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范文第1篇

关键词:室内设计;创新性;应用性;实践

中图分类号:J5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9-0057-01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文化创意产业已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发展规模与水平,也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高低的重要标志。促进文化创意产业优化发展对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并形成创新驱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室内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在校学习内容与市场的需求存有较大差距。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培养计划中仍沿用传统课程体系和课程形式。在教学中,“能力培养”基本还停留在概念层面;在考试模式上,不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判定。学生经过三年的专业学习仍然不具备起码的市场需求和专业素质,使学生在就业的时候出现了社会需求与所学知识技能的相互脱节,造成毕业生就业困难等状况。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大量的应用型人才,地方经济和行业经济快速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大量增加,需要高等学校培养出在素质、能力、知识等诸多方面都适应工作需要的知识型、创兴型、应用型人才,然而,我国高等教育在这类人才培养上,还是有所缺失。因此,必须在室内设计专业教育中有针对性的施策,采用创新思维的教育模式,并建立有针对性的评价方式,培养时效人才,解决高职高专室内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易、就好业难的问题。创新性思维教育在高职高专应用型人才培养教育中具有重要意义,为学生提供了打破传统思想束缚,求异、求新思维的方式和方法,有利于学生以积极、灵活的心态面对新问题,应对新事物,这也正是室内设计这一时尚行业所必需具备的能力。

一、改革创新课程体系

在实际的教学中应先夯实理论基础,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开设有针对性的课程。室内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就应该注重空间的创新与营造,在素描基础课程中就不能再沿用传统的教学手法,可以设置多个空间课题,结合线描表现,面的围合等多种表现形式,训练学生对空间的创造力。在立体构成课程中,让学生着重从空间的形状、大小、材料、位置、方向等进行训练。结合多种不同的材质表现丰富的空间形式。可以通过一些专题训练,比如住宅空间的沙盘制作、展示空间的橱窗表现等,都可以通过材质、空间的变化来表现,使之与专业结合的更加紧密。

另外在后期专业课程的设置上要加强专业课程之间的联系。比如住宅空间设计、CAD、3DMAX、装饰材料与施工等课程,共同培养学生住宅空间设计的能力,这几门课程的老师要加强沟通,布置项目要一致,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在课程考核时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比如多门课程考核方案综合设计,加强课程之间的联系,对评分标准进行细化。专题考试、选拔等模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更强调复合能力(包括应用技能、实践能力、应用领域的革新能力等),磨练学生的临战心态,更强调自信心及开拓创业精神的训练。恰当的评价方式能够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新的教学思维方法也有利于提出更加客观的评价模式,形成有特色的实用性的教学风格。

二、强化实践性教学

在实践环节中,把真实课题引入到教学中。聘请知名设计公司等相关企业的专家教授,在专题设计课程和毕业设计课程中以企业委托的具体设计项目,来组织安排教学。使学生实际的深入到市场和施工现场,实际感受到企业的运作模式和程序,尽快的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远比在课堂中讲授枯燥的理论知识效果要好的多,同时也缓解了校内实训室条件落后的问题。

在建设校内实训基地的同时,也要注重建立长期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学生能够直接得到设计师、一线工人师傅的指导传授,有机会面对客户,了解市场流行动向,求真务实,与企业共赢。培养锻炼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能够使学生活学活用,提高举一反三的应变力,适应企业更广阔的需求和市场瞬息万变的竞争局面。

三、注重开展第二课堂

课外的实践创新活动对于室内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专业老师引导学生参加全国的设计大赛,科技创新项目的申报等;成立艺术设计社团,举办文化艺术节,每门课程结束后挑选出优秀的作品进行展览,邀请知名专家进行专业讲座或参加外界举办的设计沙龙等活动,都可以使学生获得最新的设计资讯,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调动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科技创新的时代下,高校室内设计专业要体现出教学的创新性、实践性和可持续性,通过科学、合理、有效的教育教学方法,培养出知识型、创新型、高级应用型综合人才。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外延

《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中提出,到2020年建成创新创业体系,其中包括从创新精神、意识和能力,创业数量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目前,创新创业教育已经在各个高校掀起了新的,但是其含义和范围尚不明确,通过研究,将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外延加以界定,是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内在需要。“中国梦”的实现、高校教育改革、大学生自身发展以及就业的需要都是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发展的外部动力。

1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内涵指的是概念的本质属性。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创新的解释是“抛开旧的,创造新的”,创业的解释是“创办事业”。创新与创业不能割裂开来理解,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创新是创业的基础源泉和前提,是内因;创业是创新的目的与归宿,是外因。没有创业的创新是缺少动力的,没有创新的创业是缺乏生命力的。

1.1理念

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创业基础”教学大纲,要求各高校开设“创业基础”必修课。创新创业教育得到了应有的重视,很多高校陆续开设了这门课程,但是创新创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一门“课程”,而应该作为一种理念,贯穿所有的课程,因为任何一门课程都需要创新,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创业的可能性。创新创业教育理念的核心应该是打破常规、刻意出新。在学校教育阶段,对于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以填鸭式的,各种体系、概念、知识点都是“别人”总结出来的,在这种思维定式下,大学生往往缺乏批判精神,认为书本上的理论都是对的,专家的观点都是不可挑剔的,甚至教师都是权威。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鼓励个性发展、允许多样化存在才能真正实现打破常规、刻意出新。

1.2主体

主体是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创新创业教育的主体应该是学生,而非教师或者创新创业项目和课题。创新创业教育既包括认识活动也包括实践活动,认识活动主要通过理论教学完成,实践活动更多通过实践教学完成。另外,为了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教育者需要帮助主体寻找合适的中介和拓展足够的客体。中介可以是课本、网络、教师,也可以是优秀企业家的现身说法,客体可以由教师发掘也可以由大学生自己发掘,在挖掘创新创业项目的时候,需要寻求政策的支持、资本市场的关注以及师资力量的扩大,改变以往以知识传授为主,培养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局限,同时更要鼓励大学生借助自身的能力投身实践。[1]

1.3目标

学校教育中的创新创业教育包括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理论教学需要将目前的课程重新整合,使其具有严谨性和系统性,而非仅仅包括“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同时增加讲座的质量和数量,使其拥有固定的安排与系统的规划,建立专家库,邀请更多的不同行业的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成功者和失败者,开展丰富多彩的讲座。实践教学相对于理论教学要复杂的多:首先,聘请拥有实践经验的教师,避免实践教学从理论到理论;其次,善于利用网络资源为创新创业教育开拓新的路径,如网络时代的虚拟实践,具有虚拟性、超时空性、交互性等特点,可以实现现实难以完成的任务,如通过网络游戏让学生在短期内体验创业的过程;再次,争取社会的支持,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资源。如企业群体的支持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实习基地,为大学生创新创业建立更加宽容友爱的环境及广泛友好的关系网络;银行的支持可以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家庭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家长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理解与支持,以宽容的态度对待创新创业的成败,避免创新创业大学生太大的压力。[2]

2创新创业教育的外延

外延指概念所包括的所有因素,可以一一列举,也可以不断扩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外延很多,从不同层次、角度进行划分,会有不同的种类,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外延,我们主要从横向、纵向和内在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2.1横向划分

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分为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科学研究、创新创业教育社会服务三个方面。人才培养和科研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它们往往决定了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社会的质量。总之,高等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通过给社会提供合格创新创业成果、创新创业人才、创新创业培训来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因此,创新创业人才、科研成果、社会服务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部分。

2.2纵向划分

创新创业教育可分为创新创业教育投入、过程、产出三个阶段;创新创业教育的投入主要是从师资、设备、教材等方面作为切入点;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主要包括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方面,理论教学指授课计划、授课方法、作业等,实践教学指实践项目选址、实践形式、实践手段等;创新创业教育产出指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成绩以及走上社会后在岗位上取得的成绩以及学校直接面向社会的服务情况。

2.3内在划分

从内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又可以分为创新创业教学、创新创业教育服务、创新创业教育管理等方面。创新创业教学不同于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只是教育活动的一个方面,教学主要在课堂上进行,而教育无处不在,包括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创新创业文化的熏陶、创新创业成功人士的激励等;创新创业教育管理指的是从师资配备、经费、设备等方面进行统筹协调,配合其它因素一起完成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创新创业教育服务的对象是学生和社会,如何让学生和社会满意是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所研究的内容和关注的焦点。[3]

3结论

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形式,随着理论研究的不断深入,实践经验的不断积累,它的内涵会越来越丰富,外延会不断扩大。创新创业教育来自于实践,最后又要回到实践中去,而对于它的内涵和外延的认识也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

参考文献

[1]李亚员.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原则及路径优化[J].思想理论教育,2015(10):83-87.

[2]杨幽红.创新创业教育理论范式与实践研究[J].中国高校科技,2011(6):75-76.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范文第3篇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创业教育;策略

我国商务英语专业一般隶属各高校英语专业,在我国众多的本专科院校以及各类民办院校中,外语学院大都开设了商务英语专业,或是英语专业设有商务英语方向。随着二十世纪末我国高校扩招和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填报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数量急剧上升,商务英语专业招生火爆,但令人尴尬的是很多学生在毕业时却发现难以找到理想的工作,广大毕业生面临着日趋沉重的就业压力,如何帮助这些学生就业成为了各高校必须考虑的问题,其中解决方法之一就是鼓励这些学生创业,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创业教育”这一概念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正式提出的。我国学者胡晓风、姚文忠、金成林(1989)认为“创业教育”指一种在人生历程中进行创造和职业相结合的教育,这要求培养三方面的能力,即生活力、劳动力,还有创造力。教育部于2010年把创业教育更名为“创新创业教育”,指的是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而产生的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和模式(孔洁君、王颖,2015)。本文中所指的“创业教育”也就是“创新创业教育”。

一、商务英语专业创业教育所面临的困境

1.创业教育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与框架。虽然近几年,随着社会创新创业热的兴起,我国高校掀起了发展创业教育的,但我国的创业教育尚属发展的初级阶段,相关研究还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与框架,许多研究深度不够,缺乏新意。没有成熟和科学的理论加以指导,创业教育很难取得实质的发展和令人满意的成果。2.学生创业意识淡薄。填报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虽很多立志毕业后从事与对外贸易、国际商务相关的工作,但愿意自己创业,承担经营风险的学生并不多。很多学生觉得创业是离自己很遥远的事情,根本没有想过要创业,大部分学生还是想在毕业后找个铁饭碗,对创业毫无激情,有的学生觉得创业课程华而不实,有的甚至觉得学校开展的创业教育是浪费自己的时间。3.缺少理论与业务都擅长的教师。高校商务英语专任教师虽然学历高,但主要也都从是些理论研究,很多研究生毕业后直接进了高校任教,并没有在企业工作的经历,更没有创业的经历。试问教师自己都不知道怎么创业,不知道当今社会企业真正的运营情况,怎么能做好创业教育呢。4.缺乏合理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很多学校虽然想办好创业教育,也意识到了需要对教师进行培训,但缺乏合理有效的培训模式,这些培训要么仅局限于少数几人,要么时间很短,要么内容不够深入。5.缺乏学生与指导教师创业实践的平台。创业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创业者不光需要做好前期准备,也需要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创业教育也最好提供给学生和指导教师好的创业平台,让学生和教师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摸索方法、启发思维、提高自己。6.缺乏科学的培养方案。做好创业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具备自主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这不是在课程设置上简单增加几节创业培训课就可以做好的,这需要科学的培养方案。目前,虽有不少高校对于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和培养方案进行修改,但大多流于形式的改变,与传统培养方案相比,没有实质的变化,没有真正拿出有效、系统、科学的商务英语专业创业教育培养方案。试问,没有科学系统的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作指导,又怎么能做好创业教育呢?7.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不具备开展技术研发的优势。创新创业很多时候凭借的是自身的技术优势和科研成果,以参加第一届“互联网+”比赛的得奖情况来看,很多项目都跟3D打印,人工智能,医药领域等高科技相关,而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完全不具备这方面的优势。

二、商务英语专业开展创业教育的策略

1.由于创业教育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与框架,这需要我们的专家学者做出进一步的努力,致力于创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我们的学者可以借鉴国外相关的理论研究成果和参考成功以及失败的案例进行研究,各部门、学会也可以多举办一些学术研讨会,邀请国内外专家来进行学术交流等。2.培养学生创业意识,提高学生创业素质。这首先要培养学生自信自强的品质,主动积极的态度,善于学习且善于自我推销的能力;其次,要帮助学生明确创业目标;第三,培养学生形成讲诚信,能吃苦,坚强面对挫折与苦难,务实的作风(吴鸭珠,2010)。为此,学校可开设相关的课程或组织中长期培训;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强调以上各种能力的重要性,让学生感受创业能力是自己必须培养的能力;长期且大量开办各种创业活动让学生感受到创业离自己并不遥远,让学生去思考如何创业;在校园渲染创业气氛,如张贴创业活动通告,请创业成功校友回校演讲;宣传表扬创业比赛得奖的学生等;开展创业主题班会,办创业主体黑板报,定期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创业想法与心得等。3.进行校企合作,邀请企业专业人士到学校授课,弥补缺乏擅长实践的教师的不足。4.建立合理有效的教师培训模式。首先应强化教师的创新创业意识,让教师重视对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也可通过校企合作,请企业专业人士来校对教师进行培训或将教师送到企业去锻炼,让这些专业人士手把手传授教师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深化教师对理论知识的实践认知,提高实践能力,还可以让教师了解到社会、企业真正的需要,让教师在培养学生时有的放矢,从满足社会、企业需求出发,培养社会、企业需要的人才;此外,组织教师参加各类相关培训,加强教师与相关专业人员进行思想交流,了解行业前沿的最新理论知识和行业动态。5.办好学生与指导教师创业实践的平台。这一方面可通过校企合作,将学生与教师直接送往对接的企业去进行创业实践;还可以创办科技园,鼓励学生在校内创业,并给予在科技园创业的教师与学生一些优惠政策,如场地租金减免,甚至提供一定的经费;此外,学校还可购买一些好的网上实训平台,如速卖通跨境电商实训平台等,这样学生在学校就可以进行实践实训。6.学院在制定整个商务英语专业的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时,应做好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在大一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基本品德教育,还可以开始一些创业知识入门课程;大二可开设一些难度适中,与实践相关的理论课程,并培养学生的创业素质,如组织领导能力、合作协调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基本信息技术使用能力等。大三以后可开设一些难度较大的理论课程并组织学生进行创业实践。通过几年的系统培养,除了让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理论与知识外,还应让学生构建完整的创业基本知识体系,包括理解创业概念、识别机会、办好团队、顺利融资、选择合适的商业模式、做好市场营销与推广、应对风险等。7.虽然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没有进行技术研发的能力,凭借高科技研究成果来创新创业不太可能,但可以培养商务英语专业学生挖掘别的商机。以参加第一届“互联网+”比赛的得奖情况来看,也有不少得奖项目不需要高科技的支撑,如以切糕、米粉、皮影戏等以地域特色产品为卖点的创业项目;提供一对一学习、大学生创新人力资源平台、速学等跟学生生活学习密切相关的创业项目;创办“9块邮”、修修帮等跟便民服务相关的创业项目等。所以,应启发商务英语专业的学生结合自身地域优势及学科优势去开拓适合自己,服务社会的市场。8.学校及二级学院给予创业教育充分的支持。具体可外聘专家进行免费创业指导;给予物质帮助,如学生、教师在校园内部创业可减免一定的场地租金;给予参加创业的学生更多灵活的时间与自由,对各种请假放宽要求;将参加创业活动也变成可选择的选修课之一,即参加了创业活动,有的课程不上也可以修满学分;对参加创业活动表现突出或参加创业比赛得奖的同学给予表扬和物质奖励;对创业教育做出成绩的老师给予物质奖励,在他们晋升和评职称时,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考虑等。9.鼓励、组织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大赛。这些比赛可以小到二级学院自己组织的比赛,也可大到全国性的比赛,如“互联网+”大赛、创业计划大赛等,通过参加这些比赛,学生可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更可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创业能力。

三、结语

创新创业是最具活力的社会实践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办好创业教育。高校创业教育的成功与否关乎大学生就业,关乎国家的未来。对于商务英语专业来说,创业教育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基本素质,让学生掌握各类专业知识和提高创业能力,并通过创业实践来进行检验。办好创业教育,不只是每个商务英语学生的期望,也是社会的期望和现实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平.创业教育与商务英语专业教育融合的策略和实现途径[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10):68-71.

[2]胡晓风,姚文忠,金成林.创业教育简论[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1989(4):4-5.

[3]孔洁君,王颖.中国高校就业创业教育溯源与释义[J].思想教育研究,2015(3):12-15.

[4]邵勇.把创业教育引入写作课堂——“创业教育型写作课”的实践性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1):25-26.

[5]苏世彬,黄玉林.“三加一”创业教育模式之创业通识教育课堂教学探索——以福州大学工商管理本科课堂教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4):78-80.

[6]孙睿.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商务英语“双师型”教师孵化策略研究[J].英语教师,2017(2):23-25.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范文第4篇

摘要:

国内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已有研究主要涉及译介国外实践经验、总结国内典型个案、研究模式构建的原则与依据、多角度探索新模式等方面,这些研究存在概念使用模糊、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需求、研究视角狭窄、研究方法单一和缺少国际理论研究等问题。今后的研究应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要在明晰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从多学科角度构建理论体系,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发展;二是要重视实际调查,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力争在研究方法上有所创新;三是要转变视角,拓宽思路,从发展的视角进行探索;四是要加强比较研究,并在充分考虑我国文化背景、教育体制和地区特点的基础上合理借鉴经验。

关键词:

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现状;反思;建议

创业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理念,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和高校的重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1],就是要通过加强全社会以创新为核心的创业教育,弘扬“敢为人先、追求创新、百折不挠”的创业精神,厚植创新文化,不断增强全民创业意识[2]。高等学校开展创业教育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以创业促进就业具有重要作用[3]。目前,许多高校正积极探索具有院校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学者们也积极探讨本土化的创业教育模式,并取得很多成果。本文以中国知网文献库中检索到的有关创业教育模式的论文为研究材料,梳理国内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现状,分析国内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不足,总结经验,反思问题,从而把握好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一、国内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历史背景

1988年3月,我国学者初提创业教育概念[4]52。1989年11月召开的“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中提出“enterpriseeducation”(创业教育)[5]1。1989—1998年,胡晓风、毛家瑞、彭钢等学者较早开展创业教育研究,代表作有《关于更新教育思想进行创业教育的探讨》《创业教育简论》等,开启了我国创业教育研究与发展的历程。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国内首届创业大赛,成为我国实施创业教育的开端。1999年1月,《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要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创业教育”。为响应这一政策,高校积极响应创业教育的号召,创业教育由此大范围开展,并在我国正式扎根。2002年,教育部以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9所高校为试点,积极开展创业教育探索,逐步形成3种创业教育模式雏形:一是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代表的侧重提高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的模式;二是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侧重提高学生的创业知识、创业技能的模式;三是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综合模式[6]。很多学者据此认为,我国创业教育研究与实施自2002年进入多元发展阶段[7]。这一时期,国内创业教育研究更强调在实践探索中开拓前行,创业教育研究与实践逐渐成为一种浪潮。2003年,借鉴国际经验,我国引进了KAB创业教育项目,并开始本土化实践和研究。由此,国内创业教育从开展创业大赛拓展到建设创业课程,创业教育得到广泛关注。2006年,《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施》报告指出,在高等学校中开展创业教育,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需要,是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时期人才需求变化的需要[8],并强调了创业教育在我国转型期的现实价值。这促进了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火热开展,并得到快速发展。2010年,教育部成立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出台了第一个推进创业教育的全局性文件———《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9]29。2012年8月,教育部《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试行)》指出,要把创业教育教学纳入学校改革发展规划。2015年6月,《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出台,创业教育受到党和国家高度重视,在一系列政策支持下,取得很大发展,形成了点-线-面整体发展格局[9]1,呈现出范围更广、影响更大、内容丰富和深入系统等特点。随着创业教育的发展,关于创业教育模式的课题研究和基金项目也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成果,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二、国内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现状

我国关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起步较晚,相关论文最早出现在2001年①。根据相关的时间和数量的分布情况,可以将研究大致分为3个阶段:2001—2005年23篇,称之为萌芽起步期;2006—2011年每年数量快速增长,称之为快速发展期;2011—2015年数量逐年减少,称之为发展瓶颈期。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进入了瓶颈期,理论研究缺乏,且滞后于实践诉求。因此,未来一段时间,要大胆创新,打破瓶颈,实现研究与发展的双重突破。以往研究主要内容涉及以下6个方面。

(一)国外创业教育模式的译介

我国学者关于国外创业教育经验的译介主要涉及美国、日本、英国、丹麦、澳大利亚等国家。美国主要有3种创业教育模式:以哈佛大学为代表的聚焦模式、以麻省理工学院为代表的磁石模式、以康奈尔大学为代表的辐射模式[10]。这些高校具有师资力量雄厚,管理层重视并积极推动,开展实践教学和构建系统的课程体系等特点[11]。日本构建了包含学生创业教育、大学校园内的指定空间、提供服务网络、社会力量、数据库资源与信息网络五部分的创业教育模型[12]。英国高校的创业模式主要有植入模式、中介模式和外部支持模式3种[13]。丹麦大学的创业教育模式具有3个独特性:具有汇集教育资源的开放式平台;进行全程跟进式教学;实施促进共赢的校企合作[14]。澳大利亚主要采用专业模式、普及模式和培训模式进行创业教育[15]。对国外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内容上主要涉及经验介绍和中外对比研究,并提出改进和发展我国创业教育的建议,但缺少对国外经验的本土适应性研究。从研究的数量上看,主要集中在对美国模式的研究,只有少数研究涉及对英国、日本、丹麦等国家创业教育模式的介绍。除此之外,这些研究普遍仅停留在经验介绍的层面,缺少对国外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的背景、原因、原则、方法等的分析。

(二)对国内典型模式的总结

国内学者对高校特色典型创业教育模式有如下总结。一是四类论。高校有4种代表性的创业教育模式:清华大学的融入职业指导体系模式、中央财经大学的依托创业先锋班改革模式、黑龙江大学的“融入式”模式、温州大学以岗位创业为导向的模式[16]。职业类院校有4种典型模式:以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三段式十百千”模式、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三段对接式”、以浙江商业技术学院为代表的“全真模式”、以大连东软信息技术职业学院为代表的SOVO模式[17]。二是三类论。不同的学者取不同视角将国内创业教育模式概括为3类:有学者将典型模式总结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结合的模式、专职创业教育机构负责创业教育课程的模式和以创新为核心的综合模式[18];有学者依据创业教育过程的特点,将创业教育模式总结为综合模式、课堂主导模式、培训模式[19];还有学者认为,学术型高校有3种创业教育模式: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磁石模式、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代表的辐射模式、以上海交通大学为代表的混合模式。三是二类论。当前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有两种,一是“专业模式”或是“聚焦模式”,二是“普及模式”或是“全校性模式”[20]。综上,这些研究对特色典型经验的总结为其他院校探索新模式树立了典范,但存在只关注典型模式构建结果而忽视模式构建过程,缺少对各模式的特点、优缺点以及构建过程的分析,且没有基于分析提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高校在构建创业教育模式中的原则、方法和注意事项等问题。

(三)关于国内模式的分类总结

学者们依据不同分类标准,将国内创业教育模式进行了分类总结。一是大体上分为渗透式、结合式、复合式、融合式、辐射式5种模式[5]253-266。二是按照实施创业教育过程中的目标倾向划分为5种模式:侧重提高学生整体能力和素质的创业教育模式;侧重培养创业意识的创业教育模式;侧重培养创业技能的创业教育模式;侧重培养创业创新能力的创业教育模式;侧重培养创业基本素质的创业教育模式[21]。三是从两个层面总结我国创业教育模式:从总体上看,主要有学习创业教育模式、尝试创业教育模式、自主创业教育模式、营造创业教育氛围模式和借鉴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从类别上看,主要有创业教育实践模式、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具有自身特色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和温州模式[22]。四是按照促进创业教育的主体不同,分为教育部举办、多家组织联合举办、团中央和全国青联举办、地方政府举办以及高校自主创办5种基本模式[23]。五是按开展方式归纳为管理为主模式、商业运作模式和科技促进创业模式3类[24]。上述研究从创业教育的主体、理念、目标、方法、范围、形式等方面归纳总结了国内现有创业教育模式,方法、内容比较单一。未来研究可采用比较分析、实证调查等多样化的方法,研究现有模式的差异、优劣和实施效果等,以更好地为实践服务。

(四)基于不同教育类型的模式探索

基于不同的教育领域和专业特色,一些学者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探索。第一,基于不同教育阶段尝试分层次开展创业教育:基础教育领域的渗透模式、职业教育领域的结合模式、高等教育领域的贯穿模式、成人教育领域的辐射模式[25];针对高等农业院校创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三步走”创业教育模式[26]。第二,基于各高校不同的专业、资源和条件基础,不同的发展定位,尝试“理论+案例”“仿真+平台”“创业+专业”“指导+实践”4种新模式[27]。第三,依据地方微环境建设具有地方特色、为地方经济服务的创业教育模式,重视宏观和微观创业教育模式的兼容并蓄[28]。综上,学者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教育阶段和类型、院校资源与条件、专业特色与发展,探索与之相适应的创业教育模式,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但上述研究基本都是基于文献的描述性研究,停留于理论阶段,缺乏实际调查,其研究结果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有待检验。

(五)关于模式建构原则与依据的研究

关于构建创业教育模式要遵循哪些原则和依据的问题,学者们进行了如下研究。一方面,高校构建创业教育模式应遵循主体教育原则、创造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挫折教育原则[29],坚持全面性、全程化、个性化、实践性和互理念[30]。另一方面,高校可以从学校类型特点、区域经济特征、教育发展阶段这三方面考虑,构建多元的、具有地域特色的、渐进式的创业教育模式[31]。除此之外,有学者运用D.Teece动态能力概念,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创业影响因素—创业动态能力—创业绩效”之作用路径进行了定量研究,发现动态能力是影响大学生创业绩效的内在核心要素,这项研究对高校构建具有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具有积极意义[32]。上述研究进行了创业教育模式的理论探索,提出了构建原则和依据,丰富了本土化理论,对构建符合院校特色的创业教育新理论和新模式具有重要作用,但内容比较单一,理论上没有涉及相关概念、构建路径等基本问题。

(六)基于特色理念的模式探索

有些学者从特色理念出发,为创业教育模式的构建开辟了新思路:基于面向全体学生、结合专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理念的广谱式创业教育模式[4]6-24;基于学习型宿舍理念的以宿舍为单位的创业教育模式[33];基于终身教育理念的“全程、全员、全面、全场”创业教育模式[34];基于类型学视野下的分层分级分类创业教育模式[35]。上述研究的特点是以特色理念为指导,探索了创业教育新模式,为研究和实践提供了新思路,为构建本土化创业教育理论与模式做出了重要贡献,对高校构建具有自身理念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有所启示。

三、对国内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理性审思

从上述文献分析看,已有研究从6个方面研究了创业教育模式,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在创业教育模式研究的内容、方法、研究思路等方面还存在概念使用模糊、理论研究滞后于实践需求、研究方法单一、研究视角狭窄和缺少国际理论研究等问题,有待于深化和优化。

(一)明晰基本问题,加强理论研究

第一,澄清基本概念。“概念是对事物本质属性的概括,是思维的工具,是判断、推理和进行论证的基石,也是学术探索的结果。”[36]9已有研究混用创业教育、创新教育以及创新创业教育等说法,关于“模式”“教育模式”“创业教育模式”等基本概念没有明晰,今后的研究要澄清基本概念,确保相关研究处于同一平台对话。第二,明确基本问题。构建创业教育模式,应澄清创业教育模式的内涵、外延、本质和特征,阐明创业教育与个人、学校、社会的关系,研究创业教育中的主体与客体,明确模式构建的目标与原则等,使实践探索建立在基础理论之上。而已有研究多停留在实践研究层面,理论研究少之又少,导致理论滞后于实践。伽达默尔说:“一切实践的最终含义就是超越实践本身。”[37]因此,今后的研究要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进行理论概括,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澄清基本理论问题,实现理论和实践的辩证统一发展。同时,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可从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角度构建理论体系。

(二)重视实际调查,创新研究方法

综观已有研究,主要是基于文献的描述性研究,缺少定量的实证研究,方法较单一。例如对国内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没有进行实际调查和比较分析,探明已有模式的差异、优劣及实施效果;探索创业教育新模式时,没有在调查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环境的现实情况和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模式构建。这种缺少实证的设想是否科学可行,是否符合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需要,值得深入思考。研究方法上的突破,可以极大地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36]89,重视实际调查,研究结果才更有说服力和可行性。因此,今后的研究,要在研究方法上进行创新,一改过去单一的研究方法,注重定量研究方法、比较研究方法的使用,通过调查、访谈、比较等多种方法了解现行创业教育模式的特点、优缺点及实施效果,客观、科学地把握我国创业教育的现实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更切实可行的创业教育模式,科学指导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三)改变研究思路,拓宽研究视角

以往研究在研究思路上存在以下3个问题:其一,新模式的探索主要基于学校特色和地区经济发展的视角,忽视了学生的发展特点和主观需要;其二,以往研究就教育谈教育,没有将创业教育与个人、经济、社会问题等结合起来,忽视了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的长期性、系统性和开放性;其三,研究切入点主要在总结过去、分析现状和借鉴国外经验等方面,没有从发展的视角进行探索。因此,未来研究要转变视角、拓宽思路:注重探索考虑个别学生需要的创业教育模式,关注学生特点,满足学生终身发展需要;着眼于学生、学校和社会发展前景,构建能适应发展并促进发展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者要从教育系统内部走出来,开阔视野,发散思维,结合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等研究创业教育模式,从新理论或交叉理论角度进行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

(四)加强比较研究,合理借鉴经验

目前,国内学者对国外创业教育模式的研究比较少,且主要是实践经验的介绍,缺少适用性研究和理论层面的研究。未来,既要广泛研究国外实践经验,又要着眼于国外学者的相关理论研究,加强本土化的适应性研究和理论构建,促进我国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双重发展。但研究一定要避免照抄照搬他国经验、他国模式[36]139,要充分考虑我国文化背景、教育体制和地区特点等。除此之外,要注重分析国外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的背景、过程和方法,研究国外模式构建的思路和原则,为我国特色模式的构建提供国际经验。

参考文献:

[1]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核心位置[EB/OL].(2015-10-31)[2015-12-01].

[2]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EB/OL].(2015-06-16)[2016-04-06].

[3]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EB/OL].(2010-05-04)[2016-04-06].

[4]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导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5]彭钢.创业教育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

[6]柴径.以点带面推动创业教育:“创业教育”试点工作座谈会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02(10):38-39.

[7]李春琴.中国创业教育十年研究回顾与展望[J].社会科学战线,2010(9):199-203.

[8]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创业教育在中国:试点与实践[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7-18.

[9]侯慧君,林光彬.中国大学创业教育蓝皮书———大学生创业教育实践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10]梅伟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08(5):52-56.

[11]房国忠,刘宏妍.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41-44.

[12]李志永.日本大学创业教育的发展与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2009(3):40-44.

[13]袁盎.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12:3.

[14]沈雁.丹麦大学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哥本哈根商学院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3):161-165.

[15]李文英,王景坤.澳大利亚高校创业教育模式探析[J].比较教育研究,2010(10):76-79.

[16]施永川.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发展历程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4):69-73.

[17]邓晓斌.国内外关于创业教育模式构建的研究综述[J].现代企业教育,2014(11):231-232.

[18]蔡慧.高校创业教育三种模式[N].文汇报,2003-06-26(2).

[19]杨涛,柳艳鸿.中美大学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9):23-24.

[20]王占仁.“广谱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论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2(3):54-58.

[21]黎江.对高等教育领域创业教育模式的认识[J].高等农业教育,2004(12):14-17.

[22]吴婕.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2009(9):135-142.

[23]王转转.有效创业教育模式及其效果评估的探索———基于企业家成长理论的视角[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2:20-22.

[24]宋超.中美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比较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18-19.

[25]王树生.创业教育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79-85.

[26]吴衍涛,韩同吉,何婧.高等农业院校“三步走”创新创业教育模式[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698-700.

[27]李伟铭,黎春燕,杜晓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十年:演进、问题与体系建设[J].教育研究,2013(6):42-51.

[28]孙萍.地方高校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评论,2014(3):12-14.

[29]朱兴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索[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5:19-20.

[30]石加友.“六位一体”大学生创业教育新模式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2010(4):54-55.

[31]张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观念辨析与战略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0(23):45-46.

[32]徐萍平,叶伟巍.基于动态能力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6):67-72.

[33]刘平,廖康礼.以宿舍单元为单位的创业教育模式研究———基于“学习型宿舍”视角[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36):8-9.

[34]王平.高职院校“四全”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12):92-96.

[35]游敏惠,朱方彬,邓安平.类型学视野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分层分级分类模式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39-143.

[36]刘献君.教育研究方法高级讲座[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创业教育;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本文为2012年度江西科技学院“教育教学研究与应用工程”立项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项目编号:JY1214)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人文思想背景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理性思考

收录日期:2014年1月9日

一、主要概念的厘定

(一)人文思想背景的内涵。人文精神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的时代应赋予其不同的内涵。迄今为止,它应大体被划分为西方人文精神、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和人文精神三大类。人文精神是平等精神、群体精神与自由精神的综合。做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交相辉映,是当代创新教育的主题。只有实现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融合生长,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推动社会的真正进步。科学精神的内涵是求真、务实、创新,人文精神的内涵是求善、以人为本,二者具有统一性。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和谐融合。创新创业教育属科学教育的范畴,人文背景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级科学与人文相和谐的教育。科学知识有人文精神支撑,将会更加自觉;人文知识有了科学内容融合,将会更加完善。

(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创新(innovation)是一个经济学概念,奥地利经济学家熊(J.A.Schumpeter)首次提出。创业是指通过寻找和把握机会,创造出新颖的产品或服务,并通过市场创建成企业或产业,从而实现企业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教育可以这样界定:一是进行从事事业、企业、商业等规划、活动、过程的教育;二是进行事业心、进取心、探索精神、冒险精神等心理品质的教育。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1991年在东京会议的报告中指出:创业教育从广义上来说是培养具有开创性的个人。创业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它不仅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内涵,注重学生实际能力的培养,更强调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提高。它被誉为是继文化教育、技能教育之后的“第三本”教育护照,是世界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新亮点和必然选择。

二、高等教育人文精神的提出与传承

中国传统哲学认为:“以人为本”是人类所有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单一,教育形式过于呆板,文理分离,推行比较狭窄的专业教育,学生的学科视野和学术氛围受到很大局限。受历史传统的影响,人的片面发展和专业化发展突出,片面地强调科学教育或人文教育,以及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功能、教育培养模式、教育方法的单一,导致大学生学校教育的实效性降低。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对大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另一方面,大力推进职业技术教育,作为创业教育的重要要内容。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施的是“以学生为本”的现代教育,符合“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起源。作为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来源的创业教育起源于美国。发达国家的创业教育起步早、发展快,共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起步阶段,以传授创业知识为主要内容、课堂教学为主要方式的谋生型创业教育;发展阶段,以培养综合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实践性创业教育;成熟阶段,转而注重培养学生的事业心和开拓精神。形成了三种教育模式,即以课堂教育为主的专业化教育模式;高校、企业、社会相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高校、企业、政府相结合的合作教育模式。形成了一些基本的做法,即构建完整的创业教育教学体系;通过创业竞赛和创业项目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建立一个有力的创业教育组织机构。这些构成了创业教育的异域风景线,是我国提出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基础,也为我们大力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借鉴。

(二)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现状。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教育部和一部分高校纷纷推进创新创业教育。1998年清华大学最早提出创业竞赛计划,复旦大学为此还拟制了“望道计划”。2002年创业教育在我国正式启动。以清华大学、武汉大学等9所院校确定为开展创业的试点院校。2003年教育部举办了第一期创业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会,2006年召开全国科技大会。2006年的两院院士大会、2007年的十七大报告均提到创新型国家战略。2008年教育部通过“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了30个创新创业教育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目前,国内高校创业教育有“四大模式”,部分学校建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教学机构。以上措施均是在创新理论下进行的教育尝试,他们或多或少地适应时展的需要,暂时满足了市场发展的需要。

四、民办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很多高校都以不同的形式和程度在积极探索和开展创业教育,虽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从整体上来看,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具体来说,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高校管理者的认知偏差。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传统的“三中心”的教育思想,当前在我国高校仍然根深蒂固,许多高校管理者忽视了对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视和培养。

2、社会对创业教育认识不足。我国过去长期实行计划经济,因此产生与之相适应的“统包统分”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这种就业教育思想和观念至今影响着人们,家长们并不鼓励、支持自己的孩子走创业之路,对创业从心理上有抵触感,认为“稳定”才是生存之道,否则就是在荒废学业,不务正业。

3、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缺乏。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之所以没有广泛地开展起来,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高校缺乏对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创业教育系统理论比较薄弱,诸多理论问题还没有厘清和解决。一方面对创业教育理论研究的内容缺乏深度;另一方面进行理论研究的方法比较单一,目前对创业教育理论的研究大多是定性的研究,极少用到定量的方法,更缺乏实证研究,这就使得研究仅仅停留在表明的泛泛而谈。

4、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滞后。创业教育课程是开展创业教育延伸,承载着创业教育的内容体系,但目前我国创业教育课程资源比较贫乏。有的尽管开了,也仅停留在对毕业生就业指导层面上,至于如何将创业教育思想渗透到平时的教学中,怎样提高学生的创新与创业素质,根本无法在校园内形成气候。

5、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教师是创业教育的关键环节,创业教育成功与否与教师的水平息息相关。从目前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师资情况来看,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师资问题已经成为高校创业教育面临最大的瓶颈。创业教育学跨越学科较多,综合性和实践性最强,因此对教师的要求相对较高。目前,我国高校从创业教育研究到创业教育理论知识传授和创业教育实践指导,基本上还未形成专业的师资队伍,师资力量十分匮乏。

6、创业教育环境不完善。创业教育环境既包括校园文化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良好的创业教育环境是高校实施创业教育的保障,其中后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高校创业教育的进程。创业教育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实施不止是学校行为,还应是政府、社会和学校的共同行为。由于缺少鼓励高校开办创业教育、支持学生进行创业的法律依据,大多数高校还没有设立创业教育专门管理机构。

7、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分离。受历史传统的影响,片面强调科学教育或人文教育,以及教育体制、教育观念、教育功能、教育培养模式、教育方法的单一,导致大学生学校教育实效性降低。随着大批民办高校的出现,过分强调创业教育而忽视人文教育,出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分离的现状。

五、促进和完善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对策思考

(一)增强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是形成和推动创业行为的内驱力,是产生创业行为的前提和基础。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是高校创业教育的重点。

(二)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培训和指导。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大学生积累市场和社会经验,在实践中锻炼本领、增长才干,客观地看到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发现自身的不足;有利于大学生正视自身价值,增强服务社会的信心,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大学生真正了解市场需求,激发他们在现实社会中寻找创业项目和创业机会,为其顺利就业和创业打下坚实的社会基础。

(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果最终取决于教师。具有较高创造性思维修养和创造精神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具有质疑精神、思考能力的学生。要充分发挥辅导员在加强创业教育方面的作用,精心设计全程化职业生涯辅导实施方案,设置创业教育内容,按照不同年级开展有针对性、分层次的指导。

(四)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第一,建立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教育课程;第二,开设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的具体目标专门设计的教育活动课程。

(五)加强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环节。组织学生参加科研和各种专业竞赛活动和参加创业实践。学校要建立多种形式的校内外创业基地,以此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

(六)启动专项经费,确保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性。以大学生创业基金等为依托,鼓励学生积极申报创新创业类项目,经过专家评审以及答辩,对于优秀的项目予以经费支持并精心指导。

(七)营造科学与人文教育相融合的学术氛围和校园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例如开展一些人文素养较高的学术讲座,举办校园科技节、文化艺术节,举行诗歌朗诵大赛、辩论赛,开办人文沙龙、文化艺术展览、文化大观园等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以陶冶情操。

主要参考文献:

[1]DonaldFKuratko.TheEmergenceof EntrepreneurshipEducation:Development,Trends,and Challenges[J].2005.

[2]邬大光.我国民办教育的特殊性与基本特征[J].教育研究,2007.1.

[3]陈廷柱,姜川.阿特巴赫教授谈中国建设高等教育强国[J].大学教育科学,2009.2.

[4]杭永宝.当前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0.14.

[5]刘霞,孙汉中,张莉莉,丛茂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研究综述(1999—2009)[J].文教资料,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