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适合朗诵的诗歌散文

适合朗诵的诗歌散文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适合朗诵的诗歌散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适合朗诵的诗歌散文

适合朗诵的诗歌散文范文第1篇

一、电视散文的产生和发展

电视散文的产生和发展是各种力量推动的结果,有大众文化的兴起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有电视人对电视文化孜孜不倦的追求,还有现代传媒巨大传播力量的推动,更重要的是电视散文本身契合了受众的情感需要和审美需求。

作家丛维熙说:“电影和电视都需要文学血液的支持,如果影视没有和文学联姻,导演和摄影就是使出浑身解数,也难越巍峨艺术殿堂半步。”正因如此,20世纪90年代以来,电视把探寻的目光关注到文学这种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艺术身上。1998年中央电视台《地方文艺》栏目推出了1998首届全国电视诗歌散文展播,这种新的电视文艺形式正式大规模浮出水面。之后的几年,中央电视家拍摄的百余部作品将电视散文创作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电视散文以对“天、地、人”的旷达追求,对“音、诗、画”的优雅寻觅,对“真、善、美”的质朴咏叹,成为整个电视艺术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片绿洲。

二、电视散文的文化内涵

电视散文的思想内涵:

中央电视台《电视诗歌散文》栏目开头的九个字“天地人、音诗画、真善美”内涵非常丰富,意味着电视散文以音、诗、画为表现手段,以天、地、人为表现对象,传达着世间的真、善、美。从这九个字我们可以窥见电视散文的表现内容覆盖世间万物,但归纳起来可以概括为四个方面:

(1)再现生活中的无限感动

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震撼人心的事,普通人的不平凡经历,患难中显现的真情,人们对信仰和价值的执著追求等丰富的表达构成了电视散文最感人的风景。《金婚》、《朋友》、《朵朵》、《妹妹,永远的遗憾》、《不沉的船》、《光明》系列等就是这类题材的代表。

青岛电视台制作的电视散文《妹妹,永远的遗憾》令许多人感动甚至落泪。作品中的小姑娘以幼小的身躯扛起家庭生活的重担,担负起供养哥哥读书的重任,而所有的付出她不要回报,一瓶廉价的花露水就让她激动得满脸通红,闻了又闻。在电视散文中,这个瘦弱的小女孩赢弱的外表和强大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让人由衷地从心底升起感动和崇敬。

情是人类共通的东西,电视散文中宣扬的真情,在作品和观众之间构成一种强烈的心灵感应状态。

(2)描绘世间的无限风光

山水散文在中国文学史上源远流长,电视特有的声画功能在表现优美的风光上更是占尽了优势,《哈纳斯之春・秋・冬》、《长白山抒怀》、《九寨磨房》、《田湾河风情》、《南国瑶寨》、《读三峡》、《梦幻同里》等,构成了异彩纷呈的山水艺术景观。电视对山水风光的表现有它天然的长处,但是对自然风光表现的要义是赋予自然以人的情怀,让自然的灵性和人的感悟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赋予作品以灵魂和生命。甘肃电视台拍摄的《生灵》,开篇就是广袤无垠的沙漠和沙漠中突兀矗立着的胡杨,创作者敏锐地捕捉到了自然界生命的呐喊,通过干枯嶙峋的树枝树干对画面的强烈冲击力,召唤生命的归来。

(3)回顾历史上的悠悠往事

电视散文对历史的关注,或回顾历史人物、或咏叹历史名胜等,充满了历史沧桑感和古朴风味。

以历史为表现内容的电视散文,一是以特定的历史引发今人的思考;二是传承祖国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对于前者来说,比较典型的作品有《野鸽子》、《徽州往事》、《无名烈士祭》等。《微州往事》其实是徽州乃至整个中国女人屈辱、苦难的历史。端庄美丽的五嫂嫂15岁时就嫁了过来,然而不得不在新婚后的第七天就送走了外出经商的丈夫。在沉重的思念和漫长的等待中,在五嫂嫂熬成五婆婆之后,丈夫的噩耗传来了,一世夫妻只有七天。女人的坚韧和苦难是最动人心魄的,作品激发起观众的是从心底泛起一种酸楚和沉重的哀婉。

对于后者来说,《泰山秋思》、《梦幻同里》、《庐山思绪》、《七弦的》等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其中《庐山思绪》着重追寻历史上曾经留下关于庐山名篇的名人的足迹,让观众穿越历史去赴历代诗人的约会,将庐山的文化内涵发挥到了极致。历史的苦难,历史的厚重,历史的辉煌,历史的优雅……历史的种种侧面都通过一方屏幕呈现给观众。读史使人明智,历史中的情怀足以够我们揣摩受用终生。

(4)传达生活中的隽永哲理

优秀的电视散文从来不会排斥哲理的表达,电视散文在传达哲理方面通常有两种形式。

设置警句表现哲理:如《方井》。整个作品充溢着浓浓的怀旧情绪,而当“自来水进了小镇,方并消失了”后,作者说:“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在过去显得那么重要的东西,而今都成了故物,我们温馨地怀念它们。毕竟,它们曾像蜡烛一样照亮我们漫长的生活,然而谁愿意再让蜡烛来照亮黑夜?”作品对往昔的回忆深情浓烈,但依然充溢着对时代变迁、生活进步的礼赞。这样的作品仿佛通篇只为一句警句而蓄势,从而更加强化了哲理的表达。

营造意境显示哲理:虚化的哲理必须由实物的依托才能生发开去,电视散文将哲理意识融入生动的形象中,使理的阐述直观合情。那些富于暗示性和象征性形象的反复出现,使人在电视营造的意境中联想得更远,也使哲理产生更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电视散文把思想的反映包含在形象中,融化在情感里,借助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对景物的描写、对历史的回顾、对哲理的阐发来表达自己的声音和人类鲜活的心灵世界。

电视散文的艺术特征:

电视散文是把散文诗性的语言艺术和电视丰富的声画艺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通过视听表达,给人审美愉悦。电视散文是“诗、音、画”的交响,与散文相比,其表现手段更加丰富。

(1)音、诗、画三位一体的立体感

音、诗、画本来是三门独立的艺术,电视散文把这三种艺术融合在一起,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

首先电视散文的本质是“诗质”,这是由文学带给电视散文的诗意审美性。散文不论是深刻厚重的哲理表达,还是飞扬飘逸的情思描述,如诗的语言都会带给观众不可言传的审美愉悦。而电视散文中的语言更是以字幕形式出现并伴随着有感情的朗诵,更加强化了作品诗意的表达。

其次是画面。散文已经具有自己独立的审美价值,当电视散文对它进行二度创作时,画面成为其审美价值增值的重要因素。文字所表现的间接性、模糊性被画面的直接性、确定性、形象性取代,增强了抒感、营造意境的效果。

再次是音乐。音乐有助于内涵的表达,有解释、充实画面内容的作用,使电视散文更加完美。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指意的模糊性,电视散文只要选择了适合作品情感、风格和节奏的音乐,就会大大增强作品的表现力,激发听众的联想和想象,带领观众去领略更加细密的情感。

音、诗、画三种表现手段的结合,使单纯语言文字趋于具体、形象、可感;三者对应的视觉、听觉和内心体验,大大开拓了电视散文的审美空间。

(2)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

电视散文以追求美中至美――意境美为自己的最终目标,它是一种藏于作品的“味中之味”,高于作品的“韵外之致”。电视的先天优势是记录真实的影像,散文表现的是作者意念中的形象,电视散文正是这一虚一实的有机融合。

虚实相生的艺术境界,一是通过情景交融创造意境。“一切景语皆情语”,在电视散文中,一草一木,一滴水珠,一块石头,都会在深沉、隽永、真切的情感的感召下,生发出一股浓浓的情思。

二是寓哲理于生动的屏幕形象之中。电视散文将文字所表达的抽象的情感、理念以及哲理意识融入到生动活泼的形象中,使得“理”的阐述更为直观。散文所追求的审美最大化是尽可能为读者营造尽可能大的想象空间。电视散文不仅仅是停留在引发观众思考和想象的空间层面上,而是选择与文字相对应或相关联,但又不完全相同的画面,使文字和画面之间产生张力,从而达到对文字内涵和意蕴进行扩展和事富,营造意境的目的。这种审美追求与散文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电视散文在融合了散文的优势和电视的表现技巧之后。开发出了属于自己的表现方法和审美追求。

适合朗诵的诗歌散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学习;课程改革

现在在初中阶段实施的语文教育改革,是一个前无古人的摸索阶段,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摸索出适合学生的一套方法策略来。那么怎么样才能培养学生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学习中发挥自身的潜能和优势,保证他们的自主性、探究性的学习落到实处,真正地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本领呢?本人认为,如果单单把关注的视点放在学生某一学习点的操作策略上,无异于孤立、形而上地看问题,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要形成一个全程渐进的自主学习系统,应在立足于语文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整体特点上来构建学习策略。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引导学生,对学习目标自主确立

本人从一份调查表中了解到,初中生基本能确立语文学习短期目标,也基本能规划自己的语文学习时间。然而,他们在确立语文学习长期目标、制定周计划和学期计划等方面做得还不够好。因此,从总体上看,初中学生语文学习计划性不够强,学习目标,特别是长期学习目标不很明确,因此,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生确立学习目标。首先要结合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立足于整个教学单元,让学生对学习的目标、方法和过程及课文的重点难点有大概的初步了解。同时要给他们足够的支持和尊重,并鼓励他们,让他们有一种向上的信念;给他们适当的引导,给他们更多的自己做决定或自主控制学习进程的机会,向他们推荐合适的材料。教师要作必要的指引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但最终的目标不能由老师不顾实际地强加给学生,而是要让学生自主地确定他们自己的学习目标,让他们从自身特点出发自主定向。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参与指导,帮助学生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获得什么。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引导,在怎么样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渴求的心理,让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情境之中。而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借助教师的提示以及和文本相关的资料,初步感知文本,并在感知的过程中逐步明确目标。如对同一文本,学生可以将语言描写作为学习重点,也可以将写作方法或观察角度等作为学习重点。把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这既是自主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学民主的体现。

二、激发学生,对将学内容充满期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他们自己学习的欲望自然会在心中产生,有了内在的热情,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因此,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使之乐于学习,就要想方设法来调动他们的自学兴趣。我们可以设计与课本相关的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还可以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如有条件的话可适当通过一些形象的图片展示、视频音频的播放,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同时,要让学生学有成效,尽量减少他们在学习中的挫败感,这样才能长久保持自学兴趣,所以,教师也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适当提供策略方法,予以指导点拨,帮助他们闯过学习中的难关。

三、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大胆质疑

爱因斯坦曾经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论研究也指出,从本质上讲,感知不是学习活动产生的根本原因,学习活动产生的根本原因是问题。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改革也特别提到了问题意识。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所疑,才会有所思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而学生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拨开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通过对学生的提问组织讨论,多方交流,相互启发,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拓宽了他们的思维,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层的了解,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四、倡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究合作

合作探究是自主探究学习的中心环节。学生的合作探究离不开教师的引导,不过这种引导应该是点到即止的。教师要注重学生探究的过程,要引领学生真正走近文本,实践探究过程,摸索探究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而且要把双边活动由教师与学生之间,拓展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多种互动过程。师生间要有心灵情感的沟通互动,要多观察、多倾听、多交流。新课程里“自主学习方式”的真谛也在于改变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培养他们的自我精神。合作探究学习的形式可以是由学生自主组织形成、自由组合的小组活动。每个人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借助他人的思维方式来启发自己的思维。同时教师在其中也要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在此过程充分了解情况,适当指导,启发学生的思路,辨明方向。这样通过集体交流之后,达到拓宽思路,加深理解,共同提高的效果。如在处理人教版初中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鉴赏》的诗歌单元时,由于诗歌教学重在通过诵读鉴赏来体会和领悟,而这本教材编入的诗歌数量较多,如果对每首诗歌都仔细讲解的话,除了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外,恐怕学生也未必能很好地理解和把握诗人的情感,无法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因此尝试采用以小组分工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对其中的部分诗歌进行自主学习。按照他们自主组织、自由组合的方式,学生每五六个人为一组,要求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每一组组内的成员分别负责诗歌朗诵、配乐、背景资料收集、诗歌鉴赏、鉴赏的点评等等,并鼓励他们动手自创诗歌,并向全班同学展示自己的成果,最后大家一起评出优秀作品,集结成册,在全校范围展示。在这过程中,与学生一起分析鉴赏诗歌,通过师生共同对学生创作作品的点评让他们明了诗歌与散文的区别,辨明诗歌的特点,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对诗歌鉴赏这一学习难点有了更深的认识。

五、带领学生,在运用中锻炼语文实践能力

在2010年母亲节前两天,为学生安排了一节“我理解的亲情”作文课,在课堂讨论中,请学生结合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的实例,先畅谈他们对于亲情的理解。该次作文课学生所写的作文没有打分,也没有组织讲评,而是让学生作为母亲节礼物送给了自己的母亲。因为学以致用,是教育的最高境界。陶行知先生说过:“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他从哲学的高度阐述了“知行合一”的学习思想。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是“知”和“行”的统一。学生最终要把所学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在实践运用中形成技能甚至是品质。这样才算完成了语文的教学任务,才将课堂所学与生活实际密切联系起来。这不仅是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了,而且在人格素养上也上了个新台阶。

六、放开学生,在自主评价中提升自己

对于这一环节,我在教学中还只是在作文这一块进行了尝试。每次作文后即在小组内循环进行互评互改。互评互改以正面鼓励为主。倡导学生多发现同学的优点,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而且互评互改要与教师评讲结合起来,要认真对待教师评讲。上好评讲课,仔细研读教师评改意见。最后还要来个自评自改。在研究互评、师评的意见基础上写出自评意见,总结得失,明确方向。在研究互改、师改基础上,就原文进行自改,且达到一定的量的要求,整体失误者重写。互评互改及自评自改的情况,都由教师予以评分。此外,还计划在一些语文活动中,体现学生的自主评价,比如书法比赛,演讲或朗诵比赛,播音主持活动,课本剧表演等等,让学生自己充当评委,进行自主评价。

以上内容就是本人在语文教学中致力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方式的实践过程。主要包括确定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学习教材内容、培养实践运用能力、尝试自我评价几个环节。教学效率和教学成绩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以往的“苦学”也有逐渐变成“乐学”的趋势。

【参考文献】

适合朗诵的诗歌散文范文第3篇

十八届五中全会把“倡导全民阅读”、“推动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列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工作。建设书香中国,全民阅读正在重新回到人们生活的重要位置上,这是时展的要求。少年儿童是社会的根基,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少年儿童的阅读与其成长相生相伴,更是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少年儿童的阅读引导工作,事关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事关祖国的未来,是一项十分崇高的事业。面对全面开展的少儿阅读活动,仅靠全国有独立建制的少儿图书馆的力量来推广全国少儿阅读活动是完全不够的,也是难以胜任的。这就需要全国各级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全体参与,共同推动少儿阅读活动,才能真正将少儿阅读引领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一、基层图书馆引导少儿阅读的意义

基层公共图书馆在我国图书馆事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基层读者服务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作为基层图书馆理应加入到全民阅读活动中来,基层图书馆是最贴近社区,最接近广大民众的文化教育机构,在做好基本工作的同时,应积极参与全民阅读活动,发挥对少儿阅读的引领作用。图书馆在阅读推广中有丰富的书刊资源作物质保障,具备文献资料、阅读场地等优势,这是其他单位做阅读推广所无法比拟的。作为担负着社会教育重要职能的公共图书馆,特别是基层公共图书馆做好阅读推广是理所当然的工作,在全民阅读推广中理应承担更多的责任和起到更大的作用。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国家潜在的人力资源,他们综合素质的高低,不但会直接影响到他们个人的成长与发展.而且也会影响到国家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少年儿童的主要任务是获取人类积累的知识财富和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阅读在少年儿童的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公共图书馆是青少年儿童的第二课堂,是他们进行课外学习接受再教育的重要阵地,同时又是他们可以阅读大量书刊数据、开阔视野、陶冶情操、获取丰富的课外知识的主要渠道。图书馆以其丰富的馆藏,现代化的服务手段传播最新信息,把青少年引向一个无比广阔的知识海洋。为此,我们要引导他们爱读书,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其良好的读书习惯,对他们进行图书馆教育,提高其利用图书馆的意识,帮助他们有针对性地选择健康有益的读物,进行提示和辅导,增进他们的知识,培养他们的社会意识和良好的道德伦理观念。做好少年儿童的阅读指导工作是一件非常有现实意义而又紧迫的工作。

二、少儿阅读活动的现状

随着信息传播方式的日益丰富,少儿接受信息的渠道已不再只是图书出版物载体,电视、报刊、网络及手机成为主要接收载体,这些载体将利用各自的优势进一步吸引少儿的注意力,占据少儿有限的空暇?r间。为此,从事儿童阅读研究的学者和教育专家们十分担忧地指出:电视、手机等移动设备和电脑网络使少年儿童不再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成为被动懒惰的接受者,长此下去将危害少年儿童的思维能力及成长历程。当前我国出现较为严重的青少年“阅读危机”现象,其表现在:

1.功利性阅读多,励志性阅读少

功利性阅读,缘于我国功利主义应试教育,功利主义的应试教育像一个指挥棒,剥夺了中小学生可以让心灵闲逛(心灵闲逛的状态对青少年的成长极为重要)的阅读时间,而将有限的课外阅读时间引向了对具有学习功能的书籍的阅读。除课堂知识的学习以外,人格养成,性格发展,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都是要从阅读中获得滋养的,但这样一类励志性阅读目前没被特别重视。

2.儿童阅读分级意识弱

整个阅读尤其是儿童阅读分级意识不强。要使儿童能读懂,才能在阅读中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在分级阅读中,老师和家长只重视认知阅读,忽视健康的情感世界、人格世界的构建。少儿读物出版中同质化严重,虽不乏精品,但市面上充斥着并非专家所编,内容不适合儿童阅读,错误百出的伪童书。

3.“浅阅读”的阅读取向,图像阅读的泛滥

少儿阅读结构存在重功利、娱乐浅阅读,轻有思想内涵的深阅读。少儿自主选择的多为动漫、校园小说等读物,相对来说,底蕴丰厚,内容厚重的读物,学生选择的却不多。功利性、娱乐性的阅读在整个阅读中占较大市场,深度阅读至少还没有成为主要的阅读潮流。图像阅读,包括影视,特别是电视图像也放在图像阅读之中,孩子长时间接受图像传递信息,不再适应文字阅读,不能深入思考,学习时思想不易集中,将给孩子造成终身学习的障碍。

以上种种少儿阅读危机现象正呈逐渐蔓延的趋势,长此以往,对民族文化素质的提升、人才的培养以及综合国力的竞争是非常不利的。因此,不仅是对个人还是整个民族,加强少儿读者的阅读指导工作已经势在必行。

三、基层图书馆如何做好少儿阅读引导工作

1.激发少儿读书的兴趣

中国的教育太重于生存而轻于乐趣,家长让孩子课外阅读则以提高学习成绩为目的,因而导致孩子把阅读当负担,认为阅读很无趣。兴趣源自愉快的经验,少儿馆员要针对孩子的天性,采取游戏、音像展示、互动参与等各种寓教于乐的手段,使他们感到阅读是获得乐趣的一种方法,让他们把阅读作为一种享受、一种乐趣,才会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

2.指导少儿选择适宜的读物

根据不同少儿的年龄段,心理状态、兴趣爱好、理解能力差别,选择不同的读物。低幼儿读物要求简单、明白、易懂,如以图为主的儿歌、童话、寓言等;小学阶段儿童喜欢的读物依次为童话、漫画、神话、作文和惊险小说;初中学生则是漫画、惊险小说、科幻小说、中外名著及百科知识;高中生为中外名著、外语读物、散文、传记及电脑读物。基层图书馆少儿阅读应做好图书宣传,要用客观的态度对待每一本书,激发少儿的阅读兴趣,让他们在自己的天地里自由选择。少儿馆员有责任有义务指导少儿多读内容健康、艺术高雅的书,从中汲取知识和精神营养。

3.讲授读书方法,提高少儿阅读水平

读书要讲究效果,对于少儿阅读的方法馆员要进行必要的辅导。读书有三种方法 :第一种,熟读背诵,如诗词 、散文名篇、名言警句等。第二种,深刻理解、加深记忆,如古典散文、科学概念等。第三种,用浏览方式快速阅读,也可以跳读,不须逐章逐段细读,如长篇小说。针对上述方法,少儿馆可举办形式多样的导读活动,如举办诗歌朗诵会、故事会,让小读者轮流上台背诵自己的诗歌散文或讲故事; 定期张贴小读者的读书心得、优美语段摘抄,展示阅渎成果,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组织小学高年级、中学生每人从图书馆中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将主要内容介绍给大家(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鼓励他们自编小报,自己动手收集资料、编辑、排版、誊写、绘图,这样既拓宽了学生们的知识面,又锻炼了他们对信息资料的收集、归纳和整理能力。

4.指导少儿选书的方法

英国戴维?路易斯说:“成功的教育主要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提供获取这些知识的途径,并在这同时激发和培养个人对学习知识的自然渴望”。让少儿学会利用图书馆,分享图书馆所拥有的知识和信息资源是少儿馆员的重要职责。

4.1 进行图书馆基本知识教育

可以漫画形式介绍图书加工流程,让少儿读者认识图书馆并学会利用图书馆。

4.2 工具书使用教育

学会使用工具书,如《汉语大字典》、《辞源》、《辞海》、《中国大百科全书》等,这是辅助阅读的重要手段。

4.3 检索能力的培养

对于少儿来讲,检索能力的培养应从最基本的书名和作者开始,这两个检索途径均以汉语拼音排序,有利于少儿掌握,书名检索可帮助少儿了解自己喜欢的儿童读物,如书名相同或相近的图书有多少馆藏;作者检索可帮助少儿了解某一作者作品的馆藏情况。对于中学生可进行分类检索教育,这是中学生在写论文时搜集大量材料所必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