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二年级语文下册教学计划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四年级六班共有学生61人。通过上学期的语文学习,全班学生基本养成了较好的学习语文的习惯,特别是在习作方面,大多数学生基本养成了坚持写日记、坚持每天读书的习惯等。班级班风正,学风浓,学生整体情况还算比较理想。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班内有四、五名基础较差的学生,学习成一直不理想,这几名学生除了学习基础较差外,家庭教育也相对薄弱,其中几位家长的文化素质不高,教育孩子的方法欠妥当。因此,本学期需加大对几名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尽快促使他们跟上学习进度,使之成为思想进步,成绩合格的学生。
另外,本班学生之间的语文素养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包括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特别是书写,差距很大,有一些同学的执笔姿势也需纠正。从整体看,大部分同学要求上进,能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但发言面不广,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本班约有五分之一的同学学习基础较差,接受能力较慢。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主动阅读的好习惯,阅读量不够丰富,知识面较窄。另外,本班学生比较好动,静不下心。本学期需要在学习习惯的养成方面多化力气,力求改善。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在立足于便教利学,运用“减法思维”,简化头绪剪枝强干的原则基础上,保持了以下特点:
突出学科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本册教材与上册教材一样,还是习惯、课文、习作、单元练习4大块。本学期,小学阶段一以贯之的“习惯篇”安排了“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两个专题,既有阅读方面的习惯,也有勤于动笔的要求,着眼学生终身发展,立足打好素质基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洋溢着浓厚的时代气息,为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语言和精神“矿藏”。“习作”部分也透发出浓浓的人本情怀,还“习作”以应有的地位,编写专门的“习作课文”置于“练习”之前,其设计中的“三多一少”(即:多一些童贞和童趣;多一些体验和生活;多一些合作和探究;少一些要求和限制。)折射出“课标”倡导的让学生“自主习作、乐于表达”的理念,“两个结合”(长短结合——一方面致力于长期积累,不急于求成,另一方面也因“课”制宜,搞一些迁移性小练笔。“长线”贯穿始终,“短线”相机渗透;既有专门的习作训练,也有随课文安排的片段练习。)体现了对读写结合规律的尊重。“练习”中一般设置“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和“学写毛笔字”等内容,一方面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好听说读写的基础,另一方面重视情感的陶冶、人格的培养,使每一课的教学都能让学生完成一次心灵的装备,让诸如正义、爱心、孝顺这些永恒的东西根植于心灵深处,让语文教学成为有根的教育。
立足夯实基础 语文是一个文字符号与情感、文化融为一体的多彩世界。根据语文丰厚多维的人文因素都蕴含在语言文字之中的特点,教材坚持“基础性原则”:精选最基本的最具生成功能的对学生终身发展都有用的东西,作为教学的主干内容,来构建教材的主体框架。在注重为学生打好语文的“工具性”基础的同时,人文教育因素蕴含其中:识字,运用多种方式,展示汉字魅力,使学生对汉字产生兴趣并接受文化的熏陶;写字,在写好字的过程中让学生形成好习惯、涵养好性情;读书背诵,对于学生学习语言、积累经验、读书明理都大有裨益;习作,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既是历练语言,更是学习做人;习惯,着眼于学生一生的发展,在使学生终身受益的养成教育中实现最重要的人文关怀。因此,本册教材一如既往地抓住语文学习的基础和关键,立足基础,放眼长远,突出了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和复述课文,突出了钢笔字描红,突出了综合性的语言积累、运用或实践活动,不求花样翻新,务求实在管用,帮助学生打好扎扎实实的语文基础。
强调根本手段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用于人类自身思维、表达思想、交流感情的特殊工具。人自身就具备学习、发展语言的得天独厚、无可替代的基本条件。语文教学首要的一条就是借助人自身所具备的听、说、读、写的基本条件,强调用好朗读、默读、复述、背诵等基本手段。当然,并不排除在教学中采用各类必要的辅助手段,但是,必须抓好根本手段,才算抓住了语文教学的“牛鼻子”。
语言是民族的根,所以“标准”把“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作为目标提了出来。文章的精华在词句之中,词句中有情感、有气韵、有抱负,而这一切不会自动显露,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用心灵去拥抱语言、感受语言、体味语言。苏教版小语教材非常重视读书感悟、背诵积累、迁移运用,继续把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作为各课教学的首项要求,其目的就是想方设法让孩子与语言“亲密接触”,让语言首先在孩子嘴上活起来,继而在他们脑海中活起来,然后在他们心中活起来,最终嵌入他们生命历程。
本册课文内容丰富,体裁多样,为学生学国文字,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促进全面和谐地发展,提供了充裕的材料。本册课文篇幅短小,语言规范,便于对学生进行朗读、背诵、复述、口语交际等训练。插图精美细致,饶有童趣,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其形象思维能力。每篇课文后面的作业题一般安排了如下内容,朗读、背诵、默读、复述、用钢笔描红、读抄常用词语、小练笔等。『 1
习作教材以“贴近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体验”为宗旨,在内容安排上富有儿童情趣,在呈现的方式上力求灵活多样,在操作练习上提供多种选择,在评价上强调要求适度。单元练习以综合性为主,内容包括学用字词句,成语和古今诗文的读读背背、口语交际等,意在丰富语文教育的内涵,增加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他们的语文实践能力。各单元还都安排了写钢笔字和毛笔字的内容。各练习既相对独立,又自成系列。
学用字词句方面,是将识字写字与词语句式等内容综合起来,让学生在学和用的过程中,巩固语文知识,发展语文能力,激发热爱祖国语文的情感。读读背背方面,采用了两种形式:一是每单元安排8个成语或有积累价值的词语,在内容上有一定联系,又压韵上口,二是安排了一些篇幅短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阅读材料,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三、教学目标:
1、学习习惯。
(1)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2)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钢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致志的习惯。
(3)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4)继续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5)培养认真写钢笔字、毛笔字的习惯。
2、汉语拼音。
(1)继续巩固汉语拼音,说好普通话。
(2)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3、识字写字。
(1)准确认读本册生字。
(2)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4、口语交际。
(1)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2)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3)能就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4)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5、阅读。
(1)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2)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4)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6、习作。
(1)留心周围的事物,乐于书面表达。
(2)能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做过的写明白。
(3)能够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初步学习冒号,引号。尽量把标点用正确。
四、教学措施:
1、准确把握教学目标,不随意拔高或降低。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按课时提出教学目的要求,突出重难点,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课堂上学生多读多讲,教师尽量少讲精讲。
2、扎实进行语言训练,着重进行段的训练——读懂一段话,写好一段话,继续对学生的识字、写字给予重视,帮助他们积累词汇和句式,掌握基本的表达方法。课堂教学中保证学生有充分的朗读、默读和做其他各种练习的时间。要扩大训练面,使全体学生参与训练,保证学生有足够的个体活动时间,训练应严格要求,及时反馈和矫正,讲求实效。
3、注意听说读写的联系。要让学生通过新闻记者学表达,从读中学写。用好例文,让学生从中学到写作的方法,鼓励学生写自己熟悉的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4、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要根据课文特点,选择学法指导的时机,有的宜在学习课文中,如几种连句成段的方法,有的可在学完课后总结,如理解重点词语读懂句子,让学生多运用这种方法练习,在实践中达到熟练的程度。
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加强培优辅差工作,特别是对差生的辅导,努力使他们迎头赶上。
五、综合性学习:
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
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书面与口头结合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
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如“举办童话故事会、编童话集”、“词语接龙”等,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
1、安排值日轮值表并制定制定值日小组长
2.定期更换黑板报
3、每日填写班级日志,出席表
4、巧妙的利用墙报,鼓励学生争先
5、抓住时机(各种节日),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6、为本学期在陈埭镇召开的“特辅班研讨会”做准备。
7、协助龙林小学编写并出版《特辅教苑》的杂志
8、参加晋江市特殊学校承办的助残日活动
9、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开展一系列活动
10、收集有关学习困难的资料,进一步了解学生。
11、进一步做好教研工作
12、带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利用空闲时间带学生到附近工厂学习技能为学生以后踏上社会能有一技之长打下基础。
13、与普通小学的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做好助残辅弱工作
二、教学工作
继上学期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工作,以单元化的方式自编课程及教材
语文:
对于本班级学生的学习一直都是在不断摸索不断改善的状态,力求能给学生最大限度的缺陷补偿,根据学生上学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本学期在语文教学上做一些调整和改善。
主要是对全体学生加强字词句段篇的学习。能力好的学生拿出一半课时用来进行常用字的教学,根据汉字要求的1000多个常用字,教师根据难以程度进行自行调整,并自编简单的教材,主要是对字进行加工,组词,撰写一小段落,对学生进行阅读方面的训练。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新课标语文标准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比如组词造句,多音字、形近字等还有句子语法等方面的教学。另一半课时继续进行北师大教材的教学,教师选取一部分课时,对学生进行语文基础知识,学生能力,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对于中重度学生继续按照上学期的教学,集合图形对于日常生活中的经常用到的字进行教学,主要侧重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生活自理能力,生活社会常识进行教学,教师选择一部分内容进行教学,还是以康复治疗为主。具体各年段安排如下:
汉钊继续学习北师大六年级下册的课程,本学期主要是尽快完成下学期课程并进行小学语文阶段系统的复习,主要还是对其阅读,写作的训练。
四年级的学生还是学习北师大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如上所说教师有选择的选择一些课程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教育教学。
洪均金在完成二年级课程的基础上本学期进行北师大三年级上册教学,按照普小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缩小一定难度。
雷兵志铭在完成一年级教学内容的基础上继续下去教二年级上册的内容。主要还是对其常用字的教学。
数学
本学期都采用北师大版教材,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和接受程度对教材进行选取和整合,安排形式多样,联系实际的练习,使学生更好的接受新知识。安排情况还是按照上学期的计划。
3.其他课程的安排详见个别教育计划
4.康复课
康复课作为重点之一本学期将继续进行,针对学生本身存在的缺陷,老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及各种活动中仔细的观察学生的行为及时的提出问题并在每学期的教研活动中商量、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案,应用康复学上的原理方法来改善学生的行为,并做好记录,观察学生的变化与进步。并不断的提出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发展
三、家校联系
1、期初进行全面的家访,了解学生寒假在家的表现情况并把本学期的计划告知家长,请家长配合教学工作,和班级管理工作。『 1
2.不定期的和家长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表现,并把学校活动或者班级活动告知家长,请家长积极参与学校的活动。
3、个别学生通过家长练习本与家长每天保持联系,与家长配合更好促进学生的学习
4、期末和家长进行详细的面谈。
四、课外活动
1、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
2、制作手工作品参加全国中小学生美术作品大赛
3、与爱心小队开展一对一的互助活动
4、编排助残日活动的节目
5、班级不定期的进行各种比赛(手工、唱歌、讲故事、词语接龙、查字典、朗诵等)
五、班级教研
1、对班级教学活动存在的问题以及困惑进行研讨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2、收集资料,并协助出版研讨会的刊物
3、通过各种渠道,进一步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教学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朗读;语文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
目前,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为中心,以课本为主要学习资源,信息是现成提供的,知识的传递主要靠教师对学生的灌输。小学生接受学习的方式始终处于被动状态,其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思维都被阻碍,不利于培养全面性人才。低年级小学生正处于朗读的起步阶段,但部分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关注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了节约时间将朗读教学作为一种形式,不进行生字认知、纠正以及停顿、语速的讲解,朗读方式单一、目的不明确、时间不足。
除此之外,在当前部分小学低年级的朗读教学中,只追求遍数而忽视质量,教师为了读而读,对学生朗读的评价过于单调,忽视了朗读过程中情感的融会贯通、语音的抑扬顿挫。基于这种现状,讨论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势在必行,它可以平衡小学生认知的差距,是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识字水平的重中之重。
二、小学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策略
1.提高教师对朗读的重视度及教学能力
对于教师来说,首先需要树立朗读教学的意识,将朗读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中。作为一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小学语文教师,不但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对朗读课程进行规划研究,还要挖掘低年级小学生内在的潜力,激发他们朗读的欲望,其中朗读教材及内容的准备应符合学生爱好,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保证内容朗读的生动形象。
如,低年级学生更喜欢音乐、视频、幻灯片等媒体演示教具,教师在课堂内容的设计中可以多使用多媒体进行朗读教学。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但在课堂朗读教学中,小学教师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不能刻意强调学生的主观性,而忽视教师的指导和评价。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袖手旁观地完全放任学生朗读,而是要先进行标准的范读,再进行情感教学、句子停顿和重难字音、字形的点拨,以及“啊、的、了、哦、吗”等助词、语气词的轻重指导,依据循序渐进、紧扣目标、深入探究的要求提高学生朗读的水平。对于朗读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应在每个细节上找出影响学生的因素,积极寻找其中的规律,不断总结、完善。
2.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的多样化
传统单一、单调的朗读方式不利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他们朗读的热情不高,因而学习的主观能动性难以调动。因此,低年级语文课堂应该促进朗读方式的多样化,采用边听边读、范读、分角色朗读、齐读、引读、领读、散读、小组分段读、配乐朗读等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朗读方式。例如,学习《锄禾》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前录制短小精悍的微视频,将自己对文章的示范朗读或名家朗读配上精美的文字和动听的音乐,把学生带入古人笔下的情景中,激发学生朗诵欲望的同时训练学生对重难点读音的把握,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方言严重的局限性,提高学生语言的正确性。
情感必须建立在认知基础上才能更好地融入朗读中。在学习一年级下册《小蝌蚪找妈妈》一文时,通过多媒体播放小蝌蚪从出生到生长的相关视频,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小蝌蚪变为青蛙所发生的变化,在声情并茂、绘声绘色的朗读中带领学生阅读理解小蝌蚪在找妈妈过程中紧张又诙谐的表现,带领学生通过朗读理解文章主旨和真正的爱,读出味、读出情,提高学生的语感以及对文章内涵的理解。
3.朗读教学中采用奖励和激励的方法
赏识教育是一种通过肯定、赞美、给予希望等心理暗示方式激发学生自信心的教育方式,能蚴寡生形成活泼开朗、自信自尊的性格,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对于孩子优点与长处的发掘,是一种人性化、人情化的素质教育理念。在低年级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开展个人朗读比赛、小组朗读比赛、角色朗读比赛等活动,选取《春晓》《村居》《山行》《赠刘景文》等一二年级的诗歌作为比赛题目,对朗读优秀的学生给予小红花、贴贴纸等奖励,通过对于学生每个进步的肯定和鼓励,使学生产生“我能行”的信念,继而树立积极向上的目标和态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朗读的乐趣,这样学生朗读时就会声音清晰、响亮且有自信。
4.进行正确的朗读评价与归纳
低年级小学生都活泼好动,充满了好奇心,总有问不完的为什么,他们的思维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在每节课朗读学习完成后,教师要对学习成果及朗读效果进行及时评价,评价语言要丰富多彩,注重加强对学生的点拨和指导、转化,对做得较好或进步较大的学生要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多发现低年级学生的闪光点。对待基础差的学生要放低要求,采取循序渐进的原则,照顾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采用尊重、鼓励、期盼、肯定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使他们体会朗读的快乐,构建相互帮助、共同进步的氛围。
如,在学习《乌鸦喝水》一文时,教师采用单独朗读的方式抽取学生来朗读,然后让不同的同学对这位同学的朗读进行一定的评价,有同学回答:“我认为这位同学的字音读得很准,停顿也很规范,但是语言中缺乏感情。”这时,教师可以顺着这位同学的点评进行有感情朗读的指导,指导学生发挥想象力模仿乌鸦喝水时的神态、语气进行朗读,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好奇心与好胜心。
参考文献:
[1]李英杰.朗读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J].文学教育(上), 2011.
关键词:“大语文”;教学思想;道德情感;课程资源;阅读积累;实践活动
一、“大语文”教学注重道德情感的渗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和健康的审美情趣……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在传统教学中,过重的应试教育使语文教学索然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体验,情感教育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如著名诗人白居易所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现行北师大语文教材较具情感性,所选文章表现了社会美、自然美、道德美、人生美、艺术美。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学在进行情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真、善、美,使他们正确把握文中奔腾宣泄的情感激流,领悟文字中的情感脉搏。
二、“大语文”教学合理开发课程资源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课题,那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学质量的提升源于课程资源的丰富程度,更取决于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以往在教学工作中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基本上受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参和教材的束缚,教学过程也是执行着教学计划,遵循着教学大纲,讲授着教学课本,这些已不能适应语文教学发展,更不能适应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与学习语文多样性及广泛性的需求。因此,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合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是一项重要的举措。《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国际重大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课程资源。”我们的生活中蕴藏着人文、自然、社会等形式多样的课程资源,只要具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积极开发、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1.以课本为依据,挖掘教材资源
教材资源包括教参、课本、教学挂图、配套读本以及教师的教案等,可以说教材资源丰富的内容是教学成功的先决条件,在教学中应与时俱进,使自己由原来的“教教材”变为“用教材教”,在“大语文”教学思想指导下充分挖掘教材教学资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联系生活实际,创设良好环境
传统的教学环境,过分强调学生的学习功能,学生缺乏温馨的学习环境,应在教学中尽量创造温馨、舒适、具有生活气息的氛围,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无拘无束的生活情境中进行交流与探讨。例如,在教学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口语交际题目“运用多种感官观察一种事物”时,在课堂上我拿出事先准备好的、本地最常见的水果――苹果,先让学生观察它的颜色、形状、大小,接着品尝味道。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感到轻松快乐,生活气息浓郁,能够畅所欲言。
三、“大语文”教学注重阅读素材的积累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重视知识的积累、感悟与熏陶,重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提高。”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进行“大语文”教学的有效途径。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流而不歇。”这句话道出了素材积累的重要性,只有积累了丰盈不竭的素材,学生写作才会文思泉涌。在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进行阅读积累,不仅有利于学生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也能促进学生读写能力的提高,使学生的知识面、阅读面进一步扩大,对他们语文素养的提高具有积极意义。在指导学生积累生活中点滴感受的同时,充分利用学校图书资源开展读书活动,是创设大语文学习环境的必要条件。
1.积极创造读书条件,共享阅读资源
为了给学生创造读书条件,我组织学生用零用钱购买喜欢的书籍,并在班级建立“班级读书角”,学生随时在班内进行读书活动,同学间互相借阅、交流,既做到了资源共享,又增强了彼此的情感。
2.注重阅读方法指导,开展班级读书会
阅读能力在语文学习能力中占据了核心地位,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正确的阅读方法,既能提高学习效率,又能体现“大语文”教学思想的观念。例如,开展班级读书会,定期为学生确定读书主题,定期组织学生在班级内分享阅读感受等,让学生真正享受到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的热情。
3.进行阅读教学的“综合性学习”
在教学中,应把阅读积累素材与日常生活素材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与领悟,把自己的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例如,在教学《醉翁亭记》《岳阳楼记》等文章时,组织学生进行“评古人之乐、学古人之乐”的活动,这样能很好地做到课内、课外结合,凸显了学习古文的现实意义。
四、“大语文”教学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纵观以往教学,语文课堂死气沉沉,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严重脱节,缺乏现代化生活气息与学生实践活动,致使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不高,很难适应未来社会需要。所以,要想走出语文教学的困境,教师就应有目的、有意识地开展语文实践活动,并在活动过程中,提倡学生运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语文教师要树立“大语文”的教学思想,进行开放式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语文寻找思维的源头活水。
1.鼓励学生走出课堂
课外教学是语文教学的补充与延伸。语文学科综合性强,课外活动内容多,教与学天地非常宽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应打破书本学习的限制。我根据教材内容和教学要求,经常组织、鼓励学生走出课堂,在广阔的天空下和现实生活中进行探索、体验、实践、创新,给学生架起一座语文与社会联系的桥梁,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地名》前,我指导学生通过“看一看”“问一问”“查一查”“写一写”等多形式,多渠道了解当地地名来历,搜集关于当地地名的典故,在课堂交流,这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丰富了课程资源,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有限的语文综合实践课,只能使少部分学生施展才华,而大多学生没有机会得到锻炼。为此,我定期组织学生开展辩论会、演讲会、小品表演、办手抄报等,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确实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中处处有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语文实践的契机,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然后能学以致用,把学到的语文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实现“大语文”教学的根本目标,使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茁壮成长。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明白语文弘扬着民族文化的精髓,凸显着人文光彩,我们必须走“大语文”的教学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学习语文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创造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语文中体验生活,在生活中体验语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