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职业卫生管理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在对企业进行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的过程中,目前大都采用的主要是以检查表法为主,结合现场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情况进行评价,但这种方法只能对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情况进行简单的总结和分类,分为“合格”或“不合格”,无法对目前企业职业病危害风险做出精确的评估。国内的相关研究将美国道化学公司的火灾爆炸指数法,英国帝国化学公司蒙德工厂的蒙德评估法,日本的六阶段风险评估法等国外的风险评估模型应用到职业卫生评价工作中,虽然这些方法能够减少评估的主观性,使评价准确度提高,但职业病危害评价工作和安全评价工作有着明显的不同,同时这些理论或多或少在实践中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可操作性不强。
在职业卫生现状评价过程中,通过对企业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结合工艺流程、生产情况和劳动定员的调查,评价人员需要综合考虑职业危害的可能性(接触时间和接触强度)、危害的严重性(健康效应)以及接触人数和防护措施的情况。我国相关学者在参考英国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美国职业接触的评估和管理策略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特点,建立了工作场所职业健康风险评估公式:风险指数=2健康效应等级×2暴露比值×作业条件等级,其中健康效应等级划分标准见表1;暴露比值=平均实测值/职业接触限值;作业条件等级=(暴露时间等级×暴露人数等级×工程防护措施等级×个体防护措施等级)1/4,等式右边各项划分标准见表2。职业危害风险指数大小划分为5级,分别是无危害(~6)、轻度危害(~11)、中毒危害(~23)、高度危害(~80)和极度危害(>80)。企业现场职业危害风险级别以风险指数最高的为准。
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中抵消风险因素
风险抵消因素是通过防护设施、管理手段等减轻危害的因素,即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
结合国内相关学者在广州市制定的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质量评分体系,对企业职业卫生管理的现状进行评价。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质量评分体系,初步拟定为组织管理、预防措施、监督检测和健康监护4类共18项,采用的是层次分析法(analytichierarchyprocess)确定因素的权重。通过计算权重对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进行分级,以0.6、0.7、0.8和0.9为界将职业卫生管理质量划分为不及格、及格、一般、良好、优秀5组,见表3。
职业病危害现状风险综合评估
以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中固有风险因素的分级作为横坐标,分别是无危害(~6)、轻度危害(~11)、中毒危害(~23)、高度危害(~80)和极度危害(>80);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中抵消风险因素的分级作为纵坐标,不及格、及格、一般、良好、优秀5组,建立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分级综合判断表,见表4。表中A代表轻微危害;B代表一般危害;C代表较严重危害;D代表严重危害。
结语
卫生事业管理专业毕业生反馈分析
在171人(占71.3%)参加工作的毕业生中有,112人(占65.5%)从事的工作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相关,主要分布在各地市卫生局、疾控中心和医院等卫生事业相关单位;有59人(占34.5%)从事其他相关工作,主要为公司文秘、企业销售等;临时待业有17人(占7%),主要原因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和准备复习考研。毕业生的自我评价和总结调查结果显示,毕业生在寻找工作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自身素质能力(48.8%)和社会关系支持(26.5%)及学校招聘平台(24.7%)。工作中认为最重要的知识技能是专业理论知识、文章写作技能和计算机应用技能;最需要的能力是:沟通交际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绝大多数的毕业生结合自身专业学习和毕业后工作要求,认为大学期间应着重增强学生专业实践能力、人际交往和表达能力、团结协作和独立工作能力;并认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今后实际工作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定要学好专业课程。
讨论与建议
现将卫生部、教育部《关于开展全国学校卫生专项检查工作的通知》(卫监督发〔20*〕111号)转发给你们,并提出以下要求,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各级卫生行政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学校卫生安全责任重大的认识,增强政治责任感,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切实加强对学校卫生的管理和监督,把学校卫生专项检查工作抓实抓好,抓出成效。
二、学校校长是学校食品卫生、饮用水卫生、传染病防治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要完善校长负责制,配备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完善硬件设施,建立健全各项卫生管理制度,实行严格的卫生管理措施。自文到之日起,对学校卫生管理情况进行全面自查,查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立即纠正,整改到位,消除卫生安全隐患。6月30日前将自查自纠情况上报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机关。
三、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学校卫生安全工作的日常管理,加强业务指导,加大检查力度,督促学校开展自查自纠,落实各项卫生措施,严防群体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确保学校卫生安全。对未开展自查或自纠措施不落实的,要责令其限期整改;对学校食品卫生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的,要通报批评,并按有关规定,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各级卫生行政机关要联合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自查自纠情况进行抽查,抽查比例不得少于辖区内学校的50%。对农村地区学校及20*年、20*年发生食物中毒、饮用水污染事件和传染病疫情暴发事件的单位进行全面的监督检查。重点检查学校食堂、生活饮用水和传染病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对整改措施不落实,存在重大卫生安全隐患的,要依法予以严肃查处,并通过新闻媒体予以曝光。
五、各级卫生行政机关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建立信息报送制度和工作通报制度,交流专项检查信息。要建立领导小组或办公室联席会议制度,不定期召开会议,通报工作情况,讨论研究解决整治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组成联合执法检查组,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对学校卫生进行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提出具体的整改意见,并督促落实。
六、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墙报、黑板报、校报、广播、宣传橱窗和校园网等,广泛宣传卫生知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学校卫生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计划,组织所属学校开展卫生知识培训及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增强学校自律。卫生行政机关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食品卫生法》、《传染病防治法》、《生活饮用水卫生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关键词:职业卫生;职业病;防治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3.2文献标识码: A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 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被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生产过程。由于生产原料的更新, 境外有毒有害作业向境内的转移, 新的化学物质和潜在的职业危害的大量出现, 导致职业危害因素逐渐呈现出隐匿性和多元化的特点。其危害由以职业病为主向远期作用、慢性作用、多发病为主转变; 职业病的发病由传统的尘肺、职业性中毒向精神心理疾病、骨骼肌肉损伤等转变。同时卫生体制的改革, 使得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职业病防治机构大多归并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或其他机构, 职业卫生工作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
一、职业卫生治理方面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对职业卫生引发的职业病的加大了治理力度,并且结合各地区职业病分布的特点,加大工作力度,建立健全完善工作机制,将职业病防治作为改善民生和保障的重要内容之一,推动各个地区的卫生监督以及管理水平体系日益规范。各地区对职业危害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对职业中毒的预防和治疗取得了一些进展,对职业病防治科研能力和职业病事故应急处理能力明显提高,然而这些还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当前的职业卫生引发的职业病现状的问题。
(一)各地区职业卫生治理所做的努力
1、各地区加强了对职业卫生的防治机构建设:加强对防治技术机构的投入,提高职业卫生技术队伍能力,提高职业病防治技术人员的待遇,强化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培训,并且制定了相关的职业卫生危害监测点,建立中毒控制,医疗救援网络以及职业卫生防治信息体系,在各地区设立具有资质的诊断机构,所有新取得资质的机构,均要求加强培训、定期进行考核。
2、职业卫生的报告制度得以完善:完善了职业卫生报告网络系统建设,并且修订了相关的管理制度,一旦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人,相关人员除告知职业病疑似病人和用人单位外,经审核后,报告当地的卫生监督行政部门,并立即分析处理,并报告。告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形式,确保及时上报到省级的卫生厅,同时抄送到当地的卫生局、当地的职业病防治机构。及时归类总结发现的群体性职业病危害事件。
3、加强了对职业卫生的防治技术的研究:实施职业卫生防治技术的发展规划,增加研究机构及其投入,加快职业卫生防治技术队伍建设,攻克职业卫生防治中的关键性技术、难题、列入科技攻关项目,鼓励科研机构开展专业研究,鼓励风险评估等措施,大力建设职业病防治学科、培养专业人才等。
(二)仍需完善的方面
对职业卫生的防治方面,有出行治理对策,但是治理力度不够,尤其是我国的乡镇企业、外资企业的职业危害问题越来越严重,农民工成为职业危害的最主要的受害者,职业病的防治工作,出现严重滑坡现象,由于经济体制转型,部分企业效益滑坡,职业病防治难以独善其身;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涌入乡镇企业,或进城务工,绝大多数只能从事脏、乱、差的工种,职业病危害难以避免;境外职业危害转移,部分私营企业野蛮作业,不重视改善劳动用工条件,以牺牲劳动者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换得经济效益;职业病防治机构受到冲击,有的为自谋生路而转为综合医院,人员流失情况十分严重。因此,我国的职业卫生的防治工作还有待更新完善。
二、职业卫生的管理的对策
1、应该对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加大培训:许多企业在职业卫生管理方面都有人才缺口问题,加大对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投入,那么由政府用一部分的投入用以培养合格的、具有能力的、能带领企业规范职业卫生管理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并将这些人员派驻到各企业,则可以有效地解决企业面临的头号人才问题。提升政府和企业的责任,企业从政府的具体行动中,强化自身责任,在面对的职业卫生的问题时,不逃避问题,主动与政府共同营造健康作业环境。有利于提升防治意识,解决意识缺失问题,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对所在企业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能够充分的了解,在帮助企业提高职业病管理的过程中,也是对企业的一种无形的监管,这是一种最有效的监督。由于职业病防治具有非常强的专业技术性,因此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在设备防护及职业病防治方面,要针对不同的职业危害因素特点,协助企业做好科学防护,进行分类管理。职业管理师应协助企业优先采用一些有利于防治职业病以及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以逐步替代存在职业病危害的技术、材料和工艺。在卫生健康监督方面,按照相关的规定,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对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工人,组织进行岗前、岗中和离岗的职业卫生健康检查,同时将检查结果真实地告知工人或劳动者;最后,加强对工伤保险的监督和管理,确保工人依法享有工伤社会保险这样一些基础保障与待遇。通过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在企业的监督,一旦发现不符合要求的企业或工作环境,要依法追究其责任,一定要明确相关人的责任并追查到底。
2、企业应主动配合管理:首先,在投入方面,应当为工人创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以及卫生要求的工作环境,并且采取措施以保障工人获得职业卫生保护;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责任制,对本企业产生的职业病危害承担责任;工作场所应该达到下列职业卫生要求;建设项目在职业病防护设施上所需资金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的一般预算,并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入生产和使用。其次,在制度方面,应当做到:建设项目处于可行性论证阶段时就应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供职业病危害预评价的报告,企业应当具有必要的职业病防治管理方面的措施,制定在职业病预防与控制管理上的计划和工作行动方案、提升企业自身的职业病预防和控制方面的工作、建立和健全作业场所上的一些职业病相关危害因素的监测和评价制度和建立和健全企业的职业健康卫生档案以及职业的健康监督与保护档案;对可能会产生职业病的危害的工作岗位,企业应当在较为醒目的地方设置公告栏,公布有关职业病防治的操作规程、规章制度、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时的应急救援措施,对可能会发生急性职业伤害的一些有毒、有害工作场所,应当设立报警装置,同时配置现场急救用品以及冲洗设备、标注应急撤离通道以及必要的泄险区。企业的负责人应当接受相关职业卫生培训,自觉遵守相关法规,主动组织本单位在职业病防治方面的工作;企业应对工人进行岗前职业卫生培训,在岗期间组织定期职业卫生培训;对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进行岗前、岗中,离岗的职业健康检查,同时有义务将结果真实地告知劳动者,并且承担起其中的检查费用。取有实际效用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并且为工人提供合格的职业病个人防护用品;企业应当预留列支用于预防和治理职业病危害方面的费用,以及在作业场所卫生检测、职业健康监护和职业卫生培训等费用。
3、积极开展创建职业卫生安全文化: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文化,在企业文化的营造方面,通过职业健康安全的态度与工作、生活方式,制定职业卫生安全文化宣传,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文化很重要的一点是定好价值观并取得员工的认同,让所有员工参与企业职业健康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非常具有帮助,营造企业的职业健康安全文化可以解决责任缺失和意识缺失的问题,达到一种氛围,形成一种习惯。
结束语
由于我国的职业卫生情况比较严重,因此,首先要针对我国的职业卫生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加强我国当前的职业卫生管理,改善我国的职业卫生管理情况,从而促进我国的职业卫生管理工作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OHSMS标准产生的背景
(1)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统计,全世界每年有110万人死于工伤事故或职业病危害,这种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劳动者的职业安全卫生利益所付出的代价,引起世界各国的极大重视和关注,这就促使了OHSMS的产生。
(2)世界各国一直在探索现代职业安全卫生的良策,OHSMS的建立,为国际上解决现代职业安全卫生问题提供了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规范和指南。
(3)生产的国际化,贸易的全球化,迫切要求有一个国际化的职业安全管理体系,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提出了当前世界标准化的最紧迫的课题就是“环境与安全”,所以OHSMS是紧随ISO9000和ISO14000标准颁布和成功实施后的有关职业安全卫生的最重要的标准。
目前,OHSMS标准在发达的工业国家已和ISO9000标准和ISO14000标准共同组成企业内部的全面管理体系,3个标准关系如图1所示。
现已进入上海的跨国公司,如“三M”公司、三菱电梯公司等都已通过上述“全面管理体系”的国际权威机构认证,而国内的一些大企业想在我国加入WTO后进入世界大市场,则通过全面管理体系认证就是必备条件。
图13个标准关系
2OHSMS标准的内容构成和运行模式
2.1内容构成
OHSMS标准主要由三大部分构成,即范围、术语和定义、五大功能块和要素。
2.1.1范围
提出了OHSMS的基本要求,目的是使“组织”(具有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企业、事业单位或社团),能够控制其职业安全卫生危险,并持续改进职业安全卫生“绩效”(在控制和消除职业安全卫生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和达到的效果)。
2.1.2术语和定义
共提出了17个术语及其定义,以统一对标准术语的理解。
2.1.3五大功能块和要素
OHSMS体系共有五大功能块,即方针、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
每个功能块由若干要素组成,5个功能块共有17个要素。
体系的5个功能块和要素按P(计划)、D(实施)、C(检查)、A(评审)的循环过程螺旋上升,使OHSMS体系得到持续改进,并适应“组织”内外的相应变化而不断进步。
2.2OHSMS标准的运行模式
OHSMS标准的运行模式如图2所示。
2.3实现OHSMS标准的目的和管理核心
2.3.1目的
OHSMS标准是一个科学和系统化的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体系,其目的是辨识企业内存在的各种危险源,并控制其带来的风险,电力行业的“廿五种重大危险源”是电力企业必须控制的重大危险源,是必须避免的重大电力行业事故。
图2OHSMS标准的运行模式
2.3.2管理核心
OHSMS标准的17个要素,各个要素都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其中危险源是OHSMS的管理核心,各要素中“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对企业的“计划”、“目标”、“职业安全卫生管理方案”等要素构成OHSMS的一条主线。
2.4OHSMS标准的特点
2.4.1系统性
OHSMS标准以系统工程原理为基础,要求组织机构有完整的系统性,包括最高管理层到基层之间的运作系统和监控系统。
2.4.2先进性
要求“组织”按标准要素的要求,建立并严格执行程序化的体系文件,将管理过程和控制措施建立在科学的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的基础上并不断改进,因此是一种先进、有效、科学的管理手段。
2.4.3预防性
可促使“组织”主动遵守法律、法规,主动发现和评估存在的职业安全卫生问题,制定目标、实现对事故和对作业的全过程控制,从而真正有效地走上预防为主的轨道。
2.4.4全过程控制
OHSMS标准把职业安全卫生管理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实施全过程控制,包括对管理和生产过程采取相应的措施,使危险因素得以消除或减少,同时要求全体人员都参与生产全过程控制。
2.4.5持续改进
(1)要求最高管理者制订的职业安全卫生方针应包括对持续改进的承诺;
(2)“标准”的管理评审功能规定最高管理者要定期进行评审,以保持体系持续的适用性、充分性、有效性;
(3)“标准”要求对体系所包括的“计划、实施与运行、检查与纠正措施、管理评审”活动,进行周而复始的运作,从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2.5OHSMS标准的建立步骤
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要和国家、国际先进水平“看齐”,要创一流企业,通过国际认证的“全面管理体系”是必备条件。OHSMS和ISO9000及ISO14000在认证过程中有部分共同和相似的过程,所以可组合起来认证。一般的OHSMS的建立步骤如下:
建立OHSMS应注意下述2个问题:
(1)OHSMS应和“组织”现有管理基础相结合;
(2)OHSMS是动态发展的,应不断改进和完善。
3OHSMS在我厂的实践和体会
3.1运用OHSMS标准中的“三危”方法,分析和控制电厂危险源的实践我公司在2000年实现安全生产无事故600天时,又适时在全厂开展防各类系统事故的安全活动。我们运用OHSMS标准中的“三危”方法(危害辨识、危险评价、危险控制),开展“三危活动”,共收到153条反事故建议和措施,并找出了本厂在设计、施工、运行和检修等阶段各系统的薄弱点和设备问题。对153条建议,经评审认为可立即整改的即作为反事故措施执行,要对系统和设备进行改造的列入次年“两措”计划,有计划地安排整改。通过全公司开展查找各类系统事故的“三危”活动,提高了我公司防各类系统事故的能力,也提高了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专业技术水平。
3.2开展“三危”活动的流程和内容
3.2.1“三危”活动流程
我厂开展“三危”活动的流程如图3。
3.2.2“三危”活动内容
(1)危害辨识??识别危害的存在并确定其性质的过程。要点:
①识别危害源的存在,并找出导致事故的根源,是控制事故的第一步。
②危险源识别时,应考虑的问题:
?是否存在可能造成事故的来源?
?什么事故可能造成人身伤害?
?伤害将会如何发生?会产生怎样的后果?
③危险源识别时,应判定其性质、种类。如机械、化学、电气、辐射、人机工程、火灾爆炸等。
图3“三危”活动流程图
(2)危险评价??评价危险程度并确定其是否在可承受范围的全过程。
要点:
①进行危险评价是预防和控制事故的必要手段。
②危险评价是对系统存在危险性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
③危险评价可分为事故发生的可能性评价和事故发生后果的严重性评价两部分,对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综合分析才能确定其危险程度。
④危险是否可承受,要依据法律、法规以及组织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其界定范围。
(3)危险控制??通过危害识别、危险评价后,对各类危险源制定预防性措施。在危险控制策划中,应将危险控制建立在监督和反馈机制上,要有明确的证据证明控制措施已按时完成,并针对作业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作出必要的改进。
要点:
①确定危险源及危险程度的评价。
②考虑现有的(或拟定的)控制措施,对危险产生的可能性及严重性的评估。
③考虑在控制措施一旦失效(或部分失效)时,对危险程度的评估。
④考虑在采取控制措施后对残余危险的可承受性评估。
⑤确定是否需要采用附加或补充的控制措施。
⑥对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否足以将危险降至可容许程度进行评估。
3.3防止全厂停电的反事故措施
我公司在运用OHSMS标准中的“三危”方法,辨识、评价全厂停电事故危险源及其危险程度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整套详细的“防止全厂停电的反事故措施”,通过实施,有效防止了全厂停电事故。
“防止全厂停电的反事故措施”主要包括下述几方面内容:
(1)组织措施
建立由厂长全面负责的,从生产副厂长、总工程师到各生产、安监部门负责人、专业工程师、值长、班长、班组成员的层层防全厂停电安全责任制。将厂部安全目标分解到部门和班组,实行重大事故按责任制进行风险责任承担。
(2)安全技术措施
制定了防全厂停电的安全技术措施,从电气系统运行方式和总调的关系、高压配电装置、继保、运行巡检、新设备投用、电气绝缘监督、继电保护监督、高压开关“五防”监督、电气设备防火封堵、两票三制、防汛防台,到正常和异常运行时的各公用系统的防全厂停电的运行方式等均作了详细、明确的规定。
(3)检查、评价和考核
对防止全厂停电组织、安全技术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的检查、总结评价和考核:
①结合春、冬季安全大检查进行检查,查岗位责任是否落实,查现场设备和系统是否符合要求,查定期试验、定期切换是否认真执行,查反事故技术措施计划是否按规定进程执行等。
②制定“厂部防全厂停电安全措施年度检查
表”,记录检查情况,每年总结评讲一次。
③执行情况将列入全厂安全考核范围,由安监部门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进行考核。
(4)演习
定期组织防全厂停电事故的反事故演习,提高员工防停电意识和处理事故的技术水平和应变能力。
4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