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作任务管理方法

工作任务管理方法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作任务管理方法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作任务管理方法

工作任务管理方法范文第1篇

关键词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 问题 原因 途径与方法

一、干部人事档案的概述

干部人事档案是组织人事部门按照党的干部政策在实际工作中培养、选拔、任用干部所形成的,记载干部个人经历、思想、品德作风、专业能力、工作表现及业绩等内容的文字材料。干部人事档案管理是组织档案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在组织的日常工作中占据重要地位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干部人事档案存在的实际问题

(1)归档内容不全面,不完整,不规范。具体表现在:一是各种案卷材料填充不完整,出现前后脱节现象,该填写的重要内容出现空缺,给档案的实际利用增加了难度,出现模棱两可的现象。二是所形成的档案材料大小不够规范,大小长短不一,现行的公文材料主要用纸为标准的A4纸,纸张的不统一,直接给装订带来了麻烦,而且使案卷整体上影响美观,最终造成了客观上的不规范。三是有些需要用章的材料没有盖组织人事部门或单位的公章,形成的材料不够严谨,还有需要必须说明的事项没有给予不要的解释说明,这些都构成了案卷资料的不完整不规范。四是该归档的诸多重要的人事材料没有归入人事档案,而不该归入人事档案的属于文书档案归档范畴的材料却归入了人事档案中。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就遇到了很多诸如大学生毕业分配的派遣证和干部介绍信(工作分配)就归入文书档案中的现象,诸如此类的例子不胜枚举,给实际工作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麻烦;此外档案资料短缺的现象也十分突出,有的已经成为历史遗留问题,到底是什么原因没有及时归档,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说不清道不明。以上这些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重地影响了干部人事档案的质量、准确性与完整性,给组织的人事档案管理利用工作造成了很大的影响,有待加强与完善。

(2)归档内容前后不一致,突出地表现在“三龄一历”问题上在单位,经常听到有人问到退休的问题,有的说某某人明年就退休了,本人说还有三年才能退休;还有的说某人还有两年退休,而本人说明年就退休了,从这街谈巷议的谈论中,我们不难想到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一个人的退休问题有这么多的不一致呢?还有的设计到参加工作时间的问题,也就是工龄问题,国家人事政策明文规定,35年以上工龄的工作人员退休时退休工资比例为90%,而30年以上35年以下退休工资比例为85%,就此围绕工龄问题产生了许多不合理,不明确,等违规问题,这也暴露出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种种弊端,造成了干部人事档案资料的失真,从而影响到干部人事档案的“生命”与质量。

三、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中产生问题的原因

(1)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管理松懈,工作力度不够。

(2)广大干部职工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漠视,在填写各类表格、材料过程中,主观随意性大。在实际到个人事项的各类表格、材料中,常常以个人意志为转移,不注重对错,想怎么填就怎么填,不闻不问,甚至某些人处于某种目的或利害有意而为之。

(3)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素质不高,工作意识不强,主观意志淡漠,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尽到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此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从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不是档案专职工作者。

(4)弄虚作假,现象频出。年龄造假、工龄造假、学历造假现象的泛滥,甚至“人质档案”的出现,给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造成极大的伤害,对干部人事档案制度的严肃性、准确性与唯一性收到了严重地冲击,对新时期、新形势下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开展产生了严重地阻碍与干扰,有待解决。

四、解决的途径与方法

(1)领导,组织予以重视,并建立有效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体制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加强对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与指导强化组织纪律,明确职责,安排聘任有高度责任心和敬业精神,工作认真负责,严谨细致的档案专职工作者来本岗位工作。

(2)加大培训力度,培养与建立专业化的档案人才队伍建设提高档案工作者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其的培训,注重对其专业工作能力和思想道德品质的培养,并落实与提高档案工作者的待遇,促使其以高度的责任心、过强的专业工作能力和良好的思想行为方式对待自己的本职工作。

(3)档案专职工作者要认真对待本职工作,严格履行保密工作制度,并采取有效地奖惩约束机制,做到奖优罚劣,从根本上杜绝弄虚作假、行为的发生在实际工作中,档案专职工作者要认真对待本职工作,应对每个年度的归档材料进行认真的检查、核对,通过甄别,发现不合理之处,要及时通知当事人加以改正,是档案资料保持前后一致性,真实性与唯一性;档案工作是一项保密性工作,该说的地方要明确说明,不该说之处坚决予以保密;针对“三龄一历”问题,要坚决杜绝档案工作者与当事人之间弄虚作假,的行为,强化责任与纪律,采取奖惩机制,查出问题,绝不姑息,要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从根本上遏制和消除此类现象与行为的发生与蔓延,还原档案管理工作严谨,准确,公平,公正的工作实质。

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时一项长期、艰巨、复杂的工作。尤其是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针对干部人事档案工作提出了一些新问题、新要求,需要结合实际,去不断地学习、摸索与改进,使干部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向着健康的方向有条不紊地开展。

工作任务管理方法范文第2篇

[关键词]项目管理;周期;整合;预算管理;思路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006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6-00-03

0 前 言

现代项目管理理论认为,项目是一个组织为实现自己既定目标,在一定时间、人员和其他资源的约束条件下开展的一种有一定独特性的、一次性的工作。项目具有时间有限、对象独特、需要逐步完善的特点。

项目管理将各种知识、技能、手段和技术应用于创造独特成果的努力之中,以满足项目要求。主要包括:项目范围管理、项目时间管理、项目费用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采购管理和项目整体管理。

科研项目管理作为项目管理的一种类别,具有项目管理内容特殊、管理过程调整性强以及管理成果不确定的典型特点。

由于缺乏科研项目预算定额标准,传统科研经费预算管理仅指以年度为单位依靠科研人员的经验预计年度科研经费的支出,并以预计额对预算年度的科研经费支出加以控制。传统预算管理与科研项目管理的周期和管理方式脱节,科研经费预算管理实用性差,存在科研预算编制的准确性难以保证、科研预算的过程管理沦为空谈以及科研预算的绩效管理无据可依等情况。

全寿命周期管理是以长期效益为出发点,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对项目的资产、时间、费用、质量、人力资源、沟通、风险和采购进行集成管理的一种管理模式。将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运用于科研项目管理,并将预算管理穿插于科研项目管理全过程,作为科研项目经费管理的一种方法,服务、引领于科研项目管理全周期,使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之间更加契合。在实际运用中,预算管理以项目管理为依托,从根源上促进科研预算管理的实效性;项目管理以预算管理为手段,促进科研项目经费管理能力的提升。

本文以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为基础,将预算管理与项目管理有机融合,从科研项目周期管理内容入手,分段剖析各阶段的预算管理的方向,以最终达到科研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

1 科研项目周期与预算周期的有效整合

传统科研预算以年度预算为中心,忽视了科研项目年度之间的关联,因此以科研项目的全寿命周期作为预算全周期是科研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有机整合的“地基”。只有在周期上保持一致,才能保证两种管理理念的“基点”一致。应摒弃传统的先确定预算年度再确定项目预算的思路,合理分析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从预算角度合理分割科研项目周期,以达到预算管理目的。图1为传统预算思路图。

科研项目根据经费来源和管理方法的不同有多个种类,但大致可以将所有科研项目分为3个阶段,包括: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项目结题阶段。

以预算角度分析科研项目周期,可以发现大多数科研项目周期在跨度上不仅涵盖了一个预算周期的全过程也可能跨越多个预算周期;预算周期包含多个不同执行阶段的科研项目,且随着预算周期的变化各个科研项目的执行阶段也会发生变化。基于这种现象,应通过逐一梳理各个科研项目所处的科研阶段,按预算期对各阶段科研项目予以归集,合理分析各阶段经费特点,确定不同的预算管理方法,并采取滚动调整模式,以适应不同预算期的需要。

2 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管理思路

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阶段在预算管理过程中的运用,是科研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融合的重要环节,决定了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的实施效果。通过分析预算管理在科研项目各寿命周期任务中的作用,以及科研项目各阶段经费的使用特点,将预算管理的3个阶段(预算编制阶段、预算执行与调整阶段、决算和绩效评价阶段)合理应用于各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的各阶段。以不同的预算管理方式来适应科研项目各阶段的方略,将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的实施予以落地。图2为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思路图。

2.1 科研项目各阶段工作任务及预算管理方向

2.1.1 科研项目立项阶段

科研项目立项是科学研究前,针对具体研究课题对项目依据、资金、人员、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完成标准等进行设置、论证的第一道程序。科研项目立项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项目建议书评审、项目可行性研究以及项目合同书签订。

(1)科研立项的对象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任务,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在实际开展期将会对企业的资源配置结构产生影响,特别是一些重大科研项目的立项,必将影响企业战略发展方向。

(2)科研项目立项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有些项目仅在前两个工作任务中就可能“夭折”,因而科研经费投入的风险性较大。

2.1.2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

科研项目实施是科研项目立项后,通过对科研项目的详细计划管理,保证科研项目开展并实施有效控制的过程,是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中最重要的阶段,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包括:项目计划管理、项目跟踪管理和项目中期评估。

(1)科研项目实施依靠科研项目计划管理,它将科研项目按范围、人力资源、工作分解、采购、进度报告、成本、变更控制和风险管理8个方面制订计划,对项目实施的总体情况进行全维度把控。以上8项计划涵盖了预算的期间划分、人工支出、研发支出、采购成本以及预算变更等预算基础信息。

(2)项目的跟踪管理和项目的中期评估从项目管理角度对科研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环境适应性和目标实现性进行合理的评估与修正。可能造成科研项目计划的变更,应及时从预算管理角度进行应急性调整,保证各预算期预算的有效性。

2.1.3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

科研项目的结题阶段是科研项目生命周期的最后阶段,是为保证项目建成后达到设计要求而进行的全面考核和质量检查的阶段。科研项目结题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项目团队自检、项目结题验收以及项目总体评价。

(1)项目团队自检工作需对项目成果逐一检查,找出项目问题和漏洞,明确修补措施和标准。项目团队自检工作过程中可能发现项目成果与设计要求发生偏离的现象,存在一定的质量风险。

(2)科研项目结题阶段的工作任务计划将有所减少,人员配备、资金需求等较上一阶段将有所下降。工作内容主要是成果收集、检查修正和验收评价,工作形式主要为资料整理和会议评审,因此管理性经费支出占比较大。

2.2 科研项目各阶段的预算编制思路

2.2.1 科研项目立项阶段

根据科研立项阶段工作的预期长远效益和短期风险的矛盾特点,应以促发展控风险为引领,从长、短期双入手合理编制立项阶段的科研项目预算。具体包括以下两方面。

(1)综合分析所有立项项目对企业资源长期占用后,将对企业资源配置产生的影响,以及企业综合承受能力,结合企业发展战略思路,与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协商确定科研立项项目经费投入总限额。在保证科研立项项目的长远效益的基础上,防止资源投入的浪费。

(2)确定各预算年度所有科研立项项目经费限额,按各科研立项项目具体工作任务合理分配各项目年度经费额。在保证科研立项项目有序开展的基础上,确定科研立项阶段项目的年度经费。

2.2.2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

科研项目的实施阶段是科研项目管理的核心环节,也是科研预算管理的重要环节。由于时间跨度长、管理环节涉及部门广以及经费支出类型多等因素,预算编制需通过环境分析、相关部门协调讨论、明确资源划分利用等措施综合测算,确定各预算期预算额。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科研项目经费支出总量以不超过科研项目资金收入总量为限,因此首先应分析各科研项目的项目计划,以及各科研项目任务相关的经费支出限额,确定科研项目实施阶段总预算,防止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的经费赤字,减少企业资金风险。具体可分为:以“进度报告计划”确定各科研项目预算期间跨度;以“工作分解计划”明确任务安排,确定各科研项目成本支出内容;以“采购计划”确定各科研项目外协和材料成本;以“人力资源计划”确定各科研项目人工成本;以“风险管理控计划”为基础估算各科研项目的不可预见费。

(2)按预算年度划分所有科研项目预算,综合评估科研项目预算对各预算年度的经营目标影响,按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区分科研经费预算编制基础数据。

由于直接成本与科研任务直接相关,从保障科研任务节点要求出发,应首先保证各预算年度直接成本经费。在间接成本方面(如人工成本、资金使用等),应首先从企业整体资源承受能力、发展战略出发,合理规划科研项目与经营项目的资源占用情况,评估科研项目总资源占用的合理性,在此基础上对人力、资金以及资产等资源占用成本,在各科研项目之间、各预算年度之间层层分配。

2.2.3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是科研项目的收尾阶段,该阶段更注重科研项目质量与成果的检查,应从项目保障工作需要和保障风险需求两个角度,确定预算期预算额。具体包括:①明确结题阶段各科研项目在预算期内的任务计划,依据历史结题阶段科研项目的各费用占比情况,结合目前科研项目实际任务,分项估算各类费用支出额;②在保障基本工作任务经费的情况下,以结题阶段各科研项目的重要性为系数,分项确定各科研项目的质量风险成本,以基本经费加上质量风险经费的方式确定各科研项目结题阶段预算。

2.3 科研项目各阶段的预算执行与调整

2.3.1 科研项目立项阶段

(1)科研立项阶段的经费支出主要为预研人员的工资支出,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财务部门应与人力资源部门定期沟通,通过重点分析各项目人员配置与人员工资支出的关系,确定预算与实际支出的偏离度。

(2)对在预算执行中明确终止或因特殊原因面临重大调整的科研立项项目,科研项目管理部门应与预算管理部门联系,及时调整预算。

2.3.2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

(1)以预算控制为预算执行主线,保证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成功。在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科研项目管理部门需通过对项目的质量、进度和成本进行过程控制。其中科研项目的成本控制实质即是对科研项目实际成本通过对比、检查、监督等方法,保证其经费支出在拟定的预算范围内。因此,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预算执行主要为预算控制,通过对科研项目成本的正确归集、实际支出与预算对比分析反馈以及对有超支预算可能性的项目及时预警等方法,强化预算管理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达到科研项目管理和预算管理目的的趋同。

(2)设立科研项目会计师制,建立科研经费管理和科研项目管理融合基础,提升科研项目预算管理的执行力。科研项目会计师制可以从管理形式上形成科研经费管理与科研项目任务管理的统一、科研项目预算管理人员与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人员的统一,能强化预算与任务、预算与实际的对接。通过科研项目,会计师对科研项目任务管理的参与度提升,逐步解决预算管理人员对科研任务进度和变化了解不及时、预算分析不准确、科研项目经费监督失效等问题。

(3)建立科研项目经费管理例会制,以定期会议形式强化部门间的沟通,促进科研项目执行管理达到项目质量、进度和成本三者最优化。以科研项目经费管控反馈和交流的形式,使预算管理部门及时掌握项目实施进度、项目质量情况以及项目风险情况,促使各职能部门共同对科研项目执行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评估科研经费预算调整,防止科研经费预算与科研任务的偏离,保证后期科研经费管控的实效性。

(4)以建立科研经费管理长效机制为目标,搭建科研经费管控平台。通过收集科研项目任务与科研经费支出的相关信息和数据,建立科研经费管理数据库,统计和分析科研项目实施与科研经费支出的线性关系,为后期科研项目管理提供数据支持。

2.3.3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

(1)科研结题阶段的项目面临收尾,风险性支出的可能性增加,关注科研项目经费是否超支是预算执行过程关注的重点。

(2)科研结题阶段工作多以会议形式进行,会议费在经费支出中的占比将有所增加,预算管理部门应关注会议费支出情况。

(3)科研结题阶段人员调配的可能性增加,预算管理部门应注意各项目人员经费支出情况,会同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及时根据人员调配变化调整预算,明确各项目人员的经费支出。

2.4 科研项目各阶段的绩效评价

2.4.1 科研项目立项阶段

由于科研项目立项阶段工作将对企业产生长短期影响,因此在绩效评价方式和评判标准上也应按短期和长期予以区分。

(1)短期工作完成评价:合理评估预算期内处于立项阶段的科研项目的任务完成情况和经费使用情况。从人员配备、工作效率以及经费使用等多角度,确定科研立项工作的执行情况。定量指标有:任务完成工时与预算工时比、任务计划完成率、实际经费支出与预算经费比等。

(2)长期工作影响评价:对预算期内已处于实施阶段或成果阶段的项目,应以项目立项可行性研究与项目实际实施过程的偏离度,作为立项工作绩效长期效果的评价依据,如:各类资源实际投入与研究报告的差异程度、项目实施效果与研究报告是否一致等。

不论是短期工作完成评价还是长期工作影响评价都应具体分析原因,合理判断责任范围。如:立项工作任务未完成是由于企业战略要求予以暂停、项目实际实施经费支出与立项可行性研究的差异是由于合同签订时确定的研发任务有增加等,均不应归属于科研立项阶段的责任。

2.4.2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

科研项目实施阶段的成功与否决定了科研项目的成败,此阶段的绩效评价应以科研项目执行效果为基准。鉴于科研项目效益以社会效益为主,以经济效益为辅的特点,科研项目执行阶段的绩效评价应按定性和定量两类标准入手,建立以项目执行效果为重点,以项目支出合理性为辅助,多部门平行考核的绩效评价体系,从目标到结果、从时间到空间、从内容到结构,多角度分析项目执行和预算管理效果,评定相关部门责任。

在定性标准确定上,应注重评估“预算编制合理性”“预算管理过程控制能力”“部门间协作能力”等。内容可包括:部门对项目执行的协作性、原定项目计划执行情况、人力和资金对项目的保障情况、项目数据管理能力的提升以及项目计划制订的合理性等。

在定量标准的确定上,应查实科研项目执行的综合效益,从资源投入效益、经费控制效果、任务完成效率、科研经费支出与任务计划的配比度以及预算执行的偏离度等多个方面与预算进行比较,评价科研经费支出对企业经营效益的贡献。指标可包括:项目到款与资源投入比、经费支出与任务工时比、人工成本与任务工时比、经费支出额与预算额下降比以及实际任务工时与预算任务工时比等。

为防止出现按预算期间评价割裂科研项目整体性效益,而得出不合理绩效评价结果的现象,应合理评估预算期内经费支出的长短期效益。对可能产生长期效益的经费支出,应分期确认其经费支出成本,保证绩效评价结果的合理性。例如,为科研项目研发购置的大额设备支出,需在科研项目后续预算期内长期使用,此类支出就应分期确认其资源投入成本。

2.4.3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

科研结题阶段的工作内容是防范质量风险,防止成果偏差并纠正错误,此阶段的工作结论决定了科研项目的最终成果和效益,两者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和必然性。因此应从项目风险管理效果和项目成果效益两方面评价相关部门的业绩。

在风险过程管理方面关注评价项目管理实施过程对风险控制的效果,以及效果与经费支出的关系,将发现错误纠正偏差的经费支出与日常管理经费支出区分考核。

在项目成果效益方面应关注长、短期效益,包括:项目结余情况、项目成果的产出效应以及项目成果对企业的品牌效应等。

科研项目结题阶段的绩效评价是对科研项目的最终效益评价,是对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的评价,与预算期的绩效评价存在期间性差异,应注意项目责任和成绩的延展性,正确评价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责任与业绩。

3 结 语

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预算的实施以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体系的建设为基础。实施过程需从项目管理的顶层设计开始,以科研项目全寿命周期管理为主线,将预算管理纳入项目管理分支,利用信息化系统,全面集成项目计划管理与预算管理数据,做到任务计划与资源管控的全流程同步,最终完成项目管理与预算管理目标双向合并。

主要参考文献

工作任务管理方法范文第3篇

关键词:电子病历 医疗质量管理 医疗安全管理 策略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643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383-02

电子病历集中了所有的临床信息,在医疗安全管理以及医疗质量监控方面的作用非常的突出。但是怎样更好的将其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是很多医院管理者以及信息技术人员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1 数字化的医疗质量监管平台

电子病历数字化医疗质量监控管理平台改变了以往的手工质量控制方式,能够更好的对病历质量进行管理,效率非常的高。这个平台能够更好的对病历质量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进行病例控制点的制定,保证病例的合理性和完整性;能够根据需要进行报表的形成,来进行质量走势以及质控比较的分析;能够更好的对病历进行评分,来进行等级的划分;能够以不同的图形来将质量情况展示出来;能够根据实际的要求来推送消息等等。电子病历的数字化能够更好的了解病例中存在的缺陷。

2 单病种临床路径管理系统

一般情况下,临床路径指的是根据疾病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质量模式和治疗程序的建立,并保证其标准化。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对医疗行为进行规范,避免变异的出现,并且还能够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保证医疗的质量。临床路径管理实施是需要医院信息平台来进行支撑的。电子病例的使用能够让其更加的灵活,其在路径健康和分析、入径率和医疗质量提升方面是有非常重要作用的。

3 用药监测和处方评价系统

进行合理用药检测能够保证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而将医嘱嵌入进去的系统在进行合理用药检测的时候一般可以进行在线查询、对处方进行审查、对审查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等。这个系统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处方点评的实际效率。并且这个系统能够更好的保证处方点评的实际效率,符合临床药师的实际需要。并且这个系统还能够在临床药师点评结束之后,来对处方进行评级,看其合理性,这样能够在节约成本的同时更好的提高医疗的实际质量。

4 做好医疗过程和任务管理监控

进行监控能够更好的提高医院内部工作的实际效率和工作质量,并对其工作过程进行规范。一般会有三方面的作用和功能。首先是避免出现医务人员工作过程中出现越权的情况,比如说在进行药品使用权限以及手术权限管理时,看医生是否存在越权的情况;其次是控制医院管理者或者医务人员在诊疗的时候出现的错误,并对这种威胁到患者安全的情况进行控制,进行遗漏行为的监控能够让相关的行为人或者管理人员发现自己存在的错误,避免医疗事故的出现。当出现患者安全方面的问题时,系统可以利用声音、短信等方式来提醒医务人员,让其注意;最后则是,避免医务人员出现工作任务方面的遗漏,做好过程上的提醒以及监控,比如说对门诊处方的金额以及天数进行控制等等。

5 医疗安全警示系统

这个系统本身也是一种控制的类型,主要包含了临床危机值提醒、检验危机值提醒以及临床医疗安全时间警示等等。这个系统能够更好的保证医疗安全管理的实际效率,对医疗风险进行控制,保证患者的安全。就检验危机值而言,系统能够自动控制危机值,若是检验师确认之后,危机值便能够通过多个途径传递出去,相关的工作人员便能够及时的进行处理。

对于那种级别最高的危机值,可以利用语音来进行提示,自动的将电话拨打给临床的医生,避免出现遗漏的情况。

6 无线移动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使用

一般在移动护理、移动查房、移动心电采集以及移动输液室管理的时候会用到无线移动技术,这种技术的应用在安全管理以及质量控制方面价值非常的大。比如说应用到移动护理系统中去,能够更好的跟踪医嘱的实际执行情况,能够让护理任务以及医嘱的实际执行更加的规范,能够让护理人员在合适的时间、地点对正确的护理对象进行正确的护理,并且其应用改变了以往的方式能够避免错误的出现。移动心电的应用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的救治赢得了时间。

而物联网技术一般在医疗感知、员工识别、医患管理、环境管理以及物品管理方面应用比较多,能够进行远程持续的健康监测、进行母婴匹配、进行失智患者管理、对急诊患者进行管理、进行血液管理以及法定药品管理、进行特殊患者定位等等。

7 结语

将电子病历利用到医疗质量控制和患者安全管理中去的策略还是比较多的,医院必须不断的进行应用范围的拓展,提升自身的实际应用水平,努力的提高医院进行医疗质量管理的实际水平。而利用电子病例进行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的时候,必须将其用到诊疗流程理顺、医疗行为规范中去,并且根据需要进行监控体系以及质量管理的时候必须保证其规范、科学和高效。这样才能够更好的帮助医院进行医疗质量控制,提高安全管理安全的水平,更好的对医疗风险进行降低。帮助医院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沈崇德,王彬夫.基于电子病历的医疗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策略[J].中国医院管理,2012(08)

[2] 朱宇,尚高岭.新疆公立医院医疗质量控制研究-基于内部控制理论视角[J].会计之友(下旬刊),2010(10)

[3] 曹秀堂,刘志敏,薛万国.基于电子病历的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估[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04)

工作任务管理方法范文第4篇

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不足

1.教学管理缺乏科学、系统的理念支撑。教学管理应该是一个科学、系统的教育体系,但在高校建设中,往往把“教学”作为重点部分,而忽略了科学性、系统性对教学活动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一些民办高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更是极力缩减从事教学管理人员的比例,导致学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方面的不科学、不系统、不完善。

2.教学管理人员意识、素质不到位。民办高校教职人员由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全职民办高校聘任教师,另一部分是兼职的公办学校教师。教学管理人?T大都是全职的聘任教师。民办高校为了形成明确的办学特色,达到切实的教学成果,在专业课程教学方面非常重视,对重点扶植的专业科目教师更加重视,对学历、教学经验、专业水平的要求都比较高。但对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缺乏重视,在选拔时往往仅注重工作任务的完成情况,而忽视了管理人员能力的培养和意识的提升,管理人员往往从意识上停留在满足基础的、浅层次的管理需求上,缺乏深入钻研的意识。同时,在相关专业知识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方面也存在诸多问题。

3.教学管理未能形成体系、制度。有效的教学管理是提升教师、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性的杀手锏。目前,在民办高校中,往往更注重教学成效的显现,让学生掌握足够的专业技能,能够更好、更快地适应工作环境是民办高校普遍追求的目标。但是,真正的“应用”应与深入的教科研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理论深度与实践广度紧密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促进教学相长。目前,多数民办高校科研氛围不够浓厚,一方面民办高校的科研评价、奖励体系不够完善,也不够重视;另一方面,学校更愿意将经费用在实践应用方面。此种情况需要全新的教学管理体系来推动和促进,形成制度,这样才能让民办高校的理论水平和实践应用水平都得到提升。

4.教学管理手段现代化不足。由于民办高校对教学管理理念的系统性、科学性认识不足,管理手段更新远远跟不上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速度,更谈不上援引先进的管理方法、管理手段了。尽管信息化教学管理模式各民办高校都在应用,但信息化的实际效果却并不明显,或者形式上实行了信息化,但实际工作中却没能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便利和优势。

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创新的意义

民办高校教育管理者应通过相应的手段、制度,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不断促进民办高校的内在发展力,达到培养优秀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1.教学管理创新是实现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民办高校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专业型大学,以积极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其生源的差异性,对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有效的教学管理手段来平衡这种差异性和教学需求的多样性。相应的,民办高校需要有更灵活、多变的教学管理制度来进行教学活动的调节。可以说,只有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和创新程度,才能更高效、高质量完成民办高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实现民办高校内涵式发展、可持续化发展。

2.教学管理创新是提升育人质量的需要。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民办高校更需要加强人才培养质量体系的建立,在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的同时,使学生人文素养、综合素质、思想道德等各层面都得到提升,不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而且注重精神品质的修炼,使学生能够获得知识、技能、思想道德等多方面的发展和个性化发展。而这其中,创新精神、创新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因素,民办高校需要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加强这两个方面的内容,以此为人才培养的基点和出发点,提升育人质量,让自己的毕业生进入社会后更有竞争力。所以,民办高校需要创新教学管理评价体系,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3.教学管理创新是推动教学改革、构建全新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需要。教学管理是协调高校内部各项事务的纽带,教学改革的实施依赖于教学管理活动的支持。因而,要推动民办高校教学改革创新,必然要注重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研究,以推动、保障民办高校的教育教学改革。

现代化进程中民办高校教学管理的创新与实践策略

1.更新民办高校的教学管理理念,构建科学、系统的教学管理体系。民办高校在自身现代化发展进程中,教学管理理念的改革和创新是必要的、关键的。在教学管理的实践中,应鼓励管理思维、管理模式等创新,避免单一、片面、孤立的教学管理现象,结合自身特点,从整体性、系统性和实践性三个方面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体系。另外,教学管理应随着人才培养目标的调整而调整,在教学管理中,不仅关注结果的实现,而且注重过程的评价。只有构建了严密的考核评价体系,才能使整个教学管理过程有机运转。

2.加强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意识、管理能力。作为教学管理的实施者,其素质和理念决定了工作的有效性和目标达成的可能性。民办高校尽管经费来之不易,但对教学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应用现代管理理念、技术等能力的培养是不能忽视的。在实践创新过程中,学校可以在上岗前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多组织他们研讨、进修和交流,提升其专业理论水平。

3.完善民办高校教学管理制度,保障教师教科研的积极性。与公办高校相比,在教学管理制度弹性化方面,民办高校有着很强的优势,可依据自身发展方向允许教师在保证教学实践活动不受影响的前提下,建立自己的管理体制,激励教师、学生进行科研实践的积极性。同时在行政管理方面增加弹性,比如在学籍管理方面,通过学业学籍预警策略,对学生学业情况进行监督,促进学生更好地投入学习活动,保障学习效果。此外,在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上,还应进一步加强文件管理制度。民办高校大都处于发展期,随着办学层次、办学规模的扩大,教学管理方面的许多工作都需要进一步规范化、制度化,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障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许多管理规范都需要落实到文件上、纸面上,这样才能有效形成管理制度体系。同时,应对教学管理文件进行合理归纳、分类,以便查询和遵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