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技术经济及管理研究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承建;国际工程;属地化;管理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发展,大批建筑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明显加快,投入到国际工程建设承包领域,寻求新的发展商机。但随着各国建筑企业加入数量的增加,国际工程承包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建筑企业如何在国际工程承包中创新出新的经营管理模式,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保证在国际工程领域健康发展必须研究的课题。通过探讨,承包的国际工程项目实行属地化经营管理,是国际工程承包商提升项目管理水平、降低项目管理成本、扩大利润空间的有效手段,本文在此论述。
1国际工程项目属地化管理的必要性
国际工程项目实行属地化管理,并非简单的在建设项目施工阶段根据施工组织,雇佣项目所在国当地的劳务,采用当地的材料和施工机械开展施工。而是应该从前期市场开发阶段的市场调研、招投标及中标施工过程中,综合考虑和利用项目所在地的材料设备资源、施工机械资源、人力资源、社会关系等,运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取长补短,为我所有,降低工程项目成本,扩大利润空间,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国际工程项目实行属地化经营管理涉及到的内容很多,不仅涉及到工程项目所在国的政治、经济、法律,而且还涉及到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信仰等方面。但经营管理的重点内容是要通过在项目当地建立材料设备、施工机械与配件、中转和维修维护中心等实现机械设备及物资的属地化;通过充分利用项目当地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他们在语言、文化、社会关系、沟通协调上的优势来实现人力资源的属地化;通过努力拓展所在市场的信息、公关甚至是融资渠道以实现渠道的属地化等。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进一步熟悉国际工程市场、承揽建设项目,提高建筑市场占有率;有利于降低经营管理成本和工程项目成本;有利于提高建筑企业的综合实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有利于推行我国的建设和技术标准,在国际工程的基础设施建设、资源开发、装备制造、实业投资等领域取得更大的成就。
2国际工程项目属地化经营管理模式
国际工程的属地化经营管理大体可分为市场开拓、项目招投标、中标项目的实施,以及贯穿始终的企业在项目当地的企业文化等阶段。
2.1市场开拓阶段
2.1.1获取国际建筑市场项目信息
对承包国际工程建设的企业来说,是否能进入一个国家的建筑市场,其关键是看该企业承揽建设项目的实力和该国区域是否有拟建的工程项目。所以,在准备进入一个国家的建筑市场前,应通过该国驻华使馆、经济商务参战处以及我国驻该国使馆和经济商务参战处,了解该国相关行业的发展情况、近远期发展规划及建设计划等信息。在此基础上,通过适当渠道与该国相关行业的政府规划部门、主管部门或企业进行沟通,进一步了解或获取相关行业发展规划和拟建项目信息。如有拟开拓的行业建筑市场或有拟建的行业工程项目,我国建筑企业应充分利用在项目所在国的属地化经营管理渠道全面了解和获取建设项目信息,为下一步的建筑市场开拓奠定基础。
2.1.2市场调研
在通过合法渠道获得一个国家相关行业的建筑市场信息和拟建工程项目信息后,在决定进入该国建筑市场前,还应对与工程承包相关的属地化管理市场信息进行详细调研,内容主要包括该国国情、经济、法律、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和信仰,与工程承包相关的法律法规、劳动用工政策和制度、税收情况,与工程项目成本有关的材料设备价格、人工价格、施工机械租赁价格,与工程承包专业领域内知名的设计和技术咨询公司情况等。另外,在进行市场调研过程中,还应收集和积累进行属地化经营管理的资源。与相关行业的政府主管部门、企业、保险公司、律师事务所等建立起关系。并与我国在该国的企业商会或华人华侨商会建立起获取属地化经营管理的关系。
2.2项目招投标阶段
2.2.1招投标资格预审及现场考察
承建国际工程项目均需通过招投标和评标来确定承包商。因此,我国的建筑企业在获得一个国家的工程招标信息,并决定参加该工程项目的投标后,首先应按照项目所在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招标公告要求,向项目招标人(业主单位)提出投标申请,并按其招标公告要求和投标程序提交资格预审文件,以便获得投标资格。在编制项目投标文件及投标报价前,项目招标人一般会组织拟参加项目投标的承包商(项目投标人)进行现场考察(这种现场考察仅仅是指导性的,对项目的投标报价没有实际意义)。为此,在参加完项目招标人组织的现场考察后,在正式编制投标文件和投标报价前,投标企业还应自行组织一次由其商务人员、拟派遣的项目管理人员和在项目当地雇用的人员等组成的考察队伍,有针对性地调查项目所在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和物价水平、交通运输情况、气候条件、施工环境、水电供应,以及项目当地的风俗习惯和信仰等,因为这些因素和条件及环境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投标报价,建设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尤其是建设项目所用的钢筋、水泥、砂石料、燃油及消耗性材料,更要详细了解和掌握其来源和价格、供应量、运距及运价等。在对关键材料的检测上要充分利用属地化的检测机构,通过检测确保所用材料性能和质量。
2.2.2投标及策略
我国建筑企业在参加国际工程项目投标过程中,除了充分发挥自身综合实力和具备的竞争优势外,还应充分利用我国政府对走出国门的建筑企业在融资渠道上的大力支持,充分利用我国政府提供的“两优”贷款(援外优惠贷款和优惠出口买方信贷)和与项目所在国政府签订的框架协议等资源,进一步强化投标企业在项目当地的竞争优势。以拉美建筑市场为例,委内瑞拉和厄瓜多尔两国都与我国政府建立了双边基金,故在这两个国家的工程项目投标过程中,我国建筑企业都应利用这一优势,与其他国家参加项目投标的企业进行竞争,从而获得中标。另外,在对工程现场调查、编制投标文件和投标报价过程中,还应充分利用开展属地化管理的各种资源,如与项目当地综合实力强的设计单位或技术咨询公司合作,利用他们熟悉国情和法律法规、建设和技术标准、当地各种资源及市场价格、施工环境及条件、有效沟通各方面的关系等优势,参与现场调查、编制投标文件、确定投标报价,实现转移相关投标风险,达到中标的目的。
2.3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
2.3.1设计阶段的属地化
在中标后的设计阶段,要与项目当地实力强的设计单位或国际性设计公司合作,利用他们熟悉和掌握本国建设和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要求等进行联合设计。分工可由我国设计单位承担总体设计方案和主要专业的设计,他们承担其他有关专业的设计和按本国技术标准进行复核。在开展设计的同时,要总结出我国建设和技术标准与项目所在国技术标准的差异,为后续工程项目的开展积累经验。另外,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我国的建筑企业(包括设计单位)在掌握我国建设和技术标准的基础上,要收集项目所在国的技术标准和要求及采用的国际技术标准,经过积累建立起一套国际技术标准和我国技术标准(英文版)数据库,以满足承包国际工程的技术要求,同时也为大力推广我国技术标准奠定基础。
2.3.2材料设备采购的属地化
在国际工程项目的材料采购中,其主要途径有3种:一是在项目所在国采购;二是从我国采购;三是从第三国采购。对项目所在国的属地化建筑材料,如钢材、水泥、砂石等,不但在价格上占优势,而且品种多、料源充足,采购灵活、时间短,供货方式可有厂家直接供货或由商供货,是材料采购的首选。对所需的特种材料,如果项目当地价格高、货源不足,可以考虑从我国或第三国采购,但应满足工期要求。国际工程项目所需的设备一般分为常用设备和特殊设备(或关键设备)。对常用设备,如果项目所在国的价格便宜,且性能指标满足使用要求,首先考虑在项目当地采购。对特殊设备,应从技术性能与价格方面综合考虑,如果技术性能满足工程要求,且价格较为便宜或适中,首先考虑在项目当地采购;如果技术性能满足不了工程要求,应考虑从我国或第三国采购,并进行技术经济方面的比较,然后决定采购地点。
2.3.3施工阶段的属地化
2.3.3.1劳务人员的属地化
在工程施工阶段,如果所有参建人员(包括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工人(劳务人员))都从我国派遣,那么参建人员所需的费用(包括国际机票、签证费用、福利补贴等)一般高于很多发展中国家的当地雇员支出。尤其是在一些技术含量低,复杂程度不高的工作岗位,完全可以在当地雇用劳务人员代替中方的工人,这样可以节约人工成本,也可规避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相关风险。另外,在项目当地雇用人员还具有先天的语言优势和文化传统,他们比中方人员更善于与当地居民和地方政府等进行沟通和交流,解决有些中方人员无法解决的有关问题。另外,许多发展中国家对职业教育比较重视,通过教育和培养造就了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强的人才队伍,他们比中方工人适应能力更强。而且,项目所在国政府也希望国际工程承包商在实施每个工程项目的同时,能够为当地培养一批熟练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人均收入水平,为所在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2.3.3.2施工机械的属地化
在国际工程项目施工中所使用的机械设备有常用机械,也有特殊机械。对常用施工机械是购置还是租赁,这要根据各类机械的使用数量、使用频率、使用的时间和所需成本等综合考虑,并进行技术性能和经济方面的比较。在满足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如果购置使用费远大于租赁费用,就考虑在项目当地租赁;如果租赁成本大于购置成本,就考虑采购。采购需要考虑从哪里采购,如果在项目当地采购价格便宜或适中,就在项目当地采购;如果价格运高于从我国采购或从第三国采购,那么再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如果费用相当应首选从我国采购。对使用的特殊机械,同样要根据使用的数量、使用频率、使用的时间和所需成本及以后是否有后续项目等综合考虑,并进行技术性能和经济方面的比较。如果租赁不到或租赁费用大于购置费用,就考虑采购。采购同样需要考虑从哪里采购,如果在项目当地采购不到,就需要考虑从我国或从第三国采购,是从我国采购还是从第三国采购,在满足建设工期的前提下,同样需经过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如果两者价格相当或差距不大,应首先考虑从我国采购。另外,对于使用频率不高,临时需要的施工机具,采用在项目当地租赁方式更能满足施工要求,所以这些施工机具应在当地租赁。随着国际工程市场的发展,施工机具的属地化租赁将成为控制国际工程成本因素之一。
2.3.3.3社会关系的属地化
在国际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会涉及到项目当地各方利益的相关方(如政府和主管部门、治安部门、业主、监理、当地供货商、当地居民、当地雇员等),这些利益的相关方都是项目当地属地化管理的社会关系资源。处理和利用好这部分社会关系资源,就能得到他们的帮助和支持,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否则,就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到施工的顺利开展。
2.3.3.4企业管理制度的属地化
在国际工程项目建设中,所谓企业管理制度的属地化,就是要按照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和运作方式开展施工、规范操作,在项目管理的各个层面与当地的规章制度、操作规范和文化背景相接轨,使所制定的制度和管理办法能充分体现属地化和国际化的特点。这样执行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赢得当地人民的尊重和理解。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达到企业在国际工程中持续、稳健和健康的发展。如果做不到管理制度的属地化,就会造成许多人为的矛盾,执行起来就会相互推诿扯皮,增加施工中不可预见的风险,不但影响到施工的顺利开展和项目效益,还会阻碍企业在国外的发展。所以,必须打破在国内工程建设中思维定式的影响,不要把国内的企业管理制度直接搬到国外,而要在主观意识上与项目所在地的传统文化保持一致。如按项目所在国的法律规定,设立和注册实体分支机构,建立符合当地法规和传统习惯的的合同管理制度、人员聘用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又如项目当地雇员的节假日加班,需支付双倍或者多倍的加班工资;再如在委内瑞拉(以下简称委方),按其劳工法的规定,聘用的中方人员和委方人员必须保持1:9的比例,委方员工每天工作8h,每周工作时间最多44h,加班每天不能超过2h。周末和节假日加班,加付工资50%的加班费,雇佣期满一年,享受15个工作日的带薪休假,并额外支付7个工作日薪酬的休假补贴等。
2.3.3.5企业文化理念的属地化
在全球经济化的发展时代,要想在国际工程领域得到生存和发展,除了创新市场开拓、工程设计和施工阶段的经营管理思路和模式,实施属地化管理外,还应注重企业文化理念的属地化管理。即立足于国际层面来运作所承包的国际工程项目。也就是说,树立起一个有综合实力、有责任感、可信赖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形象。具体表现是要改善与项目所在国及当地政府、业主和当地雇员等之间的关系,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积极参与项目当地的社会公益活动,营造良好的形象,获得项目所在国政府和人民的认可,以此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尽快融入国际工程市场,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结束语
随着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发展,不少建筑企业投入到国际工程承包领域,寻求新的发展商机。但如何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通过承包项目的属地化经营管理,提高项目管理水平、降低项目成本、扩大利润空间,达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本文在阐述国际工程项目实行属地化经营管理必要性的基础上,分市场开拓、项目招投标、设计和施工等阶段,阐述承建国际工程项目实行属地化经营管理的方法和手段,以及如何实现企业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理念的属地化,保证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树立起一个有综合实力、有责任感、可信赖的国际工程承包商形象。以此扩大企业的影响力,在国际工程领域得到生存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傅聪.对海外工程承包企业“属地化”经营之浅见[J].哈尔滨铁道科技,2012(2).
关键词:企业;安全技术;经济;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7-00-02
建筑工程的质量与安全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一旦出现工程安全事故,势必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因此,在今后建筑企业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加强工程质量的监管力度,以提高工程质量的安全可靠性。与此同时,经济管理工作在建筑企业的管理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该项工作的开展,能够对建筑产品的经济规律进行及时掌握,进而提出相应的技术经济分析与评价方法,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技术经济指标等做出科学评价。因此,在当今建筑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背景下,安全技术与经济管理已经成为直接关系到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文将针对建筑企业安全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进行分别阐述。
一、企业的安全技术管理
1.现阶段企业安全技术管理概述
就现阶段的建设项目而言,是一项工序繁多,且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性系统工程,它包括图纸会审、方案设计、组织施工等诸多环节,每一个操作环节不确定因素的存在都有可能对工程质量安全可靠性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必须做好各个阶段的安全技术管理工作,充分发挥该项工作的效能,让其贯穿于设计、施工、竣工验收等整个施工过程。因此,对于整个工程建设而言,安全技术管理是一项综合性管理应用工作,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加强安全技术管理的有效措施
2.1建立起相应的安全技术组织机构与规章制度
安全技术组织机构是确保现场安全施工的重要机构。为此,建筑企业应加强对于该机构的建立与完善。在此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按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由项目经理担任施工现场安全第一责任人,由项目工程师主要负责安全技术工作,在安全第一责任人、项目工程师、安全员之间建立起一个完善的安全生产管理网络。同时还应制定出相应的安全生产岗位责任制度,确保每一位安全管理人员各尽职责,最大限度地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和接近零事故。
对于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而言,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一项重要内容。在该制度的制订过程中,首先应确保制度的针对性、时效性与可操作性,在遵循此原则的基础上,制定出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在现场指导工作过程中,还应注重所有参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培养,以加强现场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促进建筑工程的安全生产。
在开展此项工作过程中,还应要求安全技术管理人员对施工技术规范、质量建设需求与标准、项目要求、各项验收规范等进行熟练掌握,进而组织人员进行标准化施工。在施工阶段,安全技术管理机构应对施工图纸、会审制度、施工阶段的质量建设监督机制等进行详细的分析与了解,从而针对各个分项工程与隐蔽工程建立起相应的检核验收机制。同时,还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对各项测量数据、分工序施工工艺、进场材料、半成品质量等进行严格控制,尽可能消除潜在因素对工程质量安全可靠性造成的不利影响。
2.2加强对于工程技术资料的管理
工程技术资料是包含多种业内工程技术资料的技术性、管理性文件,是衡量工程质量是否得到控制的基础依据。因此,应在工程的各个阶段,加强工程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提高各项分工程与分施工工序的细化管理程度,严格按照各项施工标准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对于工程的整体施工状况而言,各项分工程都应进行及时的准确技术交底。特别是对于隐蔽工程而言,更应加强对于技术交底工作与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对施工过程中各项重点施工工艺与技术进行重点管理,确保各项施工技术满足安全性要求。同时,还应加强对于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使用,以从硬件设施上确保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2.3注重安全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
为了便于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加强对于先进管理经验与管理方法的学习,以学习、培训、交流的形式不断提高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技术业务素质与综合管理水平,从而能够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技术隐患,将工程质量安全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
2.4严格贯彻执行安全技术方案
(1)在工作任务布置时,应首先布置相应的安全技术防范措施,对可能存在的安全技术问题进行详细检查,并进行及时处理与排除。同时,还应做好对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及时总结,让安全技术管理渗透到每个施工工序的安全防护工作中去。同时还应加强对于安全技术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切实提高每一位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技术能力。
(2)在上道工序结束之后,应进行严格的交接验收审核,只有当验收合格之后才可进入下一道施工工序的施工,确保安全技术隐患的零移交。
(3)建筑施工企业应加强对于施工现场的定期检查与评比,针对评比情况,采取相应的奖罚措施,加强对于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重视。同时还应加强对于施工环境与施工进度的管理,确保各个工程安全因素处于受控状态。
(4)强化专项检查。在此项工作的开展过程中,应以检查记录、抽查、审核等方式来提高企业安全技术管理水平,以对安全事故的通报和相应的奖罚措施来提高每一位员工对于安全技术管理的认识与重视,切实将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转变成每一位员工的事情。
目前煤矿采煤核心机械设备取得了飞速发展,传统煤矿的掘进作业方式已无法满足生产的需要,新型综掘机的应用大大提高了煤矿掘进速度及效率,本文通过分析EBZ-160型综掘机的主要技术特点及应用,探讨了综掘机在井下的应用技术与管理内容及改进管理的途径和措施。
【关键词】
综掘机;管理;措施
中图分类号:[TK-9]
0 引言
煤矿机械的工作性能和自动化程度影响着煤矿企业的生产效率。近年来,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加快了煤矿机械更新换代进程。由于煤矿机械控制部分的性能对煤矿机械本身的工作性能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一些煤矿企业在综掘机上安装了电子控制器,可依据外界的变化自动改变综掘机功率和技能。
综掘机的应用标志着煤矿企业机械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我国煤层地质条件普遍十分复杂,在开采过程中通常需要开掘出大量的煤岩巷道,客观上制约了综掘机的应用与发展。我国从1980年初开始研发和应用煤矿机械化开采综采设备,目前我国使用综掘机械开采的原煤产量已达到90%,拓展了煤矿工作面,实现了开采和综掘机械的同步发展,提高了煤矿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1 综掘机的应用及特点
EBZ-160型综掘机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综掘机,由截割部、装载部、履带式行走部、液压系统、水系统及电气系统等组成,具有自行切割、装运和行走的功能,目前市场价格约为300多万元。其主要技术参数如下:
外形尺寸:9.2m×2.9m×1.8m
整机重量:45t
总功率:286kW
最大切割硬度:60/80MPa
油箱容量:580L
2008年,贵州响水采区开始在采面运输巷使用EBZ-160型综掘机,综掘队采用三班制轮换作业,该采区地质条件较为简单,煤层稳定,并针对综掘机进行了良好的维护和管理,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先后勾出两道采煤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平均日掘进量高达19m,月掘进量达到260m。由于响水煤矿为煤与瓦斯突出矿井,在掘进过程中,不得不采取一边抽放瓦斯以便巷道掘进的措施,因此,造成月掘进量与日掘进量相比有较大差距。
2 综掘机管理概述
当前,煤矿综掘机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改变了煤矿技术的结构,也促使煤矿企业管理者在管理方法上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综掘机设备管理体系,明确管理综掘机设备,以适应综掘机设备的新发展。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学科,推进了煤矿综掘机械的飞跃发展,简化了操作,提高了安全性,降低了操作者的工作量,同时可实时地对煤矿综掘机的电动机和传动系统实施监控,一旦出现了故障,监控系统准确的发出指令信号并指出故障部位,减少了维修人员的工作量,保证了煤矿生产的效率。
煤矿企业要设置专门的综掘机设备管理部门,包括机电技术、电气技术和设备小件的专业化管理技术人员。设备管理部门每月要定期召开技术管理会议,制定机电检修技术措施以及技术人员培训方案等,详细记录设备检修工作的实际情况和结果,不断完善机电技术系统,同时努力提高煤矿井下工作条件,建立全面的井下数据库,方便检查和检修大型的煤矿机电设备。
3 提高综掘机管理水平的途径
3.1 采用高效掘进技术
近几年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拥有连续快速掘进系统的悬臂式综掘机,可支持多巷道掘进交叉作业,需与连续运煤系统配套使用。在我国,以钻爆法为主的岩巷高效掘进技术平均掘进速度可达到80-100m/月,煤矿企业要引进和吸收先进高效掘进技术,认真查找在综掘机管理上的不足,加大井下综掘机管理力度,细致检查综掘机作业现场的设备、电缆线路及安全设施等装置,严格按照规程规定要求进行整定,保障综掘机的正常完好运转,确保安全生产。
3.2 领导和建立权责明确的机电管理机构
首先,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和网络,加强领导,建立一套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全员参与的管理机构,强化职工机电设备管理职责。
3.3 加强管理综掘队机电技术岗位
为保障安全生产,企业要落实综掘队的机电设备管理责任制,不断提高综掘队职工技术水平,定期审查和整理综掘机设备技术档案和资料。及时登记和上报设备的工作情况,如果对设备的改造或报废等,要充分动员综掘队所有职工参与对综掘机设备进行检修和更新的记录登记工作,保障综掘机设备在实际生产中正常运行。
3.4 贯砌落实好各项规章制度
煤矿企业要建立健全和贯砌落实各种规章制度,如机电设备管理制度、机电运输配件管理制度、机电设备定期检查检修制度、电力调度管理制度、机电运输干部上岗检查制度、机电运输质量标准化管理制度等,利用人性化的制度做好管理工作。在日常生产过程中,要坚持持证上岗,保证每班施工现场都有机电工跟班,交接班以及班中情况汇报,及时处理综掘机设备故障。
3.5 重视培养人才
煤矿企业生产管理部门要重视培养职工专业知识和技能,努力提高职工的业务知识,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采用技术奖励等方法激励员工提高业务技能。定期根据生产进度情况对各个岗位的职工进行培训和考核,针对企业研发人员,要加大资金投入,鼓励企业科技人员不断创新,及时学习和吸收国外先进技术,根据自身情况对煤矿企业综掘机设备进行更新换代,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3.6 扎实推进设备综合管理工作
煤矿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建立综掘机综合管理体系和设备运行体系,记录掌握综掘机技术性能运行状态,建立和管理综掘机档案,对综掘机设备实行全过程的监督和管理。健全综掘机综合管理的一系列规章制度,科学合理的调配综掘队管理人员,扎实推进安全管理教育工作,深入细致做好自查和定期检查督查工作,确保设备管理精细化,制度管理规范化,技术管理科学化,安全生产高效化。
4 结语
煤矿综掘机的应用提高了机械自动化水平,为煤矿企业带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煤矿企业要从自身实际出发,提高综掘机的检修和管理水平,充分保证巷道掘进的效率和生产安全,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彦伟等,综掘机在半煤岩巷道中的推广应用[J],煤矿机械,2007(28);
[2]李平,陈健永,当前煤矿机电管理中的问题探析[J],煤矿开采,2006(2);
[3]赵学社,煤矿高效掘进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煤炭科学技术,2007(4);
关键词:知识经济图书馆;管理;创新
把当代的科技作为中心,以信息与知识的消费、使用、存储、生产为基础的经济即为知识经济。经历了计算机改革、知识飞速猛增、科学技术的进步等改变后,人类社会必须对知识经济时期的不同竞赛进行直面相对。图书馆运作的外部处境已经产生了很大变化,大部分图书馆在以前实行“金字塔”的管理形式,权力的大小与金字塔的高度成正比。这种形式在现代时期已然不再适宜。图书馆唯有对传统的管理方法与思想进行取舍与扬弃,才能更好地存在和发扬。为符合现代社会的发展的需求,图书馆需对创新业务进行革新来构建出一套全新的管理运转体制。现如今,大部分图书馆的经营人都在探索的方向就是怎样利用创新的管理方式来对现在管理的阻碍进行突破。
一、知识经济对图书馆管理的影响分析
第一,知识形成的方式发生变化。在知识经济中主要包含显性以及隐性知识两部分。技能和人力知识属于阴性知识,事实和原理知识属于显性知识。隐形知识的获取途径为实践经验,而显性知识的获得便是经过总结学习以及赏析书籍等。以知识经济为后台,图书馆在创造知识的流程中,需对显性及隐性知识进行一同关注,改变传统只对隐性知识的重视,结合时展潮流,对图书馆管理的范畴及水平进行扩充及改善。第二,知识转化方式发生变化。知识转化是图书馆的一项主要作用,向社会供给发展的信息以及提供给读者丰富的图书资源是图书馆知识转化兑现的条件。现如今,图书馆对图书资源的使用没有发挥到主要作用而只是关注图书的收藏,而主要问题是图书收藏的品质较低,这对图书馆未来的发展造成不好的影响。对此,图书馆需对知识转化更加重视起来,着重关注品质,探求各个方面的进步。第三,图书馆的角色发生转变。图书馆角色与以前的工业及农业经济时期相比,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已产生巨大的变化,其对社会经济来说不只有推动作用,也成为其主要的力量,是生产进步的关键成分。科学技术影响着发展和生产,是经济发展的不竭驱动力。图书馆聚集了各类知识,对科技的进步创建了良好的氛围,对图书管理影响较显著的还包括角色的转换等。
二、技术创新—图书馆管理手段的创新
(一)基础能力的提升
给读者供给丰富的文献及书籍是图书馆的基本工作,然而处在数字信息的时期,多媒体、数字化的资料也在连续进入图书馆的领域。人们更多地进行数字化阅读,其有利于提高读者查阅文献的效率。在如此的氛围下,图书馆经营者除了对纸质的资料进行管理外,还应对多媒体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以不同的形式来对文献进行记载,并利用多样的形式来对资料内容进行散布来方便读者进行查阅。所以,对基础能力进行提高是图书馆管理的基本。图书馆文献的管制技术和管理办法需与载体多元化相适应,这就是基础能力的提高。在各类文献繁杂的氛围下,为了实时高速地给读者供给有效的信息,图书馆要改变思维方式,由单一的排序、整理以及采集转换到整体性上来,对多元化载体资料进行共同处理,也就是对多元化文献进行高效整合。唯有拥有这样的能力,图书馆管理才能以为读者提供高效以及整体体验的宗旨来满足各种资料的需求者。当代图书馆的基本技能便是多元化载体文献的重新整序技能,它是目前图书馆技能提高的关键,同样也是必须的技能。在现在这个信息化的时期,读者所需的便是怎样飞速地对所需信息进行获取,不管是以电子版还是纸质版的形式都可以,关键是内容必需有效。所以,要想让图书馆更快更好地取得进展,唯有将多元化载体资料进行复合整序。
(二)专业能力的发展
在现在知识型的境况下,固有的图书馆办事宗旨“为读者找书”仍没有变化,只是对“书”的观念进行拓展延长。当代图书馆应把位置定在网上数据库、书刊、专业网站以及电子文献等多元载体组成的现代文献处境中来为用户以及读者供给正确的文献服务。如此的专业能力,需要具有高效的专业信息动态掌握、网站搜索、数据库检索以及多样的学科基础常识的专业精英。这种技能体现了综合能力,图书馆在提高专业技能上还需对专业精英进行教育。当然,一样重要的方面还表现在基础技能方面。为让需求多样的读者获得满足,完善的数据库就必不可少。图书馆应在多元化的文献资料处境中把新的管理宗旨定为:“及时为读者提供所需的各类文献。”所以,未来图书馆的竞争主要体现在如何对图书馆进行飞速的取得以及选择资料的专业技能进行提高。同样,它也是管理创新的一个关键途径。
三、非技术创新—图书馆管理机制的创新
(一)建立激励机制
根据图书馆的全体管制方向对激励体系进行创建。图书馆管理方向根据时间可划分为长期、中期以及短期目标。给整体目标服务的辅助手法为激励机制,他们必须相互适应,并环绕整体宗旨进行展开。广泛对员工的意图进行遵守,公开征集建议,激励机制具有有效性以及执行力的条件必须让多数员工认可以及接受。激励机制的展开中要实时进行奖惩的颁发和决策。执行的标准须依据已经创建的激励举措,员工在服务以及管理的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成果、态度、业绩等都是赏罚的凭据,“赏罚分明”是必须做到的。众多图书馆的评判准则只仰仗“群众投票”的形式,必需的激励氛围尚不完整,会有“拉票”现象出现,对员工真正的能力不能映射出来;不对员工工作中的失误做出及时批评,从而不能在本质上处理问题。这些都是激励机制所需舍弃的。按照公平的规则,依据以前拟订的激励制度,从员工的成果进行真实的判定,对优异的员工进行奖励,对员工的积极性有极大的激励效果,而不是用人缘来进行比评。完整的奖励机制体现在图书馆依据不一样的岗位拟定不一样的工作功绩考核体制方面。考核方法依据上岗、季度、年度考核等层层递进,实时地进行奖励以及惩罚。考核内容包含员工的业务技能、科研成果、工作绩效、工作态度等不同方面。包含群众意见以及领导建议的软件指标和硬性指标都在考核中拥有一席之位,一个好的员工与相邻人相处的手段所体现出来的方面,肯定会从其某一方面的价值观映射出来。奖惩激励是图书馆管理的激励举措,除此之外另一主要的举措便是情感激励。上级对员工的关怀体现在情感、生活以及工作等方面,随时对生活中的挫折以及员工的思想动态的进行熟悉,给员工帮助来对他们的困难进行处理,员工才可全心全意将心意加入到管理工作内。
(二)积极开发图书馆人力资源
图书馆聚集了不同种类的信息,读者的要求在知识的搜索进程中越发高涨。在知识经济的时期,读者的视野变得宽广,文化的需求日渐增加,这就对图书馆的管理服务提出了要求。其中,尤为主要的便是基础信息的领航修养是每名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必备技能,方便及时对读者搜索要求进行满足。综上所述,图书馆人员的培训上岗以及教育便极为必要。图书馆应依据发展方向在完善与开发人力资源方面拟定人才培育的计划,积极为职工获取再次接受教育的时机。援助职工对自己的职业方向进行谋划,尽力对员工的效用进行发挥,对员工潜能进行激发,对图书馆创建的进展提供更好的服务。各国之间的斗争在知识经济时期本质上也就是人才的角逐。要想实现图书馆管理与时代步伐相同步,图书馆管理需对员工潜能进行激发,做好人员的管理。长期以来,“以规章制度为中心”的“刚性管理”已不符合时代的需求,需要创新性地加入“以人为中心”的“柔性管理”。在原本的规章上,将馆员自身的宗旨与图书馆组办的宗旨的关系协调好,经过创建完备的激励举措和积极对图书馆的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对员工的自主管理能力以及专业修养进行培育,来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图书馆管理服务的创新
对于现代信息时期的图书馆来说,其管理服务的范畴不断从服务本馆扩大到服务社会层面,服务内容的方法也从纸质版资料不断扩大到电子文献,服务手段由纯人工管理发展到与计算机联合管理。给图书馆带来史无前例改变的是网络社会。未来,图书馆管理的革新还需从管理层面下手。图书馆在知识经济的立场下不仅要开展各种有目的性的服务行动,还应供给读者经过有序的以及整合的资源来实现读者间以及读者与馆员间的交流互动。举例来说,定期在图书馆举行读者沟通会议或让名人来讲座、沙龙等等,实现与读者之间进行交流的宗旨。读者和图书馆之间的互动性还表现在对图书馆对读者所提意见的接受以及随时为读者解答问题等。图书馆运用网络论坛、电子邮件以及电子公告牌等为读者答疑,满足读者需求。图书馆管理的另一创新方式体现在利用各种手段多方面的对读者的要求进行满足,促进管理服务,对图书馆的服务品质进行连续提升。
五、结语
伴随着网络信息科技的推动以及缓缓到来的知识型经济,知识的流通变得更加方便以及顺畅,偶尔还会有知识爆炸的情景。以此为背景,为了使图书馆管理顺应时展的潮流,对图书馆的创新便必不可少,从而满足读者的各种需求。对知识型经济进行适当的熟悉是针对图书馆管理者来说的,还应对图书馆本身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运用,增强本身的管理品质与水平,从而将自身的力量奉献到图书馆事业当中去。
参考文献:
[1]岑妙莉.论公共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模式[J].科技展望,2017,(9):146-147.
[2]赵静萍.新时期高校图书馆工作创新研究[J].科技展望,2017,(10):246.
一、环境监察概述
当前,随着工业与科学的迅猛发展,环境监察的内容也从之前的对工业污染源监察转变为了大环境的监察上,其的监察对象不仅仅是影响环境质量的污染因子,而且还涵盖了生物、生态变化的监察。
在监察环境污染物过程中,并非只对它的成分与含量予以测定,还必须及时有效的监察形态、结构与分布规律,并且,也需要监察物理污染因素(如热、噪声、振动等)、生物污染因素。唯有如此,才可以清楚的掌握与了解到环境污染对人群、生物的生存以及生态平衡的具体影响程度,从而获得精确的环境质量评价。
环境监察的目的在于及时有效的反映环境质量现状与发展趋势,以确保环境管理、污染源控制以及环境规划等工作有据可依。可总结为以下几点:(1)严格按照环境质量标准对环境质量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2)结合实际污染分布情况,找出主要的污染源,为监督管理、控制污染提供有利的依据;(3)全面的收集本底数据,良好的保存监察资料,从而确保环境容量的研究、总量控制与目标管理的实施、环境质量的预测预报有据可依;(4)为了保护好人类健康、环境,应科学合理的利用自然资源,编制一系列的环境法规、标准、规划等服务体系。
环境监察的过程通常是:接受任务,资料的收集与现场调查,对计划设计实时监察,优化布点,样品采集,样品运输与保存,样品的预处理、综合评价等等;环境监察的主要对象是自然因素、人为因素、污染组分,具体涵盖了化学监察、物理监察、生物监察以及生态监察。
二、计算机技术在环境监察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一)办公自动化的应用。充分利用现阶段最为先进的群件系统,即Lotus Notes(简称OA)作为系统运行平台,同时,还要辅以先进的电子邮件系统、多媒体文档管理数据库、多级别安全机制等诸多的高效先进的技术,根据用户的实际需求制定详细的办公自动化管理软件,以增强工作的透明度,节约办公费用,提升工作效率,此外,这些技术的运用还能够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有效防止环境监察中漏洞的发生。随着基于数据库的内外部信息平台以及信息机制的构建,让环境监察工作达到了电子化办公目标,使分布在各个区域中的环境监察工作者不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大大增强了总体反应能力与速度,环境监察管理朝着实时化、简洁化方向不打断发展,不仅提升了环境监察管理效率,而且,还大大节约了人力、物力。
(二)3S技术的应用
1、网络技术。
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速度极快,其中的互联网络技术已经成为了现代人们生活与工作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3S技术基础上进行的环境监察信息建设要对On-Line网络GIS技术问题加以全面详细的考虑,而在这其中,Java技术的出现对于我们构建自己的互联网络3S系统提供了有利的开发工具。
2、空间模型管理与模拟技术。
随着这一技术的产生,使得环境监察工作从当前的“点”直接的拓展到了“面”上,而且,还大大的提升了人员对诸多环境污染事件的预测预报能力,十分有利于构建以环境突发事件服务为基础的监察预报评估系统。
3、遥感技术的应用。
遥感图像与数据在现代地理信息系统中属于核心来源。遥感图像是一种综合性的地理信息源,涵盖了诸多的地理要素,并且还是一种空间信息,使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有了真实可靠的定位、定量数据。遥感数据能够对地理综合体的形象以及概念进一步强化,并且,还全面提供了有着全球性质的交织在一起的可见景观实体影像。人地关系是复杂而又难分的,通过其中的相互依存及相互制约的关系,人们会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超越直接的想象,凭借间接的标志,从中得到较为丰富的二次信息。
所以,可将遥感定义为一种集运用物理手段、数学方法以及地学规律为一体的数据获取技术。当前,遥感技术已经不只是一个孤立的系统,实现了和全球定位系统、地理信息系统以及网络技术密切结合的水平,能够给环境变化研究工作提供多维和动态的网络数据。
在环境变化监察中,应充分掌握与了解大气层具有辐射与化学重要性的微量气体在全球领域内的时空分布与变化趋势,尤其是CO、CO2、N2O、CH4、SO2等。现阶段,数值模式在环境变化研究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测量结果的水平分辨率要近似于现行的数值模式的水平分辨率。
通过以上先进技术的应用,不仅使得用户可以及时的掌握了解到和环境状况相关的地理图件信息,同时,还可及时的获取与其相关的报表、地图、文字、多媒体资料(声、视、动画、图像)等,从而让用户从更多的途径对我国的环境质量实况全面的掌握,把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性与综合性的优势作用充分发挥。
(三)改进工作方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空间概念,工作效率有了明显提升,所以,企业机构、职工应与之良好的配合,从而适应快速发展的生产力。不断强化区域、流域的监察分工合作,深入研究跨行政区域的监察力量与机构的整合及配置,确保环境监察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