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体育教育

高中体育教育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体育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体育教育

高中体育教育范文第1篇

从我国教育界发展中的体育教育发展来看,体育欣赏已成为高中阶段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新趋势,体育欣赏与传统的体育教学不同,它打破了以往的“操场体育”和“比赛体育”,将体育从形式化转变为心灵上的,注重对学生体育思维的培养以及体育能力的开发。针对高中阶段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是否需要实施体育欣赏作为出发点,进而探索体育欣赏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实际应用。

关键词:

体育欣赏;高中体育;应用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是接受教育的重要阶段,在这一阶段,学生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处于一个上升阶段,但是受到我国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我国高中阶段的学生将所有的身心都集中在应对高考上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能力的培养和发掘。这种片面性的教学模式阻碍了高中生正常的发育和学习,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将体育欣赏应用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高中体育教育实施体育欣赏的必要性

体育欣赏具体是指观赏者通过一系列的审美活动欣赏体育运动的这一具体形象过程。高中阶段是学生在学习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阶段,也是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但是受国情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将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费在文化课程上,全心地投入到高考中,因此,体育教学在高中阶段被一次次压缩,学校不注重体育教学,因此,也不会将资金过多地投入到体育设施中,因此,高中学校的体育教学场地、设备不足,教学活动形式单一的现象屡见不鲜。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都担心过多的体育活动会影响学生最终的高考水平,因此,无限制地压榨体育学习时间,最终会导致学生普遍身体素质差,并且出现各种心理问题。根据调查研究显示,在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的学生,其体育时间基本上被文化课程占用,高中学生根本接触不到体育活动,更谈不上体育欣赏。因此,加强体育欣赏在体育教育中的开展已经十分必要,应用体育欣赏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体育知识,培养其体育审美能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学生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更好地应对学习压力,从而提高高考准备质量。

二、体育欣赏教育在高中体育教育中的应用途径

1.内容上的应用突破

高中阶段的学生不同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在学习生涯中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体育欣赏,而且还体现在性别差异上,例如,女生就比较偏向于健美操、休闲体育等节奏感比较强的运动,而男生更加偏爱一些竞技性的球类运动。针对这些差异就需要在进行体育欣赏的时候注重高中生年龄特点合理安排,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将健康理论知识教育和体育欣赏教育相结合将体育的健康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来,让高中生掌握正确的体育动作和技巧,培养其良好的锻炼习惯和健康意识,让高中生加深对体育健身的知识和认识。(2)将实践课教学和体育欣赏教育相结合体育课程与一般文化课程之间存在差异,对于体育教学而言,实践性十分重要,在教学课程中体育教师通过语言和一些肢体动作的示范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体育的动作要领,在与体育器材的实际接触中展开理论欣赏,同时可以借助媒体教学方式来弥补实践课程中的不足,两者的结合有效地提升了体育教育的效果和质量。(3)将体育明星与体育欣赏教育相结合这一阶段的学生对于体育明星都有一种敬仰之情,因此,明星效应在高中阶段的作用是无穷的,很多高中学生会因为喜爱一个体育明星而喜爱上该项运动,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和这一特点,充分利用“明星效应”,提高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热情,逐渐消除其心理负担。

2.教学方式上的突破

对于高中阶段的教学手段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三类:(1)直接讲授方式这种方式主要以教师为主体,而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学习压力和学习任务繁重,其在学校中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对于体育学科没有过多的时间去实际实践,在这种特殊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利用各种媒体渠道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让高中学生去了解体育的知识和欣赏魅力,完成体育欣赏教育的目的。(2)间接欣赏方式这种方式的实施同时也可以为学生适当地缓解学习压力,通过一些大型体育比赛的观看以及体育讲解员的解说来间接地接收一些体育方面的信息和知识,在比赛观赏中提高自身对于体育动作等方面的欣赏。(3)两者的结合在学生观看完有关视频后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相应的解说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加直观深入地了解体育项目的实际情况。体育欣赏区别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形式,是将重点放在培养学生体育思维和体育素养的一种教育方式,但是高中阶段的体育欣赏教育是一项比较复杂的教育工作,需要体育教师对教学理念、教学方式等的创新,通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体育教育,最终实现体育欣赏在体育教育中的完美应用,从而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作者:杨伟建 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中学体育组

参考文献:

高中体育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创新 现代 课堂 教学 意识

新课程改革倡导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创新。教育的改革,首先是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改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观念支配着教师的教育行为,要在体育课中开展创新教育,必须牢固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从转变观念人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摒弃机械重复、单调的教学方式,代之以充满情趣的创造性学习,把它作为开发人创造潜能的重要课程。因此,作为体育教育工作者,要跟上形势,转变旧的教育观,接受新的思想,勇于实践,开拓新的教学、教育思路,体育课是一门实践性、理论性很强的综合学科,体育课中除了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注重学生的技能的训练。因此体育课中的教学创新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现根据创新教育的主要特征,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构成与培养进行如下阐述。

一、创新教育注重智力的开发

智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智力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智力是人脑功能的表现,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要让学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科的学用力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需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中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际上,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要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创新教育虽然仍将传授知识、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它已不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终极目标了。在创新教育中,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创新教育是多样化的教学

1 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过程;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追求从学会到会学之间水平的提高。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

2 做好体育教学项目的优化和选择。我们知道。体育教学项目的选择对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那么作为教育工作者就要注重对教学项目的优化和选择。作为活动的组织者我们一定要选取积极向上,有利于相互协作的活动项目。只有在团队的协作和交流中,我们才能够感受到彼此之间的重要性,懂得互相支持和互相关怀,这对于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关键的作用。例如。我们举行篮球比赛。他就在很大的程度上要求队员之间的协调和配合。如果孤军混战的话就很难取得好的成绩和胜利,而我们通过这些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引导和暗示,他也在一定的程度上避免了自私、自闭心理的出现,树立阳光的心态和关怀协作的意识。总之,重视体育教学制度的创新对于青少年来说要符合他们的需要。让他们在训练中得到乐趣,这是最重要的,因为这样一来不仅可以让学生得到了有效的锻炼,同时也培养了他们对于业余体育训练的兴趣,有利于体育教学的顺利开展。所以一定要在中学的体育教学中加强创新,而不是训练科目的简单重复,这样只会让学生感到业余体育训练的枯燥,变得没有激情。甚至是不愿意参加。

高中体育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应试教育;体育教育

一、在应试教育中,体育教育仍未摆上应有的位置

我国的教育方针明确地提出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并非常强调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素质教育包括强壮健康的身心素质、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广博的科学文化素质、精湛的业务技术素质等。在诸多素质中,身体素质是其它素质的物质基础。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发育成长的重要阶段,迫切的需要通过体育教育、体育活动来使他们茁壮成长。

然而,通过观察,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学生肩上的书包变得越来越重,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我国基础教育呈现出应试教育的明显特征。它重少数,轻多数;重智育,轻其它;重分数,轻能力。其直接后果就是影响了素质教育的进一步落实和体育教育在学校学生中的广泛开展,不利于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同时使高中入校新生的体质越来越差,心肺功能与视力严重下降。南开大学曾多次对入学的新生进行体能测试,身体素质达标率连年下降。

应试教育的客观效果,使得体育教育不能摆到德育、智育的物质基础的位置,不能摆到是人一生发展基础工程的高度。它不可能让学生挤时间去开展更多丰富多彩的体育课外活动,学生本人虽然心理愿意(青少年的本能),但不敢也不能拿出些时间搞课外运动,家长也只好督促自己的孩子学习、学习、再学习。所以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是自然的。应试教育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传统教育能够给人们带来的期盼是金榜题名,光宗耀祖。因此,国家与社会都在努力加速教育制度的改革进程,为中国的学生提供更多种类的可供选择的教育模式。

二、改善高中体育教育的措施

体育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教育方针重要内容。它是受到政治、经济、文化、历史等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的。要改善体育教育,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就要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抓起。本文重点谈高中改善体育教育的措施。高中要通过培养体育意识改善体育教育学校教育对于一个人体育意识的形成至关重要。应该说,一个人的体育意识的培养也是应从娃娃抓起的行为,然而,相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真正能从科学的高度认识到其重要性的,恐怕应该是从中学到大学阶段,而大学阶段是体育意识形成的关键。并且随着个体的生理、心理的基本发育成熟,大学阶段是个体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同样也是能否对体育教育产生正确而科学认定,并形成良好体育习惯的重要时期。高中学生的体育意识,通过调查与研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工作。

(1)加强思想教育

要想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就应当有意识地把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中。体育课本身不但可以增强体质,而且可以锤炼人的意志品质,它要求学生不仅学会锻炼身体的方法,并且要求学生具备团结协作、吃苦耐劳的精神。使他们在运动中提高对体育的认识,同时提高他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责任感,体会体育运动所带来的乐趣,激发参加运动的激情,增强集体荣誉感。

(2)充分发挥学生体育协会的组织作用

组织学生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一方面要做好组织发动工作,发挥体育协会对大学生的感召力与吸引力,另一方面,也要针对学生的活动兴趣进行因势利导,增设符合学生兴趣的选修课,以满足学生日益发展的个性需要,使竞技项目群众化,使活动人数大大增加。

(3)通过体育教学,通过学生自学、自练,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不但是直接为增强学生体质服务,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锻炼的方法,养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培养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从而最终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体育教学不但要教会学生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身心协调发展的过程;而且要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体育教学的知识性、趣味性、娱乐性和思想性不断强化学生的体育意识。使学生逐渐认识到体育运动的必要性,从而自觉自愿地加入到体育锻炼的行列,养成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

(4)以体育竞赛来激发学生的体育意识

体育竞赛是促成学生体育情感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途径,竞赛本身就是一种参与,就是运动实践。由于竞赛不同于一般的参与,竞赛参与往往是全身心的投入,所以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效果比一般的参与要好得多。体育竞赛还有利于磨炼学生的意识。因此,体育竞赛不仅是技术与素质的较量,也是智慧、谋略与意志品质的较量。而这种较量又是出于参与者的自觉自愿,因而,参与者都能尽最大努力,所以效果也最好。

(5)利用宣传导向作用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实践证明,要想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需要学校、家庭与社会的相互配合,充分发挥宣传的导向作用。在对高中学生的引导教育中,只有加深对体育运动的认识,才能提高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自觉性与主动性。而唯有实践才能使学生加强体育情感;也唯有实践,体育意识才会产生和发展。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需要营造一个良好的体育氛围,这个氛围不仅包括学校,也包括家庭与社会,体育意识的养成,应该是体育教育及各界的使命,尤其需要新闻传媒的积极介入。因为,良好的体育意识将促使终身锻炼习惯的形成,它是人一生发展的奠基工程,一形成将伴随终生。我们深信,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我国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文化生活的不断丰富,高中的体育教育、体育设施的不断完善,我国的体育活动,就会广泛地开展,而体育教育的不断改进,将促使我国体育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加润国.中国儒家教史话[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1999.

高中体育教育范文第4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健康教育;心里健康;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倾注了大批专家、学者的无数心血之后也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然而,纵观当前学校体育教育的现状,我们感到学校体育教育改革这还仅仅是一个开头,体育教育的改革依然穿新鞋走老路,效果不容乐观。

正确认识和理解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有助于我们科学有效地开展体育教学。那么,如何认识和理解体育与教育教育的关系?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高中体育教学?笔者试着做一些简单的探讨,与同仁共勉。

一、正确认识和理解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关系

体育一词,其英文本是Physical education(HAOBC),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健康教育是以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健康不能仅局限于生理的健康,它还涉及精神健康和心理健康,即具有正常的智力、恰当的情感、乐观的情绪、良好的人格品质、和谐人际关系、坚强的意志与成熟的心理行为等。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发展,应是学生具有自身个性特征的发展,“因人施教”、“率性而教”,而不仅仅是统一模式、统一标准的体育发展。教育是形成未来的一个主要因素,教育必须培养人去适应变化。学生的体育发展应在其原有的基础上可持续发展,其体质、健康会逐渐体现在他们今后很长的工作、生活过程中,而不仅仅以学校课堂中技能技术和成绩的获得为终点。

二、体育与健康相结合是顺应教育改革的趋势

体育与健康相结合是顺应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贯彻和落实国务院提出的学校体育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学校体育教育视为学校健康教育范围,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力求通过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学校健康教育和学校体育对实施全民健身起着重要的作用,那么学校健康教育,应该在体育教育原有的学科体系中融入现代健康教育的内涵,以人的健康的整体发展为特征,使体格和人格相统一,促进人的身体、精神、情感、智力充分和谐发展。

1.科学的体育活动有利于促进人的心理健康

科学的体育活动能促进学生的身体健康的提高,为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同时,体育运动的新需要与原心理水平的矛盾,是推动心理健康发展的一种动力体育运动与日常自然的身体活动相比,内容和形式都不尽相同,所以原有的心理水平不能满足学习的运动项目需要。比如,在足球比赛中,带球进攻由于要了解队员位置,注意的范围就比较广,既要高速带球又要防止被对方拦截,需要善于分配注意力。几乎所有的运动项目都需要有勇敢、坚持、自制、不怕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和乐观、友爱、愉快、同情等多种的感情。而就一般的心理水平来说根本满足不了上述的运动学习和运动竞赛需要。但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运动水平或战胜对手所进行的运动可以使原来的心理水平漫漫地得到提高。

2.体育运动推动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体育运动多是集体性、竞争性的活动,自己能力的高低、修养的好坏、魅力的大小,都会明显地表现出来,使自己对自我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认识。体育运动还有助于自我教育。体育活动中的情感体验强烈而又深刻,成功与失败、进去与挫折共存,欢乐与痛苦、忧伤与憧憬相互交织,同时人的感情表现也相互感染、融合。这种丰富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意识情感的成熟,有利于情感自我调节的发展。

3.体育运动能增强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通过体育运动能使学生喜欢体育锻炼并从中得到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自觉性的兴趣,活泼好动是青少年的天性,所以他们之中绝大多数人喜欢上体育课,参加体育活动。好奇心是一种带有情绪色彩的探索事物或获得知识的认识需要,高中生的求新好奇心理仍然较明显,体育教师应知晓学生成长和发展规律,通过教学帮助学生有效地发展自身的体力、认知水平以及社会和情感的需要,培养学生乐观、开朗的性格,促使学生个性全面发展。

高中体育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高中体育 体育教学 有效性 实施策略

众所周知,体育课是对学生全面发展衡量的课程之一,因此,我国自小学开始学生便在接受体育教学。而且,我国教育的关键便在于高中教育,其教育优劣将直接作用我国未来教育事业的成功,那么,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教育,便显得尤为紧要了,它是提高学生身体心理素质最有效最便捷的途径。所以,高中体育教育在新课改环境下,要坚持以学生健康为第一理念,选取合理科学的教学手段,最大限度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度,促使每位学生都能融入其中,实现体育教学有效性及质量的提高。

一、有效性及现状分析

所谓有效性,即完成某件事情后实现预期效果,而体育教学的有效性则是结束学期课程后,实现增强学生体育意识,积极参与锻炼,且对体育知识及正规运动动作等内容有所掌握。

虽然当前师生都认为体育是重要学科,但受传统教学理念及升学考试影响,不少师生还是会偏移重心,难以将体育与其他科目摆放在一致的位置上,大多存在跟上或不跟上都无关紧要的思想,导致较为差劲的教学效率。站在学校的角度来看,体育课是有开设,但没有齐全的体育设施,上课内容几乎就是跑步做操等;同时,站在教师立场来看,很多教师常以体育课代替未完成的主学科,结果导致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降低,毕竟开设体育课的目的,是为了锻炼放松学生的身体和精神,但如果被繁忙的学业代替,自然会导致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此外,体育教学方法和内容单一枯燥,几乎与规范化体育姿势教学不挨边,更谈不上什么目的性,从而促使学生在潜意识里错误认识体育教学。介于学校教师的态度,久而久之学生就没法养成体育意识,或是干脆认为体育课仅是摆脱学业放松心情而已,由于这种想法学生也就意识不到体育课是为锻炼身体,促进其自身全面发展的课程。而这些问题普遍存在于中学体育教学中,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严重妨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提高有效性策略

(一)革新体育教学理念

从学校方面来说,既要按教育局对体育教学的规定开设体育课,又要在课时标达成的同时,加强建设体育设施,如跑道球场运动器械等。体育课时要严格执行,不能绣花架子,杜绝主学科代替体育课的现象,确保学生有足够多的时间和机会参与体育锻炼,促使师生更加重视体育课程。此外要强化宣传教育体育课,像体育比赛知识竞赛之类的活动要多举行,促进全体师生的参与,转变他们的思想观念。站在教师立场上来说,绝不能出现主学科抢占体育课的现象,体育教师要制定与本学科相关的措施,提高体育课的意义和效率,促使学生以对其他科目相同的态度来看待体育课的地位及作用,促进教学理念的转变。最后从学生方面来看,不能再以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体育的重要性,让学生培养领悟体育意识及精神,并在锻炼自身身体的同时,更能坚定其心态,从而确保体育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二)情感教学法

情感教学法是当前最新型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提高教育的有效性,体育教学也不例外。但我国现阶段受传统教学模式茶毒,学生每天都在面对升学考核的压力,很多学生为考上理想大学,其重心皆在文化知识上,对体育则抱可有可无的态度,更严重的是,不少学生认为上体育课纯粹是浪费时间的表现。因此,为解决此问题,笔者通过对国内外体育教学模式的分析研究,认为将情感元素融入到体育知识讲解过程中,能够加深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并促使他们更积极参与体育学习,从而确保他们身心的全面发展。例如,对某项体育知识点进行讲解时,笔者事先会深度剖析该知识点,并挖掘其可实行情感教育的元素,制定与当代高中生情感教育目标相吻合的计划,即探寻情感及文本知识的结合点,使其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爱的鼓励,从而更积极的参与体育课学习实践中,营造出教与学相互促进提高的优质教育环境。

(三)兴趣教学法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生学习最好的老师,尤其是体育教学,可提高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主动性,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也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学生对体育学习没兴趣,自然就会感觉到体育教学活动的枯燥乏味;同样学生对体育学习感兴趣,自然会感觉到其过程是欢快的,从而更加主动积极的参与学习。由此可见,学生主动积极学习的内动力即学习兴趣,是提高体育教学有效性的关键。

而在实际教学中有很多方法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其一,分层教学法,学生各方面学习都有差异体育也不例外,因此,将学生按不同层次划分并给出不同学习要求,促使学生皆能在自身基础上达到预设目标,从而实现每位学生对成功喜悦的感受,达到激发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目的;其二,巧用语言艺术灌输体育知识,灵活风趣的语言能丰富知识讲解,不会令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同时还能让学生更了解运动对培养身体素质的优势所在;其三,新颖的教学方式,中学生都有好奇心和探秘癖,只要教师合理利用这方面,以新颖的教学内容展示出体育课的娱乐和游戏性,让学生对体育教学更感兴趣更积极参与;其三,良性竞争机制的建立,介于某些学生有较好身体素质,能快速学习体育运动项目,其思想上存在对自身体育运动能力证明的需求,所以,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可满足他们的需求,并在其过程促进他们不断改善自身的不足和缺陷;其五,务必要标准完美的示范体育动作,实现以运动美感染学生,使其能感受体育的魅力,无需教师鞭策便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结:

简言之,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如何提高高中体育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广大高中体育教师共同面对的课题,在不断摸索探寻的道路上,有很多新的方式方法在等待被挖掘。与此同时,学校、教师及学生都必须革新其思想观念,以同等的态度对待体育课程,充分开创新颖富有深意的体育教学内容,不但可以利用兴趣教学法和情趣教学法,还可以利用更多更优质的教学方法,根据自身院校体育教学的目标,制定出符合自身院校体育教学的计划,才能确保体育教学有效性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

[1]董锦超. 高中体育教育的有效性提高策略探究[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4,03: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