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教学衔接

教学衔接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教学衔接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学衔接

教学衔接范文第1篇

教研方面

1.通过课堂检测、问卷调查及访谈等及时了解本县区

线上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结合线上教学进度,指导

本学科教师做好线下线上教学的衔接工作,包括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的衔接等。

2.建立线上学习资源原,并对其进行精选,形成线上教

学精品资料库,并提供给本学科教师使用,以便学生结合

实际选择性回看,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查漏补缺,温故

知新。

3.提炼线上教学、线上教研的工作经验,并将这些经验

与本县区教师分享。在线下教学的起始阶段,引导本县区

教师有选择地使用这些工作经验,以便教师、学生能从统

上教学顺利地过渡到线下教学。

学校管理方面

4.对本校的线上教学情况开展多种形式的调查,以准确

把握线上教学的目标达成情况,及时了解线.上教学存在的

问题,并采取相应的问题解决策略,帮助师生解决问题,

巩固和提升线上教学效果。

5.结合各学科税上教学的进度和各单元的教学效果,调

整线下教学计划,做好线下教学计划与线上教学计划的有

效衔接,线下教学内容、方法与线上教学的衔接。

6.做好九年级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消除对中考复习的

焦虑。加强对九年级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在不过度增加

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提升教学效果。

7.针对学情做好集体补学和个体补学计划。准确了解未

参与线上学习的学生情况,并制订切实可行的补学方案。

准确了解线上学习效果不佳的学生情况,采取适当的补助

措施。

8.指导各学科教研组开展线下线上教学衔接研讨活动,

总结线上教研的经验并将其融入线下教研活动,建构形式

灵活、内容丰富的学科教研活动。

教师教学方面

9.对本学科线上教学情况进行悉心小结,对线上教学中

存在的不足要及时完善,为不适应线上学习的学生设计针

对性的补助措施。

10.结合学情和时间分配,调整好线下教学计划,线下

计划与线上计划进行有效对接的同时,要确保线下计划的

科学性与有效性。九年级的教师,更要结合线上教学实际

和中考实际,精心设计好复习计划。

11.在线下教学的起始几周,适当放缓教学进度,并抽

出时间对线上学习进行针对性的查漏补缺。

12.关注本学科线上学习情况异常的学生,关注学习异

常学生的心理状况,并能及时对其开展心理疏导,使其尽

快适应线下学习。

13.做好各类资源的有效统整,使之成为资源库,并将

其提供给班级学生,助力学生的线下学习。

家长方面

14.引导孩子合理调整作息时间,让孩子的作息时间尽

快与线下学习对接。

15.引导孩子减少对电脑、手机以及电视等电子产品的

依赖。

16.在线下学习的起始几周,要充分关注孩子在校的学

习与交往情况,充分关注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充分关注

教学衔接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英语,中学英语,衔接,对策和方法

教学衔接的好坏对于能否提高质量,高规格的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学生外语综合素质起着关键的作用。小学与中学英语的课程目标是一致的,但是教学要求和层次有所差别。小学英语通过游戏,竞赛,实物,简笔画等教学活动,是学生获得学英语的感性认识,为进一步学英语打下基础。中学则更注重通过教学活动训练学生掌握英语基础知识,培养英语交流的能力。

随着教育部颁布的“我国从2001年开始将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设小学英语”的政策的贯彻和实施,我国各大、中城市,包括农村都开设了英语课,社会力量从事的低年龄英语教学也呈现迅速发展的趋势。但由于众多原因,现在小学英语教学的质量还不尽如人意,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教学存在的衔接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各小学各自为政,采用不同英语版本教学,在中学阶段开始统一,这就为中学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中学与小学学习英语的方法不同;生源来自不同学校,英语基础有差异;中学生进入青春期,对学习产生逆反心里,阻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1.衔接问题的发现

1.1 教材衔接问题。经过比对中小学英语教材内容,结果发现:

(1)小学英语与中学英语编写思路相同(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以话题为纲,以交际功能和语言结构为主线,逐步引导学生运用英语完成有实际意义的语言任务。两者都突出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突出任务型教学,强调语言运用,注重能力培养。七年级的英语教材作为初一学生入门衔接教材,预备教材从ABC开始教学英语。它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照顾从没学过英语的初一新生,同时也兼顾那些小学英语学得很不理想的小学毕业生。

(2)六年级与七年级英语教材没有遵循教材编写循序渐进的原则,它们之间失去了教材编写应采用直线排列和螺旋排列相结合的方式,这直接导致小学与中学教学内容的脱节。结果,在初一段普遍出现这一现象:英语学得慢的跟不上,英语学得好的快不了。

1.2 教法衔接问题。

通过观摩课堂教学,我们发现中小学英语教学模式比较相似。

(1)在教学模式与方法上,《标准》倡导“任务型”教学。但是,在日常课堂教学实践中,“任务型”教学模式并没受到重视,原有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还很盛行。因为学生在课堂上所做的活动对书面考试内容没什么帮助。

(2)老师们普遍反映:凡是教材中出现的老师都得教,凡是教材中出现的都得让学生考,因为老师不知道中考出题的时候考什么,也不知道期中、期末的时候将要怎么考。

1.3 学法衔接问题。

通过教学观察、问卷调查和学生座谈等途径了解到:

(1)中小学生的学法可归纳为四个“多”:多读、多背、多做、多记。课堂上,老师带读单词、语句或课文,学生跟读模仿;老师分析或讲解课文,多数学生忙于记笔记。下课后,学生的口头作业主要是背诵教材对话或短文,笔头作业主要是做练习,少数学生还喜欢整理纠错本或错题集,努力去记词汇和语法。这种学习英语的方法侧重对语言知识的死记硬背,容易导致“聋哑”英语的产生。

(2)课前预习英语的情况不理想。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标准》提出的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有效学习策略还相差甚远。

(3)学习策略方面,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很大。初中生在家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很不理想,应引起广大英语教师的重视。另外,当问及使用词典与拼读音标时,初中生有词典但几乎不使用,初一学生不会拼读音标。

1.4 评价衔接问题。

考试考什么,教学就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现在,许多中小学教学衔接问题可归因为:注重对英语语言知识的考查替代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评价。

《标准》指出:英语教学的评价包括非测试性评价和测试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应以形成性评价为主,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但是,目前教育部还没有出台详细、具体、可供操作的任务大纲,全国上下只好采用单一的书面测试,“重知识、轻能力”这一现象难以避免,这严重削弱了许多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热情。

2.通过观察与研究我们在英语教学中要注意

2.1 注意教材内容的衔接。

中学英语教师要通读小学英语教材,可经常去小学听课,了解小学英语教学内容和模式,明确小学英语与七年级英语教学内容的异同处,找准衔接点,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加强或跳跃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到“巩固基础,加强薄弱,突出新授”。

2.2 注意教法的衔接。

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法,组织多种教学活动,重视情感激励。适当沿用小学教学方法,采用游戏等直观活动,增加读写训练,逐渐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课堂读、讲、译、记、背的封闭型转向听、说、讲、练、用的实践型和互动型。增加刺激,鼓励参与。降低语言难度,由简到难,一次不可贪多,循序渐进。教会学生记忆单词,提高学习效率,减轻负担,树立自信心。

在了解初一新生英语学习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可实现分层次教学。教师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学习进度,选择真实地道、活泼有趣、学生可理解的语言材料,组织学生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流的课堂活动。例如,教师可继续把对话、歌曲、歌谣、游戏和故事等活动引入课堂,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消除学生害羞、胆小、紧张的情绪,让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使他们逐渐度过一个爬坡式的缓冲时期,以适应新生的入门教学。这样既可以维持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又可以有效地促进语言的习得和学得,使教更好地服务于学。

2.3 注意情感的衔接。

激励学生情感,增强学生自信心。教师要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对待学生。老师平常的话语能够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热情,为学生不断的发展提供新的空间。

2.4 给学生创造展示才华的机会。初一学生好动,好表现,好胜,所以要给他们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满足心里和生理的需要。在课堂上用少量的时间进行表演或比赛,形式多样,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增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5 慢节奏启动,循序渐进。

以往的教学中,衔接的初中英语预备课程进行的较快,这在表面上提高了教学进度,实际上是欲速则不达,部分学生由于衔接基础不牢固,不能适应初中英语的学习,纷纷掉队,造成班级英语成绩两级分化。开始时应该放慢脚步,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充分把握好新课标的编排意图,重新规范英语学习,为后续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2.6 重视学法的衔接。

重视学习方法,预习,复习并进。小学英语已听说为主,中学后读写要跟上。教学中要重示范,以图片,体态语帮助学生理解,顺利完成音,形,义的逐步过度。重情景,重趣味,用猜谜,儿歌,简笔画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读写打下基础。

2.7 重视能力培养,再迈新台阶。初中新生有很大的可塑性,结合英语本身的特点,通过具体的教学实践,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是搞好教学衔接的重要环节。

3.通过对中小学英语的研究与观察,今后在教学中要把握以下几点

3.1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给学生引导、启发,逐步让学生学会思考、探究、设计。

3.2 继续在教学中开展研究,及时收集资料,积累教育资源,总结教学成果。

3.3 定期开展讨论活动,加强交流与合作。

3.4 加强学习和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更好的为学生服务。

参考文献

教学衔接范文第3篇

【关键词】教学衔接 如何衔接 心理差异 自身因素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英语越来越重视,要求也越来越高。为此,做好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让初一新生适应初中的教学方法,顺利完成学习过渡,为以后的英语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显得尤为重要。作为英语教师,解决好中小学的教学衔接问题,成为我们毋庸置疑的首要任务。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小学英语教育和初中英语教育存在很大的差异,小学生升入初一后,往往会遇到种种困难,产生不适应,从而引起对学习英语兴趣的下降,学习成绩滑落,给学生和家长带来困惑。这就给我们初中英语教师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如何做好中小学英语课程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任务等方面的衔接?我个人认为,要解决好这一难题,我们必须认真了解、分析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衔接问题存在的背景

中小学生因年龄性格等特征造成的心理差异:小学生具有好奇,好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模仿能力和记忆能力强,形象思维好,胆大不怕出错,加上刚接触的英语充满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于学习英语兴趣很高。但进入中学后,在心理上会有一系列变化,他们好奇心强,但处理问题片面轻率,对学习困难估计不足,随着年龄的增大,学习难度增加,功课的增多,并且有些学生自控能力差,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在慢慢消退,从而降低了英语学习的效率。

中小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语言学习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学习过程,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因素,特别是英语学习者自身的因素。小学生的学习动机受外界影响小,较稳定。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对英语不再感到好奇新鲜了,相应的学习动机就不如小学生那么强烈。小学生的学习态度好,重感情,对英语活动能积极主动参加,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中学生由于年龄的增长,消极情感也同时出现,害怕、羞涩、沮丧,又由于面临中考的压力,家长和老师的重托,心理负担和压力比小学生大得多,他们的担心太多,怕顾此失彼,这样的心理反而阻碍了他们参与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二、衔接问题的难点分析

长期以来,小学与中学英语教学存在严重的相互脱节的现象,严重阻碍了基础英语教学的发展。中小学英语衔接问题的难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目的脱节

小学英语教材比较简单,教师一般采用直观法进行教学活动,讲课速度慢,课堂容量少,要求学生能用简单的英语交流,能听懂简单的小故事,侧重识记和浅层的理解,思维难度不大,学生可通过感知语言来完成学习任务。而中学英语教材容量大,每册书12个单元,词汇量和语法知识远比小学的量大、难度大。老师上课的节奏快,要求高,除了听,说还要求读、写四种能力综合发展。

2.教学内容脱节

教学内容的脱节一方面体现为教学内容的重复。例如,大多数初一教材中出现的单词,学生在小学阶段都学过。另一方面体现在跨度上。小学英语教学比较重视句型操练及机械模仿;而中学英语教学的句型多而复杂,语法知识繁多,学生很难准确把握和理解,所以会令许多初一新生在学习英语时感觉负担重、压力大。

3. 教学方法脱节

由于小学内容相对来讲要易学,学生在课堂上几乎是边玩边学.在这种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利用游戏,唱歌,模仿等形式学习英语,正好适应了小学生的特点,学生的积极性比较高,乐于模仿,敢于开口,有较强的主动参与和合作精神。步入了初中后,这种趣味性正逐步逐步地消失,从培养小学生的好奇心,趣味性朝着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信心转化。

4. 学习方法脱节

小学英语教师基本采用直观方法组织教学活动,小学生通过感知语言材料即可完成学习任务。而到了初中之后,语言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学生除了感知语言材料外,还必须理解材料。这就要求学生学会理性思维的方法。一旦学生的学习方法与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吻合,英语的教与学就会互相脱离。

5. 学习技能脱节

小学生普遍缺乏分析问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较依赖教师。他们的学习技能基本上只是机械模仿,是一种被动的技能培养。进入初中后,学习技能开始从机械模仿转换为有意义的操练和在真实情景中的交流,从被动学习转换为主动学习。

三、解决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问题的对策

小学和中学英语教学是相互关联的整体,小学英语是初中英语的基础,初中英语是小学英语的延续。因此,如何使小学英语向初中英语自然过渡是防止两极分化、提高基础英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它也是我们当下必须解决的难题。

1、中小学教师都必须转变观念,端正教学态度,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阶段是打好英语基础的关键时期,小学英语教师不能只停留在学生小学阶段的英语学习,也不能将完成小学阶段教学任务作为英语教学工作的终点,而应着眼于学生整个英语学习阶段和过程。而初中老师不要只把教学目标放在中考上,为中考而中考教学。应该了解和分析好衔接教材的内容,做到融会贯通,搞好衔接教材的过渡。在初一的预备篇,就应该对学生进行字母、语音、语法的深入训练。同时,更应该注重知识的趣味性,让学生欣然接受知识,并为学生繁重的学习负担减负。

2 、中小学教师都应该教学上循序渐进,授之以渔。

教学衔接范文第4篇

〔中图分类号〕 G633.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1)09(A)―0040―01

许多初中语文教师在长期的教学中都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不少在小学阶段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却骤然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根本的则是小学生升入中学后,由于在许多方面的不适应形成了学习“断层”。因此,研究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差异,寻找一条跨越教学断层的途径,实现中小学教学的无缝衔接,引领学生向更高的层级迈进,使小学生能尽快地适应中学学习,是初中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的课题。

一、做好心理状态的衔接

小学和中学语文教学的衔接问题涉及的是处于两个年龄阶段的同一批学生,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在儿童期和少年时期的身心发展特点,给予学生更多的关心和爱护,并适时地对其进行心理调节,让他们以良好的心态面对新环境,进而逐渐适应初中的学习和生活。

由于小学毕业考试的突击复习和一个假期的休息,再加上心理上对学习的松懈,必然造成学生对小学所学语文知识的遗忘。而随着年龄的增长,初一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较小学毕业前有了一定的变化,如,表现自我的欲望不如小学阶段强烈,学语文的兴趣逐步下降等。这些都会造成学生学习成绩的下降,因此,教师要试着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注意做好师生间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喜欢上初中的学习环境,继续保持和发展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加强教学方法的衔接

无数教学实践证明,学生语文学习的好坏,是靠教师“引”出来的,而不是靠教师讲出来的。小学生升入初中后,对新的学习环境及新的教学方法很陌生,这时语文教师就要当好“桥梁”,多给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不仅让他们“学会”,更要让他们“会学”。笔者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要使我们的教学有成功的希望,就必须以学生为本,积极摸索激趣方法,运用灵活多样的、适合本班学生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欲望,依靠全体学生共同营造健康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在愿学、乐学、勤学中提高语文能力。

如,在讲授蒲松龄的《狼》时,笔者让学生八人一组研究文本,之后让学生当小老师,串译、讲解课文。讲课的学生在准备阶段全身心投入,将课文及课下注释完全背诵了下来。上课的时候,小老师们各显神通,有的用图画展示故事情节,有的讲故事,有的表演课本剧,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真正地把学生摆到了“学习的主人”的位置上,教学自然收到了极大的成效。

三、加强语文知识的衔接

众所周知,蓝图构想得再好,没有砖瓦不行。因此,对学生的严格要求,首先应严在字词句上。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是搞好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重要前提。在严格训练、讲究实效的基础上,教师应着力于扩展学生的阅读面,拓宽学生的视野,并教会学生做读书笔记、写读后感等。只有切实打好了学生阅读的基础,教师才能在写作训练上加大训练力度,以读促写,以写带读,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综合能力。

四、做好考试评价的衔接

教学衔接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初高中数学 衔接 教学策略

初中毕业生以较好的数学成绩升入高中后,有部分学生不能很快适应高中数学学习,出现了严重的两极分化,少数学生甚至对学习失去了信心。本文分析了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以及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相关措施,以便实现学生又好又快地发展。

一、学生数学成绩下降的原因

从环境和心理方面讲,有的高一学生对环境的变化不适应,在经历了紧张的中考后产生了“松口气”的想法,入学后无紧迫感,还有部分学生对学习数学有畏难心理。

从教材方面讲,初中数学教材内容通俗具体,多为常量,题型少而简单;而高中数学内容抽象,多研究变量、字母,不仅注重计算,而且注重理论分析,这与初中相比增加了难度。

从课时方面讲,在初中,由于教学内容少,题型简单,因此课时较充足。而到了高中,由于知识点增多,课时减少,课容量增大,进度加快,对重难点内容没有更多的时间强调,对各类型题也不可能讲全讲细和巩固强化。

从学法方面讲,在初中,学生习惯于围着教师转,不注重独立思考和对规律的归纳总结。到了高中,数学学习要求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归纳总结规律,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二、搞好初高中数学衔接教学的策略

1.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教学。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自主建构的,也就是说,一切新的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意义自主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数学学习不应被看做学生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就好似一个容器可以任意地被装进各种东西,恰恰相反,数学学习同样是每个学生的主动建构,他按自己的认知结构建构(同化或顺应)自己的认知结构。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先引导学生分四个模块整理初中数学内容:代数、几何、统计、概率,建立各自的知识网络结构。比如代数的主要研究对象有数、式、方程、不等式、函数,这五个研究对象依次是螺旋上升的关系。而高一数学必修一就以函数为主线进行学习,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难度。这时以初中学过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为衔接基础,类比学习其他基本初等函数,建立完整的函数知识网络结构。因此,在讲授新知识时我们有意引导学生联系旧知识,复习和区别旧知识,建立知识网络,特别注重对那些易错易混的知识加以分析、比较和区别。这样可达到温故知新、温故而探新的效果。

2.尊重学生实际,实行分层次教学。

高一数学中有许多难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如集合、映射等,对高一新生来讲确实难度较大。因此,在教学中应从高一学生实际出发,采取“低起点、小梯度、多训练、分层次”的方法,将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递进层次逐层落实。在速度上,放慢起始进度,逐步加快教学节奏。在知识导入上,多由实例和已知引入。在知识落实上,先落实“死”课本,后变通延伸用活课本。在难点知识讲解上,从学生理解和掌握的实际出发,对教材做必要层次处理和知识铺垫,并对知识的理解要点和应用注意点作必要的总结及举例说明。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是培养理性思维的重要载体。因此,我们要时刻注重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提炼与应用,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思,触类旁通、横向联系、纵向发散,注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4.改进学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有不同的学法,改进学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积累过程。一个人只有不断接受新知识,不断遭遇挫折产生疑问,不断总结,才会不断提高。通过与老师、同学的接触交流,逐步总结出一般性的学习步骤,包括:制订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方面,简单概括为四个环节(预习、上课、整理、作业)和一个步骤(复结)。每个环节都有深刻的内容,带有较强的目的性、针对性,要落实到位。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听课习惯。听能使注意力集中,把老师讲的关键部分听懂、听会,听的时候注意思考、分析问题,若光听不记或光记不听,则必然顾此失彼,课堂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应适当地做笔记,领会课上老师的主要精神和意图,多种感官能协调活动是最好的习惯。引导学生养成独立作业的习惯,要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切忌一遇到小问题或习题不会做,就请教老师同学。引导学生养成系统复习小结的习惯,将所学新知识融入有关的体系和网络中,保证知识的完整性。

5.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和抗挫折能力。

我们在高一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生学不好数学,教师不能一味责怪学生,要多找自己的原因。要深入学生中,从各方面了解关心他们,特别是“差”生,帮助他们解决思想、学习及生活上存在的问题,使学生提高认识,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在提问和布置作业时,从学生实际出发,多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使其体会成功的喜悦,激发其学习热情。我们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使他们在失败面前能冷静地总结教训,振作精神,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努力争取今后的胜利。

总之,在高一数学的起步教学阶段,分析清楚学生学习数学困难的原因,抓好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能使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模式,从而更高效、更顺利地接受新知和发展能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

[2]袁振国(译).教育研究方法导论.教育科学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