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增值税纳税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自新税制建立以来,从福建省看,商业增值税收人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增长,但商业增值税收入增长幅度低于商业企业增加值的增长幅度。据统计,我省商业企业增加值1996~1999年分别比上年增长16.2%、18.3%、13.8%和14.5%,而同期我省商业增值税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7.5%、8.3%、5.5%和6.9%.商业增值税占国内增值税收入的比重也不理想,1997~1999年商业增值税收入占全省国内增值税收人的比重分别为24.9%、24.1%、23.6%.笔者认为,这除去商业经济结构变化、税源转移等因素外,也有税务机关日常管理不到位的问题。比如,对一般纳税人的认定只注重销售额,而忽视健全帐证要求;引导推进小规模纳税人健全帐证工作不力;重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轻普通发票管理;一般纳税人税负普遍下降,零税负或负税负的商业企业占一定比例;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商户普遍采取核定征税,并且核定额不足;征收机关日常监管和税务稽查没有突出重点,税款普遍流失,等等。这里从分析商业环节增值税问题的原因入手进行探讨,以寻求堵漏办法。
一、我国商业环节增值税存在问题的成因
(一)产业结构调整,造成商业税收正常的递减。
1.经济结构调整优先发展地方特色的第三产业,造成了商业税收正常的递减。各地优先发展有特色的第三产业,作为新的增长点加以培养,新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形成和地方政府有意无意的引导,导致了税源结构变化,如,各级批发商业企业转制后改为有经济效益的文化娱乐场所;有经济实力的单位和企业热衷于投资经营宾馆、酒楼、餐馆、酒吧以及夜总会等非增值税的第三产业。这样,各地体现增值税税源不但没有增加,而且还不断减少,同时也体现了营业税收人增加,增值税收入减少。
2.小规模商业企业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濒临倒闭。近几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冲击,国内外经济形势滑坡,一蹶不振,致使许多小规模商业企业营销上不去。有的企业拖欠银行贷款,而被冻结户头,无法经营,被取消一般纳税人资格;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为工业企业代销机构,工厂不景气,商业货源不畅,消费者购买力不强,进销差小,无利可图,被迫关闭停业。
3.市场竞争激烈,必然引起税收结构调整和商业税收减少。一是工业企业采取直销的营销策略,主动应对市场的竞争,减少了商业环节的销售额。工业企业为扩大其产品市场占有份额,同时也为减少销售费用、流通环节和经营风险,利用其对产品性能及市场比较熟悉的优势,直接在销售地设分支机构销售其产品,直接参与产品流通;特别是电子商务这一新型直销方式的出现,使得过去货物通过商业环节流通转移到了工业环节;二是激烈的竞争促使商业环节购销差额减少。据1999、2000两年度福建省税源普查资料显示,商业毛利率从10.3%下降为9.06%;特别是我国即将加入WT0,开放零售市场,世界知名大型超市凭借先进的管理经验所实行的低价销售的介入,加剧了国内商业企业的竞争,促使商业企业分化,价廉物美的大型超市日益占据商场的主要份额,使原本不是很高的商业环节的毛利率仍有下降趋势;此外,增值税购进扣税法有推迟实现税款因素,部分新开业的商业企业在经营生长期税收倒挂或者“零税负”现象严重。一些新开业的大型零售商业企业在经营初期大量取得进项专用发票,而在经营生长期间进项税款长期留抵,无税可收。当商业无利可图时,就关门不干了。
(二)商家偷税行为较为隐蔽,造成商业增值税非正常递减。
1.厂家各种名义的直接贴补返利等非正常手段严重侵蚀了增值税税基。如一些工商企业跨越中间经销环节通过报销费用、现金、实物奖励、销量提成等方式直接向经销商返利,经营者此部分收入又不作帐,规避了商业环节税收。
2.现金交易具有极大的隐蔽性、欺骗性,给商业环节偷税的查处增加了重重困难。特别是以零售为主的各商业企业,位于增值税链条的末端,由于缺乏与税收征管相配套的各种经济行政管理手段,现金销售,多头开户,销售不开发票,开“大头小尾”发票,大量采取“体外循环”手法进行偷税等,商业企业这些问题仍然相当严重。
(三)税基不宽,税源转移影响增值税增长的问题不可忽视。
增值税链条不完整,使建材、饮食、娱乐业等仍实行营业税,存在偷税隐患的问题突出。以建材商品为例,建筑业在生产过程中需消耗大量的货物,但由于该行业征收营业税,作为建材等物资最终消费者的施工单位,在购进上述货物不需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甚至发包单位也不需要取得普通发票,造成增值税管理链条中断。此外,受地方财政的干预,使税源发生转移。各地自行制定的名目繁多的地方财政税收返还优惠政策,影响了商业企业在不同销售环节和地区的正常定价,诱导商业企业利润跨地区间不正常收入转移,其中以企业外设经销机构商业增值税最为明显。
(四)商业增值税征管不是十分到位。
商业企业进项差价的减少和工业企业的直销行为仅会引起商业增值税税额的减少和税负的下降,但商业企业负税负等异常申报的增加,则要归结为企业不正常的偷逃税行为。因此,面对曾一度扩散的商业增值税异常申报,有必要审视目前的商业增值税征管情况。
1.商业企业的应纳税额监控不力。一是帐证健全是监测工作的重要前提。目前,企业帐证不全,有帐不作,作假帐或作两套帐的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二是监控指标还不能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各商业企业经营商品品种、商品价格以及经营规模差异较大,再加上融资渠道和营销方式的多样化,使得单一用某一户商业企业税负等指标推断其他商业企业的纳税情况缺乏可信度,尤其是应用在增值税纳税评估上,因缺少必要的佐证材料而收效不大。
2.征管手段相对滞后。一是征管信息来源渠道单一。目前,税务部门能取得的纳税人的有关信息,主要通过企业在纳税申报时提供的一些比较粗略的资料,其真实性完全取决于纳税人的诚实与否,在具体管理过程中,处于被动局面,在此基础上实施税务稽查必然也难以奏效。同时通过企业以外的信息渠道获取必要的商业企业经营情况和相关资料几乎无法保证。二是征管手段落后。目前商业企业管理开始广泛使用现代化的电子设备,越来越多的大型商场,特别是仓储超市收银记录、统计以及进销存等帐务处理已经使用电算化。而税务征收仍实行企业填报纳税申报表到申报服务厅录入计算机申报,事后下企业短时间检查的征收方式,数字化程度低,与企业管理电算化不相适应。三是征收方式呆板。对商业企业征收的方式有查帐征收、核定征收和定额征收三种方式,目前,没有严格地划分其适用范围,定额征收较查帐征收征税成本和税收负担要低已是公开的秘密,征收方式不易变,导致纳税人特别是小规模个体私营经济建帐没有积极性,使征管质量提高艰难。
3.税务稽查效果带有局限性。商业企业属中间流通环节,经营货物品类繁多,再加上直接发货制及跨地区间的仓库的设置以及各种灵活代销办法,用传统的征收方式盘存纳税人货物十分困难,也影响企业经营;同时,税务稽查部门查税不求质量,只求数量,直接影响了税务稽查的威慑作用。
4.发票使用不规范。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消费者缺乏购物索取发票的习惯。商业企业,尤其是从事零售的商业企业,销售货物习惯于未按规定开具发票,或以自制调拨单或提货单等内部核算凭据代替发票,开具发票的销售额和实际销售额之间存在偏差,纳税人利用“移花接木”等手段隐瞒某些商品的销售收入,主管国税机关又无法监控纳税人的税基,造成增值税流失。
二、建议与对策
商业增值税征管中存在的问题,较集中地突出了我国现有增值税存在的税基和税负的监控、征管信息的获取、共享等深层次的税收征管问题,因此,解决商业增值税的征管问题也决不能采取“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作法,除健全现行税制外,应用系统的现代的征收管理手段解决适应新形势下商业增值税的税收流失问题。
(一)加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
1.严格执行一般纳税人认定管理。按现行税法规定年销售额和健全帐证的商业企业都应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但是,各地执行此规定有偏颇,如,批零企业为商品最终消费环节,消费者不需要也不能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分支机构推销产品既不开票,也不直接收款,因此,对以上一定规模商业企业不愿意纳入一般纳税人管理,然而,为了省事,税务机关也不按规定督促其申请认定一般纳税人,这个问题各地很普遍。笔者认为,各地税务机关必须严格执行一般纳税人认定规定,凡是年销售额达到180万元和帐证健全的商业企业都应按规定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对已具备条件的商业企业不申请一般纳税人,按规定以销项税额全额征收增值税,绝不姑息迁就。这是增值税管理的需要,也使增值税链条不会中断,从而,可以增加税收收入。
2,完善商业一般纳税人管理制度。应该看到,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制度具有约束纳税人的作用,而小规模纳税人税收政策则不具有此特性。一般纳税人,即使销售货物不申报纳税,但其购进货物时却以消费身份负担了购进货物应抵扣的税款,因此,规模较小的一般纳税人企业,尤其是中小商业企业,保留其一般纳税人资格管理的意义大于税款征收的意义。为此:一是保持现有的商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规模的稳定。一经认定,除非纳税人偷税、关闭、破产,则不应轻易取消,对存在不良记录的商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则限期整改,在整改期间取消其进项抵扣权。二是对新认定的商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在认定的初期(一年)实行暂认定一般纳税人管理,应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实行“代管监开”。其进项发票在货票款一致情况下,才能给予抵扣。
(二)加强小规模纳税人税收管理。
1.继续推进小规模纳税人建帐建证。对小规模纳税人建帐建制,严格其财务会计核算,实行查帐征收,减少税收流失,是国务院和国家税务总局多年来工作部署的要求,但是,各地税务机关因抓小规模纳税人建帐建证工作难以奏效,而几乎放弃了这项工作,这对依法治税十分不利。因此,笔者认为,税务机关是收税的,收税的依据是什么?大量小规模纳税人继续使用“双定”征税肯定不行了,继续引导推进小规模纳税人建帐建证十分必要,而且,态度要坚决,措施要得力。应该做到建帐一户,成功一户,并及时改变征收方式。至于小规模纳税人建帐建证后税负低不可怕,税务机关还有最后一道防线,即加强税务稽查,要以税务稽查来确保建真帐。对查出小规模纳税人建假帐的,要依法补税和处罚,并公开曝光。同时,对小规模纳税人建真帐,纳税态度又好的,只要其达到一般纳税人标准和条件,就可鼓励申请升格,按一般纳税人管理。
2.完善定期定额户的管理办法。在保持原定额基数的前提下,实行税务机关采用各种测定法估算出销售额,与同行业会互评定额相结合的做法,来确定“双定户”本期销售额,做到既公开透明,又相互监督;在定额的评定期限上,不宜过长,最好每半年调整一次。同时,在调整“双定户”销售额时,税务机关应讲究核定的销售额有升有降,合理又合法。此外,应加强对“双定户”会计基础知识的培训,引导其记帐规范,建帐符合标准。
3.加强商场柜台承包租赁户的征管。通过增强与出租方的信息联系沟通,掌握承包租赁户的开业、经营情况,同时,实行商场统一收银,代收代缴增值税管理办法,把承包租赁户的应纳税额及时、足额解缴入库,有利于征收机关与商场共同监管。
(三)加强分支机构的税收管理。 目前,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工业企业的销售网点遍及全国各地,虽然国家税务总局有137号文件,但是,税务机关对分支机构的税收管理还不够规范,造成经营地税源大量流失。因此,本人认为,一是加强分支机构税务登记管理和发票管理。对于各类分支机构,不管是经营范围和形式如何,均应按《征管法》规定办理注册税务登记;在发票的领购管理上,实行发票保证金(人)和限期缴销发票等制度;二是完善分支机构增值税政策管理规定。分支机构不论是否开票或收取货款,原则上由其所在地税务机关征收增值税。分支机构需要总机构汇总缴纳增值税的由总机构提出,报有权税务机关审批,并建立纳税信息联系制度。同时,对汇总缴纳的分支机构采用按销售额依一定比例在其所在地税务机关预缴增值税,其预缴税款可在总机构应纳税额中进行抵减。
(四)实施增值税纳税评估制度。
增值税纳税评估制度旨在全面提高纳税人申报纳税的准确性和税务机关征收管理质量,突出对一般纳税人涉税行为的防范监控,及时发现并处理纳税申报情况,在纳税评估的操作过程中,应全面掌握一般纳税人 的涉税资料,严格按照申报审核、案头评估、下户核查、税务处理等步骤进行。因此,为了做好增值税纳税评估,我们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准确采集纳税资料,提高资料的利用效率。根据增值税纳税评估工作要求,有针对性地选择收集、积累所需的纳税人的各种与纳税相关的,诸如销售情况、货物购人情况、发票使用情况以及财务变动情况等各种当年和历史资料,并对获得的纳税资料进行归类、汇总、相互对照,并运用适当的方法加以运算、分析、处理,充分发挥增值税进销之间相互稽核作用,加强货物进出企业监督,为税务机关提供案头评估参考数据。有条件的可以逐步通过税企联网实现。这对于日新月异的电子商务下增值税的征管有着现实意义。
2.建立增值税纳税评估的分析指标体系。包括细化筛选参照指标,如按国家统计局行业划分标准统计出本地商业系统的诸如平均税负率、销售额变动率、进项税额变动率、存货变动率、毛利率等纳税评估所需的各项指标。同时,收集本地(市)、省乃至全国同行业的财务指标参考资料,并进行比较、分析和修正,提高指标的准确性;同时设置具体企业考核资料指标,正确选择使用各种案头评估测定办法,能根据已收集掌握的有关企业货物、资金变动资料,通过恰当的运算,推算出纳税人本期大体销售额、进项税额和应纳税额,提高纳税评估质量。
3.设置纳税评估机构,充实评估专业人员。随着稽查机构设置转变,各地税务机关应设立专门的税收稽核或纳税评估机构,将原来的征管分局配备一级稽查人员改为税收稽核或纳税评估人员,合理调整岗位和明确职责,侧重于通过纳税人申报资料的评估分析,下户核查,堵塞漏洞。这样,可以转变增加税收依靠查补的传统做法,以增强税收管理专业化力度。
4.根据纳税人信誉评定纳税人的纳税评估频率。对纳税人的纳税行为进行记录,作为评定纳税人的分类管理定等次的标准,不同等次设置不同的纳税评估频率,合理分配征管力量,即实行稽核基础上的动态分类征管。在一个公历年度内对稽核后评选A级信誉等次的商业企业,可以实行一年免审优待;对评定B、C级信誉等次的商业企业可以实行定期的纳税评估,以鼓励商业企业遵章纳税,鞭策信誉不佳的企业改变形象,争取升级。
(五)强化商业企业税收监督。
1.完善发票使用制度。各地税务机关发票管理工作应从注重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转变到专用发票与普通发票并重管理上来,规定所有单位和个人购买货物有权利与义务索取发票,并禁止商业企业利用各种内部凭据替票,纳税人违反发票管理规定依法处理。对定期定额户亦实行定额发票管理制度。同时,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发票摇奖和不开发票处罚活动。在各商家张贴公告,告知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有索取发票的权利和义务,形成消费者购物自觉索取发票的社会氛围。坚持尽快推广使用税控收银机及税控加油机,把纳税人销售收入纳入税务监督之列,同时,促进税收收入的增长。
2.对商业企业的财务管理等管理软件,税务机关如何介入管理,应尽快出台相关的办法。比如,商业企业有义务向征税机关提供使用电算化记帐的软件的共享信息,有义务按税务机关要求报送规范化纳税申报资料等,避免企业自行变更原始记录或利用现代化手段偷逃税款。
3.推行片管员制度。税务机关取消专管员以后,应推行商业企业片管员制度,确定片管员工作岗位和职责,督促其经常下户了解纳税人经营情况,催缴税款,指派下户进行货物盘点,主要应通过不定期分柜重点核查,掌握纳税人购销的来龙去脉;并加强对非正常损失进项税的管理。
(六)强化稽查功能,突出重点到位。
为了保证各项商业征管措施到位,促进纳税人健全帐证,依法纳税,强化税务稽查功能十分必要。首先,每年必须开展一次商业增值税专项检查,以查促管;其次,加强税务稽查的重点应放在连续异常申报户、纳税评估移送的嫌疑户,帐证不健全户、申报停歇业户和违章使用发票户。再次,按照税务稽查计划安排,有的放矢安排上述重点纳税户查深查透,检查发现问题,按规定程序及时查处,严惩不贷,并以一定形式予以暴光,让偷逃税分子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七)健全社会化的税收综合管理网络。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各个行业的调控力度逐渐增大,房地产行业也不例外。作为对整个房地产行业具有较高影响的土地增值税就变成了国家对整个房地产行业进行有效调控的重要手段。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与会计处理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土地增值税;纳税筹划;会计处理
所谓土地增值税指的是在进行国有土地使用权、地上房屋建筑物及其附属物的单位和个人,对房屋转让过程中的收入进行征收的一种税种。在我国的房地产行业中的土地增值税是针对在土地的转让过程中对其土地的整个增值额税的征收。对整个土地进行增值税的征收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有助于国家在土地管理过程中通过土地增值税的征收达到对土地增值收益的再分配的管理,同时有助于国家的财政收入;另一方面是对于整个土地行业中的土地投机谋利活动进行有效的抑制,对于国有土地的收益的流失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一、房地产企业的纳税筹划
在整个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土地增值税在整个房地产的企业的开发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整个土地增值税由于计算过程较为复杂并且税率的跨度较大,房地产的开发企业可以从主、客观上对整个纳税的规划有较大发挥空间。
1.确定概念
(1)土地增值税。指的是对国有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的产权的有偿使用过程中,对获取该收益的单位和个人所要征收的一种税收。(2)纳税规划。指的是对与税收有关的业务进行一系列的规划,从而制定完整的税收操作方案,从而在根本上起到对税收的节约。纳税规划、避税规划、节税规划、避免“税收陷阱”以及转嫁规划和零风险的施行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2.关于普通住宅土地增值税规划措施
所谓普通住宅指的是在整个住宅小区内建筑容积率达到1.0以上,并且单套房子的面积不足120 m2并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实际的买卖价格与同类的房屋相比低于1.2倍的住宅。据国家有关规定,在已售出的普通住宅中,如果住宅的增值费用达不到项目金额的20%,那么对此类房屋免收土地增值税。所以对于此类房屋,房地产的开发单位可以从两个方面对纳税规划进行明确的定位。一是价格;二是成本。(1)对于价格而言,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价格的调控来达到税收的免除,所要采取的措施就是让房地产的增值率不能高于税收的免征起点。(2)成本方面,从利息这一角度出发来提高成本价格,从而有效的降低土地增值税。财务管理中的利息支出必须根据房地产的项目进行一定的分摊同时得到金融机构的认可,采取这样的措施可以进行扣除金额的计算;其他房地产的开发费用,按照行业的有关规定必须按照土地所有权金额与开发成本金额之和的百分之五进行扣除,不能实现分摊利息以及不出具金融机构的书面证明,房地产的开发费用必须按照有关行业规定的土地所有权金额和开发成本金额之和的百分之十进行扣除。
3.关于非普通住宅的土地增值税规划措施
对于一些非普通住宅区,在此地段,由于业主对房屋的各个方面诸如室内外的环境以及各种配套设施的要求较高,所以使得在房屋的建设过程中具有较高的开发成本,但给房地产开发商进行土地增值税规划措施的实施创造了条件,这是由别墅等非普通住宅在整个建设中的高成本造成更大的金额扣除,可以有效的降低增值税。
4.关于商业用房的土地增值税规划措施
房地产企业在有关写字楼等的商业用房的开发过程中,必须配备一套相关的设施,采用单独销售使土地增值税降低,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中看出规划效果。
一套准备销售的写字楼的数据如下:开发成本33000000元(其中300万元为设备成本),土地出让金8000000元。现标出售价1亿元(其中含设备售价6500000元)o营业税、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分别为:5%、7% 和3%。
方案一:房屋及设备统一售出
(1)扣除金额:3300+800+(3300+800)×l0%+(3300+800)×20%+10000×5%× (1+7%+3%)=5880(万元)
(2)增值额:10000—5880=412O(万元)
(3)增值率:412O÷5880=70.06%
(4)应交土地增值税:4120×40%—5880×5%=l354(万元)
方案二:房屋及设备各自单独销售
(1)扣除金额:3000+800+(3000+800)×l0%+(3000+800)×20%+9350×5%× (1+7%+3% )=5454.25(万元)
(2)增值额:9350—5454.25=3895.75(万元)
(3)增值率:3895.75÷5454.25=71.42%
(4)应交土地增值税:3895.75×40%—5454.25×5%=1285.59(万元)经计算,方案二与方案一比较,利用设备单独出售方式节省税费1354—285.59=68.41万元,达到了节税的目的。
二、土地增值税的会计处理
1.房地产开发商土地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措施
土地增值税的征收是在房地产的转让流通环节中所要征收的税种,在当期的营业额中所支出的费用,所以,在土地增值税的确定时,借记“经营税金及附加”(房地产开发企业)、“经营税金 (外商投赍房地产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主营房地产业务的股份有限公司)等账户,贷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土地增值税”账户;实际交纳土地增值税时,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土地增值税”账户,贷记“银行存款 等账户。
2.兼营房地产的单位土地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措施
对于兼营房地产单位土地增值税的增收要由营业收入人承担。企业实际交纳土地增值税时,借记“应交税金一应交土地增值税”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
土地增值税的征收必须在国有土地使用权及其地上建筑物等的“不动产” 或“建设工程”的转让等的过程中进行缴纳。同时在关于借记“固定资产的清理”、“建设工程”以及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土地增值税”都要进行土地增值税的缴纳。在实际税金的缴纳过程中,对于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土地增值税”账户以及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要进行及时管理。
3.预缴土地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措施
纳税人在整个房地产工程项目的完工结算前必须按照相关法律的规定进行土地增值税的缴纳,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土地增值税”账户,贷记“银行存款”等账户,在实现房地产的销售收入时,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会计处理。该工程结束时,在结算工作完成以后需要及时的清算,将多缴纳的土地增值税退回,对于借记“银行存款”以及贷记“应交税金——应交土地增值税”账户进行合理的管理,同时对于补交的增值税会计分录记载。
三、结语
总之,在房地产的开发过程中,房地产商可利用土地增值税的一些特点为自己创造条件和机会,同时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下,做好有关税收规划以及会计处理工作,从而保证获得税后最大利益。
参考文献:
[1]王君夫.基于临界点税率的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筹划研究[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47-48.
【关键词】设计单位 企业纳税管理问题 “营改增”
一、设计单位及其相关税收政策概述
设计单位企业所包含的范围较广,本文讨论的重点为从事建设工程勘察并进行建设工程设计工作的单位企业。建设工程勘察主要是指根据建设的要求,查明、分析和评价建设的场地的地质地理的环境特征和岩石结构条件,最终分析编制出工程的勘察文件。在这基础上的建设工程设计是指根据建设工程的要求,对建设工程所需的资金、技术、资源、环境等进行全面系统综合的分析、论证,最终编制出设计文件的活动。设计单位在近年来从以往的国家事业单位转型为自主盈亏、盈亏自负的企业,并且参与到了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变其自身的内部制度也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应对市场带来的问题。同时,其财务的计划和管理以及纳税管理也发生着改变。
同时,设计单位也遇到了许多机遇。2007年3月1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中规定,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这对以技术与设计为主要获利方式的设计单位来说是有利的外部条件。同时,在需要抓住机遇的同时,设计单位也面临着挑战,自2011年11月17日,我国计划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改革,并于2013年推向全国,其中对6个现代服务业进行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适用税率分别为研发和技术,信息技术,文化创意,物流辅助,鉴证咨询6%,有形动产租赁服务17%。设计公司的经营范围主要是工程的前期咨询(可行性研究,项目评估,招投标),工程勘察,工程设计,工程总承包,工程监理,工程造价审计等;分别属于研发和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监证咨询服务,纳入本次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范围。这对于相关设计单位的纳税管理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变化和挑战。这些税收政策的调整对设计单位的纳税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同时也是不断完善我国税制,促进设计单位企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助推器。
二、设计单位纳税管理的问题和现状
(一)“营改增”背景下的增值税纳税管理问题
增值税和以往的营业税相比,在计税方式、会计核算以及税负方面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所以在“营改增”背景下做好增值税的会计核算,规避税收风险并且以合理的方式降低税负都是极其重要的。
首先,“营改增”之后设计企业普遍面临着税负较高的问题。在本次“营改增”试点中,设计单位由营业税纳税人转变为增值税纳税人,应税服务年销售额500万元(含500万)以上为一般纳税人,按照当期应税服务销售额(不含税)和6%的增值税率计算增值税销项税额,在扣除当期购买的应税产品和服务的进项税额后,净额为应向税务机关申报和缴纳的当期增值税应纳税额。应税服务年销售额500万元以下的为小规模纳税人,按照当期应税服务销售额(不含税)和3%的征收率计算交纳增值税,不得抵扣进项税额。设计单位的业务属于现代服务业,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税率为6%,折算为与原营业税可比口径的税率为5.66%。这与之前的5%的营业税税率是相对较高的。而对于小规模纳税人来说,之前作为营业税的服务业税率5%,“营改增”后,企业如果被就认定为小规模纳税人,则按不含增值税销售额3%的征收率计征增值税,流转税税率下降幅度超过40%。
其次,因为设计单位的业务范围很广,根据不同的业务分属不同的税目,所以对会计核算和纳税管理产生影响。例如勘察设计单位一般包括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评估、测绘服务、设计服务、地基处理、工程监理等。根据“营改增”相关文件,勘察设计单位的岩土工程勘察、地质灾害评估、设计服务属于研发和技术服务,测绘服务属于鉴证服务,这些业务根据“营改增”中的现代服务业要求征收增值税。但地基处理、工程施工、工程监理未纳入本次试点,仍按营业税相关法律法规管理。所以不同的经营业务属于不同的税种适用不同的税率,这边要求企业要对设计单位的经营业务进行合理科学的分类,并且提前掌握政策要点,依法纳税,有必要时与主管税务机关进行沟通。
(二)企业所得税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下的纳税管理问题
2008年起,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进行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在实际操作中,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制定了认定管理办法,其中主要包括在中国境内注册的企业,通过其自主研发、受让。受赠,并购或独占的方式对其主要产品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拥有专业技术人员站到企业职工总数的一定比例等。设计单位由于自身和客观因素对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管理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设计单位对这些优惠政策的认识不足。设计单位对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重视不够,对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程序和实施办法没有深入学习,一部分设计单位认为其程序繁琐操作起来困难就避开难点不予学习,还有一部分是之前享受了国家政府补助补贴或者财政的专项拨款,依赖于直接优惠,忽视税收优惠政策的好处,这都导致了设计单位对这项工作开展不够,企业没有享受优惠政策的积极主动性。
其次,设计单位缺乏被认可的自主知识产权。在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中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进行了具体规定,并提出了较高要求。和企业的销售产品不同,设计单位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界定有一定的难度和特殊性,虽然长期以来设计单位对我国自主创新产业和推动我国科技进步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因为设计单位对保护自主知识产权的意识淡薄,无法界定其自主知识产权,所以无法享受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
最后,设计单位的研发费用核算混乱。因我国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认定中,需要提供近年来对于研发费用的具体审计认定,来最终决定研发费用在经营收入的比例,决定是否认定为高新技术产业。但是我国设计单位因多方面原因,有些没有没有设立专门的研发费用支出或费按照研发项目进行分项核算,或者会计部门与研发部门缺乏足够的沟通,造成归集不清的问题
(三)发票管理的问题
在“营改增”的背景下,能否获得有效发票进行进项税额抵扣并且进行正确入账是纳税管理的重要环节。而在设计单位的工作中,因进项来自小规模企业和发票处理不规范的一般纳税人企业,导致了发票不能有效取得,进项税额无法充分抵扣。或在发票获取后,因财务工作和纳税工作的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发票没有有效入账,导致了财务工作和纳税管理工作的缺位和错误。
三、设计单位纳税管理的建议
(一)增值税和营业税收管理建议
在“营改增”背景下,设计单位应对国家政策进行深入学习,组织相关财务、预算、税收方面的工作人员进行培训,了解政策变化后的工作变化,并且与当地的税务管理部门进行有效沟通,进行科学合理的纳税。同时,设计单位应对本单位的财务入账进行科学有效的归类,纳税时根据不同的经营范围缴纳相应的税收,不应因账目归集问题导致多纳税或者逃税行为。
(二)企业所得税的纳税管理建议
设计单位在单位自身不断实现自主创新能力提高,自主知识产权意识不断加强的同时,应深入学习国家关于企业所得税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将国家的税收政策与税收环节相结合,运用好有效的税务筹划的政策。同时,应将税收政策与相关的会计处理相结合,合理计划、计量和记录设计的研发费用支出,在设计单位内部可以设置专门的研发部门,对企业的研发生产、研发费用支出管理进行具体有效的管理。
(三)企业发票管理问题建议
设计单位企业应该树立正确的发票抵扣意识,在进行项目设计前就要考虑到发票能否有效取得,取得后能否有效抵扣的问题。同时,在购进商品是要考虑购买商的企业性质,在合同业务分包时,更多的选择一般纳税人,从而能够提供有效的增值税进项发票进行抵扣,减少设计单位税负。同时要加强对发票管理人员的监督,坚决杜绝编制假发票,错误入账等问题的出现,保证实际税务缴纳环节的合理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制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一)流转税管理一、z强流转税税源分析。拓展目前使用的重点税源台帐,建立基础数据库,加强基础数据管理,定期进行流转税收入分析,预测税源变动趋势,对流转税管理效率与质量和税法执行情况进行评估。
二、强化政策管理。
1、加强现有的税收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深化流转税管理。
2、完善减免税管理,严格执行相关减免规定,堵塞管理漏洞。
三、加强调研工作。做好增值税转型的调研和准备工作,积极应对流转税制改革。一要科学测算增值税转型改革税收收入的影响,按要求进行测算上报,为上级机关决策服务;二要加强对环境保护税收政策以及中部崛起税收鼓励政策的研究;三要清理、规范流转税优惠政策。
四、按照精细化的要求抓好日常管理。1、加强税源管理,重点是税源监控和对本地区重点税源的管理;2、加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管理。首先,要加强对一般纳税人的认定管理,严格按照总局规定的标准认定一般纳税人,坚持“三约谈一核实”的要求,把好实地核查、领导审核关,同时做好一般纳税人核查、审批等环节的工作,将年审纳入到日常管理中来;3、巩固和提高金税工程增值税征管信息系统运行质量。强化考核,以考核促管理。责任落实到具体岗位具体责任人,如有重大事件发生要向分局金税工程领导小组及时书面报告情况,确保金税工程增值税征管信息系统运行质量在全市名列前矛。4、加强发票管理,在一般纳税人中大力推广防伪税控系统版普通发票使用,提高个体工商户发票使用率;五是完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一窗式”管理。严格依照总局《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纳税申报“一窗式”管理操作规程》规范操作行为,积极探索,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善“一窗式”管理模式。重点是做好其他抵扣凭证审核检查工作。
五、推进流转税信息化建设。
1、做好建立流转税工作平台的准备,根据分局实际向上级
提出流转税工作平台的各项需求的建议,确保明年九月份前完成;
2、进一步提高金税工程数据采集和传输质量;
3、积极推行“一机多票”系统,认真核实一般纳税人增值
税普通发票(不含商业零售)的用量,做好企业DOS版开票金税卡的更换工作;
4、协助技服单位搞好企业端开票系统升级培训工作;
5、做好前期准备,有计划的在增值税专用发票月认证量在100份以上的一般纳税人中推行“网上认证”工作。
(二)所得税管理
一、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政策管理,做好税收政策的宣传、辅导和培训工作。
二、进一步加强企业所得税税源管理,进一步做好各项基础性工作。主要包括政策、税源、征收、减免税和资料管理五方面的内容。
(1)在政策管理上,做好所得税政策宣传、政策执行落实、政策执行情况检查三个环节的工作。
(2)在税源管理上搞好所得税税源册籍管理,抓好税源普查工作,掌握税源动态变化情况。
(3)在征收管理上,健全纳税申报、征收方式的确定到税款入库等一整套管理程序。
(4)在减免税管理上,做到“三个严格”,即严格执行政策、严格申报程序、严格按权限办理。
(5)完善资料管理。使资料管理贯穿于所得税规范管理的全过程,建立所得税纳税资料的收集、整理、传递、归档保管、反馈等制度。
三、根据税收管理精细化的要求,进一步搞好所得税规范管理。建立税源登记制度,加强部门配合,主动取得工商、国税部门支持,定期核对纳税人的登记资料,发现漏征漏管户应及时补办税务登记并纳入正常管理。并及时对企业的各项有效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归类,并将这些资料进行适当数据处理。
四、严格加强对纳税人的收入管理,监督企业如实反映收入,严格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收入的实现;
五、加强预征管理,根据纳税人的具体情况确定预缴的期限和金额,并严格按确定的金额预征企业所得税。
六、大力清理欠税,建立台账,逐户逐月落实收入进度和压欠情况
七、根据汇缴清缴改革要求,落实好2005年度企业所得税汇缴清缴工作,组织召开了一次由企业所得税纳税单位的财务负责人、办税人员参加的专门会议。安排布置二00五年度的汇算清缴工作。
八、进一步加强对纳税人的减免税、财产损失及税前扣除项目的审核报批,对按税收法规及有关规定需经税务机关审批后方执行的税前扣除项目,必须严格按照审批权限对照有关规定认真审查,未经税务机关批准的,一律进行纳税调整,不得税前扣除。做到及时调查核实,严把政策关口,严格报批程序。
(三)征收管理版权所有
一、以提高征管“六率”为主要目标,围绕“征管六率”分析、查补征管漏洞,加强税源的有效控管,不断提高分局征管质量,认真做好催报催缴工作,如实编报征管质量考核表。
二、加强与其他部门的信息交换与沟通,继续加大对辖区内漏征漏管户的清理,及时做好新办户的税务登记工作,及时、妥善地解决税收议,提高管辖争工作效率。
三、核实在册的税务登记户和注册登记户,及时发现和处理准备逃跑或已失踪纳税人,清理非正常户,追缴相关证件,并配合稽查部门追缴流失的税款。
四、认真做好个体税收的管理,积极探索科学的个体经营信息采集方式和公平、公正、先进的定税方法,完善电子定税管理办法,及时调整行业参数水平。
五、结合实际推行经济、灵活、便利的多元化申报方式,做好同城办税各环节的协调工作,认真落实好下岗再就业个体经营者的税收优惠政策,公正执法,优质服务。
关键词:营改增;工程建设项目;税务管理
1 营改增对建筑行业的总体影响
1.1 营改增对建筑行业带来的机遇
建筑行业是产业链的核心行业。上游企业是原材料供应企业、设备出租企业、分包施工企业等类型企业;下游企业是项目建设企业,即建设项目的所有人。营改增之前,总包单位可扣除的分包营业税一般为一级分包商的营业税,而对于二级乃至之后的分包营业税原则上不予扣除,营改增后,只要符合增值税条例的进项税额均可以抵扣,避免了企业重复纳税,降低了企业税负。同时,营改增后,国家金税工程中对于增值税发票的全国联网,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将进一步规范建筑施工企业的发票及纳税管理,对国家管理税源起到积极作用,税务管理的进一步规范,也使得建筑施工企业将更多的精力转移至施工组织与建设工艺的创新改造,将极大促进国家建筑水平与能力的提升。
1.2 营改增对建筑行业带来的挑战
由于建筑业长期以来粗放管理的特点,营改增对于建筑行业而言是巨大的挑战。一是增值税计征复杂、管控严格,要求企业精细化管理。二是营改增要求建筑全产业链条开具增值税发票,要求上下游企业科学管理,将为行业带来阵痛。
2 营改增后工程建设项目税务管理目标
2.1 加强税务合规管理,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合法合规是税务管理的第一目标。我国建筑行业长期管理相对粗放,在实施增值税的情况下,过渡期以致后期的规范运行,法律法规将密集出台,这要求工程建设项目企业合法合规进行税务处理,规避税务风险。
2.2 加强税务筹划管理,合理控制税务成本
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加强税务筹划,递延纳税时间,降低税负成本,是企业加强税务管理的重要目标。随着时间价值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逐步显现,递延纳税时间,对企业管理的作用逐步加大。同时,通过业务模式和交易结构的搭建,将对企业的税负产生重大影响。这要求税务管理应统筹业务与税收政策,实现税务成本的有效控制。
3 营改增涉及工程建设项目的主要问题与处理
3.1 建筑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与小规模纳税人的选择
在仅考虑增值税的情况下,一般而言,增值率超过29.39%(可抵扣率低于70.61%)时,小规模纳税人的税负较低。否则,一般纳税人的税负较低。在此基础上,对于增值率超过29.39%的营改增项目,选择新成立小规模企业税收成本较低。
3.2 简易征收计税方法的适用情况与选择
按照现行税收法律法规规定,建筑业企业可以选择简易计税方法计税的情况有以下三种:一是施工企业仅提供建筑劳务,并收取相应人工、管理等费用,而不负责工程主要材料采购,即以行业所称“清包工”方式提供建筑劳务,这样的一般纳税人可以选择简易征收计税方法。二是项目工程建设方负责工程主要设备、材料等的租赁与采购,施工企业只负责组织人力实施工程施工的建筑劳务,即为行业所称“甲供工程”提供建筑劳务,这样的一般纳税人可以选择简易征收计税方法。三是对于营改增实施过渡期间的“老项目”,施工企业为其提供建筑劳务,一般纳税人可以选择简易征收计税方法。这里所称的“简易征收计税方法”是指,一般纳税人以施工取得的全部收入(含价外费用)扣除分包施工方取得的收入后的余额为计税依据。营改增文件在此处赋予适用企业主动选择权,主要考虑过度期间,一些分包施工企业难以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使得总包施工企业无税可抵,从而增加企业税负,造成企业受到不公平待遇。这也为企业选择权的运用指明方向。
4 营改增后工程建设项目税务管理措施
4.1 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
建筑企业应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建立专门部门,合理安排人员,有效分工,保证营改增过度与正常运转。一是设立税务管理部门,购置相应设备,明确部门地位,实施全员全过程税务管理。二是制定施工行业增值税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提高增值税管理效率,有效降低税务管理风险。三是建立税务人员管理与考核机制,以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务风险管控为主要维度,建立关键指标体系,以内部控制与牵制,实现水务管理水平的提升。
4.2 加强企业产业链管理
如前文所述,建筑施工企业作为建设项目的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联系甚广。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后,建筑施工a业链条在流转税管理方面得以充分体现。同时,由于增值税抵扣计税方法的适用,要求建筑施工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管理,对于上游企业要选择与总包企业纳税人类型一致的企业,使得增值税的抵扣链条畅通,有效控制企业税负,对于下游企业要引导其提高施工企业的选择标准,逐步通过增值税抵扣特点的发挥,在降低施工企业税负的同时,有效降低项目企业的建设成本,进一步提升项目单位的竞争力。
4.3 加强全员培训与人才储备
增值税作为目前国家最主要的流转税种,已适用于国家全部行业。对于建筑施工企业而言,营改增后,财务人员与税务人员固然是受到影响最大的人群,与此同时,企业的采购人员、业务人员、管理人员、预算人员等等,甚至是企业的全员,都将受到营改增或多或少的影响。可以说,如果施工企业人员不懂营改增,认识不到营改增对施工企业的影响,将难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企业全员的营改增培训,提高企业人员的税收意识,明白增值税的主要原理、特点,对本企业适用的主要税率、税负、发票等主要税务要点有基本的了解与认识。
结语:
从全行业的角度看,营改增实现了全产业链条的税收管理,有效避免了重复征税,降低了企业税负。对于建筑企业而言,由于其供应商及材料种类“散、杂、小”,营改增在促进建筑行业产业链条变革的同时,对建筑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的税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