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师队伍建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双师型”教师队伍;问题;措施
0.引言
在经济飞速发展,科技不断进步的当今时代,经济结构、就业市场都有了新的变化,这些变化都给高职教育带来了新的挑战。因而,高职教育的任务也日渐艰巨。高水平的职业教师队伍是提高高职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我校教师队伍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问题,年轻教师的比例不断增大,而这些年轻教师大多缺乏专业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以及专业化的教学理论。在高职院校中,专业课教师的专业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偏低,难以培养出符合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所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的能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我国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首要任务。
1.“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在高职教育向大众化迈进的过程中,虽然高职院校的师建工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距双师型素质的要求还差很多,难以满足培养高素质新型应用人才的需求。“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着不少急需解决的问题:
1.1师资数量不足
目前“双师型”教师数量严重不足,已经成为影响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一大重要因素。在高等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一个一直未能解决的大问题就是“双师型”师资数量存在较大缺口。究其原因,一是人们对职业教育在根本认识方面存在一定的偏差,否定职业教育,认为职业教育是低人一等的教育,因而造成职业教育岗位乏人问津。二是职业院校中教师待遇低,对技术人才缺乏吸引力。随着我国政企体制分开,国家逐步减少对事业单位财政拨款。职业技术院校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等将自给自足,再加上职业教育已有的基础较薄弱,教学经费短缺,使得职教教师处在待遇偏低的情况。
1.2结构不合理
我国的传统高等教育长期都一直强调“精英教育”和“学术教育”,很多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理应强调实践教学的高职教育也被办成了“学历层次相对低一级的,高等教育”,变的毫无特色。在绝大部分高职院校当中,理论教师偏多,而实习指导教师不足,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的甚至根本无实习指导教师。教师的来源单一,缺乏实践锻炼,职业技术院校多数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大都缺乏实践经脸,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不是很强,不能给学生良好的技术示范和指导。有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匾乏,许多高精尖技术技能教学任务得不到落实,实训教学往往只能满足于一般性技能训练,不能很好地满足高职教育教学的需要。
1.3实践的场所和机会少
大多数职业技术院校中科技开发和社会服务的职教体系尚未形成,产教结合的教育模式也还没有形成一定规模;部分企业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生产实践,教师参加实践的机会得不到有效保证。另外,扩招、办学规模的扩大,师资资源紧张,专职教师大多数都处在一种超负荷工作状态下,根本没有机会到生产第一线进行长时间的实践锻炼,也就无法得到提高。很多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生存和发展,不断扩大招生的规模,然而为了节省开支,尽量少引进教师。这样一来,教师工作量不断增长,导致教师们整日埋头于琐碎的日常工作,根本没有精力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双师型”对于他们来说更是天方夜谭。
1.4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偏低
主要表现在教师的学历偏低,教师的学历水平虽然不能完全证明他们的能力水平,但是学历还是能够反映出一定的整体水平。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是属于同一级别的两类教育,它们只有类别上的不同。我国法律规定,普通高校教师应该具有硕士学位。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多数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都是根据国家教委提出的“三改一补”方针转型而来,这些院校的教师原来多数都是在中专层次教学,他们在学历上还来不及提高,有硕士、博士等高学历的教师不多,有些教师还是专科甚至是中专学历,使学历整体的水平离国家办学要求还有相当距离。为适应知识经济迅猛发展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攀升,职业教育也必然要建立起从中学到大专到本科乃至研究生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这就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5知识更新不够
职业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验方法和设备,较之传统的“精英教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些直接影响着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相当比例的高职院校由于生存危机,资金紧缺,而无力承担教师知识更新的任务;只是把高职教育作为创收主渠道,而忽略了教师知识的更新。造成教师知识陈旧,思想僵化,教学方法保守,教学质量也就得不到提高。
2.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对策及措施
2.1建立、健全推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
“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必须制定一套适合高职发展的内部管理体制,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对人事、分配进行改革与调整,体现高职政策的优越性和向导性;建立奖励制度、聘任制度,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优化配置,突出教师自身的内在价值,激发其内在潜力,发挥教师个体在“双师”化过程中的主管能动性。提高教师的待遇,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为“双师型“是自队伍建设提供条件,营造教师创新的良好氛围。要改革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制度,逐步建立起符合高职教育特点,有利于“双师型”师资队伍的评审标准和办法。
2.2重点对现有教师进行培训
把“双师型”师资建设纳人学校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建立继续教育的培训制度,根据教师的年龄、学历、经历制定出具体的培训计划。遵循校内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短期与长期培训相结合,自我培训与学校培训相结合的原则。
2.3建立兼职教师队伍
积极从企业引进一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或管理经验,熟悉本行业情况,而且具备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利用这种方法,可以起到优化教师队伍的整体结构,加大实习指导教师比重,提高“双师型”教师的比例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他们的参与将对在校专职教师起到传、帮、带的作用。从而形成日常教学中重视学生实践技能培训的氛围。对高职教育来说,不单是为弥补高职师资不足的权宜之计,而是一项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任务。
关键词:软件外包;人才培养;教师队伍建设
一、引言
软件外包是当前我国鼓励重点发展的新兴产业,对改善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经济整体结构的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软件外包产业来说,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竞争要素。作为全球软件外包的新兴力量,中国软件外包服务备受全球瞩目,但是缺少专业人才成为制约其发展的一大瓶颈,培养满足外包企业要求的各类专业人才成为目前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的当务之急。各大专院校的学生是软件外包专业人才的后备军,对这些后备军的专业培养就需要一支一流的教师队伍。
二、软件外包企业的人才需求与培养
外包服务企业究竟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为了能适应软件服务外包行业的多样性、高速发展性和市场的国际性等特征,软件外包人才应具备的素质有:
第一、掌握外包软件开发、设计、测试和项目管理的专业技能,对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网络管理和行业知识都有较深入的了解。
第二、熟悉和遵守国际外包行业标准和流程规范,具有大型软件项目团队协作精神和职业态度。
第三、掌握外语的读写和口语交流技能。由于客户许多来自国外,因此对外语水平和交流沟通能力具有较高的要求。理解、尊重国外客户在文化、传统、习俗、思维和时差等方面的不同,并能与他们密切交流和沟通,解决外包项目的具体问题,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
总之,软件外包服务行业需要掌握专业知识和语言交流技能,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外向型、复合型的人才。
目前国内高等教育院校和培训机构培养的软件人才与软件外包服务企业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大学生所学知识与软件外包项目的需要脱节现象较为严重,许多达不到企业的标准。
外包行业最大的潜在资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培养性的是高等教育院校的学生。他们掌握软件外包行业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语言能力,但是他们缺乏参与外包项目的工作经验,缺乏大型项目和团队合作的锻炼。在这种情况下要注意培养、锻炼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为进入企业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构建校企合作平台,加强软件外包人才的联合培养,邀请IT企业的管理精英,对学生进行仿真运作和就业指导,为每个学生提供职业发展规划建议,帮助学生少走弯路,全面提升外包人才的就业质量。
软件服务外包人才的培养更侧重于开发能力和工程实践经验的提高。因此,必须对以往讲课加实训的传统模式进行改革,针对相应课程模块类别,灵活采用课程讲授、案例教学、项目实训、校企合作等多种教学模式,建立全面的能力培训体系。
课堂讲授教学法仍适合课程框架中基础模块部分的理论教学,但需引入与基础理论主题有关的案例,通过合理、精心的课堂组织,辅以如网络教学平台、多媒体课件等多维教学手段提高认知效率。
基于项目的案例教学法以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通过具体教学情境的设置,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有案例设计和实施、教育情境和结果等元素。
按角色轮岗的实训体系,旨在培养适合外包企业特定岗位需求的高技能人才。以软件生命周期为主线,通过不同的案例模拟真实情境完成需求分析、开发计划、系统设计、软件开发、集成测试、配置管理等环节。学生可选择符合软件外包企业人员结构的角色后组成开发团队,团队成员包括项目主管、需求管理员、系统分析员、程序员、测试员等。该体系的实施过程是多周期的,即需要多个周期的角色替换和工作轮岗,达到不断提升综合技能和素质的目的。教师记录学生各环节的完成情况,持续跟踪优化项目案例;可根据软件开发过程质量制定评估指标,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估定级后制定下周期实训计划。
企业是高校学生人才需求单位,校企合作,明确学生就业方向,提升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对扩大就业大有帮助。企业采用校企合作培养,降低人力成本,缩短培养周期,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高校应充分发挥主动性,以产业需求为导向,积极深入外包企业调研。组织行业专家及资深专业人士参与组成专业委员会,制定软件外包专业标准和职业资格标准。高校严格按既定培养标准制定教学计划,与企业建立联系,实践时间采用灵活合理的学制分配模式。合作体制上,学生以软件外包项目工程的方式在企业或学校实训基地授课。企业参与学校的外包专业评估、教学计划制定,同时指派专业人员指导学生日常工作,帮助他们适应工作岗位。学校教师协助专业指导教师制定项目实施计划,监督指导学生工作,共同评定学生的工作态度、学习能力和实践成果等。
三、软件外包人才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教学活动是―种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过程中,从教育教学目标的制订、教育教学过程的组织到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充当教育者、组织者和引路人的角色,从学生的理论教育、智力开发、能力培养到学生人格的发展和完善,都离不开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
软件外包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优秀的教师队伍。在这种需求下,教师队伍的建设在课程负责人、主讲教师的师德、能力和水平方面,要求师德高尚,治学严谨;执教能力强,教学效果好,参与和承担教育研究或教改项目,成果显著;与企业联系密切,参与校企合作或相关专业技术服务项目,成效显著,并在行业企业有一定影响;教学队伍结构在“双师”结构,专兼职有一定比例方面,要求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和有企业经历的教师比例、专业教师中来自行业企业的兼职教师比例均符合课程性质和教学实施的要求。企业兼职教师承担有适当比例的课程教学任务,特别是实践教学任务。
要重视优秀教师梯队的建设,组建优秀教学团队。教师梯队要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学缘结构。与此同时,还应重视课程教学各环节(含辅导课、实践课、实验课、毕业设计课等)的师资力量配置。传授科学知识、培养合格的软件外包人才是高校信息专业教育的基本教学理念。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客观上要求教师树立科学的课程观、科学的教学观、科学的质量观,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不断改进,以适应软件外包人才培养的客观需要。
参考文献:
[1]徐瑾.中国软件外包人才培养与现状[J].江苏商论,2010(10)
[2]陈业斌,李颖.对高校软件外包人才培养几个问题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0(7)
[3]柳礼泉,陈宇翔.精品课程建设与一流教师队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7(3)
[4]董奇.高职精品课程教师队伍建设原则的研究与分析[J].青年文学家,2011(15)
[关键词]:木桶理论; 教师队伍; 建设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造就一支德艺双馨、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措施和保障,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木桶理论给了我们一个比较形象的诠释: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只有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在同一高度的时候,木桶的盛水量才是最大的。就学校发展而言,只有教师素质得到整体提升,教育质量才能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呢?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要想使木桶里的水最大化,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必须在同一高度,要想是所有的木板站在同一高度,就必须合理操作,系统安排。同样,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就必须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机制。“教育管理者既是教育的领导者,又是教育的服务者”[1]教育管理者要树立服务教师的管理思想,以身作则,以人为本,设身处地地考虑教师的需求,做到民主参与决策,才能改善学校人际关系,构建和谐工作氛围;要设置科学合理的学校组织机构,统一管理,合理分权,职责分明,分工协作,相互影响,提高教育管理者的决策水平,提高教育活动的管理效率;要完善教师考核评价机制,坚持公正性和民主性原则 ,做到一视同仁,公平合理,发扬民主,集思广益; 建立以教师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内容的科学化评价机制,激励与竞争并举,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有明确的目标管理。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要想使木桶里的水最大化,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必须在同一高度,要想是所有的木板站在同一高度,所有木板的质地、厚度都必须一样,木桶的桶底也必须有相应的承受力。也就是说一个木桶的储水量,还取决于木板的厚度、质地、水桶的直径大小,取决于木板基础资源。当前,由于各校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的差异,教师生存状态,工作态度,价值观也必然有所差异,也就是说各校教师素质基础也必然各不相同,所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管理者必须针对本校教师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近期目标、中期目标、长远目标,以适应学校发展。“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的、民主的、自我控制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上级与下级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依赖、支持,下级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2]学校制定的目标必须切实可行、适应教师发展。管理目标只有得到教师认可,平等参与,体现公平和民主,才能得到教师拥护,才能培养教师的敬业精神,端正工作态度;才能激发积极主动的创新意识,形成竞争活力,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促进教师的合作与交流。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要想使木桶里的水最大化,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必须在同一高度,要想是所有的木板站在同一高度,并且持久稳定,那么所有木板之间的衔接必须严丝合缝,还取决于水桶的使用状态和相互配合。如果木板之间咬合不紧,最终的结果是漏水甚至散架。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认为:“学习中有两种东西是最重要的,一是信心,二是与人合作。一个人的成功,15℅靠专业知识,85%靠人际关系和处世技巧。所谓处世技巧和人际关系指的就是学会合作。[3]”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典教育名著《学记》中就有“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的记载,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当前,知识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新的人才观促进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目标的更新,学校的管理方式和评价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变革都促使教师要履行多种职能。然而,一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他不可能样样精通,也不可能事事通晓,教师只有改变彼此之间孤立与封闭的现象,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共同分享成功,共当责任,获得心灵的慰藉,才能实现教师的全面发展。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建立健全教师教育培训制度。
木桶理论告诉我们,要想使木桶里的水最大化,组成木桶的所有木板必须在同一高度,只要这个水桶里有一块高度不够,水桶里的水就不可能是满的。这就是说构成木桶各个部分如果是参差不齐的,决定整个木桶的储水量,却是最短的那块木板。所以,要想是所有的木板站在同一高度,除了让所有的板子都维持“足够高”的高度外,更要注重对“短木板”开发、培训和激励。同样,只要学校里有一个教师的素质较次,就足以影响整个学校的教育质量。要想提高每一个教师的素质,形成优秀的教师团队,最好的方法就是对教师进行教育培训。当前,广大教师中的还存在许多像年龄结构老化、知识更新较慢、专业素养不高、敬业精神不足、竞争意识淡薄、创新精神低靡 的“短板”现象不容忽视,必须加强教师的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教师的业务培训,表扬在学习、研究和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优秀教师,发挥引领示范榜样作用,形成共同学习发展的氛围,促使广大教师更新教育观念,与时俱进,适应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程凤春 《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2. 傅维利 《教育问题案例研究》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4
3. 葛金国 《学校管理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 1996
4.吴志宏 冯大鸣 魏志春 《新编教育管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5.叶澜 杨小微 《教育学原理》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6. 张大均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7. 郑金洲 《教育碎思》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
注释:
???吴志宏 冯大鸣 魏志春 《新编教育管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8页
无论是对于一个人,还是一个团队甚或一个国家,只要有了一种精神,就能激励起每一个人形成一个共同的信念,从而排除一切艰难险阻,朝着一个目标奋勇前进。在学校管理中,我们要十分重视学校文化特别是学校精神的培育和弘扬,基于这样的认识,为了激发我校广大教师对学校办学目标的认同感,激发教师作为学校一员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我们在认真总结学校的办学历史和办学传统,又根据学校办学的现实——由于历史的原因,学校的办学条件一直较差,师资力量弱的基础上,经过讨论、提炼,确立了“吃苦耐劳、脚踏实地、勇于进取、甘于奉献”16个字作为学校的精神,列入学校每年的工作要求中,要求全体教师作为学校的传人,要学习学校精神,实践学校精神,弘扬学校精神,为了充分发挥学校精神所具有的驱力、熏陶、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参加桥东区“三支队伍”教师培训系列讲座,引智、借力,促进我校教师的专业成长。通过树榜样、压担子,使青年教师既感受到来自学校的信任,又增强了工作的责任感和幸福感,引领他们快速成长。同时重视教研组、打造教研团队。
二、关注教师的发展需求,构建成长机制
1、用榜样引领教师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学校管理中,我们发现同伴的引领、同伴间的竞争对教师的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看到我校教师大多具有积极向上,希望尽快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的愿望。为了激发教师这种向上奋进的积极性,我们一方面十分重视组织教师学习全国、省、市、县优秀教师的优秀事迹,另一方面本着用身边人的先进事迹教育身边人的理念。
2、用目标激励教师
目标对于人来说,是外在的。确立目标就是用诱因激发人的动机,用指向引导人的行为。因此,现代管理学认为,在一个集体内,目标对于每个成员来说具有导向、激励、聚合、召唤的功能。为了激励教师在教书育人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并实现自身价值,我们开展了“全面对标夺旗争星”活动,每个人明确了自己存在的差距和努力方向。
3、搭建舞台成就教师
为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素质,学校不惜花费资金,鼓励教师外出学习取经。选派教师到优秀小学进行了观摩学习、参加全国特级教师、
三、关注教师的人文需求,建设和谐家园
而当下教师队伍建设更多的是以一种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强加于教师,比如要求教师每学期完成多少篇论文,上多少节公开课,帮扶多少个贫困儿童等。对此,的确有少部分老师由压力而生动力,不懈努力,不断取得成功,品尝到了职业的幸福;但是,也有一部分教师却生发了抵触情绪,工作不但没有进步,相反还有进入屡抓不见成效的“怪圈”之嫌。
原因何在?人总是耻于被驯服,乐于被说服。而要说服教师们自觉回归到教师队伍建设的正途,作为管理者,首先要回归到教师立场上来。
回归教师立场,就是要把每一个老师当成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亲人。校长要有一颗拳拳的爱心,并在爱的基础上,把老师当朋友,当亲人;在爱的基础上,给他们鼓励,为他们分忧解难。只有基于爱心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才是自然的,才是无痕的,才是能让老师们欣然接受的。老师们接受的不只是校长所做的一切,还有校长本人。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老师们也会以爱心回报爱心。此时,老师们就会自然地把校长当成朋友和亲人,乐意与你交流,乐意接受你的引领。有了这样的境界,教师队伍建设就有了良好的人际基础。
回归教师立场,还要学会站在他们的角度说话。教师不是神,是人,是要食人间烟火的,这本来也是极其正常的。但作为教育管理者,往往被社会上一些偏激的舆论绑架,在某些方面,人云亦云地,不知不觉地站到了教师的对立面,成了批判教师的生力军,这一现象在好多学校的教师大会上已经得到了验证。其实,教师是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他们偶尔出一些问题,实属正常。但关键在于,我们做校长的如何一如既往地从爱出发,站在他们的角度说话,耐心细致地,智慧地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引领他们不断地纠偏。只有站在他们的立场,我们所说的话才能被他们接受。反之,必是表面应承,但依然我行我素。
比如,面对广为社会诟病的家教问题,在会上我是这样与老师们交流的:“从事有偿家教是个安全问题,具体来说是个职业安全的问题。而我们每一个老师自己,便是维护我们职业安全的责任人,希望大家维护好自己的职业安全。”对于老师们的职业倦怠问题,我这样对老师们说:“从事教师工作是我们一辈子的事,我们要学会从我们一辈子要做的事情中找到快乐,也就是通过我们的努力,在工作上、在业务成长上不断取得成功,享受快乐,追求苦中有乐的境界。简而言之,找快乐就是找成功。否则就是一辈子受苦,这是谁也不愿意做的事情。”这样的表达没有批评,而是一种基于爱心,从教师角度说话的引导和规劝,是校长和老师们的一种心灵融通。老师们乐意听,愿意做。
回归教师立场,更要扎扎实实地给他们提供帮助,让他们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渴望被人赏识,而这种赏识应该是基于努力之后获取成功的一种结果。老师们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都渴望着成功。可是,许多老师努力着,也苦闷着,因努力而辛苦,因苦闷而渐渐丧失信心,直至沉沦、麻木,我认为这也是校长的失职。作为校长,我们应精心呵护这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并全力做好服务,给他们提供帮助,让他们看着学校的愿景,便产生一种梦想,一种动力,从而有了向前向上的信心。以我曾经工作过的沿河小学为例,不少青年老师渴望成长,却苦于无人引领时,学校从二小引入名师,建立了跨校区的青蓝结队和正常化的交流工作机制,大部分老师在专业成长的道路上,顺利得到了二小名师的帮助和指点。而这些老师的成长和进步又激励着他们自己,激励着更多的老师自信地投入到个人专业发展的努力中去。在这样的良性循环中,许多老师一次又一次地“摘到桃子”,实现着自我实现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