了储备定额,逐项设定最高储备和安全储备限额,并以储备定额管理为核心,利用信息化工具,科W计算生产建设所需物资的储备量,需求计划编制模式由“推动型”向“拉动型”转变。需求计划通过定额信息系统,对实际库存、物资需求和储备定额综合平衡,自动编制形成合理需求数量,在满足生产的同时,提前谋划科学储备,较好解决了效益需要库存不断减少和保供需要库存不断增加之间的矛盾,在控制储备规模同时,提高了库存相应需求的能力。
4.2以信息库存为核心,改造需求计划响应模式
根据油区实际情况和外部资源状况,以信息库存为核心,对需求计划响应模式进行改造,改变以往由库存到现场“点对点”的单一模式,而是将储备点、保供线、需求面有机结合,用信息库存来平衡需求计划,通过多种储备模式和物流方案,快速、高效的响应需求满足生产。油区物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构建完善了油区物资“2小时物流供应圈”,需求计划的满足从占用资源向控制资源转变,物资保障程度显著提高,储备结构更趋合理。
5强化管理端,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5.1关注重点需求,多方联动齐抓共管
油田通过项目对接、月度协调、季度例会等形式,建立需求计划管理联动机制,需求的提报部门、审核部门及物资供应部门对重要物资需求计划进行评价,特别是对储备资金占用额度高、部分品种易产生积压的石油专用管材、钻采设备等油田重要生产物资,重点做好需求计划风险评估。
5.2落实责任主体,严肃需求计划管理
在库存资金占用责任主体调整的过程中,油田上下高度重视,由主管物资供应领导牵头,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专项会议,强调因需求计划不准确而造成的积压,必须对需求计划提报和审核部门落实责任考核。进一步加大对新增积压的考核力度,如有新增积压产生,对责任单位的需求计划管理和储备管理同时扣分,通过定期考核与整改,油田形成了“重计划、控风险”的管理惯性。
6结束语
把握住关键环节。需求计划是物资供应的龙头,只有做好需求计划才能抓住物资供应工作的“牛鼻子”。江苏油田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剖析需求计划不准确、不及时的原因,找出其中的关键环节,从基层入手、从源头抓起,提高了需求计划质量,把握住物资供应的主动权。
努力构建管理联动机制。要做好物资供应工作,单靠物资供应一个部门是远远不够的,需求计划管理更是需要多部门配合,在企业内部形成合力,不断强化需求计划的提报端、支持端、执行端、优化端和管理端,形成从需求提出到满足全过程相互支撑、环环相扣的管理闭环,持续提升需求计划管水平。利用信息系统对物资需求计划形成了闭环管理,将物资需求、采购业务、供应商送货进行全程的监控,体现了企业较高的供应链执行和管理效率。
参考文献:
[1]屠卫.能力需求计划在ERP中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5(7X):196198
【关键词】水电建设项目;财务竣工;决算管理
大家都知道,水电站建设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项目,投资大、移民多、建设期长、资产高度集中的特点。水电建设的资金都是股东资本金及银行贷款,所以要提高资金使用效率,节约工程成本,做好项目财务竣工决算管理工作,编制符合国家政策、企业制度和财务核算要求的固定资产清单,这是进行固定资产明细核算,准确计提折旧、合理规避房产税的基础。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很多电力企业对财务竣工决算管理这一工作做得不够深入,所以在决算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尽快的解决。
一、水电项目做好财务竣工决算的重要性
水电项目财务竣工决算工作须准确核对固定资产的价值,方便办理资产交接手续。水电工程量浩大,资金需求多,所以要对建筑的安装成本、机械设备的购买费用进行仔细的核算,控制好建筑所需要的成本,并且形成资产移交清点。资产移交清单的完整性与合理性,可以有效的对资产进行分类,按资产分类进行管理责任划分,提高企业资产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水电项目财务竣工决算管理工作,是水电建设项目进行投资评价的关键。水电项目财务竣工决算可以全面的反映水电项目的建设周期、资金使用情况和建设成果,也为开展工程预算执行情况分析提供依据。
财务竣工决算管理工作可以加强绩效考核,从而积累经验,方便未来项目的顺利开展。一个工程项目的开展到项目的竣工,无论是顺利也好,不顺也罢,都要综合分析、系统总结,寻找不足积累经验和教训,并找到正确的方法加以解决,为项目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二、水电建设竣工财务决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弊端
1.水电企业对财务竣工决算工作不够重视
从目前水电企业的发展来看,大多数的建设单位只重视前期的投资和中期的施工财务管理,而忽略了财务竣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因此,导致对后期的决算工作管理认识不足,管理效率不高。水电建设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工程,对资金的需求量大,所以项目竣工决算管理工作的涉及范围比较广,包括业主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等各方的参加。由于我国的大多数的企业都没有认识到工程竣工决算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使其缺乏组织性和协调性,导致对资产的交接和管理不能顺利的进行。
2.工程竣工决算报告不合理
财务竣工决算报告主要记载工程施工资金的来源,投资主体和工程规模的大小等,但现阶段很多建筑单位并没有严格的按照章程进行,所以加大了竣工决算的难度。
编制报告不仅要求内容要合理,还要有时效性。一般水电工程财务竣工决算报告完成时间不应超过工程正式投产后6个月,规模较小的水电建设不能超过3个月,但是目前水电建设单位的财务竣工决算报告绝大部分均不能及时完成,这不仅影响了工程施工的进程,还影响了资金的运行效果,不利于财务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编制报告的内容不全面也会影响财务结算管理工作。编辑报告内容包括:财务决算、工程造价、施工图、单项工程结算等方面,这些都是竣工财务决算的重要内容,缺一不可,所以在审核阶段一旦发现有缺失的现象,必须要及时的进行修正和补充,保证财务结算工作的顺利进行。
3.水电建设征地费用处理问题
水电工程建设占地很大,一般都是通过对当地居民进行移居而获得的场地,这就会产生大量移民费用的问题,相对来说,这一费用占总投资费用的比重较大,所以一定还要处理好双方的问题。移民区的面积一般比较大,所以会花费很大一笔费用,这些费用往往是当地政府下发的,由于水利工程没有相关的流程,会给这一方面的结算带来麻烦,从而影响水电建设的进程。所以政府应制定相关的规定,规定的内容不能太过于繁琐,这样会不方便审阅,增加审阅的难度;但也不能过于浅显,容易造成文件的不完整性,给审核工作带来麻烦,延缓时间。
4.核算内容与会计核算科目不相符的问题
在水电建设项目中的核算内容与会计核算科目,如果其内容与条款没有相互统一,就会给工程竣工决算的编制带来不利的影响。竣工结算内容的多样化导致了不同部分使用的编制方法不同,因此就有可能造成核算内容和会计核算科目不相符的问题,会给编制决算工作带来很大的难度。针对这一状况,会计人员应对竣工决算中的不同内容,用科学合理的核算法进行分类,减少失误率,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力。
5.竣工决算资产交付问题
水电工程项目规模较大,消耗的时间很长,施工进度会影响工程决算资产交付情况。如果在施工的当年进行资产移交,没有完工的待摊费用该怎么算,这就会导致整个工程所需金额的不确定性;但不移交,核算中忽略了这一项目,就会导致水电工程的费用短缺。
三、加强水电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的方法
1.建设企业管理部门应高度重视财务竣工决算工作
建设企业的管理部门要认识到财务竣工决算工作的重要性,完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管理人员财务竣工决算的管理水平,从这两方面抓起。
首先,水电建设部门要制定工程竣工决算管理制度,制度的制定是竣工结算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可以使结算工作落到实处;其次,要对管理人员进行能力审核,进行相关的专业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进而提高决算的质量;最后,企业设立高效的组织,完善专业的核算设配和技术,保证竣工决算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组织各部门的管理人员汇报决算报告[5]。
2.详细记录水电工程成本
由于水电工程有费时、费力、资金消耗大、占地面积广的特点,也就导致了对具体费用的核算难度大。因此,要对各类工程费用进行仔细的记录,祥细核算工程成本,然后进行仔细检查,这会减少竣工决算中的麻烦,避免因找不到部分支出的相关文件而造成财产丢失现象。
3.提高财务人员对竣工结算的认识
水电建设项目单位在加强竣工决算管理工作重视的同时,还要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对竣工决算的认识。工程竣工结算管理工作是建设单位工作的重点,所以提高财务管理人员对竣工结算的认识是非常重要的。水电建设单位加强管理水平,完善管理系统,建设专门的财务管理平台,收集整理工程的相关资料,满足结算的需求。
4.强化竣工决算工作的责任
水电建设竣工决算批复后,要将核算资料上交到相关的组织进行办理,完成资产的交付工作和账务工作,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账外资产的出现,防止出现资产脱节的现象。如果竣工结算没有批复,建设单位要进行复审,及时修改。
5.加强工程移交物资管理
工程遗留物资主要是随主设备配套供货的专用工器具、备品备件等,物资体积大、重量大,大部分系随机赠送,价值不便于确认,一般未从主设备中分摊价值入账,以实物资产台账管理方式进行管理,这一管理方式与财务核算方式存在冲突,容易被认定为小金库,为规避这一风险,企业应当将工程移交物资价值与设备价值进行分离,重新办理入账手续,按物资管理相关规定祥细核算工程移交物资。
6.加强审计监督
资产审计的过程要和水电工程建设的过程同步,这样可以全面的了解建设的全过程,从而及时的发现工程建设中的问题和不足,然后作出正确的决策,有效的防止腐行为的出现。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国家经济的发展带动了水电事业的发展,国家也加大了对水电工程建设的管理力度,发现了目前水电建设项目竣工决算管理工作的问题,所以提高工程竣工决算的管理工作是当前水电建设项目的重点。水电建设项目的竣工结算管理工作是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过程可以发现建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进行总结获得宝贵的经验,为以后水电建设工程的顺利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项目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张进宇.强化水电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J].低碳世界,2014(23):221-222.
[2]张进宇.强化水电建设项目财务竣工决算管理[J].大科技,2015(4):290-290,291.
[3]何浩.浅议加强水电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管理[J].商,2013,(29):48-49.
[4]岳芳.浅议水电站建设项目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的必要性[J].企业导报,2012(15):100.
[关键词] 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满意度;管理
[中图分类号] R95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0(c)-0162-02
药剂科门诊药房是医院门诊的重要窗口,其主要职责是对处方适宜性的审核,并为患者迅速调配处方,准确核发药品,并交待药品正确用法,同时还要接受患者提出的各种用药咨询[1]。为此,药剂科把门诊药房作为重点部门进行严格管理,旨在培养优质服务、高绩效服务的团队。以质量为核心的宗旨,强化本院门诊药房管理,来提高药学服务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12月药剂科针对门诊药房药学服务最集中的几个核心问题向患者发出问卷调查100张,调查患者对调配服务中药剂师的服务态度满意度、药师提供的用药咨询服务满意度、等候时间的满意度、服务流程的满意度、需药品短缺等项目进行统计分析。并与2011年1~6月管理措施改进前同批患者的调查结果进行比较,检查药学服务水平提高成效。
1.2 药房管理方法
(1)能够充分发挥“药事管理委员会”的职能作用,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制度,科学制定本院用药目录。(2)在药品制购、销、贮的各个过程中,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无假劣、霉烂变质、过期、失效药品,以患者为中心,建立临床用药评价制度,开展临床药学工作。(3)建立大处方评审制度、大处方评审组,并实施定期督查,取得了较好的预期效果。(4)认真贯彻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充分发挥药品评审专家库在中标药品确认工作中的作用,促进药品招标采购工作健康有序发展。(5)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处方制度,库存药品做到电脑数与账本相符,账物相符,无差错事故发生。(6)严格执行物价政策,定期公布药品价格,及时主动提供门诊住院患者药品费用清单,准确执行药品价格。在上级物价主管部门组织的药品价格大检查中,无发现违规行为[2]。(7)加强对药学人员医德规范的培训和药学知识的学习,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新形象。(8)开设一次性卫生材料、特需药品供应处,降低医疗费用,提高社会效益。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处理,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 <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施以上措施后,门诊药房全体调剂药师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加了服务意识,提高了科室凝聚力。本次调查中,患者对调配服务中药剂师的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2%,患者对药师提供的用药咨询服务满意度为94%,患者对等候时间的满意度为94%,对服务流程的满意度93%,其他包括对特需药品短缺占7%,统计结果见表1。从表1中可以看出,患者对门诊药房药学服务的满意度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调剂药师的专业水平、调剂药师的服务态度、患者等候时间。
3 讨论
随着医院信息化建设的逐步深入与发展,信息化系统以其高度的准确性、实时性、协同性、可管理性,成为医院管理进入高度信息共享、高效率的实时管理的有效平台[3]。药品管理是医院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院门诊药房管理系统的成功应用,强化了药品存量及账务管理,满足医院临床供应,提高了药品质量的可靠性,库存数据的准确性,规范了医院药品流通[4]。本次调查中,患者对调配服务中药剂师的服务态度满意度为92%,患者对药师提供的用药咨询服务满意度为94%,患者对等候时间的满意度为94%,对服务流程的满意度为93%,其他包括对特需药品短缺占7%。结果说明实施以上措施后,门诊药房全体调剂药师提高了业务素质,增加了服务意识,提高了科室凝聚力。
门诊药房为了提高服务质量,药房采取了多种措施:(1)加强日常业务培训,强化三基训练,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培训,每季度组织技能考核,快速提高青年药师的技术操作水平;(2)进一步落实《处方管理办法》并严格执行规范操作,坚持“四查十对”,实行双发药制度,使处方差错率降到最低[5];(3)积极贯彻“微笑服务”,持续提高门诊药房的服务质量,通过组织职工学习礼仪培训等,树立职工正确的职业价值观,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药学服务;(4)坚持开设“用药咨询”窗口,安排主任药师解答患者提出的各类用药疑难问题,为患者提供了方便,获得了患者广泛的好评;(5)根据发药高峰时间,进行人员的合理安排,集中人力,开放所有窗口,缩短了患者等待的时间[6]。门诊药房作为医院“文明服务窗口”,充分发挥党员团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提升服务质量。通过以上这些措施,药房延伸了服务触角,拓展了服务范围,提高了患者的综合满意率。
[参考文献]
[1] 蒋建国,唐璐,王建新. 现代药房“零距离”调剂模式讨论[J]. 世界临床药物杂志,2003,24(7):446.
[2] 陈宜鸿,周筱青. 培养高素质医院药学人才的几点思考[J]. 中国药学杂志,2002,37(5):338.
[3] 庞晓军,阳明. 医院药师进行药学服务的心理学技巧的探讨[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2002,23(3):170.
[4] 王春荣,吴均林,詹才云. 医疗服务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研究[J]. 医学与社会,2005,18(1):58-60.
[5] 钟月平. 浅谈医院药房的管理[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26):226-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