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采购合同内控管理

采购合同内控管理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采购合同内控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采购合同内控管理

采购合同内控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制造企业;内部控制;采购环节;内容;措施

一、制造企业采购环节的相关内容介绍

制造企业的采购环节工作质量影响生产环节的成本和效率,是制造企业成本把控工作的源头。采购环节包括供应商选择、采购合同拟定等工作,因此制造企业要想提高采购环节的稳定性和效率性,就要重视供应商选择和采购合同拟定等工作的重要性。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工作直接影响到制造企业整体内部控制水平,对企业组织运行效率和质量把控工作有着直接的影响。采购是企业从供应市场获取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方式,也是企业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方式,有利于企业之间的分工协作,是经济主体间协作体系构成的重要内容。采购活动可以根据不同的方式分为直接采购和间接采购,采购过程包括商品的流通和资金的流通,是企业利用外部资源弥补自身不足的手段,有利于制造企业通过外部资源配置将经营风险进行转移,制造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可以与供应商共同分担风险,共同承担市场价格变动带来的经营困难和成本上涨压力,因此制造企业采购环节对企业生产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制造企业构建采购环节内部控制体系应该采取的措施

制造企业采购环节中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供应商选择、采购合同和采购成本控制等内容,因此采购环节的内部控制体系可以从上述方面入手:

1.供应商的选择

供应商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制造企业产品的生产效率和质量,上流供应商产品价格直接影响到制造企业产品价格优势的强弱,因此制造企业要谨慎选择上游供应商,对供应商进行全面的调查并进行合理的评估,降低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易成本,为制造企业稳定生产提供必要的条件和保障。在供应商的选择方面,制造企业往往会设定重要材料供应商选择标准,提高供应商选择的规范化。制造企业应该明确供应商筛选程序,应该对供应商的产品质量进行对比,通过询价比较和实地考察等方式对供应商进行评价,与供应商的选择标准进行配比。制造企业应该设定严格的考核程序和指标,对材料的质量和供应商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估,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质量高的供应商可以降低采购合同签订后的道德风险问题,减少纠纷等问题出现的概率。供应商的选择有助于制造企业风险的分散,制造企业可以通过与稳定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提高供货的稳定性和货物质量,也可以保证供货的及时性,同时还可以获得宽限的付款期限和价格优惠,降低制造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的效率和协作效率。

2.采购合同的控制措施

采购合同是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因此制造企业要重视采购合同的合法性和明确性。首先,制造企业构建采购环节内部审计体系,可以对合同的签约、合同结算和物料需求进行全方位的审计。签约审计的重点内容就是要对采购合同中的盲目采购和虚假采购等问题进行核查,以便为解决成本虚增等问题提供条件。同时,制造企业要对采购计划进行审计,保证按需采购,提高采购计划的真实性和合理性,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收益。其次,制造企业应该提高采购人员先平库后采购的原则,对供应商选择和产品质量价格进行严格的控制,建立、健全采购制度和流程,及时跟踪合同执行进度,以便保证合同结算工作的顺利开展。制造企业开展物料需求审计也是构建采购内控制度的重要内容,物料需求审计可以核查实际计划用量和实际用量之间的缺口,对防止物资短缺和非法变卖等问题有监督作用。最后,制造企业要审查采购合同价格,应该建立市场价格跟踪机制,要及时了解市场价格走势,可以采用价格咨询法和最高限价法对采购价格进行控制,掌握采购价格的升降幅度,全面了解价格变动因素,进而控制或者改变影响价格变动的因素,提高价格的稳定性。制造企业可以建立价格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已经签约的价格完善价格数据库,做好自动比价和不断修正工作,从而降低人工测算价格的成本。

3.采购成本的控制措施

制造企业在构建采购环节内控制度的过程中要重视采购成本控制,这是内部制度的目的,也是内控制度建立的核心内容。做好采购成本控制,首先应该健全采购定价机制,可以采用招标采购、询价采购和动态竞争采购等方式合理确定采购价格。招标采购可以让制造企业对材料供应商进行合理挑选,企业也可以通过招标建立采购材料价格档案,分析厂商价格差异的原因,对于制造企业需要采购的关键材料,企业应该建立价格评价体系,并根据采购的需要对归档的供应商询价,了解产品的质量、品质、交货时间和售后服务等重要信息,要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控制采购价格。其次,采购部门应该要重视供应商多元化,可以根据供应商的商誉信用、产品质量、价格优势、售后服务和地理位置等要素对供应商进行分类,对供应商进行差异化管理,了解各个供应商经营范围,及时了解行业的动态变化和发展,提高新技术的应用。第三,制造企业要对企业采购的材料进行分类管理,对单位价格较高的物料进行严格管理,了解行业价格变动情况,可以设置物料行业记录卡,并将每日行情和采购价格变动进行记录,可以选用记录卡对价格进行跟踪,以便制造企业及时作出价格调整的决策,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带来的经营风险和成本虚增等问题。

三、结语

制造企业要重视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工作,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工作,对采购环节进行严格审查,保证采购流程的规范性和合法性,以便为降低制造企业产品成本提供必要的条件。制造企业应该选择高质量的供应商,并要明确采购合同的内容,对采购合同的价格条款和质量条款进行审计,并要在保证材料质量的前提下控制采购成本,为制造企业的发展提供财务保障。

参考文献

[1]禹冬青.如何加强制造企业内部控制[J].财经界:学术版,2014,(12):82.

采购合同内控管理范文第2篇

1 物资采购供应内部控制管理的保障

内部控制管理重点在制度建设和岗位设置上,应充分考虑内控管理的要求,仔细梳理业务流程,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并有章可循,内控管理才能真正发挥重大作用。

物资采购管理部门应从宏观层面审视采购内部控制管理工作,梳理出各项业务流程,然后划分出不相容业务节点和岗位。采购管理业务部门的工作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岗位职责。一切管理工作,应遵循内部控制管理要求;一切重大决策,都要纳入在内部控制体系之下;一切经济事务,都不能游离于内部控制管理规范体系之外。

通过内部控制管理制度来规范和管理采购程序和标准,开展定期的评价和维护,为采购管理水平的提高、确保资金的安全完整、实现经营管理目标等几个方面提供有力的保障。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能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全过程均处于受控状态,确保采购业务工作相互牵制监督,促进物资采购管理工作科学高效。

2 物资采购业务流程节点的内部控制管理的设计

设计严密合理的采购业务管控程序是提高采购管理水平的重点。下面通过物资贸易部在资采购业务流程节点上的内部控制管理的探索和应用,阐述说明如何把内控管理理论结合到具体的工作当中取得实效。

2.1 供应商准入和审选管理

包括建立供应商数据库、完善供应商选择标准、审核供应商有关资质和加强供应商管理工作。管理部门应根据企业供应商管理实施细则的规定,建立预备供应商和准入供应商数据库。按照供应商准入必须具备的9个基本条件,将供应商应提交的相关资质材料由采购站进行初审、填表、上报审批、公示,由部商务科建案归档。要加强供应商管理的制度建设,让供应商管理考核可操作性更强,从商务和技术层面增加考核部门,多角度反映供应商的综合表现,客观公正的对供应商进行评价。

2.2 物资采购管理

根据《物资集中采购管理办法》和物资采购实施细则中采购流程,按照年度、月度需求计划,采购站编制采购计划审批表,在供应商数据库中选择3家以上供应商,经逐级审批后报部商务科确定采购方式,即: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比价等方式。选择预中标供应商后,将结果在公示栏中进行公示,公示期满结束后下发中标通知书。此来签订采购合同,确保采购工作顺利完成。

2.3 库存管理

主要包括到货验收、保管保养、盘点、发放等管理。根据国家标准、行业标准、技术规范对物资进行所需的证件和外观的检查,按照物资的材质、性能、保管的技术要求采用不同的保管、保养方式,严格按照物资保管规定执行。在保管过程中,保持帐卡物的一致,并建立台账做好记录。在物料发放中,按照ERP系统的物资调拨单办理出库手续,并开具出库凭证。针对以前积压物资,专门请各二级单位技术人员现场看货,能领走使用的就领用了,其余的报公司处理。采购人员每次进货必须先进行分析,然后由不相容部门人员共同决定进货的品种规格及数量,确保不出现大量积压物资。

2.4 供应商考核管理

供应商考核管理要首先成立评估考核领导小组,依据供应商评估考核的项目及供应商评估考核评分标准,对年度内发生业务,且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在册的准入和预备供应商进行评估考核,对年度内未发生业务,且在物资管理信息系统中在册的准入和预备供应商的资信等进行审查。建立预备供应商和准入供应商数据库,完善供应商选择标准。每次考核,都要由公司管理部室、使用单位先予以考核,然后,物资贸易部采购部门、商务科、管理科、仓储配送站、纪委根据平日的记录,分别对供应商进行考核,然后集中汇总。考核中确定一定的升级率和淘汰率,确保考核工作公平公正。

2.5 废旧物资管理

废旧物资的回收利用是根据《公司废旧物资回收考核管理办法》的具体要求,由物资贸易部分管领导负责,按照生产单位提出的处置废旧物资申请及按照审批程序批准后的废旧物资处置过程确认书,经管理科与申请处置单位相关部门现场复核鉴定,废旧物资处置成交后,由物资贸易部管理科开具废旧物资调拨单方可提货。为及时了解瞬息万变的废旧物资、报废资产市场行情,废旧物资管理部门应专门出资注册一个以上废旧物资交易网,每次处理废旧物资,都根据当天的市场行情确定底价,达不到底价则不予成交。

采购合同内控管理范文第3篇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控控制;制度执行

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6)13-0090-02

一、引言

我国事业单位作为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其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完善相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为提高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我国财政部于2012年特别制定《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规范,以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资产的安全及财务信息的真实完整,并对舞弊和腐败进行有效预防,同时提升公共服务的效率效果。近年来,在该规范的指导下,各单位领导逐步提高内控意识,在遵循着全面性、重要性、制衡性和适应性四大内控原则的基础上,通过明确单位内部各岗位职责,单独设立内审、监察、采购、基建等业务部门,加强岗位人员的培训,提高关键岗位人员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等措施,积极地建设并完善适合自身发展的内控制度。尽管从单位整体层面上看来,各单位内控制度建设的进程得到了顺利的推进,但具体到各业务层面上内控制度的执行情况而言,各单位均不同程度地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短期内可能会影响内控作用的发挥,长期则可能会对单位自身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执行中存在的问题

事业单位内控制度是单位内部控制执行的准则和前提,而内控的有效执行也为内控制度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合理保障。财政部内控规范实施以来,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建设得到了各单位的一致重视,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从实践中各单位业务层面来看,内控的执行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完善。

(一)预算编制不够科学,预算执行缺乏刚性

预算管理是单位内控管理的重要环节,其有效的编制与执行对内控作用的发挥至关重要。目前部分负责预算编制的业务部门仍坚持使用增减变动法进行预算编制,该法虽然相对省时省力,但仍存在不可忽视的缺陷:一方面,该方法是基于前期预算执行结果进行调整,其不可避免地受到前期既成事实影响,从而可能使上个预算期的不合理因素得以沿袭;另一方面,仅结合上年预算执行结果和截至预算编制时点的财务状况进行编制的预算难以精细化,在后续的预算执行中经常会面临着单位结合自身业务和特点进行预算追加及调整,这将直接降低预算执行的刚性,并削弱预算管理的约束力。

(二)收支管理不够严谨,票据控制不够到位

事业单位大都由国家出资设立,对其收入与支出的管理直接关系到国有资产的利用效率。而实践中,一些单位在业务执行层面对于非税收入并没有严格与各项支出区分开来,也没有明确规范经费支出的控制标准,这种业务流程上的不严谨为单位截留财政资金、设置账外账、挪用专项经费等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滋生的沃土。此外,由于票据及印章的控制不足导致的收入延期入账、未入账等现象在事业单位中也时有发生。

(三)政府集中采购缺乏验收机制,招投标过程不够透明

伴随着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各单位也逐步规范内部采购活动,大都依照现行财政政策采用政府集中采购,但实务中,很多专业设备并不适合集中采购,而单位内部也并未成立与此相关的采购与验收小组,这导致了部分金额很大的专业设备采购后无法实现后续的验收和使用,造成了大量国有资源的浪费。而少数事业单位领导在物资采购的招投标中,并没有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为谋取个人私利,利用职权进行暗箱操作,更使得单位内控管理流于形式,同时也给国家及社会利益带来严重的损失。

(四)资产管理不够清晰,固定资产价值不实

事业单位资产的购置大部分由国家出资完成,这曾一度造成各单位对内部资产“重购置,轻管理”的错误观念,政府集中采购制度执行以后,单位资产的盲目购置虽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一些单位对于其内部资产尤其是固定资产的存放、使用情况及处置仍未设立相关备查账簿,也未安排专人进行管理和定期盘点,这不仅会导致单位固定资产的价值账实不符,甚至会形成大量账外资产,从而使单位资产陷入无序管理中,同时造成国有资产的巨大浪费。

此外,一些单位在内控执行中所暴露出来的项目建设缺乏调研及可行性研究、项目重复建设及越权签订合同等问题也严重地影响到单位内控制度作用的发挥,制约了单位的长远发展。

三、完善内控制度,规范业务层面内控执行的对策

(一)科学预算编制,强化预算约束

预算管理是单位内控制度的重要环节,科学的预算编制和严格的预算执行不仅可以提高单位管理效率,还有助于内控目标的实现。就现阶段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而言,至少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完善:一方面,各单位应提高对预算编制工作的重视,结合自身特点选用更为客观和科学的零基预算法进行预算编制,降低上期预算中不合理因素沿袭的可能;另一方面,各单位应设置相关业务部门对预算的执行进行把关,定期检查预算是否得到执行及预算执行效果,从而强化预算管理的约束力。

(二)严格收支管理,加强票据控制

单位内部应依照内控规范的指引,对单位的各项收入进行归口管理,严格进行会计核算及合同管理,严防账外账的设立,同时对于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各项支出,应明确支出标准,严控报销流程,以抑制单位虚报支出、截留财政资金等违法违规活动的发生。此外,各单位还应加强对各类票据的领用、核销等活动的控制,设立专门的岗位,指派专人负责管理,并单独设立票据备查簿,以防范单位内部“小金库”的形成。

(三)完善采购验收机制,严控采购过程

为应对现阶段事业单位采购执行环节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各单位应成立专门的采购小组,对采购预算、招投标管理及验收过程严格把关。对于非政府采购项目,采购小组应根据单位预算制订采购计划,积极参与评标、议标过程并记录,以防腐败现象的发生;对于政府集中采购项目,采购小组应及时关注采购合同履约情况,并配合采购需求部门及设备管理部门做好验收工作,以降低浪费国家资源的可能性。

(四)加强资产管理,优化资产配置

鉴于事业单位的特殊性,其资产大都由国家出资购置,这客观上就要求各单位加强资产管理,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合理保证单位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具体而言,一方面,单位内部应单独设立资产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的购置、存放、使用、维护及处置情况进行清晰而详细的记录,以保证账面资产真实、完整。同时,各单位还应结合详细的备查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对固定资产进行盘点,并对盘点结果及时处理,以准确核算资产价值,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对于单位流动资产,单位内部要建立适合自身特点的日常监管程序,明确资金流向,严控资金调拨权限,以确保资金安全,优化资产配置结构。此外,各单位还要加强项目建设及合同管理,特别要做好工程立项前期准备,以确保立项可行、评审科学,合同的订立合规、执行有效。

综上,内控制度的建设为内控执行提供了准则和前提,而内控制度的执行则贯穿于单位内部业务层面管理的全过程,因而在预算管理、收支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项目建设、合同管理等各个业务环节对内控的执行进行有效规范,不仅可以保证事业单位内控制度作用的有效发挥,也从整体上提高了单位的风险防范能力,有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并有助于其管理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 时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问题研究[J].财会通讯,2015,(13):35-38.

[2] 王桂凤.浅析事业单位内控制度的建设与完善[J].财经界,2011,(12):63-64.

[3] 刘永泽,唐大鹏.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13,(1):57-62.

采购合同内控管理范文第4篇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公司层面; 业务层面; 内部控制改进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6)08-0002-08

作为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企业经营活动的高效有序运行以及企业经营决策和国家法规的贯彻执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理论界对央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研究滞后于实践经验,国务院国资委有关负责人也表示,央企上市公司在运作中还存在一些值得高度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西方已经提出了若干内控建设的模型,但是我国尚没有构造出针对央企上市公司内控建设的合理方法。况且央企境外上市公司所面临的要求更多更严格:不仅要满足国内相关法规和母公司内控体系的要求,还要应对来自上市地监管方的挑战。因此本文拟以Z公司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公司层面及业务层面分别运用流程制度分析、风险体系分析得出Z公司内部控制完善的具体方案,并对央企境外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提供意见。

一、Z公司内部控制现状分析

(一)Z公司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的建设及问题

1.公司层面的内部控制建设

Z公司为某国企通过香港的全资子公司在新加坡投资上市的公司,主要从事船舶研发、制造管理、营销和服务,为世界各地的船东提供与船舶建造有关的管理与咨询服务。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Z公司对公司层面内部控制主要涉及权限授权、关联方交易、雇员的证券交易、公司公告要求、董事会、董事委员会等方面的流程规范,本文按照内部控制五要素要求仅对Z公司整体层面的几大内控要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

(1)内部环境

内部环境是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企业文化等。①治理结构。Z公司按照新加坡的法律要求以及新交所的相关规定,制定《公司治理结构报告书》《Z公司董事会议事规则》,设置了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②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公司制定了Z公司各部门工作职责,明确各个岗位的职责范围、主要权限、任职条件和沟通关系,将权力与责任落实到各责任单位,保证各部门人员构成、能力素质满足履行职责的要求。③人力资源管理。Z公司员工构成包括新加坡本地人士和公司从国内派驻的员工,设立了较为完整的职能部门和业务部门,完善公司人才梯队建设。绩效管理方面:建立以推动和促进企业发展战略和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为终极目标的绩效考核体系。该体系通过建立“公司―业务板块、部门―个人”的三级绩效管理框架,将公司平衡计分卡分解到业务板块、部门、员工,实现绩效压力层层传导,提高公司整体绩效,同时与公司绩效计划进行严格比较,检查公司下达的任务和指标完成情况。④企业文化。公司之贵在于基业长青,长青之贵在于道德之经。Z公司加强新国企文化建设,全面宣传贯彻Z公司核心价值观,强化理想信念、以人为本、激情投入、集体价值、客户价值、社会价值的核心价值观六要素,《公司企业文化深植实施方案》,大力宣传公司党建及文化建设。

(2)风险评估

风险评估是内部控制的五大要素之一,也被COSO 的《指南》认为是实现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之一。Z公司在经营发展过程中重视风险防范,积极发掘潜在的风险因素,规避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公司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集团《关于做好全面风险管理工作的通知》等要求,《关于Z公司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围绕公司战略目标与生产经营计划,结合公司所属行业特点,系统持续地收集相关信息,动态识别内、外部风险,进而进行风险分析评估,针对专项风险制定或调整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在确定公司风险评估,制定风险管理解决方案时需经过如图1的四个步骤。

公司本年度通过风险评估,根据《风险评估问卷》《风险评估评价标准》,识别出本年度Z公司优先关注的重大、重要风险共有11项,其中重大风险有3项(前3项),重要风险有8项(4―11项),具体的风险测评结果如表1所示。

针对风险评估提出的各类风险,相关部门对各重大、重要风险进行描述,并提出包括长效管理机制和近期管理改进的风险管理解决方案。

(3)控制活动

公司结合风险评估结果并针对业务流程及相应的关键风险点,识别并确定了一系列的控制措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以有效防范和控制风险,保证内部控制目标的实现。

(4)信息与沟通

全面信息化建设。随着公司的逐步发展,对公司自身的经营管理水平与业务执行效率的要求越来越高,信息化是构建规范管理平台的必由之路[1]。Z公司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利用南北企业资源管理软件,完善信息化管理。公司建立健全了内部信息沟通与报告机制,制定了公文流转程序、例会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内部信息沟通规范。

(5)内部监督

持续监督需要关注内部控制实质性的证据、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反馈等内容。完善监督体系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水平的必要措施。Z公司根据新交所的要求,设立审计委员会,对公司公布的财务数据负责。

2.公司层面内部控制的不足

(1)公司内部审计方面控制存在不足

内部审计机构和内部审计人员构成了内部审计的主体。内部审计机构的隶属关系(或接受谁的领导)关系到它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关系到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2]。

Z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恰恰缺乏这些有效的规定。在制度方面没有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实施准则,没有对内部审计的组织机构、职责权限、审计程序等方面作出规定,使公司内部审计工作无章可循。

Z公司内部审计程序不严密。由于审计意见没有得到公司和相关部门的及时推动落实,同时也未对审计人员执行回避的原则进行规定,使审计发现问题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

(2)对公司下属部门及附属公司管理控制存在不足

根据企业成长理论,企业在规模做大的过程中,管理能力一般相对落后于企业发展,财务管理能力不能适应企业整体发展战略要求。随着企业规模扩大至企业集团,内部为了各自的利益而相互争权夺利,整体财务战略得不到各分子公司认可。Z公司作为集团公司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子公司分散于中国、新加坡、芬兰等国家,而这些子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及使用的办公系统、财务系统都不一致,导致在公司层面没有统一的财务管理系统进行规范。

(二)Z公司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建设及问题

1.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建设

Z公司成立时间较短,对新加坡政策体制了解不多,同时内部控制的设计受到效益成本原则的制约,无法面面俱到,所以在业务流程的管理中,仅仅是抓住关键的控制点,即业务流程和单位经济活动中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初步建立了风险评估机制。具体而言,本文从财务角度选取了三大重点业务流程做介绍,其基本涵盖财务人员日常实际工作,即全面预算管理、销售及收款管理、采购与付款管理。

(1)全面预算管理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Z公司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合理分配各种资源,确保各项重要工作顺利完成。作为新加坡上市公司,Z公司在配合集团总体预算的同时,制定本公司的预算,并在制定全面预算过程中,采用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编制方法,由各部门及下属公司根据自身发展情况并与各相关人员谈话沟通的前提下制定本单位的预算报告,上报Z公司本部,由本部负责人根据各下属公司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协调、沟通,再由各下属公司根据调整后的数据进行上报,本部相关人员汇总调整得出公司预算方案。

(2)销售与收款管理

收入根据日常交易中产生的已收或应收销售或服务款项,扣除销售折扣和相关销售税费后的公允价值计量。在销售和市场分析操作过程中,对于新项目的评估等也都有较详细的流程操作,如图2所示。

(3)采购与付款管理

Z公司没有集中采购职能。申请部门负责提出采购申请,寻找、评估和选择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给供应商下订单,进行收货或服务完成确认,并申请付款给供应商。

在付款方面,Z公司出台了《公司财务支出审批权限表》。付款需经过相关部门领导批准,并附有必要的支持文件,如采购合同、入库单和税务发票,最后经过会计审核处理付款。

2.业务层面内部控制的不足

(1)全面预算的制度体系建设存在不足

Z公司全面预算制度不完善。在企业内部控制中,如果缺乏健全的全面预算制度体系,企业对其预算管理工作的管控力度就难以满足需要,Z公司在这方面做得不尽如人意。在每年预算开始时期,财务部接到上级公司下达的预算任务后,由财务部发起,向各业务部门及子公司发出预算表格,各业务部编制各部门预算,最后汇总制定总的全面预算表格。这一系列预算报告制定流程没有公司层面的制度规定,只是靠各部门之间支持配合完成,对于全面预算在部门分工执行方面缺少制度保障。

预算执行的流程中对预算事中分析时间段界定不明确,分期预算事中控制不够及时。预算差异分析是一种对历史资料的分析,只有及时而又经常地进行,才能发挥其对生产经营业务的指导作用[3]。Z公司预算管理是在年初制定年度计划,每季度和期末再做监督检查及总结,每两次监督检查之间相隔时间较长。

全面预算作为内控的业务操作层面与信息化层面结合不紧密。Z公司还主要依靠财务报表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控,没有实现从南北企业管理软件中直接选取生产经营数据,使得全面预算的控制难以奏效,影响预算执行效率。

(2)收入和支出的预估、确认和报告有待提高

内部会计控制是保证企业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必要管理措施[4]。如果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和监督措施,那么会计控制将无法实现,对于会计需要及时提供准确有用会计信息这一目标将很难达成。这就要求集团公司必须有一套完备的会计控制体系,来实现集团公司及子公司全方位的监督。而Z公司在处理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以及进行财务关账的程序方面,缺少标准化的会计流程给子公司遵循,从而不能实现对子公司全角度的管控。

(3)采购流程的控制尚需加强

对于供应商的评估和选择过程,书面记录不够完整。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取得的比较报价没有完整存档;针对审查的某个项目和非直接采购,部分供应商的评估和资格认证环节记录不够完整。

对于合格供应商,申请部门参照的是其母公司维护的合理供应商清单,没有维护一份Z公司的合格供应商清单。

二、Z公司公司层面内部控制改进

(一)公司层面改进

1.建立公司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审计是对公司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有效进行独立评价的活动,是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监督内部控制其他各环节的主要手段[5]。具体从完善监督机构和规范内部审计程序两方面入手。

(1)建立完善的内部监督审计机构

企业集团内部控制能否得到有效实施,还取决于集团内部审计机构是否缺失。因此,应当根据委托理论的要求和各集团的实际,设置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承担审计委员会的职能,同时合理配备内部审计人员,注意提升集团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和权威地位[6]。鉴于Z公司在内部监督建设方面的缺陷,应当主要从以下方面加以改进:

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制定规范的职责权限。Z公司需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配备独立审计人员,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内部控制检查和监督体系,确保内审部门组织完整,有力运行,保障审计监察效果。

规范审计范围,明确审计权责。Z公司独立审计部门设定后,公司还要聘请权威机构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明确审计职责和范围。围绕公司经营工作的重点、管理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审计,提出改进意见,出具审计建议书;负责内部控制体系的监督检查及独立评价。

审计部需要依据职责要求,实时监督业务部采购招投标业务,作为独立于业务的第三方对招投标业务操作流程及招投标文件进行监督审核,为公司招投标业务如实正常开展提供保障。

(2)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

通过实施上述一系列改进措施后,内部审计机构处于相对独立的地位,直接受高管领导,保证其机构设置的独立性和权威性。由于内部控制和内部审计机关的逐渐融合,内部审计并不只是扮演着监督者的角色,更重要的还是管理服务者,这也就需要内部审计将审计结果直观呈现在管理者面前,使管理者了解内控执行情况,并对其后续工作安排提出建议。之后内部审计跟进监督,确保整改问题落地。具体改进措施如下:

第一,确定内部审计独立评价工作程序。Z公司设立的审计部门对公司本部及下属公司年度内控检查评价负责,对内控执行的有效性进行检查监督,对检查中发现的内控缺陷有权力直接向审计委员会及董事会报告,以此建立以企业整体为对象的内部审计工作流程。具体如下:了解被评价部门及公司内控情况,确定测试的控制点,下达通知;测试评估内控设计及执行的有效性,组织实施独立评价;编制独立评价报告,征求评价部门及公司意见,出具独立审计意见;报告审计委员会及董事会;跟踪整改。

第二,规定审计结果的执行和反馈。公司明确规定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时间(如30天)内必须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反馈给内审部门,提高内审结果的执行效果。

通过以上措施健全内部审计评价体系,有效地促进审计监察成果的转化。

2.加强对下属公司的管理控制

Z公司应加强对下属公司的管理控制,确保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提高公司整体控制力。针对下属公司管理控制方面存在的内控缺陷问题,公司应在以下方面加以改进完善:

(1)加强财务控制

第一,向各下属公司委派财务人员。会计委派制度被西方国家很早就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运用,是所有者约束和监督经营者行为、保护自身利益的一种普遍制度[7]。通过委派财务人员,Z公司意图实现集中管控优势,统一规范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提升集团的会计信息质量,能够为公司提供更为可靠的决策依据。

制定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办法,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公司应当根据下属公司实际情况按照会计制度有关政策规定制定《Z公司财务风险管理办法》,明确财务风险管理的要求,规定下属公司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建立筹资风险、投资风险、汇率风险等经济业务的风险管理体系。

对重要下属公司还应开展内控培训和流程梳理辅导。通过对重要下属公司内控管理的培训,欲使重要下属公司内控建设逐渐完善,并同Z公司集团内控建设制度流程相协调,便于Z公司对下属公司的管理。

(2)建立业绩考核机制

Z公司应当建立权威有效的业绩考核管理机构。明确考核职责和考核内容,对下属公司制定统一规范的业绩考核办法,并根据重要程度设置不同的权重,增强业绩评价的全面性和可靠性,提高对下属公司业绩考核的有效性。

Z公司对下属公司的业绩考核应采取KPI指标衡量,制定《子公司绩效考核表》,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组织考核。同时Z公司将得分情况反馈到各子公司,子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及时改进。

Z公司还需规范对下属公司部门及员工的考核管理体系。公司按统一的模板与各下属公司部门及员工签订绩效管理合同,并对绩效合同的签署及后期执行考核采用流程图规范,如图3所示。

图3只描述至子公司各员工及部门经理提交绩效合同,对绩效合同执行的跟进监督管理,Z公司也应有具体的流程描述,这里不做详细说明。

对于公司人员层次不同,将员工分为公司领导、中层管理者和员工三级,Z公司应该对各子公司各级员工分别设定考核体制,在侧重点内容上有所不同。

例如以公司领导为考核对象,考核指标包括三部分:责任心和工作态度占比20%,考核内容包括价值观、责任心与主动性、职业素养和团结协作;素质和能力占比30%,考核内容包括政治素质、廉洁从业、宏观决策能力、领导组织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卓越执行能力;业绩占比50%,考核内容包括对重大项目或任务的贡献和分管部门的绩效。通过公司360度测评分数加权平均,根据员工的最后得分,按照绩效等级转换表将员工划分到各个绩效等级。

根据员工绩效结果,应对员工进行反馈,这是绩效考核成败的关键点,对上级管理者及下属员工都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上级管理者,通过及时有效的沟通帮助下属提升能力;有助于管理者全面了解被考核员工的工作情况、掌握工作进展的信息,并有针对性地提供相应的辅导和资源;有助于提高考核工作的有效性,提高员工对绩效考核、对与绩效考核密切相关的激励机制的满意度。对于下属,及时有效的沟通有助于发现自己上一阶段工作中的不足,得到及时、客观和准确的绩效反馈,确立下一阶段改进点;双方共同解决问题的一个机会,是员工参与工作管理的一种形式。

(二)业务层面改进

1.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

全面预算管理是帮助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手段,它将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计划、目标以数量形式具体而系统地反映出来,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控制和管理[8]。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全面预算管理的作用将更加有效地提升Z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Z公司在原预算管理的基础上不断健全,以达到资源有效配置和企业高效有序运营的目的。主要从以下方面做详细说明。

(1)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

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是相辅相成的,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机构职能,有利于全面预算管理更好地发挥作用。

鉴于Z公司全面预算制度不完善,公司应制定《Z公司全面预算管理制度》,从预算的职责分工、编报审批程序、执行分析、监督考核程序和预算调整全面规范预算的实行,从而使Z公司全面预算得到制度上的规范。

增设预算管理委员会。专门预算管理机构的缺失会给公司的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带来重大影响,因此Z公司应该成立由董事会领导的预算管理委员会。预算管理委员会全权负责Z公司的全面预算工作,此外Z公司本部还成立了预算管理工作小组,成员由财务、审计、人力、经理部及业务部人员组成,负责公司全面预算执行。

(2)完善预算编制流程

健全全面预算管理编制体系,有助于企业内部控制中全面预算管理水平的提升[9]。鉴于全面预算管理没有可供遵循的编制流程的缺陷,考虑业务部、项目组及子公司的具体情况,建议公司重新修订预算编制流程,如图4所示。

(3)健全预算执行分析制度

鉴于Z公司对预算事中分析时间段界定不明确,分期预算事中控制不够及时的缺陷,Z公司应制定预算执行月度分析制度,要求预算分析节点由每季度变成每月,财务部门根据各单位的财务套表监控预算的执行情况,并向有关单位提供预算执行进度等信息,与之相关的责任单位必须及时分析原因,按程序提出预算修正申请,视修正的程度由有审批权限的人员批准,最大限度地保障预算目标的实现。

2.收支业务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1)收支业务流程再设计

Z公司应编制一套标准化的会计政策,包括如何处理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进行财务关账,以提供给其子公司遵守,保证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及时性。该会计政策应该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第一,与处理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相关。收入和支出的确认程序,并且说明进行收入和支出确认的基础和标准。在财务系统里进行会计调整的程序,包括在财务系统里进行调整前应通过复核及批准的要求;在财务系统中录入调整分录的方法;会计调整记录的相关支持性文件存档的要求。Z公司应根据公司业务流程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要求,结合以上整改建议重新梳理关于收入和支出的预估、确认和报告的流程图,添加调整前应通过复核及批准要求的模块。该模块要求会计在财务系统中创建记账凭证后提交给财务部经理审批,审批不过退回修改,审批通过后财务部经理将记账凭证过账到财务系统中,会计再利用会计系统准备月度管理账目表,之后交由财务部经理审核,审核通过即生成月度财务报表。

第二,与财务关账程序相关。针对Z公司在财务关账方面存在的潜在疏漏,建议Z公司从收支预提和支出流程的规范、以前年度的财务调整需取得相应的事前批准等规定来确保交易的完整性。同时,还需制订与财务关账程序相关月度、季度和年尾结账的时间表,列明以下关键活动的截止日期;子公司提交审核过的财务报表的日期;外部审计结束和审定财务报表的日期;公布财务结果的日期;在财务系统内关闭账期的日期。

(2)建立收支业务风险识别体系

第一,业务数据和财务核算的真实性。首先,为确保反映到财务核算上的业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应设计一套业务报告套表,该套表由业务部提交给财务部,财务部依据套表上的完工节点或者完工百分比进行收入成本的确认。该套表将由财务部留存,作为收入确认的依据之一。其次,对于日常进出口所涉及的设备等类货物,业务部门需向财务部提供发票、海关报关单据以及仓储、货运单据,财务部据此进行会计核算。同时,业务部门需有相应的业务人员在现场核实货物的收况,确保票据与实物相符,账实相符。

第二,会计科目填列的统一和规范性。对于报表会计科目的设置,Z公司应该编制一套较为完整的会计科目表供子公司统一使用,协助甄别是否将发生的业务准确地反映在会计科目中。

3.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改进建议

(1)采购业务流程再设计

针对Z公司采购流程出现的问题,公司应加强关于采购流程方面的控制,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建立供应商评估制度。记录评估调查的结果,在新的供应商通过资格认证前需经过复核及批准。维护合格供应商清单,当通过资格认证后合格的供应商填列到合格供应商清单中。没有通过供应商表现评估的供应商将从合格供应商清单中剔除。具体由项目经理操作,寻找供应商并去船坞实地考察收集相关资料,整理出供应商调查表,经部门经理和主管副总经理批准后,加入公司供应商列表。之后每两年评估一次,填写评估调查表,按照调查结果决定是否保留在供应商列表中。

第二,执行严格的采购审批和追踪制度。公司对所有的采购业务,包括直接采购和非直接采购,申请部门均需提交阅批件,取得管理层的复核批准。

第三,规范采购业务流程。对长时间未关闭的订单应该得到相关人员的及时跟进,以确定仍然需要该笔订购。不再需要的订单需及时取消并通知供应商。参照上述建议,Z公司应按以下流程改进,首先由项目经理发起,确定采购申请,拿报价单多方询价,评估报价单并筛选供应商,最终筛选出4―5家供应商进行招标,之后由招标委员会确定中标供应商。项目经理参照中标供应商的信息制定采购合同,提交合同审批表,由业务部经理审核,审核通过后交由法律顾问及财务部审阅,并提出相关意见,将修改意见反馈给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参照意见调整修改采购合同,重新交由业务部经理、法律顾问和财务部及总经理批准后,确定采购合同。

此流程应规划到供应商送货和提供服务环节,后续还包括公司申请人验货、费用报销及经理部监督供应商发货等环节。

(2)建立采购业务风险识别体系

第一,关注采购风险的识别。采购风险的源头――供应商选择。由于供应商选择失误可能造成的风险也很多,例如质量风险、交期风险、产能风险、财务风险和信息风险等。

采购风险的关键点――合同。在此环节应注意以下方面:签订合同中存在的问题,执行采购合同中存在的问题、更改、违约、担保等风险,采购方自身的违约、项目、工程合同及外包合同风险等。

第二,加强采购风险的控制。Z公司应严格按照建立供应商评估和资格认证以及报价评估程序,从源头上把控采购风险。对供应商财务风险,Z公司应先对供应商的供应链、资金链进行分析,还需对供应商的财务状况及财务指标调查,设定财务警戒线,把控供应商的财务风险。对价格风险,在汇率不稳定时期择期采取合同价格锁定、套期保值等方式,规避价格风险。对来料质量风险,公司设专人对采购进来的原材料、部件或产品做品质确认和查核检验,对采购材料质量负责,责任到人。

总 结

本文在对Z公司内部控制建设的分析中,发现Z公司内控建设在公司层面及主要业务方面都存在不足,就Z公司内控建设存在的问题,分别提出建议:

Z公司公司层面内部控制改进建议:建立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包括建立系统的内部监督审计机构,规范内部审计工作程序;加强对下属公司的管理控制,涵盖财务控制和业绩考核及实施预算控制三个方面。Z公司业务层面内部控制改进建议:全面提升预算管理水平,主要是建立健全预算管理制度、完善预算编制程序及健全预算执行分析制度;公司收支业务内部控制改进意见,包括流程的再设计、风险识别体系的建立及改进效果的评估;采购业务内部控制改进建议,同样包含流程的再设计、建立采购业务风险识别体系及对最终改进效果的综合评价。

本文的研究结果拟为Z公司内部控制建设提供良好的改进建议,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打下坚实的内部基础。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关于印发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通知[A].2010.

[2] 崔秀梅,张茂忠.现代企业制度下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体系[J].中国审计,2004(4):55-56.

[3] 田佳,岳脉健.全面预算管理与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经济师,2014(4):91-93.

[4] 任广平.企业集团全面预算管理视角下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J].商业经济,2009(1):33-34.

[5] 刘霞.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审计的现状剖析[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76-80.

[6] 柏广才,沈洪祥,孙浩.国有企业集团内部控制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5(1):48-51.

[7] 赵玉琳.集团公司内部控制设计与运行的创新措施[J].会计之友,2014(4):83-85.

采购合同内控管理范文第5篇

存货是企业储存的以备领用的材料,或储存的以备出售的产品等商品。存货的运转,就相当于整个企业的经营运转。存货运转的好坏,代表着企业经营管理的的有效程度,资金占用水平的高低,是否能给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维持着企业的正常运行。存货是企业的重要资源,是生产经营运转中的必不可少的流动资产。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存货管理已成为现代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小企业企业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项管理。通常,存货占比为50%左右,企业资产管理的核心是对存货有序地、有计划地、有效地管理。 

存货管理是企业仓储部门对存货从接收、保管、发出等方面分门别类地进行有效管理,并为领导决策分析提供准确及时的依据。有效的存货管理可以保证生产和销售需要而占用较低的存货储备;防止生产和销售部门由于职能的偏见而提高存货水平,防止占用过多的资金,来谋求企业全局性的利益,可以帮助企业仓库管理人员做好库存商品的管理,减少库存占用成本,增加存货的使用价值,发挥存货一切可利用的潜能。 

二、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现状和问题 

目前,中小企业在存货管理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努力,普遍设立了存货管理,并设置内控部门予以监督评价,一定程度上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是,中小企业仍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经济效率的提高,具体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存货的管理流程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 

存货的购进和验收,都由采购部门全权负责,不仅违背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制度,而且可能给企业带来一定量的损失,比如:采购人员为了一定的佣金和回扣,购进的存货实物与采购合同的进货标准不一致,以次充好,将会影响企业生产的产品质量,进而会给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并减少企业整体的利润水平。 

存货的仓库管理部门负责存货的保管工作,并按照中小企业制定的存货保管制度定期盘点存货,做好存货的增减、报废处理。对于接收入库的存货,仓库保管员未就该批存货填制入库单,只是将入库存货名称、数量、金额录入电脑中的存货入库流水账,月底,仓库管理部门没有将入库原材料流水账传递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没有依据地进行原材料入库记账,只是根据仓库管理部门填制的入库单进行存货记账,这样做,推迟了企业存货的入账时间,财务部门的存货明细账将不能准确地为企业生产运营管理提高决策分析。 

仓库管理部门负责存货的发出管理,没有负责人的审批单,只是口头传达领用存货,仓库管理员根据领用的存货填制领用单并签名,没有负责人的簽名。月底,仓库管理部门根据自制的存货领用单汇总一个存货领用明细表移交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就此做存货出库明细账,看似没有出现大问题,其实不然,领用人领用的存货是否真正用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中,或者被领用的存货是否浪费掉。对于存货的赊销方面,销售部门口头传达企业领导的欠款发货审批,仓库管理部门没有收到欠款发货审批单,只根据口头传达就对外发货。这样,有时销售部门为了提高自己部门的销售业绩,可能向虚构客户发货,然后再以质量等原因退货,企业的销售成本将增加,企业整体的利益将会受到影响。 

仓库管理人员的职责权限划分不明确,不相容职务不相互分离。一个仓库管理人员既办理存货的收发存相关工作,又登记存货明细账,违背了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内部控制原则。中小企业没有针对仓库保管制定具体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没有实质意义。 

(二)存货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先进,存货信息传递不及时 

对于大多数中小企业来说,存货管理仅是建立存货账本并手工记账结账,导致存货数据记录容易丢失和传递不及时,影响数据汇总,不利于企业及时做出正确的决策。 

购进和发出存货,仓库管理人员没有及时地将相关存货的单据传递给财务部门等其他部门,违背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和真实性。存货数据不真实可靠,影响财会部门对存货数据的分析,无法为企业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对于存货的缺失、报废、毁损等,仓库管理人员若没有及时向领导报告,领导不能及时得到存货短缺的信息,也就不能及时做出正确指导,将会给企业的经营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三)存货管理无固定科学合理的方法,不利于存货有效管理 

中小企业的诸多存货大多是按传统的存货管理方法管理的,有时并不适应现行企业存货管理模式,不能科学合理的管理和使用存货,不仅管理存货费时费力,而且不能及时、准确地给企业的资产管理提供有效的数据,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效率和准确度,影响企业经营决策的正确制定。 

(四)仓储人员业务能力有待提高,职业修养不高 

中小企业招聘仓储人员时要求不高,能写会算就符合要求。其实不然,大多数仓储人员对仓储流程不懂,存货保管方面知识欠缺。在存货验收、保管、发出上,经常会出现错误,工作效率降低,存货数据得不到有效记录和汇总。此外,仓储人员做事态度有些敷衍了事,不能尽职尽责,全力做好仓储工作。 

三、加强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对策措施 

(一)完善存货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 

中小企业应充分分析存货管理存在的内控问题,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在存货问题上的完善,规范存货验收程序和方法,加强存货管理的授权审核机制,确保存货处于最佳库存状态,详细记录存货入库、出库及库存情况,做到账实相符,并定期与有关部门进行核对;建立存货盘点清查制度,仓库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应按月定期盘点,确保存货实物与存货明细账核对相符。存货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使存货收发存管理工作具体到实践上,内部流程具体化,便于操作,企业应在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完善仓库管理制度及仓库管理人员职责权限。

    中小企业应制定定期存货盘点制度,组织相关人员与不相关人员定期对存货进行盘点,并出具存货盘点报告。此外,企业应当制定内部控制监督制度,明确内部审计部门在内部监督中的职责权限,规定内部监督的流程,不定期地进行抽查盘点,及时发现存货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二)使用先进的存货管理软件系统,便于存货信息传递便捷 

ERP管理系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运行模式,它是一个在全公司范围内应用的高度集成的系统,覆盖了客户、项目、库存和采购供应等管理工作,通过优化企业资源达到资源效益最大化,既能实现存货的动态监控管理,又能简化存货盘点工作,实现了准确核算存货成本,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对于仓管部,可以对原材料、半成品以及成品在多个站点与仓库中进行下单、贮存、加工和挑拨的管理,做好材料申请、审批和发放及库存的统计和更新。 

对于财务部,除可以追踪订单、库存外,对已办理入库未收到发票的存货,还可以根据仓管部门已填制的入库单做暂估入账,并对已办理出库未开发票的存货,也可根据仓管部门填制的出库单做出库管理,这样,仓管部门的存货出入库明细账与财务部门的存货明细账核对相符,月底,定期盘点存货实物,并与相关明细账进行逐项核对。 

(三)控制存货采购审批,加强存货成本管理 

大宗采购业务应采用招标管理、集中采购。对于大额的采购合同,应实行集体决策或联签制度。在相关部门进行授权审批后,采购员应按授权委托进行签订合同。本着节约的原则,采购员收集各种信息,同类产品货比多家,以求价格最低、质量最优,确保了生产的正常进行,又有效控制了采购成本,加速资产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存货采购资金的支付,应由采购部门填制采购资金支付申请单,财务部门应结合采购合同上的商品名称、规格、型号,付款金额,与实际收到的发票、实物入库单一一审核无误后,将申请单交由财务经理、总经理签字,然后财务部门出纳员根据申请单办理付款手续,进行货款支付结算。 

在控制采购成本方面,企业财务部门应充分发挥本部门的优势和核算能力,在不违反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的前提下,采用最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计算存货成本,并使企业成本降到最低。另外,企业其他部门应谨慎使用消耗性物资,降低消耗量,延长消耗性物资的使用期限,减少了消耗性物资的购买次数,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购买成本。 

(四)提高仓储人员的综合素质,加强仓储知识的培训 

仓储人员作为企业存货管理的必要的一分子,知识的储备与职业道德素质的修养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应重视对仓储人员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大力度培训,使每一个仓储人员都可以成为能胜任仓储工作的优秀人才,为企业的存货管理工作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结语 

解决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的关键,首先需要健全的存货管理内部控制制度,使管理存货有章可尊,有则可循,有据可依,企业可以系统化地管理存货,有效地降低库存,并降低资金平均占用水平,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其次,采用系统科学合理的存货管理方法,在有效的方法下,存货的收发存管理更加简便、更有效率。只有做好这些,存货管理才能做得更好,这样企业才能更好更快地经营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璐.浅析我国中小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管理创新,2016(1):114-116. 

[2]徐文靜.浅析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J].企业导报,2011(1):105-106. 

[3]国燕萍.浅议中小企业存货管理问题及对策[J].经济研究导刊,2014(23):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