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合同能源管理规范

合同能源管理规范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合同能源管理规范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合同能源管理规范

合同能源管理规范范文第1篇

一、坚持节约优先的方针,把节能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各地要进一步强化对节能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在产业布局、园区建设、项目建设等方面,要更加注重节能,把节能降耗贯穿于调整结构、转变方式的全过程。要认真总结去年下半年实施应急调控的经验教训,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完善调控手段,立足抓早抓实,按月确保工业用电增幅低于增加值增幅,做到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切实改变前松后紧的被动局面,确保全面完成年度节能目标任务。

二、强化刚性约束不动摇,实行严格的问责制。节能计划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指标,是衡量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成效的重要标志。各地要继续将节能目标层层分解,逐级落实,强化能耗经济责任制考核。要进一步明确各级政府主要负责人是本地区节能的第一责任人,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本企业节能的第一责任人,各地主管部门是当地节能的第一责任主体。对未完成目标的地区进行责任追究,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对未完成任务的地区、企业和行政不作为的部门,一律不能参加评优树先活动。今年将实行节能计划风险抵押金制度。

三、坚持源头控制不放松,严把能耗增长关。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要将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对区域能耗水平影响和产品能耗水平作为节能评估审查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提高行业准入能耗门槛。新上及改造项目的工业增加值能耗要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的10%以上,产品能耗水平要达到其限额先进值或同行业先进水平,强化能耗指标的约束作用,严控高耗能行业和产能过剩行业新上项目,合理控制能耗总量。对节能目标完成进度滞后的地区,实行区域项目限批。

四、大力推进结构转型升级,努力构建绿色产业体系。加快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与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双轮驱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比翼齐飞”,大力推进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构筑经济转型升级新优势。各地结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落后产能淘汰标准,扩大落后产能淘汰范围,更大力度淘汰和关闭高能耗、高污染、高危险、低效益的劣势企业,加快构建节能环保型产业体系。

五、加快推进节能技术进步,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各地要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引导企业加快节能技改步伐,一是全面实施节能技改。各地要指导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编制节能改造方案,力争利用三年的时间全部完成,使企业能耗水平达到省平均水平以上,彻底淘汰落后用能设备,今年的实施面要达到40%。二是组织节能改造示范工程。重点做好余热余压利用、锅炉窑炉改造、能量系统优化等技改项目,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大力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全面推广高效节能空调、电机、汽车和照明产品。鼓励大型企业运用能联网技术建立能源管理中心。三是推行节能改造新模式。积极推动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设备租赁等新机制,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备案,落实相关优惠政策,加快培育和引进一批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具备为用能单位提供节能诊断、设计、融资、改造、运行、管理“一条龙”服务能力的节能技术服务公司,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化。

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强化法规政策的导向约束作用。强化激励约束,加快完善节能管理长效机制。一是完善政策激励作用。强化财税政策支持力度,采用奖励、补助、贴息和落实节能税收优惠政策等方式,引导和促进企业开展节能技术创新改造。引导企业完善内部能耗经济责任制,严格考核,节奖超罚,使能耗高低直接与职工经济收入挂钩,提高广大职工的节能积极性。二是强化法规制度约束作用。认真落实有关法律制度、技术标准,落实节能依法强制执行的硬性要求。对使用落后用能设备和产品能耗超限额的用能行为,严格落实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三是突出预警调控作用。在加强能源计量、统计的基础上,实时跟踪监控重点地区及企业经济走势和能源消费状况,加强科学分析预测,对能耗增长过快和节能目标完成进度滞缓的地区实施预警,适时采取调控措施。

七、严格执法监督,坚决纠正不合理用能现象。继续开展节能专项执法行动,加大对重点地区和企业的督查力度,严肃查处违规乱上“两高”项目、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用能设备或生产工艺、单位产品能耗超限额标准等问题,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业整顿或者关闭。对能源消耗超过国家和地方单位产品能耗(电耗)限额标准的,实行惩罚性价格政策。开展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节能评估报告落实情况专项审查,广泛开展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公共机构节能以及公共场所空调设置温度监督检查。加强城市照明管理,严格控制公用设施和大型建筑物装饰性景观照明用电。

八、突出重点,狠抓工业领域节能降耗。通过新型工业化带动、技术管理创新、体制机制完善,着力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对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用能单位的节能监管,按月核查能耗数据,落实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推进重点耗能行业能效水平对标活动,积极推行能源管理体系认证,开展清洁生产先进企业创建工作,认真组织有关单位参加国家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促进工业能效水平整体提升。

合同能源管理规范范文第2篇

发改委官员表示,

“十二五”期间将着重营造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市场环境,引导和发挥市场主体的积极性,认真做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形势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产业发展中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加强信息引导,提出对策措施,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健康发展。

宏观引导出台七个产业发展规划

根据《决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有关部门组织编制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和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7个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物联网、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一系列细分领域的专项规划,形成了系统完整的规划体系,明确了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

国家相继出台了新的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产业政策、高技术服务业指导意见、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创新发展战略、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产业政策,启动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指导目录的编制工作,引导新兴产业发展。

加大要素支持 设立专项资金

2011年,中央财政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通过需求激励、商业模式创新等综合扶持方式,以组织实施参股创投基金、重大应用示范工程、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等为载体,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尽早形成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初步统计,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24个省市设立了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进一步扩大了新兴产业创投计划实施规模,新批复了41只创投基金的设立方案,吸引社会资本70多亿元。出台了《关于促进融资性担保行业规范发展的意见》、《银行业金融机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指引》等一系列政策,促进有利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金融产品创新。

在高校增设了25种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处置权和收益权、股权激励个人所得税改革等试点政策,加快夯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人力储备。

加快体制改革 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工作已启动

在三网融合方面,组织了第一批12个地区(城市)开展三网融合试点,试点地区的IPTV试商用业务用户达到350万户,基于有线电视网的宽带接入用户超过100万户,第二批三网融合试点工作业已启动。在新能源价格形成机制和新能源配额制方面,制定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贴和配额交易方案,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征收标准由每千瓦时4厘调整为8厘,制定了太阳能光伏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和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

在天津、河北等10省市启动了国家排污权交易试点,在北京、天津、上海等7个省市启动了碳排放交易试点,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军民融合、空域管制等方面的改革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强化科技创新 重点部署新能源等领域

“973”计划、“863”计划、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技计划都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资源环境等领域进行了重点部署,为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在高性能中央处理器(CPU)、12英寸65-40纳米介质刻蚀机、快速成像测井技术装备等领域突破了一批关键瓶颈技术。

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组织实施了智能制造装备、新型显示、云计算等重大产业专项和深圳国家基因库、卫星及应用等重大项目,增强产业自主发展能力,加快突破产业发展关键技术环节。制定了战略性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工作的指导意见和推进方案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重点支持了北京音视频、重庆超声治疗医疗器械、深圳新能源等8个产业专利联盟,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创造和运用。

积极培育市场电动汽车等标准已进入试点

组织实施了节能惠民、十城万盏、十城千辆、金太阳等重大应用示范工程,推广节能空调3000多万台、节能汽车360多万辆、高效节能电机400多万千瓦、节能灯1.6亿只、160万盏以上LED灯,试点运行各类电动汽车1.4万辆,建设光伏发电项目343个。

组织建设云计算及信息安全示范专项,在北京、深圳等5个城市开展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示范,促进云计算的广泛应用。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行业标准和产品技术标准,2011年共批准了90余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国家标准。电动汽车、三网融合、物联网、半导体照明等标准已进入标准化试点阶段。

加强相关市场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011年新建成通航支线机场4个,着力改善了支线机场助航灯光和仪表着陆系统等基础设施,加快阿拉善盟通勤航空试点工作进度。加快建设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和检定中心、国家农业生物安全大科学工程,为我国生物育种产业发展提供支撑保障条件。

大力发展合同能源管理,了第二批、第三批节能服务公司审核备案名单。进一步扩大废旧商品回收体系试点城市范围。完善药品招标采购制度和注册管理体制,实施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全国各省份纷纷出台实施采购机制的基本办法。

开展国际合作 推动高端研发服务外包拓展

利用高访、双边经贸合作机制,以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平台,大力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交流与项目对接。编制了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和中国国际服务外包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1-2015),落实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税收优惠政策。

合同能源管理规范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促进;旅游业;科学发展;对策

一、做好旅游支柱产业的科学定位

本溪市共有208处旅游资源,独特的地质地貌,赋予了本溪山、水、洞、泉、漂和古人类文化遗址于一体的旅游资源体系,几乎拥有中国全部的景系、景类和84%的景型。河流200余条,5公里以上的100多条,水库20多座,库容量60亿m3。森林覆盖率745%,原始森林7处,古树名木6000余株,洞穴20多个,冷热泉8处,地温异常带2处,风景河段4处,瀑布9处。旅游资源可谓高品位,可开发性强,因此充分利用好本溪市旅游资源,做好本溪旅游产业定位至关重要。在2009年,国务院、国家旅游局出台的政策意见,明确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旅游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用战略性和支柱产业来定位旅游业,可以说是目前对各类产业定位中最高的之一。旅游业的社会属性,体现了产业的民生特性,以人民群众更加满意为目标。这种定位,对本溪旅游业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实现旅游观念上的重大突破

最制约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观念问题,即将旅游业简单看作是吃喝玩乐,把旅游作为人们的奢侈生活方式,并非必需品和基本需求,这种观念对旅游业发展有很大的制约。我们应该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健康旅游、文明旅游、绿色旅游,使城乡居民在旅游活动中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形成全社会崇尚休闲度假旅游的生活方式。要通过设立本溪旅游日,落实带薪休假制度,鼓励公务员在带薪休假期间,首选本溪景区休闲度假。领导带头升华现代旅游观念,把鼓励支持员工旅游休闲作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组织红色旅游、健康旅游等方式,净化员工的心灵,促进人们的身心健康,凝聚队伍,和谐人际关系。同时营造出加快发展我市旅游业的整体社会环境。

三、注重内涵式转型升级的发展战略

到2015年,国内旅游年均增长10%,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这是一个极其可观的旅游市场。我市要坚持以国内游为重点,通过发展入境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生态旅游等主题旅游,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以满足老百姓快速增长的多样化、多层次旅游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提升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行社、旅行交通的服务质量。在具体措施中,以游客满意度为基准,以人性化服务为方向,提升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以品牌化为导向,鼓励专业化旅游管理公司推进品牌连锁,促进旅游服务创新。以标准化为手段,健全旅游标准体系,抓紧制定并实施旅游环境卫生、旅游安全、节能环保等标准,重点保障餐饮、住宿等相关硬件质量。以信息化为主要途径,提高旅游服务效率。

四、强化管理服务上的制度建设

旅游业有序的可持续发展不仅需要旅游从业人员的自律,更需要依赖各种制度的规范。(一)加强旅游市场监管。健全旅游监管体系,完善旅游质量监管机构,加强旅游服务质量监督管理和旅游投诉处理,维护游客合法权益;(二)加强旅游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诚信旅游创建活动,制订旅游从业人员诚信服务准则,建立旅行社、旅游购物店信用等级制度;(三)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整合旅游教育资源,大力发展旅游职业教育。加强对红色旅游、乡村旅游和文化遗产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四)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建设旅游道路、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旅游安全以及资源环境保护等基础设施;(五)加强主要景区连接交通干线的旅游公路建设。规划建设水路客运码头要充分考虑旅游业发展需求;(六)健全旅游资源环保制度。政府特别是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强化旅游资源保护的职责,严格监督、检查和指导旅游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旅游资源开发及其经营活动,切实保护弥足珍贵的旅游资源,确保本溪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做好与旅游业相关的设施建设

开展各具特色的农业观光和体验性旅游活动离不开各项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不论是利用民族村寨、古村古镇,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还是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必须做好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建设和完善各旅游景区的通讯设施和设备,逐步实现主要景区和黄金旅游沿线无障碍通讯和通讯无盲区,确保旅游景区信息畅通、快速;(三)推进节能环保建设。支持宾馆饭店、景区景点、乡村旅游经营户和其他旅游经营单位积极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广泛运用节能节水减排技术,实行合同能源管理,实施高效照明改造,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创建绿色环保企业。

六、突出本溪旅游的多样化与特色化

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培育新的旅游消费热点是无止境的工作。(一)加速发展大众旅游消费产品,建设特色景观旅游村镇,规范发展“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旅游产品。依托国家级文化、自然遗产地,打造有代表性的精品景区;(二)坚持因地制宜,突出优势,推动旅游业特色化发展。建设1~2个大型主题公园,利用好本溪境内红色旅游资源。挖掘好道教、佛教等资源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三)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加强自然文化遗产保护,深挖文化内涵,普及科学知识。旅游商品要提高文化创意水平,旅游餐饮要突出文化特色,旅游经营服务要体现人文特质。推出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演艺、节庆等文化旅游产品。充分利用博物馆、纪念馆、体育场馆等设施,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旅游活动。

七、转变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的职能

旅游业在给旅游目的地带来经济繁荣的同时,也给旅游目的地带来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污染,引起物价上涨等不利影响。因此,政府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如何遏制旅游业发展给经济、社会和文化带来的负面影响,积极利用其正面效应服务于社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目前我市的旅游业尚属于蓬勃发展时期,为此,政府在旅游业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主导作用”。(一)“政府不主干”、“政府不主财”,“政府不主宰”。准确界定“政府主导作用”的内涵,应体现在制定政策、完善旅游法制、搞好旅游发展规划、确定投资方向、为旅游发展营造良好环境等宏观方面。旅游产业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推动、领导和协调,政府要把主要精力集中于宏观调控,作好引导工作,促使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二)在职能行使的手段上以法律手段为主。用法律法规管理规范旅游产业,以避免旅游管理的随意性和旅游发展的不确定性,使旅游产业在法律法规的规制下获得持续、稳定的发展;(三)旅游企业用于宣传促销的费用依法纳入企业经营成本。积极支持利用荒地、荒坡、荒滩废弃矿山等开发旅游项目。支持企事业单位利用存量房产、土地资源兴办旅游业。

八、创新旅游传播和市场推广的手段

合同能源管理规范范文第4篇

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对我县来说,总体可以概括为“压力很大、困难不少、利好很多、信心不小”。

“压力很大”说的是大环境下经济发展的压力。一是宏观形势的压力。当前国内外经济环境严峻,世界经济总体呈现低速复苏状态,但是增速后劲显得不足。国内经济发展中包括房地产市场、资本货币市场宏观调控难等一些深层次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二是经济下行的压力。从全国来看,上半年全国GDP同比增长7.6%,其中二季度增长7.5%,增速逐季回落。从省市来看,上半年全省、全市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等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同比回落。从我县来看,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规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限上批零住餐零售额、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等7个主要经济指标分别较去年同期增速小幅回落,经济下行压力凸显。三是政策减收的压力。从8月起,全省“营改增”试点正式启动,我县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将政策性减税,这对下半年财税收入造成一定冲击。

“困难不少”说的是我们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一些亟需解决的困难。一是项目推进亟需扭住“关键点”。项目推进的关键是什么?是开工率,是推进速度,是竣工投产。我们有一些项目落下来却迟迟不能开工,还有一些项目热热闹闹搞个开工仪式后推进缓慢。本周市里组织人大代表来我县视察项目,我们拿出来看的几个项目,关起门来说,前期工作花时太多,实在是推进速度太慢了,几乎没有什么形象进度。还有其他的一些项目,有些是县委、县政府已经调度了的,前期问题都是协调解决了的,推进速度还是不够快。二是要素制约亟需寻求“突破点”。用地保障难、企业融资难、拆迁安置难这“三难”问题,仍然是严重制约我县加快发展的“瓶颈”。特别是用地保障,在当前省里严格用地调控、土地指标趋紧的形势下,显得尤为严峻。如何寻求突破点,破解这些难题,考验着我们的政策水平、创新意识和操作能力。三是狠抓落实亟需强化“着力点”。这个“着力点”就是工作效率。一些部门为企业主动服务的意识还不强,审批程序繁琐,办事效率不高。特别是部门之间联动还不够,相互支持、相互配合的主动性还不高,影响了工作质效。

“利好很多”指的是当前我县经济发展仍然面临诸多有利条件。一是宏观政策的利好。目前,中央已经明确了下半年经济工作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并将陆续出台激发企业活力,支持实体经济等稳增长政策,省里推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打造核心增长极正进入全面发力的新阶段,市里不断加大区域合作力度,积极推动昌九、昌抚一体化,加快融入长江中游城市群。这些政策利好必将为我们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二是全县经济发展基本面向好。上半年我县多个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下半年,随着一批项目的加速推进,随着房屋征收的不断提速,必将继续有力拉动我县经济快速增长。三是改革创新释放发展潜能。目前,省发改委正在全省挑选部分县区开展先行先试县域经济发展试点,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新机制。我县经过积极对接、沟通,省发改委已初步同意把我县纳入试点范围,这对我县县域经济发展将起到极大推动作用。我县创新融资方式,特别是12亿元城投债券发行后,必将极大缓解我县融资难题,筹集更多的建设资金。

“信心不小”指的是当前全县上下谋发展、拼发展氛围愈加浓厚,尤其是通过这次全县“半年小结、互学互评”活动,找出了差距,学到了干劲,评足了信心,勇争一流、比学赶超正成为全县广大干部的共识和共为。这股干劲和信心必将成为我们全面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内生动力。

因此,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要科学研判,保持清醒头脑,既要直面挑战,化危为机,又要对症施策,排难而进,牢牢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二、精细谋划下半年工作,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今年既是构建重要战略支点的起势之年,也是各项中心工作攻坚之年。各地各部门务必强化责任意识和交账意识,精心谋划抓重点,咬定目标不放松,大干五个月,确保全面超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关于下半年工作,我想有三句话,就是咬定一个目标,打好两场硬仗,实现四个新突破。

(一)咬定一个目标。就是要保持今年上半年良好的发展态势,咬定全面超额完成全年工作任务这个目标,矢志不渝,真抓实干,加快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具体就是要做到“一个确保,两个力争”,即确保完成市里下达我县的各项考核目标任务,力争全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力争总量占比全面高于去年水平。

(二)打好两场硬仗。就是要紧紧扭住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打好征迁收储攻坚战和项目推进大会战,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有所作为。

一是征迁收储再攻坚。以开展“房屋征收百日大行动”为突破口,在对XX征收任务。各责任区、县安置办要加快安置房建设步伐,抢抓工期、快速推进,确保在明年6月份顺利交房,同时加快2013年安置房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尽快开工建设。土地收储工作要同步推进,有关乡镇要积极做好收储土地的征地拆迁、后续管理等工作,县土地储备中心要尽快签订收储协议,并积极和市储备中心对接好,尽快将市本级任务涉及的征地补偿资金拨付到位,确保按时完成市里下达的1.02万亩土地收储任务。

二是项目推进再提速。坚持2+6项目推进模式,深入开展工业重大重点项目“百日大会战”,加快推进184个重大重点项目和60个重点调度项目建设。切实做好新签约落户项目的注册、立项、“三通一平”等前期基础工作,确保亿发工贸等30个以上项目在三季度开工建设。同时,抢抓下半年施工黄金期,加快项目建设,确保向塘铁路货场等15个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年底前竣工。县发改、工信、商务、国土等有关部门要积极向上对接,通过上报实体项目,消化往年隐形批而未供用地指标等方式,清理存量。县政府近期将专题调度批而未供土地的清理工作,切实提高供地率,换取更多增量。同时要未雨绸缪,储备好 一批重大重点项目,做好相关前期工作,确保明年一季度开工建设。特别是要积极争取明年的“跑部进京”及省市重大重点项目,力争取得更大份额,为明年经济社会发展打下基础。

(三)实现四个新突破。就是要突出抓好产业发展、招商引资、城乡统筹、社会民生四项重点工作,在各自领域实现新的突破。

1.产业发展要在转型升级中实现新突破。二产聚焦强核心。始终坚持工业核心地位不动摇,聚焦区域,聚焦产业,加快推进小蓝经开区总体规划、战略与产业发展规划、公建配套规划编制工作,确保江铃联发等12个项目竣工投产,促进闽发铝业等17个项目开工建设,加速推进银湖片区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建设,促进整车本地配套率达22%,比去年提高2个百分点。力争小蓝经开区工业总产值和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50亿元。武阳创业园加快推进波顿香精香料移沙造地工程和创业大道建设,确保海尔物流项目8月份开工建设。南新工业园力争110千伏南新变电站年前竣工,确保益海嘉里二期、建华管桩竣工投产。三产提升激活力。深入推进产城融合,提升“一城三片”服务业集聚区功能。要积极发展总部经济。认真梳理、积极申报各类总部企业,加快形成总部经济规模效应,确保江西天然气总部、千亿建筑产业园10月底开工建设。要提速培育龙头企业。在用电保障、申报用地指标、征地拆迁等方面做好服务协调,加快推进三产重大重点项目,确保平兰诚信市场一期10月底投入运营;盛汇城市广场、江铃国际大厦年底完工;茵梦湖北纬30度主题乐园一期年底完成90%;玺悦城、月星家居、金翰丽晶酒店、恒大五星级酒店力争年底开业。全力引进中信银行、兴业银行入驻,力争全县金融机构突破20家。一产优化稳基础。按照“强基础、保供给、促增收、增活力”的要求,以成为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改革与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加快推进“一带两园三区五走廊”建设,扶持规模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力争龙头企业收入增加10%以上,带动农户数增加5%以上,农民合作社新增550家,家庭农场新增340家。

2.开放招商要在质效并举中实现新突破。一是聚焦重点。咬定今年引进投资10亿元以上工业项目、总投资规模100亿元的目标,坚持把引进重大工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工作的“重中之重”,围绕主导产业,着力抓好汽车千亿产业、食品和生物医药500亿产业的产业链招商;围绕重点地区,着力做好赣台会、低碳会、泛珠会等会展招商;围绕重大项目,着力引进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强、拉动作用强的龙头型项目,确保远大铝业、亚东水泥等24个项目8月份集中签约,力争引进泰丰轮胎等一批10亿元以上项目。二是对内挖潜。制定出台企业增资扩产扶持政策,对达利食品、华辉木业等资金条件好,市场潜力大的企业,促其扩大产能,实现“扶强做大”;对存在土地、资金瓶颈的企业,帮助解决要素制约,实现“短板补齐”;对围而不建或建而不产的企业,调整土地嫁接项目,实现“优化重组”。三是服务跟进。完善评审机制,建立县发改委牵头统一评审、承接地分类洽谈机制,完善中小项目落户快速评审机制,促进项目快速落户。加大跟踪服务,定期举办招商引资培训班,进一步强化专业化、敬业化、乐业化的服务意识,提升招商实效。近期,县政府将就如何提升招商团队招商水平以及招商引资奖惩办法进行研究。

3.城乡建设要在统筹互动中实现新突破。一是规划引领先行。尽快启动县城控规区的供水、供气、排水排污和昌南组团道路交通、县城中心城区城市建筑色彩等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加快编制完成武阳中小企业创业园、富山乡、八一乡等控规;修编好昌南商务中心区、南高公路沿线和小蓝经开区核心区等控规。二是建管互动提效。大力开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年和城市管理规范年”两大活动,确保在国庆前金沙大道全线通车、澄碧湖北苑广场对外开放、澄碧湖周边美化亮化完工;加快推进市第16届运动会体育场馆、澄湖西苑等项目开工建设;配合做好南外环、沿江南大道南延快速路和昌宁高速等省市重点项目建设;大力推进昌南新城和幸福庄园集贸市场建设,完成澄碧湖东路等8条路路灯合同化能源管理、小蓝北路等40条新增道路保洁市场化运作。三是环境提升改善。继续抓好特色小镇、新农村村点、“五位一体”综合示范村建设;尽快完成非控规区的972个未编制规划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规范农民建房;加快推进第二批“五化”综合整治,确保10月底全面完成;整合有限资源,打好政策组合拳,强力推进5个空心村整治建设;谋划、实施好今冬明春造林绿化,着力打造精品亮点。各有关乡镇要做好20__—20__年三年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的收官验收工作,同时加快2013年度土地整理项目申报立项及实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