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三年级作文观察日记

三年级作文观察日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三年级作文观察日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三年级作文观察日记

三年级作文观察日记范文第1篇

一、循序渐进,制定作文训练计划

教学生写好作文绝非是一日之劳,它必然是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教学的阶段性和连贯性要求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字词的积累到词句的训练,到段落的训练,再到篇的训练,整个过程要呈现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我在低年级教学中为学生设计的作文启蒙训练步骤是:1、一年级第一学期――会用学过的词语写分别写1―3个句子;2、一年级第二学期――会围绕一个主题(或一幅图)写几句话(或一段话,50字左右);3、二年级第一学期――会围绕一个主题(或一幅图)写一段话(100字左右);4、二年级第二学期――会围绕一个主题(或一幅图)写1―2段话(150字以上)。这样的训练就为三年级的正式作文奠定了语言基础。

二、培养兴趣是关键

《语文课程标准》对低年级的写话训练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受。”这就是说,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选取学生喜于接受、愿于表达、乐于动笔的话题和方式呈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减少写作的束缚,使学生敢于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产生最优的学习效果。

例如,通过讲故事谈感想来激发学生作文兴趣。我常会利用空余时间给孩子们读(或讲)一些童话故事,让他们听后说出自己的感受,并引导他们课外多读一些故事,并给他们提供时机让他们讲给同学和老师听,并谈自己的感想。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之后,可以引导学生把课本学过的课文和课外读到的故事的感想写下来。

再如,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比如,“新年祝福”主题班会――新年到来了,让学生畅谈自己打算怎么过新年,你想对亲人和同学说些什么?“感恩母亲”主题队会――母亲节要来了,你想对母亲说些什么?......通过这些活动把学生内心真切的感受挖掘出来,然后引导学生给同学、老师、父母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可以写成日记,也可以制作贺卡)。

三、课前说话,带动观察

低段学生缺乏观察周围生活的习惯,不会从生活中发现和积累素材。我在教学中坚持开展课前三分钟说话活动,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听到或经历的新鲜事。因为小学生大多喜欢争强好胜,希望自己所说的都是其他同学喜欢听的,自己能比其他同学说得好,很自然就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去捕捉和观察生活中遇到的有意义的和有趣的事。比如:家里新买了什么家具或电器?父母今天对我说了些什么?村里新成立了什么组织?学校发生了什么新变化?身边有哪些好人好事?我的理想,我的新发现,我新读的故事等等都可以作为课前说话交流的内容。这项活动既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还为写作打下了基础。在说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着把自己讲的写下来。

四、引导学生写日记或周记

一年级学生由于识字局限,加之拼音使用不是很熟练,写日记和周记的难度较大,所以我一般从二年级起开始训练学生写日记或周记。因为是刚刚开始,所以要求较低,学生想些什么就写什么,只要是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就可以,不会写的字可以用拼音代替。写日记或周记既可以帮助学生积累素材,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养成留心生活的良好习惯。

五、注重激励,培养自信

三年级作文观察日记范文第2篇

一、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的认知与自我需要紧密联系,只有当这种‘需要’转化为愿望时,才能迸发出强烈的内驱火花,形成积极的追求。”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常常喜欢在墙壁上,教室的黑板上写写画画。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一种“自我表白”的早期行为。这种“自我中心”、“自我放纵”又是儿童时早期作文的一条心理规律。我们教师一定要尊重低年级儿童作文的这一心理特点,了解他们作文的心理效应,科学地进行早期作文教学,注意培养低年级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在生活中借日记,促进学生语言积累 

日记是观察的“竞技场”,是练笔的“跑马场”,较之作文日记本身更具有独有的优势:一方面,日记将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等,择其要者,写下来;另一方面,日记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因此最具真情实感。由此可见,日记能较直接、较明显地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和提高。从三年级语文教学开始,我就鼓励和指导学生写日记,写身边的事,写真情实感。在指导他们写日记的时候,我曾叫他们去观察小动物,观察自己种的大蒜,甚至鼓励他们去养蚕,在他们与这些事物接触的同时指导他们把自己的感受写出来,记进他们的日记里面,而且对于他一些独到的看法或者疑问,我还组织他们去讨论、查阅资料,培养他们一种自主学习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之下学生们写出来的都是他们的深刻体会,内容自然就真实生动许多。 

三、加强造句训练,提高学生写话能力 

引导学生养成记日记的习惯以后,不能说作文教学就一劳永逸了,因为中低年级学生的词汇积累非常少,他们通常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表达他们的意思,增加他们的词汇量是刻不容缓的事,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在三年级下学期我就让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背一些古诗文上的好词佳句,不能理解的再解释给他们最终让他们达到灵活运用的程度。如我在讲到“什么的天空”时,让他们想象前面可以加一些什么词来修饰,在竞争的情境下,孩子们的兴趣来了,纷纷组出许多精彩而恰如其分的短语。在指导造句训练中,扶放结合,利用学生童真的幻想,同时指导学生用上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让学生把句子造得生动,充满想象,富有新意,进而达到促进学生想象能力发展的目的。 

四、注重看图说话写话,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想象创造能力 

看图说话写话是低年级学生作文训练的一种重要而特殊的形式,是有效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必需的基础训练阶段。看图作文中,画面上的人物和景物都是静止不动的,要把景写得逼真动人,把人写的有血有肉,必须通过丰富而合理的想象,才能构成完整的故事。只有想象的细致入微,新颖别致,内容才能丰富。对于低年级的看图说、写,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即是在仔细观察画面的基础上,围绕图中人物的动态、神态、表情展开联想。想象图中没有画出来的事物,如人物语言及心理活动。可见,指导好学生看图说话写话,能非常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创造能力,促进孩子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循序渐进,指导学生学习方法 

教学生写好作文绝非是一日之勞,它必然是日积月累,水滴石穿,它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教学的阶段性和连贯性要求语文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词句的训练到段落的训练,呈循序渐进的训练方式。在一年级阶段,应重点抓词句的训练,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生字组词、写句子。在二年级逐步由句子训练转为段落训练。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选择词串来写话,再把词串连成一段话。 

六、作文的讲评重在鼓励 

作文评讲的目的,首先在于唤起学生对词的艺术的热爱,激起他们的写作愿望。他所提倡的评讲方法很独特:教师首先把学生作文里写到的好思想、好行为、用得好的语句以及独到的观察和见解都搜集起来,然后在班上富有表情的朗读。要通过声调来表现小作者们真实的感受和独到的见解,意在表扬和提倡。三言两语甚至理不通的作文里,也许就有可取之处,也要加以表扬。 

三年级作文观察日记范文第3篇

做好素材积累要从读书开始

唐代诗人杜甫写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确,做好素材的积累,就要从读书开始。多读多练是写好作文的“诀窍”。阅读是作文的基础,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让学生多阅读。

作为第一任老师的父母,按孩子们的年龄阶段提供适合学龄儿童的课外书,培养他们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从读书中开阔视野,汲取习作素材。而作为教师就要指导学生做好笔记,要做好课内课文的读书笔记,同时,老师依据课本教学要求,按照课文后面要求的“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抄写好词,佳句”,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丰富词汇、语句。这样,学生掌握了优美的好词佳句,就为写好作文奠定了基础,让他们有词可写,有话可说。但这远远不够,还要指导学生大量阅读课外读物,笔者除了通过教学课文进行语言积累外,还鼓励学生大量阅读有益的,对身体发育成长有利的课外读物,并向学生推荐一些好的报刊读物,如《小龙人报》《小学生拼音报》《十万个为什么》《童话故事》《爱的教育》等。书读多了,就能把书中的营养吸收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平时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体会、认识课文中语言表达的规律性知识,要求学生不能只是泛泛而读,要深入进去用心读,还训练学生逐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引导学生把课文中的好词佳句、优美片段分类摘抄在采集本上,进行读、背,记在心中,加强体会,以便在习作中运用。

实践证明,有了丰富的语言材料的积累,作文时就能做到“厚积而薄发”,更能准确地进行表达,使作文如行云流水。

写作的源头是观察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写作的源头在哪里呢?观察。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物,提高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分析、判断能力。既要能观察,还要会观察。一是激发兴趣,培养观察习惯。直观具体、色彩鲜艳、形式多样的事和物,最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指导学生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中他们所能看得到、摸得着的感兴趣的事物。如观察星空、风、云、雷、电等景象的变化;鸟、狗、猫、虫等小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花、草、树、木的生长特点;四季的变化等。经过内容丰富的观察训练,激发学生向往观察事物的激情。二是选择不同视角,探寻独到特征。既要看到别人能发现之处,想到别人能想到之处,又要看到别人发现不到之处,想别人想不到之处。三是把握全面,重点细节。观察事物的全貌,指导学生根据观察目的,有重点地进行细致观察,把握事物特征,使观察生活化、具体化。四是小结发现,张扬个性。在学生分散观察的基础上,集体讨论观察结果。相互交流、补充细节,组织多次观察。这样举一反三的观察得来的结果印象深刻,能提高学生的观察水平。

例如:在教学《美丽的学校》习作时,笔者先提出了观察要求:观察有序,突出特点。抓住重点的1至2个观察点详细看、不同的位置看;粗略看其余的观察点。然后引导学生讨论学校的空间位置,按观察顺序的重点交流校门、教学楼、花园、操场等几个观察点,学生把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做有次序的简单记录,达成“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的目的。这样,学生对我们的学校的写作便成为言之有物,语言朴实,内容具体,叙述有条理、有详略、有重点。

习作训练要提前做铺垫

三年级作文观察日记范文第4篇

1.目标偏高,要求过难。学生的作文水平与认识水平两者是一个同步发展的整体,但目前相当一部分农村教师受自身知识水平限制,对作文教学的目的认识不足,常追随“考试”的指挥棒,讲求“近期效应”,作文教学中“超纲”现象极为普遍。如指导三年级学生命题作文时,要求学生“面面俱到”等。过高的习作评估要求,使学生觉得作文“高不可攀”,无可奈何,只能闭门造车,胡编乱造,甚至抄袭范文,生搬硬套,严重影响了作文教学应有的效果。

2.指导乏术,脱离生活。部分教师由于忽视了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不懂观察生活,不善于捕捉生活中可以作为写作素材的人和事等实际,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也忽视了精心设计,授之以“渔”,而把指导重心放在研究如何出题、如何批改、如何评讲上,因此导致了许多学生只能围着《优秀作文选》和教师泛泛的指导做“无米之炊”,照葫芦画瓢,选材立意、结构安排、遣词造句都“严格模仿,小心翼翼”,学生作文豪无生活气息和儿童情趣,影响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

3.训练断层,缺乏系统性。小学阶段学生的作文训练,往往各个年级“各自为政”。首先由于小学低年级说话训练不能很好的落到实处,使中高年级的“写”成了空中楼阁,导致训练上的断层。另外,中高年级的作文训练也缺乏系统性。比如在三、四、五、六年级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分别要求学生进行写景的作文:三年级要求“写一处景物,抓住特点按顺序写”;四年级要求“写一处景物,抓住特点按顺序写”;五年级要求“写景,按顺序写出特点和人的活动”;六年级要求“写一处景物,抓住静态和动态的特点”。同一写景的作文在不同年级,要求是绝对不同的。但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不同年级的学生训练同一内容的作文,却不能体现出“循序渐进”,使得作文教学处于一种随意、盲目的无序状态。

针对上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实际情况,我认为要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及学生的作文水平,可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加强说话练习,提前起步作文

作文教学,必须遵循由说到写循序渐进的原则。“说”是“写”的基础,只有“会说”才能“会写”。小学语文大纲也明确指出:作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而且特别强调“这方面的能力要从一年级起开始培养”。所以,我认为应打破从三年级开始起步作文的惯例,抓住儿童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加强低年级的说话练习。首先,要在低年级的课表上体现说话课的位置,每周至少要安排两节说话课;其次,将说话练习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每篇课文、每堂语文课的教学中都要安排说话内容;再次,多渠道进行说话练习,如每天的晨读要安排学生说话、交谈、演讲的时间。在指导说话练习时,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同时,又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实际,要求不能过高。如刚入学的学生,教师可利用插图进行一课一句的说话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让学生说几句或一段完整的话。这样经过两年系统的说话训练必能夯实学生作文基础。

二、视听读记结合,积累写作素材

让学生看电视、听广播、读报刊、记日记,不但可为习作积累大量的素材,而且还能激发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的同时,教师要善于设计一些有趣的情境,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积累。随着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要指导学生记日记,指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当天发生的一件完整而有意义的事情;叙说与父母、老师、同学之间的恩恩怨怨,向老师倾诉自己的心声,心中怎样想,笔下便怎样写,要写真情实感。教师对其间流露出的不正确想法,要疏通引导,既教作文又教做人,从而实现从“无话可说”到“左右逢源”的飞跃。

三、增强范文意识,指导写法

充分发挥范文的引路作用,实行读写结合是提高小学生作文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要增强范文意识,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事物的,又是怎样揭示主题、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从而帮助学生领悟写法,以读带写,以写促读。如结合课文学习中的解题释疑练习作文的审题和拟题;结合归纳文章中心练习揭示作文主题;结合给文章分段揭示段意练习拟写作文提纲;结合区分课文内容的主次详略练习突出作文的重点;结合品词赏句练习作文的遣词造句等。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教师可利用课文中的范文,也可以人为地“制造”范文――下水作文。指导时,教师要以优美生动的语言、饱满的感情进行具体描述,以吸纳学生、熏陶学生、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三年级作文观察日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兴趣 积累 表达

一、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新课标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小学三年级的作文是习作,既不是成人的写作,更不是文学创作,而是一种书面表达的练习。只要求小学生“能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写出来”。贯彻这种精神,我教育学生从现实取材,说真话,写实事,做一个诚实的人。因此,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与自信心,这是教师指导学生起步作文第一个要关注的目标。

为什么在二年级让学生写一段话他们人人都能写出来,而到了三年级大多数学生却有畏难心理呢?究其原因,不外乎是作文的要求太多,既要求过程具体、语言生动,又要求结构完整,这些要求使学生对作文望而却步,从而变得不敢写,也不知道怎么写了。怎样让学生由被动做转变为“我要写,我想写”呢?我想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排难激趣 通过情境的创设,激起学生急于表达的情感,让学生有感而发,觉得习作是自己的需要,而不是被动而写。注意引导学生理清习作含义,排除学生对作文的畏难心理,告诉学生写作就像我们平时朗读课文、学习生字那样平常,取材于实实在在的生活,写身边的人和事。在创设情境时,可以根据写作内容,让学生说说、演演、看看,猜谜语、讲故事等,让学生设身处地感受,再把这种感受记录下来。比如利用儿童的好奇心,大胆地将一些新奇有趣的小实验、好玩的贴鼻子、成语接力赛等游戏引入作文教学中,学生玩得开心,印象颇为深刻,写的时候也会有话可写。

2.破除作文教学中的“清规戒律” 在作文教学中要顺应孩子的兴趣和爱好,让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写他们喜欢写的文章,而不是不断地规范他们的写作行为,用一种标准去统一孩子无比丰富的感受和想象,用分数去惩罚孩子的幼稚和天真,其结果往往是不自觉抹杀了他们的写作个性。孩子为了让自己的文章“立意正确”,他们学会了编故事;为了使自己的文章显得有文采,学会了做裁缝,东拼西凑。作文课上,孩子要揣摩的不是自己想写什么,而是写什么才能得到好评,获高分。因此,我们要想让孩子敢于吐露真言,就要淡化作文教学中的一些“清规戒律”,给学生一个自由书写的空间。告诉孩子:作文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就是写你想说的、想告诉别人的话。日子久了,学生就会变成一个关注生活的人,一个有思想的人,一个喜欢抒怀的人。

3.循序渐进地进行习作指导 二年级还是写话训练,到了三年级突然提出过高要求,就会让学生感到为难,对习作失去信心与兴趣。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与二年级说话、写话教学相衔接,由口头语言转向书面语言,由写几句话到写几段话,在学生想写、乐写并敢写的情况下,慢慢提高习作要求,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不断提高习作水平。

4.注重习作评价 批改学生的习作,作文评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应把鼓励当作培养学生写作兴趣的催化剂。要坚持鼓励原则,应尽量用鼓励式、商量式、谈心式、启发式语气,使学生读后,感受到老师的关心。信任和期望。从老师对一个词、一个句的肯定与表扬,激发兴趣。对学生写得较好的文章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同学们,贴在作文栏展览,让学生的好作文得以较广的传播,这也会成为学生写作的动力。

二、做有心人,注重知识积累

学生的生活都比较丰富,可他们总认为生活中除了学习还是学习,实在没什么好写的,缺乏写作素材,这是积累欠缺的原因,要引导学生做有心人,注意积累和丰富自己的习作素材。一要靠平时的观察,二是坚持课外阅读积累。鼓励学生多观察,记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要求学生注意留心各种自己认为有意义的材料,自己做的,看到的,听到的;现实生活中的,电视上的,书报上的;家里的,学校的,社会上的;正面的,反面的……都可以。用一个小本子,记下该事情的梗概,每人每周至少记下一个材料,多的更好。这样学生就收集了许多真实的材料,并利用少量的时间展示他们记下的观察日记。有了丰厚的生活积累,学生习作将如溪水般自然流畅。

三、架设说写的桥梁,让学生学会表达

三年级学生作文时,有很多孩子会说,可是让他写那就是“茶壶里煮饺子”了,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架设说写的桥梁,让学生学会表达。

怎样让学生能把说的写下来,让他们学会表达呢?一是教材中的许多课文就是学生习作的典范,因此我们可以抓住教材,以读促写。如《秋天的雨》中第二自然段教师抓住作者是怎样围绕一句话把这段写具体的开展教学,指导学生体会写;二是还可以鼓励学生把课内外积累的好词佳句加以模仿运用,并且对某些学生能在模仿中推陈出新给予大力赞赏。三是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作文题目为学生提供大量词语,供学生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