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关于新年的文章

关于新年的文章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关于新年的文章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于新年的文章

关于新年的文章范文第1篇

关于青年教师成长心得体会通用范文   今天听了两位名师教育教学经验介绍,深深地吸引着我、感动着我,让我的心潮起潮伏,让我的心灵震撼。让我从全新的视觉角度审视“我”、“教师”这个职业,好多以前处于朦胧状态的问题迎刃而解,眼前豁然开朗。我收获最大的是体会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倾情投入教育教学工作,积淀方法,摸索经验,在活动中历练,才能促成自身的专业成长。要想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有一番出色的表现,没有捷径,只有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实实在在地去学习,去探索,去实践,去思考。教师,作为培养人才的人,教学素质必须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必须树立现代教学思想,掌握渊博的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学工作,必须脚踏实地地学习研究,才能在自己的专业素养上成长起来。

  赞赏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赞赏每一个孩子的独特性,赞赏每一个孩子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进步,赞赏每一个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帮助孩子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让孩子感到学习是自己的一种荣誉。

  爱,可以给孩子以心灵的温暖,爱,可以让孩子更自信。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献出一点爱,时时、事事呵护孩子的自尊心,与孩子共同享受教育的美丽。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这句话我感受最深的就是一个“爱”字。我想,我们做为一名教师要热爱学生,热爱自己的事业;还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照搬书上的东西,要勇于创新、敢于标新立异。最关键的是要保持宽容的心境,在今后的工作中遇到困难要不断的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与同事要互相关心、和睦相处。

  通过交流,教会我作为人师者,在工作中如何追求与奉献,在生活中如何投入与面对,如何使自己的观念不断地体现于自己的教学行为中,也让我学会自省,学会了反思,学会了回过头来看过去。我愿意做“教师成长”中的一名成长教师。我想,不只是我,我们全校许多同事都将在这次学习中逐渐成长起来。

  以前我常忽略这样或那样的事情,通过学习后,让我了解到了教学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断的学习、实践与反思,让我在教学过程中日益成长。我相信只要坚持不懈,以良好的心态对待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不断求知,善于实践,积极反思,就会成为一名符合现代教育需要的成功的教师!

关于青年教师成长心得体会通用范文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书者必须先为人师,育人者必先行为示范。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更高的素质,而师德就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是教师的灵魂。师德不仅是对教师个人行为的规范要求,而且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起着以身立教的作用。做为一名教师,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师德,才能以德治教,以德育人,才能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才能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和教育学生。

  又一次学习了新修订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使我更深的认识到:教师要教书育人,必先要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只有具备了高尚的道德情操,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一、要爱岗敬业,关爱每一个学生

  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这是教师必须要具备的良好品德。如果连这点都没法做到,那么这一辈子都很难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既然干了这份工作,就要对这份工作负责。要不计名利,积极进取,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尽职尽责地完成每一项教学任务,力求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求,但求更好,不断的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热爱自己的工作,还体现在对学生的热爱上。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给予爱。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一个不爱自己学生的教师,不仅干不好自己的工作,更不是一个好的教师。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天真可爱的孩子,由于他们年龄小,没有形成一定的习惯,所以他们总会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时,我们就要宽容的对待他们,给他们改正错误的机会。爱孩子,还要学会信任、鼓励、安慰孩子,给他们创造良好的发展、成长氛围,用自己的温暖与真心去打动每一个孩子。特别是那些学困生,更要用平等的眼光看待他们,更要给他们更多的爱心。

  只有爱才能教育好孩子。爱岗位、爱学生,才是教师应该努力培养的基本道德品质。

  二、严格要求自己,做学生学习的表率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我在多年的教师岗位中发现,教师的一言一行的确能深深影响着学生。教师的举止言谈、道德修养、处事方法、性格爱好,都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小学阶段的孩子,年龄小,没有很强的是非观念,模仿能力特别强,所以他们往往把教师当作自己的学习楷模。正是在这种模仿与影响的过程中,他们的性格、爱好、品质、修养等也在逐步形成。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影响甚至是终身的。正如教育家加里宁所说的:教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因此,教师更应在学生面前起到表率的作用,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严格地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意自己工作态度和方法,给学生做个好榜样,用自己良好的行为规范和师德修养去教育感染学生,以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行和修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三、培养自己的工作热情,用积极的态度去工作

  许许多多成功人士的经验告诉我们:成功取决于积极主动的心态。而教师的积极情绪、主动心态更是身心健康的一种内驱力,能促使我们积极向上,不断进取。不仅如此,教师的良好心态还能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影响,促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最终达成教育教学目标,并形成良性循环。反之,如果教师做事懒散,处世消极,那么,势必会使祖国的花朵耷拉着脑袋,打不起精神,自然也不能很好地茁壮成长。

  如今,由于社会对教师更高的要求,教师自身工作任务的繁重,工作压力的加大,使很多教师产生了对工作的厌烦情绪,对工作的热情不高,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工作的质量,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与成长。作为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这种现状对教师自身发展、对学生成长的不利,要学会克服自己工作中的困难,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工作,努力去完成自己的教育教学任务,实现教师价值与学生成长的双赢。

  四、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走终身发展之路

  终身教育,这是现代人必备的思想观念。做为教师,更应该活到老学到老,才能胜任这一富有挑战性的职业。陶行知先生的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要有一桶水。的思想,虽然说了几十年,但在今天依然适用。社会的发展,知识的更新,课程的改革,都需要教师去不断的学习,在学习中不断的更新自己的思想观念,更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这样,教师才能去适应课程改革与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就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把读书当成一种习惯,把学习看作一种乐趣,从各种渠道汲取新的营养,使自己变得更为睿智。在吸取新的知识、观念的过程中,还要善于反思、勤写笔记,注重积累,加强研究,以便真正有所提高,走向终身发展、不断进取的开拓之路。

  总之,通过多年的教学工作和此次的新师德规范的学习,我更加明白了: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不在于传授多少课本知识,最重要的是教会他如何做人!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会学生做人,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育人先育己,育己重育德。因此,我会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时刻的鞭策自己,让它成为我教育事业中的一盏明灯!让我们带着爱和责任走下去吧!

  关于青年教师成长心得体会通用范文

  作为一名工作两年的青年教师,虽然在进行教学工作之前参加了河北省教委主办的高等学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系统的学习了一些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但通过这两年来的教学实践感到岗前培训学到的那些教育理论知识过于理论化缺乏可操作性,在教学活动中如同暗夜行路只能自己边摸索边实践,感觉力气花了不少,但教学效果并不太理想,因此我迫切需要得到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指点以便我有针对性的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同时总结出一种适合自己且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恰逢此时,教务处为了帮助我们青年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举办了这次青年教师校内岗位培训。在培训中教务处针对青年教师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组织了三次专题讲座:、老师主讲的《以修身为本做好新时期的教学工作》,主讲的《如何讲好第一堂课》,以及主讲的《多媒体教学设计与应用探讨》,三位老师教学经验丰富,这次所讲授的内容可以说是他们多年从教经验的心血结晶,这些宝贵的经验对我们这些正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道路上摸索前进的年轻人如同指路的明灯,给我们指明了过好教学关的前进方向,在此向组织此次活动的教务处各位老师和以上三位老师表示最真挚的谢意,同时谈一下自己在此次活动中的感想和收获。

  一、作好教学工作首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

  借用米增强处长在培训开始时的一句话:“有德无才要误事,有才无德要坏事”以说明师德的重要性。要树立良好的师德先决条件就是要热爱教学工作,要充分认识到教学工作的伟大和重要,对于青年教师来说自己的好多同学到其他单位后收入比自己要高这些外界因素可能会对自己坚守教学岗位的信念产生打击,但也要看到随着党和政府对教育的日益重视,大学教师的收入水平已经达到整个社会的中上水平,同时政府和社会对教师这个职业也给予了极大的尊敬和认可,还有教师这个行业“传道、授业、解惑”所特有的成就感,这些都足以吸引我们全身心的投入这个行业中。具备良好的师德以我的理解应该表现在对业务的认真钻研,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对待学生生活上要关心,学业上要严格要求,要作到“严而不畏,敬而不远”。青年教师在师德建设上应该时刻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二、作好教学工作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

  1、认真作好课前的准备工作:

  首先第一步要写好教案,这里面要注意要对教学对象定位,是给什么样的人讲课,不同的授课对象要有不同的层次和深度。同时要尽量多的占有素材,写教案时要备有多种教材,教案不是教材的翻版,每一个概念和公式要从多种教科书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法,研究利用何种讲法学生更明白,理解得更透彻。教案不能多年一贯制,要认识到即使是讲同一门课,每次重复对教师来说都是专业知识、学业上的挑战,力求每次教学对知识要有更深入的认识,内容上则应该不断地追求更新、更前沿,以这样的态度写好每一次的教案都是对自己专业知识的一种检验和提高,不仅是对教学工作对于科研工作也是非常有好处的。

  其次,在写好教案的同时,每堂课之前还要做好上课的准备,比如对第二天要讲的内容,要预先对内容进行安排,列出提纲。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因为教学经验不够导致对教学的控制能力不强,因此最好能够在每次课前,自己试讲一下。

  再次,要重视辅导和答疑工作,在上一门课之前有条件的话最好能给老教师先担任一两次辅导工作,这样可以把本门课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同时可以吸收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不要因为学生在答疑时可能会提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就对答疑充满畏惧感,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是无所不知的,一时回答不出学生的问题没有什么可耻的,这反倒可以促进自己对知识的查遗补缺和深化理解,甚至有可能帮助你在该领域作出创新。

  2、讲课时注意的一些事项。讲台如舞台,做好讲课前的准备就好比一个演员在表演之前背熟吃透了课本,但能否取得较好的舞台效果,还要取决于演员的表演技巧和临场发挥,教师讲课如同演员表演一样,讲课的方法技巧以及教师的临场发挥都决定了教学效果。

  首先,要给学生以良好的第一印象,要求教师有良好的教风,作为教师要更加严格遵守教学的各项规章制度,不能迟到早退更不能旷课,教学时间变革应该及时通知学生,仪容和穿着应端庄大方。

  其次,教师可能并不是天才的表演家,但应该是专业知识传授方面天才的演说家。许多老教师的教学经验,充分地证明了这一点。他们的课之所以吸引人,不仅在于功底深,知识扎实,更在于他们具有突出的口头表达能力,具有很高的说话艺术。当然对于青年教师来说,在说话艺术上可能还达不到老教师的高度对此也不要泄气,我们应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以这种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说话不仅要求做到条理分明,生动、流畅、准确,而且要求做到严谨、缜密,同时在声音上则尽可能声情并茂,生动活泼。

  再次,板书就像舞台的布景,是讲课的重要辅助工具。一笔清秀漂亮的粉笔字,整齐美观的布局都能给学生以美好的印象,更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上面的标准虽然我们青年教师大多还达不到,但它应该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最后,其他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讲课时要脱稿,不要有口头语,内容要有逻辑性,最好能在开始时简单回顾上次课的内容,并顺势引出本次课的内容,在本次课结束前对当堂的内容进行总结,为了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还要注意多和学生进行互动。

  3、对多媒体教学的一些认识多媒体教学特别适合一些难于理解的也难于在板书中表达的模型,还有一些介绍性的内容,多媒体教学并不是适用于所有场合的,例如对于一些要训练学生思维的地方比如公式推导,使用多媒体效果并不好。当然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方兴未艾的教学方法,它有着许多传统教学方式所无法达到的优点,青年教师普遍具有计算机应用能力较强和接受新事物较容易的优点,青年教师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主动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知识,大胆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

关于新年的文章范文第2篇

而对于成都商报来说,2014年的1月1日是她20岁的生日。所以,今年成都商报的新年献词,也是她的生日献词。作为执笔者,诉诸笔端的,将是整个报社的核心表达。

20年的报纸,譬之如人,意味着成熟,也意味着烦恼。这是我的同事徐琼说的一句话。当前,整个中国报业正在艰难转型,就像我们的国家与社会面对的一样。20年前的时光重现,我们再度逢着一个大转型、大变革、大繁荣也是大挑战的时代。

关于新年献词怎么定调,如何措辞,换句话说,这个生日怎么过,报社的总编辑陈海泉先生、副总编辑杨力先生以及各个部门的主任、精英在一起进行了头脑风暴。这场风暴一开头,陈总就定了调调:不自我陶醉,不沉湎过往。

所以,类似“20年风雨历程的回顾”、“20年报道精品的罗列”、“20年与读者深情厚谊的展示”等老套的设想,都在第一时间被否定。因为这些,都是有关“我”。

我们的新年献词最终定调在读者身上,在“你”身上。

我们自问,作为一份有着20年历史的报纸,我们最想对读者说什么?

感谢,是最容易想到,也是最由衷冒出来的想法。我们想到要感谢许多具体的人,一位在印刷厂印刷了20年成都商报的工人,一位被认为是“没啥子出息”的送了整整20年报纸的发行员,一位风雨无阻买了20年报纸的读者……还有批评过我们,监督过我们,哪怕是为了一个错别字打举报电话的人……甚至是,我们在成都最重要的竞争伙伴——华西都市报。

第二个想到的,是道歉。这是总编辑陈海泉先生提出的。20年了,我们犯下的错误不少,有大,有小,有影响一个人的,有影响数千人甚至更多人的。不论大小,陈总的意思是,一一列出,“老老实实的,列一个版,诚恳地道歉,希望当初被我们伤害的人能够看得到,感受得到”。

第三个想到的,是提醒。这是都市报除了报道新闻以外的另一大功能:利用媒体的影响力、公信力,通过新闻的选取和站位,成为一个善意的提醒者,一个正能量的传播者——这一点,在今天的社会中显得尤其重要。我们的生日恰逢新年,临近春节,正是中国人的情感最容易与家庭、父母、温情联系在一起的时刻,这时候,一句善意的提醒,最温馨不过。

所以,最终讨论形成了这样的主题:20岁的生日,我们决心只做三件事:感谢、道歉、提醒——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抛弃姿态,没有花哨。

在中国报界,最著名的新年献词来自1999年的南方周末。当年,这篇文章曾经打动了无数热血青年,甚至有不少人是因为这篇千字文选择走上新闻的职业道路。“祝愿阳光打在你的脸上”,“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影响至深。直到今年,我们仍能在南方周末读到这样风格的新年献词,许多人仍然为此感动。

但是,2014年我个人更喜欢的是东方早报的献词。原因很简单:能打动我,能看到报纸的人格化。

这篇题为《大河奔流》的献词,开头一句是“和老Z最后一次见面是2009年的夏天”,根本不像报纸的献词,更像是个人色彩浓重的小说开头。花了千字左右讲完普通人老Z的故事后,作者笔锋一转,“也许每一条新闻,都这么平淡无奇……可是这个充满悖论的年代,如果没有迷雾中的洞察者,没有茫然中的悲悯者,没有疼痛中的激昂者,我们将无比愧对那些卑微甚至卑贱地生活着的老Z们……”

关于新年的文章范文第3篇

每天晚上看新闻是我的必修课。2008年1月5日晚,我下班回家后照例打开电视,观看新闻节目,当调到青岛电视台综合频道时,新闻60分栏目刚好开始。不经意之间,“事件”发生了-----青岛电视台新闻60分栏目的记者在青岛某医院做了一个这样的现场报道:“青岛某社区的儿童XX在饮用国内知名的“X牌”听装乳饮料时,在未做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将听装产品直接放在火炉上加热而引发产品爆炸,致使他永远失去了左眼;当孩子家长拿着某品牌产品让记者看时,上面没有标明任何的食用方法”......

第二天笔者带着疑问,就走访了青岛一些知名大卖场,就听装乳饮料“产品本身”探个究竟。在琅琅满目的听装产品面前,笔者仔细的观察了所有的品牌,却惊讶的发现了一个很多大品牌都忽视了的一个“小细节点”------将近2/3的听装产品在食用方法的说明都很含糊,只有少数的品牌在显要位置注明了“如需加热,请开启易拉环”或“如需加热,请勿直接将产品放在火炉上或微波炉内,避免危险”等的字样,而大多数的产品却没有明确正确的食用方法(避免发生危险的提示性说明);更多的是写着“加热饮用更佳”,但如何加热没有说明;当然也有品牌在包装上注明了“加热时应小于XX度”,试想,消费者如何来控制温度呢......

写到这里,可能很多业内人士会感觉我小题大做,或者认为因操作不当(监护不到位)而致使事故发生,责任在家长,与企业无关,但是笔者却认为不然,因为消费者购买的不只是产品,而是品牌!那“品牌意味着什么”,我想不用我解释,大家都很明白!

在品牌营销过程中,“消费者就是上帝”、“谁抢占消费者的心智,谁就抢占了市场”、“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等词汇语句在当代的品牌管理、营销管理之中,绝大部分的企业经营者、管理者、策划大师、营销大师都快用烂了,只要称得上是“策划方案”或“营销方案/计划书”,前半部分必然要进行消费者的研究与分析;不管是谁,只要在营销界游荡几年,都会知道:“品牌策略来自于对消费者、竞争对手、行业发展以及企业本身的SWOT分析等缜密研究分析而得出的”道理,但是往往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企业在营销活动实际运行过程中,却忽略了那些所谓的不起眼的小细节点,也往往就是这些小细节点,却在某些区域内或在某个消费群圈中,当这个响当当的强势品牌失去了原有的“大品牌”地位。

品牌建设的大道理,我在这里也不想做过多的阐述,只要在百度、GOOGLE或雅虎上输入“品牌”两个字,就会出现成千上万的关于品牌的文章;不过我在这里要说的是,我们的品牌管理者和营销管理者,在做品牌规划或进行营销策划时,我们要真正的站在消费者的角度上来考虑问题(其实我们本身也是消费者群体中的一员,我们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品牌,时时刻刻在与众多的品牌进行着亲密接触),多挖掘消费者在使用品牌时最容易忽视的小细节点,想在消费者所想之前,做在消费者未做之前,尤其是那些“因为消费者的失误操作或忽视而容易发生意外的产品生产企业”,更应该从细节上下更夫,在细节中给予消费者所想要的;使真正的品牌营销进行到底。

关于新年的文章范文第4篇

亲爱的同学们,初初带你一起走进第三单元喽!看那边――家乡戏、赛龙舟、过大年、狂欢火把节……热闹非凡,精彩纷呈,嗅一口都是满满的乡土清香。

不过,要真正亲近那片土地,融入那份特殊的境遇,可别忘了带上一件最重要的“法宝”哦――“读”。真情意、有味道的好文章,得有好的“外衣”吧,这件“外衣”其实就是文章的语言,我们得耐心多读,走进文字世界里去。读着读着,你不禁会被它的情深深打动,被它的意深深感染,渐渐地,你会发现你更爱那片多情的土地、爱上那里的人,甚至更发自内心地要成为那片热土上的一草一木。

首先你得会读。你尝试过添添删删读、换换段落读、浮想联翩读吗?试着自己加点料或者去掉点、换掉点,读读看,你会发现文字间有了起伏变化,一下子涌现出文字的褒与贬、轻与重、浓与淡、雅与俗、文与野、优与劣、美与丑等不同感受,亲爱的同学,请你意识到――你的体验已更细腻,认识已更深刻。

当然,读的时候也别冷落了自己。建议同学们在尊重作者情感的同时,也要试图生发出一个与我们情感之间有交集的契合点。比如,我们可以这样问自己:“我小时候曾经也……”“一样的场景,我却……”。既能深切体验文字里的情意,又能融进我们的思考,陶冶性情,启迪理性。

另外,我们这一单元是民俗单元,因为内容的特殊性,建议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能多点文化追问。大家都知道,民俗风情,是依附人们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我们不免要暗示自己叩问:这样的活动里,人们有什么样的精神追求或寄托;这一民族性的活动,我们能发现这个民族的过去、今天和未来是怎样的……这些一定会使你读得与众不同哦。

同学们,民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请大家和初初一起,关注民俗,传承情意,让我们把大中华这一生生不息的文化之根、精神之根永记心间。

延伸文本

《社戏》延伸文本――

看年戏

李星涛

小时候看的年戏主要是泗州戏,又称拉魂腔。意思是听到泗州戏的唱腔,人的魂都会被拉走,其勾人的魅力已不言而喻了。

那时候,故乡五河有很多流动的泗州戏戏班子。演员忙时分散,农闲聚集,挨生产队轮流演出。尤其是到了年关,年戏的锣鼓天天不停,今天到了赵台子,明天到了张台子,你只要循着鼓锣之声,便可找到戏场。

戏台搭得极为简单,选三间屋大的一片空地,拉一块紫色的幕布。演员就在幕后,演奏的人坐在场地的一边。场地四角埋上四根木桩,一根粗绳绕过木桩,方方正正地拦出一片空地,就算是戏台了。晚上,戏台前面的左右两根木桩上,吊两盏“滋滋”作响的汽油灯,照得人眼花。一大群人围在四周,瓜子摊摆上了,水果摊摆上了,甚至还有人趁机蒸了糖馒头,在场外锐声叫卖,惹得一帮孩子直咽口水。

戏还未演,开场锣鼓、坠子、琵琶、笛子却不时合奏出旋律诱人的片段,将戏场的气氛渲染得浓浓的。戏要开演了,场内锣缓鼓慢,鼓快锣急,将一颗颗心敲得发紧,所有的乐音也像孩子集合一样,自觉地聚到一起,做好活动前的一切准备了。早有半大孩子按捺不住猎奇的心理,爬到戏场外高树上,向树下的孩子添油加醋地演说一番,说得树下的孩子急成猴子,赶忙爬到附近的草垛上,将身子藏在草中,只露出头来,如电影上玉米地里埋伏着小兵张嘎。

一阵密集的锣鼓过后,琵琶、二胡、笛子、梆子突然同时起奏,仿佛风雨过后,阳光激射出来。众人眼睛一亮,开始伸颈探头,躁动不安起来。你挤我,我挤他,一个说:“前面的把头拿掉!”一个喊:“你蹄子往哪放的?”一时间,人群挤动,如风吹高粱地,根部不动,秫秆左右旋转,俯仰不已。突然,台中锣鼓一停,只听幕后一声:“又来了……”一声长长的拖腔,婉转了几道弯后,骤然停了下来。场上立即鸦雀无声,人们纷纷注目幕边。可那演员却迟迟不露身形,而是趁着自己唱腔的余韵,将那穿着水红色衣服的后背露了出来。音乐声再次响起,那演员斜着身子,半露粉脸,踏着音乐的旋律,从幕角向戏台中间退来。只见她粉红的金莲快速交错,退至场地中央,忽地一个转身定势,眉儿眼儿全都显露出来,惹得下面一阵哄动。今晚唱的是王三姐坐寒窑,讲的是薛平贵西征后,王三姐守寒窑苦待丈夫归来的故事。情节展开到时,唱词和道白相间,琵琶与梆子主奏,唱至动情处,只剩下二胡伴奏,旋律凄婉抒情。老年人听得流泪,中年妇女听得唏嘘不已。那唱词,人们早已会背,却百听不厌,听一遍便听出了一层沧桑,唱一遍便唱出一层别样的韵味。那些做孩子的,却似懂非懂地听着,眼睛只盯着演员脸上的胭脂和脚上好看的粉红绣鞋。常常是大人们听得忘情,而孩子们已哈欠连天,趴在草堆上就睡着了,只等戏散人走,“哄”的一声,方从梦中醒来。因此,大人赶场子都不喜欢带孩子去,孩子们却像他们的尾巴,甩也甩不掉,几十里远的路,场场跟到,也常常如数家珍地向小伙伴们夸耀着自己看过的戏目:小女婿、打菜台、王二嫂赶集、拾棉花……渐渐也知道了省剧团里有李宝琴、李宝凤等名角儿。

如今,电视普及开了,流行歌曲也像风一样,刮得天昏地暗。年轻人早已忘记了什么是泗州戏,有些老年人仍念念不忘,他们常常在年关凑钱配份子,邀请出几位老角色唱上半天一天的,重新过一次戏瘾。那纯朴的旋律再一次将人们带进那散发着汽油气味的戏场,带进那唱词渲染出的婉转美好的故事里。

(选自2016年2月10日《安徽日报》,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本文作者以饱含情意的深情笔触,回忆了“我”小时候年关看泗州戏的一段生活经历,刻画了一群农村地方戏演员和村中看戏老小的形象,表现出劳动人民淳朴、善良、舞台经验丰富、热爱生活的美好品德,展示了农村自由天地中充满情趣的生活画卷,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对农村生活的眷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溢满字里行间。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小处而言,贴切传神的动词、妙趣横生的语言、鲜活生动的比喻、错落有致的长短句,摇曳多姿,趣味盎然;大处而言,演员的正面描写和观众的侧面烘托、戏前的层层铺垫和戏中的聚焦刻画、过去看戏的痴迷神往和如今年戏的淡出眷念的对比,真挚质朴的语言中,处处融入对家乡人、家乡戏、家乡风物的爱恋与眷顾。

尤其是文末一段,作者心中的隐忧你能明白吗?孩子们,家乡才是我们的根,才是我们心灵家园之所在,趁这些“散发着汽油气味的戏场”还未远去,多回家乡走一走,多去乡村走一走吧!

读有所思

1.戏未开演时,在那诱人的旋律里,文中横线处对孩子们的描写别有情趣,请多品读,谈谈你的理解。

2.读完本文,你觉得作者除了表现对家乡戏的热爱与眷念,还意在提醒我们什么呢?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说说。

《端午日》延伸文本――

竹筒粽

宋殿儒

小时候,很爱吃母亲做的竹筒粽子,问母亲为什么竹筒粽子比笋叶粽子好吃呢?母亲总是说,《西游记》上的那个唐僧一行当年西天取经,路过一个小国的时候,不就喜欢吃竹筒粽子吗,你们不知道,那还是猪八戒最早发现的……那竹筒粽子其实是咱这儿发明的。

虽然那时候我并不知道《西游记》上猪八戒一帮人喜欢吃竹筒粽子的事情,但是我很坚信母亲是个知道最多的人。因为那时候母亲在当村小的民办教师呢!后来当我上初中到城里,一次在同学家里看到《西游记》,书中写唐僧师徒等人围着一片竹林,香甜地享用竹筒粽子。

不过为什么母亲说竹筒粽子是我们老家人发明的呢?而《西游记》里的竹筒粽子却是在最西边一个小国呢?这些疑问,一直到我上了大学后才明白,文化流源与传播中常常是会有位移的,当然也难免会有误传。不管怎样,母亲每年给我们做的竹筒粽子,味道是独一无二的。

竹筒粽子的用料和做法都很独特讲究。母亲做竹筒粽子的时候,往往会在阳历五月初就到家乡的竹林里砍些粗壮青竹回来。放过五天后,再根据竹子每节的长短锯成一个个青竹筒儿,尔后把这些青竹筒儿放到阴凉处等待使用。接着,母亲就要在家乡的泡桐树上选择和竹筒内圆大小相仿的泡桐枝儿,然后再锯成四公分左右长的木塞。到该做竹筒粽子的时候,母亲就会到村子后边的一眼泉里去取水泡米。母亲说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工序。

但是母亲说,做好竹筒粽子还得需要很好的破竹筒的手艺。就是说在装江米前,母亲还得将选好的青竹筒子正中破开。破的时候必须一刀正中,不然做出来的竹筒粽子吃的时候就很难从竹筒里取出来。

蒸煮竹筒粽子的时候,先把锅里的水烧得半开时才开始往竹筒里装江米的,装江米的时候,母亲还经常问我们娃儿:“想吃核桃仁的还是想吃大枣子的?”等我们回答后,母亲就把核桃仁或大枣撒到泡好的江米里进行均匀搅拌,尔后就开始往竹筒里装填米料。装好米料后,母亲会飞快地从身边早已放好的线框里抽出一根红线绳,将竹筒子的口儿扎紧,然后再把做好的泡桐塞子塞进竹筒的口里,用手紧拍一下就丢锅里煮了。大约文火煮上三个时辰,竹筒粽子的香味就从锅里飘出来了。那时候母亲才会说,粽子可以出锅了。

母亲做的竹筒粽子在家乡是很出名儿的,好在母亲并不保守,每年端午节不仅自己做,而且还教着村里的媳妇们做,现在我们老家人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做了。记得去年我到一个城市出差,忽而看到婶娘领着一帮年轻妇女们在街上卖竹筒粽子。车子上,还张贴着一个牌子,上写着“永宁竹筒粽子”“纯天然绿色食品”。

在没有母亲的端午节里,娃们必须要做好的一件事,就是接替母亲做竹筒粽子。在一家人的心里,做好竹筒粽子就是在和母亲说话,就是缅怀和重温母亲给予的母爱。

(选自2016年6月7日《盐阜大众报》,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作者感念母亲,没有用华丽的词藻,向读者娓娓道来的只是端午节里母亲给我们做竹筒粽子的一段生活经历,记叙的都是普通人家中发生的平凡小事,但平凡的字眼中展现的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所有的母亲都爱自己的孩子,而爱的方式却有不同,所以才会有“孟母三迁”的故事,才会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诗句。作者的母亲用她的方式表达了对他的爱,作者赞颂母亲是一个慈爱、无私、勤劳、善良的女性。

通俗易懂、简洁朴素是这篇文章的语言特点。文笔自然质朴,没有一点矫揉造作的痕迹。作者笔下的竹筒粽把读者记忆中的美好从容地唤醒,并让读者内心深处的温馨回忆灵动起来。尽管是平凡百姓的平凡生活,却写得生动自然,有如潺潺溪流溢过被岁月磨光的青石板,以细而无声的质朴浸润读者干渴的心田。他的语言没有过于堆砌华丽的辞藻,老道而干练,收放自如。貌似朴素平常,实则鲜活奇特。

卒章显志,可资借鉴。“在一家人的心里,做好竹筒粽子就是在和母亲说话,就是缅怀和重温母亲给予的母爱。”这既是“我”明白的道理,也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读有所思

1.通俗易懂、简洁朴素是本文的语言特点,请结合相关内容略加阐述。

2.文章选取了一个承载感情的媒介――竹筒粽子,使感情有了依托,更加真挚。你能选择一个承载或传递某种感情的媒介吗?谈谈具体想法。

《本命年的回想》延伸文本――

年来了

陈恒礼

年来了,福到了!

“年”很古老,几千岁了吧,又很年轻,年年不变,青春洋溢。那些关于“年”的记忆就像一块画布,有浓有淡,有枯有涩,有明有暗,有空白,也有闲笔,闲笔处题首小诗,诗里开着鲜艳艳的花,又红又媚。那是几枚印章开出来的,有时候还印在小孩子的额头上,讨喜。

中国人过年,几乎人人都成了艺术大师。从一圈花边饺子到一只虎头鞋,从左邻右舍到一家老少,从一句祝福到一个抱拳施礼,整个画面都是中国民间、中国气派。没有哪个国度的人可以像中国人这样,年的文化,融入了千年百代对生活的理解,对生命的礼赞,对岁月的崇敬。过年成为中国人的一种仪式,一种遍地吉祥的仪式,一种颂扬生命的仪式。新年得福,中国人自古就是世界上最向往祥和、企盼普天同庆的人群,也是理想最为执著、善良最为饱满的民族。

我是在苏北出生长大的,对那里过“年”的习俗永记难忘。况且家乡的史志上也有记载:“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贺新年,户无大小,人无长幼,都新衣新帽,备酒食、香烛、纸马,祭祀天地诸神,再祭祖先。然后给长辈拜年,邻里亲友再进行互拜,秩序井然不乱。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各村为会,鸣锣击鼓,互相往来。更有扎彩作狮呢,以两人在内举之作狮子舞。又有糊纱为龙,其中点上蜡烛,十数人用竹竿举起,游行城乡,伴以锣鼓笛箫,狮则跳跃作戏,百态毕出,龙则盘旋起舞,蜿蜒如生。观者填街塞巷,白昼及夜,经旬始收。”

细读这文字记忆,脑海中儿时过年的画面,就一齐展现在眼前了。那真是民间的一场狂欢――

苏北的乡村,年来时,东庄小屁孩放一个鞭炮,西村的小屁孩马上就欢呼起来:“过年了!”我们那时候放的鞭炮,叫寸炮,一个一个地放,子只有两三厘米长,点着不立即扔出去,就会炸在自己的手指上。所以,放寸炮是小孩最刺激的事,要有胆量,要有机智,还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否则,殃及自身,会被别人耻笑。

年来了,乡村里的秩序有条不紊。一代一代传下来的,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从小就知道了。你比如,点上红点子的馒头出锅了,做母亲的挑拣一个鲜艳好看的,一边用嘴吹着热气,从左手倒到右手,又从右手倒到左手,递到眼巴巴的孩子手里,说,快,送给你爷爷奶奶先尝尝,回来再给你吃!小屁孩就乐颠乐颠地去了。到了年三十中午,一桌饭菜大人不动,小屁孩再馋是不敢先动的,规规矩矩地等待大人们伸筷行动。而大人们呢?又总是先给祖宗牌位敬酒磕头后,才能上桌吃饭。这套,小屁孩要跟着学。

那时的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天,压岁钱,求的是压住邪祟,不在乎钱的多少。一毛几分的,大人不嫌少,小屁孩亦是欢天喜地,有时,一捧香花生一块糖,就引得一蹦三尺高。至于新衣服,也不是必备,干净倒是必须的。旧衣服上缝个布公鸡也就行了。雄赳赳,气昂昂,在头顶上晃来晃去。

过年了,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对玩“会”都有同样的期待。大约每一个自然村都会有一个“会”,粗手大脚的农民,玩起了文艺活,耍狮舞龙撑旱船,敲锣打鼓唱小调,演员大的七八十岁,小的七八岁,精神抖擞,到集镇的热闹地段各显手段身手。每到这时,家家收拾得干干净净,然后涌向街头。远远地听到锣鼓声,不久就先看到田野深处幡旗飘飘,一队队的人马浩浩荡荡地就过来了。各路人马相撞,比试着谁的武艺高强,围观的人山人海;演得好的围观的人就多,锣鼓声越响越激昂,演得差的围观的人也少,不由得就偃旗息鼓垂头丧气了,埋怨自己准备不足,发誓明年卷土重来。人群中,俊俏女子是年轻后生的追逐目标,一段好姻缘常从赶会时的偶遇开始。

村里人过年,是要请新媳妇的。新媳妇就是当年结婚的女子。本族人请本族里的,也请外族的,有时一桌坐好几个新媳妇,那阵势想想都觉得可观。新媳妇打扮得也不输结婚那天,陪她的都是更年轻的未婚小大姐,这桌上是没有男人的席位的,男主人变成了男主妇,任务是全心全意服务好新媳妇。新媳妇出门赴宴,身后就跟着一队吃屎的孩子,一边追一边唱:“新媳妇拉麦子,怀里揣个麦粒子,麦粒发芽了,孩子会爬了!”虽遭大人驱赶,一笑轰散,却躲在远处继续唱,边跳边笑边唱。新媳妇便羞羞答答,加快了脚步……

(选自2016年2月4日《徐州日报》,本刊有删改)

鉴赏空间

本文作者以朴实的文字深情回忆了苏北乡村的过年习俗,按照时间的推移,重点写了放鞭炮、蒸馒头、吃饭、包压岁钱、玩“会”、请新媳妇等“狂欢”内容,为读者描绘了一幅幅生动典型的苏北风俗画,表现出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浓郁的乡土风味,歌颂了纯真可爱、热爱生活的父老乡亲,这样的情意主旨跟《本命年的回想》极为相似。

勾勒生活场景,生动传神。本文语言很有表现力,往往不多几笔就能把某一生活情景生动传神地勾勒出来。如写充满期待的玩“会”,让粗手大脚的农民玩起文艺活儿,本身就充满令人神往的谐趣。还有老少男女齐上阵,彩旗飘展,人头攒动,那是怎样的气势、怎样的欢腾!表演展示还要有高下之分,情态毕现,趣味涌动,令人捧腹。年轻后生遇见俊俏女子,遇见美丽姻缘,更是令人心池荡漾,春风拂面。可以说,文章对大年的每一点记忆都是体现民风民俗的风景画、风情画,生动传神,勾起我们多少美好的童年回忆。

线索清楚,如数家珍,逐一叙说,各有特色,尤其是作者生动传神的叙说情致饱满、兴味盎然,读者更多感受到的是认识和情感上的满足,甚至赞不绝口。

读有所思

1.文章叙事条分缕析,情趣盎然,请说说文章重点依次写了什么,其中蕴涵着作者怎样的感情,请举一例略加分析。

2.读完全文,作者笔下淳朴多样的民俗活动,同样会令我们心生对新年特殊的感觉。你的家乡过大年时都有哪些令人难忘的画面?说来听听。

《火把节之歌》延伸文本――

二月二,串豆子

南芳梅

又是一年二月二。

思绪还在与正月的酒香缠绵,不觉二月已踮着脚尖携着春风而来。

二月二,正值阳春三月,在梦里,都在期盼一场淅沥小雨,怎料一场纷纷扬扬的春雪赶在龙抬头的早一天铺天盖地地袭来。都说,春雨贵如油,我说这春雪不亚于油吧!于春耕,你是天使的泪,滋润着大地春怀,风情万种的妖冶了一回。于行人,你无疑是一个不小的行动制约,冰滑雪倒的,危险无处不在。

这场厚雪,虽然行动不便,但没有覆盖住我心中的二月二。

关于新年的文章范文第5篇

【关键词】流域治理;碎片化;整合;公共管理

2012年12月31日的山西长治苯胺泄漏事故在新年的同时震惊全国,此事件中,苯胺泄露流入山西境内的浊漳河,进而造成下游多个省份的河流污染,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用水与生活。而这次重大事故之所以会发生,与我国的流域治理方式有着必然的关系。这就再次将流域治理的问题凸显了出来,流域大多是跨地区的,其整体性决定了治理的不可分割性,而我国的流域管理体制却是以行政区划为主,呈现“碎片化”,忽视了同一流域的不同行政区划之间的联系,从而导致了水污染及水资源利用等流域水问题。因此,下面将以公共管理的视角,详细分析流域碎片化治理的整合。

一、我国的流域水管理体制

(一)流域水管理体制的内涵

1.水资源管理体制。流域水管理体制是由水资源管理体制发展而来的。水资源管理体制是指国家为管理和监督全社会水事活动、保证各方面合法权益、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所确立的组织体系和权限划分的制度。

2.流域水管理体制。我国的流域水管理体制是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来自于新《水法》的明文规定)。从规定可看出,国家是强调了流域管理、行政区域管理各自的重要性及其相互结合的关系的,但是现在的现实却是以区域管理为主、流域管理为辅,不能很好地发挥流域管理应有的作用。并且,流域管理的理想模式是在水资源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建立政府宏观调控、流域民主协商、准市场运作和用水户参与管理的运行模式(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在水资源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高层研讨会上的发言),而我国的流域管理模式却不是这样,具体情况将在下部分阐述。

(二)流域水管理体制的结构设置

目前,我国的流域水资源管理是三级管理体制,即水利部、流域机构和地方水利厅三级管理。其中,流域管理机构是水利部的行政派出机构,依法行使其水行政管理职能。本来流域的治理应该是由流域管理机构负责,从而形成以流域治理为主、行政区域治理为辅的治理办法,但由于流域机构分属于不同的行政区划,所以流域治理权相应地被分割条块,出现了相反的治理结构。目前我国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的特点是多部门、多层次,即以条条为主、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来源于水信息网“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再探——关于机构设置的研究”),这种管理体制是不利于流域水的综合治理的。

二、流域治理的“碎片化”

(一)“碎片化”现象

碎片化原意为完整的东西破成诸多零块,主要应用于社会传播,是传播本质上多元化的表现。而在流域治理中是指本文中已提到的治理的条块分割,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流域整体治理观念问题。联合国早在1992年就提出水资源的管理需要采取整体路径,2012年第六届世界水资源论坛上,联合国官员和专家也依据恶化因素跨地域、用水需求跨领域的情况,警告水资源管理不能实行“碎片化”。这些都表明流域的整体治理已达成国际共识。但是,在我国,对水资源进行流域整体治理这一国际共识并无反映,没有把它当成流域治理的原则,仍然是以行政区域为主要划分实施流域治理。就像巴泽尔所说的,“没有界定产权的公共领域,不同区域、不同部门的政府都展开了对公共领域的争夺”,流域就属于没有界定产权的公共领域,而流域上下游的不同行政区域都是为了自己的私利,其治理政策也是为此服务的,难以实现价值追求的整合。

2.流域治理政策制定问题。我国的流域治理是以行政区域为主进行划分的,因此,流域的政策制定过程也是各自为政、互相割裂的,这就很容易使各地根据自己地区的经济利益制定政策。众所周知,流域是一个综合的整体,联系紧密,一旦忽略整体进行分割治理,就难以解决流域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各地分割治理的同时是不进行信息交流的,交流平台的缺乏,加重了流域治理难度。

3.流域水资源分配问题。同一行政区域的不同职能部门之间是存在着价值分配的,比如说,林业、农业、渔业对水资源的分配就很容易产生争议,难以统一;同一流域的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分配更加明显,这在文章开头提到的山西长治苯胺泄漏事故中得以表现,上游区域依托浊漳河发展化工业却不慎造成河流污染,进而给下游城市带来巨大影响,最终就会产生纠纷。而针对以上问题,现有的流域治理碎片化体制无法很好地解决。

(二)“碎片化”的成因分析

1.流域治理的政策规定存在缺陷。我国现有涉及流域治理的法律为:《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四部,其他的是国务院和有关部委颁布的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这些法律法规并不完善,有较大缺陷。其中的《水法》与《水污染防治法》的某些规定不够清晰,甚至有的规定不一致,这使基层单位及人员失去执法依据,进而出现执行与政策违背的现象,也不利于行政权力的行使。我国缺少流域治理的综合法律,管理较为分散,难以推动流域的综合治理。

2.区域治理与流域治理间的矛盾。流域治理是考虑到了流域的整体性,以流域整体发展为目标的,关注的是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流域内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流域水治理;而区域治理更多地关心区域内经济,将经济发展放在首位,为之可在流域环境治理上做出让步和牺牲。而我国恰好就是以区域治理为主,不能发挥流域治理的优势,却形成碎片化现状。

3.流域管理中利益相关者及公众的参与不够。现行流域管理是行政为主导,重政府对下治理,轻利益相关者及民众参与。政策制定过程中公众被排斥在外,未能充分发挥积极性与创造性,利益相关者亦是。这就难以在决策制定时考虑全面,造成对一些问题的忽视,最终影响流域的有效治理,也难以实现公众对治理的监督。因此,利益相关者及公众的参与急需提上日程。

三、“碎片化”整合建议

(一)保障社会公众及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流域治理不仅是政府机构的事,更是一项重大的社会公共事务,它与每个社会公众都是息息相关的,社会公众及利益相关者都有权参与到其中。保障社会公众的参与一方面是在保障公众的权利,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其作用,为我国的流域治理开拓新途径。为实现这一点,可采取以下措施:

1.建立健全政府流域治理的信息公开制度。现今社会的信息公开制度不够完善,社会民众获得政府治理信息困难,阻碍了他们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步伐,应加快信息公开,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进而促进其积极性。

2.通过立法手段使公众参与成为可能。应健全法律法规,改善政府“门难进”现状,避免将想参与流域治理的公众排除在外,让民众有能力、有可能实现流域治理的参与。

3.开辟新途径,为公众建议建言提供通道。应在将流域信息公开的同时,开辟出一条新途径,以供公众在发现流域治理的问题或有好的建议时,能够让政府获悉。同时,这条途径还可以用于公民监督通道,进而及时改进政府的流域治理。

(二)政府组织内部的整合

1.横向层次整合。横向层次上,必须加强不同行政区域、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管理制度建设。在流域治理中,行政区划各自为政,地方政府将其自身的地区经济利益放在首位,抢占水资源,不注重对流域水的保护与治理。这种区域间的分割是流域治理的一大障碍因素,应建立跨区域的治理机制,避免流域被分离治理的现象。不过,在增强地区间联系,强调地区合作的同时,也应注意各区域间的合理分配,避免“搭便车”现象。

2.纵向关系梳理。流域治理的关键问题是流域管理机构与区域管理机构的冲突问题,流域管理机构的权利过小,受到行政机构的严格限制。二者关系的改革应依赖纵向上中央政府的机构改革,需重建流域水治理的管理体系,设立专门的流域综合管理机构,加强流域治理机构的行政权、执行权、监督权等权利,保证流域管理的整体性。

(三)公私部门的整合

为减轻碎片化现象,政府与企业之间可进行合作,也就是公私部门的整合。以前,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是政府对企业进行强制监管,企业贿赂政府官员,寻租现象严重。流域的污染大多是由于企业的不正确排污造成的,为避免流域水污染,应想办法实现政府与企业的合作,使企业变被动为主动。因为企业在获得收益的同时也承担着社会责任,政府可倡导其认知自己的环保责任,还可以通过环境管理讲座、政策宣传等方式加强其环保认知,提升环保能力,使企业与政府共同为流域治理作出努力。

四、结语

流域治理是我国区域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环境保护及经济发展都有着深远影响,但现在出现的“碎片化”治理模式却引发了众多问题。本文对其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其现状与成因,最后从公众参与、政府组织内部整合、公私部门的整合三方面提出了一些个人建议,以期改善流域分割治理的现状。相信新的流域治理模式将改变我国流域治理的碎片化状态,促进流域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彭学军.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6

[2]卢祖国,陈雪梅.论我国流域管理碎片化治理之策[J].生态经济.2009(4):162~165

[3]张帅.美国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启示[J].四川水利.2001(2):62~64

[4]刘刚.法国水环境管理体制初探[J].治淮.2002(8):26~27

[5]任敏.我国流域公共治理的碎片化现象及成因分析[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4):580~5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