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中小学辅导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不可讳言,当前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心理辅导室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心理辅导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学校在心理辅导室建设上投入不足,心理辅导人员待遇和培训仍是久拖不决的“老大难 ”问题,以及缺乏适合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筛查、检测的标准化测评工具等。有鉴于此,教育部在心理辅导室建设目标、功能定位、基本设置和管理规范等方面进行规定是必要的。在这里,我们把上述要求整合后划分为心理辅导室建设的软件要求和硬件要求。
《指南》中就中小学心理辅导室软件建设而言,包括学生成长管理、心理辅导教师资质要求及心理辅导室的岗位规章制度等。第一,教育行政部门要明确规定按师生比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数量至少在1人以上;对他们的任职资格和培训经历应有要求,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并将师资培训工作纳入年度工作计划和年度经费预算;对专职教师的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纳入统一的归口,并规定统一的工作量和业绩考核标准,各种待遇不低于班主任,保证每年接受规定学时的专业培训或学术会议,并定期接受专业督导。第二,加强心理辅导室的制度建设,明确规章制度、工作规程、辅导程序、职业道德和伦理规范等,建立健全的心理辅导预约、咨询、反馈、追踪调查等规则,明确规定心理辅导室的服务群体、开放时间以及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每周需进行心理辅导的时数。第三,心理辅导室对心理辅导工作中的学生成长信息,如心理辅导面谈记录、热线辅导记录、网络辅导记录、心理危机信息及危机干预记录、与家长沟通记录、与教师沟通记录、团体心理辅导记录等,要有明确的规章制度加以规范和管理。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可配备符合我国学校实际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且能反映学生成长过程中心理困扰的、科学权威的心理测评系统和学生成长管理系统,建立学生心理健康信息库,动态监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变化,为进一步开展心理辅导提供科学依据;同时,建立学校心理辅导网页,开展网络心理健康辅导。
《指南》中就中小学心理辅导室硬件建设而言,包括场地建设、环境要求、基础设施等。第一,学校心理辅导室应有专用场地,选址适当,本着安静又方便寻找的原则,尽量避开集体活动区等热闹场所。心理辅导室的使用面积要与在校生人数相匹配;根据各校实际情况设置个体心理辅导区、团体心理辅导区、办公来访者接待区和心理测评区、自主自助活动区等,有些区域可以互相兼容,但不应少于3个区域。第二,心理辅导室的周围环境应整洁、幽雅和清静,室外张贴宣传展板、欢迎图标等;内部环境应温馨、舒适,让来访者有足够的安全感,特别是个别辅导等区域要保障私密性。第三,心理辅导室的设备分为基础设备和心理学硬件设备。常用的基础设备包括电脑、录音笔、电话机、摄像设备、隔音设备等;心理学硬件设备的配备要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避免使用对学生健康成长不利的设备。如,有的心理辅导室配备“宣泄人”工具,让学生采用殴打“宣泄人”的方法调节情绪,这不利于学生学会适应性的情绪调节方法,应避免使用。
《指南》作为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的指导性文件,对引导、规范、管理全国中小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不同地区学校差别很大,就是同一地区城乡之间学校差别也很大。为了确保《指南》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除了严格遵循《指南》中的共性问题与配置标准外,还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开展工作。
第一,正确认识心理辅导室建设的重要性。心理辅导工作是连接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的枢纽。一方面,只有具备良好的个案心理辅导经验的教师,才可能面向全体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否则这项工作很容易流于表面。另一方面,心理辅导过程有助于识别并及时发现潜在的心理危机,提供专业支持或及时转介到专科医院,把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向前移,减少危机事件出现的概率。如果缺少这样的一个工作场所和接触学生的机会,一些需要得到特殊帮助的学生就有可能逐步走向严重的心理危机通道。然而,目前有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心理辅导室建设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的认识,这也是未来一段时间需要继续努力的方向。特别是要充分发挥团体辅导的功能,通过让学生在真诚、安全和接纳的团体氛围中,感受来自同伴的关心和支持,在团体动力的影响下探索自我,发展适应的行为,重建理性的认知。
第二,宜采取多种多样的心理辅导室的服务形式。在学校教育实践中,由于心理辅导的专业性要求较高,有些学校根据自身实际,采取与校外的专业机构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专业的个体心理辅导服务,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个别辅导是心理辅导室最常见的工作形式,其优势是能够在较深的层面上提供个性化服务。团体或小组辅导,也是比较常用的形式,比较适合解决一些人际关系、新生适应或者学生具有相似问题的情况,其优势在于同时面对多人,并且团体创造的实际人际接触体验,尤其适用于人际适应障碍类的主题。另外,推进自主自助、同伴互助、朋辈辅导对于心理辅导室建设也具有重要价值。如同伴互助、朋辈辅导对于解决学生的学习和适应问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朋辈之间更容易理解和共鸣;朋辈辅导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也是学生现实人际关系的一部分,拥有这样一份相对融洽、亲密的人际关系,本身就具有心理上的积极意义。
第三,心理辅导室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心理辅导室的场所、需要配备的设备、对环境的要求等,短期内就可以达到较高的普及率。然而,如果要真正发挥作用,一方面需要能够提供专业的服务,另一方面还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使学生愿意主动地使用心理辅导室的服务。更重要的,是要切实加强心理辅导室的软件建设。这反映出我国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人员配备、功能定位、专业人员的个人发展空间考量,制度建设、软件建设、评估制度、回访制度以及伦理规范和使用规则等。这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工程,不能一哄而上、一蹴而就。
关键词:大学生 团体心理辅导 新生入学教育
当代大学生处于社会转型转轨、思想意识多元化、经济飞速发展的特殊时期,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心理障碍、生理疾病、学习和就业压力、情感挫折、经济压力、家庭问题以及周边环境等诸多因素,引起大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突出。与其发生问题再被动的解决问题,不如防患于未然,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在问题出现前就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高效的发展性心理辅导。
1.团体心理辅导的内涵
团体辅导是在团体的情境下,提供心理帮助与辅导的一种形式。通常是由一至两位心理辅导员(或称为团体指导者)主持,由一些来访者组成团体,在通过多次活动中,团体成员相互交往,共同讨论大家关心的问题,取得“和别人一样”的感觉,获得归属体验,联系新行为的机会,体会与真实生活场景的相似性以及遵守承诺的压力,达到成长的目的。
1.1团体心理辅导得以开展的原因
1.1.1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对团体支持的渴求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团体可以让学生了解并且体验到自己是被其他学生支持的。由于团体的参与者能够认识到别人也有跟自己相同的问题,自己支持别人,也得到别人的支持,可以增进信心,有助于班级的归属感、凝聚力及团结。大学生处于成长中的青少年阶段,更关注同伴对自己的评价,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建议。
1.1.2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更加经济有效
在帮助那些有着共同成长课题和有类似问题及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受教育者都处在相似的身心发展阶段,有共同要面对的发展课题和成长困扰。在帮助那些有着类似问题和困扰的人时,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方法。心理辅导员如果把自己可以胜任的工作仅局限于个别辅导的话,他也就限制了自己可以提供服务的范围(Gladding,1996)。
1.1.3团体心理辅导使老师的工作更易于开展
在团体活动的场合认识老师,或者体验到与老师亦师亦友的愉快经验,过去的疑惑戒备可以消除,不再过分避开老师。学生与老师的接触,可以克服胆怯、减轻压迫感,改进自己的态度。同时,老师可以了解更多学生的问题所在,并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1.1.4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高等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整体素质。心理素质作为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是人的全部高层次素质的基础,没有健康的心理,其他素质不可能培养起来。心理素质在整个素质系统中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团体辅导正是培养学生优良心理素质的工具,在这方面它具有个体心理辅导所无可比拟的功能。
1.2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和方法
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形式有多种:自我探索团体、人际关系团体、自我成长团体、生涯发展及规划团体等;方法也有多种:团体讨论、角色扮演、行为训练、团体游戏、各种习作与活动、演讲会、参观访问、影视观赏等。一般根据团体辅导的目标和参加对象情境的不同而不同,形式和方法可以是主题探讨、观看录像、座谈会、讲座等方式,也可以是各种形式方法相结合。
1.3团体心理辅导的类型
团体心理辅导分为治疗性团体心理辅导与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两大类。治疗性团体心理辅导强调治疗效果,针对的成员一般在心理问题或异常。发展性团体心理辅导则强调团体成员在参与活动过程中,不断地自我成长和完善并发挥个体的潜能,其针对的成员是健康的个体。随着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心理教育工作者认识到仅仅把问题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从治疗性模式逐渐转向发展性模式。
2.高校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实践
2.1心理健康专题讲座
开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以“大学生活从心开始”为主题,从心理学在生活中的现象,到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等,进行活跃气氛、增强自信心的心理游戏,介绍心理咨询室的位置和热线电话,使学生们了解更多心理健康相关知识,增强自我调节的能力,也让“遇到问题找心理咨询”的理念走进学生的心里。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的主题可以更加丰富多样,包括如何协调宿舍关系、如何调节情绪、如何应对挫折等等。在新生入学教育时开展这样的讲座,对于防患于未然的效果尤为明显。
2.2心理班会活动
在开学初期,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亲爱的朋友,让我认识你”主题班会活动。在辅导员或班主任与全班学生的第一次见面会上,通过“生日排序”、“大风吹”、“滚雪球”等游戏的方式,使同学们更快的认识班上的同学,产生对班集体的归属感,有效的促进班级团队的建立。
2.3校园心理情景剧展演
大学生心理情景剧是我国高校近年来的新生事物,在大学生心理辅导和心理治疗方面能够发挥独特和良好的教育作用和效果,是高校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的教育辅导方式(吴丽玫,2006)。心理剧是让大学生主动学会解决心理问题的一个切实可行的自我教育的好方法,可以促进大学生心理的自我成长与完善,达到自助的目的。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学校可采用心理剧展演的形式,使同学们根据自己周围的情况自编自演的短剧对更多同学有所启发,使新生学会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应该如何面对和解决。
参考文献:
[1]郑日昌,陈永胜.学校心理咨询[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Raymond J.Corsini,Encyclopedia of Psychology[M].New York:Wiler & Sons.Inc,1984.
【关键词】高中英语写作 有效教学指导
一、高中写作现状与英语新课程标准
写作在语言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它是语言学习者对所学目的语言的输出性能力的培养,写作教学可以提高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如可以强化学习者已学的语法结构,习惯用语和词汇。此外,写作者要不断地斟酌想要表达的事物,写作与思考之间的紧密联系使得写作教学成为任何语言教学中最具挑战性的活动之一。《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八级的写作技能目标是:1.能根据所读文章进行转述或写摘要;2.能根据文字及图表提供的信息写短文或报告;3.能写出语意连贯且结构完整的短文,叙述事情或表达观点和态度;4.能在写作中做到文体规范、语句通顺。在目前的英语教学中, 英语写作训练相对薄弱, 学生写作水平不高, 而且很多人惧怕写作, 存在着“学生说到写作心烦, 教师见到学生的习作头痛”的现象。学生在英语写作中主要存在无话可写、用汉语思维方式写作、语法错误百出等等问题。因此,对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和指导的有效性探究就变得十分有必要了。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就高中英语写作教学和指导的有效性进行了探究,并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二、培养兴趣和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学生的写作动机仅仅变成只为了得到高分数,加上写作活动本身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目前很多中学生在进行写作训练时存在着担心、厌恶和惧怕的心理,甚至对英语写作失去了信心。在对待不同学生,教师应进行不同的评价方式,如对待学困生,应以鼓励、激励为主,尊重他们,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另外,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写作基础,通过访谈、问卷等方式了解所教学生的学科基本情况,合理定期地制订符合学生实际写作发展需要和能激发学生创作兴趣的作文题目。
三、评价作文方式宜采用多样化
传统的评价方式以教师为中心,通常是,教师布置作文题,学生独立完成写作任务,然后上交给教师批阅。教师是唯一的读者。在批阅过程中,很多教师主要关注的是语法错误,而非作文的思想性及逻辑性,忽略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情感因素,这种将作文看成最终产品,重视语言质量,轻视思想水平的做法是影响中国学生英语写作质量的重要原因。因此,正确评价作文方式宜采用多样化,如先采取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合作形式互评,这既减轻了教师的批改作文的重负,也使学生对自己的错误更加印象深刻。这种评价方式很高效省时,但实施前教师应注意训练指导学生如何去评价别人的文章。教师还可以采用面批和口头批改的形式,这能使学生及时发现并得到针对性的指导,但应以鼓励学生为主,以免挫伤学生积极性。
四、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思维模式,能将思维视觉化。思维导图利用人的左右脑功能,帮助人们提高理解力、发展空间智能、促进创造性思维。在写作方面,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组织思想和信息、做出选择、快速找到新信息和旧信息的联系提高记忆力。如以健康饮食为话题写英语作文,教师指导学生先围绕中心话题进行头脑风暴,用思维导图辅助进行辐射性思维,列好写作提纲,各段落要点。思维导图的应用是写作材料的准备过程,也是写作信息的创造过程。思维导图辐射出的信息量可能大于写作真正需要到的数量,所以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根据写作目的筛选信息。
五、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作为人类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判断性思维对于科技发展,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现阶段的英语写作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重视不够。学生的英语写作水平还有待提高,这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思维空洞,找不到内容可写,二是思维混乱,内容堆砌,致使文章逻辑混乱。其主要原因是缺乏正确的写作指导思想。在英语写作教学中教师提供范文,分析范文,学生对范文进行仿写。这就忽略了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的文章往往也就注重形式而忽略了内容。在教师评阅作文时,主要问题也是针对学生的语法和词汇错误。这样学生也自然将重心放在语法上而忽略了自身的思维提升。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要在课堂中示范和讲解批判性思维的内容和技巧,通过反复解释、示范、练习以及同伴反馈和教师反馈等手段来丰富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技巧,更有效地利用批判性思维提高写作水平。
六、结语
总之, 英语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学生写作能力的形成是个长期烦琐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需要, 认真钻研大纲, 坚持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写作训练, 有意识地让学生逐步接受英语表达的思维方式, 久而久之学生才能提高对英语语言要素综合应用的能力, 写出比较地道的英语。更重要的是,教师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要结合不同的写作任务,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培养能力的过程中树立英文写作的信心, 全面提高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孙鸣.英语学习与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关键词:团体辅导;小学;语文教学
在百度百科中输入“团体辅导”的名称,目前最广泛被人们认可的说法是这样的:团体辅导是从英文group counseling翻译而来的。group可译为小组、群体、集体,counseling可译为咨询、辅导,所以团体辅导与小组辅导、集体咨询、团体咨询概念相同。团体辅导是在团体情境下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它是以团体为对象,运用适当的辅导策略与方法,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互动,促使个体在交往中通过观察、学习、体验,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和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激发个体潜能,增强适应能力的助人过程。从定义上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第一,团体辅导是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心理辅导的形式有两种,一种是个别辅导,另一种就是团体辅导。第二,它是通过团体的方式去辅导他人。
在小学语文的日常教学中引进团体辅导的方式,恰恰符合新课程改革中所提倡的新理念。例如,新课程改革中提倡:体验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索学习等教学模式;互动、合作、沟通、多元智能的教学活动;强化过程评价与自我评价的评价方式等等。借助团体辅导,变传统教学中的个人学习为小组和个人学习,由以内容改为以内容和过程为学习的重点,由听、记、考试这种被动式改为投入——参与——互动的高度主动式的学习角色的转变。因此,笔者结合教学相关实例,认为团体辅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对于教师而言,团体辅导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到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来。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育一直处于教授式的教学模式,一节课主要是在教师的讲授下引导学生的学习,而新课程改革形势下提出的三维目标则明确了“过程与方法”的学习。团体辅导则把全体学生分为以小组为单位的学生的自主性学习,每个小组就是一个团体,这样教师再根据课文内容提出相关的问题或任务,甚至游戏活动,通知给各个小组,学生便在这种活动中,调动眼、耳、鼻、舌、手等感官,通过观察、体验、感受、思考、表达、交流、操作等方式去参与游戏,进而解决问题。例如:我在讲《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就开始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了,这个真实而感人的故事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一对了不起的父子。于是,我先布置了第一个小组学习任务:读课文第二至九自然段,以四人小组为单位一起找一找哪些地方写出了父亲的“了不起”,并讨论理由或感受。这样,学生以这种团体共同来学习思考。实践证明,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在这种合作中学生的思路更开放,思维更活跃,交流出来的观点也更全面,鉴于小学生年龄小、注意力时间短等特点,团体辅导的这种教学方式则很好地吸引了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此外,在讨论的过程中有时还会生成新的问题、新的认识。
2.对于学生来说,团体辅导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引进小学的语文教学中来,让广大学生掌握了一门很好的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逐渐掌握与同伴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尽可能最大地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同时在团体中让每个人更清楚地认识自我,学习并发扬优秀者的长处,改进自己的不足,在有困难的时候还可以寻求队友的帮助。我们班有几个学生不善于发言,更不喜欢和他人交流,而这种团体辅导的形式让学生在团体中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且以团体为单位进行讨论,每个成员各抒己见,争相发表自己的观点,那些不善发言的学生会在团体的感召及帮助下逐渐改变自我,尤其是团体与团体之间的竞争与比赛更加激发了学生之间的这种积极性,每个人都在团体中争先恐后、出谋划策,他们以团体为骄傲,团体的力量凝聚着每个人都跃跃欲试地想表现自我。这样,不同的学生之间在帮助他人时也得到了他人对自己的帮助,共同取得进步。这种学生亲自参与体验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也正是新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
3.这种团体辅导的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可以拓展深入到每个家庭中,即以亲子课堂的形式在家庭中进行。著名儿童教育家陈帼眉教授说过: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第一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第二就是跟孩子做亲子游戏。因此亲子游戏作为团体辅导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完全可以协助小学语文教学的。因为小学生年龄小,无论是自制力还是自主性都很差,需要学校教师和家庭之间的密切配合,许多家长朋友也对自己该辅导孩子什么学习内容感到很茫然,于是我开通了“亲子课堂”,也是借助团体辅导的形式,这里的团体指的是以每个家庭为单位的团体,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每堂课讲完后我都会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掌握的情况编辑一条校讯通发送给家长,例如:
尊敬的家长,您好!今天孩子学习了《大海的歌》这篇课文,相信您在读了本文后,一定明白了这首诗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地描写了神奇的蓝色大海、大海上的风、大海风平浪静时的景象。不过,您完全可以以一个不理解诗歌内容的小学生的身份提出问题,向孩子请教。孩子回答您的问题的过程,就是对课文知识进行巩固和深化的过程。同时,孩子会有一种成就感、愉悦感,学习兴趣也就由此培养出来了。
比如在讲完《秋色》这篇课文后,我给家长朋友的建议是:
如果有时间,您可以在秋意正浓时带孩子到大自然中走一走,感受一下秋天的变化,引导孩子从色彩、天气、丰收的景象等方面有目的地感受秋天。另外让孩子搜集一些描写秋天的古诗和精美的散文读一读、背一背。
这样,团体辅导的形式将小学语文教学更进一步地深入到了家庭教育之中,对于素质教育及培养全面健康的学生有巨大的帮助。
4.通过团体辅导的形式检验学生掌握的情况。每次以团体为单位检查学生的预习及作业情况,团体中某一个人的成绩就代表了这个团体所有人的成绩,这样,团体中所有的成员都相互鼓励并帮助彼此,检查的成绩都表现得很好,便给予整个团体每个成员以表扬与鼓励,学生在这种快乐的团结互助氛围中学习成长。
一、“小组讨论、个别辅导”教学方法能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在“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的教学中,笔者把教学过程和学生的认知学习结合起来。在备课时,准确把握对语文教材的认识、处理,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水平,来确定教学的起点,并紧扣前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在动态思维中去学习新的知识,获取新经验。在进行教学时,要根据教学过程的安排和学生原有的认识结构,对教材内容做出与之相应的处理和变动,使教材结构化和问题化。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在适应自己学习起点的基础上,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思考讨论,教师个别点拨、辅导等方面的努力,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使他们尝到成功学习的喜悦,在心理上有成就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例如,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笔者认真地研究教材,确定教材的重点和难点:描述百草园部分是难点。根据班级学生的水平来确定教学起点:从课文的语言入手,特别是对课文第二段写景部分引导小组讨论探究,看作者是如何观察景物的,有什么样的顺序,又是如何描写的?然后再思考这样描写的目的是什么,与后面有什么样的联系?通过低起点的教学慢慢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教师个别辅导等方面的努力,达到了教学目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小组合作、个别辅导”教学协同轮环教学,使学生乐学、会学、爱学
教学轮环是螺旋式上升、循环渐进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都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对于问题的探索和解决,也是由浅入深,层层展开,步步推进的。这种形式,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心理。“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的教学方法和轮环教学相结合,二者优化处理,有机整合,交替运用。教师致力于导,并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以及个别点拨开导,把学生逐步带进学习的初级和高级的心理过程,并伴随着相应学习能力的形式,使学生层层有进展,处处有成功。这样学生学得有劲,学得开心。
例如教《背影》一课,可设计这样的轮环教学:“背影”出现的背景怎样,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写父亲过铁道买桔子时,作者用了哪些动词,这些动词好在哪里?之后再设计以下的讨论:作者为何描写这“背影”,它给你的感觉怎样,通过特定环境中的“背影”的描写,表现怎样的主题。这样,由浅入深,层层展开,教师适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在学生探究的过程中又巡回指导点拨,个别辅导,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了知识。这种学习方法使学生乐学、会学、爱学。
三、“小组合作、个别辅导”活泼轻松,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小组合作、个别辅导”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进入学习,又由于小组合作学习和教师个别辅导做了互补。学生随着教学方式的过渡和改变,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注意集中,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之中,摆脱了过去只听老师讲的被动心理,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提出问题,或根据教师的提问积极思考。这样,学生大量地参与学习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探究,使课堂学习气氛浓厚,学生可以自我表现,他们的见解、阔论、高见能充分地表现出来,再经过小组同学的补充,得以自我完善。小组与小组之间又可在全班互相提出自己小组的见解和看法。这样,既合作,又竞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取长补短,达到整体进步。
四、采用“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的教学方法,能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反馈,是为了使学生课堂学习的正确认知过程和结论得到及时的强化,使不正确的认知和结论得到及时的矫正。“小组合作、个别辅导”的教学方法,不仅在宏观上抓班级集体,中观上抓小组局部,而且在微观上抓学生个体。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根据师生双方及学生之间的活动所反映的情况,教师及时调节,实现有效控制,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指导小组合作探究,个别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发现学生的知识缺陷,及时调整教学要求,制订补救方案和措施,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使教与学两方面的素质都得到充分地发展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