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科技工作管理制度

科技工作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科技工作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科技工作管理制度

科技工作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关键词】科研;管理机制;监督机制;磁计量工作;创新

1.引言

作为笔者单位的磁计量工作平台是国家一级磁计量站,担负着各种设备的磁计量工作。科学高效的管理磁计量站工作是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科研管理机制的涵义,是指科研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科研管理机制本质上是科研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是决定管理功效的核心问题。磁计量站创新性引进科研管理机制和质量监督机制,就是把握了磁计量工作的核心问题,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科研单位磁计量任务的有序高效完成,从而促进国家一级磁计量站建设和正常应用的实现。

2.目前磁计量工作站管理模式的现状与发展方向

目前,磁计量站得到了较好较大的发展与进步,有着越来越清晰的定位和明确的职责划定。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磁计量工作的专业化程度也越来越高。磁计量站的发展与提供高质量的检测服务,关键还在人才。高新技术在磁检测领域愈来愈广泛的应用,需要技术机构在先进的检测设备这个物质基础上,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人才的引进和培育,保持磁计量人才队伍和人员岗位的相对稳定,并不断积累经验,这对于磁计量站的长足发展十分重要。

磁计量工作站想要实现科学管理,它的发展方向是:首先,需要的就是实现标准化管理,即要强化质量评估、规章制度、技术标准建设,并要求在工作中严格按标准程序办事;其次,需要实现的是系统化的整体功能,即要达到其整体功能与系统层次的优化组合,以提高工作效率与效能;再次,需要实现的是内部建立起信息系统,能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处理各种信息,保持其内外部环境信息的畅通。

由上述可见,在磁计量站的管理中,建立科学化管理机制的内涵就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科学化、系统化、信息化和专业化的“四化”管理模式。

3.磁计量工作中引进科研管理机制的创新性与探讨

3.1 科研管理机制的概念

科研管理机制是以客观规律为依据,以组织的结构为基础,由若干子机制有机组合而成的。科研管理机制以科研管理结构为基础和载体。科研管理机制本质上是科研管理系统的内在联系、功能及运行原理。它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1)内在性。科研管理机制是管理系统的内在结构与机理,其形成与作用是完全由自身决定的,是一种内运动过程。

(2)系统性。科研管理机制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系统,具有保证其功能实现的结构与作用系统。

(3)客观性。任何组织,只要其客观存在,其内部结构、功能既定,必然要产生与之相应的管理机制。这种机制的类型与功能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2 科研管理机制下的磁计量工作的特征

(1)以人为本

提供培训、进修和鼓励人才自由发展等条件吸引人才。磁计量站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才,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2)科研团队的确立

科研团队是以科学技术研究与开发为内容,由为数不多的技能互补、愿意为共同的科研目的、科研目标和工作方法而相互承担责任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群体。磁计量站只有依靠这样一个优势互补的科研群体,在充分发扬学术民主的前提下,以及具有战略眼光和很强协调能力的领导者带领下,才能持续产生新成果,如新的计量方法的发现等。

(3)激励机制的建立

磁计量站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监督约束机制,并在实际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优化组合,最终建立一整套强激励强约束的制度规范,达到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人、引导人、鼓舞人、鞭策人、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的目标。

3.3 计量工作中实现科研管理机制举措的探讨

为适应装备发展的需要,必须大力加强磁计量工作中的科研管理机制建设,以提供优质服务为出发点,强化优势计量检测项目,突出特色磁计量检测项目,提高磁计量工作质量和水平,增强磁计量技术机构发展活力和发展后劲,努力实现磁计量技术机构各项工作的科学发展。只有科学的科研管理机制才能更好地为计量机构服务,使磁计量站的计量工作更为高效顺畅。磁计量工作中科研管理机制高效运行的举措如下:

(1)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提高磁计量技术能力

加快自主创新和科技创新,全面提高技术服务和质量管理能力,不仅是磁计量站生存与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发挥好自身优势和作用,促进磁计量技术机构持续发展的外在要求。磁计量站应该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发展规划,并认真实施。要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大力开展技术革新,申报科技成果、专利发明,技术机构要逐步由“单一检测型”向“检测、研究、服务型”转变。同时,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步伐,为磁计量业务开展和磁计量站事业发展服务。加快机构联合,整合实验室资源,增强检测实力,开展资质认证、实验室认可工作,推进磁计量技术机构向机构一体化、技术数字化、管理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2)提高人员素质,增强发展后劲

事实证明,人的问题已经成为决定事业成败、影响事业发展最活跃的因素,成为提高工作质量水平、确保科学公正的关键条件,成为解决计量事业发展后劲的瓶颈问题。要提高人员素质,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要大力“挖”。坚持内部挖潜,坚持“培训教育是最大的福利”的做法,把做好培训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上。

二是要善于“引”。通过招考、招聘、合作等方式引进高素质、高层次人才,补充到研发、重点实验室、关键检测岗位等影响事业发展的重要岗位上为我所用。

三是要善于“用”。要制定出台一系列留得住人、人尽其才、材尽其能的制度措施,要创新机制,敢于提拔、重用、奖励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3)提高检定(校准)证书报告质量,提高公信力

检定(校准)工作不仅是磁计量站试验的基础依据,也是磁计量的生命,而检定(校准)证书报告是计量的最终产品,是检定(校准)工作的综合反映和工作质量的最直接体现。质量不高或者不合格的报告、证书,既无法反映产品质量、磁计量性能的实际状况,也直接影响着磁计量结果的有效性和磁计量的形象。磁计量应进一步加强对检定(校准)工作质量的管理,特别是检定(校准)报告、证书的管理。并且定时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计量法规、标准、规程以及方法,从而熟知各种操作技能,提高业务能力,确保出具符合标准、规程要求的原始记录、报告与证书。坚决纠正和杜绝无资质、超资质范围、检定(校准)不按标准/规程进行检定(校准),出具虚假数据或虚假证书报告的违规现象。

(4)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完善制度措施

磁计量要加强内部科研管理,按照“按制度管人、用流程办事”的原则,建立健全包括岗位职责、工作质量考核、过错责任追究、监督检查、人员奖惩、投诉处理等内容的各项工作制度,实现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要加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体系建设,根据《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要求,制定切合实际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定期开展内审和管理评审,对发现问题及时制定措施,认真解决和纠正,做到全员参与、持续改进,使体系保持有效运行,保证检验检测数据的公正、准确、可靠,不断满足委托方当前及长远的期望,争创一流的计量技术机构实验室。

4.质量监督概述

4.1 质量监督的定义

为了确保满足规定的要求,对实体的状况进行连续的监视和验证并对记录进行分析。质量监督不是一种个人行为,它是在一个单位最高管理者的授权下开展的,是代表最高管理者实施质量监督的,是磁计量检测全过程有效运行的保证。

4.2 质量监督的对象和目的

质量监督员对测试、校准或检定人员(包括实习期人员)及其工作质量进行监督。质量监督的目的在于确保实验室人员具有所从事的检测工作的能力满足规定要求,这种能力包括初始能力、持续能力。其主要目的在于解决过程中的弊病,最终目的是确保实验室的产品(结果报告)满足规定要求。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顾客要求、合同要求、法定管理机构要求、认可机构要求、实验室管理要求,同时还要关心隐含的需求和期望。因此质量监督不仅要监督有没有“不符合”,对已发现的存在问题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同时,对于合格的方面也应积极寻求改进的机会。

4.3 质量监督的内容

1)测试、校准或检定设备的状态;

2)测试、校准或检定方法的有效性;

3)测试、校准或检定结果的溯源性;

4)测试、校准或检定记录的准确性;

5)测试、校准或检定报告的正确性;

6)测试、校准或检定过程的公正性;

7)环境条件的符合性。

4.4 质量监督的方式

1)抽查监督。业务室负责抽查监督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抽查监督要做好有关记录,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通知责任部门实施纠正。

2)日常监督。日常监督由监督人员就监督内容的各个方面随时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或隐患。

4.5 质量监督的实施

1)完善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2)建立质量监督机构;

3)明确质量监督机构各级人员的职责。

5.结束语

本文结合磁计量保障任务的实际需要,提出了在磁计量工作中采用全新的科研管理机制,并探讨了这一创新性机制的具体实施举措。计量工作中采用科研管理机制的运行模式更能凝聚智力,整合力量,对于靶场未来开展高效顺畅的计量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此外,磁计量站的认证认可,促进了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通过文件化的管理方式使计量检测的质量管理更加规范化。但是仅有规范化的文件是不能让体系自始至终保持有效运行的,必须要有相关的措施作为保障。建立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并实施经济责任制考核是维持体系运行的有效手段。

参考文献

[1]赵秋洪.计量管理新模式[J].中国计量,2007(12).

[2]王嘉彦.发挥团队优势 打造特色科研[J].中国高教研究,2006(06).

科技工作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消防 消防科技工作 消防事业

中图分类号:TU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c)-0195-01

我国消防事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国家的重视。在新时期,对消防事业的重要批示为消防工作的发展方向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消防工作要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响应国家号召,推动我国消防事业快速稳定发展,主要加强消防工作的落实。

1 消防事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在2011年共发生火灾12.5万起,其中死亡人数1106人,受伤人数572人,财产的直接损失大约是18.8亿元,与2010的数据相比,火灾发生次数下降了9.6个百分点,死亡人数下降了0.2个百分点,受伤人数下降了0.2个百分点,直接财产损失上升了5.9个百分点。虽然我国近几年的火灾形势总体保持稳定,但是我国社会中还存在着很多亟需解决的安全问题,各种矛盾的存在,也给消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要求我国要加强消防科技工作的发展,以促进消防事业的发展,保障社会安全。

2 消防科技工作的现阶段任务

2.1 提高消防科技工作的管理水平

根据先进的理论,运用科学的方法,利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将消防监管的职能从传统的行政管理,转变成公共服务模式。建设消防法律法规体系,制定消防监督管理行为规范,颁布公共消防管理制度,为消防工作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2.2 提高消防科技工作中的防控火灾能力

我国的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加强火灾的防控技术,需要依靠先进的消防科技工作,首先要研究出先进的材料、新设计和新技术。尤其重视对重特大火灾的防控措施,在对历来火灾发生原因统计进行分析,从根源上对火灾发生进行预防,利用科学技术对可能发生火灾的地区进行实时监控,科学安排消防部队的安置位置,合理配置社会的消防资源,降低社会重要场所的火灾风险。

2.3 提高消防科技工作中的灭火和应急救援能力

灭火和应急救援是消防科技的重要发展方向,对灭火和应急救援能力的提高,需要依靠科学高效的灭火措施,根据科学技术研制出具有高抗性灭火救援装备,提高重大火灾发生时的救援能力。在特殊的救援环境下,比如:高温、浓烟、有毒、缺氧等复杂的环境,不仅需要先进的防护设备,还需要消防人员过硬的个人素质,利用科技技术对消防人员的训练也是为提高灭火和救援能力的重要举措。

3 消防科技工作的落实措施

3.1 消防科技工作制度的保障

消防科技工作的进行的基础保障是制度的制定。我国已经形成了一支以各级公安消防部队、部署消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及其他消防科研机构为主体,大型消防企业、相关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为补充的消防科技力量体系。根据消防科技工作的改革,保证消防科技工作的平稳发展,强化消防科技工作的有力开展。

3.2 防控火灾的技术支持

在消防科技工作的防火灾方面中,要针对城市建筑的各种特点,研究并且制定不同类型的技术措施。比如,在有较多地下工程的城市,重视消防通道的建设;在高层建筑较多的城市中,重视消防供水的措施;在老城区中,可燃建筑密集和石油化工业基地,在具有这种特点的城市,主要注重消防分隔带的设置。针对不同特点的城市,制定适当的消防规划,采取相应的消防监督,提高城市的防控能力。

3.3 消防部队装备的更新

消防事业作为一种高危险职业,需要对消防人员的人员安全做到保障,研制出新的消防部队装备是需要提上日程的措施。从防火、防爆、抗撞击的角度出发,将消防装备致力于保护消防人员安全的角度去设计。在救援过程中,需要对建筑进行的装备也是为救援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保障。对消防部队装备的更新,不仅提高了对重点工程的保护工作,保障消防人员的安全,同时也提高了救援的安全性。

4 消防科技工作的人才培养

人才的培养在消防科技工作中是关键性的因素。近几年,我国相关单位十分重视消防科技工作人才的培养工作。从根源出发,贯彻科学发展观,将人才培养树立为首要目标。

4.1 完善人才的引进机制

在消防科技人才的采用方面,不仅可以从社会上招聘,进行再培养,还可以设立高校院校接受的直接选拔方式。运用多途径对人才进行引进,对人才进行全方位的培养,全面协调消防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消防科技工作的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都要完善,定期选派优秀消防科技人才到国内外高等院校进修,保证我国消防事业与时俱进的发展。

4.2 完善人才管理机制

在消防科技人员的管理中,对消防科技人才的管理,从传统的身份管理,通过科学合理的优化人才结构,过度到岗位管理。通过对消防的监督性、灭火救援能力评定和专业技术的考核,对专业技术的领导岗位进行评任。提高整体消防科技人员的综合素质,使专业技术人员更为专业化,再结合岗位带头人的制度,对骨干队伍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4.3 完善人才培养的奖励机制

根据不同的岗位内容和业绩建立对消防科技人才相应的评价和奖励机制,激发消防科技人员的工作热情,提高消防科技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消防专业人员设立培养和奖励基金,为业绩突出的人员提供进修机会,营造一种积极的竞争环境,同时提高消防科技人员的能力。

5 结语

消防事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发展。火灾不仅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还给社会带来了一定的混乱,加强消防科技工作的发展,降低重要场所的火灾危险,为消防工作的安全进行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制度支持,推动消防事业的建设,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 胡记玉.依靠科技进步,振兴消防事业[J].中国消防协会,1994(2):5-8.

科技工作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我演讲的主题是:科技兴行为己任,开拓创新谱新篇。

今天,我走上这个演讲台,心情既激动又兴奋,我衷心拥护中支党委的英明决策,坚决支持中支的人事制度改革,我愿意在改革的大潮中接受全行人民的检验和挑选!科技兴行,人人有责,科技人员更是责无旁贷!我竞聘科技科副科长,正是为了以科技兴行为已任,在我行的电子化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贡献。我竞聘这一职位具备以下几点优势:

一、我热爱金融科技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金融科技工作具有浓厚的兴趣,对科技事业产生了深厚的感情。我曾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去年又被中支评为爱岗敬业先进个人。

二、我从事科技工作已有14个年头,具有丰富的科技理论知识和科技实践经验,对科技工作的管理有深刻的认识,而且是历任科长的好参谋、好助手。

三、我具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曾在国家级计算机报刊上20多篇,而且有5篇被多家报刊转载。

四、我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吃苦耐劳的优秀品德。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保持刻苦努力、兢兢业业、任劳任怨的良好精神状态,不仅在工作中独当一面,而且敢担责任,勇挑重担,为我行的金融电子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做出了大家有目共睹的成绩:我作为负责牵头的主要技术骨干,开发了三证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等10多个大型计算机业务应用软件,负责完成了同城清算系统、天地对接系统、城市金融网系统和大楼局域网系统等8个大型电子化应用项目的建设,其中5个项目还受到上级行的书面表扬。

随着科技信息的迅猛发展,如何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争取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如果组织和同志们选用我,我将紧紧围绕“做好科长助手,架好科技桥梁,启动科技创新,推动科技发展”的工作总思路,努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首先,是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

一是对科员,要以身作则,做一个好主管。为此,我将严字当头,从严管理,从严要求,既严格要求自己,也严格要求员工。既要带头学政治,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修养,做一个有理想、讲政治的带头人,还要带头学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做一个精通业务、善于管理的好主管。总之,要处处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以自身的模范行为去影响大家,带动大家。

二是对科长,要积极配合,作一个好助手。作为副职,要正确认识自己的职责,在处理实际问题中既不能越俎代庖,也不能毫无主见,更不能推卸责任,要大力协助、配合科长做好各项工作,同时,还要勤于思考,多动脑子、多出好点子,做科长的好助手和好参谋。

三是在科长与科员之间,要上传下达,架一座好桥梁。一方面,要正确领会科长的工作思路,在员工中传达贯彻;另一方面,要及时掌握员工的工作情况和思想动态,向科长及时反映他们的要求,做好信息沟通和意见反馈工作。另外,在工作中还要注意加强内部团结,增强整个部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强化内部管理,规范我行的金融科技工作。

科技部门是中央银行的要害部门,即要提供技术保障与服务,又要防范和化解高科技风险,如果内部管理不善,将带来不堪设想的后果。为此,我认为,一是要结合本行的实际,继续完善和补充我行的科技管理制度,对我行金融科技的发展、建设、服务、管理等工作进行全面细化,形成规范。二是要建立有效的督促约束机制,加大对制度执行的检查考核力度。三是要进一步理顺科技部门与各相关业务部门之间的关系,对科技部门的职能、职责进行科学的定位。四是进一步加强对县支行金融科技工作的管理,努力使县支行的科技工作在基础设施、项目运作、技术服务、制度建设、管理水平等方面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狠抓网络建设,完善我行的计算机安全管理体系。

信息革命的关键是网络,科技兴行的关键同样是网络!网络建设是我行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我将努力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搞好内联网工程建设,并以内联网为依托,进一步搞好信贷登记咨询系统的全国联网和公文传输系统、电视电话会议系统等网络工程的建设,二是进一步完善我行的信息港和电子邮件系统的建设,加快我行无纸化和自动化办公的进程,努力使我行电子化办公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与此同时,我将加大对全行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全行员工的安全意识;强化对计算机安全管理的组织领导,建立健全计算机安全管理组织体系;制定切实可行的计算机安全管理制度,并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计算机安全检查,确保我行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

四、强化服务意识,完善我行的技术保障与服务体系。

服务是科技工作永恒的主题。要搞好我行的技术保障与服务,我认为,一是要强化科技人员的服务意识,要克服畏难、厌烦等情绪,尽职尽责地为各业务部门提供高质量的科技服务。二是要强化全行员工的科技意识,提高全行员工的科技水平,使业务人员能够更好地配合科技人员搞好各项服务。三是要建立服务台帐和服务登记卡制度,将每一台设备、每一个软件的技术保障与服务工作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四是与重点服务部门建立联系会制度,做到定期走访,定期维护,消除隐患。

五、以软件开发为创新突破口,开创我行的科技工作新局面。

软件开发是科技工作的灵魂,也是科技工作创新的重点。我将以此为突破口,来开创我行科技工作的新局面。一是大力开展业务调研,挖掘有价值、有意义、有影响的开发项目;二是努力争取上级行的科技经费和开发项目,使我行的科技工作上台阶、出成果。三是在开发过程中,采劝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把有实力、有水平的技术人员请进来,帮助我们搞开发,同时也把我们的科技人员派出去,参与封闭式的培训和项目开发,迅速提高科技人员的软件开发水平。今年我们就准备采取这种方式开发信息港二期工程,争取达到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高档次,为我行实现无纸化、自动化办公建立一个良好的网络服务平台,也争取在武汉分行将要举办的网页设计比赛中取得好成绩。

六、积极倡导科技兴行意识,树立我行现代银行的良好形象。

科技兴行,已经成为国内银行业的共识。如何树立全行员工的科技意识,如何激发全行员工学微机、用微机的热情,已是我们的当务之急。我认为,除了进行必要的宣传、教育、培训等工作外,更需要有具体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来配合。为此,我将做到以下两点:一是在中支信息港上开辟计算机网上学习栏目,为全行人员提供一个便捷、有效的计算机学习环境;二是想方设法改善我行的硬件设施和上网条件。目前,由于安全的要求,我行员工上网的条件受到很大的限制。我认为,长期这样,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利因素:一方面不能在互联网上获取大量的有益信息,不能从中学习电子商务、网上银行等新知识,另一方面也会抑制大家学习、使用电脑的热情。为了解决上网与安全的问题,我将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申请一根互联网专线,一线共用,将互联网接入到每家每户,实现网络进家门,尽快使全行干部职工个个懂电脑,人人会操作。只有当我们每个人都成电脑操作的行家里手的时候,只有当我们办公桌上的电脑不再成为摆设的时候,才能真正树立起我们新余中支现代银行的光辉形象!

科技工作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 科技档案管理 现代化

一、构建现代化的科技档案管理模式

科技档案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实质上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搭建科学的信息管理平台,档案管理信息化的一个明显变化就是档案载体由传统的纸张形态扩展为缩微型、声像型及机读型,这一变化使众多杂乱无章的档案有序化,满足了用户对档案信息多方位的需求,同时也提高了档案信息的利用率。而科技档案管理也面临着从传统模式向现代信息化模式转变,将原来传统服务的静态式、被动式、直接式、实物交互式的服务模式,转变为一种更为主动的姿态和超前意识向用户提供多维的、动态的信息服务,这包括对网络信息在内的各类信息进行系统化、逻辑化的分析和深加工,不断激活静态信息并挖掘其潜在价值,为信息主动寻找最合适的用户,并提供增值信息服务等。

二、构建创新的服务模式

科学的管理制度伴随着管理理念的更新,建立一种新型的服务模式及科学的管理制度是当务之急。馆藏的有形性,时空的局限性,操作的手工性,服务的单一性及利用的局限性,这种陈旧的服务模式已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要求,须要由封闭型服务向开放型服务转变,由被动服务向主动型服务转变。为使科技档案兼有情报、信息等多项功能,为科技工作提供多方面的服务,需要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从整体上研究信息材料的采集、加工、组织、开发与利用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对各种载体的档案信息进行加工编辑和数字化技术的转换处理,使之成为二次、三次文献,建立科技档案信息数据库,将其成为可直接利用的数字化信息,并在信息检索、处理、交流和利用等服务中,把所获取和评估的科研信息最大化的提供给科研人员。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快捷、全面传递信息的任何形式工作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便更好地将科技档案信息检索、传输、摘录和分析处理,来满足科研工作的需求。

三、构建科技信息编研工作模式

科技工作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在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人口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是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有五项任务,其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平衡、建立流动人口优质服务新体制等四项工作都与计划生育科技工作息息相关。可以说,科技工作是新时期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支撑。

1、稳定低生育水平需要科技支撑。稳定低生育水平是当前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首要任务,指导群众选择长效适宜的避孕措施,避免计划外怀孕,是计划生育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也是计划生育科技工作的重要任务。

2、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需要科技支撑。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需要各级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大力开展“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广泛的开展优生知识宣传、优生筛查、药物干预、咨询指导、孕产期保健等工作,努力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不断提高出生人口的素质。

3、促进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平衡需要科技支撑。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造成性别比失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利用现代医学科技手段选择性别生育。因此,在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中,制定严格的b超管理制度、定点施术制度等,严厉打击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人工终止妊娠行为,并要求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认真做好孕期随访服务。

4、建立流动人口优质服务新体制需要科技支撑。流动人口是城市发展的建设者和生力军,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属地化管理、市民化服务”的新体制,是我们面临的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流动人口中绝大多数是育龄人群,需要计划生育、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服务,这就要求我们计生服务人员及时了解流动人口技术服务需要,适时为他们送去关爱和服务,以满足他们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需求,使他们享有同常住人口同样的权益。

二、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将满足群众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需求作为科技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人口和生育问题,是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根本问题,也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必须从注重民本、关注民生、尊重民意、体察民情的角度,认识和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要把加强宣传教育、普及生殖健康知识,倡导生育文明,深化优质服务,提高群众生殖健康水平,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些工作恰恰也是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的主要内容。

三、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将改革创新作为科技工作发展的根本动力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量,把捉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把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工作也要按照这一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工作发展的根本动力,在改革创新中谋发展、求进步。

四、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大力加强科技工作的能力建设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要使群众真正成为计划生育的主人,满足他们日益增长的计划生育/生殖健康需求,需要我们不断加强计划生育科技工作的能力建设。一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技术服务队伍。二要形成稳固的技术服务体系。三要完善行之有效的服务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