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生诚信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青少年儿童诚信 社会 家庭 学校 诚信教育 说谎
诚信自古被奉为中华民族做人之根本。在诚信已经成为顽疾的今天,加强青少年儿童的诚信教育意义深远。学校、家庭这两个青少年儿童生活和学习的重要场所,做好诚信教育责无旁贷。道德是和谐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行为规范和准则;它源于人们的物质生活中的社会交际活动,是人们在和谐社会生活中自发形成的。诚信则是基础的道德规范。[1]为了让学生成为社会德才兼备的人才,我们就必须从小教育学生诚信,而现今的诚信教育存在很多问题,学校教师不能以身作则;家长素质还有待提高;家长和教师缺乏沟通,不能使教育达到最佳效果,等等。面对孩子的说谎行为,我们应反思,分析其说谎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矫正其说谎与行为,强化其诚实信行为。
一、 环境对青少年儿童诚信的影响
任何优良品德和行为的养成,或者不良道德品质、行为习惯的形成,都受到环境的熏陶与感染。青少年儿童也是社会的人,其诚信方面出现的不良现象,必然是社会综合影响的产物。下面从三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会对青少年儿童诚信的影响
在我国的基础教育中,一直存在重学校、家庭而轻社会的误区,不少人固执地认为,教育孩子,应该是老师和父母的事。但是,现在困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诸多问题,例如孩子们在学校思想道德建设不能在假期中得到有效延续、甚至被破坏的现象,恰恰不是学校和家庭的教育能够解决的。学校5个月的优质教育积累,如果在暑假2个月碰到不良社会环境,顿如春雪消融,转眼即逝,令老师、家长痛惜不已。
我国自开始建立社会主义时常经济体制以来,经济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成就巨大,世所瞩目。但是,由于搞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前所未有的创举,遇到的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在经济领域,当前的一个严重问题,是假冒伪劣和欺诈行为十分猖獗。甚至连统计、审计、财会和合同,也出现了严重的欺诈现象。可以说,假冒伪劣和欺诈以遍及当今经济领域的各个角落。
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与现象严重影响了社会的信誉,假冒伪劣产品也大大危害了人们的利益,这也为青少年儿童接触不良风气提供契机,使其形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规范,影响其良好人格的形成。
(二)家庭教育的影响
教育学上有个“5+2=0”的理论,大意是说周末2天家庭教育的失败,足以抵消学生在校5天学习所得。比如,孩子在学校听老师的话刻苦学习,回到家来,父母却在麻将桌上喷着酒气说:“读书有个屁用!” 当然,这样的父母现在越来越少了,家庭教育越来越多地成为学校教育的有效延续。
家庭是青少年儿童最早接受教育的环境,因此它对青少年儿童的成长至关重要。一般,家长只重视孩子的智商,而忽视了其做人这一根本问题。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也是潜移默化的。父母良好的言谈举止将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父母的言谈举止总是深深地烙在孩子的头脑中,有意无意地在孩子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尤其是,父母不要随意许诺,对孩子的承诺要兑现;对孩子的要求要实事求是,符合孩子自身的实际能力。
(三)学校教育的不良影响
由于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青少年儿童的“诚信”意识正受到冲击和挑战。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撒谎、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等等不诚实的现象,虽然问题表现在学生身上,根源却在教育上。学校教育是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良好道德品质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但如果某些学校和教师在进行诚信教育的同时,违反诚信这一原则:上级来检查,学校会交代好学生该如何做,说是为了学校的荣誉着想;某些教师开公开课前要把课堂演习几遍,说是为了班级能给听课老师留下个好印象等等。
这种教育脱离了教育的目标与宗旨,能把诚信教育开展得很好么?教育教的不仅是知识,还要帮助学生实现思想上的转变,从不良到规范,从不成熟到完善。学生接受的只不过是诚信的理论教育,并不能把诚信表现在日常行为中。
教育不仅要教给学生诚信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将认知转化为行为的能力。认知和行为是两种水平。因此,诚信教育不能是空喊口号。如果我们希望学生真心对待诚信,接受诚信的道德价值取向,那么学校教育本身就应当是诚信的。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要做诚信的表率,学校和教师只有从自身做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诚信,给学生营造一种诚信的氛围,为学生树立一个诚信的榜样。
另外,诚信作为一种道德价值取向,是引导学生完成接受诚信的道德价值过程,前提是满足学生内在的道德需要。只有充分发挥、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通过学生主动参与、认同和体验诚信教育的全过程,才能达到从知到行的德育目标。诚信教育从知到行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知、情、意、行的德育过程,教师要恪守诚信的最低道德原则,以自身行为传递给学生正当的认识,也要善于捕捉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每个和两难问题随机进行教育。
环境的不良影响则导致青少年儿童产生说谎行为;当然,环境对青少年儿童诚信的养成也有正面影响,规范青少年儿童的道德准则和行为习惯,引导青少年儿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环境的影响要通过青少年儿童的内心起作用,通过行为表现出来。下面我们对青少年儿童说谎心理进行分析。
二、 青少年儿童说谎心理分析
卢梭认为,一旦青少年儿童进入成人的道德世界,就等于向他们打开了罪恶的大门。欺骗和撒谎的行为将随着社会习俗和义务而同时产生。可见,说谎并非青少年儿童的天性,当他们为他们应该承担的事感到痛苦时,他们不得不说谎来逃避和掩饰。[2]青少年
儿童说谎大多都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还是有必要的。
5. 给孩子的错误处罚要适当
当发现孩子说了谎,父母和教师要冷静地考虑孩子为何说谎,然后再教育孩子,。在气头上教育孩子,父母往往脾气暴躁,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教育效果甚低,甚至是相反的。不要对孩子太严厉,要耐心地向孩子指明错在何处,如何改正错误。对于主动承认错误的孩子,要减轻惩罚,告诉他这是他主动承认错误的结果;对于不主动承认错误的孩子,要加重惩罚,并告诉他,他还多犯了一个错误——说谎。
6.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家庭是孩子接受教育最早的地方,社会是进行公民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当前,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家长必须提高自己的素质。家庭作为直接影响孩子的一个庞大群体,对孩子各方面的素质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学校受系统的教育;社会是个大染缸。教师和家长要经常联系,及时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这样有利于教师即使地判断学生的表现是否诚实,减少给孩子说谎的机会;教师要教育学生正确认知目前社会存在的不良现象,自觉抵制社会的不良影响。
家庭、学校、社会在公民道德教育方面各有侧重,各有特点,但又相互衔接,是密不可分的统一体,只有三者紧密结合起来,互相配合,相互促进,诚信教育才能得到实效。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说:“千教万教教人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真善美是做人的至高境界,诚信是公民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一切良好道德品质都必然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诚信是孩子成长的路标,是道德之基石,立人之根本。
教师和家长一定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判断掌握青少年儿童的说谎动态,并运用好的疏导技术对青少年儿童进行教育,在青少年儿童不诚实行为处于萌芽状态时进行诚实心理的培养,促使青少年儿童逐步养成表里如意,言行一致的良好品质,为未来输送具有健康人格的合格公民打下坚实基础,让每个孩子拥有人生道路上必须的“诚实”这张通行证。
1. 青少年儿童因想象而说谎
曾经有人指出,早在青少年儿童十九个月大的时候,大人们就开始在他们身上发现言语性欺骗行为。而心理学研究表明,1-3岁的青少年儿童往往分不清想象与现实的差别,说话时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甚至夸大其词。这段期间,青少年儿童的言语性欺骗行为是青少年儿童对现实的想象或者遗忘。[3]对此父母可不必过于在意,只要指明其不对,在青少年儿童能够理解的前提下,尽可能帮助他们把希望、想象和现实分开,这样有助于孩子认知能力的发展,切不可粗暴的训斥,或把它归结为道德问题,否则会使孩子感到惊慌失措。
2. 青少年儿童因害怕训斥、打骂,逃避责任、推卸责任而说谎
青少年儿童对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感觉很好奇,尤其是家里买回的东西,非要亲自动手拿一拿,仔细看一看,往往不小心就会摔坏东西。这时由于青少年儿童内心紧张而产生恐惧心理,害怕受到父母的训斥和打骂,而不知不觉地开始说谎。父母发现其说谎后,要搞清基本事实,给孩子说话的机会,严肃并耐心地对待孩子进行批评教育,指出说谎是一种恶劣的行为,让其知道说谎的危害。
3. 青少年儿童为了满足虚荣心而说谎
学校中青少年儿童攀比现象比较严重,学生们相互吹嘘自己的东西如何如何好。有学生捡了东西交公,受到老师的表扬,有的学生也想得到老师的表扬,就把自己的东西交给老师谎称是捡到的。对于此,教师和家长要谨慎、耐心地教育孩子,告诉他们做人要实事求是,得到老师表扬的方式有很多,比如同学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帮助别人;爱护公物;讲究礼貌等等。让学生明白,只有真诚才能得到别人的夸奖。
关键词:诚信教育;中学生;引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9-0182-02
什么是诚信?简单地说,就是诚恳,诚实,重承诺,受信用。作为一种道德品行,它既是指人在心意上的真诚,也包含言行上的守信[1]。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高度提升和社会的复杂化,再加上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急速发展,影响了中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发展。最终诱发了中学生诚信教育的问题。自此,本文通过分析、探讨,最后做出引导策略。
一、中学生诚信教育存在的问题
1.自身道德修养不够,诚信意识缺乏
“修养”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主要是指人们在政治、道德、学术,以至技艺方面所进行的勤奋学习和涵养锻炼,以及经过长期努力所达到的一种能力和思想品质[2]。现在中学生的道德修养,实在让人不敢恭维,这是因为中学生长期受到周围不良环境的影响所造成的。比如中学生受到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给他们道德教育不足,对中学生正面的道德培养方面不够投入,忽略了中学生自身道德素质的发展。中学生自身道德修养下滑之后,他们往往出现了说粗话,不讲信用,见利忘义等等各种问题。他们甚至认为诚信在物质面前不值得一提,在他们看来,面包比义气更实在,面包起码可以看得见,摸得着,还能让自己得到它。放弃面包选择诚信,他们会觉得吃亏,最后一无所获。在部分中学生的脑海里,简直完全没有“诚信”二字。诚信对有些中学生来说,概念很模糊。在日常生活中,他们不知道诚信对他们做人做事带来的影响和意义。那么,诚信缺失会造成中学生道德失范,社会对诚信教育的认同感降低,更严重的后果是导致学生犯罪的行为。这些诚信意识严重的缺乏,根本原因还是中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水平缺失。
2.家庭环境出现不和睦,家长榜样作用的影响力小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家庭稳定是靠诚信来维持的。如果夫妻双方之间,存在互相猜疑,互不信任,那么家庭矛盾就会不断出现,就连生活中一点小事也会闹得彼此不愉快,家庭环境就会不和睦。可以联想到,父母之间都不讲诚信,足以说明信任危机相当严重。对一个小孩来说,从小到大就在父母的身边长大成人,父母的一言一行都对他们影响特别大。父母对小孩子的感染力是潜移默化的。他们在家庭里的诚信观念对中学生做人处事的方式,价值观取向都有着明显的指导作用。当父母双方因为相互怀疑对方出轨而离婚。经过家庭的双重打击,中学生将来在他们生活中也可能跟他们父母一样,因为经常怀疑而离婚。父母的榜样做不好,会毁了小孩子的人生幸福。有些父母教育观念本来就是错误的,他们常常以分数作为衡量自己孩子能力的标准。如果每次都能考九十分以上,就会以金钱来奖赏孩子。他们通常对孩子说,学习成绩好才是硬道理,其他的都不重要。对于孩子的诚信问题不重视。有些学生为了不挨骂,为了能获得父母的钱财奖励,会在考试试卷上,擅自修改自己的分数。在家庭报告书上,偷偷替自己的父母签名。中学生可悲的行为,是源自于家庭的诚信教育环境。如果父母在交流,处世,谈话,态度诚恳,讲诚信,那么他们孩子就会受到感染,慢慢学会诚信的价值观;如果父母出现交流诡异,心存猜忌,对他人不守信用,那么他们就会慢慢变得不讲诚信。
3.校园制度不规范,教师对学生诚信教育观念弱化
遗憾的是,有些教师在传授思想道德教育课时,他们只照书本读。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思政课就是一些无聊的知识,内容并不重要,学得好不好对以后工作并不影响。这样的教学理念,学生自然无心去听,更别提是课堂上的诚信教育了。完全弱化了思想政治课对学生诚信教育的作用。一个人诚信观念的树立,不是无缘无故的,不是天生的,是在他的成长过程中受周围的经济、法律、舆论、教育、体制、人际等各种各样因素,也就是环境的不断影响下形成的[3]。校园制度管理不严,教师对学生诚信教育的亵渎,一系列不良的教育环境,注定使学生不讲信用,而学校的诚信文化更得不到家长和学生的肯定。有可能学习成骗子,成小偷,说大话,说谎的一个不懂得遵守法纪法规的学生。
4.社会风气的不良,扭曲中学生的诚信观念
“人为钱死,鸟为食亡”。当下社会风气浮躁,人们为了追求灯红酒绿的生活为了物质追求,早已把中国传统优良文化的诚信忘在脑后,在社会上利欲熏心,荒奢侈,沽名钓誉。为了名利,为了个人利益,功名利禄,钩心斗角现象屡见不鲜。社会上的企业为了个人利益,公然造假产品,大力鼓吹自己产品质量有多好,在广告上蒙蔽了不少中学生。制造假光碟销售,假奶粉猖狂流通市面,企业信誉荡然无存。中学生又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极其容易上当受骗,容易被这些不良的社会风气感染。经过长期接触,中学生的价值观会发生巨大变化,形成失信,不重承诺。特别是随着现代技术的提高,新媒体对中学生的植入,以及外来不良信息的影响,互联网不健康的网络文化带来的不良影响,社会舆论和社会风气扭曲中学生的诚信观念。还有一些新闻报纸为了博取观众的眼球,不实事求是,捏造事实。社会上的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谋求利益,铤而走险,欺骗尚未接触过社会的中学生搞传销,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形势,新条件之下,能否开展诚信教育,建设和谐社会,是保证经济顺利发展的重要抉择。也是开展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关系到国家稳定的根本。中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社会风气能否健康,同时也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前景。
二、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引导对策
1.加强中学生道德修养,提高自我诚信教育
诚信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中学生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主体,他们诚信与否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时效性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能否顺利完成[4]。因此,我们要把诚信作为人文教育融入中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去。引导中学生培养自我教育,懂得讲信用,陶冶他们的情操。同时,养成自律与他律的行为。在接受道德教育过程中,塑造健康的人格,高尚的品质。做一个有情有义,遵守承诺的学生。中学生要有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汲取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真诚待人,一诺千金。这样有利于中学生发展健全的人格,扩展自己的朋友圈子。诚信,是中学生在将来人生发展的道路上的第一桶金。广大中学生要善于时刻学习、积善、躬行、自省。要借鉴古人诚信的优良作风,提高自己的现代价值观念,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年轻人,做一个面向现在,面向未来,面向全世界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2.家长要树立好诚信的榜样,维护好家庭的教育环境
父母要言行一致,以自己的言行做到言必出,行必果,要使家庭和睦安稳,维护好家庭的教育环境,在孩子面前树立好诚信的榜样。就如曾子杀猪的故事一样,曾子的妻子为了敷衍儿子,随口说杀猪给他吃,谁知道她丈夫曾子却真的把猪杀了给他儿子吃。为了在儿子面前树立榜样,曾子的做法是非常值得提倡的。只有你自己把事情做好了,说得出,做得到,才能给他人带来积极的一面。往后,其他人对你一样以诚相待,以信相交,以道义相交。家庭也一样,有的父母认为都是一家人,不必想拘于小节,小事可以敷衍。这种想法完全错了,孩子从小就在父母的言行中长大成人,他们的一举一动,即使是小事,堆积起来的,对小孩来说,就是一件大事。说谎没有大小之分,偷一分钱也是偷。这并没有区别,和小不忍则乱大谋的道理一样。在家庭里,每位父母对待事情,必须讲诚信,守承诺,付之行动,给孩子们完美地扮演好父母的角色。
3.发挥学校的教育作用,优化教学模式
中学生受教育的第二个环境就属于学校了。学校就是专门培养学生成才的场所,学校的教育质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着直接关系。那么,学校要利用好发挥好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作用,培养学生成为“四有”公民。帮助他们认清形势,把诚信作为一种美德,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学校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学生的特性,因材施教。明确对学生的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诚信教育定期评价。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注重学生的素质教育,充分发挥学校的思想道德的核心作用。学校通过学校生活,课外活动,教师影响力,全面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学校把诚信文明渗透学校的各个环节,加强校纪校风建设,完善学校管理制度,规范考试纪律,严惩作弊分子,实现学生自我教育,讲究考试秩序,自觉杜绝作弊等行为。
4.大力宣传诚信观念,健全法制管理
社会生活是中学生教育最后的归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闻媒体,广告,互联网对中学生的冲击,无论在思想还是行为上,有时候都是致命的伤害。如今,社会风气对人们的影响力是不用质疑的。如何运用好社会的宣传工具,引导中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念,至关重要。所以,我们要在网络上,健全管理,传播一些有正能量的消息,有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不合理的,造假的广告,政府通过相关法律法规给予严惩,纠正那些虚假的产品,树立有信誉的品牌企业。对于传销的不法分子,必须出台相关政策,严格把关虚拟企业,规范人们的品行,把社会主义荣辱观对社会人员进行教导,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历史与革命的教育。党政各部门合理结合自己的工作职能,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和思想道德教育。宣传先进典型和榜样的人物,弘扬一大片富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积极发挥媒体的典型引导作用,是加强人们诚信教育的重要途径。
三、总结
诚信教育问题,早已渗透中学校园文化之中。中学生的诚信观也随之受到影响。这样一来,中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会发生扭曲,在他们为人处世方面就偏离了最基本的原则。往往导致中学生道德失范,成为不讲信用的伪君子。怎么样提高中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最终实现他们的诚信观念,是我们目前面临的考验与主题。中学生自身培养,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的影响,对中学生的诚信教育能否实效,也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一大课题。因此,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是全社会必须重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李萍,钟明华.诚信―人生之根本立身之本[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11.
[2]李春秋,贾淑斌,王保.诚信祝你成功―大学生诚信建设读本[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5.
【关键词】中学生 诚信 诚信教育
一、中学生诚信缺失的原因分析
1.学生自身素质的缺失以及不良个性倾向。当代中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通常成长在较为优越的生活环境中,过度保护、过度溺爱导致他们普遍缺乏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责任意识淡薄,心理脆弱,承受压力的能力比较差,而且存在着只顾自己不顾他人的自私心态,考虑更多的是别人应该为我做些什么,大多追求的是个人名利,而极少考虑社会责任和社会价值,自私自利的思想使他们在面临义和利的选择时,往往会为获利而舍弃诚信。不良个性倾向是大多数青少年实施犯罪的主观心理因素,正是在这些强烈、畸形的欲望驱使和错误观念的支配下,造成了青少年缺乏诚信,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因此,学生自身素质的缺失也是导致诚信缺失的直接原因。
2.社会环境和学生身心发展不平衡的负面影响。随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诚实守信的美德逐渐被个人利益所取代。一些假冒伪劣商品充斥着市场;虚假广告、虚假新闻屡禁不止;价格欺诈随处可见;人才市场的假文凭、假招聘也屡见不鲜。这些现象对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时期的中学生们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3.家庭原因的影响。调查与研究表明,青少年的身心能否在家庭环境中得到健康发展,这与家长对家庭的责任感、态度、对子女的教育引导,以及自身性格和言行举止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衣食住行,却忽视了道德品质方面的引导。还有少数的家长全然不管孩子的一切,任凭孩子“自由发展”,有的甚至把“金钱至上”“享乐至上”等错误思想带回家中,对孩子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孩子涉世之初,一些父母往往教育他们说:“社会复杂啊!老实人要吃亏的!”从而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就萌发了一个理念――不做老实人!也有的家长自己不讲诚信,给孩子起了“模范带头”作用。例如,有些家长私欲膨胀,在外面兼职干私活,却守着孩子给单位打电话请病假,就这样“教”孩子撒谎。这样的家长在言行举止方面缺乏诚信,本身就缺乏责任感,所以,必然会影响到孩子。
4.学校因素。目前我国有许多学校为了应付上级部门的考核,以学习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应试制度的惯性造成了人们重智轻德的观念,因而对素质教育的要求也难以付诸实践,在学校的德育方式上造成了重灌输轻启发的现象,忽视了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在德育内容上也过于理论化、抽象化、空洞化,忽视了对学生进行诚信这一最基础、最简单的道德教育,造成了理论与实际脱节,学生也不能正确地理解诚信道德准则的重要性。
二、如何加强中学生的诚信教育
1.社会方面,要发挥社会舆论的作用。社会是每个人成长的沃土,青少年无论在学校学到多么多的知识,最终他们是要走上社会的。诚信教育人人有责,作为社会人,我们对青少年学生继续进行诚信教育责无旁贷,有义务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这既弘扬、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又教会了他们如何做人,可以帮助青少年从小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从而为赢得明天和后天打下坚实的基础。
2.家庭方面要以身作则。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不说虚伪的话,不办虚伪的事,为孩子树立诚实的榜样,培养孩子养成诚实的品德。如果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撒谎,父母在调查清楚基本事实后,应严肃地批评教育,及时诱导孩子讲出真话。父母的诚实教育是避免孩子撒谎的根本办法,可以让其真正懂得诚实可贵、撒谎可耻的道理。父母答应孩子的事情,一定要尽力做到,要言而有信。如果确实因为某些原因无法兑现,要向孩子讲明原因,取得孩子的谅解。
21世纪将是一个复杂多变的蓬勃发展的新世纪。国际间的剧烈竞争、和平、战争和发展;国内社会的转型、改革、开放和四化建设,无疑对21世纪的人才素质、知识、能力和思想意识素养诸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时代要求。尤其对人才的思想素质,特别是学生的现代意识方面,如竞争意识、适应意识、系统整体意识、创新意识、改革开放意识、自主意识、科技意识、人口意识和环境意识等,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几年来,我们在教学中,注意了让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知识、培养生物学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对学生渗透了一些现代意识的本文由收集整理启蒙教育,取得可喜的效果。
一、渗透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竞争,优胜劣汰,这是生物界生物生存发展和进化的规律之一,当然也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种客观法则。在生命科学中,这是一个古老而传统的理论。但在我国当今社会转型中,却已成为一种较为流行的现代观念。在中学生物学中,涉及竞争的生命现象、知识和理论,却屡见不鲜,为学生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情境。
1.让学生在对众多生命现象的考察中启蒙竞争意识
在生物教学中有许多渗透竞争意识的情境和契机。例如我们在教学《生物的进化》时,我们让学生自由讨论和探讨生物进化的原因,让学生从考察许许多多的生物竞争现象中,理解生物竞争的涵义,然后概括综合上升为理性的竞争概念,形成竞争的观念。在教学中渗透了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在生物界,生物具有本能的过度繁殖的倾向,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物质和生存空间,却是非常有限的。因此,生物间必须彼此竞争(或斗争)着,才能生存和发展,这是生物生存和发展的法则。人类也不例外,只是竞争的内容、方式、时间、空间不同而已。因此,学生在学习生物竞争知识的同时,受到了竞争思想的熏陶,受到了竞争意识的启蒙教育。
2.让学生在典型复杂的生命现象的综合分析中,深化学生的竞争意识
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我们有意识地将一些竞争的知识和理论,通过典型复杂的生命现象的综合分析,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我们顺势将知识迁移,向学生设问:人类应如何把握和运用竞争法则来正确处理好人与大自然、人与生物界、人与人之间的复杂竞争关系呢?让学生以平等竞争的思想,去面对一个复杂的人类社会的新情境,去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征途,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竞争意识。
二、渗透适应意识的启蒙教育
为了使我们的青少年学生,在未来21世纪的大风大浪中有所作为,就应该从小培养他们适应新环境的意识和能力。当前的中学教育,就正是启蒙和培养他们适应意识的关键时期。
适应思想包含于中学生物学之中。在教学中,我们既注意了把适应思想的启蒙教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又注意到抓住教学情境中的点滴积累,抓住典型实例画龙点睛地及时地把生物学适应知识上升到适应思想的高度,激发学生的适应意识。
1.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启蒙学生的适应思想
在生物教学的全过程中,我们时刻注意渗透适应思想。虫媒花的颜色鲜艳、气味芳香,适应于昆虫传粉。风媒花的花粉粒小而数量多,容易随风飘散,适应于风力传粉。借风传播的种子,如蒲公英、柳树等,果实上都生有毛绒绒的白色纤维,随风飞扬。靠动物传播的果实种子,如窃衣鬼、针草、苍耳等,其果实的表面都有刺和粘液,容易附着在动物的身体上随动物的运动而携带到其他地方去。动物的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都是动物在体色、外形和结构上适应周围环境的典型实例。微生物不但能适应在有氧环境中生存,某些厌氧性细菌还能在缺氧环境里生存。在教学中,我们把这一系列生命现象及其特征,紧密地与适应思想相结合,使学生理解了现存的生物都是基本上适应其生活环境的,渗透了适应思想的启蒙教育。
2.在教学新情境中,深化学生的适应思想
生物的生存环境却是客观多变的,变化是绝对的。因此,生物对其生存环境的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又是相对的,不完全的,这就是生物适应性的相对性,不少生物常常在其生存环境迅速变化时,不能适应新的环境而不能生存或灭绝。恐龙的灭绝和当今许多珍稀动植物的濒于灭绝,充分证明了生物适应的相对性。生物的适应既具有普遍性又具有相对性,这种双重性使学生认识到生物适应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深化了学生的适应思想。
三、渗透整体意识的启蒙教育
整体观念实质是一种系统观念。人们在考察某一事物时,要从整体(大系统)出发,注意在整体综合的控制下进行局部分析,从整体到部分,从大系统到子系统。然后通过局部的逐级综合达到总体综合,又从部分回到整体,这种宏观和微观的综合,从整体和部分的不同层次上,从整体及部分的结构、功能及彼此联系上,去考察事物的观念可理解为整体观念。启蒙和培养学生从整体系统的观念去考察事物,很有必要。
1.利用一系列生物学实例启蒙学生的整体思想
生物学科中体现整体思想的科学实例是很多的。 我们在教学《绿色开花植物》时,启发学生把一株植物体作为一个整体去考察,从整体到部分,又从部分回到整体去分析综合。先从结构上考察,可把它分解为不同层次的部分:细胞、组织、器官。这些部分之间彼此分工协作又联系着。细胞间靠胞间连丝联系着、器官间靠维管束联系着形成一个植物体整体。再从生理功能上考察:植物体中的六种器官尽管各自功能不同,但彼此密不可分。
2.以典型的生物科学实例,深化学生的整体观念
教学中,我们抓住典型实例分析综合,深化学生系统开放的观念。我们在教学高中生物学《生态系统》时,首先让学生学习了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平衡及人类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再注重启发学生理解系统的开放性。让学生讨论思考,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系统内各种生物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由能量的流通、物质的循环和信息的交换,彼此形成一个动态的整体(系统)。
关键词:新课程 初中语文 课堂教学 创新能力
作为初中语文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因为新课程标准要求是全面创新的教育。所以要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我在长期的语文教学中,我有这样几点体会:
一、激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其质疑的勇气,激起其创新勇气
从语文教师的角度出发,要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质疑能力,造就学生的创新素质,学生的创新素质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也就是说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品质是创新素质的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是培养创新素质的基本因子,是形成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大胆激励学生敢于质疑、勇于质疑、大胆的质疑。课堂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要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就是要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的学风,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独立学习、思考和自主的时间和空间。只有具备较强的质疑能力的人才能提出创新学习所要求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思路等有价值的问题。
如在讲授《出师表》时,可以激励学生质疑,“诸葛亮真的对蜀政权忠心耿耿吗”,像这样的问题学生有话说,也敢于说出自己的观点,经常提这类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质疑勇气。
二、开放课堂,营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开放性教学情境
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及由此营造的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开放的课堂是激励学生大胆质疑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营造一种活泼生动、民主和谐的教学气氛,让学生在一种宽松融洽的氛围中学习、质疑、思考和探讨问题。只有当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形成一种平等、民主、尊重、理解和赏识的人际关系时,学生才会畅所欲言,学生的思维才可能敏捷,才可能去质疑、去创新。教师要视学生为朋友,对学生态度和蔼,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和标新立异,注意保护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可以引导学生进入这样的情境:“背影是什么时候出现的?背影是在什么的家庭背景下产生的?这样的背影和主题有什么联系?如果课文的主角是换成你和你的父亲呢?”将学生置身情境当中,就能够体会到其中的情感了。
三、增强学生的竞争能力,鼓励学生创新
培养学生竞争意识是锻炼其才干的重要途径。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新世纪,我们更应该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上进心。语文教学也应该承担起这个责任。本学期,我为了让学生适应议论文这种文体,掌握它的论证方法,进而学会说理,在班上搞了两场辩论比赛。其中第一场关于“金钱”的辩论赛,辩论前把题目要求及应准备的材料告诉学生,指定八位优等生分成两组作为辩论的正方与反方,把其余同学分成两组,分别为参加辩论的同学找材料。同学们在找材料的过程中学会了论据收集的方法,在辩论中懂得怎样突出论点、说明事理。第一场辩论由于准备不足,学生一时无法适应。第二场关于“上网利弊”的辩论大有进展,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还提高了学生积极参与竞争的心理素质。教师在点评时做到重表彰、重指导,赞誉中等生和差生的优点,从而提高了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通过这次活动,学生充分参与。
要给学生充分动脑、动手、动口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一个宽松的课堂,使课堂气氛变的和谐、活跃,鼓励学生创新,从而使学生敢于创新。
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让创新思维腾飞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是启发式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初中语文课本集中了古今中外名篇佳作,内容上有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科学美;形式上则有结构美、节奏美、语言美。所以教师可以用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欣赏、体味这些名篇,使学生获得身心的陶冶和情趣的升华;使学生的创新不仅仅局限在课文内容上,而且可以拓宽到课文的深处。例如美学教育和德育教育。这就要求教师一方面要加强自身的美学修养,另一方面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实践中勇于探索、积累经验、寻找规律,结合一些恰当的问题给学生讲一些美学理论,让学生在对作品的分析理解中认识每一种具体的美。
例如,在《安塞腰鼓》一课中,我主要让学生读,然后提出问题:应该怎样读?你的体会是什么?最后结合教师讲评,让学生感受安塞腰鼓所体现出来生命美和力量美。同时,一个人的德育好坏与否在人的一生中是至关重要的。
在语文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的课外内容来解决这个问题,可及时的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用故事中的人物的高尚品德来感染学生,用文章所体现出来的积极内容来陶冶学生。给学生的创新插上翅膀。
当然,每个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有差别的,加上青少年的可塑性较大,所以,教师必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采取有针对性的教育措施。对于创新能力较好的学生要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对于缺乏创新能力的学生应当激发其创新能力。对于胆小、犹豫不决者则要培养其大胆、勇敢和果断的品质……总之,根据学生的创新能力,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这是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
总之,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总趋势。作为语文教师在努力提高自已,不断吸收新知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研究新问题,发挥自已的创造力,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并实行之的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才能促进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挑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人民教育出版社,北京,2011年
[2]杨明全,新课程下的课堂观,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2005年1月第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