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工程管理类合同

工程管理类合同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工程管理类合同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工程管理类合同

工程管理类合同范文第1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类专业 实践教学 实践能力

[作者简介]斯庆(1978- ),女,内蒙古巴盟人,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项目计量与计价。(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4)36-0161-02

工程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专业培养目标实现的关键,是专业理论知识和技术的应用、提高学生感性认识、巩固和验证所学知识的重要手段。

一、工程管理类专业实践存在的问题

工程管理类专业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很强的“工程+管理”复合特点的、理论扎实和综合实践能力强的人才,该专业学生需要具备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管理、工程经济和建筑工程相关法律法规等基本知识。从全国各职业院校工程管理类专业建设及教学质量来看,目前均达不到社会和企业的需求。仅从建筑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具备的工程施工能力、项目管理和工程承包管理能力达不到企业的需求;学生的岗位知识、专业化与职业化要求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

二、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路与建议

(一)校企深度合作,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

以“校企合作、双向互补、合作共赢、共同促进”为宗旨,建立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让企业为老师和学生提供专业实训的实践平台、保证学习和工作的可持续性,学生在企业导师和专任教师的指导下为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真正做到校企双方的“双赢”。

(二)创建工程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第一,师资队伍建设及提高教师团队实践教学能力是工程管理类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重点。为了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适应社会需求和专业人才培养的需要,结合专业教学改革目标,以“高标准选拔、多渠道培养”为原则,培养素质优良、学缘结构、年龄结构和专业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第二,编制可行的课程实训教学大纲和实习实训指导书。在指导书中详细列出实训要求、实训内容、专业基础工作、工作深度、考核标准,将实训的各项内容尽量量化,以便考核。第三,加强实践教学的过程管理。实施校内外“双导师”共管制,即采用校内“导师”在课堂教学和网上跟进指导、企业“导师”对学生岗上指导;学生向校内和企业“导师”汇报实习、实验、课程设计等实训成果,并提交实训报告;专业及课程实训结束时召开总结评价会,最后结合学生自己的评价、专任教师和企业专家的评价,共同评定实践成果,完成职业能力素质考核和实践考核。第四,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考核制度:建立实训考勤、答辩、评价和汇报制度,通过实训成果、实习日记、实训总结、考勤情况、实习单位鉴定、答辩、上交收集的实训现场资料和自评、互评结果综合评定实训成绩。

(三)加大实践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的研究力度,注重培养专业实践能力

一方面,选取实践教学内容应考虑培养学生的综合工程素质。首先,精选实践教学内容,使其与工程实践内容相衔接;其次,强化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性,保证实训内容相互之间的承前启后、由简入繁、循序渐进;最后,要求企业和学校的“双导师”带领学生真题真做,实现专业理论和实践的紧密对接。

另一方面,为了使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和今后的工程实际紧密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项目导向、任务驱动、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加大校内工程管理信息化实训室建设力度,让学生体验全方位、实战式、全过程、参与式的实践教学方法,在学习中积累工程管理经验。

三、创建“四层深、五种类、三步曲”实践教学方案

(一)“四层深”综合实践能力训练及实施

“四层深”是指:(1)专业基本素质和技能培养,如公共基础素质课程、社团活动、专业讲座等;(2)专业基础技能培养,如课内实训和课程设计等;(3)单项能力培养,如认识实训、生产实训等;(4)专题设计能力培养,如综合训练和顶岗实训等。工程管理类学生应在掌握基础理论的同时注重实践。要提高实践能力首先要梯度地安排课内实训、课程设计、认识实训、生产实训、顶岗实训、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各实践环节;其次,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和教授作专题讲座、综合案例讲座;最后,大力提倡大学生课外社团等活动。

(二)“五种类、三步曲”实践教学方案

“五种类”是指工程管理类专业实践课程体系设置考虑工程、管理、经济、法律、计算机和软件应用等五类知识的综合。实践中注重优化课程内容和实施时间的先后顺序,搭接各课程、融汇单个课程内容、贯通系列课程、融合不同体系课程知识(见图1)。通过设计单项能力训练、能力合成训练和综合能力训练等三个模块的设计将以上五类知识融入实践教学活动中。

“三步曲”是通过制定详细的实训教学大纲,完成从“理论知识―实践应用―提高综合技能”的任务,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的(见图2)。第一步,综合课程内容。通过课内实训、课程设计和实验实训教学实现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达到专业基础技能的培养。第二步,融合不同课程内容。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完成认识实训、生产实训、综合性课程设计(如工程管理软件、工程招投标、合同管理等课程)环节的实践教学来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使不同课程内容得到融合和运用,达到综合能力层次训练。第三步,融合专业知识。在顶岗实训、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中,通过由教师提供的实际工程项目作为设计和实训题目,达到融合专业知识的目的。

四、“四层深、五种类、三步曲”实践教学方案实施

“四层深、五种类、三步曲”实践教学方案主要通过课内实训、课程设计、认识实训、实验实训、生产实训、顶岗实训及课外实践教学环节,由简入繁、逐步深入地实施。

(一)实训教学的层次与内容

1.认识实训。这是专业入门的引导,是学生首次亲临施工现场了解和感知工程的活动。认识实训环节能够增强学生对工程实践的直观认识和感性了解、为后继专业理论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2.生产实训。这是在学习若干土木工程技术类和工程管理类等专业基础和专业理论课程基础上的实训活动,一般安排于第二学年。学生通过生产实训教学过程,能够参与工程项目施工管理过程、造价管理过程和质量管理过程等工程实践,使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工程实践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3.顶岗实训。这是在专兼教师指导下,通过校企合作在真实的工作岗位上进行的。该实训可利用企业人力资源、工程技术力量、机械设备及工作环境来完成专业实践教学任务和工程实践项目,通过此实训也能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职业岗位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二)实验教学内容

1.技术类实验实训。它涵盖建筑工程材料、工程力学、工程结构、房屋构造基础理论和施工技术等课程对应的实验、实训、课程设计等。技术类实验实训环节是根据工程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教学要求,依托校内外实验、实训室实操完成。学生通过该项实训能够直接得到实验数据,与所学课程知识接轨,为后续课程和参与施工管理实践奠定基础。

2.管理类实验实训。它含编制工程进度计划及进度控制、计算工程量、确定工程造价、编制施工组织方案和施工方案、编制项目采购方案、进行项目评价、绘制工程CAD图、编制招投标文件、评定项目标书等实训内容。

3.综合类实验实训。它含有工程项目管理模拟、沙盘实训等,如工程项目组织、成本、质量、进度控制及招投标、合同管理等综合训练;在管理类实验实训教学的基础上,整合单项能力训练模块,结合工程管理基础理论、方法和手段实现合成训练,提高学生对各课程知识的综合认识。

(三)课外实践内容

课外实践是根据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结合社会需求、学生兴趣和专业规划理论,在各专业教学计划的各个学期中安排的,主要为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可以通过组织专题讲座、参与工程实践、完成专题调研(毕业生跟踪调研、教学质量调研等)、参与技能竞赛、在企业兼职等方式,从而培养学生职业道德、领导能力,提高综合素质。该实践活动通过撰写专业论文、完成专题研究、编写调查报告、创新工作计划和完成总结报告等形式来完成。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专业合格人才的重要环节。工程管理类专业“四层深、五种类、三步曲”实践教学方案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表现。该方案能够实现学生在知识理论体系上从点到面的突破、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提升,也是培养单项能力到合成能力再到综合能力的关键。

[参考文献]

[1]任宏.建设工程管理概论[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

工程管理类合同范文第2篇

关键词:工程管理;实验中心;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4-0087-02

工程管理是围绕工程活动过程而开展的管理活动,其研究和解决的是工程技术活动所涉及的管理规律和问题,该专业合并了原建筑经济、国际工程招投标、房地产经营管理、物业管理、造价管理等多个专业,是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管理类专业。工程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具备管理学、经济学、土木工程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手段,能够在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从事项目决策和全过程管理的复合型高级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工程管理专业具有鲜明的务实性和应用性特征,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体现工程管理专业的时代特点,在教学中必须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以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为平台,加强专业实验教学与管理。

一、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建设的必要性

实践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动手能力具有特殊作用。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应具备满足实验教学需要的硬件和软件,需要根据工程管理专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设计以实践学习为中心的实验课程和项目,广泛利用信息技术和计算机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通过实验可以系统地掌握基础理论的应用和工程方面的优化及管理,拓展相关的新知识、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技术,并能够以较强的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一) 许多课程需要通过实验教学完成

工程管理专业具有技术、经济、法律和管理四大平台课程,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主干课程需要通过实验教学来完成。其中技术类课程,如工程测量、建筑材料等可以利用工科实验室,但经济理类课程需要自设实验室,主要有工程项目管理、施工组织与管理、工程估价、房地产经营、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等,如工程估价课要借助造价软件,特别是课程设计需要利用造价软件模拟。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成为实验教学重要的前提条件。

(二)工程项目精益建造的要求

精益建造的概念由Lauris Koskela于1993年首次提出:精益建造是指在建设项目交付过程中以价值流为中心,运用专业技术和方法,实现顾客价值的最大化、浪费最小化的建筑生产管理模式。精益建造在产品生产过程中追求精益思想,保障生产资源的高效转化和价值流的顺利流动,使得高质量的产品与高水平的生产力同时产生[1]。精益建造对专业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应多对操作能力和设计能力加以训练,才能适应精益建造的模式。

(三)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可以解决工程管理专业实习困难问题

在工程管理专业本科教学中有认识实习及生产实习,但是由于实习时间的限制,学生很难在一两个月内通过实习,对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和过程有比较全面的感性认识,而只能了解工程项目管理表面的一些现象,很难深入到管理中更为复杂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手段和技能。同时,由于学生安全问题,实习地点的联系一直是实习教学的难点,如果能够将工地现场的实习放在实验室中完成,将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建立工程技术集成展示实验室对实习教学将具有不可估量的贡献。

(四)企业人才的需求

郑州大学工程管理专业每届学生就业去向多为建筑工程局,就业岗位多为造价和施工管理。从毕业生反馈的信息来看,工程类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是扎实的建筑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读图识图,用造价软件进行施工图预算,通过计算机软件进行施工平面布置,绘制施工进度图及其他工程管理实务,同时企业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通过实验情景实训可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能力。

二、工程管理专业实验的特点

工程管理专业依托于土木工程和管理学,工程管理实验既有体现工程技术的工科实验,也有体现管理理论应用的实验,建筑材料、工程测量等实验可以借助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室来完成,而管理理论应用则要在工程管理专业自身的实验室中完成。

随着工程管理学科的发展,其专业教学和研究工作需要在信息技术支撑下完成,工程管理实验室主要利用模拟教学系统来“模拟”工程管理活动实际的运作过程,通过对建设系统的模拟与仿真实验,使学生熟悉工程建设与管理的全过程,增加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因此,工程管理专业实验室的主要内容应是对工程建设和工程管理过程的仿真与模拟[2]。

三、工程管理专业实验中心建设的思路与内容

(一)实验中心建设的基本思路

实验中心将实验教学分为三大模块:技术类实验模块、管理类实验模块、综合类实验模块。技术类实验模块主要体现工程技术等工科实验,通过技术类实验的训练,学生会加深对技术课程的理解。技术类实验模块需要结构实验室、建筑材料实验室及测量实验室等工科类实验室,可以借助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管理类实验模块主要体现对管理理论的应用。综合类实验则是在掌握技术类和管理类实验的单项训练后,进行对工程建设的情景模拟,学生充当工程建设管理过程中的某一角色,进行综合训练,通过对单项知识的综合,达到对技术知识和管理理论的综合运用。三大模块实验可以和课程设计与实习等实践活动交叉实施。实验中心建设基本框架如图1所示。

图1 工程管理专业实验中心基本框架图

(二)实验中心建设的内容

1.工程管理数字化实验室。工程管理数字化实验室在一些学校也叫做工程管理信息化实验室,是集教学培养、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科技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模拟实验室[3]。它有两个主要功能:一是为学生服务,帮助学生在课后利用实验室平台和资源,进行自习复习、答疑、案例讨论;研究如何模拟专业主干课程教学所需要的工程情境,使学生能够在实验室环境内模拟建设项目管理活动。二是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服务,研究如何利用实验室平台和资源,提供先进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并进一步探索如何进行专业课程的仿真教学活动。数字化实验室可以进行的实验如表1所示。

2.工程技术集成展示实验室。技术集成展示实验室主要配备建筑结构的各种主要构件实物及三维模型,如桩基等基础类构件模型、墙体等砌筑类构件模型、砼构件、钢筋下料模型等工程施工过程相关的构件模型。通过实物或模型可以集成展示某类结构,如基础工程、设备与管道工程、钢筋砼工程等。同时可以展示出结构节点与细部构造,使学生了解建筑构造,加深对工程构件及施工过程的了解,既安全又可以在短时间内对工程全部施工过程有个总体了解,弥补在一个实习地点不能全部展示施工过程和工程构件的不足,增强学生对工程建设的认识。工程技术集成展示实验室和施工模拟软件相结合展现出所有分部分项工程,解决专业实习由于时间限制不能全面认知施工全过程的不足。

3.工程管理情景模拟实验室。工程管理情景模拟实验室主要训练学生谈判、协调的能力,工程管理情景模拟实验室的主要功能是模拟工程管理中的一些活动。管理情景模拟实验室可以进行工程项目管理模拟、招标投标模拟、协同工作模拟(PIP应用)、企业经营与管理模拟等,培养学生对建设工程生命期管理的认识与能力。学生可以进行角色扮演,比如,招投标活动,学生可以分成三组,分别扮演招标方、投标方和评标委员会,实验室提供案例资料,结合电子招投标系统,学生在实验室中完成招标、投标和评标的过程,直至定标、签订合同[4-5]。工程管理情景模拟实验室实验的主要内容如表2所示。

表2 工程管理情景模拟实验室实验内容

工程管理实验中心使用先进的项目管理沙盘、项目管理软件、招投标模拟系统、工程造价软件等硬件及软件实验设施,基本上覆盖了专业的主干课程,为教师的授课提供有利的途径和手段,使学生充分理解并贯通课程内容。工程材料、测量等实验可以借助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验室。工程管理作为土木工程和管理学交叉的学科,可以授予工学学位。目前我国工程管理专业有些在土木工程学院,有些在管理工程学院。所以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上会有所不同,但就专业本身而言,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实验课的开设可以丰富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习兴趣,树立他们对专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葛欣.基于精益建造的房地产开发项目质量管理[J].合

作经济与科技,2011,(18).

[2]黄华.工程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建设思路和方案[J].高

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1,(1).

[3]张爱琳.工程管理信息化模拟实验研究中心的建设构想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

[4]解本政.工程造价专业招投标模拟实验室建设研究[J].

中国成人教育,2011,(5).

工程管理类合同范文第3篇

发达国家高等院校正积极的将BIM理念融入建筑与工程类专业中,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课程研究和改革。如奥本大学(AuburnUniversity)在本科生课程中开设面向施工专业学生的BIM软件课程,通过实践,发现与相邻建筑院系学生相比,它们的学生具有更强的能力;加利福尼亚州立大学(CaliforniaStateUniversity)奇科分校在成本估算课程中引入BIM技术,提高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整体速度和效率;科罗拉多州立大学(CSU)施工管理系,在大一时,以BIM课程替换计算机辅助设计课程(CAD),培养学生基本的BIM建模能力;将BIM教学单元整合到专业知识中,比如结构、造价、进度控制等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BIM技术的运用起步较晚,BIM理念还没有贯穿到高等院校建筑与工程专业中。

随着BIM技术应用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建筑类院校意识到BIM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各种尝试。深圳大学土木工程学院与清华斯维尔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在该公司内部设立了学生实习基地,培养学生BIM软件的运用能力,连续两届在“全国高校大学生斯维尔杯BIM软件建模大赛总决赛”中获得本科组全能冠军、三维算量与清单计价单项比赛冠军等荣誉;2010年9月,广东番禹职业技术学院与北京互联立方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联合,进行校企合作,设立BIM项目工作组,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BIM技术;2011年,中南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在建筑学本科生中,挑选3年级作为教学改革试验年级,在教学团队、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与创新,通过一年的教学改革试验,获得了良好的效果;2012年,华中科技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与广州优比建筑咨询有限公司合作,率先开设国内首个BIM方向工程硕士课程,培养BIM综合管理人才。

2基于BIM技术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改革

技术的变革对未来建筑与工程专业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向企业输送人才的高校,如何培养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就变得分外重要。对工程管理专业而言,如何将BIM融入到现有的工程管理专业课程中,培养企业需要的工程管理类人才,是高校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工程管理专业是一个交叉学科,综合了土木工程类知识和管理类知识,同时作为一个应用型学科,其实践性要求较强。工程管理专业传统的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辅以认知实习和专业实习(或者没有)。目前,工程管理专业学生在大二时开始学习专业基础课,如工程制图、房屋建筑学,土木工程材料,工程测量等;在大三开始接触专业课,如土木工程施工技术、工程经济学、工程造价、工程项目管理、工程合同法律制度、建设法规等。学生真正接触专业知识的时间不长,并且主要集中在课堂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对工程实际情况没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同时,工程管理专业所涉及的专业知识面非常广泛,在知识的讲解上,传统的教学方法将系统的知识面以不同课程的形式人为的分解开来,传授给学生;除此之外,专业课程内容中知识点的重复现象非常多,比如工程经济学和工程造价、工程监理和工程项目管理等等,由于多个教师共同教学,知识点重复讲授的情况更加频繁。因此,整体来看,传统的工程管理专业课讲授系统性不强,学生对于专业知识没有一个整体而直观的印象,不容易形成系统、清晰的专业知识体系,更不用说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由上文分析可知,工程管理专业具有知识面广、实践性强、专业知识系统、有层次等特点,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应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强调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BIM的产生,给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真实案例实践教学的基础上,通过BIM相关技术,将工程管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机的结合起来,形成一个系统、有层次的知识体系,学生掌握系统专业知识的同时,也优化教学工程流程,提高了整体工作效率。借助BIM技术平台,以一个完整工程的真实案例为核心,通过建筑制图、工程结构、工程材料、工程施工技术、工程造价、项目管理、建设法规等课程讲授案例中与本课程相关的知识点,以面到点,从实践到理论,通过案例将知识点串接起来,进而由点到深化,在BIM平台上,让学生系统、全面、可视化的了解工程设计、工程造价管理、工程招投标、施工管理、合同管理、运营管理等一。

3结语

工程管理类合同范文第4篇

一、传统教学模式在建筑工程管理课程教学中面临的困境

传统的工程项目管理教学模式仍然是一种以讲授为主的静态教学模式[1]。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基本还是通过教师“讲”,学生“学”完成课程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对于一些着重理论化、逻辑关系强的课程,如数学、力学等不可否认仍具有较强的适用性。但对于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来说,由于课程内容的特殊性和抽象性,传统教学模式在该课程的运用面临诸多困境。

(一)传统教学模式不能适应课程自身性质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系统性和综合性强,既包括进度计划编制、施工技术等实践性较强的内容,同时又包括质量管理、安全管理等管理类内容,是介于工程技术学和管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这一课程性质不但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更要切实具备实际项目管理能力。传统教学模式虽能基本满足理论知识讲授要求,但对于提高学生相关实操技能却作用有限。

(二)常规教学手段不能满足教学需求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特殊之处在于它对实践性的要求不体现在具体工程技术问题或是某个固定场景上,而是要求学生能从工程项目的投标阶段开始到最后竣工清场,全过程掌握项目实施和处理其中发生的各种经济、技术、法律和管理问题。因此受制于这一因素,常规教学手段中的课堂讲授、实验、现场实习等措施都无法完全满足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教学需求,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知识很难通过实验或现场实习得以重现。

(三)课程对象要求教学模式的创新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与学生习惯的前后内容联系紧密,数学公式推导环环相扣,知识点具体形象的一般工科课程大不相同。该课程融入了大量的管理学和经济学等知识,理论推导较少,但理念、流程、规范、法律要求等较多。对于学生来说,将这些抽象知识具体化、实际化,进而与工程实际相联系,是他们的迫切需求。为使学生深入掌握这些理论知识,必须认真探索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

二、PMST系统在建筑工程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中的作用和意义

如前文所述,受课程性质和内容等客观因素制约,传统教学模式和常规教学手段在建筑工程管理课程中的作用受到较大限制。为保证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合格现代工程管理人才,必须开拓思路,运用新型技术和方法,改革课程教学模式。

PMST系统,即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系统(Project Management Simulation Triaining)[2],借鉴现代沙盘教学形式,贯穿融合工程技术、管理理论等知识,模拟一个工程项目从中标开始到竣工结束的全过程管理。其核心思想在于强调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知识的具体化和实践化,通过硬件仿真模拟操作和软件智能方案评分,使学生将理论知识在仿真环境下最大限度地用于工程管理实践。充分结合PMST系统探索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1.完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教学手段

“管理是科学也是艺术。”[3]建筑工程管理课程实践性很强,但同时也要求学生领悟工程管理的艺术。受限于工程现场实际情况和教学手段等因素,以往的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实践环节基本与施工技术、施工组织等课程无异,学生只能看到具体施工部位和施工技术的做法,而很难把课程中的管理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如何让课程与工程实际相结合,一直是工程管理类课程的薄弱环节。PMST系统为解决课程教学与工程实际脱节问题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和方法。

2.促进形成逻辑完整严密的课程知识结构体系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作为工程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内容比较繁杂,一般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和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等内容,知识结构学科跨度大。在以往教学实践中,学生往往反映课程学习内容繁多,相互间找不到有机联系,掌握起来难度很大。引入PMST系统后,课程理论知识如融资计划、施工管理方案、现场紧急事件应对等在全过程模拟中都得以重现,各种理论知识按照实际工程开展顺序逐一得到应用,课程与实际紧密结合,形成前后呼应、逻辑严密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十分直观、深刻的理解。

3.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PMST系统能逼真模拟工程实际,允许系统参与者自主确定项目盈亏决策、进度计划编排、资金筹措、资源使用计划等活动,并依据系统软件自动判定项目参与者自主制定方案的合理性与可行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结合PMST系统,促使学生不止满足于基本原理的掌握,激发学生求知欲望,锻炼独立思考能力,将理论知识灵活运用到工程实践中,寻求项目管理的最优化方案。

4.提高学生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

现代工程管理中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和各方的沟通协调,因此作为培养项目管理人才的本课程来说,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是教学任务之一。在PMST系统操作过程中,每5~6人一组,完全按照工程实际管理岗位设置项目经理、财务经理、生产经理、经营经理等不同角色,由学生各自担任,在项目执行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由学生自由讨论,PMST系统要求每一位参与学生在真实气氛中体验项目管理决策,强调和组内其他成员的交流与合作,为学生在实际工作岗位中的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打下良好基础。

三、基于PMST系统的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与实施

(一)切实做好课程理论知识准备工作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强调实践,但并不否定理论知识的重要性。相反,只有深入熟练掌握理论知识,才能进一步将其运用到工作实际中。运用PMST系统进行教学,要根据工程项目全寿命周期内各项工作开展的先后顺序和各个岗位的技能要求,对课程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重组,加强技术、经济、管理、法律等各学科知识的有机结合,使之模块化、系统化,可大大改善教学效果,为PMST系统的实际操作打下坚实理论基础。

(二)认真领会PMST系统操作规则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PMST系统操作规则,完成仿真工程项目启动。以广联达公司出品的工程项目管理沙盘模拟(PMST)系统为例,首先将学生每5人一组模拟组建一个真实的项目经理部,让学生自主决定项目经理、经营经理、生产经理、采购经理、财务经理的人选,确定各岗位在系统仿真操作过程中的职责和任务。然后教师向学生详细讲解PMST系统软、硬件使用方法,尤其是解释清楚关于系统的基本假定、系统操作规则、施工费用支出、施工紧急事件补救以及施工报表填写方法等方面内容,为学生后续的项目执行做好准备。

(三)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实际工程项目面临的情况千变万化,PMST系统同样可以仿真模拟出工程实际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让学生从自主讨论和决策中深入领会相关知识的运用技巧。从资金筹措计划到各项施工费用的支出决策,从各构件施工顺序到施工材料,从施工现场临时设施容量确定到劳务班组的进出场安排,实际施工中所可能面临的一切问题,在PMST系统仿真模拟操作过程中都会遇到。每一事项的决策,都会影响到项目最终盈利数字,从而真实反映出学生对于工程仿真项目的管理水平。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改变传统的“评判者”角色,不能也无法直观给出“标准答案”,而应充分激励学生运用所学相关知识自主思考和讨论,并最终统一意见实施决策。

(四)借助PMST系统软件完成操作评价

在PMST系统操作过程中,由于各个项目部(学生小组)资金筹措计划、施工方案、劳务进出场安排和现场临时设施数量等各不相同,因此各学生小组最终操作成果无法用人力简单判定,必须借助系统自带的软件系统完成评价工作。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按照现实中工程项目施工过程资料管理要求准确填写PMST系统中的施工单据,并输入系统评价软件,从而判定仿真操作过程中是否存在错误环节和项目管理最终盈利水平。

四、运用PMST系统的几点建议

在使用PMST系统进行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注意。

首先,运用PMST系统不能只重操作,忽视策划。PMST系统在课程教学应用中可以归纳为项目策划和项目执行两个阶段,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学生普遍存在只重项目执行操作,严重忽视动手之前的工程前期研究和策划的问题。这一现象必须避免,因为从PMST系统设置初衷来说,追求的并不是让学生精确而近乎机械地完成仿真项目执行,而是借助系统提供的仿真工程项目,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做出项目管理最优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这一角度来说,“看不见”的项目决策重要性远远超过“看得见”的项目执行。

其次,教师要多应用PMST系统自建项目功能,加大系统应用深度。PMST系统初始状态下只有较简单的几个仿真项目供学生练习,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难免出现仿真项目紧缺、深度不够的问题。这时教师应充分研究PMST系统,依托其强大的项目自建功能,根据可视化语言自由创建仿真项目供学生练习,并由PMST系统软件自动完成其操作成果评价。这样不但充分发挥教学设备效益,更能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

最后,建议继续深入研究完善PMST系统。目前PMST系统的一些基本假定和操作规则距离工程实际仍有相当距离,例如,将所有构件简化成绑钢筋、支模板、浇筑三个工序,假定施工现场所有机械不需要人工值守等。这些假定和规则明显过于简单和理想化,建议相关专业教师和科研人员继续深入完善PMST系统,使其更加符合工程实际。

工程管理类合同范文第5篇

【关键词】重大工程;工程管理;规范化管理

重大工程的规范化管理技术要求实施全面化的管理措施,对工程实施的重点部分和细节部分实施重点管理。规范化的管理技术有利于推动重大工程建设的安全,保障其建设质量的高标准。

一、重大工程规范化管理技术模式对比

下文中笔者提出了四种类型的重大工程规范化管理模式,分别是:程序化管理模式、格式化管理模式、合同化管理模式以及信息化管理模式。

(一)程序化管理模式简介

1、程序化管理模式定义。程序化管理模式下工程建设管理就如同电脑程序一般,分工明确,各自都有自己不同的责任。程序化管理模式主要是将工程管理的责任进行类目划分,而后再在每一个类目下制定更加细致的管理要求和管理任务。该管理模式下工程建设的每一个部门都拥有参与工程管理的权力和义务,并且相互之间可以产生制约和牵制关系,有效的防止了内部管理风险的发生。该管理模式的管理主体是工程建设单位,实施主体则是参与工程建设的每一个人。

2、程序化管理模式的技术特点分析。程序化管理模式下,参与工程建设管理的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着必然的关联,而且内部管理结构非常精细,管理任务的传达具有高效、快捷等特点,管理措施的实施效果更为明显,管理效果的反馈也能够及时的传达。程序化管理模式下管理任务细致化,管理负担下降,有利于工程建设技术的推广工作,工程研究成果转化率高,保障了工程建设的质量,工期管理也更为简单。

(二)格式化管理模式简介

1、格式化管理模式定义。格式化管理模式重视全部工程建设参与主体的存在性,并对其实施统一的管理标准、管理目标、管理制度等,格式化管理模式具有一定的笼统性,但是对于提升工程建设的质量却具有重要的作用。

2、格式化管理模式技术特点分析。格式化管理模式对工程实施量化管理,拿网格来比喻,每一个参与工程管理主体都被设置在相同的网格之内,实施同等级的管理标准,其管理目标是一致的。格式化管理模式具有管理简单、利于管理调节和管理操控等特点。

(三)合同化管理模式

1、合同化管理模式定义。合同化管理模式是将工程管理承包出去,交由专业的工程管理机构替代管理。建设单位与管理委托方通过签订协议达成义务关系,管理委托方需按照建设单位的要求执行管理措施,并达到一定目的和水准。该管理模式需要建设单位与管理委托方进行充分的沟通和交流才能更好的完成工程管理任务,实现工程管理目标。

2、合同化管理模式的技术特点分析。合同化管理模式下工程管理任务由委托方来完成,建设单位的精力则可以完全放置在工程建设当中。从某个层面层面来说,合同化管理模式是一种开放的管理模式,只要求委托方能够保质保量交付管理任务即可,至于实施什么样的管理措施,建设方并不干涉。合同化管理模式在实际的使用当中容易出现管理盲区,委托方虽然与建设单位签订了管理合同,但是工程管理或多或少的都存在一定的不可控制和不稳定性因素,如果再受到双方交流不通畅的阻碍,合同化管理模式的实施很难达到效果。

(四)信息化管理模式简介

1、信息化管理模式定义。信息化管理模式离不开信息技术和计算机系统,它更为重视工程建设的数据对比和信息记录。从工程设计、招标一直到建设竣工阶段都会使用到信息技术。信息化管理模式对工程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它尤其对工程建设的资金管理、现场监控、招标、工程设计等环节最具作用。例如,现代很多的工程设计与建设早期,会使用虚拟现实技术对工程图纸和施工等进行模拟运作,以便准确应对工程建设中的难点。

2、信息化管理模式技术特点分析。信息化管理模式可以实现企业领导对工程建设的远程监督和管理,极大程度低的降低了工程建设管理成本,能够提升信息反馈速度,准确的数据对比更是能够为工程管理提供可靠、精确的数据资料,使得工程管理更加的灵活。管理主体可以根据数据反馈随时调整管理方向和管理工作,并加强上下级沟通力度。信息化管理技术具有强烈的时效性、适应性、便捷性以及效益性。

二、如何对重大工程实施规范化管理技术

重大工程管理较为复杂,管理类目多、管理周期长,涉及的人和物更加的广阔,对重大工程实施规范化管理技术需要吸收不同管理的模式的优势和精华,具体的实施措施如下:

(一)组织管理制度化

组织管理是根据工程建设需求与特点,在特殊环境下和特定条件下建立的管理组织。对于重大工程的管理来说,质量的控制与安全的保障是最为重要的,由于建设程度复杂、施工难度高、强度大,因此,必须实施组织管理,并将组织管理制度化。明确单位组织责任,对组织中不同的管理等级实施的不同的管理制度,并签订管理合同,形成劳动关系。组织管理制度化主要是以强制性的管理制度约束个人管理行为,一以此现集体管理的力量。

(二)现场管理标准化

重大工程现场施工通常都比较复杂,多种项目的施工会同时进行,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尤为重要。实施标准化的现场管理要求建设单位根据现场的施工项目,明确区分不同建设项目的施工场地,并在现场明确的分界出来,不同的施工项目要派遣专人进行管理,实施不同的管理办法和管理标准。各项目施工的材料堆放、机械停靠都要有明确的区分,并预留出足够的消防通道,稳定现场的施工秩序,各类型施工要根据施工的内部联系酌情安排,保障各项目施工的协调性。

(三)实施档案管理

实施档案管理主要是为了给工程质量考评提供依据,避免工程建设完后出现不必要的麻烦。实施档案管理要求对施工过程进行文字记述,包括施工技术实施、施工责任人、参与工程建设的重要工程师、重点部位或重点项目的施工、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施工规模、施工材料与机械的使用等等。工程建设的档案管理可以套用人事档案的管理模式进行,一律采用标准的档案管理模式,对档案的提取、保存、传输、更改都需要进行加密操作。

(四)集成化管理

集成化管理强调各管理单位的配合性和施工组织的配合性。集成化管理对工程建设实施集中管理办法,整个工程建设满足一个目标,不同项目的建设有各自的目标和任务,集成化管理要求每一个建设项目务必要实现既定的目标,同时它对于工程建设的效益也是非同一般的重视。集成化管理具体实施策略有:制定工程管理的总目标(可以经济价值来衡量);制定各项目建设的目标;对工程建设人员、机械、材料等实施统一管理;监督和控制工程管理风险等。

结束语

重大工程规范化管理技术明显区别于一般的工程管理,需要根据工程建设的重要性、难度系数等进行科学化的管理规划,按照既定的管理制度严格制定管理措施,提升重大工程建设效益与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孟钧,张少锦,程庆辉.重大工程规范化管理技术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06):168-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