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医学实验课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
随着国家对技能的重视,中职学校兴起,中职学校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生源问题对中职学校是个严峻的考验。大部分学生可以不通过入学考试直接注册入学,学生的素质和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如何上好医学机能实验课是中职教师值得深思的一个问题。
(一)中职学生的特点。
中职学生,是指正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其年龄在15至18之间。他们处于青少年时期,青少年时期是形成思想、完善个性、充满理想、活泼向上的黄金时期,同时也是心理状态最不稳定,易出现各种问题的时期[1]。在智能方面,他们的思维能力发展迅速,但是由于经验不足,往往会变为不客观的思考者,喜欢与人作不成熟的辩论。在自我意识方面,中职学生的自我塑造、自我设想、自我评价意识很容易与现实脱节。在情绪方面,大多数学生不能理智地控制自己的情绪,爱发小脾气,易冲动。中职学生的意志弱点也较明显,如:缺乏恒心、优柔寡断、惰性较强、胆怯软弱。另外,中职学生对周围的事物特别敏感,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二)医学机能学实验的特点。
机能学实验包括生理学、药理学、病理生理学实验。机能学实验主要借助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动物或人体进行一些有损伤的检查探测来研究某些物理或化学因素对动物及人体的机能状态的影响,其特点为:科学性、抽象性、逻辑严密性。
二
鉴于以上情况,教师上好机能学实验课,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不打无准备仗。
1.制订相关机能学实验的教学计划。教师要根据《实验教学大纲》制订出切实可行的机能学实验教学计划,提前申报实验动物、实验药品、实验仪器等购买计划,认真做好现有仪器设备的维修和调试工作,全面总结在实验中可能发生的影响因素,并要制订出解决逐个影响因素的具体措施,以保证实验的顺利开展。
2.做实验预试。实验预试是在每一个实验之前教师务必要进行的一个环节。通过预试,一方面,教师能够熟悉整个实验过程,另一方面,教师能够检验实验试剂是否科学、药物的浓度是否符合本次实验的标准,还能总结一些影响实验的因素。因此,实验预试的成功与否,会直接影响到实验课能否顺利开展。
3.要求学生进行实验预习,创作预习报告。教师要督促学生做好实验课前准备,认真预习实验指导与相应的理论知识,明确实验的目的和原理、实验的注意事项和步骤,结合教材创作预习报告。
4.第一次实验课前,按实验要求分组并学习相关实验室制度。每班分两大组,每大组按4―5人分8小组。每组组长需要认真填写机能学实验借物卡及登记卡,认真学习《实验室规则》、《微机使用规则》、《实验室安全制度》,并严格执行。
(二)在实验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1.教师要及时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角色。我在授课过程中发现,许多中职学生进入实验室就兴奋不已,有大吵大闹的,有拿手机拍照的,有未经教师允许乱抓动物的。所以,教师要尽快引导学生进入实验角色,帮助学生提高自控能力。
2.教师要认真进行实验讲解并示范操作。教师指导性讲解和示范性操作要做到恰到好处,不能三言两语就让学生模棱两可地动手操作,导致学生不知所以然,实验效果不佳,甚至发生实验事故。当然,实验讲解也不能太长,讲解过于繁琐,会造成主次不分,随意发挥,示范操作面面俱到,不留给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实验效果也不是太好,也很浪费时间。所以,教师要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每一堂实验课。
3.让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机能学实验目的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与理论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所以,教师应引导学生深入实验角色,发挥主观能动性,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教师要巡回检查指导,对学生在操作中的错误及时纠正,发现个别性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发现共性问题要统一辅导,并鼓励学生胆大心细,共同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避免发生学生做的做、看的看、转的转等现象。
(三)培养学生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科学的实验已经不仅是一种方法论,而且代表着一种对科学的基本态度和精神[2]。很多学生比较积极主动,但是在操作中粗枝大叶,如:在做生理学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制备实验中,很多学生在分离坐骨神经的时候,用镊子夹坐骨神经,甚至一不小心把坐骨神经剪断了,不动脑筋想想这种制作法会不会破坏标本的活性,急于求成,不注重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导致实验失败。另外,有些组的学生不动手,要么聊天,要么用手捂着嘴观看,写实验报考的时候,纯粹是照抄照搬,自欺欺人,即使实验失败也按照试验成功的结果写实验报考,在分析讨论中根本就反映不出实验失败的原因。因此,培养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培养这种态度就需要教师耐心地引导学生,讲清楚在实践活动中不能弄虚作假的道理。
(四)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实验后的相关工作。
1.整理实验结果。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应对实验条件,实验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尤其是实验结果进行如实正确的记录,并对这些原始资料科学地分析,总结出出现结果的规律和内在原因,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充分显示实验结果的真实性。
2.检查工作。教师先要求每组组长检查仪器设备,清点器械数量并如实汇报,然后,教师亲自检查各组仪器设备、器械有无损坏、丢失,如发现以上情况,及时登记,并做好维修与补充工作,保证下次机能实验的顺利进行。最后,要求学生打扫卫生,处理实验动物与剩余药品,检查电源开关,避免遗留安全隐患。
总之,中职教师要高度重视机能学实验课,不断积累教学经验,积极主动地研究先进的教学方法,从中职学生、中职学校的教学环境等实际出发,争取上好机能学实验课,培养合格的医疗、保健人才。
参考文献:
关键词 实验(训) 实验员 参与
随着现代社会对于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实践教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地位日益突出,不仅有常规的实验(训)课,而且各个学校还跟据实验室条件,有目的开展了开放实训活动。医学是实践和理论并重的科学,实验(训)教学始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训)操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验证理论知识,全面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因此也有不少学校鼓励学生在实验员老师的指导下直接参与实验(训)课前的材料准备过程和预试验。本人所在的实训室自成立之r,就一直允许学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到实训室与实验员老师一起进行实验(训)课前的相关材料准备过程,对学生深入理解实验(训)课内容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本文欲以笔者所在的医学检验实训室为例,对历年来开展的这种学生参与实验(训)的形式作一交流。
1目前医学高职院校实验(训)课前准备工作的定位
我院实验(训)课前准备工作是由实验员老师进行负责的,主要准备工作包括:(1)所需试剂的配制和材料准备;(2)所需仪器设备的调试;(3)预试验;(4)材料的回收处理及清点;(5)实验(训)过程中对学生的监督管理。可以看出我们的实验员不仅是管理着实验室与实验用品,他们也深入了解实验原理和影响因素,能够熟练地使用实验仪器与设备,能及时发现学生实验(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这使得实验员们有着得天独厚的科研技术条件和较强的实际动手能力。实验(训)课前准备工作对于正式操作的顺利与否有着不可低估的地位,完全脱离实验员的课前准备是不够充分的,因此辅导学生参与课前准备的主角当然非实验员老师莫属。
2学生参与实验(训)准备的意义
高校实验(训)室是一个拥有各学科实验仪器设备的实践平台和训练环境,这么有利的条件如果让大学生置身其中能够开阔视野,加深对实验的了解,锻炼实践能力,增长才干。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训)课准备阶段,他们作为“半个实验员”需要按照实验指导的要求,从材料到仪器设备的准备过程中都要亲身体验,不再像普通上课那样,所有东西都是拿来即用。对于刚刚踏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来说,走入第一线的实验室会感到好奇,这种好奇感激发了他们对实验热情,主动地去研究实验(训)相关环节的内容,并将这种兴趣积极贯穿于课程中,促使参与的学生逐渐去具备扎实的学科理论知识和较好的动手能力。在笔者所属实训室之例中,参与准备过程的同学通常都是在班级内轮次安排的,既有学习成绩突出的,也有理解能力一般的,当然更不乏一些理论扎实而动手无术的。在他们参与实验(训)准备工作的同时,实验员老师们也可以通过这些参与学生的表现预先了解到其他学生对于实验(训)课程上的理解程度,预先对实验(训)过程中的可能发生的一些干扰因素做好准备。针对有共性的地方可以在课堂之中先予以强调。这种新的实践模式为实训中心提出了业务创新的思路,开拓了实践教学模式的视野。
3实验员老师的带教方法
考虑到学生参与实验(训)准备的前提是不影响正常教学秩序,因此实验员应将预留的参与环节安排在学生无课时间,每次参与的学生人数原则上不宜多于5人,过多的话不便分工和指导。学生参与过程一般分为两个阶段,首次参与时实验员应向学生介绍准备室内仪器设备和材料的存放布局,以便他们独立使用。实验员老师在安排任务时通常需要先针对一个准备环节做出示范,并向学生交待好各个注意事项,然后分工给学生进行协作或独立完成。这里需要提出的是,很多实验(训)的准备环节并没在学生教材上详尽指出,学生操作时可能只是对实验员老师的模仿,所以老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指导和监督,一定要告知学生操作原理,尽可能地联系上教材内容,让学生知其所用。在第二阶段,学生经过数次参与后已有一定熟练程度,教师安排的准备内容可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以提高他们动手的大胆性和尝试性。在此基础上学生还需参与到实验(训)准备的其他环节,比如应牢记相关的实验(训)项目名称,按照实验(训)课表上预定的实验(训)室使用时间,提前到达地点与实验员老师接洽,协助教师按时开门摆放好所需物料,在课堂结束时,检查卫生状况和水电安全,并在教师指导下对实验(训)弃物进行无害化处理。通过以上环节,让学生历经了实验室的摸爬滚打,不仅学习兴趣和知识面会得到大的提升,而且不怕脏累的劳动品质也会得到质的飞跃。
4管理上应注意的问题
学生参与实验(训)准备工作,表面上看似乎可以减轻实验员工作的强度,提高工作效率,但实际上我们发现并非如此。实验员老师都反映说同样一项准备工作,教师自己干只需要数十分钟,如果放手给参与的同学做,遇到动手不熟练的学生时教师需要边示范边指导,有时反而要花翻倍的时间。更有甚者会因为学生的一个失误将之前的所有准备材料破坏而全盘报废,从而影响到实验(训)课的正常开出,或者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应明确实验员老师的职责不仅仅是全过程在场,而且还要复核。学生毕竟不像实验员那样经过了大量的动手磨练有着稳定的心态,积累着丰富的经验,学生们基本上对实验(训)准备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是无心理准备和应对措施的,所以对学生虽然要大胆放手,但一定是要有限度和保护的,在准备过程中要留有余地,保留部分应急材料。
5结语
在实验(训)准备工作中融入学生的直接参与,既有利于实践教学,又有利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提升学习兴趣和增强动手能力。虽然这种参与模式在实际中还会出现材料的多余消耗、增加仪器设备意外损坏的可能性、使实验员课外加班时间延长等现象,但这种参与模式让学生成为了实验(训)室和科学研究的一员,它的积极作用必将较好地在实践教学中体现。
参考文献
[1] 劳媚媚,徐军,等.高校实验中心“学生实验员助理”管理实践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6):291.
免疫学是生命科学的前沿性基础学科,也是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免疫学是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验课在免疫学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针对不同专业医学生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特点,有的放矢地设计免疫学实验方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免疫学实验课不同专业医学生免疫学是医学科学的前沿学科,是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医学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其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等多个领域。免疫学知识更新快,技术发展快,涉及学科广,是推动现代生命科学的支柱性学科,并且是医学院校不同专业医学生的必修课程,学习并掌握好免疫学的相关知识,对以后的专业课学习以及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作用。免疫学属于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验课是免疫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免疫学实验课的开展能很好的调动起学生对免疫学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理解理论课的相关知识。因此,开展并安排好免疫学实验课,对提高免疫学教学质量意义重大。现阶段免疫学实验课内容相对单一,主要是一些经典的验证性免疫学实验。各专业学生均采用统一的实验课教材,缺乏对医学生专业不同的针对性实验课设置,无法很好的调动起各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限制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灵活运用,导致了免疫学实验与将来的实际运用严重脱节。因此免疫学教学迫切需要对实验课进行教学改革,针对不同专业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实验课方案,以提高实验课教学质量,让各专业医学生都能学到“有用”的免疫学实验技术。为了有针对性地进行免疫学实验课调整,可以将实验课的内容分为两部分,课时的1/3用来安排经过精心挑选的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免疫学实验,使新学者对免疫学的经典理论有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为后续的实验课打下扎实的基础。另外2/3的课时根据不同的医学专业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实验,使不同医学专业的免疫学实验课的侧重点各不相同,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各专业学生对免疫学的学习兴趣,更会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针对不同专业的免疫学实验课程设计进行探讨。一、基础医学专业基础医学专业的学生是科研队伍的后备力量,是未来的科研工作者,因此要尤其重视对其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本专业的学生特点,免疫学实验课应多设计完整的系统性的实验,让学生参与或者独立开展一个小的研究课题,使学生熟悉并了解实验的延续性和完整性。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几个实验设计,让学生通过查询文献资料,和老师进行探讨,选择几个可行性方案,并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实验,用不同的方法来共同解决同一个科学问题。例如,可以设计抗体的制备实验。第一步,选择佐剂开始,就可以有多种不同的选择。比如,可以选择弗氏完全佐剂(CFA),铝剂,蛋白佐剂等;第二步,动物的免疫,可以选择小鼠,大鼠,兔子等实验动物;第三步,血液的采集,可以有尾静脉取血法,眼外眶采备血法;第四步,血清的分离;第五步,抗体的检测,可以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抗体的滴度和抗体的亲和力等。最后,让学生比较不同组之间获得的结果,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抗体的制备原理和特点。二、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专业培养的是救死扶伤的医务工作者,如何将免疫学实验与疾病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相关联,对他们而言比单纯掌握一种实验技能更有意义。实验教学中应以具体的临床疾病或相应的动物模型为例开展,不但能将理论知识和实际临床疾病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超敏反应是临床上的常见免疫系统疾病,可以对本专业学生针对性地设计建立迟发型超敏反应(DTH)小鼠模型的实验。以钥孔血蓝蛋白(KLH)为致敏原,首先皮下免疫刺激机体淋巴细胞产生初次免疫应答,7天后,在小鼠脚掌以KLH冲击免疫,通过测量小鼠脚掌厚度来检测小鼠二次免疫应答引起的超敏反应的强度。以此为例,不仅能让学生掌握相应的实验技能,又可以让学生加深对超敏反应原理的理解。三、医学检验专业近年来,医学检验发展迅速,新的检验技术和自动化仪器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人们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对临床疾病诊断和监测的准确性,但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临床医生对检验结果的依赖性。因此,检验医学专业的学生应着重培养其实验动手能力及对实验中各种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和评价能力,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可靠的检验结果。可以设计临床上最常用到的乙肝表面抗原的检测实验,让学生综合采用ELISA,金标免疫层析法和化学发光法来检测阴性标本和不同数量级的阳性标本。由于不同检测方法得到的结果并不完全相同,这就需要学生自主查阅资料,分析实验结果,并比较不同检测方法的的异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掌握不同检测方法的原理和影响因素,同时还了解了各种方法的灵敏度和特异性,为将来的临床工作打下基础。四、预防医学专业预防医学是医学的一门应用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目的是保护、促进和维护健康,预防疾病、失能和夭折。因此,本专业的学生实验课程的重点应该安排在如何预防疾病方面。预防疾病尤其是传染病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用疫苗。因此,疫苗的研发和制备应该在本专业学生免疫学实验课程中占有绝对的分量。可以设计蛋白质疫苗的原核重组表达、纯化与免疫效果分析实验。让学生从引物的设计开始,到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转化,蛋白质诱导表达与纯化,进而免疫实验动物以检测蛋白疫苗的效果。考虑到实验周期长所带来的具体实施上的问题,可以根据课时对实验课方案进行调整,先让学生了解整体的实验线路,再对其中的具体的几个关键步骤进行实验操作。五、药学专业随着基因工程技术和分子免疫学等学科的迅猛发展,以基因工程制药为主的生物制药已成为最活跃、发展最快的医药产业。生物制药产业包括基因工程药物、生物疫苗和生物诊断试剂三大类,药学专业学生正是从事生物制药行业的主力军,因此免疫学实验课设置可以将重点放在细胞因子、单克隆抗体、基因工程抗体等方面。实验课是免疫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传统的免疫学实验课内容相对单一,不同专业之间没有区别,达不到因材施教,针对性教学的要求。针对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毕业后实际工作的需要,有的放矢地设计免疫学实验课内容,不断更新完善实验教学方案,不但可以调动各专业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排除他们的畏难情绪,同时,也为他们今后职业生涯中免疫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艳峰,曹雪涛.关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免疫学杂子志,2011,27(5):468-470.
[2]罗红,杨光,孙文平,刘辉.改革免疫学检验实验教学培养学生“三能力”[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2):84-85.
[3]王艳,杨静,冯承恩.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实验课教学初探[J].中国实用医药,2010,5(6):273-274.
【关键词】 科研型医学生;免疫学;实验教学
医学免疫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和生命科学的前沿学科,免疫学已与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等前沿学科互相交融、渗透,领衔开展多方位的探索,揭示了诸多生命活动的基本问题,对生命科学中的重要问题做出诠释,使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不断获得新的突破[1]。因此以免疫学实验课为契机以点带面来培养有科研思维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更具有自身的优势。
1 在免疫学实验教学中培养科研型医学生的必要性和意义
作为新一代的医学生不仅应有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临床实践能力,更应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而将科研思维带入平常的免疫实验教学中,则更容易使学生把推测、感知到的各种现象的本质表述出来,从而学生的科研嗅觉更加敏锐,进一步的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在试验当中将一些发散性的或者随机性的感觉加以归纳,而使得学生的抽象思维和概括能力进一步提高。因此,为了能够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的具有创新思想和创造能力,同时又带着科研思维来解决问题的高素质医学生。对现有的免疫实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方法,势在必行。
2 实验内容精选与组织实施
为了培养学生对免疫专业知识的实际动手能力,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在教学中减少了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将整个试验班级细分成四个试验小组,各组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挑选与实验指导讲义中有关的实验题目。
待试验题目明确,学生独立查找所需要文献资料,设计具有创新性的实验方案, 同时将查找文献的心得结果做成文献综述报告,试验设计内容分别由各小组成员代表在课堂上幻灯片的形式做交流,其他参与者自由提问,由汇报代表及其小组其他成员解答。报告结束后指导教师点评,帮助学生进行纠错、补充、启发、归纳等工作,有助于学生知识上的升华。
整个实验过程学生小组协作完成,教师仅针对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给予适度的指引。在操作进行中,仔细讲解实验步骤并规范学生试验操作。同时,鼓励学生详实的记录好试验笔记,而非机械的摘抄试验教材上的内容。
实验完成后,各小组按照规范的格式书写试验报告。任课教师根据汇报的情况和试验过程及结果综合考虑作为学生实验课的成绩。各个实验组根据老师指导意见修改试验报告内容,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性。尤其是指导教师应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并解决问题。使学生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3 讨论
①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淡化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精神。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大前提下,摸索能力培养式的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着重于启发式、研究式的教学模式,培养实际动手能力,为其创新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实验教学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后,学生更能通过具体的实践操作获得知识升华,而在理论知识升华过程中更能推动学生从浓厚兴趣的研究方向入手,在试验过程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认识,形成良好的良性循环[2]。②增强学生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协作精神的培养。在试验设计的汇报和试验总结介绍的过程中,学生们会努力的使讲解更加生动、精彩。有的学生还会在黑板上划出试验的示意图和流程图,方便与会者的了解,而对学生的语言能力又是一大有益的提高,而在汇报结束后对同学老师提问进行解答时,又锻炼了学生的临场应变和急智思维。这些有益的经验对学生毕业时候的求职甚至是工作的时候都是大有裨益的。同时,通过科小组讨论、试验、学习的模式,整个小组的同学一起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加强了参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和协作,增强团队凝聚力。这种学习模式下可以改善传统学习环境中同学之间的紧张的竞争关系,形成和谐的团队精神和凝聚力,并且进一步影响到日常的学习生活中。③教与学相互促进,师生共赢。加强实验教学,革新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增强试验协作能力,培养严谨的科研思维,提高试验操作能力的同时,也要求实验老师对自己领域内的实验理论和试验操作纯熟,以保证给学生精准的示范教学,以此为契机调动实验教师的学习能动性,在教学及其准备过程中不断提升自我。在整个试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学生主动融入到试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试验操作的双赢局面。
总之,对于医学专业学生的实验培养模式应该以传统的教师为主导变为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模式[3],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具有独立创新思维的医学生,有利于学生的理论知识掌握和升华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性的思维。学生在实验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实验的过程中,激发并培养自身的自觉、主观能动性,同时提高了实验学习的兴趣和能力,体现了教与学的融合,达到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 考 文 献
[1] 陈慰峰.免疫学在生命科学和医学发展中的作用.记第173次香山科学会议.上海免疫学杂志.2002,22(2): 7377
[2] 周文富.以科研模式开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教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7(2):9295
一、带教教师听理论课
《临床检验基础》是一门精细的技术科学,认真学习理论知识是指导实验课教学必备的前提,我们要求带教教师必须随堂听课,使带教教师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实验教学达到协调统一。一方面,通过听课可以了解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和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与学生共同思维,有利于在实验课堂上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产生协调效应,课程顺利有序的进行。另一方面,可以提前告知学生实验课的设计方案和实验基本要求,使学生在上课之前复习理论知识和预习实验内容。第三方面,带教教师可以通过理论课教师的讲解内容和要求,对实验课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有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临床推广和运用的新理论、新方法和新的报告方式等等;这样,带教教师讲解实验课内容时不会重复理论课的内容,做到少讲、精讲,节省时间;让学生有时间多动手多操作,加深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验证。
二、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和预试
为了使学生在实验课堂上最大限度的获取知识,更好地验证理论课知识,增加对实验课的兴趣,收取良好的实验课教学效果;必须在每一次实验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包括课前统一备课、案和统一板书,要求每次上实验课前带教教师都要和理论课教师共同进行实验预试,做到对每一种器材仪器、每一份标本和每一项实验结果都做到心中有数,还要提前预知学生在操作时可能出现的错误结果等等;对第一次上实验室的学生应当详细介绍实验室的使用规则和安全事项,强调实验技术对检验专业的重要性,以及反复操作、规范操作、准确计算和正规报告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必要性,使学生从第一次步入实验室、开始第一项实验就从思想上重视实验课,为以后的工作和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强调规范操作和示范操作
只有规范操作才能快速、方便、准确地使用各种仪器、器材和标本试剂,得到真实无误的实验结果。学生操作是否规范,与带教教师的示范操作是否规范有着直接的关系,要求带教教师必须清楚仪器、器材的性能和规格,熟悉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示范手法要规范熟练、准确到位、结果无误。不同实验室的教师应案,统一方法,统一校正仪器,统一结果。在实验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操作是使学生操作规范、实验成功的关键。所以,我们非常重视带教教师的示范操作,要求步骤清楚、操作规范、技术熟练、速度适中、讲清要领和注意事项;要求一边讲解一边操作,能够分步的动作尽量分步慢速操作后再按正常速度完整规范地操作,让每位学生都看清领会实验步骤和过程后再让学生自己操作。
四、不断提高带教教师的文化素质和自身素质
实验课教师不但要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精湛的实验操作技巧,还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不但要把实验理论传授给学生,还要把实验技能传授给学生,后者的难点更大。身教重于言教,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每个操作习惯对学生在课堂的操作步骤都有示范、诱导和指正的作用,什么样的老师就能带出什么样的学生,并对学生的实验操作甚至以后的工作学习都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因此,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一定要先做到;要求学生记忆的,带教教师一定要先记住、先理解;要求带教教师多联系临床、了解临床、改进方法与临床统一原理、统一方法及结果,及时了解国内外的先进的方法、仪器,为学生以后的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五、强调实验报告的规范化,做好实验课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