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小学青春期教育

中小学青春期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青春期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小学青春期教育

中小学青春期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中学校 青春期教育

一、引言

青春期是由儿童逐渐发育成为成年人的过渡时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转变阶段。有效的青春期性教育可以使学生正确认识人体的生理变化,形成正确的两性价值观,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增强责任感。而高中生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相较于初中生,不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他们已经比较成熟了,但是距离真正的成熟还相差很远。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对于自身出现的一些生理变化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却懵懵懂懂不深入。遇到问题如果不能及时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因此,对于高中生的青春期性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而学校教育首当其冲,成为高中生青春期性教育的首要执行者。

二、高中生性心理现状

调查显示,高中生中普遍存在对性的不正确认识,多数人认为谈性不好,对首次遗精感到害怕,认为遗精有害,不知道遗精、月经是正常现象等等。高中男生的发生率很高,而且大部分学生在后都存在愧疚心理,甚至感到有罪恶感。个别学生行为失控,影响到了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出现月经不稳定和痛经状况的女生多半与对性生理现象认识不正确产生的心理压力有关,而且这在高中女生中占很高的比例。高中生在对恋爱的认识上,认为各方面未成熟、不宜谈恋爱、早恋是糊涂错误行为的占大多数。学生们对早恋问题还是有一定正确认识的。

三、高中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重要性

根据调查结果发现的问题我们可以感受到进行高中学生的青春期性教育工作已经成为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性教育不仅是知识教育,而且是人格教育,性教育的最终目的,并不是要传授给学生大量的性知识,而是要学生学会正确的性态度和正确的。性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青少年只有很好地解决性的问题,才算获得了良好的人格。

四、高中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主要问题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无到有,从最初的遮遮掩掩、步履蹒跚发展到现在的逐渐普及,取得的成就值得称赞。但学校的青春期教育依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去面对和解决。学校对高中生的性教育依然是比较薄弱和滞后的,摆在我们面前的现实依然严峻。

1.没有设置独立的青春期性教育课程。在我国,青春期性教育至今未被列入课程大纲,性教育在正规教育体制中形同虚设。学校大多采取学科渗透的方式开展青春期性教育, 一般是通过生物课、思想品德课、班会课等进行渗透, 没有统一的教材、教学大纲和教学时数。这样的教学方式缺乏统一性和时序性,也不容易使学生对性形成正确的认识。加之任课教师对性问题可能存在的排斥心理,使有关性内容的教学被选择性忽略,造成了走过场的事实。

2.封建的性罪恶、性观念还未完全破除。由于封建意识的长期束缚,人们把性的问题看做, 把性与下流等同起来。谈性色变、羞于谈性是中国老百姓的普遍感受。由于旧观念的束缚, 有些学校对性教育的知识轻描淡写, 对一些关键问题停留在“点到为止”的水平;有些教师就干脆避开课本中的性生理、性心理的知识而不讲。封建意识长期影响所造成的愚昧和偏见, 使我国的学校青春期性教育困难重重。

五、高中学校青春期性教育的方法

青春期性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校和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这是最基本的方法,其优点是能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较系统的性科学知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科学的语言进行讲授。

2.读书指导。即在青春期教育中,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有关青春期性教育的课外读物。

六、结论

我国高中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还比较薄弱, 如何从国情出发,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做到针对性强、适时、适度、适当并卓有成效,仍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做好高中学校的青春期性教育工作需要我们的领导者和教育者齐心协力、共同努力,还要进行多方面的投入和取得相关人员的支持、配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参考文献:

[1]李一飞.论高中生的青春期性教育[J].中国性科学.2011(20).

中小学青春期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 心理健康问题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 塑造健康人格 培养挫折耐受力

1. 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喜怒无常,情绪不稳,自我失控,心理承受力低,意志薄弱,缺乏自信,学习困难,考试焦虑,记忆力衰退,注意力不集中,思维贫乏,学习成绩不稳,难于应付挫折,青春期闭锁心理,并在行为上出现打架、骂人,说谎,考试舞弊、厌学、逃学,严重的出现自伤或伤人现象。可以把以上表现归类为以下问题:

1.1 学习问题

因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是中小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部分,其问题有:

1.1.1 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造成精神上的萎靡不振,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失眠、神经衰弱、记忆效果下降、思维迟缓等。

1.1.2 厌学是目前学习活动中比较突出的问题,不仅是学习成绩差的同学不愿意学习,一些成绩较好的同学亦出现厌学情绪。

1.1.3 考试焦虑,特别是遇到较为重要的考试时焦虑更为严重,甚至出现焦虑泛化现象。

1.2 人际关系问题

人际关系问题也是中小学生反映较多的问题。其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1.2.1 与教师的关系问题。其主要问题是教师对学生的不理解、不信任而使学生产生的对抗心理,以及教师的认知偏差等情况给学生造成的压抑心理,攻击行为等问题。

中小学时期,教师是学生的理想的目标、公正的代表,他们希望得到教师的关爱、理解和激励。如果教师缺乏理解、耐心与爱心,不能以热情的态度给予指导帮助,不能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同学,不能以表扬、鼓励代替批评、指责,学生则会失望,就会缺乏成就感。更有甚者,“教师对学生不尊重,贬低其价值的不良态度使学生的心理遭到严重的创伤。学生,特别是高年级学生往往病态地感知这一切,这也是师生间发生冲突的原因”。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压抑感,消极情绪产生,师生关系日趋紧张。

1.2.2 同学间的关系问题。中小学生除了希望得到老师的理解与支持外,也希望在班级、同学间有被接纳的归属感,寻求同学、朋友的理解与信任。由于同学关系不融洽,甚至关系紧张,有的同学就流露出孤独感,想恢复与同学的关系,而又不知该怎样去做的情况。

1.2.3 与父母的关系问题。民主型的和睦友好的家庭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归属港湾,专制式的家庭中父母与其子女之间不能进行正常的沟通,造成儿童孤僻、专横性格。家庭的种种伤痕,会给孩子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伤害。

1.3 青春期心理问题

1.3.1 青春期闭锁心理。其主要表现是趋于关闭封锁的外在表现和日益丰富、复杂的内心活动并存于同一个体,可以说封闭心理是青春期心理的一个普遍存在而又特殊的标志。因而闭锁心理问题主要是指处于消极情况下的心理而言的。中学生若在消极情绪控制之下,封闭与外界的任何心理交流,将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征兆。

1.3.2 情绪情感激荡、表露而又内隐。青春发育期的生理剧变,必然引起中小学生情感上的激荡。这种动荡的情感有时表露、有时内隐。一个微笑可以使情绪飞扬,彻夜兴奋,然而他们内心里激动、高兴或苦恼、消沉而表面上似乎很平静;他们有话或秘密想对别人倾吐,但无论碰到父母或老师却又缄默不言,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理解,便会出现压抑心理,出现焦虑与抑郁。

1.3.3 早恋。中学生一般尚未成年,我们把中学生这种未成人时的恋爱称为早恋。中学时代,特别是初中高年级和高中生,正值青春发育期,而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矛盾之一是性发育迅速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中学生由于受认识能力和个性发展的限制,特别是在教育引导不及时不得力的情况下,使得中学生的性心理的发展表现出相对的幼稚性,所以自认为认真的、朦胧状态下的恋爱出现了,尽管这种恋爱带有好奇和模仿成份,但却是一个令人十分关注的问题

1.3.4 挫折适应问题

中小学生的挫折是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关系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客观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面对挫折造成的困难与痛苦,中小学生们的反应方式有两类:消极的反应与积极的反应。所谓消极反应是指人在遭遇挫折时伴随着强烈的紧张、愤怒、焦虑等情绪所做出的有悖于正常行为的反应,是对挫折的一种退缩、逃避、屈服。这种反应如不及时纠正,并在心理和行为上固定下来,便会形成对挫折的不良反应,较大时期内影响着心理行为的正常发展。

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一旦习惯化、稳固化,在一定的情境中挫折状态即使有所改变,其行为却仍以习惯化的适应方式如影随形地出现。于是,消极的挫折适应方式也就转化为较严重的、需要长期耐心教育的心理健康问题了。

2.维护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2.1 对中小学生进行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在中小学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科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技术。课程可分为两部分:心理卫生与心理健康理论部分和实际训练操作部分。前一部分为心理健康知识普及课,后一部分是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最为有效的方法。其实际训练活动操作内容包括角色扮演、相互询问、人际交往训练,掌握一些转移情绪、宣泄痛苦、发泄愤怒、克服自卑、树立自信心的心理调节手段。防患于未然。

中小学青春期教育范文第3篇

一、儿童身体发育普遍“提速”

目前,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日常饮食及营养也逐年改善,青少年及儿童的体格生长和青春期发育也较过去提前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科副教授马华梅等人针对儿童体格生长和性征发育调查了广州、福州、南宁、武汉、北京、上海、青岛、重庆、天津等九大城市的男孩、女孩各约 2 万人。“首次获得具有国家代表性的当今中国儿童第二性征发育正常参照值,得出中国儿童属国际发育较早人群的结论。”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女生青春期启动的中位年龄分别是 9.20 岁、11.16 岁以及12.27 岁;男生青春期启动的中位年龄10.55 岁、12.78 岁和 14.05 岁。这意味着我国小学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就陆续步入青春期,进入性成熟年龄。中小学学生面对身体发育带来的惶恐,以及与异往引发烦恼,如果没有得到家庭、学校及时的辅导,孩子难以健康地快乐地成长。

二、儿童性教育未能与时俱进

1. 家庭性教育严重缺失。

央视曾在2012年底进行街头采访“我从哪里来?”三成受访者表示曾从父母口中得知自己是“被捡来的”,其它回答也是各种雷人的答案。由此可见,受我国传统观念影响,很多人认为性是一种本能。恋爱、结婚、生儿育女是顺其自然、无师自通的事情。生活中,女生在初潮后还能得到家长关于使用卫生巾的肤浅教导,而男生在初次遗精后,往往难以启齿,不到及时的指引。大多数家长因观念问题,或缺乏性教育的知识,对孩子羞于谈性。他们比较关注的是孩子的衣食住行及学业成绩。殊不知,因为家庭性教育的严重缺失,易诱发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反而耽误了功课,妨碍了健康成长。

2. 学校性教育流于形式。

2008年教育部了《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与性教育相关的“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被纳入其中,但所占分量不多。《纲要》规定学校每学期要安排6-7课时,通过名为《体育与健康》的课程来开展教学。但在“实施途径及保障机制”却做出如下指引:“不适宜户外体育教学的天气时可安排健康教育课。”因此,很多学校没把《体育与健康》设为常规课程,导致该课程没有固定的课时确保施行。更令人遗憾的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开发出完整的配套的学生课本。

三、社会上另类的“性教育”

对于性教育的态度,家长欲说还休,学校隔靴搔痒,甚至很多人视之为潘多拉盒子,担心一旦全面实施儿童性教育,反而会激发学生“性”趣,诱发学生的,引发青少年性滥交。其实,身处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对于自身的发育难免惶恐,对于异性也会莫名躁动。面对孩子对性知识的渴求,家庭、学校的性教育却“供不应求”。当前社会上还出现了很多另类的性教育。

1. 医疗广告的“被动”性教育。大街上常有人派发印成日历、杂志形式关于“无痛人流”、治疗不孕不育等宣传资料,甚至个别地方电视台公然不分时段地播放某些民营医院粗俗露骨的广告。这类涉“性”的信息一般都带有很强的商业性和欺骗性,容易误导懵懂无知的孩子,形成错误的性观念。

中小学青春期教育范文第4篇

青春期是指儿童向成人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是个体身体发育急剧变化的时期,也是心理飞速发展变化的时期。小学的五、六年级称为小学高年级阶段,此阶段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0~12岁之间,正好处于青春期前期。在这个时期,生理上的剧变势必给个体造成前所未有的心理冲击,给他们带来烦恼和困惑:心理的矛盾,交往的困惑……处于青春期的学生,其心理特点既带有童年期的痕迹,又出现了某些成年人心理特征的萌芽,身心发育上充满矛盾。该阶段是决定人生道路的重要阶段,学生身体心灵成长的需求在呼唤青春期前期性教育。然而,对于青春期教育这样一个十分敏感的课题,家长们似乎有点谈“性”色变。部分家长视正常的性意识萌动为思想堕落,不敢在孩子面前提“性”;部分家长虽然能意识到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无法科学地引导孩子度过青春期。因此,家长们在家长会上都反馈希望学校能进行青春期教育。2002年9月1日起实施的《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文件也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著名医学家吴阶平曾说过:“人的一生在不断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两个特别重要的教育时期,一个是0~4岁智力开发的早期教育,另一个就是10~15岁青少年进行的青春期教育。”

基于学生身心发展的需求、家长教育的需求、学校教育的需求和文件的指引,我校非常重视对高年级学生进行青春期前期性教育,从2008年尝试进行青春期讲座开始不断探索,还以市级立项课题“农村小学青春期前期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为抓手,精益求精,扎扎实实进行实践研究,守护孩子们阳光的青春期,助力孩子们健康成长。

一、立足现实,共同把脉青春期前期教育现状

为了让我校的青春期前期性教育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一开始就确立方向――最重要的是做好现状调查,从现状着手开展工作:以问卷调查形式,摸底调查,了解学生及家校现状,切实了解学生及家校青春期前期教育知识情况,在归纳中找准研究的切入点。

通过收集报刊资料、上网查询,我们了解到了许多相关知识,并精心设计了三份问卷调查表,分别为学生版、家长版和教师版。我们共发放55份教师问卷,剔除无效数据,回收有效问卷50份,回收率为 90.9%;300份家长问卷,有效问卷261份,回收率为87%;350份学生问卷,有效问卷310份,回收率为88.57%。

我们就回收的621份调查问卷进行了认真、细致的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整理,我们了解到以下几个方面的信息。

(一)学生需求强烈、内心困惑

月经、梦遗……这些曾经在中学时代才出现的生理现象,不经意间已开始在小学高年级时期出现。据调查,我校高年级男女生已有一部分学生出现第二性征,有39%的女生反映胸部开始发育,隆起,有19.75%的女生已经开始了月经。接近五分之一的男生反映自己声调变低,有11.1%的男生有过遗精经历。部分学生对月经、遗精或其他生理变化感到紧张焦虑,亟须进行相应的指导与培训。

青春痘是青春期孩子共同关注的问题,有近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痘痘给他带来了烦恼,有超过四分之一的学生会常用手去挤痘痘。对青春期不正确的认知以及不恰当的处理行为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剧青春痘给学生们带来的影响,因而教给他们青春痘预防及日常护理的常识和技能,可以让他们更加阳光坦然地拥抱美好的青春期。

我校高年级接近一半的学生认为他们对异性好奇,近三分之一的学生甚至对异性产生了朦朦胧胧的好感,“××学生喜欢××学生”之类的议论也时有发生。在这个特殊阶段,应注意正确看待和引导男女生的交往,而不要一味地阻止反对。

从数据统计和学生问答题回答的结果显示,超过一半的学生希望得到青春期教育指导,他们最希望了解的青春期知识依次为: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怀孕和避孕的知识,如何和异性正常相处,如何排解青春期的心理烦恼。他们希望的授课形式多为男女生分开课堂教学或讲座。在简答题中,孩子们反映最希望解决的是青春期的生理问题:比如月经的周期、月经期间的保健、青春痘的预防等。令人吃惊的是,竟有49%的孩子想要了解怀孕和避孕的知识,可能孩子们在“我从哪里来”这个问题上未能从家长那里得到满意的答复。

(二)家长思想重视、行为忽视

绝大部分家长认为有必要让孩子知道有关青春期的常识,但是却从没有主动和孩子谈论“性”的问题以及青春期的问题。

绝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青春期阶段无论从衣着、兴趣、性格、交往还是其他方面都发生着变化。有的孩子会比较注重衣着上的打扮合不合潮流,够不够有型。兴趣往往会偏向同伴关注度比较高的方面,如男生会比较喜欢NBA、科幻片、恐怖片等,女生会追星、逛街等。而在性格方面,他们也不再是叽叽喳喳的小鸟,而是慢慢会有自己的思想,并学会了沉默。

很多家长欠缺青春期常识,不知从哪方面进行教育;有些家长知道要给孩子进行教育,但在子女面前“无从下手”,非常困惑;有的家长认为自己教育孩子会听不进去,有种逆反心理;还有的家长觉得“性”方面的知识不好开口,希望学校代为教育。

(三)教师思想重视、方法需引导

绝大部分的教师认为在小学进行青春期教育很重要。尽管如此,但只有14%的教师会经常给学生进行青春期教育。超过50%的教师认为,观看音像制品、阅读书报、课堂教学等是青春期教育的有效方式;有部分教师认为专题讲座和个别指导也是有效的。

二、多措并举,用心探索青春期前期教育策略

(一)构建学校高年级青春期前期教育课程体系

1.高年级青春期前期教育课程

在课堂实践中,我们也在思索构建学校高年级青春期前期教育课程体系,并确定了学校高年级青春期前期教育课程的目标。具体目标是:让孩子们了解、关注自己及朋辈群体的青春期身心变化,学会用坦然的态度面对青春期,养成青春期卫生保健的良好习惯;认识性别意识的发展过程以及男孩女孩的差异,学会尊重男孩女孩的差异,悦纳自己的性别;懂得异性学生间积极交往的意义,掌握异性学生之间交往的原则;学会尊重异性,不侵犯异性的隐私,懂得自我保护;丰富自我体验,深化自我认识,正确地评价自我,进一步悦纳自己,完善自己。

围绕生理变化、男女性别差异、卫生保健和男女生青春期心理、悦纳性别,利用每两周一节的心理课,课题组开设了“嗨,青春期”“男孩女孩,看过来”等青春期主题团体辅导课,还利用课堂时间选播了“花季小樱桃”“雨季葱头仔”系列青春期教育视频。《哎呀,我不会还尿床吧?》《“好朋友”来了!》《女生保卫战》《的秘密》等喜闻乐见的动画片,让孩子们在赏析中与小樱桃和葱头仔共情,在共情中感悟青春期到来的忐忑与坦然。围绕青春期孩子自我意识的困惑,开设了“认识我自己”“这就是我”等心育课,引领学生全面认识自己,正确对待他人的评价,学会悦纳自我,发展自我。围绕青春期孩子亲子沟通、同伴相处困惑的现状,开设“换个位置想一想”“假如我是……”“学会沟通、让心靠近”等课程。这些主题(见表1)贴近小学生高年级的实际,而且心育课形式生动活泼,学生们都非常喜欢并期待每一节心理课。他们在活动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

2.高年级青春期前期教育讲座

除了课堂,我们还有针对性地围绕学生关注的青春期热点问题,或分开男女生,或男女生混合一起,进行重点突破和灵活疏导,为女生开展了“我长大了”“众说纷纭青春爱情小说”等讲座,为男生开设了“青春悄悄来”讲座,为男女生一起开设了“走进青春期友谊”等讲座,深受学生的喜爱和好评。在实践中,结合我校学生的身心特点,初步构建了学校高年级青春期前期教育讲座的框架体系(见表2)。

在青春期前期教育主题课程的实践中,课题组主持开发的“男生女生,快乐青春”精品课程获市提名奖,“认识自我,快乐成长”精品课程获市入选奖,课题组执教的“男孩女孩,看过来”获2010年市青春期教育优秀课例评比二等奖,“认识我自己”获2012年第三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二)开发学校高年级青春期前期教育校本教材

根据青春期教育调查(学生版)问卷结果统计与分析,只有57.8%的学生会主动去学习青春期知识,绝大部分学生需要得到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学生们现有的青春期知识获得的途径依次是报刊杂志和书籍(97.4%)、互联网(95.2%)、妈妈(家人)、课堂和教科书、学生朋友、广播电台和电视。他们最愿意的是从互联网、报刊杂志和课堂上获得相关知识。从网上、报刊书籍中获取青春期知识固然是很好的途径,但是网上和报刊书籍信息浩如烟海,良莠不分。如何从网上和报刊书籍中获取正确有益的青春期知识,需要家长和教师进行指导、监督。所以,课题组在扎实开展课堂实践、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也不忘搜集适合学生阅读的青春期书籍。两年来,我们购买了《Why?新时期少年科普知识动漫百科全书》《阳光寄给你:青春期心理健康故事》《爸爸写给青春期儿子的80封信(珍藏版)》《妈妈写给青春期女儿的80封信(珍藏版)》《漫话青春迨拢男生版)》《漫话青春迨拢ㄅ生版)》等几十本书,并罗列了青春期阳光阅读的推荐书目给学生。很多学生表示阅读得津津有味,受益匪浅。

在立足课堂实践和推荐读物的基础上,我们开发了对我校高年级学生有所助益的青春期前期教育校本教材《启航青春阳光相随》。教材以“男生女生,快乐青春”精品课程内容体系为蓝本,共有四个主题:一是“嗨,青春期”;二是“男孩女孩看过来”;三是“走进青春期友谊”;四是“众说纷纭青春爱情小说”。每个主题内容翔实,资料丰富,由“名家名言”引出“导言”,结合调查、采访,通过情境故事、访谈手记和个案分析开展的“马教师的悄悄话”,对处于青春期前期的高年级孩子指点迷津,最后提供富有“营养”的“阳光阅读”,让孩子们在阅读中了解爱与性,树立正确的观念,避免不必要的伤害,也为教师和父母了解、关爱、帮助孩子提供参考。

(三)以活动为载体,多途径进行青春期前期教育

在多年的实践中,我们坚持在高年级孩子中开展“馨心园”个体咨询,让学生在诉说与真诚关注中豁然开朗;开展“青春期主题”手抄报活动,让学生通过自主搜集青春期主题相关资料,丰富自身认识;开展“青春心语”活动,让学生自主或写或画表达自己在青春期的快乐、困惑与成长感悟;通过青春期主题征文、视频、电影赏析方式进行教育,开展“馨心园”心理社团系列活动。“馨心园”心理社团以团体辅导、心理剧为主要形式,以游戏活动体验表演为主,穿插学生分享感悟。丰富多彩的主题,生动活泼的形式,身心参与的体验,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更加阳光开朗。2010年,课题组指导的综合实践报告《为青春导航――小学高年级青春期调查与反思》获中山市第七届中小学科技节之科技创新大赛综合实践报告二等奖;2011年,课题组原创了校园心理剧“我的学习梦”,组织学生彩排、演绎,最终获得中山市东开镇首届心理剧一等奖第一名、最佳创意奖,中山市三等奖。

三、搭建家校青春期前期教育平台

学校每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通过班主任或专题讲座向家长宣传家长关注学生青春期教育的重要意义,引导家长掌握科学教育子女的方法,共同为孩子坦然度过青春期保驾护航。此外,充分利用“校信通”平台,加强家校沟通交流,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达到“同步”、教师和家长达到“同心”,努力营造有利于高年级孩子健康成长的育人环境。借助镇德育品牌节目“望子成龙”的辐射作用,创编青春期前期“望子成龙”剧本,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春期前期教育网络。《你的孩子进入青春期了,你准备好了吗》荣获镇2010年望子成龙剧本征集一等奖、节目录制一等奖,《家有青春期的孩子》荣获镇2011年望子成龙剧本征集一等奖、节目录制二等奖。

中小学青春期教育范文第5篇

高中生的异往是性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进入青春期后,第二性特征发育明显,随着身体的变化,他们心理也在悄然发生变化,会对异性有更多的关注和渴望了解,渴望与异往。进入高中阶段,学生已经走过初中时期的青涩与懵懂,敢于与异往,这是高中生不同于初中的明显特征。同时,还必须意识到高中生由于身心发育不完全,而且处在学业的关键期,异往在他们身上表现表现的很敏感和脆弱,受到家长、老师的密切关注。因此,异往,一方面是他们的必修课,另一方面也要把握好交往的频率、时间和场合,坚决杜绝不正常的异往,以免对学业造成不利影响。

一、对高中生的异往的理解

高中阶段,学生一般都进入了青春期后期,青春期又被称为“心理断乳期”,即学生心理上断乳,表现为自我意识的显著增强,同时随着性器官的发育成熟,性意识觉醒,他们由过去对异性的排斥和疏远到向往和追求。对异性的好感,也是他们成长中正常而又自然的表现,既是生理需要,也是情感需要。异往对孩子未来的工作、结婚和人际交往等方面都有重要作用。

二、高中生异往的特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高中生由于处于特殊成长阶段,最大的特点是性格的不稳定性,极易情绪波动,易喜易悲。对一些事情看法不深刻、经历不够,容易陷入主观遐想中,自寻烦恼,高中异往典型的表现出以下四种特点。

1、朦胧性

高中生渴望与异往,渴望有交往的快乐和分享,但是由于处于朦胧期,分不清异往中到底是友情还是爱情,对爱情理解比较简单,往往把异性之间的交往看成是爱情的表现,所以极易走向恋爱的方向。

2、矛盾性

高中阶段处于人生的重要阶段。他们清楚知道自己的主要任务是搞好学习,努力在学习上提高自己。但是处于青春期,他们对异性的好感很容易发展成为早恋。他们面临着心理上的矛盾和困苦,既想交往又担心家长和老师知道以及同学们异样的眼光。

3、不稳定性

高中生的关系虽然比小学和初中更稳定,但不能忽视的是他们还是未成年的孩子,受情绪波动比较大,情绪极不稳定。在异往中,比较敏感,喜欢一对一的异往,一旦这种交往变化了或者出现其他问题,他们又缺乏沟通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极易出现各种矛盾,让他们寻找烦恼,手足无措。

4、独特性

高中生都是一群群个性鲜明的个体,标显个性是他们的特点。在异往中,他们喜欢表达自己的个性,表现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人格。在交往的过程中,以自我为中心特征很明显,不会主动包容和谅解,这极易造成矛盾和摩擦,给他们带来很多苦恼和困惑。

高中生的这种异往特点和特征很容易给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各种麻烦。其中高中生主要面临的问题是早恋问题和学业成就问题。一项数据显示高中生比初中生高恋爱几率高,分别是24.10%和11.14%。这说明高中学生比初中学生有更大早恋的可能。早恋已经成为老师家长关注和担心的重大问题,之所以担心,正是因为高中生的性格特点决定了早恋是不成熟的恋爱,而且会影响到学习成就,甚至有学生因为恋爱问题发生过激行为,伤害自己的生命,给家庭和自己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三、异往对学业成就的积极影响的可行建议

异往并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于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在正确的轨道上运行,明白异往是自然的事情,同时在交往方面给他们创造集体交往的空间和时间,让同学们在交往中收获友谊和成长,在交往中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发挥异往对高中生学业成就的积极影响,避免不良影响的出现,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我的建议。

1.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异友观

教师和家长要帮助高中生树立正确的交友观,让他们知道c异性正常的交友带来的成长中的好处和益处,鼓励孩子积极主动的与异往,在交往中发展个性,促进学习。同时也要明确让他们知道不正常的异往会有哪些后果发生,让高中生明白道理,自己理性做出合适的选择。

2.在集体活动中促进异往

高中生希望了解异性,但是缺乏了解的途径。要让高中生在集体活动中增加对异性的了解,只有多了解、多接触才能消除对异性的好奇心,明白友情和爱情的不同。集体活动能很好的促进同学间的正常交往,尤其是异往,给同学们一个了解异性的安全空间和场合。

3.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高中生解决异往问题

高中生处于心理巨变时期,各种问题随之而来,需要对高中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是异往这种不可回避的话题,可以通过演情景剧的形式,或者小品表演等让学生在情景感悟中体会,明白异往的好处和弊端,发挥异往的积极方面,在交往中完善人格,促进学习的发展与提高。

参考文献:

[1]刁山菊.高中生之间的异往[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2

[2]孙建欣.校园心理情景剧在学生异往方面的运用[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