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乡镇应急管理工作运行机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及时协调和处置突发事件,我局符登松局长亲自分管应急管理工作,并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和各股室负责人任成员的“处置突发事件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建立和制订预防、处置全县司法行政系统突发事件工作机制和方案,督查、指导、协助开展相关工作,收集报送有关信息,做到统一领导、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确保人员配齐、措施到位、密切配合、联络畅通、各司其职。局基层股具体负责全县司法行政系统突发事件处置的基础性工作,在“处置突发事件协调领导小组”的领导下专门承担应急管理职责,同时指定一名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的干部担任应急工作联络员和应急工作信息员,并将应急管理工作成效列入股室和个人年终考核内容。
二、健全工作机制。我局积极落实县政府应急管理工作部署和要求,根据我县司法行政工作实际情况制定了局应急管理工作计划和应急预案,明确了应急管理工作的工作原则、适用范围、指挥机构、工作程序和报告制度,为我局从容应对和妥善处理突发事件建立了制度保障。局机关各股室、下属法律服务机构均根据工作实际,结合突发事件的特征,制订了针对性强的专项工作制度。同时,我局非常重视应急管理宣传和应急学习培训工作,通过开展全局性的应急制度学习,在局域内网上应急管理制度、组织参加应急培训、在全县的司法所长例会和律师联席会议上部署基层突发事件的监测、预警和信息上报工作等多种方式强调和强化应急管理工作。由于领导重视,机构健全,宣传到位,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已形成了认识到位,措施有力的应急管理工作良好氛围。
三、开展应急演练。我局坚持“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工作原则,把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管理工作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加强基础工作,完善网络建设,增强预警分析,提高防范意识,充分发挥司法行政职能优势及法律工作者在依法防治突发事件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利用各种途径宣传普及突发事件工作所涉及的相关法律依据,提高公众法律意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将预防与应急处置有机结合起来,争取有问题早发现、早报告、早解决,将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今年,为确保基层和谐稳定,防患于未然,我局组织各乡镇大力开展了全县民间纠纷和社会不安定因素的排查和调处工作,全年开展了6次矛盾纠纷专项排查调处工作,共排查出民间纠纷2016件,调处成功2005件,成功率为99%,为避免突发性的,推进“平安”建设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一、农村公路概念解读
(一)农村公路概念
农村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及其所属的桥梁、隧道。其中,县道是指:联结县域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的公路。乡道是指:直接或主要为乡、村内部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和乡、村与外部联系的公路。村道是指经地方交通主管部门认定, 连接乡镇与建制村或建制村与建制村之间的公路。
(二)农村公路养护生产运行机制
我国公路管理机构设置和管理模式来看,仅县道以上公路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项养护资金,大量的乡村道路既无专业管理机构又无专项养护资金。根据分级管理的原则, 乡(镇)政府和村委会,虽然有责任养管公路,但无论是其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专业技能,还是资金来源,都不可能承担大量的农村公路的养管职能。
目前各地农村公路养护作业模式不尽相同,县级公路的养护生产(包括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工程), 基本上采用国省干线的养护运行机制,由地方公路管理站负责管理。乡道的日常养护工作主要由乡镇负责、地方公路管理站按上级规定负责行业指导和给予一定的经费补助(或以奖代补),或委托地方公路管理部门代养。村道作业模式基本上有三种:一是由乡镇成立固定的专门养护队,负责乡村道的日常养护和大中修。养护队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并有少量的机具设备;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解决。这种模式一般在较发达的乡镇采用较多。二是由乡镇政府按区域将乡村道公路的路面保洁、巡查、行道树维护等日常管养工作分段包给沿线村委会,再由村委会将乡村公路养护工作承包给村里的农户。大中修工程通过招投标,由专业队伍施工;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由乡镇财政和村委会解决。三是由村委会组织,一年对区域内的乡村公路集中进行二、三次季节性、不定期的突击养护( 保洁和少量的维修)。这种模式在欠发达地区(特别是山区)采用较多。养护资金由交通部门补助一部分,不足部分主要通过投工投劳解决。这种模式养护成本相对较低,但缺乏长效的管理手段, 而且养护质量较差。
二、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应树立的理念和遵循的原则
(一)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应树立的理念
1.更安全。普遍树立“呵护生命,安全第一”的理念。公路安全防护设施齐全,因公路设施破损或不完善引发的交通事故数量和损害程度大幅降低。超限超载车辆行驶公路现象得到有效控制。公路养护作业人员的安全得到可靠保障。公路救援和应急反应体系基本建立。
2.更畅通。普遍树立“以人为本,用户至上”的理念。不同层级的公路衔接顺畅,高速公路形成网络,国省干线结构趋向合理,县乡公路技术状况显著改善。公路经常保持较高的行驶质量,服务设施较为完备,行车舒适度明显提高。面向公众的信息服务更加人性化,用户可以及时获取可靠的路况信息,保证出行时间。养护施工管理科学规范,作业快速,因养护作业造成的交通中断大为减少。基础设施抗灾能力显著增强,因自然灾害造成的中断交通时间大幅下降。
3.更和谐。普遍树立“保护自然,节约资源”和 “规范执法、文明服务”的观念。具备条件的公路用地全部实现绿化美化。施工对环境造成的影响降到更低程度。谨慎使用自然资源,养护作业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得到无害化处理,实现循环利用。执法规范、文明, 服务更具人性化。具有时代特征与行业特色的公路文化体系基本建立。职工队伍素质稳步提高。行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公路管理部门与公众的关系更为融洽。
4.更高效。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统一高效的公路管理体制。逐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 有序的养护工程市场。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推广应用先进的养护管理技术。通过良好的养护与有效的管理使现有路网发挥更高的效率。
(二)公路养护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用户至上。以公众出行需求为导向, 强化公共服务职能, 把维护公众利益、使用户满意作为养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改变发展理念和管理方式, 实现更好地为公众出行服务的根本目标。
2.坚持建养并重、协调发展。牢固树立“建设是发展, 养护管理也是发展,而且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强化公路养护的基础性地位,满足合理的养护资金需求,加强养护管理中的薄弱环节,使公路养护实现预防性养护和周期性养护的良性循环。
3.坚持统筹规划、分类指导。统筹地区间、城乡间以及不同管理主体间的公路养护与管理工作,维护路网的完整统一。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制, 着力提升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
4.坚持深化改革、体制创新。配合国家行政体制与事业单位改革的总体部署,合理确定公路管理部门的职能。以权责一致为原则,正确界定各级公路管理部门间的事权关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合理把握改革的时机与节奏, 平稳推进公路管理体制和养护运行机制改革。兼顾效率与公平 , 最大限度地保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加强值守工作制度建设。各县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按照《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政府系统值班工作的通知》(陇政办发[]7号)要求,建立健全符合本县区、本部门、本单位特点的值守应急、信息编报、值班日志登记、紧急会商等制度,进一步完善在应对重特大突发事件以及重大节庆、会议活动和敏感日期间等非常态下的值守应急工作机制。
加强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继续拓宽信息渠道,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送时效。加强研判,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送质量。严格落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政府系统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送工作的通知》(陇政办发[]197号)要求,狠抓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制度和报送考核制度的落实,定期检查通报执行情况,并督促县区、有关部门制定和完善信息报送的制度和要求,确保较大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事件信息不迟报、不漏报、不谎报、不瞒报。
建立完善定期会商制度。市政府应急办每半年至少召开1次由各县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应急办负责人参加的突发事件隐患评估与防范对策会商会,重点加强对公共安全形势的分析研判,密切关注社会热点和预警性、苗头性信息,明确突发事件信息报送重点,提高突发事件信息报告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继续完善“一案三制”建设
各县(区)、各部门、有关单位要继续按照“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预案建设要求,坚持抓好各类预案建设。年内全面完成县级总体应急预案及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企业、学校等基层组织的预案编制、修订工作,报市政府备案,进一步建立健全预案体系。
制定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建立应急预案修订、评审、、备案等制度,明确应急预案演练的审核批准及应急预案启动、评估等程序和要求。做好应急预案的建档、归档工作,提高管理的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
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演练。制定科学有序、操作性强的应急演练计划报市政府应急办备案。着力加强跨部门、跨行业、跨区域的综合性应急演练,不断提升应急队伍的实战水平。年内市安监局、市消防支队、市卫生局要分别开展一次矿山突发事件和防火、公共卫生突发事件专项应急预案的演练。各县区也要结合实际,组织开展一些相关预案的演练,演练结束后,将演练进行总结报市政府应急办,用于县区间交流。
加强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法制建设。进一步建立完善风险隐患排查、监测预警、应急决策、协调联动、善后处置等机制,提高跨县区、跨部门突发事件处置水平。加大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市应急委员会成员单位应急管理办事机构建设推进力度,明确职能,充实人员,完善相关制度。根据省政府工作进度要求,适时制定出台《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办法》,完善各项配套制度,加大执法督查力度,不断推进应急管理工作法制化建设。
三、加快推进应急平台体系建设
按照省政府要求,加快市政府总值班室建设改造进度,加强总值班室软硬件设施建设,完善总值班室各项功能。尽快拿出全市应急平台建设方案,力争下半年完成市政府应急平台建设第一期任务,年底前实现与省政府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拿出与各县(区)、各部门、有关单位应急平台互联互通方案,力争在年全面实施。
进一步建立完善综合应急通信体系,建设小型移动应急平台。加强海事卫星电话、卫星固定站点电话和小型移动应急平台在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应用。做好应急平台数据库的修订完善工作,建立健全应急平台体系建设相关制度,推动应急平台体系管理实现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市政务专网上创建“应急”工作平台,精心设计版面,定期应急管理方面的政策、法规、动态以及相关的突发公共事件。待条件成熟时,在互联网上部署和运行。
四、加强应急队伍建设
各县区政府、市直相关部门要按照加强基层应急队伍建设要求,在年内成立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和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在深入推进乡镇、街道、企业等基层组织和单位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的同时,建立和完善基层专业应急救援队伍体系,加强基层抗旱防汛、森林草原消防、突发农业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矿山、危险化学品、事故灾难、公用事业保障、卫生、重大动物疫情等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积极推进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制定应急志愿者队伍管理办法,规范应急志愿服务组织,充分发挥应急志愿者在应对突发事件中的作用。
市政府应急办要完成市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的组建工作。各县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积极开展县区应急管理专家组和市级各专项应急指挥部专家组组建工作,充分发挥专家在应急管理工作中的参谋咨询作用。
五、积极开展应急管理科普宣教培训工作
各县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以“防灾减灾日”等活动为契机,深入开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的宣传教育,在全社会营造共同关注公共安全、共同承担社会责任、共同参与突发事件预防和处置的浓厚氛围。以宣传和解读国家及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各专项应急预案为抓手,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抓好应急科普知识的普及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公众的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和减灾能力。
加强对应急管理从业人员的培训。市政府应急办要采取以工代训等形式,完成对各县区政府应急办、市直相关部门应急办负责同志的培训。同时,积极协调和依托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完成对各县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应急办负责人及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各县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本部门、本系统应急管理从业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应对和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
加大应急知识宣传力度。市政府应急办要通过编制和印制《市公众应急常识手册》、《公众场合消防避险应急图册》,在电视台、日报等媒体开设应急管理专栏,组织开展应急管理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强应急科普知识的宣传普及。于年内完成《市公众应急常识手册》、《公众场合消防避险应急图册》的编制工作。
六、深入开展应急管理示范区建设
各县区要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抓好应急管理示范区建设,着力完善奖惩机制,不断完善示范区建设管理办法。市政府将在年上半年选定1个县区开展应急管理示范区建设工作,每个县区要至少选择1个乡镇(街道)、1个行政村(社区)、1个企业、1所学校开展应急管理示范区建设工作。力争示范区建设达到:有机构、有编制、有人员、有经费、预案完善,制度健全,运行机制顺畅。县级示范区建设情况要在年底前报市政府应急办备案。年下半年,召开全市应急管理示范区建设经验交流会。
七、建立健全应急管理保障体系
加大应急资金投入力度。全市各级财政部门要建立健全长效规范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和拨付、监管制度,将公共安全工作以及预防与处置突发事件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认真探索建立包括募集应急管理基金在内的多元化筹资渠道,实行政府、企业、社会多方面相结合的应急保障资金投入机制。
各县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进一步开展应急物资排查摸底工作,做好应急物资储备规划。按照资源整合、突出重点、合理布点、循序渐进的原则,优化应急物资储备布局和方式,合理确定品种和规模,实行动态管理,保证及时补充和更新。
八、做好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审查和批复工作
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加快全市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的编制评审进度,尽快报市政府审批实施。各县区要组织编制本行政区域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并做好实施工作。
九、加大应急管理工作督促检查力度
制定《市应急管理工作考核办法》,对各县区、各部门、各单位应急管理工作进行督促检查,重点抓好应急管理“一案三制”建设情况及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及时总结推广各县区、各部门、各有关单位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经验做法,研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各县区政府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应急管理考核体系,认真评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推进工作。
一、努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的目标要求,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体系建设任务。正在建设的疾控中心务必于6月底前完成各项建设和装备任务;已完成基建任务的县(区)重点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平战结合、重在能力建设的原则,市传染病医院、急救中心和10个县传染病区建设必须于10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切实做好非典、人间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落实防治措施,防止重大传染病流行和蔓延。以碘缺乏病和煤烟型氟、砷中毒为重点,全面完成"十五"地方病防治和95000户防氟改灶任务,组织考核和验收。实行计划免疫分片包抓责任制、定期检查表彰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计划免规范化乡镇和"达标"县区创建活动,首批岚皋、旬阳和平利三县达到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计划免疫技术服务,市、县疾控中心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完成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任务,提高接种质量,"七苗"有效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重点疾病的预测、预警和预报,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提高网络直报质量,杜绝谎报、迟报、漏报、错报现象发生。
按照"改革发展,依法监管,网络规范,住院分娩"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妇幼卫生"基层工作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网络建设,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完善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管理率分别达85%以上。发挥各级医院妇产科、儿科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做好"降消"项目实施工作。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安康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力度和工作进度。继续创建卫生县城、卫生集镇、卫生示范村,做好已创建卫生县城荣誉的保持工作。组织实施农村改厕改水,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健全市级和十县区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赈灾和救灾防病工作中的作用。
二、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坚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继续向农村倾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比较薄弱的状况。切实落实农村卫生经济政策,对疾控中心、妇幼保健、卫生执法机构和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一长两干"、
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对乡镇卫生院其余人员的人头经费暂达不到80%补助标准的,可分年度逐步达到;对村级"两员"报酬按照每月不低于600元的标准予以保证。市疾控中心和白河、汉阴、岚皋、宁陕县疾控中心要实现财政预算全额管理。
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人、财、物上划县区卫生局管理工作,制定管理措施和办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两个效益。对非建制的乡镇卫生院(所)实行撤并重组,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托管、拍卖等多种形式改制经营,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行院长公选制和防疫妇幼专干公考制,保证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以项目建设带动我市农村卫生快速发展的意识。组织实施好乡镇卫生院建设、贫困县医院建设、中医院建设、卫生专项建设、艾滋病示范县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落实项目配套资金,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做好卫生贷款项目的报帐、资金返还、人员培训和设备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提高中西部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做好旬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切实做好宣传动员、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参保率。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办法,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运行。
三、大力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各自特色,加强优势、强势专科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效益。做好市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以及急救、麻风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心的组建工作。做好铁路医院、卫生所移交地方管理工作。
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资产管理组织,医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做到既扩大医院经营自,又保证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目标的实现。
要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卫生事业,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促进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有序竞争。对经营不善的国有医院实行股份制、国有民营等产权、经营权改革。
对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医院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落实财政补偿政策,认真执行医疗服务价格、药品费用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病人选择医生、住院费用清单查询及医疗收费公示制度。召开医院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研讨会。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按照投资多元化、工作规范化、服务多样化的思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引导部分二级医院延伸办社区卫生服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准入、监管和指导。
组织实施新一轮医院创建等级工作,完成等级评审任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院临床质量控制体系,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开展医疗质量大检查。抓好示范中医院和重点中医院中医优势特色专科建设,市中医院中医药科技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做好医院内交叉感染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创建示范中心卫生院工作。
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
认真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建立完善应对传染病爆发流行、食物中毒、救灾防病、安全生产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机制、工作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工作,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的医疗卫生应急队伍,组织开展经常性模拟演练,保证各项应急任务顺利完成。
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及时准确。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强化卫生执法监督
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综合监督,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强化法律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监测抽捡、案件查处等措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实施食品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一致的原则,强化市级指导、培训和督查职能。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完成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项目。探索在乡镇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监管模式,充实加强基层和农村地区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加强临床用血和采供血监管,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组织实施好传染病防治、医疗市场和食品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群众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安全。
六、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科教兴医的观念,切实抓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组织实施好"235"人才发展战略。加强重点学科、优势专科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梯次队伍。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办法。以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和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组织城市医疗机构,从设备、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采取"一对一"对口支援的方式帮助农村卫生机构发展。做好省、西安市和市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科研工作,推广新技术,拓展新业务。
七、转变职能,全力推进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
一、努力做好公共卫生服务工作
按照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总的目标要求,全面完成疾病预防控制和医疗救护体系建设任务。正在建设的疾控中心务必于6月底前完成各项建设和装备任务;已完成基建任务的县(区)重点加强实验室建设。按照平战结合、重在能力建设的原则,市传染病医院、急救中心和10个县传染病区建设必须于10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逐步建立起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疾病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切实做好非典、人间禽流感、艾滋病、结核病、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建立健全防治工作的长效机制,落实防治措施,防止重大传染病流行和蔓延。以碘缺乏病和煤烟型氟、砷中毒为重点,全面完成"十五"地方病防治和95000户防氟改灶任务,组织考核和验收。实行计划免疫分片包抓责任制、定期检查表彰和责任追究制度,制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责任追究办法和流动人口计划免疫管理办法。组织开展计划免规范化乡镇和"达标"县区创建活动,首批岚皋、旬阳和平利三县达到建设标准。进一步规范计划免疫技术服务,市、县疾控中心和8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完成规范化接种门诊建设任务,提高接种质量,"七苗"有效接种率保持在90%以上。加强重点疾病的预测、预警和预报,建立和完善传染病疫情网络直报制度,提高网络直报质量,杜绝谎报、迟报、漏报、错报现象发生。
按照"改革发展,依法监管,网络规范,住院分娩"的工作思路,组织开展妇幼卫生"基层工作年"活动。进一步规范基层网络建设,依法规范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市场,完善孕产妇、儿童系统管理,管理率分别达85%以上。发挥各级医院妇产科、儿科在妇幼保健工作中的作用,加强综合医院、妇幼保健机构产科建设,提高住院分娩率,采取有效措施降低孕产妇和婴儿死亡率。做好"降消"项目实施工作。
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安康市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工作力度和工作进度。继续创建卫生县城、卫生集镇、卫生示范村,做好已创建卫生县城荣誉的保持工作。组织实施农村改厕改水,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和卫生条件。健全市级和十县区红十字会组织机构,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赈灾和救灾防病工作中的作用。
二、切实加强农村卫生工作
认真贯彻执行中、省、市《关于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精神,坚持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从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继续向农村倾斜,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比较薄弱的状况。切实落实农村卫生经济政策,对疾控中心、妇幼保健、卫生执法机构和政府举办的乡镇卫生院"一长两干"、
离退休人员的工资实行财政全额预算管理;对乡镇卫生院其余人员的人头经费暂达不到80%补助标准的,可分年度逐步达到;对村级"两员"报酬按照每月不低于600元的标准予以保证。市疾控中心和白河、汉阴、岚皋、宁陕县疾控中心要实现财政预算全额管理。
深化农村卫生改革。继续完善乡镇卫生院人、财、物上划县区卫生局管理工作,制定管理措施和办法,加大管理力度,提高两个效益。对非建制的乡镇卫生院(所)实行撤并重组,采取租赁、承包、股份制或股份合作制、国有民营、托管、拍卖等多种形式改制经营,增强发展活力。大力推行院长公选制和防疫妇幼专干公考制,保证人员素质,提高服务能力。
加大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以项目建设带动我市农村卫生快速发展的意识。组织实施好乡镇卫生院建设、贫困县医院建设、中医院建设、卫生专项建设、艾滋病示范县区建设等重点项目,落实项目配套资金,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做好卫生贷款项目的报帐、资金返还、人员培训和设备管理工作,积极争取国家提高中西部农村卫生服务能力建设项目。
做好旬阳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按照"政府主导,农民自愿参与"的原则,切实做好宣传动员、方案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努力提高农民参保率。要及时总结经验,完善管理办法,确保试点工作顺利运行。
三、大力推进城镇医疗卫生体制改革
按照整合资源,优势互补的原则,对现有卫生资源进行合理规划,突出各自特色,加强优势、强势专科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卫生资源效益。做好市传染病医院、儿童医院、妇产医院以及急救、麻风病防治、职业病防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等中心的组建工作。做好铁路医院、卫生所移交地方管理工作。
按照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思路,进一步深化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建立公立医院出资人制度和法人治理结构,明确政府、资产管理组织,医院之间的责权利关系,做到既扩大医院经营自,又保证政府提供基本医疗服务目标的实现。
要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支持社会力量兴办医疗卫生事业,打破公立医院的垄断局面,促进多种所有制医疗机构有序竞争。对经营不善的国有医院实行股份制、国有民营等产权、经营权改革。
对政府主办的公益性医院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积极落实财政补偿政策,认真执行医疗服务价格、药品费用分开核算分别管理、药品集中招标采购、病人选择医生、住院费用清单查询及医疗收费公示制度。召开医院管理和经营体制改革研讨会。
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按照投资多元化、工作规范化、服务多样化的思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逐步引导部分二级医院延伸办社区卫生服务。卫生行政部门依法加强准入、监管和指导。
组织实施新一轮医院创建等级工作,完成等级评审任务。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医院临床质量控制体系,减少医疗纠纷和事故,开展医疗质量大检查。抓好示范中医院和重点中医院中医优势特色专科建设,市中医院中医药科技大楼竣工投入使用。做好医院内交叉感染管理工作。继续开展创建示范中心卫生院工作。
四、做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
认真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条例》,建立完善应对传染病爆发流行、食物中毒、救灾防病、安全生产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机制、工作预案,做好物资储备和人员培训工作,建立一支反应迅速的医疗卫生应急队伍,组织开展经常性模拟演练,保证各项应急任务顺利完成。
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报送管理办法,确保信息畅通无阻、及时准确。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健全机制,落实责任,开展经常性的警示教育,坚决杜绝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
五、强化卫生执法监督
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综合监督,切实做好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等重点领域的监管,强化法律教育培训、监督检查、监测抽捡、案件查处等措施,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全面实施食品监督量化分级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和责权一致的原则,强化市级指导、培训和督查职能。加强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建设,完成卫生监督执法体系建设项目。探索在乡镇设置卫生监督派出机构的监管模式,充实加强基层和农村地区卫生监督执法力量。广泛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加强临床用血和采供血监管,杜绝经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组织实施好传染病防治、医疗市场和食品卫生等专项整治活动,确保群众公共卫生、食品卫生、医疗卫生和职业卫生安全。
六、加大卫生人才培养力度
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和科教兴医的观念,切实抓好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三个环节。组织实施好"235"人才发展战略。加强重点学科、优势专科建设,建立结构合理的人才梯次队伍。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完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制管理办法。以高层次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加强农村和公共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组织城市医疗机构,从设备、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采取"一对一"对口支援的方式帮助农村卫生机构发展。做好省、西安市和市级医院对口帮扶工作。积极开展医疗卫生科研工作,推广新技术,拓展新业务。
七、转变职能,全力推进卫生行业精神文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