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建筑物平面设计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高层建筑;不规则;平面;结构设计
中图分类号:[TU20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帝宝花园为吴江市汽车站西侧地块住宅区,本项目用地面积92113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38169㎡(未包括地下部分)。其中高层住宅建筑面积为75040.1㎡,多层住宅建筑面积为38461.9㎡,低层住宅建筑面积为16969㎡,商业建筑面积为6380㎡,物管用房建筑面积为968㎡,社区服务用房建筑面积为350㎡。地块内布置了9幢11-17层高层住宅楼、数幢5-6层多层住宅、数幢2-5户的低层住宅及一幢4层的商业,另结合绿化和商业布置4处配电房和燃气调压站等附属建筑。高层建筑地下一层作为自行车库、储藏和设备用房,多层及部分高层设置半地下车库。结构高度37.65m,建筑长度57.2m,宽度11.3m,建筑的长宽比L/B=5.1,高宽比H/B=3.3。二层以上平面在建筑南侧存在凹口,为实现这种底部大开间与上部剪力墙之间的转换,在主楼2层设置结构转换层,以传递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室外地坪以上主体高度为65m。建筑平面如图(1-3):
图1(底部1层建筑平面图 ) 图2(2层以上建筑平面图)
图3(结构平面图)
二、结构方案的确定
竖向不规则高层建筑中,经常被采用的方法是带转换层的复杂结构,这样的设计理念能够满足其建筑功能,同时也符合建筑美学的结构要求。但是,在结构上,转换层结构存在着自身的弱点,在结构上荷载不能传递给下部对应的结构构件,会造成总体结构竖向构件传力不连续性,转换结构的内力重分配向下传递。可见,转换构件受力复杂,在保证转换结构正常地、可靠地、有效地工作中尤为重要,是结构设计的重点之所在。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结构设计规程》的严格规定与严格的高位转换结构规定,帝宝花园工程建筑方案转换进行全方位的比较。
1、厚板转换层
上图的图1、图2所示,本建筑工程的特殊功能要求,使得上部框支剪力墙轴线与底部框支框架存在较大的凹进,为了解决众多轴线错开的现实问题,初步将方案拟定为板式转换层,综合柱网尺寸、上部结构荷载来确定出厚板的厚度。
(1)厚板转换层优势:由于下部柱网不会受上部结构布局影响太大,板式转换层的凸显出灵活布置的优势。由于厚板刚度大,就能够形成整体性较好的承台,能够为施工带来更大的方便。但是不能明确厚板转换的传力走向,受力分析上较为复杂,在实现抗剪和抗冲切时,需要计算板厚,初步预设为2.2~2.8m。这样看来,厚板重量大无形中就增大了下部竖向构件在设计上的强度要求。
(2)厚板转换层对抗震严重的不利:由于厚板结构中部是质量集中之所在点,这样就出现结构整体振动性能变得复杂了,转换层刚度上,厚板比下层的刚度会大很多,就会出现应力的集中,这样一旦出现地震时,反应就会强烈,这样的设计明显的表现是对抗震严重的不利。再有,这样的设计会造成材料的耗很大,给工程的经济造价增加很多。综上,厚板转换层对本工程是不适用的。
2、梁式转换层
使用梁式转换层能够表现出传力直接而明确的特点,最大的优点就是说传力途径清晰。在受力性能方面,转换梁也能表现出较好的特性。这对于施工来说方便很多。
基于以上分析,曾与建筑开发商与小区的准业主协商,对建筑图进行较大的调整,目的就是减少主次梁的复杂转换次数,使转换梁直接承托上部剪力墙得到有效的保障。框支主次梁平面图如下图:
(灰色---底部框支结构,黑色---上部框支剪力墙)
三、对整体结构的计算与分析
用SATWE、PMSAP方法通过对该结构的整体对比与计算,分析得出主次梁方案的可行性。
1、抗震等级:抗震一级包括:框支框架、底部加强区;假设百年一遇,风荷载:基本风压0.4KN/ M2;考虑到扭转耦联按剪弯刚度计算地震作用,计算得出振型24个(但是图中的为前三个振型数据),计算结果具体为下表。
表A(结构整体计算的部分结果)
2、由上表数据计算结果得出结论为:
A—振型:结构的振型1、振型2为平动振型,振型3为扭转振型。
结构扭转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平动为主的第一自振周期
B--转换层侧向刚度的计算方法:可以采用剪切刚度、剪弯刚度和地震剪力与地震层间位移的比这三种方法。
利用剪弯刚度计算,转换层上部:γe=下部结构的等效侧向刚度比
C—位移值:最大层间位移:平均层间位移
四、不规则高层建筑物的结构设计技术方法
1、确定建筑方案
框支剪力墙在结构上,存在上下刚度的突变,但是由于存在竖向构件的不连续行就造成了传力的复杂性。在地震出现时,下框支层产生巨大内力造成塑性变形的震害,这样的结构对于抗震不利。框支剪力墙结构可以实现建筑物上下不同使用功能。
2、合理的设计
确定了建筑方案,下一步是合理的设计,减轻自重,节省投资改善抗震性能。结合该工程的实践谈梁式转换结构设计技术方法。
(1)底部大开间柱网的布置。为了减少转换的次数,缩短传力的路径和主次梁的不规则转换,将转换梁直接承托上部剪力墙。
(2)结构竖向刚度匀变。将足够多的上下贯通构件,使落地剪力墙的厚度加大,和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同时要使洞口的尺寸减小,这样的纵横墙在连接上会形成一个筒体,就能够使得底部的大空间刚度不断增大。
(3)侧向刚度比的控制。为保证底部大空间层的刚度,转换层上下结构需要控制侧向刚度比,以防竖向刚度变化差距过大。
(4)结构设置。弱化上部剪力墙结构,强化下部框剪结构。根据开间的大小,扩大上部剪力墙的间距,可以减少混凝土的用量,从而使刚度减小。在上部墙体上,设结构洞用轻质墙体填充,减小剪力墙结构的刚度。使结构质心和刚心接近,避免扭转。
(5)结构层间位移角的控制。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结构层间会发生角度的位移。严格控制住地震基底剪力与重力荷载代表值的比值。剪力墙结构底部加强区与其它部分框支柱的比值需要准确的控制。
综上,平面不规则的高层结构具有扭转效应,结构设计时要充分发挥剪力墙的作用,使结构具有较大的抗扭刚度。以吴江市帝宝花园为例,对平面不规则结构的设计进行了探讨,要通过构造措施提高结构竖向构件的变形能力。带转换层复杂高层建筑结构可以实现建筑物上、下不同使用功能,当在结构上,上下刚度突变出现竖向构件连续差不利于抗震。转换层结构设计是关键,需要在设计上研究比较。本文通过以吴江市帝宝花园为例的不同分析模型,计算分析某高层商住楼框支剪力墙结构,对结构转换层转换优缺点进行比对,提出了转换层结构布置分析与设计计算方法。
参考文献
[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北京:[D].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李国胜.关于底部大空间剪力墙结构的转换层设计[J].建筑结构.2001.31(7):39-42
[3]唐兴荣.高层建筑转换层结构设计与施工[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1):27-41
[4]曾波,杜咏.南京市某高层商住楼框支剪力墙结构设计[J].建筑科学.2000.16(5):30~35
关键字:高层建筑结构;扭转反应;控制;刚度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引言
高层建筑结构常常受到扭转反应带来的各种震害的影响,对结构进行扭转结构控制不但要考虑建筑物本身,还需要对地震在地面上运动产生的分量进行分析,在充分把握其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结构进行合理的调整,改善其扭转振动性能,最终提高建筑结构对扭转振动的抵抗能力。一般而言,在进行高层建筑的扭转反应控制的设计时,会遇到以下问题或者其中的某个问题:(1)在偶然扭转因素中,平面设计对称结构能否对地震产生一定的扭转反应;(2)扭转位移比能否最终控制在限值范围之内;(3)顶部无刚性连接多塔结构的周期比检验方法的选择。
1.偶然扭转因素与影响分析
所谓偶然扭转就是指地震中出现的某些不确定的因素导致建筑建构的扭转反应,比如在地震时,建筑物的底部会产生一定的扭转作用分量,这里的扭转分量的运动加速度无法进行准确计算,因此属于偶然扭转因素;无法准确的计算得出预设结构的刚度与质量的实际分布情况;若结构与非结构作出屈服或者损坏的线形反应时,不同构件都会出现程度不同的退化现象,这时进行的计算结果显然比实际情况偏大许多。在偶然扭转的因素考虑中,目前主要的方法就是附加0.05L偶然偏心计算近似值法(其中L为建筑物的长度)。
1.1偶然转动的实例分析
本文将引入美国的三幢高层建筑进行实例探讨,这三幢建筑的结构平面设计大致对称,在不计土和基础间相互作用的情况下。
图1高层建筑A的平面结构
图2高层建筑B的平面结构
图3高层建筑C的平面结构
图1表示建筑A的平面设计,三层钢结构,1989年的10月份在地震中测量得到建筑底部的两水平加速度的时程及,与建筑的二、三层楼面与楼顶的2个水平加速度的时程与转动加速度的时程分别为。图2表示建筑物B的平面设计图,两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在1987年与1990年的两次地震中测量得到建筑物的底部和二层楼面与楼顶的时程分别为。图3表示建筑物C的结构平面设计,三层钢结构,在1989年的地震中检测出建筑物的底部与三层楼面与屋顶的时程分别为。
表1底部转动的加速度峰值以及x方向上加速度峰值、转动剪力比
如表1给出的建筑底部加速度峰值和底部x方向的水平加速的峰值的对比。从表1中能够看出,与的比值均在0.20-0.30范围之内。值得注意的是,其中B建筑物的平面面积只有,在这样长度一般的高层建筑的底部还可以发现显著的转动加速度。若按照地震运动的波型分析,对地面上相位的差异进行运动分析,只能对其中的超长部分(例如长度大于300m)才能看出某些转动分量。
1.2偶然扭转作用对建筑结构设计的影响
仍然采用目前国内外比较普遍的0.05L的偶然近似值偏心对偶然扭转作用进行分析,从上文中所引三幢高层建筑物在既定地震中的反应结果中,足可以证明其有效性。首先建筑物C的偶然扭转影响相对较大,在某些点的内力作用增加至0.30,比根据0.05L的偶然近似偏心计算结果还要大些。其次,建筑物A和B的偶然扭转作用影响较小,一般的内力作用增加为0.02-0.04。在那些平面长度较短且周期比较小的多层建筑结构中,由底部转动作用而引起的加速度也相对较小,因此偶然扭转作用带来的影响也较小,附加0.05L的近似偏心计算结构也小,对结构产生的内力不高,但会对扭转位移比产生一定的影响。
在设计时就需要将偶然扭动的影响考虑在内,需要考虑的具体情况有:结构的扭转周期大于或者近似于平动周期;如果建筑物的长度较长,例如上文中建筑物C的长度为77米左右,那么就必须将这一影响纳入0.05L计算的条件之内;地震运动时产生的转动分量和建筑物所在的地理环境、地震的发生条件有关;结构与非结构的屈服以及局部的损坏都能增加扭转作用,例如上文中建筑物C的部分填充墙受到损坏,也会能加C的偶然扭转作用。
总之,平面结构具有对称设计的建筑,在地震中也无法避免扭转作用的影响,这是因为地震中的建筑物的底部会产生一定的扭转运动分量和实际结构刚度,系上质量分布很难和预计吻合等共同造成。
2.控制扭转反应的技术手段
根据上文的分析可知,高层建筑能够产生扭转,主要因为建筑物的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相差过大,或者某些建筑的结构刚度与建筑所需不匹配等原因导致的,为了能够有效的控制建筑结构的扭转作用,也应该从降低刚度中心与建筑物质量中心的偏差,调整建筑结构的抗扭刚度以及抗侧刚度出发。
在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的控制方面,首先必须对建筑结构的设计有一个整体的了解,然后采用概念设计的方式,对建筑平面加以合理的规划,对各种部件加以科学的使用,以尽可能的控制建筑的抗侧力及其刚度,最终达到降低建筑质量中心和刚度中心的偏差程度。具体做法包括,联系建筑专业设计人员,根据建筑所在地的环境特征,对需要注意的位置设计合理的伸缩缝,对结构单元进行科学的布局,保证结构单元符合平面设计规则,不要出现明显的平面凸出或者凹陷。对于抗侧力的布置,主要就是按照均匀、分散、周边、对称的标准,避免抗侧力过于集中于某一点或位置。
3.案例分析
为了说明问题,本文选取某高层办公楼建筑作为工程实例。办公楼的地下一层,地上十三层,局部三层,楼面有一造型,办公楼呈平面对称设计,选用了一般的框架结构。
在结构设计之初,框架柱放入尺寸为,5-8轴的中柱为,其中1轴与12轴柱是。框架梁的尺寸主要是,C、D轴之间的框架梁是。根据以上信息就可以得出最初的计算结果,如表2所示。
表2最初计算结果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因为建筑物平面较长,其结构本身的抗扭刚度就变得较小,于是结构的第二振型主要表现为扭动,且其周期比大于9%。所以需要对结构的抗扭刚度进行加强。主要方法就是增加1轴与12轴的柱截面积,从原来的增加到,在进行计算,结果如表3所示。
表3首次调整之后的计算结果
从这次调整之后的计算结果来看,增加柱截面积对抗扭刚度有一定的提高,但是仔细观察发现,其提高仍然有限,而且周期的改变也不够大。因此,考虑将轴1与轴12的全场框架增加至,再次进行计算,得到计算结果如表4所示。
表4再次调整之后的计算结果
从第二次调整之后的计算结果上看,梁截面的面积增加之后,尤其是短跨上的梁增加之后,建筑结构的抗扭刚度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而且第二振动型改变成为平动振型,以扭动为主的振型降低至第三振型,同时周期比也有了明显的降低。
总整体上看,基本上达到了降低质量中心与刚度中心差异的目的,而且优化了扭动刚度和抗侧刚度0、,即对办公楼这一高层建筑结构的扭转反应起到可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黄列巍.浅谈高层建筑结构的扭转反应控制[J].中国民居,2012年03期
摘 要:工程造价的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结合工程造价管理实践,阐述了工程造价控制的原理、运用价值工程和技术经济理论,对项目决策阶段工程造价控制的重点进行了剖析,提出了工程造价控制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工程造价控制工程项目
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必须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投资收益。而企业提高收益的最主要的途径理所当然就是要降低工程成本。而要降低工程成本,控制工程造价则是关键。
一、工程造价在项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造价人员与设计人员不能紧密相结合,缺乏必要的工作协调,造价人员只管拿图纸算量组价,计算工程造价,反过来,又不与设计人员互通造价控制意见。
2.政府对设计的审查不全面,缺乏监督机制。
3.设计招投标不彻底,设计人员控制造价的积极性就不会很高。
4.勘察、设计、施工各主要环节之间互相分割与脱节,在质量、安全、进度和现场管理以及衔接部位缺乏统一调度和协调。
5.现行的设计费与工程成本无关,只取决于工程造价的高低或建筑面积的大小,没有考虑造价的合理性和经济效益的因素。
二、决策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1. 项目建设规模:项目正常生产营运年份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或者使用效益,项目规模的合理选择关系到项目的成败,决定着工程造价合理与否,其制约因素有市场因素、技术因素、环境因素。
2.建设地区:选择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拟建项目的命运,影响着工程造价的高低,建设工期的长短,建设质量的好坏,还影响到项目建成后运营状况。建设地点的选择是一项极为复杂的、技术经济的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正确选择建设地点有利于建设项目顺利进行,有利于项目建成后正常生产运行,有利于建设项目投资水平和造价控制。
3. 技术方案:不仅影响项目的建设投资水平和造价,也影响项目建成后的运营成本,因此必须认真选择和确定。
4.设备方案:主要设备的选择应与确定的建设规模,产品方案和技术方案相适应,应力求经济合理,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要注意进口设备之间以及国内外设备之间的衔接配套问题。
三、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
1.工业项目:总平面设计,总平面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有占地面积,功能分区和运输方式的选择。占地面积的大小一方面影响征地费用的高低,另一方面也会影响管线布置成本及项目建成运营的运输成本。合理的功能分区既可以使建筑物的各项功能充分发挥,又可以使总平面布置紧凑、安全,避免大挖大填,减少石方量和节约用地,降低工程造价,不同的运输方式其运输效率及成本不同,从降低工程造价的角度来看,应尽可能这样无轨运输,可以减少占地,节约投资。
2.工作设计:是工程设计的核心,是根据工业企业生产的特点、生产性质和功能来确定。在工艺设计过程中影响工程造价的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方法、工艺流程和设备造型。在工业建筑中,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占有很大的比例,设备的造型不仅影响工程造价,而且对生产方法及产品质量也有决定作用。
3.建筑设计部分:要在考虑施工过程的合理组织和施工条件的基础上,决定工程的立体平面设计和结构方案的工作要求。在建筑设计阶段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平面形状、流通空间、层高、建筑物层数、柱网布置、建筑物的体积与面积和建筑结构。
4.住宅建筑设计:住宅建筑设计中影响工程造价的主要因素有建筑物平面形状和周长系数、层高和净高、单元组成、户型和住户面积建筑结构等。
四、工程造价控制的有效措施
1.在项目决策阶段提高资金利用率和投资控制效率。在项目决策阶段不但要编制项目的投资估算,而且还要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选出最佳方案。在初步设计阶段,继续深化设计方案,要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使项目决策阶段选出最佳方案得到落实和贯彻,施工设计编制设计预算,通过设计预算可以了解工程造价分配的合理性。通过对投资估算和设计概算、预算的分析,可以将投资比例比较大的部分作为投资控制的重点,提高投资控制效率。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的正确性是工程造价合理性的前提。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正确,意味着对项目建设作出科学的决断,优先出最佳投资行为方案,达到资源的合理配置,这样才能合理地确定工程造价,并且在实施最优投资方案过程中,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
2.使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工作更加主动,建设项目的投资管理也是全过程管理,项目决策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是设定项目投资的一个期望值。项目设计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是实现投资期望方案的具体表现:项目施工建设阶段控制工程造价,是实现设计项目投资期望值的具体操作。
3.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文件,施工图设计都是由设计人员牵头完成,很容易造成他们在这期间更注重项目规模,技术先进,建设标准高等,而忽视了经济因素。投资决策过程是一个由浅入深,不断深化的过程,依次分为若干工作阶段,不同阶段决策的深度不同,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也不同,只有提高可行性研究的深度,采用科学的估算方法和可靠的数据资料,合理地计算投资估算。保证投资估算充足,才能保证其他阶段的造价被控制在合理范围,使投资控制目标能够实现。
关键词:均匀沉降;非均匀下沉;防止措施
中图分类号: TU47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在现代建筑中,由于地基软弱、荷载分布不均匀等原因,引起建筑物下沉或者不均匀下沉,虽然地勘报告能够揭示各土层状态,但地基承载力也很有限,我国建筑历史上也曾有过建筑物均匀下沉实例,上海某大厦目前已沉降后,下沉超过一层左右。但是如何防止基础的不均匀沉降如何采取技术措施和技术方案,目前其说不一,各抒已见,我认为在软弱地基上建造建筑物一方面采取合理的基础方案,同时采取合适的处理技术措施,尤其在建筑、结构、设计和工程施工中采取相应的合理、可行、方便、经济的技术方法,来减轻不均匀沉降对建筑物造成的严重危害。特别是在地基条件严重较差,例如:水位很高,地基承载力很低的污泥质土壤,如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处理得当,可节省基础造价,降低工程成本和投资,减少地基处理的造价,因此解决地基沉降在工程施工中占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从建筑方面采取的技术措施。
1、建筑平面力求简捷。
建筑平面设计对不均匀沉降起着一定的作用,如平面呈一字型,呈口字型,层数和高度接近一致的建筑物,这样基底的应力均匀,结构设置的圈梁易拉通、封闭,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好,即使沉降较大,建筑物不轻易被拉裂而形成裂缝和破坏。例如我们已施工完的某市六层住宅(图 1)。
( 图一)
平面呈“一”字形,长 48m,高 18.8m,长度与高度比例小,整体刚度好,实测得建筑物沉降为曲线二侧边部为 85mm,中间为106mm。
但墙身为建筑物体复杂,例如为“L“”T“”山”等建筑物的整体刚度,远远不如“一”字型及“口”字型,特别是在纵横单元相交处,基础地基应力叠加,该处的沉降往往大于其它部位,又因在使用过程中构件受力复杂,建筑物在该处易造成不均匀沉降,而结构,由其是砌体结构抗拉强度低,墙身产生裂缝,图 1 为某“L”型建筑物相对沉降曲线及墙身开裂状况。
2、设置沉降缝
用沉降缝将建筑物从基础到屋面分割开,形成若干个独立刚度较好的沉降单元,使得建筑物平面变得简单,长高比减小,可有效地减轻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沉降缝通常设置在如下部位:
2.1 平面形状复杂的转角处;
2.2 建筑物高差大,荷重差异大的部位;
2.3 长高比过大的建筑物的适当部位;
2.4 地基土压缩性显著变化处;
2.5 建筑物结构或基础类型不同处;
2.6 分批建筑的建筑物交接处;
2.7 二种基础型式交接处。
3、控制相邻建筑物的间距,相邻建筑物太近,则因地基应力扩散作用,令相互影响,引起相邻建筑物产生附加应力,造成沉降。
4、建筑物与设备管道,应有足够的净空,宜采用柔性的管道接头。
二、结构技术措施
在软弱地基上,减小建筑物的基底压力及调整基底的附加应力分布是减小基础不均匀沉降的根本措施;加强结构整体刚度和抗侧力的强度,也是调整基础不均匀沉降的重要措施之一。将建筑物上部主体结构做成静定体系同时也是减轻地基不均匀沉降危害的有效技术措施。
1、减小建筑物的基底压力
上部的荷载包括主体结构如楼面、屋面、可变荷载及永久荷载,下部基础自重,及其上方填土,民用建筑永久荷载大约占全部荷载的 60%- 75%,所以应设法减轻结构的重力。
减轻墙体重力采取轻质墙体。
b.采用轻型结构如予应力的结构,轻钢屋面,自防水自找坡构件。
c.采用覆土而轻的基础,空腹沉井等。
d.采用予应力结构。
2、调整基底压力或附加压力
a.设置地下室,作为地下车库,减小基底附加压力。
b.改变基底尺寸,调整基础沉降,上部荷载大的基础,可采用承
载力要求大的基底面积。
3、增强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
a.控制长高比宜在 L/H≤2.5 为宜。
b.砌体及节能住宅按规范设置钢砼圈梁,可适当把圈梁高取其规范上限,配筋率也取规范上限。这样提高砌体的抗剪抗拉,防止砌体出现裂缝,圈梁一般设在窗口上、楼板下,隔墙适当设置拉结圈梁把砌体结构连成整体且局部闭合。
c.砌体结构内应设置钢筋结构造柱,与砌体结构拉紧,同时砌体内设钢筋与柱拉结。
4、基础宜采用桩、筏、箱等基础。
5、上部主体结构应采用静定结构各为独立单元。
三、施工技术方案
1、基坑开挖,不要扰动基底土体,通常厚度 300mm 为予留层,待垫层施工时再挖至基底。
2、开挖后立即进行基础施工,不得凉晒,不得被水浸泡。
3、如有上述证状,需把扰动层挖掉,用中粗砂回填到原设计标高。
4、建筑物高、低错落,应先施工高、重部分,再施工低、轻部分,高低跨设计连体,可采用后浇代方式,消除高低跨之间沉降差异。
四、在使用方面应向业主提出警示
不要随便改便使用功能,例如:原设计住宅,有的改为“OK”厅,由于局部改变增加荷载,造成基础不均匀沉降,违规出事不在一一例举。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地基不均匀沉降是引起土木、建筑工程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对建筑物的破坏是难以修复的。但是能在设计、施工等各方面采取一定的措施,就可以预防和控制不均匀沉降的产生,确保施工质量。
参考文献:
[1]麻镇文.建筑地基中的病害及处理方法[J].广东科技,2007,(S1):170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筑;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TV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水利工程当中的建筑设计内容主要是用来容纳并保护相应的水利设施、设备、配套设施的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当中的建筑艺术的创作设计要根据相应的美学原则,构建凝固的艺术,从而满足人们感官上的一种要求。美丽而和谐的建筑景观是一个社会文化和政治的橱窗,能够有效的反映出国家实力、民族文化和人民生活的幸福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水利工程建筑的设计方法通常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总的平面设计
通常情况下,水利建筑总平面的设计柏涵相应水利工程的主体建筑物及其他的一些配套设施的总的平面布局,主体建筑物当中报刊坝、闸、泵站等等,配套设施则包含生活用房、管理用房、绿化、活动场地等等。例如泵站的总平面的设计,泵站枢纽通常包含的建筑物为:配电房、泵房、办公楼、食堂、职工宿舍、锅炉房、车库、大门传达室等附属的建筑。在传统总体设计当中,通常只做相应水工工程的位置图,并不做相应的配套建筑及环境总体规划设计,从而缺乏对相应建筑的合理性布局和对周围环境的总体规划,在总图当中有很多大片的位置没有相应的设计内容,所以建设单位对空白区域的使用及建设就会具有盲目性和无序性。因而相应的设计人员在进行水利工程建筑设计工作的时候,一定要打破过去的设计传统,创新设计模式。详细的规划相应建筑环境在设计上的环节,有效结合工程具体的地理环境,在设计中不仅要实现水利工程建筑的功能性,还要确保合理的布局各个功能区的分布,使得工程内部的交通流线能够实现顺畅、简洁、有序,建筑物之间的联系比较方便,降低具有不同使用功能的建筑物的交叉性干扰。另外,还要十分重视对于环境的设计,周密的考虑设计绿化、休息的空间、职工的运动场地等等,从而有效丰富建筑的整体空间造型。各个建筑物既可以采用集中式的布局方式,也可以采用分散式的布局方式,要结合具体的工程和环境进行确定。
二、水利工程建筑平面的设计
和总的平面设计相似,通常情况下水工建筑物的设计程序是这样的:先由相关的水机专业、水工专业、电气专业等人员提出相应专业设备在布置上的需求,之后再由建筑专业和水工专业仪器确定相应水工建筑物平面的布置形式,建筑专业的人员需要把握的是相应建筑物在总图当中的布置同交通之间的关系,建筑物自身的防火、安全性、使用尺度、内部交通等各方面能否满足相应的规范和使用上的需要。建筑设计人员则要积极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仔细考虑相应建筑空间的综合利用及有效使用。
水利工程建筑具有自身特殊性,它的结构布局要按照相应的水工设计进行规范,满足相应的水利调价及机泵设备安装方面的要求,同建筑专业配合方面,则要进行多回合、多方面的探讨,最终取得相互的协调。通过众多的水利工程建筑不难看出,水工结构同建筑艺术的配合,是一种磨合的过程,需要相互间的适应、促进和提高。一方面,水工设计可以为水利建筑的艺术化创作提供一定的技术保证,另一方面,还可以为景观水利、城市化水利打下坚实的基础。将水利工程和建筑设计进行巧妙的结合,不仅能够降低投资、美化环境,更能够优化设计。所以要想做好此项工作,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树立形影的创新意识,用于探索,大胆尝试,从而建设处具有高品质的水利工程。
三、建筑造型方面的设计
建筑造型的设计可以很好的反映相应建筑的性格特点:或者温文尔雅,小家碧玉;或者粗犷豪放,潇洒大气;或者注重现代化科技的韵味,或者着眼于历史文化,运用相应的象征、符号等多种手法来表现相应的文化底蕴。总而言之,一幢建筑或者一组建筑的性格要同其所处的环境相互协调,不能仅凭设计师的想象或者为了追求时髦进行臆造。当然,即便是同处一个环境,不同的建筑因为自身体量的不同,也会有性格上的差异。例如,一般情况下泵房的平面是比较简单的矩形,比较高,体量较大,所以它表现出来的气质就是大度豪迈。像这种类型的建筑,因为它自身不能像公共建筑那样在形体上有一定的组合、对比关系,所以相关的设计师在进行设计的时候就一定要“粗中有细”,尽可能的利用它的大体量,利用开窗的方式、墙面和柱子的关系等手法来丰富细节部位,从而使得建筑不那么单调。例如泵房和配电房进行毗邻设计,也可以利用同它靠在一起的配电房,这样配电房的体量就可以成为整体的形体组合的一个有机部分,一起考虑泵房和配电房,这样就能获得形体对比丰富的组合效果。
如果是启闭机房加两侧桥头堡类型的建筑,因为机房自身比较长,最长的可达几百米,那么设计师在进行相应的设计的时候就要积极运用“韵律”这种造型手段,将每跨当做一个造型因素,从而形成一系列的有韵律和节奏的线性体量。作为收尾部分的桥头堡,则要形成那种类似交响曲的尾部的,较高的体量可以称为整个水利工程的建筑标志,使人见之难忘。在建筑物的具体风格方面,是选择仿古式、欧式、还是现代风格,一方面会受到建设单位嗜好的及一些流行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还与设计师对当地的社会环境、地理环境、人文环境有关。
对于建筑风格的确定,直接关系到相应水利工程在外观表现上的成败,因而设计师在进行设计工作之前必须要到施工现场进行认真的实际考察,然后进行精心的揣摩,想象建成后工程的实际效果,这样才能够保证设计的质量。
四、建筑材料方面的设计
一个建筑的质感和颜色都取决于是用材料,还和建筑的造型设计具有密切的联系。因为水利工程建筑通常情况下都是在野外,因而建筑的突出问题就是耐脏性和抗风性。抗风性表现为选择的门窗是否可以承受超常的风荷载,而耐脏性则要求在选择建筑物表面装饰材料的时候,一定要选择那些不容易积土、耐水冲的建材,例如石材、饰面砖、优质的外墙漆、塑料板等等。
结论:
水利工程对于国家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有效治水并利用水资源,不仅能够降低洪灾风险,还可以有效提升水电的经济效益。在水利工程建筑的设计中,有很多需要注意的问题,也有很多设计方法,相应的设计师一定要对设计工程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和考虑,从而设计出因地制宜的方案,保证水利工程建筑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臣,范新忠.对水利工程建筑设计问题的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13)
[2]徐景龙,董刚.试述水利工程建筑设计方法及其未来发展趋势[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2)
[3]雷小宏,刘斌.设计部门实施CS经营战略势在必行[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0(22)
[4]左凤鸣,郭士国,朱丽艳.浅析水利工程施工中的环境保护[J].黑龙江水利科技2004(31)
[5]水博.挪威水电开发的启迪[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