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前提

素质教育是20实世纪80年代产生的与应试教育相对里立的一个概念,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理想、愿望和改革主张的凝聚。是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的,以提高国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劳动技术、身体心理素质为宗旨的基础教育。首先,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21世纪是充满竞争的世纪,敢于冒险,敢于探索,善于竞争,善于合作,富于创造是21世纪对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这些品质无一不与良好的心理素质密切相关。素质教育就是要求中学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素质全面发展,中学生素质发展有多方面的内容,心理素质不仅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其他素质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制约作用。它既是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又是素质教育的归宿。《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的发展。”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时展对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其次,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新形势下德育工作形式的延伸和补充。我们认为,思想教育工作有三个层次,即政治观点教育,伦理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在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有不少属于心理方向的问题,而并非道德品质或政治观点问题。心理健康教育重在育心,提高人的心理素质,德育重在育德,提高人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二者相互渗透,相互益彰。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道德品质和高尚的思想觉悟得以形成的活沃土,而良好的思想觉悟和道德品质又会促进中学生心理素质进一步提高。《学记》中说:“知其心,长善而救其失。”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改进德育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了解中学生心理特点,有利于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再次,心理健教育能促进中学生文化科学素质的提高。一项测验表明:“一部分学生学业成绩低下(文化科学素质欠佳)是由于心理素质造成的。”学生心理素质好,学习质量就高,从而,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科学素质。

二、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德育工作的内容同时也是教师的任务和要求

心理健康教育应归属德育工作,是学生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的任务。事实上,心理健康教育不仅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以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学校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容易只注意到学生表面的那些行为问题并将之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学生的心理需求。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教师以一种更宽松、更接纳和理解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重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要;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出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所以说,心理健康教育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任务和要求,应引起每一位教师的认可与重视。

三、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校教育工作

学校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依赖于少数专职教师单纯的口头说教。要充分调动各种有利的教育资源,形成一定的教育合力,多方渗透,全面推进。要重视教师队伍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全员的思想认识,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初中生进行扎实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1.班主任与学生在校接触时间最长。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日常班级工作中去。要建立起情感交流资料库,对学生中产生的心理动态褒良抑莠,及时总结并加以实践。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和实践活动的有利时机,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2.任课教师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尊重学生间的差异。从心理上与学生加强沟通,使学生乐学。通过多种教学手段,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有意识地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融入教学中去。

3.做好家长工作。充分发挥利用家长会和家长学校的作用,双管齐下,及时与家长交流学生最信思想动态。

4.对学生采取点面结合的教育方法。利用专家集体讲座和个别学生个别咨询的方法,建立心理咨询室,并为问题学生做好隐私的保护工作。

(1)对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各有侧重地进行指导。如:对记忆力、注意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各有所长的学生进行指导。目的是让他们看到自身的可取之处,提升他们的智力素质,让他们心理上对自己有信心,提高他们的情商水平。

(2)学习心理的教育。帮学生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激发其学习动机。向学生传授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以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人际交往及人格教育。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性心理指导,帮他们树立正确的性观念,处理好异往间的距离。帮学生分析、认识自身的缺陷与不足,培养自信,学会尊重、合作与拒绝。正确处理与同学间、教师间及家长间的关系。训练学生未来踏入社会所必备的适应社会压力生存的健康人格品质。

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中学生;思想品德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一、中学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性格还未最终定型,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所以很容易受社会上不良思潮的影响,产生厌学、离家出走、吸毒嗜酒、打架斗殴等不良行为,最终有可能走上犯罪的道路。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这种种不良现象的背后反映出中学生存在着很大的心理问题,但我们的学校、家庭以至社会对此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学校来看,很多学校严重缺乏心理健康教育的老师,也没有开设相关的课程。即使开了,许多老师迫于升学压力,片面追求成绩,把本来就不多的心理健康课上成主课。从家庭看,家长只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物质上的需求,缺乏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很少跟孩子交流,造成孩子出现心理问题时找不到发泄的渠道。

鉴于这种情况,我认为,目前比较可行的办法是在中学思想品德教育课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思想品德教育从其根本上来说,是培养人的品德教育。而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若干心理要素,如,认知、情感、信念、意志和行为习惯等。这就使心理健康教育必然包含着与思想品德教育相贯通、相渗透的内容。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者在培养目的和内容上有很大程度的重合,二者都是提高未成年人素质的主要途径。思想品德课主要是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种正确观念的树立又为学生健康的心理提供了有力保障。而学生心理的健康又是思想品德教育能够正常推行的前提,因为只有健康的心态,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包容他人,才能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所以,二者之间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二、在中学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从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思想品德课中有很多心理健康方面的内容,教师在平常备课和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挖掘。比如,七年级思想品德教材(上)中有一课《青春的节拍》,在教学中我让学生查找资料并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谈谈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有什么变化,会遇到什么问题,应该怎么解决等等。通过引导、讲解和讨论,让学生掌握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发展规律以及一些基本的常识性问题。让学生明白出现这些问题都是很正常的现象,父母和老师在像他们这么大时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关键是怎样去调节和疏导,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青春和享受青春。

2.创建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纽带,而且它本身就能起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目前,教育界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满堂灌,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作为塑造人的心灵的思想品德课更要求教师走下讲台,以平等的参与者和帮助者的身份走进学生中间,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和谐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氛围,与学生坦诚地交流彼此的观点、看法、情感和体验,造成师生间情感的共鸣。这样,学生才能畅所欲言,教师也就能真正发现学生心理上存在的问题,从而更能有针对性地进行解决。

3.教师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以自己良好的心态影响学生

教师也是一个普通人,有着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但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化解自己不良的情绪,把健康乐观的精神传递给学生。尤其不能把自己的烦恼怨恨迁移到学生身上,在不适当的时候给学生发脾气。我们要始终记着,身教胜于研究,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深深地影响着学生。

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两者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目前我国中学生存在着严重的心理问题,但由于整个社会、家庭和学校并没有建立起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举措,所以,现状实在堪忧。而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这种不健康的心理问题不及时得到疏导纠正,会为整个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所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迫在眉睫。鉴于我国目前现状,在思想品德课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效的,无疑也是一种很有益的尝试。

参考文献:

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3篇

有调查表明当前在我国中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心理疾病”,即心理不健康现象,其中,职业中学学生尤其明显。职业学校的学生比起普通学校的学生来说,往往因家庭、社会或其他原因导致的“问题”较多,因而“心理疾病”较重。我根据多年来的班级管理经验,发现好多学生有心理不健康现象存在。在我所任教的职业学校的一次摸底调查表明,本校学生中约有35%以上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自我控制力差,情绪不稳定等等。因此,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职业中学迫在眉睫的事情。每一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教师,应责无旁贷地投入到此项工作中去。作为职业中学的一名班主任,我就此谈谈自己的几点认识和感受:

一、抓源头,安根基

家庭是每个学生的生活、学习的首要之地,也是青少年性格养成的重要场所。父母是孩子们最好的启蒙教师,家庭的教育具有启蒙性、连贯性、潜移默化性的特点,但同时也是造成心理不健康的源泉所在。职业学校的“问题学生”较多,主要原因往往来自家庭,像单亲家庭,复合家庭(父母再婚),空巢家庭(父母不在家或不在人世,由爷爷奶奶带)等,这部分学生自我管制力差,没有正确的人生目标,不知如何交友,不能从容面对困难,一遇到挫折便打退堂鼓,整天混日子。

对于因家庭原因而缺乏心理健康的孩子,班主任要时常同家长(或监护人)保持联系,针对不同的家庭状况,从源头抓起,找到症结所在,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他们具有坦荡的胸襟,正视挫折和困难,让他们学会交朋友,学会宽容别人,乐于助人,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此项工作要因人而异,做细做实,着重点要放在心理疏导方面,从根本上改善学生的思想认识,进而改善学生的日常行为。

二、抓教师,重课堂

教师作为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其学识、专业技能及人格等因素,都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优化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水平,是保障心理健康教育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职业学校,尤其要做好教师自身的健康教育工作。

首先要提高教师对维护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使教师具备关于心理卫生方面的基本知识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包括正确的健康观、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以及常用的心理辅导方法等,并能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其次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树立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从有效的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一位哲人说过:去除杂草的最好办法是在地面上种上庄稼,去掉那些可恶想法的最好办法是用美德去占领它。职业学校的大部分学生属于各普通初中学校中的“双差生”,成绩差、纪律性差,甚至有些人思想品质也差,对这部分几乎从来没有过成功体验的学生来说,用专业知识来吸引他们,用专业实践技能训练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体验来代替那些“差”的想法。

我刚带08电子专业(2)班时,不少学生不仅成绩差,爱捣乱、迟到、甚至旷课,后来,我配合电子专业教师,要求在电子专业课上,每个学生要做一个电子门铃、一部小收音机,并且要进行评比。这段时间里,迟到、早退、旷课的学生少到几乎没有了,对收音机和门铃做得差的同学,我还要用“爱因斯坦的第3只小板凳”来鼓励他们。从此学生的专业成绩上去了,班风也好了许多。

第三,教师必须保持自身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人格。教师的人格,将深刻地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要维护与增进学生的心理健康,首先要维护与增进教师的心理健康,有了健全人格的教师,就不会出现病态的教育方式,也避免出现病态的学生。

第四,教师必须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恰当地表达教材中所蕴涵的情感,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意志,让他们积淀一些磨难的经历,养成自强不息、勇往直前的品格。

三、抓品质,强心理

在现阶段整个社会大背景下,学生的品德问题,心理障碍问题日渐增多,这就要求教师用科学规范的、可操作、有实效的方法去感染教育学生。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正面教育,培养学生奋发向上、积极乐观的生活情感品质;培养学生健康成熟的情绪品质;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精神和正常的竞争心理。那么,如何在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品质呢?

1.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情感品质

青少年学生充满热情和激情,活泼向上,富有朝气,但又容易偏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因此,帮助学生培养乐观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就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学生中的消极情感,教师也要阐明危害,教他们分析原因,提高学生对情感的认识。在教学和生活中,教师对学生所施行的亲近、热爱、信任、期望等情感,都会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有助于学生健康情感的培养和形成。还可以通过举办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读书会、主题班会、演讲会、辩论会、社会实践考察等活动,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

2.培养学生健康的情绪品质

教师要敢于承认自己不良情绪存在的事实,把自己的焦虑、不安、忧郁、压抑、彷徨、消极、悲观等不良情绪的事实接受下来,坦然面对。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消极情绪作建设性的宣泄,并告诉学生这比掩饰和压抑的效果要好。当然具体的宣泄方式是多样的,比如:合上眼睛听音乐、在公园里散步、与知心朋友作一次“坦诚的谈话”、给好朋友写信、记日记、阅读文化作品、跳舞、甚至在空旷场所高声喊叫等。

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采取建设性的实际行动。凡是可满足自己需要的、自己感兴趣的、自认为有意义的、可创造一些社会价值的、能促进人际关系改善的行动,都是建设性的行动。这些活动可以使人的消极情绪平静下来。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

意志总是能够对人的内部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既能够调控人的认识、情感等内部心理活动,也能调控学习、劳动等外部实际活动。教师要不失时机地加强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可建议学校经常邀请成功企业家、著名学者到校作报告,用事实告诉学生生活、学习中总会碰到一些困难,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作一定的意志努力,即对意志品质的培养要在困境中磨练。

4.培养学生的利他行为与合作精神品质

现代社会虽已是一个竞争日趋激烈的社会,社会要求我们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品质时要努力纠正商品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合作精神,让学生真正懂得学会与人相处,从内心深处尊重别人、理解别人。班主任教师可以经常组织主题班会,让学生探讨班级同学的合作、宿舍舍友的合作、男女同学的合作、师生的合作、与社会人的合作等问题。还可组织学生开展献爱心活动,比如:当有人因家境贫寒生活发生困难时,号召同学们捐钱捐物,当班上同学因病住院时,动员大家上医院陪护等。

四、抓个案,疏心理

俗话说:浇花浇根,育人育心。我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曾碰到不少因家庭或学校考试或其他原因而坠入“低谷”的学生。由于我悉心洞察,及时引导教育,使得他们消除了悲观情绪,滋长了乐观向上的情感,促进了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006年,我任05级数控(2)班班主任,当时班内有一名学生蔡某,经常逃学,我通过她周围的同学及她的家长了解原因后,多次找她谈心,并让她担任班级纪律委员一职,要求她参加各项集体活动,使其情绪得到缓解。

总之,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多层次的,特别是职业学校的学生,它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的通力协作。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耐心和爱心去启迪学生,培养他们坚强的意志品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挫折,使他们认识到挫折是压力也是动力,痛苦是快乐的源泉。同时,我们还要采取多样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以保障他们的心理健康。长此以往,相信我们一定能培育出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合格中职学生。

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字:体育教学 职中生 心理健康教育

1. 转变教师的体育教育观念。

改变过去只注重发展学生体质和体能,而忽视对学生心理健康和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观念,应由体质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体育教师只有树立全面的健康观,摆正健身与健心的关系,并在体育课的设计和组织教法等方面体现心理的影响,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完成体育教学的任务。需要强调的是,在体育教学中安排相应的健心运动,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符合素质教育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实现学校体育应有的健身与健心的功能和作用。

2. 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

教师的言行举止对学生有重大的影响作用,体育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素质的高低,也决定体育教学的质量,从而间接影响体育运动对学生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因此体育教师要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从而更好地引导学生心理向健康的方向发展。

体育老师还要积极学习体育心理学,多掌握一些与自己专业相联系的心理知识,开阔视野,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在具备丰富的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体育教师可以通过体育教学的独特性消除学生的不良心境。在具体教学中,体育教师能够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并且摸清学生的心理脉搏,了解学生的想法和喜欢的运动,然后采取合适的教法。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大部分职中生由于较差的学习成绩和不良的行为习惯而长期受到老师的冷落和批评,对教师有一种厌恶或者恐怖的心理,从而影响教学,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改善师生关系。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必须做好:第一,多关心学生。尽量做到积极关注每一位学生,尤其是自卑胆小和冲动叛逆的学生,特别留意他们的心理变化,友善地对待他们,使学生感到体育教师和蔼可亲,善解人意。第二,多赞赏学生。周宏的赏识教育值得教师参考和学习。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赞赏,这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因此,体育教师的赞赏对职中生来说是一种兴奋剂。经常得到老师赞赏的学生会做出更多的努力,使自己有更好的成绩。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对学生的赞赏不能太空太假,单纯地说你很棒你很厉害之类的话容易令人反感,必须要真诚,仔细留意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第三,犯错即时批评,私下引导。对于违反课堂规则的学生要即时批评,适当惩罚,课后私下找其谈心,循循善诱,让犯错学生从心里面接受批评,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4. 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第一,根据年级安排合适的体育教学活动。例如,高一学生主要是适应性心理问题,不愿面对“低人一等”的职中生学习,容易引发如自卑、自暴自弃、逃避等系列问题,因此可以多安排一些加快认识和增进感情的趣味体育活动,让学生加深友谊,相互帮助和支持,顺利度过这个适应期。高三年级要么参加高考要么即将走上社会,压力与焦虑相对较大,体育教师在上课时要注意多用比赛和游戏的方式,帮助他们缓解压力,学会面对压力。

第二,根据性别心理差异来因材施教。体育老师要根据男女不同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活动。例如职中女生普遍对体育课缺乏兴趣,她们比较胆小、怯懦、懒惰、害怕冒风险,因此要适当降低练习难度,增进趣味性,例如多安排艺术体操、舞蹈等动作协调优美的项目。而男生精力旺盛,内心的烦闷不知如何宣泄,因此可以安排如篮球、足球等身体对抗性较强的项目,也可考虑较高强度的短跑训练。

第三,根据不同专业特点来安排教学。不同专业的学生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如机电班以男生居多,剩下的几个女生大多是比较活泼开朗、性格豪爽的,他们比较喜欢竞争气氛浓厚的活动。所以体育教师要注意分析各专业(甚至各班具体情况)的特点,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安排他们喜欢的体育活动。

体育教师根据上面三点来安排教学,有的放矢,效果会比较明显。

5. 建立全新的体育教学评价体系

首先要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标准,评价手段,评价主体,构建能够充分体现学生个体差异和学生发展的体育评价指标体系。如在“推铅球”的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性别、年龄、爆发力的差异,确定不同的评价标准,让所有学生都“跳摘桃子”,并能“吃到桃子”,这样做调动了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消除了他们的心理障碍,使他们主动地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对于学生的评价不能由教师一人决定,而是要鼓励同学共同参与评价。由于同学之间了解甚深,因此,由同学和教师共同评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评价更加准确公正。其次,要充分利用评价,正面引导。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及时来“引”来“导”,促进学生的发展,并要密切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状况,及时改进教学计划,少一点苛求,多一些宽容,少一点责怪,多一些鼓励,以此来激励学生。如在“跳高”教学中,第一课时提出较低的评价标准,然后根据学生状况,每节课再提出新的较高的评价标准,让学生在享受成功中不自觉地消除自卑。

6. 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优化体育课堂教学的心理气氛。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职中生的成长和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建设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创造良好的体育氛围,是提高职中生身心素质的有效措施。学校要组织和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体育活动,例如拔河比赛、男女混合篮球赛、校园交谊舞比赛、体育趣味游戏等,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参与,并在场地、器材及锻炼指导等方面满足学生体育活动的需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锻炼环境。另一方面,用各种方式积极宣传体育卫生健康知识,在校园内营造一种良好的体育氛围,使学生在有意无意中接受健康体育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中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班主任 加强 学生 心理健康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新时期的班主任,作为素质教育的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通常有:学习疲劳,学业不良、厌学等

(一)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与很多因素有关,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的紧张程度,学习持续的时间、环境条件学生的情绪变化等,都有可能引起或加重学习疲劳的原因,为了预防学习疲劳,班主任应和各科老师商量科学安排好课程,教师的方法也应灵活多变,直观有趣,讲练结合,讲课内容当堂讲授,当堂消化,少留作业。

(二)学业不良。

学生的学业不良是指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这些学生由于跟不上班级学习的进度,完不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很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逆反厌学的心理。著名的知心姐姐卢勤曾说:“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有位科学家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究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的纪元。”她并且确定了对孩子施爱入法即: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液;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微笑,是爱的语言;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爱的语言能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用爱的怀抱包容孩子;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心中有爱,坚持付出爱,总会有回报的。”

(三)厌学。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魂不守舍,打瞌睡,或者在下面偷着看课外书,玩玩具,有的摆弄手机,用手机发信息等,有的干脆逃学,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不能放弃这些学生,而是努力的培养他们发奋学习的远大志向,努力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就是力量,当今的社会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于落后的学生给予及时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人际关系失调问题

人际关系失调包括亲子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同学间的矛盾冲突等,也可表现为人际交往困难,缺乏友谊孤独等,为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一是培养中小学生优良人格,二是端正学生的人际认知,三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技能。

三、青春期性发展中的心理问题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性心理变化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对自己的性心理变化感到困惑或恐惧,有的甚至导致了心理障碍,特别是早恋行为对学生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及时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对中学生的异往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

四、不良人格问题

中小学生常见的不良人格主要有:偏激、狭隘、嫉妒、敌对、暴躁、依赖、孤僻、怯懦、自卑神经质等。

以上种种中学生不良的心理行为都在警示着我们,中小学生,我们的孩子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急待我们新时期班主任应肩负历史的使命和社会的责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开展有效的班级活动,通过这次有效途径,做好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工作。

(一)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还要协助学校进行必要的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针对学生提出的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知道,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坚持个别谈心和辅导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是因人而异,面对团体的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对有的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这时需要班主任要善于等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与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