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内部管理工作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以降低机关运行成本为目标,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利用效率为中心,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教育、引导和规范每一位党员干部遵章守纪、勤俭节约,形成良好的风尚。
二、管理规定
(一)、就餐管理
1、镇内人员到村或工作加班一律到食堂大餐厅就餐,食堂保证全天候供应,不得另行安排工作餐。
2、县直机关或者兄弟乡镇来人需安排就餐一律实行对口接待,由对口分管人报后勤科在食堂安排,站所需要招待的报分管领导,由分管领导报后勤科安排。安排领导饭后及时去就餐单上履行签字手续。
3、从严控制招待标准,本着勤俭、节约的原则,视来客人数而定,中午除接待客商外,一律安排工作餐,禁止饮酒。
4、就餐地点一律安排在镇政府食堂,特殊情况食堂无法供应,方可在其他地方安排就餐,在外就餐的必须经主要领导同意,并且签单时注明,不得私自安排。
5、重要客人需赠送相关土特产等礼品,必须经主要领导同意后,由后勤科统一安排,不得私自安排。
6、后勤科加强对食堂的管理,本着崇尚节俭的原则,定期统计接待情况,盘点仓库物资。食堂工作人员和政府就餐人员应自觉行动,杜绝任何铺张浪费现象。
(二)、车辆管理
1、镇政府车辆使用由后勤科按工作轻重缓急次序统一安排,三套班成员办事派车,其他工作人员要求坐公交车。重要活动需要政府包车的,报主要领导同意后,由后勤科统一安排。
2、车辆一律实行刷卡加油,油耗以每100公里12升标准计算,上浮不超过5%,每月由财政所根据里程数计算出规定用油量,油耗超过规定用油量的部分从驾驶员津贴中扣除。特殊情况需现金加油的在报销时说明实际情况。
3、车辆要在政府采购定点单位维修,定点单位由后勤科会同财政所统一确定,维修前由驾驶员填写维修单,由小车班长签字后,凭维修单到指定单位维修。更换零部件的要以旧换新,大宗修理,财政所要派员参与,维修费用由定点维修单位定期到镇结账。
4、驾驶员工作期间禁止饮酒,确保全天候通讯畅通,保证及时出车,无故影响出车的,发现一次,罚款100元。
5、驾驶员工作期间应文明开车,不超速,不闯红灯,无故被交警部门罚款的,从驾驶员津贴中扣除。
6、平时要养成爱车习惯,定期保养,确保车辆状况良好。驾驶员出车按里程数给予定额补助,补助标准为0.1元/公里,洗车费实行定额补助600元/年。
7、驾驶员经手的费用要按时报账,常规费用一月一报,于次月5日前必须报账,如出差的,在出差回来后3日内报账。
(三)、文印管理
1、文印材料、笔墨纸张等办公用品由办公室扎口管理,其他站所按本单位所需到办公室领取。
2、各单位复印材料一律安排在党政办。站所工作人员必须掌握基本的电脑操作技能,纸质书面材料原则上由各单位人员自行打印,重大工作材料较多确需外出打印的,或者特殊材料(铜板纸、制度牌匾、代表证、荣誉证书、名片、条幅、版面等)需要采购的,事前应报分管领导批准,由办公室签字派单,统一定点办理。私自安排印刷业务的费用不予报销。印刷费用按季结算,由党政办初核,财政所复核后,上报镇长审批。
3、文印耗材、办公用品等物资不足时,由党政办提出采购意见,财政所派员进行集中采购,交由办公室统一保管,其他单位和个人不得私自购买。
(四)、物资管理
1、各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合理配备办公设备,单位工作人员要爱惜公共用品,杜绝不良损坏现象,确保处于良好状态。
2、政府机关及镇直各单位固定资产由后勤科统一登记、管理和维修。后勤科加强对政府机关及镇直各单位的物资管理,建立固定资产明细帐,定期核对盘点。
3、政府机关及镇直各单位因工作需要购置固定资产,应报主要领导批准,由后勤科会同财政所集中采购,对闲置和淘汰的固定资产交由后勤科统一管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自行购买或处置。
4、政府机关及镇直各单位接待用品、生活用品由财政所采购,交由后勤科签字接受,各单位、各部门按需到后勤科领取,不得自行购买。
5、各单位和个人保管使用的财政物资,如电脑、电视、投影仪、照相机、文件橱等,一定要妥善保管。工作调离时及时移交后勤科。
(五)、账务管理
1、镇直各单位的账务全部纳入财政管理,不得私设账簿。各单位的非税收入必须按规定及时足额上缴专户,不得截留、挪用、坐收坐支。
2、村级资金专户由农经站统一管理,用于村级资金的收支管理,其他任何资金不得使用本账户。各村的一切收入需纳入农经站管理,不得坐收坐支。
3、财政所要严格控制现金使用范围,及时盘点库存现金;账务要及时整理,做到月结月清。农经站要加强对村级资金的监督管理,各项收支要按月及时组织做账。
4、严格执行“一支笔”审批制度,政府及部门经费由经办人或部门负责人提出申请,分管领导签署意见,财政所复核报镇长审批,非常规性或数额较大支出,需报书记批准,大宗支出报三套班集体研究决定。
(六)、水电管理
1、在0℃以上,30℃以下,不得使用空调或其他冷暖设备。办公照明要根据需要开关照明灯,公共区域要杜绝“白昼灯”、“长明灯”现象。
2、使用电脑、打印机、复印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时,要尽量减少待机时间,所有办公室及宿舍电器做到人离电断,减少用电量。
3、加强用水设备的日常维护管理,后勤科及时更换老化的供水管线,提倡节水型龙头和卫生洁具。合理用水,避免“长流水”现象发生。
4、后勤科负责水电灯具维修和管理。加强各办公室的检查,发现人走电未断、水未关或其他浪费现象及时处理。
(七)、卫生管理
1、街道卫生由城管所负责。每天上午8:00之前所有垃圾必须清运完毕。政府门前主干道上和绿化区域内,城管所要落实到责任人,及时组织清扫,及时捡拾废纸、塑料袋等杂物。
2、政府大院公共区域卫生由后勤科统一负责。做到每天至少清扫一次,遇到重大活动或重要客人要及时随时清扫。做到门前广场上无废纸、泥巴,楼道上无积尘。
3、各站所内部卫生由各单位自行负责,平时排好值日人员,保持办公室地面、桌椅、墙壁、门窗等整洁,物品摆放有序。
4、食堂卫生由食堂工作人员具体负责。做到每晚清扫拖洗一遍,平时餐厅内无灰尘,走道内无油渍,无污垢。
(八)费用管理
1、压缩会议时间和文件,减少各项会务支出。会务由党政办统筹安排,尽量集中召开。
2、减少电话的使用次数和缩短通话时间。办公室月均话费不得超过400元,其他单位月均话费不超过100元。
3、各单位相关费用实行一月一报,原则上于次月5日前由单位集中统一报批。
4、县外出差费用由当事人自行垫费,出差回来后3日内到财政所报账,逾期不予受理,特殊情况借款须主要领导特批。
5、各单位书籍、报刊征订费用由镇财政所统一安排,不得自行征订、超额征订。
关键词: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工作
在单位中,财政改革步伐一直都没有停止,且单位内部的管理制度也随着发展在改变,从当前情况看,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财政审批制度以及预算制度有了一定的规模。但在我国的财务管理工作,依然是人们口中的热门话题,要想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更好的控制,必须要从单位内部管理方便抓起,可以说单位的财务方面直接体现着廉洁奉公、现象,所以从单位内部进行控制是最有力、最高效的管理手段,这样能够促进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更加高效,规避财务问题的出现。
一、内部控制简述
所谓内部控制,主要是指单位或者企业为了让自身的经营活动效率更高、经济更强、资产更完整、目标更明确而在单位或者企业内部进行自我调整、自我控制、自我规划以及自我约束等相关的措施和办法。内部控制可以让单位或者企业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经营管理并有效控制经营风险,是单位和企业在经济管理上重要的管理机制。如果单位的内部控制足够完善,员工的工作将会更加规范,无形当中就会给员工带来一定的约束力,在财务管理方面也能进行很好的控制,让单位的财产安全有所保障。内部控制机制还能让单位的责权更加分明,方便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有效的管理及监督,非常适合在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应用。
二、财务管理现状
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有些单位中,都没有将财务管理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看待,也没有依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内部控制制度,对财务进行有效的管理,其内部控制意识相当薄弱。同时,我国多数单位都没有内部保障政策,在内部控制方面更是有着较大差距,影响着财务管理工作的进行。2.财务管理缺乏完善的政策在任何管理工作中,其管理的前提和基础都是制度建设,对于财务管理来说更是如此,只有科学有效的管理理论和政策支持,财务管理工作进行的才能更加顺利。而我国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其内部的责权不够明确,还有很多财务人员还没有充分了解到工作的实质是什么,对单位内部的制度和相关条例更是不清楚,这种情况给财务管理工作带来了更大的阻碍,造成了管理混乱的现象。3.财务管理工作的缺失从我国诸多单位内部的财务管理工作中可以看出,主管领导几乎都没有对财务管理工作有所重视,也没有建立相对完善的财务管理规章制度,导致单位中的财务管理异常松散,而财务部门的工作通常的是对本单位的资产进行核算和支付,完全不了解资金的去向、流动,更没有合理的依据可言。同时,单位财务工作中还存在非专业人员,也没有专业的财务管理指导,在进行财务预算上通常都没有科学理论上的支持。我国单位财务部门对这些制度建设也缺乏指导性,相关的管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工作能力,在预算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让预算的随意性越来越大,最终导致行政单位财务部门所具有的权威性以及约束力全部丧失,流于形式。
三、从内部控制角度加强财务管理的对策
1.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我国单位中存在的财务管理问题,和单位内部的领导以及所有员工都有着直接关系,在财务管理工作中要是缺乏相应的责任意识,那么领导和员工就都会缺少一定的管理意识以及自我约束意识,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情况会让财务管理工作存在较大的障碍,领导干部对财务管理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加上员工的责任感低,更会让财务管理失去意义。因此,在对单位财务管理的时候,要从内部控制入手,加强意识方面的控制,首先是让员工的责任感有所加强,让各个部门的领导和员工都有明确的职责划分,在单位内部进行全体学习,让员工的内部控制意识感增强,同时也能让员工的责任感提升上来;此时是通过内部控制机制中,有效利用法律来约束员工,让员工明确知道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让员工的整体意识都提高上来,并进行有效的管理。2.完善相关规定和制度。从当前的单位发展现状看,多数的单位在财务管理上并没有相对完善的制度和规则,就算有规章制度,其中也有很多地方是需要改进和修订的。所以说对单位进行财务管理还是要从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入手,让规章制度由较高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以此来提高财务管理的质量。单位完善相关制度,不光能够为单位内部员工创造更公平的竞争环境,还能够让单位内部员工的责任感以及事业心都有所增强,让员工潜意识中就要的力争向上。同时,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问题上,要对各个部门的职责予以明确,划分好职责范围,避免在财务管理上出现权责不明的问题。此外,还要完善审批制度以及财务预算制度,对单位经济上的问题进行有效管理,并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责权划分,避免出现一人兼两职的现象,这样能有效防止额现象出现。对于单位来说,财务管理工作是很重要的,主要从内部控制角度将控制和监督职权用好,明确划分责权问题,财务管理工作的合法性以及效率性就能有所保证,同时还能避免单位内部或者外部的不法分子对单位的财务资金图谋不轨,将所有的隐患都降到最低。3.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素质。在当前,单位中财务管理方面的落后与单位的财务人员素质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通过对于财务管理的专业性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在进行财务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必须有相关的会计证,并且如果会计人员等级比较高,就必须要有相关的等级证明,而且必须要有三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同时财务管理人员必须要有相应的应变能力,在岗位工作进行的过程中要不断对于新的会计知识和技术方法进行学习,以便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所以必须要对于单位的会计人员素质有着更高的要求,才能够促进我国单位的财务管理的进步。4.增强预算管理控制力。单位要从内部控制的角度对其财务管理工作进行提升,就必须要建立相应的预算管理机制。要想对于预算管理的手段进行有效的控制,就必须要使得预算编制的相关规则进行有效的改进。首先要在单位进行各种工作的过程中,通过量化的方式来对于实际的工作需求进行记录,其次要对于各种活动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核算,以便使得预算编制能够按照需求来进行。在单位中,领导必须要按照该单位发展的趋势以及实际的资金情况对于以往的发展进行总结,从而提出新的一年的发展整体规划,以便使得预算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够有着更为明确的目标。
四、结束语
财务管理工作在单位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我国在改革开放之后经济体制改革比较明显,这也导致了有些单位的发展跟不上我国经济发展的节奏,出现了脱节的现象,特别是在财务管理上,出现问题较为严重的就是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同时,内部控制机制又是我国单位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必要条件,又关系到单位的未来发展方向,所以在单位内部有效采取内部控制机制,能够让财务管理工作更加完善,再加上单位员工的共同努力,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将会更上一层楼。
作者:崔春玉 单位:黑龙江省农垦科学院
参考文献:
[1]王素云.内部控制视角下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基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3(18):95-96.
[2]苏效圣.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5(14):24-25.
[3]张寒蒙.内部控制视角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探讨[J].河北企业,2015(6):40-40.
[4]姚震.浅析如何通过加强内部控制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J].资产与财务,2012,34(6):141-143.
―、引言
现代社会发展需要金融行业的大力支持,银行金融行业的发展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位置,其对社会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的金融支持,是推动其发展的强有力措施。但是在金融行业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一些不能够适应市场变化和社会发展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对金融行业的发展和银行的正常运行产生了巨大的阻碍,这也使得对其进行科学处理成为迫在眉睫的事,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银行财务回击控制管理制度缺失、体系不完善、从业行为漏洞较多是诸多问题中较为严重的,近些年对于大力提倡金融市场科学管理,完善银行等金融行业的管理体系,促使该问题得到社会的重视。
二、银行财务会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经济的迅猛增长是我国金融行业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但是相较于金融行业发达国家而言,银行的会计管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制约金融行也的有序发展和经济的平稳增长,是社会发展的一大阻碍。其影响的严重性是其受到了金融行业从业人员与社会的广泛重视,这也使得对所存在问题成为各方面主要的研究内容。
1.银行会计内部控制流程不够完善,缺乏系统性和程序性。虽然已经形成了岗位职权的明确分配,以及业务程序的相互制约,已经形成了职权分配的雏形,但是仍旧没有形成科学有效的风险规避程序化系统,对于内部存在问题难以快速识别和反应。
2.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机制。由于银行内部岗位任务繁多,尤其是责任较重要的岗位不能够合理细分人员职责,出现身兼数职的情况,缺乏对主要责任人的权力监管,存在管理人员失职的风险,容易留下隐患。
3.银行会计人员综合素质有待提高。许多会计人员缺乏对银行内部控制原则的理解和足够的风险意识,自控能力较差。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难以理解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对风险的有效规避措施控制力较差,需要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素质。
三、完善银行财务会计内部管理工作的途径
1.更新观念,健全法规。要营造良好的外部治理机制。主要是发展公司控制权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公司控制权市场和职业经理人市场主要是通过市场对公司董事长及董事会成员、行长及高级管理人员进行选拔和淘汰。如果公司经营状况得不到改善,或者是更换公司董事长或总经理,或者就有可能发生局外人通过收购该公司的股票继而达到兼并公司的目的,这样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就会失去其对公司的控制权。
2.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体系。强化预算控制。预算控制内部会计控制的重要方法,也是保证内部会计控制支持质量的监督手段。各银行必须加强预算控制各环节的管理,及时分析和控制预算差异,全面、有效地进行预算控制。强化授权批准控制。各银行应明确规定涉及会计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实施职责分离管理。职责分离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的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使内部会计控制得到实施,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岗位责任制度。岗位责任制度是银行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按照岗位明确责任、考核责任的一种行为准则。岗位责任制度的建立可使单位内部包括领导在内的所有员工均有明确而具体的职权范围工作和责任。
3.确保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应严格划分使用权限,明确使用者、管理者、维护者三者的权利与责任,严禁越级和交叉操作。应建立规范的计算机使用登记制度。对特殊用户和一般用户实行各自独立的密码控制,严肃使用纪律,并在以后的会计检査中,把计算机的使用情况列为检査中的重要一项。对银行计算机系统实施有效的内在控制,如对输入数据要检査其精确性、完整性和合法性。
4.加强内部控制的宣传教育。内部控制成畋如何取决于企业员工的控制意识和行为,而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又是关键。从理论上讲,内部控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其中主要是单位负责人控制的随意性或相互串通、搞内部人控制。因此加强对单位负责人的内部控制宣传、提高他们自觉执行内部控制的意识,显得格外重要。
5.发挥金融监管的推动作用。首先,金融监管当局要把银行财务会计内部控制作为金融监管的重要内容。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监管当局仍将是构建有效银行内部控制系统的最主要推动力量。其次,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强化对银行的外部监管,并以此促进银行的内部控制建设。第一,要培育或选择一批客观诚信、公正履行职责的社会中介机构,这是确保社会中介机构履行职责的首要条件;第二,督促银行全面引入社会中介机构参与监管,允许社会中介机构参与银行的各项业务活动的全过程,全面了解和掌握银行的经营活动;第三,强化金融监管当局与社会中介机构的信息沟通,促使社会中介机构全面真实反映银行的经营管理状况,共同维护存款人的合法权益。再次,要加强信息披露,及时向存款人和社会公众及时准确披露有关信息,维护存款人的知情权,通过社会公众的监管来推动银行的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建设。
摘要: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内部经济活动的日趋复杂,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2012年11月财政部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体现了内部控制在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本文基于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思考,通过分析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如何构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质量。
关键词 :高校;财务管理;问题分析;内部控制体系
一、引言
近年来,由于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财务管理出现了一些与所处的现实环境与整体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因此,加强内部控制、构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则成了高校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2012 年11 月财政部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于2014 年1 月1 日起在所有行政事业单位施行,这将进一步规范和指引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包括高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
高校内部控制是指高校为了保证教学、科研的正常有序进行,维护自身资产的安全有效使用,确保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加强高校经济活动的风险防范和管控,通过制定制度、实施措施和执行程序而构建的一套动态管理控制系统。内部控制能保证财务管理机制良好地运行,因此,从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困境和当前的政策背景来看,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研究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则成为了目前高校非常紧迫的课题之一。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缺陷
1.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建立内部控制制度是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进行的基础,而目前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健全,首先,缺乏具体针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规范性文件。至今为止,我国出台的相关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其主体大多是企业,2008 年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于行政事业单位,2012 年11月才出台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而且这一规范并不是专门针对高校,缺乏具体可行的配套指引,这在一定程度上使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得不到有利保障。其次,高校自身制定的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有些高校将某些规章制度如财务管理办法等等同于内部控制制度,而且内容笼统不具体,或控制内容、范围等不全面,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弱。由于财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更没有建立防范约束的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致使财务管理上存在一些漏洞,导致某些舞弊事件的发生。
2.内部控制意识淡薄或观念偏差。根据COSO报告,内部控制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五要素构成。控制环境是其他要素的基础,而在控制环境中管理理念与经营风格又是核心。管理理念中就包含了对内部控制的认知、态度。目前我国高校领导层和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深入,有些高校领导层认为内部控制仅仅局限于一些规章制度,或是仅仅适合于企业,而具体财务人员则忙于应付日常工作事务,对内部控制的意识淡薄。即使有些高校领导层与财务人员对内部控制有一定的认知,但往往将内部控制等同于内部会计控制,观念产生偏差。内部控制分为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内部会计控制的首要目的是保障财务信息的可靠性,是内部控制的基础,而管理控制是实现战略目标,落实战略执行的过程,是内部控制的核心。因此,仅注重内部会计控制的约束效用已难以实现有效的控制结果。
(二)定期风险评估机制缺失
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推动着高等教育规模的逐渐扩张,在高校扩大招生规模的背景下,很多高校采取“银校合作”的措施,举债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这使得高校发展中的财务风险等一系列问题日益凸显出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也提出“单位应当建立经济活动风险定期评估机制,对经济活动存在的风险进行全面、系统和客观评估。且至少每年进行一次。”然而,目前大部分高校内部缺乏一套完整的风险评估机制,第一,风险意识不强,没有积极主动地去识别高校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风险;第二,在组织与人员配置上缺乏专业的风险评估人员及风险分析团队;第三,未能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风险评估方法对各类风险进行评估分析与排序,从而确定重点控制的风险。
(三)关键环节管理不科学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从业务层面上规定了六个方面的内部控制规范: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政府采购控制、建设项目控制、资产控制和合同控制。而从内部控制角度出发,高校在财务管理方面应抓住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货币资金控制三个关键环节,目前我国高校财务关键环节管理并不科学。一是预算管理不到位。预算编制不全面,缺乏充分的论证分析与一定的透明度;预算执行缺乏相应的跟踪、分析与评价机制;预算调整又过于随意。二是收支管理制度难以严格实施。有些高校部门院系有一定的财务自主权,但对其收入缺乏有效的监管,造成擅自收费,不经物价部门备案且票据也未统一管理等现象。支出也出现资金不能专款专用,挤占资金,挪作他用等违规现象。三是资金管理不规范。高校中资金管理特别是科研项目资金管理中出现了项目管理与资金管理脱节、预算使用缺乏监管、报销违规,科研资金流失等现象。
(四)信息与沟通机制不完善
目前高校财务内部控制的信息与沟通机制并不完善,首先,内部信息与沟通渠道不通畅。虽然大部分高校都实现了办公系统自动化,但仍缺乏一个有效机制使管理层能及时共享内部控制的相关信息,而且财务部门与各行政部门、各学院之间的沟通缺乏一个有效及时的平台,导致财务信息无法及时传达与获取,影响财务部门的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其次,外部信息与沟通机制也不完善。高校虽然不像上市公司受法律法规约束要求定期披露财务报表与内部控制报告,但过于封闭的财务信息也不利于高校与外部单位的沟通交流。长远来看,对给高校带来一些支持与资助方面、高校长期良性发展方面会有一些不利的影响。
(五)内审监督缺乏力度
对于高校的财务管理而言,内部审计部门可以说是对内部控制的再控制。目前我国高校的内审部门通常存在以下几个方面问题:第一,内部审计的独立性不强。我国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大多作为辅助机构存在,使内审部门缺乏应有的独立性。第二,内部审计的范围狭窄。内部审计部门对各类财务工作事前审计多,缺乏事前和事中的监督管理。且并未涉及或深入到管理领域,常规审计多,重点专项审计较少。第三,内部审计还普遍存在着人员不足、专业素质不高、审计方法过于传统等问题。这些问题将直接影响内部审计的质量,导致内部审计的监督力度缺乏、能力减弱。
三、构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
高校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最好的结合点就是构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而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依赖于内部控制五要素即内部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的完善。将财务管理工作融入内部控制要素内涵中,结合高校这个组织形态的特点,构建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如图1:
(一)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内部控制环境决定了整个内部控制体系的基调,在高校财务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作用。根据高校财务部门的特点,高校财务内控环境包括外部环境即对内部控制效益产生重大影响的政策制度等,以及内部环境即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治理结构、管理理念与经营风格等。下面,我们从内外部环境论述如何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1.完善财务内部控制相关制度。目前虽然还未形成针对高校制定的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一系列的配套指引,但企业已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高校虽与企业组织形式不一样,内控内涵也有异,但高校可以加以参考,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财务环境,通过学习、探讨、调研等方式制定出适合高校以及高校财务工作且具有可操作性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控制应用指引、评价指引以及审计指引),以保证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有章可循,指导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最终使高校财务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得到保障。
2.构建网络型扁平化的财务部门组织架构。组织架构是高校财务部门明确内部机构设置、职责权限、人员编制、工作流程和相关要求的制度安排。包括机构设置与权责分配、治理结构。网络型扁平化组织架构的特点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压缩了财务部门自上而下的垂直结构,减少了管理层级,增加了管理幅度,从而使信息在高层与基层员工之间传递的距离缩短,流动更快捷;第二,虽仍存在科室的分工,但科室之间的界限被打破,知识信息不再仅通过等级制度垂直渗透,而是能在水平方向快速传播;第三,以工作流程为中心而不再以科室职能的区分来构建组织架构。这种组织架构使财务部门成为了一个由科室界限不明显的员工组成的网状联合体,内部控制层次明显减少,上下级获得信息的对等性大大提高,等级制度的弱化使得管理层不再是控制层面的上层,而成为内控的行动中心,有利于形成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合理分配,相互制衡的有效机制。
3.转变财务部门人员内控定位。高校内部控制包括会计控制与管理控制。从高校的控制目标来看,会计控制的目标是保障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而管理控制的目标是提升高校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最终实现高校战略目标。公共服务效率效果的提升是内部控制的最高目标,因此,管理控制占据了内部控制的主导地位,内部控制的核心应由会计控制向管理控制转变。正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定义的内部控制目标,分为三个阶段(如图2):法规控制、会计控制、管理控制。法规控制是内控的前提,会计控制是内控的基础,而管理控制是内控的核心与主导。从控制过程来看,管理控制是执行战略的过程(Anthony,1998),对高校各层任务的完成起着正向的促进作用,鼓励其完成甚至超额完成任务,是高校运营管理的明线。而会计控制以边界控制为导向,只需在规定范围和要求内完成任务,激励效应相对较弱,是高校运营管理的暗线。会计控制不能直接促成高校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内控的功能定位应向管理控制转变。高校财务部门人员应及时认识到内部控制功能定位的转变,重视管理控制,转变内控观念的定位。
(二)建立完善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是单位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并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2004年4月美国COSO委员会结合萨班斯法案,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出台了《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凸显出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性。而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内控本质是对易发生风险的经济活动进行控制,规避风险。从这一意义上讲,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之间有着共同的环节,如图3。在两者循环过程中,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进行的风险评估成了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的融合点,也是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并且贯穿于内控循环的整个过程。
建立完善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估机制首先需要财务人员牢固树立财务风险意识,随时关注学校运行中的财务风险。其次,将专业的风险评估人员组成风险分析团队,形成一套严格规范的程序,按照程序开展风险评估工作。最后,先从组织层面和业务层面识别风险,组织层面注重内控组织情况、制度完善情况、机制建设情况等可能带来的风险,而业务层面上就财务内控关键点上识别主要风险。具体来说,预算控制的主要风险是预算编制、执行和考评是否规范,预算决策和执行机制是否建立,内部批复指标是否与支出事项相衔接等;收支控制的主要风险是单位收入是否完整,支出分类是否准确合理,预算指标是否分解为支出事项,资金支付是否合规等;货币资金控制的主要风险是因不相容岗位是否分离导致的货币资金安全风险,资金支付申请是否严格审核与复核,是否加强银行账户管理等。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通过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应用专家咨询、概率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评估出风险发生的概率与程度,合理降低与规避财务风险。
(三)合理设置财务内部控制关键点
财务内部控制关键点在COSO 内部控制框架即为控制活动要素,控制活动是针对关键控制点而制定的,参考《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则是财务角度的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关键点。本文从预算业务控制、收支业务控制、货币资金控制三个财务关键环节分析。
1.预算业务控制。高校预算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如下:(1)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与授权批准。高校应当明确相关部门与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预算工作的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具体包括:①预算编制(含预算调整)与预算审批;②预算审批与预算执行;③预算执行与预算考核。高校内部预算授权批准必须严明,明确审批人的授权批准权限、程序、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切不可缺位、越位、错位;(2)预算编制。①财务部门应做好预算编制政策、基础数据的准备和相关人员的培训工作,统一部署预算编报工作;②规范预算编制程序,明确审批要求;③预算编制应在评价当年预算执行情况的基础上对下一年度预算进行预计与测算,完善编制方法,细化预算的编制。(3 )预算执行。①按照批复的预算在高校内部进行指标分解、审批下达,规范内部预算追加与调整程序;②应根据批复的预算安排各项收支;③建立预算执行分析机制,定期通报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召开会议,研究并解决预算执行中的问题,提高预算有效性;④加强决算管理,建立预算与决算相互反映,相互促进机制。(4)预算评价与考核。高校应建立严格的预算考评制度,定期组织预算执行情况考评。
2.收支业务控制。高校收入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如下:(1)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确保收款人员不得兼任会计核算工作、会计档案保管、收入支出等账目的登记工作;(2)各类票据的管理。财政票据等各类票据的申领、启用、核销、销毁应按照规定履行手续,不得转让、出借、代开、买卖各类票据;(3)高校不得出现教育乱收费现象;(4)高校二级单位不得出现账外账、“小金库”等情况;(5)高校各类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必须有经物价局等部门批准,且确保应收尽收,及时入账。高校支出业务的关键控制点如下:(1)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确保支出申请与内部审批、付款审批和执行、业务经办和会计核算等岗位相互分离;(2)支出审批控制。“三重一大”中的大额资金应经集体决策后支付;(3)支出审核控制。在单据常规审核的基础,重点审核是否列入预算,是否应招标而未招标,是否按合同支付等;(4)支付控制。财务部门应按照规定办理资金支付手续,根据支出凭证及时准确登记账簿。
3.货币资金控制。高校货币资金控制的关键控制点如下:(1)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包括:货币资金支付的审批与执行,货币资金的保管与会计核算,货币资金的保管与盘点清查,货币资金的会计记录与审计监督;(2)授权审批控制。经办人员办理资金收支业务需得到授权审批,大额资金流出需经集体决策审批;(3)业务流程控制。①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有关部门或个人提交货币资金支付申请,注明用途、金额、支付方式等,原始单据要有效完整;②货币资金支付审核。审核提交支付申请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严格监督资金支付;③货币资金支付复核。复核货币资金支付申请的批准范围、权限、程序是否正确,手续单据是否齐备,金额是否正确等;④办理支付。根据经审批的复核无误的支付申请,按规定办理货币资金支付手续,及时登记现金和银行存款日记账;(4)银行结算票据的控制。明确各类票据的购买、保管、领用、背书转让等环节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并专设登记簿进行记录。(5 )印章管理的控制。严禁将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集中一人保管,印章与空白票据分管。
(四)构建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
高校在确保财务信息流通及时顺畅而进行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应该将内控理念、控制程序、控制措施等要素通过信息化的手段固化到信息系统中,通过信息化手段推进内部控制建设,构建内部控制信息化系统。该系统应采用“制衡、监督、激励”的内控设计理念,以财务应用支撑平台为载体,构建预算管理系统、收支管理系统等应用层面,且与办公系统无缝集成,这样不仅强化了服务型管理平台的建设,也实现对单位经济活动的自动、实时控制,有利于各级管理层在各自的权限内对相关工作全程控制和实时决策。同时对外还可以就内部控制情况形成内部控制评价报告,适时对外进行披露。
(五)健全高校内部监督与评价机制
内部监督是高校对内部控制的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评估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形成书面报告来及时发现和改进内部控制缺陷。首先,高校应整合高校内部监控力量,在保证内部审计部门独立性的同时,联合纪检、监察部门,组成内控评价工作组,形成内部监控的协调联动机制。其次,高校内控评价工作组应当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并结合自身具体情况,围绕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要素,确定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内容,编制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对高校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价。最后,评价工作组将内部控制评价报告经批准后向被评部门回馈意见,并通知整改。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校财务管理问题的日益凸显,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出台的大背景下,高校财务部门需要改变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应引入内部控制体系,健全内控制度,建立风险评估机制,注重关键控制点,完善流程设计,重视财务内部控制的建设和实施,从而相互促进,提升高校财务管理水平。
基金项目:
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13SJA630008)。
参考文献:
[1]刘永泽,张亮.我国政府部门内部控制框架体系的构建研究[J].会计研究,2012,1:14.
[2]杜晓荣.组织创新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9,2:45.
[3]贾兴飞,姜慧琳.管理控制和会计控制:定位转变与功能协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 (8):2-3.
Abstract: Being an integral par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ystem, internal management aud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running a business. However, it seldom gets deserved recognition and acceptance in many companies in China, which often leads to problematic situations. For better 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efficiency, internal management audit must be strengthened through balancing corporate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standardizing audit procedures, enhancing auditors' capabilities, and optimizing auditing facilities.
关键词: 内部管理审计;公司治理;作用;措施
Key words: internal management audit;corporate governance;impact;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02-0128-02
0引言
内部审计是公司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管理必须依靠审计,管理控制的核心是审计,特别是管理审计,没有审计对管理系统的检查和评价,就不会有良好的管理效果和高效率的管理。所谓内部管理审计就是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依据企业战略目标,通过对企业管理及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进行独立、客观、公正的评价,并针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所带来的潜在风险,提出面向未来的风险管理建议,促进企业实现自己的目标。早在1975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其第19号研究报告里就指出“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师对各层次管理活动进行面向未来的、独立的和系统的评价,其目的是通过审计促进各种管理职能、项目目标、社会目标及员工发展的实现,最终增强组织的获利能力,并增强其组织目标的实现。”那么,具体说来,内部管理审计在公司治理中到底有哪些作用?结合我国公司内部审计的现状,我们应该如何加强公司内部管理审计?
1内部管理审计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
内部管理审计是为了维护委托人的利益,就受托人对受托管理责任履行情况发表判断意见,并对外报告,它是公司治理结构趋于健全完善的保证,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及其作用的发挥离不开内部管理审计,内部管理审计是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实现公司治理的目标,就必须正确认识内向型管理审计与公司治理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充分发挥内部管理审计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积极作用。具体说来,其作用如下:
1.1 有利于加强内部控制内部管理审计的基本功就是检查公司治理中以内部控制为核心的各项管理工作是否到位,并评价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程序及目标是否存在缺失或不当,从而完善公司治理。例如,针对交通运输企业的燃料、物料采购及交通施工企业施工材料采购环节的内控管理,内部管理审计就大有可为。这些燃料、物料、施工材料的采购是大宗的、经常性的,在交通企业成本中具有重要影响,也是经营管理者非常关注的问题。内部管理审计在对这些采购环节进行审计检查时,会对业务流程进行独立的、系统的评价,发现漏洞和薄弱环节,帮助企业健全内部控制。通常,内部管理审计通过检查评价后,要善于发现和指出公司治理结构中在内部控制管理中的三方面问题:一是运作中有没有遵循制度规定的数量情况和影响程度;二是应该建立制度规定的控制环节是否建立制度规定;三是现行制度规定是否存在不适当之处。解决这三方面问题,就可以使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各层次管理在健全、有效、规范的控制下健康运行,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各项既定目标才有稳步实现的保障。内部管理审计的这种作用是建设性的。
内部管理审计在对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各种管理活动,尤其是内控管理活动进行细致入微、甚至是百般挑剔的检查,可以促进现代公司制企业在更高水平、更加严格的基础上规范内部控制基础工作。
1.2 有利于降低信息不对称性内部管理审计注重过程的审计,对管理活动随时检查和分析。这种前瞻,能增强管理活动的透明度,减少信息的不对称性。相对财务审计而言,它能较全面地提供委托人所需要的有关经营管理活动方面的信息,大大遏制“道德风险”的发生,从而达到控制和抑制“内部人控制”的目的。同时,内部管理审计是对决策人和执行人及他们组织进行的审计,可以有效地降低他们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使得受托人按委托人的利益行事,这是公司治理的最终目标。
1.3 有利于防范公司风险公司风险来自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构成外部风险和内部风险。公司外部的经济环境、市场环境、政策制度、竞争对手、技术变革等重大因素发生变化,对公司的行业地位、盈利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就会构成公司的外部风险,通常以经营风险的形式体现出来。公司内部管理中,对人财物资源的配置使用、业务流程、信息系统等过程管理的建立是否能有效保证实现公司的既定目标,这些内部管理中存在的漏洞、错位和不协调都可能构成公司的内部风险,通常会以财务风险、管理风险的形式体现出来。在实践中公司面临的各种内外风险往往交织在一起,互相影响和互相作用。管理审计要求在认识公司风险的基础上,对公司风险进行必要的因素分析和量化评估,评价风险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审计意见和建议,帮助公司采取补救措施,以求化解和减小公司的风险。管理审计在评估公司风险时,还要对影响公司风险的重要因素变化保持高度关注,对影响公司风险的重要敏感因素做出分析或必要的预测,在防范公司风险方面发挥预警作用。
1.4 有利于提升公司价值内部管理审计可通过检查管理控制过程,发现其中的漏洞和薄弱环节,来达到改进管理、增加效益的目的,同时可通过促进公司加强管理,降低成本,为企业增加价值。内部审计部门以降本增效为目的,做好物资、价格监督控制审计,不断探索物资价格审计方式,在原有的基础上,关注市场价格上涨物资、关注价格无变化物资及工厂重大或关键物资。采取过程审计与事后监督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询价、比价、核价等多种途径有效控制物资采购成本。在招标采购价格审计中,实行过程控制,审核招标文书的符合性、合规性、有效性。在工程审计方面,在严把工程结算关的同时,审计部门对重点工程项目开展全过程跟踪审计,审计人员通过参加设计会审、招投标、合同签订和签证复核等工作,可有效地控制工程建设成本,促进工程项目的管理,通过节约建设成本增加企业价值。
1.5 有利于促进经理人市场发展一方面,经营者受到内部管理审计的压力不得不努力提高自己的经营管理水平,从而提高整体经理人的素质;另一方面,所有者可以通过内部管理审计报告客观地评价经理人,从而发现能力低下的经营者并将其予以更换。这样,经理人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运行更加有效。经理市场的健全是规范权竞争的重要保证,而规范的权竞争是公司治理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2如何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审计
虽然从1980年代以来我国公司内部审计有所发展和完善,但整体上还是问题众多,在运行中功能性偏差,比如内部审计机构地位不高且独立性较差,导致内部审计权威性差;重外部监管,轻内部控制,忽视内部审计体系建设;内部审计功能单一,审计领域单一,监督面不全,往往以财务审计代替全部审计;内部审计人员知识构成单一、素质参差不齐,导致审计行为不规范,审计时效性不强,审计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内部审计与公司治理脱节严重,很多企业内部审计机制不是根据企业的实际需要而是因为法律要求而设置的,等等。针对如上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完善公司内部管理审计呢?
2.1 变革企业制度安排,提高内部审计地位从组织架构上讲,内部审计的权威性主要体现在内部审计组织结构的地位与设置层次上。较高的地位和较强的独立性是内部审计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保证。应在董事会下设审计委员会,对总经理的经济责任履行监督职能,同时受监事会指导,直接对股东大会负责。在审计委员会下设立审计部,主要对总经理以下管理层进行监控。审计委员会应由3~5名懂经营管理、会理财的人员组成,直接隶属董事会,对董事会负责并报告工作,它既可受所有者委托,监督高级经理人员,亦可对中层及以下各部门责任人进行监督。
2.2 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提高审计工作效用这包括:由“监督导向”变为“服务导向”,为公司治理提供增加价值的服务,重在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协助管理者有效地管理各项经营活动,合理使用资源,以提高经济效益;内部审计范围应从财务拓展到投资、经营决策、经济合同、质量控制、采购销售等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将内部审计的重心前移,开展事前、事中的控制,分析、确认、揭示公司各种经营风险,并提出规避风险的建议,把内部审计业务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建立健全一套完整、有效的内部审计风险责任控制制度,强化内审人员职业自律和质量责任意识,安排合理的薪酬制度,对内部审计人员起到高薪养廉的激励效果,从而提供审计工作质量。
2.3 提高和改善内部审计师的素质、能力和地位要加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法律人员的比重,促使审计师职业化与专业化,要增强审计师的经济与精神独立性,保证他们经济上的独立,不承担经营责任,只承担检查、评价等审计责任,他们在精神上应独立于企业管理人员。同时,要提高审计师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审计师不仅要有业务知识,还必须具有较高的管理水平、沟通和组织协调能力,审计师要充分而有效地发挥审计职能,提高审计效率和效果,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树立正确的观念,包括风险观念即,即识别、鉴定、分析公司内部风险和外部风险,在风险环境中观察业务过程,关注各项经营风险及风险管理活动,确认风险、防范风险,防止发生重大损失;整体观念,即审计师要把自己摆在总体管理者的位置上,为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建设;效益观念,即随时、随处留意制止损失浪费,提高工作效率和资源使用效果;协作观念,即审计师要积极参与管理,在管理中全面发挥协调作用,与管理者一起寻求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的更好方法;责任观念,即审计师要提高自身责任心和敬业意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道德水准。
2.4 检查、评价公司各责任单位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分析内部风险内部审计师应通过测试控制程序、检查风险评估机制、检查信息体系的可靠性和完整性等措施对内部控制的风险和其他内部风险进行评估,由事后检查向事前控制、预防性分析转变,注重趋势分析和风险分析,提出恰当的降低风险的建议。
2.5 分析、评价公司经营风险内部审计师应运用风险基础审计方法开展管理审计,除了对内部风险进行测试评价之外,还要对来自公司外部的经营风险进行分析、评价,研究现实的和未来的市场需求变化、竞争对手变化、产品更新换代、科技进步、信息技术发展、利率和汇率变化、环境保护、国家法律政策调整、经济全球化等外部因素对公司经营活动的影响,优先安排高风险项目的审计,提出对策,改进管理,防范经营风险,帮助企业更加安全有效地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