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概念课;有效性;探索

一、引言

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本步骤.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教师往往习惯于教授学生更多的解题技巧,造成了“重解题,轻概念”的不良教学与学习风气,结果致使解题技巧与数学概念难以进行结合应用,学生们自然抓不住题目的精髓,也很难进行进一步的知识探索.通过学习数学基础概念,有利于学生抓住数学题目的本质,并且运用一系列系统知识对答案进行分解与转换,从而更好地完成数学任务,提高整体数学水平.本文基于数学概念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其本身的关键程度,对初中数学概念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具体的应对措施进行了系统的阐述,并提出了深入的见解与具体的应对措施.

二、数学概念课程教学的意义

经过广泛的调查发现,在众多初中课堂的概念性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很好地重视概念性的详细讲解与实`,并将数学概念合理地应用到具体的解题过程中,恰当把握概念与解题之间的关系.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但能够使学生直接掌握基本数学概念,而且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展现“以学生为本”的基本教学理念,增强学生主体的思维力、创造力以及良好的应试能力,从而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思考、学会发现、学会探索.

在此基础上,教师真正成为一名教学的引导者、实践者与传授者,因为有了基础概念的铺垫,教师在教授具体的题目应用时便会轻松很多.因此,教师可以在引导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学会探寻、学会思考、学会举一反三,从而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素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完成数学教学目标.

三、数学概念课程的教学问题浅析

在初中教学中,由于数学知识繁复杂乱,学生又面临升学的强大压力.因此,在进行实际的教学实践时,教师往往不自觉地将讲课重点偏向于习题的练习与讲解,而对于基本的概念便只是一带而过,从而导致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清.具体看来,在数学概念性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教师对概念课程不够重视

初中数学概念往往繁多复杂,有许多重要的概念又有许多次要的概念,除了根据概念本身进行区分,教师的引导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的教师喜欢根据自己的理解为学生区分概念的重点,而不是从数学体系的完整性出发,就更谈不上结合学生的具体学习情况了.比如,笔者有一次随意性听课时,一位教师讲相交线时,对邻补角概念生搬硬套,没有去理解几何定义,抽象、归纳出这个定义的本质.有些核心的数学概念,就是可以反映数学现象、揭示数学本质的概念,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容忽视的重点概念,比如,方程概念及其性质;而有些概念只在教材上出现过一次或者是很少出现,这种概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比如,加权平均数中的权的定义.

(二)问题设置存在缺陷,学生学习质量不高

数学问题是学生学好数学的关键,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养成良好的问题思维和问题意识.通过大量的调研发现,教师的问题设置质量不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远远不够.教师布置课前预习,其实就是对数学概念的提前理解、深入思考.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可以借此机会认真研读教材的概念,根据自己所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时,要明确界定问题的针对性领域.

(三)数学模型引用不当

所谓学生的思维能力就是指在数学概念、数学公式、数学计算、数学应用技能的学习中,学生所能开发的最大思考力.数学概念是对客观数学关系进行抽象的整合、概括的结果,因此,在教授数学概念时要格外注意通过具体的习题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掌握,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时,可以采取探究法和类比的方法.目前,数学教学缺乏具体的实践模型,学生凭空想象一个数学概念,思维能力自然得不到很好的启发,也不可能提出针对性的创新见解.

四、数学概念课程的教学对策研究

(一)教师要培养系统的概念课程思维

教师在进行具体的概念课程教学时,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该概念在整章中的重要价值,再根据概念的价值性进行系统的教学.例如,对于极其重要的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教师在进行授课时,首先,要具体讲解反比例函数的性质,然后,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为学生们讲述反比例函数在实际应用中的具体应用.将应用中所表达的具体含义形象地转化成数学语言,用正确的数学符号将题目正确地解答出来.另外,反比例函数图像性质的具体理解是解答实际应用的基础,因此,教师必须对此进行系统的讲解,形成一个完整的网络体系,使知识环环紧扣、无限延伸.

(二)整合新旧数学概念,提高问题设置质量

初中数学知识容量大、视野广,知识繁多且不易掌握.在初中三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学到诸多的数学基础概念,其中不免有许多极其相似、容易混淆又难以具体区分的基础概念.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格外注意以前学过的数学概念与新知识之间的结合.比如,在讲解“各种方程”概念时,教师要注意重点讲解一次方程与二次方程的基本不同,要注意两者概念之间的具体联系,形成基本的概念体系并且教授给学生.让学生在原有概念理解的基础上,对新概念进一步区分,并且抓住学习重点,引导学生融会贯通,对数学概念做到充分的理解.

(三)结合实际,具体应用

数学是一门研究数量关系和逻辑符号的科学,具有抽象性、应用性和复杂的逻辑思维性.初中数学的抽象性更加明显,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如果学生不能充分理解数学概念的深层含义,将会对数学题目的解答造成很大的困扰.数学知识源于实际,同时又高于实际,怎样更好地做好概念性教学,一个基本的教学准则就是将所教概念进行合理的转换,将其与具体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对数学基本概念进行实际的应用.比如,在学习第一章“有理数”的相关概念时,教师可以形象地将有理数与加减法充分结合起来,再引入符号进行实际计算.通过具体例子的具体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到相关概念的实际意义,便于学生开展新的学习内容,提高整体学习效率.

(四)合理建模,因材施教

由于数学概念的重要性不同,学生的实际学习水平不一,因此,在进行具体的概念课程教授时,要根据学生不同的掌握水平建立合理的数学模型,对学生做到因材施教.比如,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先引导其掌握基本概念,对于理解能力强、分析透彻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其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的探索,掌握概念的应用以及实际的习题训练.比如,对于等腰三角形,我们要从边来看,也要从角去判断.这是从形上和数量上来看,体现数形结合和分类讨论,也是几何学习的一大通类,从形上定义和数量(位置)上理解.

五、结语

数学概念课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抓牢数学概念不仅有利于数学知识点的有效整合,更有利于数学成绩的整体提高.因此,本文结合初中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对数学概念课程的教学进行了具体有效的研究.旨在从根本上打牢学生的数学学习基础,从而提高数学成绩,培养学生灵活的数学思维和完备的数学技能.

【参考文献】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范文第2篇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和加强数学概念的教学,引导学生经历概念的探索、发现和创新的过程,获得相应的数学概念,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真正达到理解并融会贯通的目的,以切实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一、生动恰当的引入概念

每当学生用一个新的概念时,教师都应让其感到有必要学习这个概念,从而使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下面的学习中去。要做到这一点有时并非轻而易举,而是要费一番周折的。因此,合理地“引入”就显得尤为重要。

1.以史为引。

在讲授新概念时,教师结合课题内容,适当引入数学史、数学典故或数学家的故事,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热情。如讲“无理数”时,教师可由无理数的发现者希伯索斯捍卫真理的英勇故事引入等。

2.以旧带新。

在数学中有很多概念和以往学习的旧概念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在学习这些概念时,教师可在复习旧概念的基础上类比引入新概念。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时,教师可先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什么是“元”和“次”,接着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如x2+2x-1=0,让学生将其与一元一次方程进行比较,找出异同,从而得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这样既自然,又利于学生理解、记忆。再如不等式可类比方程引入,分式可类比分数引入,等等。

3.猜想导入。

“数学的发展并非是无可怀疑的真理在数学上的单纯积累,而是一个充满了猜想与反驳的过程”。因此,在概念引入时,教师应让学生依据已有的材料和知识作出符合一定经验与事实的推测性想像,让学生经历数学家发现新概念的最初阶段,以培养学生敢于猜想的习惯,形成数学直觉,发展数学思维。

4.从“需要”入手。

有的概念可以从解决数学内部的需要来引入,如“负数”概念的教学,教师可以从温度计上的零下温度入手,引导学生感知现实生活中存在比零更小的数,但用以前学过的数无法表示出来,产生了思维冲突,从而有必要引入“负数”这一比零更小的数来表示这一部分数,导入自然,恰到好处。

5.直观操作导入。

实践出真知。手是脑的老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往往可以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密切联系数学概念在现实世界中的实际模型,通过对事物、模型的观察、操作、比较、分析,进而自然地引入概念。

二、自主合理地形成概念

从学生学习数学概念的心理过程来看,概念的形成大致有概念同化和概念形成两类。其中概念同化是指学生以原有知识为基础,教师以定义的方式直接向学生揭示概念的方式;概念形成是指从大量的具体例子出发,从学生肯定经验的例证中,以归纳的方式概括出事物的本质属性。

但是,初中生已有的认知结构还不够充分,知识经验还很贫乏。显然,概念同化的方式对其是不适的。所以,初中生掌握概念的典型方式还是概念形成。因此,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重视概念的形成过程。此环节教师绝不能包办代替,应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

三、准确、无误地理解概念

1.语言表述要准确。

概念形成之后,教师应及时让学生用语言表述出来,以加深对概念的印象。语言作为思维的物质外壳,教师可从学生的表述中得到反馈信息,了解、评价学生的思维结果。如概括圆的定义时,有的学生会漏掉“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讲分式的基本性质时,有的学生会了“零除外”这一条件等。教师让学生自己把这些概念表述出来,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纠正,给学生一个准确的表象,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

2.揭示概念的外延与内涵。

数学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数学对象的本质属性,反映的是“质”的方面,如“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图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内角和为180?”等都是“三角形”这一概念的内涵。数学概念的外延是指数学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数量或范围,反映的是“量”的方面。如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是“三角形”这个概念的外延。充分揭示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3.加深对表示数学概念的符号理解。

数学概念本身就较为抽象,加上符号表示,从而更加抽象化,因此教师必须使学生真正理解符号的含义。如有学生会将sin(-θ)中的记号sin与(-θ)认为是相乘而错误地理解为sin(-θ)=-sinθ中左边的符号是提出来的,所以教师要一开始就帮助学生正确地理解这些符号的意义,尽量克服学生发生类似的错误。

四、在灵活运用中巩固概念

巩固是概念教学的重要环节。心理学原理告诉我们:概念一旦获得,如不及时巩固,便会被遗忘。除了正确复述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在灵活运用中发展巩固相应的概念。

1.尝试错误,巩固概念。

每一个数学概念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限制条件,如果忽略了这些条件就可能导致解题的失误。因此,学生巩固概念时可以允许适当“示错”,以加深印象,从而真正认识概念的本质。

2.利用变式,巩固概念。

所谓变式,就是教师使提供给学生的各种感性材料不断变换其表现形式,使非本质属性时有时无,而本质属性保持恒在。在几何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标准图形”,学生就有可能把非本质的属性如图形的位置、大小等当作本质属性,而造成错误。恰当运用变式,能使学生的思维不受消极定势的束缚,实现思维方向的灵活转换。

五、在概念系统中深化概念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布鲁纳说:“获得的知识,如果没有圆满的结构把它联在一起,那是一种多半会被遗忘的知识。一连串不连贯的论据在记忆中仅有短促得可怜的寿命。”因此,在每一教学单元结束后,教师要及时进行概念总结,在总结时要特别重视同类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从不同角度出发,制作较合理的概念系统归类表。这样不但可使学生的知识、概念网络化,而且可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概念教学是初中数学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加以足够的重视,并遵循一定的教与学的规律,不断探索、不断创新,这样一定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试验稿).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范文第3篇

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加强对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的理解和掌握,对一些核心概念和基本思想要贯穿高中数学教学的始终,帮助学生逐步加深理解。由于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注重体现基本概念的来龙去脉。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实例抽象出数学概念的过程,在初步运用中逐步理解概念的本质。

如何搞好新课标下的数学概念课教学?笔者结合参加新课程的实验,谈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在体验数学概念产生的过程中认识概念

数学概念的引入,应从实际出发,创设情景,提出问题。通过与概念有明显联系、直观性强的例子,使学生在对具体问题的体验中感知概念,形成感性认识,通过对一定数量感性材料的观察、分析,提炼出感性材料的本质属性。如在“异面直线”概念的教学中,教师应先展示概念产生的背景,如长方体模型和图形,当学生找出两条既不平行又不相交的直线时,教师告诉学生像这样的两条直线就叫做异面直线,接着提出“什么是异面直线”的问题,让学生相互讨论,尝试叙述,经过反复修改补充后,给出简明、准确、严谨的定义:“我们把不在任何一个平面上的两条直线叫做异面直线”。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找出教室或长方体中的异面直线,最后以平面作衬托画出异面直线的图形。学生经过以上过程对异面直线的概念有了明确的认识,同时也经历了概念发生发展过程的体验。

二、在挖掘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理解概念

新概念的引入,是对已有概念的继承、发展和完善。有些概念由于其内涵丰富、外延广泛等原因,很难一步到位,需要分成若干个层次,逐步加深提高。如三角函数的定义,经历了以下三个循序渐进、不断深化的过程:(1)用直角三角形边长的比刻画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用点的坐标表示的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由此概念衍生出:(1)三角函数的值在各个象限的符号;(2)三角函数线;(3)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4)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5)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等。可见,三角函数的定义在三角函数教学中可谓重中之重,是整个三角部分的奠基石,它贯穿于与三角有关的各部分内容并起着关键作用。“磨刀不误砍柴工”,重视概念教学,挖掘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理解概念。

三、在寻找新旧概念之间联系的基础上掌握概念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高中数学 概念课 理解运用

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关键,概念不理解或掌握得模糊不清会直接导致学生不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致在考试中失分,教师要将如何上好“概念课”作为“新授课”教学中的重中之重。

如何有效上好数学概念课?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出了数学概念教学“六环节”中的具体处理方法,以下以等差数列为例说明。

第一个环节:情境引入

首先,通过多媒体给出现实生活中的四个特殊的数列。

1.班级学号为4的倍数的同学的学号

4,8,12,16,20,24,28,…①

2. 2000年,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奥运会上,女子举重被正式列为比赛项目,该项目共设置了7个级别,将其级别体重组成数列(单位:kg):

48,53,58,63,…②

3.水库的管理人员为了保证优质鱼类有良好的生活环境,用定期放水清库的办法清理水库中的杂鱼。如果一个水库的水位为18m,自然放水每天水位降低2.5m,最低降至5m.那么从开始放水算起,到可以进行清理工作的那天,水库每天的水位组成数列(单位:m):

18,15.5,13,10.5,8,5.5,…③

4.按照我国现行储蓄制度(单利),某人按活期存入10000元钱,5年内各年末的本利和(单位:元)组成了数列:

10072,10144,10216,10288,10360,…④

其次,引导学生观察以上数列,提出问题:

问题1:请说出这四个数列后面一项是多少?

问题2:说出这四个数列有什么特点?

对于引入要注重从生活实例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上例中学生已经初步体会到了等差数列的表示形式,这样的引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新课的展开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第二个环节:新课探究

对于前面问题1,学生容易给出答案。问题2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易回答准确。为引导学生得出等差数列的概念,我对学生的表述进行归类,引导学生得出关键词“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的差”、“同一个常数”,告诉他们把满足这些条件的数列叫做等差数列,之后由他们集体给出等差数列的概念及数学表达式。

即: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等于同一个常数,那么这个数列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

说明:对于A-a=b-A,即a、A、b成等差数列。这时A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如果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那么等差中项就等于另两项的算术平均数。

为了配合概念的理解,用多媒体给出三个数列,由学生判断:

1.判断下面的数列是否为等差数列,是等差数列的找出公差.

(1)1,2,3,4,5,6…?摇?摇(√,d=1)

(2)0.9,0.7,0.5,0.3,0.1…(√,d=-0.2)

(3)0,0,0,0,0,0…(√,d=0)

2.在等差数列{a}中,(1)已知a =5,a =2,那么a =?摇?摇 ?摇.

(2)已知a=5,a=2,那么a =?摇 ?摇?摇.

在本环节中概念要注重是自然形成而不是刻意地强行给出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对于概念理解性记忆,而不是死记硬背,同时注重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概念,这样不仅有利于掌握概念,而且有利于灵活运用概念知识。

第三个环节:例题解析

例1:(1)求等差数列8,5,2…的第20项;第30项;第40项

(2)-401是不是等差数列-5,-9,-13…的项?如果是,是第几项?

在第一问中我添加了计算第30项和第40项以加强巩固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第二问实际上是求正整数解的问题,关键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a.

例2:在等差数列{a}中,已知a=10,a=31,求首项a与公差d.

在前面例1的基础上将例2当做练习,作为对通项公式的巩固。

例3:已知a=1,a=a+2(n≥2),则a=?摇?摇 ?摇?摇.

这一环节学生通过例题和练习,加强对通项公式的理解及运用,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此我主要采用了启发式、讨论式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提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相互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

第四个环节:反馈练习

1.(1)a=18,a=27,那么a=?摇?摇 ?摇?摇;d=?摇?摇?摇 ?摇;a=?摇?摇 ?摇?摇.

(2)a=-3,a=6,那么d=?摇 ?摇?摇?摇;a=?摇?摇 ?摇?摇.

(3)a=-5,d=2,那么a=?摇?摇 ?摇?摇.

2.如果a=3,a=9,a=17,那么n=?摇?摇 ?摇?摇.

3.若数列{a}的递推公式是a=3a=a-2(n∈N*),则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摇?摇 ?摇?摇.

4.已知三个数成等差数列,首末两项之积为中间项的5倍,后两项的和为第一项的8倍,求这三个数.

练习题是记忆的有力助手,也是提高学生能力的重要载体。所以,选择练习题至关重要。对于练习题的选择要注重基础知识掌握,注重思想方法的培养,注重综合能力的提高,注重题目的代表性。对于练习题的选择中不能以多制胜,加重学生负担,而要精选习题,使学生练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以期使学生高效率地习得知识,提高能力,开启智慧。

第五个环节:归纳小结

一定要注意要让学生说说收获及困惑。

第六个环节:布置作业

在本环节中要注重内容的精练化、形式的多样化和难度的层次化。

《等差数列》一课是高中数学中典型的概念课,通过认真分析、探究,我对如何上好概念课有了以下想法。

(一)对于概念表面上的字要逐字说明,抓住表面意思。

每一个字词都有相关含义,数学的概念也一样。例如:数列这个词给学生的联想是:数字、排列等,再进行探索,从而研究其本质,这样可以增强学生记忆概念、理解概念的能力。

(二)注意教授学生学习的过程及方法,而不是单纯地给出一个结论。

传统的教学法只注重教师的教,一味地把知识强加给学生,对于知识的探究和发现过程的学习明显不够。教师要在挖掘新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概念,改变学生机械背概念、套公式的坏习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更灵活地学习,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创设使学生独立探究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探究,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实验探索中逐步理解概念。

(三)注重感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从具体到抽象,是人类认识的基本规律,高中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处在发展过程中。因此,我们在引入数学概念时,应从直观入手,巧妙地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抽象的概念。概念教学要避免采用“满堂灌”的陈旧教学模式,创新概念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方法,应突出体现在问题提出和解决的方法上,教师提出问题的方法和引导学生善于提出质疑的思维方法。概念教学的首要环节不是向学生展示概念,而是结合概念自身特征为学生创设一系列巧妙的问题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训练其思维能力。

(四)前后联系,准确把握不同概念的区别和联系。

数学知识的系统性很强,数学概念不是孤立的,教师应从有关概念的逻辑联系和区别中,引导学生理解相关的数学概念,从而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完整准确的概念体系。数学中有许多概念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在教学中应善于寻找、分析其联系与区别,这有利于学生掌握概念的本质。

(五)教师在上课时语言要准确,要有激情。

初中数学概念课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数学新课改理念教学实践方法与建议

初中教学新课程提出了新的目标与要求: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过程中形成数学理念;要求教师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学以致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养成多动手、勤动脑的良好习惯。特别强调了学生要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根据一线广大师生多年的教学经验,分析研究指出新课改理念符合现代新型教学规律。其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它抛弃了以往教学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更加科学地模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知识的能力和水平,而且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以下将提出几方面的方法与建议:

一、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学习模式

传统数学教学采用“老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方式,而新课程提出,学生作为教与学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而并非简单的被动接受。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引导作用,帮助、辅导学生更好的学习。新课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独立思考与讨论相结合,认真安排课堂教学流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爱好。

新课改要求教师准备好教学资料,充足的资料准备是课堂教学必备任务之一;课堂中认真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教学活动;教学活动结束后做出自我教学评价与总结工作,反思自己的不足,吸取经验与教学,以便以后更好的开展学习活动。教师应该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进程,并针对不同学生学习过程就教学方案做出改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师生互动,并对学习过程中表现优异者进行表扬。以此来形成师生互学、共同提高的新型师生关系。

二、重视数学结论的推理过程

众所周知,数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技巧性。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数学理论的教育,往往忽视其推理过程。从而导致学生对知识半知半解,没有从根本上理解知识的内涵,进一步影响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从数学推理过程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众多数学专业性知识。因此,在数学新课改中提到数学知识教学过程的重要性。包括以下几点:推导过程中,我们可以了解与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更加了解数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区别与作用;在知识教学中,还可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对比、总结等能力;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经过研究指出三方面的教学实践方法。如下:

1、结论式教学改为提问式教学

在初中数学课本中,知识大都以结论的形式给出。教师可以把理论性知识改为探究性问题,通过共同探讨找出答案。

例如:等腰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为斜边的一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辅助线,以及结合三角形相关知识给出证明,而并非以往简单的死记硬背。这样学生不仅了解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系统的掌握了知识结构,而且开拓了思路,提高了探索能力。

2、设计现实背景环境,展现问题讨论过程

这要求教师准备知识背景材料,结合现实背景。

例如:学元一次函数问题时,给出生活中的实例。某工厂生产A产品a件,单价为5元;生产B产品b件,单价为8元,A、B产品共生产100件,获得利润为680元。则该工厂应分别生产A、B产品多少件?通过以上例子引出教学内容,变抽象为具体,更容易使学生理解。

3、学生亲自操作,动手演示

新课改中强调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做辅助工具,亲自操作,加深学生印象。

例如:在学习圆的位置关系时,让学生自制2个等同的圆,通过移动其中一个观察分析其半径变化规律。

三、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工具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时很难用语言准确表述或课堂缺乏活力,导致学生兴趣缺缺,学习效果不佳。多媒体教学便捷、高效,它可以形象、直观的展示动画效果,适应了现代高速发展规律。不仅丰富了课堂内容,增加了课堂的有趣性,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还大大方便了老师的教学工作,节省了教师的精力。

例如:几何旋转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动画功能可以更加形象的展示出来。又如,空间立体坐标系的建立与几何体组合面积的计算都需要借助现代多媒体工具。

四、课堂教学活动流程

新课改目标的实现需要老师与学生的互相配合,要求做好准备工作―提问环节―学生解答―教师补充―总结反思几个方面。

1、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学习资料,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2、课堂提问:学生提出疑问并进行分组讨论。

3、学生解答:学生之间互相解决问题。

4、教师补充:通过解答学生疑问,学习本节内容。

5、共同总结:师生写学习心得,总结学习经验与方法。

通过以上步骤,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做学习的主人。还提高了他们的沟通和协调能力,极大的增进了学生之间的友谊,有利于班级内部团结。

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已初步取得成效。因此,我们应该继续加强改革实践,让初中数学新课改理念走进教学实践。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不断修正教学方法,真正实现初中数学培养目标和学习目的。还要让学生热爱数学,运用于实践,形成数学逻辑思维方式,逐步养成终身学习的观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