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有趣的发现作文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天中午,我和几个小伙伴在楼下玩,忽然,我看到地上有一条黑色的细线在慢慢向前移动。“这是什么呢?”我好奇地问一个小伙伴。他说:“这……这个我也不知道!”说完他就玩去了,不再理我。我只好一个人爬在地上仔细一看,噢,原来是一群小蚂蚁,它们身上背着食物,匆匆忙忙的住高处爬。它们为什么要往高处爬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玩了一会儿,我感到累了,就回家了。到家后,我把这件奇怪的事告诉妈妈,并问:“这是怎么回事?”
妈妈笑了笑说:“那是蚂蚁在搬家。”
“蚂蚁为什么要搬家呢?”
妈妈神秘的说:“我现在不告诉你,到下午你自己就明白了!”
吃晚饭时,天突然变阴,不一会儿,天空就下起了大雨。这时妈妈说:“这下你明白了吗?”
“难道蚂蚁搬家是因为天要下雨?”
今天又是个星期天,我闲着没事就拿着一块面包到草丛里玩,无意间我发现了一只小蚂蚁,我想:大家都说蚂蚁是大力士,能抬动比自己重几十倍的东西呢!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我今天倒是要看看。想到这里,我便迫不及待的做起了实验。
为了吸引蚂蚁,我特意从家里拿来蜂蜜,在面包外面涂了一层蜂蜜,然后我故意掉下一块面包,果不其然,那只小蚂蚁被吸引了过来,它抬了抬,搬不动,然后它又试了几次,还是不行,随后它掉头就跑,我心想:哈哈,搬不动了吧?要放弃了吧!传说中的大力士也不过如此嘛!可谁知,过了一会儿,那只蚂蚁又回来了,身后还跟了几只小蚂蚁。哦,原来它是去搬救兵了呀!只见它们几个团结一致,有的搬面包的前边,有的抬中间,还有几只在后面推,就这样,面包被抬了起来。看到这里,我才知道了蚂蚁被称为大力士的真正原因。从它们身上,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团结就是力量!
这次试验让我收获不小,我以后一定留心观察生活,发现更多的秘密!
区三小三(4)班 胡天然
在我姥姥家,有一只小巴西龟。它非常的可爱,脑袋是三角形的,小小的,爪子尖尖的,背上有一个硬壳。
她在她的小房子里面,来回动。我给她起了一个名字叫做,魅儿。秋天了,一天早上,我起床一看,发现魅儿不吃不动,躺在池里,把身子缩进了硬壳里。硬壳也发黑。我看着、看着……便哭着喊:”爸爸,乌龟死了。”爸爸闻声而来,也大吃了一惊,用手摸了摸乌龟,它还是一动也不动。爸爸说:“不能吧!”你去上网查一查。”我一边向电脑奔去,一边回答爸爸:“好!”我上网,找到了这个网站,啊哈,我发现原来如此——乌龟冬眠!于是我哈哈大笑,高兴的对爸爸说:“乌龟没死!它在冬眠。明年春天,它就会苏醒过来!不信,咱们走着瞧!”从那一天开始,我就开始,等呀等,盼呀盼,,终于盼到了第二年的春天了。一天,我去厨房拿吃的,只见魅儿伸开四爪,爬起来了,还吹出了一个小泡泡,好像在说:“小主人,我们又见面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不停地玩弄它的硬壳,嘴里不停地叫着:“魅儿,你醒了,你醒了!”经过观察和查阅资料,我才发现了,原来魅儿真是会冬眠的。而,没有死。我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差点连吃的也忘了拿。
这时我才发现,大自然都有生长规律呀!今天又收获了一个知识。
1.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积累材料
一些学生因阅读量小,知识面窄,写作时缺乏材料,往往写作文时会出现“假”、“空”、“抄”现象。在课内阅读的基础上,还要加强课外阅读指导,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引导学生多看适合他们年龄、社会阅历阅读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普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阅读的内容和范围不作限制,越广泛越好。教育学生随身准备一个记录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录下来,像背书似的牢记在脑海里,随时积累写作素材。
2. 朗读背诵,培养语感
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其中道出一个深刻道理:文章源于积累。只有语言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才可能文思如涌,笔下生花。否则,纵有思绪万千,笔下也难有片言只语。古代的一些文人学士,如韩愈、坡,他们压根就没学过语法、修辞、逻辑,但能写出千古流传的好文章,其奥秘在于他们熟读乃至背诵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形成了敏锐的语感。所以,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形成,有懒于多读多背,实践证明,运用语言文字,写作能力的的形成,也需多读多背。在教学中,必须加强朗读训练,读时做到眼到、口到、心到,还要适当增加背诵的量。通过读、背,使学生把课本的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储备起来,提起笔来就不会难了。
3. 扩展阅读领域,多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有些家长为了提高孩子的语文分数,急功近利,给孩子买了许多的“优秀作文选”和提高写作能力一类的书,让他们“比着葫芦画瓢”。但我认为这种做法并不可取。这不是说作文选一类的书没用,决不能将这个视作提高写作能力的最佳途径,更不能视为唯一途径。应该引导学生多读课外书,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
4. 让有情有趣的生活成为作文素材
(1)积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帮助他们积累有情有趣的素材。生活是五彩斑澜的,童年的生活更是让无数人回味无穷。可为什么孩子们大多“怕作文、烦作文,看见作文就头疼”,总是觉得“没有什么可写”呢?根本的原因是学生对生活的习以为常、熟视无睹,还没有材料积累的意识和习惯。就拿家庭生活来说吧,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在家庭中每天都在发生着多少有情有趣的事情呀,可是正因为这些事情为孩子们“太熟悉”,他们反而觉得没什么可写,没什么要写的。教师如果能引导孩子在与亲人的交往过程中,真诚地关注家庭的变化,观察亲人细小的动作表情及简单的话语,于细微处见真情,用心去体验那种浓浓的亲情,学生就一定能从中发现许多有情有趣的生活片断,积累下来就是很好的作文素材。我曾经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观察家庭一天的生活,特别是家庭生活中的细节,并让学生仔细地记好观察笔记,当他们以审视的目光来看待生活的时候,果然就有了许多新的发现。
(2)积极创造有情有趣的生活,为学生提供有情有趣的作文素材。学校是学生成长的地方,每天里学生在校的时间6-8小时,如果孩子在这些时间里只是上课、写作业,那样的生活就过于枯燥了,自然也就“没什么可写”。只有让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更有情趣、有乐趣、有稚趣,甚至有雅趣,他们的作文才能有个性,有灵性。为此,我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春天来了,带他们放风筝;夏天到了,和他们去游泳;树叶黄了,带他们赏秋景;雪花飘了,和他们打雪仗。平时还会组织演讲比赛、故事会、辨论会等语文实践活动。
5. 拓宽写作内容和空间,激发写作兴趣
传统习作的内容陈旧落伍,枯燥无味可以说是学生不愿写作的原因之一。《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中年段学生的写作要求是: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就是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因此,更新、放宽习作内容,拓宽学生的写作空间是激发学生写作兴趣的必要条件。写作内容放宽了,学生所写的文章才有新意可言,才有真情实感可言。要使学生写好文章,所写的东西必须是他们内心想表达的或想倾诉的,没有表达的需要,没有倾诉的冲动,纯粹是为了完成任务,何来好文章呢?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对学生提出的习作要求是:文章即生活,可以歌颂美的,也可以鞭挞丑的,但要写真人、记真事、吐真情。如有一个单元的习作是要求一、两件事写一个同学,表现他的一种好品质。学生第一次写的文章不是写同学帮自己补课,就是写某同学在公车上让座,基本上是编造的。后来我把习作的内容要求改成:写一个同学,表现他的一个特点(不分好坏)。结果这次习作学生完成得特别好,有的学生写同学如何关心集体,如准时回校作值日;协助老师管好班务事。事情虽小,但真实,富有真情。有的学生写同学爱哭鼻子;爱给别人起外号等,引入发笑。由于是写自己熟悉的人。所以学生把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同样一道习作题,内容“放开”了,学生的思维更宽了。
6. 根据学生的写作能力差异给予不同的要求,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真有趣
要求:
1.加上适当的词语,补足题目,扣题作文。
2.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
3.题目或正文中如需出现人名、校名、地名,请用××代替。
为保持原貌,本栏目所选考场作文中,对于漏字、错别字、错词、病句等采取如下形式处理:漏字(含标点)的补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错别字(含标点)、错词、病句的更正,在“〔〕”内用楷体字标出。
――编者
成
在暮色中读书真有趣
沏上一杯茶,拿着一本书,独自一人来到阳台上。
夕阳如血,正从黄昏的天边静静落下。
绯红的地平线上,半个落日的影子正柔和地散发着橘红色的光芒,笼罩着天空下的一切,(也将) 我轻轻地拥抱,如同仙境一般。
坐在阳台的椅子上,翻开手中的书。端起茶杯,茶香充满了整个阳台,风铃兀自 〔删去“兀自”〕 在自吟自乐。孤寂的心,渐渐融入书中。
读书需要一种心境。 我默默感悟着,安然的心绪与静谧的氛围,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将人带入那种既恍惚空灵又美妙旖旎的境界中。有人喜欢在午夜时分的书房里,伴着淡淡的月光静静地品文;有人习惯在细雨飘零的窗边,带着风雨的潮湿,畅游于文字的海洋。而我,却独喜爱在这薄暮中,任凭思绪沾着晚霞自由游弋,心甘情愿地做精神麦田里最后的守望者。
伴着暮色读书是一件十分有趣的事。夕阳的余晖慢慢地爬上你的衣襟、脸庞,轻易地染红了你的心。读书读得累了,抬起头,你会惊讶地发现眼前的天空,不知何时变得如此瑰丽,由浅紫色变成淡红色,就像被一支饱蘸淡彩的毛笔轻轻抹过,留下了美丽的云彩。
在暮色中读书,亦能得到与平时不同的感受,在文字里读出一种纤尘不染的意味。在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的力气写下了 〔的〕 “法兰西万岁”中,体会到浓浓的爱国思想与强烈的悲愤之情;在勃朗宁的“他望了她一眼,她对他回眸一笑”中,发现了爱情是如此的伟大与神奇;在莫顿.亨特的“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看到了人生旅途中那永不泯灭的希望……
在落日就要收起余晖,徐徐滑入山的那一头的时候,我也合上书本。望着愈发昏暗的天空,细细回味着在这溢满暮色的气息里与书相伴相拥的韵味,感到一天的劳顿和疲惫似乎都烟消云散了,取而代之的是悠然自得的平静。是啊,在暮色中读书竟是如此快乐,如此有趣,它可以抚平心灵的褶皱……
起身,回屋,留下满地的书香,带走了一颗平静的心。
点评:
景物描写优美,将人与景物融为一体。
以风铃反衬下文的静谧氛围。
用对比突出自己对在暮色中读书的偏爱。
点题并引出下文。
用词准确,生动活泼。
形象地写出天空色彩的变化。
以课文内容作为素材,恰当而巧妙。
概括了在暮色中读书之“趣”。
结尾富有韵味。
整体评价:
文章紧扣“趣”来行文。读书之趣并非新鲜的话题,而考生却赋予了它新的内涵,将读书时的环境与心境作为切入点,新颖、独特。文章语言优美,细腻地描写了读书时周围的茶香、黄昏的美景,并将心境与之融为一体,令人赏心悦目。
(温志成评价)
败
冬日爬山真有趣
寒假里有很多有趣的事,但真正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却很少。唯独和小弟爬山那次,令我记忆深刻,回味无穷。
寒假的第二天下午,我和小弟商量好了去爬山,〔。〕一路上,我俩有说有笑,蹦蹦跳跳,不知不觉就来到了山脚下。
冬天的山与往日大不一样。 树叶黄了,草枯了,一派萧瑟的景象。 但在不远处依然有绿色,原来〔删去“原来”〕 那是傲然屹立的松树。
到了半山腰,我们发现了越冬的蚂蚱,它身子胖胖的,懒洋洋地晒着太阳。 于是,我俩兴致勃勃地捉起了蚂蚱,可这些家伙特别机灵,尽管我们从背后悄悄逼近,但只要听到一点儿动静,它们马上就逃跑了。从正面去捉就更有趣了,蚂蚱看见我们的时候并不逃走,而是气定神闲、全神贯注 〔删去“、全神贯注”〕 地盯着,就在我们刚要出手的时候,它却从我们眼皮底下迅速溜走。就这样,捉了半天,我俩还是一无所获,但我们并没有放弃,而是齐心协力,前后夹攻。最后终于捉到了一只,尽管又小又瘦,但我们还是很高兴。有了这次成功的经验,我们更有信心了,办法也更多了,不一会儿就捉了十几只。(我们)边捉边走,不知不觉就登上了山顶。
站在山顶 (向远处眺望),群山连绵,错落有致,小小的村庄被群山环绕着,青砖红瓦,烟雾缭绕,好一幅人间仙境图。 离我们不远处有一只老鹰站在树枝上,两只眼睛左顾右盼,好像在寻找猎物。 于是,我拿起弹弓向老鹰射去,听到声响,老鹰机警地扑腾着翅膀,向山下飞去。
天色不早了,我们该回家了。下山的途中,我发现路旁有一口 〔眼〕 山泉,水流虽然不大,但很清澈。我和小弟正渴得难受,便你一口我一口抢着喝了起来。直到肚子实在装不下了,我们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冬日爬山,感觉真好!
点评:
开篇用对比自然点题,激发读者兴趣。
景物描写只是简单的罗列,没能为文章主题服务。
此处关于蚂蚱的说法,犯了常识性错误。
对捉蚂蚱的过程描写过于细致。
景物描写与主题无关。
叙事过于简单,未能写出“趣”之所在。
结尾缺少点睛之笔。
2008年
福建省
厦门市
题目解析: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题,在一定程度上考查考生对生活的关注程度,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生活、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审题须在“趣”字上下工夫。“趣”可以表示乐趣、情趣、趣味等,“趣”的内容将直接决定文章的优劣。而副词“真”则表明了有趣的程度,这就要求考生在选材时一定要进行必要的思考和比较,在众多有趣的内容中,选择能表现“真”有趣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写作。
如果写某一件事情“真有趣”,则需选择自己生活中有特色、有新意的事件,但一定要避免低级趣味,而要尽可能写出那些高雅的乐趣或情趣;如果写某个人“真有趣”,则要选择能表现这个人有趣的与众不同的事情,同样,不能只简单写“有意思、好玩儿”等浅显的“有趣”,而要通过这个人某些有趣的举止或行为表现出独特的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文章的立意才能新颖、深刻。
这一题目,选择记叙文或散文比较容易展开,也更便于表情达意。
整体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