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病理学学习心得

病理学学习心得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病理学学习心得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病理学学习心得

病理学学习心得范文第1篇

【关键词】高血压、心脏病、心力衰竭、合并症治疗、临床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3-0102-02

高血压长期控制不佳可引起心脏结构和功能的改变称为高血压性心脏病,包括:早期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左室肥厚,逐步发展出现心肌收缩功能减退最终发生心力衰竭,有研究显示多数心力衰竭由高血压所致;同时可能出现其他合并症。在本文中,通过对我院某年度所收治的多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的研究,探讨了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更好地帮助医院提高治疗高血压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效果。

一、一般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了我院某年度被确诊为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疾病的中老年患者,一共100例,所有患者的平均年龄在于40-75岁,随机分组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为50例,其中,观察组的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有35例和15例,平均年龄不超过70岁,患有高血压疾病最少有2年,最多不超过10年;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各有26例和24例,平均年龄不超过75岁,患有高血压疾病不超过12年,不少于3年。根据中国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符合高血压性心脏病的诊断标准,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的记录上的差异不具有任何统计学上的意义,具有可比性。

2、研究方法

对照组:对于对照组的患者采取的是常规治疗措施,这些常规措施主要包括:强心、扩管、利尿、吸氧等治疗措施以及常规的血压检查,同时指导患者自身正确的测量血压。观察组:对于观察组的患者,除了采取常规的治疗措施,还对其采用了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治疗,所采用的药物主要是美托洛尔,患者服用该药物的时候先从最小的药量开始,慢慢增加适合患者服用药物的剂量,最大的剂量是75毫克,每天服用两次,保持患者的心率在每分钟55-60次水平,每两周进行一次药量的调节。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

3、观察指标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主要指标是HYHA心功能评价、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

4、疗效判定标准

有效:患者的心功能明显得到改善,NYHA心功能评价为1级,

无效:患者的心功能没有明显的变化,

恶化:患者的病情明显恶化,心功能评价指标下降。

5、统计学方法:采用了SPSS18.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计算,采用了例数N值和百分比作为表示,采用了T值检验,当P

二、研究结果

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功能情况:

观察组:经过治疗之前,心功能评级为1级的病例有0例,2级的病例有27例,3级的病例有15例,4级的病例有8例;治疗之后,心功能评级为1级的病例有38例,2级的病例有6例,3级的病例有5例,4级的病例有1例。

对照组:经过治疗之前,心功能评级为1级的病例有0例,2级的病例有25例,3级的病例有19例,4级的病例有6例;治疗之后,心功能评级为1级的病例有28例,2级的病例有8例,3级的病例有8例,4级的病例有6例。

由此可见,观察组的治疗后心功能改善比对照组的要更好,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措施对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心功能改善起着明显的作用。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2、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疗效:

观察组:有效的病例共有38例,无效的病例共有9例,恶化的病例共有3例,总有效率为76%;

对照组:有效的病例共有28例,无效的病例共有16例,恶化的病例共有6例,总有效率为55%。

由此可见,观察组在各项指标的数据值都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好,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3、比较两组患者超声心动检查指标

观察组:治疗前,LVER为32%,LVESD为50mm,LVEDD为60mm;治疗后,LVER为42%,LVESD为30mm,LVEDD为50mm。

对照组:治疗前,LVER为32%,LVESD为53mm,LVEDD为63mm;治疗后,LVER为35%,LVESD为40mm,LVEDD为58mm。

两组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上的意义(P

三、研究结论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心血管病,该病患病率在中老年人群中最高,现在在世界范围内患有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人高达约10亿。因此,寻求有效诊断和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的方法是必须得到医学界的重点关注的。引起高血压性心脏病发生的原因在于患者长期的高血压,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高血压病,其病理过程与促进血压增高息息相关。观察组在各项指标的数据值都明显的比对照组的要高,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实施的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措施具有明显的疗效。

结语

有针对性的药物治疗措施可以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治疗高血压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吴凤艳.高血压性心力衰竭使用依那普利治疗效果观察[J].中外医疗. 2011(28)

病理学学习心得范文第2篇

[中图分类号] R587.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5-0515(2011)-01-001-01

随着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延长,各种慢性并发症特别是心脑血管并发症明显增加,糖尿病的代谢紊乱促进了动脉硬化,使血液粘稠度增加;另外,糖尿病心脏微血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可引起心肌灶性坏死,引起心绞痛、心脏增大,称为糖尿病心肌病或微血管性心绞痛[1,2],临床表现为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约30%~60%并发冠心病[2],本文主要探讨血糖、血脂代谢紊乱对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的发病和预后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60例,均为2008年3月-2009年10月本院住院患者,经心电图、X线、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限于本院条件,不能行冠脉造影确诊),其中男32例,女28例,年龄40~79岁,糖尿病史6个月~25年。对照组非糖尿病冠心病60例,为本院同期住院患者,其中心绞痛38例,心肌梗死22例,男34例,女26例,年龄44~78岁。二组年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观察方法 均于入院24h内测定血压,空腹血糖、血脂、二氧化碳结合力、肾功能及电解质。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提出的心功能分级方案,分为心功能IV级,以患者出院或治疗1个月后的心功能分级情况,作为临床疗效评定标准,心功能改善2级及以上为显效,心功能改善1级为有效,心功能无改善或恶化为无效。发病期间出现消化道出血(大便潜血或呕吐物潜血阳性者),肺部感染、肾功能损害、脑血管事件(脑梗死、脑卒中)、酸中毒、电解质紊乱为并发症。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χ±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与百分数表示,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果

2.1 糖尿病并发冠心病组与非糖尿病冠心病组患者心功能、临床疗效、并发症及病死率比较 见表1

3 讨论

随着糖尿病患者寿命的延长,各种慢性并发症特别是心脑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3]。本组结果显示,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比血糖正常的冠心病患者心功能不全严重(本组心功能Ⅲ、Ⅳ级患者占81.7%),预后差,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明显升高,病死率高。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中,由于易发并发高血压、高脂血症及其他代谢紊乱,使血液粘稠度增高,易并发血管栓塞性疾病,大中型血管和小动脉易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甚至伴有闭塞,引起组织供血不足与坏死。同时,山梨醇旁路代谢增强,生长激素过多,血液流变学改变,凝血机制失调、血小板功能异常,红细胞2、3-二磷甘油酸、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增高导致组织缺氧,促使发生及发展成微血管病变,随着病程的进展,可以引起心室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收缩力下降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律失常等。

本组结果同时表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中,血脂升高亚组心功能不全严重程度及并发症、病死率较血脂正常亚组者高,预后差。心功能Ⅲ、Ⅳ亚组脂代谢紊乱较心功能Ⅰ、Ⅱ级亚组严重,表明血脂代谢紊乱,可加重冠心病病情,预后较差,这与国内外学者研究结果一致。美国MRFIT(多危险因素干预试验)血TC超过5.2mmol/L(200mg/dl)以后,冠心病发生的危险性随TC的增高而更为明显,如血TC分别达到6.5mmol/L和7.8mmol/L时,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则较血TC为5.2mmol/L者分别增加2倍和4倍。我国MONICA研究显示,血浆TC水平与人群冠心病的发病率高低显著正相关[4]。Marrugat[5]在10年中对冠心病的危险因素观察,结果提示:HDL-C水平低于1mmol/L,则增加50%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提高HDL-C水平至1.56mmol/L可降低50%的危险性。

本组结果表明,糖尿病并发冠心病患者更应积极控制血糖、血脂,对避免心功能进一步恶化,防治严重心脏血管事件发生有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798-807.

[2] 都本洁.实用心血管病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1119-1121.

[3] 廖家智,黄毅.糖尿病肾病晚期22例的并发症及死因分析[J].内科危重急症杂志,2006,6(2):72.

[4] 吴兆苏,姚崇华,赵冬,等.我国多省市心血管病趋势及决定因素的人群检测(中国MONICA方案II).人群危险因素检测结果[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25(4):255-259.

病理学学习心得范文第3篇

[中图分类号] R68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5)05(c)-0146-03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for patients underw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so as to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linical nursing in the future. Methods 80 admitted cases underwent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rom January 2013 to December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ith 40 cases in each.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the high-quality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the convention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status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clinical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SAS scores were (32.7±4.7) points, SDS scores were (34.9±6.3) points, and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56.8±7.8) points, (57.9±6.7) points respectivel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难度较高的治疗血液疾病的方法,并且对治疗实体瘤具有较大的积极意义。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效果也在加强,很多患者都在术后得到了良好的恢复。从主观的角度来说,很多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的心理状态并不好,无论是在术前还是术后,都表现出了突出的压抑情绪,不仅影响到了自身疾病的康复,同时还容易造成病情反复,给自己和家人带来较大的痛苦。严格来讲,积极的心态能够促进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且对患者的生理也具有积极意义,可减轻病痛。为此,应对患者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干预。在此,该研究在2013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主要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干预展开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0例。观察组:男性患者为16例,女性患者为24例;患者年龄在18~43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5±2.6)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0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6例,慢性髓性细胞白血病患者8例, 对照组:男性患者为17例,女性患者为23例;患者年龄在19~4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1.6±2.7)岁;其中,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15例,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17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3例,慢性髓性细胞白血病患者5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实施优质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心理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情况。

1.2.1 观察组 第一,移植前的护理干预。向病人及其家属详细讲解移植的主要过程,但应注意合并症的讲解应适当[1]。还可请移植后一般状况良好的病人与等待移植的病人沟通,交流移植过程中的感受及预后[2]。带领病人和家属参观病房及层流室,以减轻病人的焦虑和压抑感[3]。同时对层流室内部及病人的可视范围区进行美化、装饰。第二,移植中的护理[4]。强化社会支持,尽可能地保持病人与原生活环境的联系,如请亲朋好友、领导、亲属等经常与层流室内病人通话,予以鼓励,也可与家属商量饮食安排,鼓励病人看电视、听音乐、读书、看报,以分散注意力,减轻孤独感[5]。第三,移植后的护理。教会病人自我医疗保护,认识潜在危险的症状和排异反应的监测方法[6]。定期组织联谊会,让移植后的病人相互交流体会,从中吸取各自所需的应对措施,对战胜面临的和未来的症状有很大帮助[7]。

1.2.2 对照组 第一,给予患者相应的关怀,增加家属的探视时间。第二,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第三,观察患者的行为反应,给予必要性的心理干预[8]。

1.3 观察指标

在该研究中,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心理健康程度、心理状况的发展。心理护理效果包括SAS评分、SDS评分两项标准;心理健康程度包括疲劳感、习惯、不适应、抑郁等指标;心理状况包括躯体化、强迫、敌对、偏执、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性压抑等指标。

1.4 统计方法

该研究应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得到的数据展开分析;计量资料通过(x±s)表示;相关数据应用t进行检验;以P

2 结果

2.1 护理效果

经过临床心理护理,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存在差异。经过相应的统计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2.7±4.7)分,SDS评分为(34.9±6.3)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56.8±7.8)分,SDS评分为(57.9±6.7)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心理健康

为了能够更好的了解两组患者心理护理的情况,该研究对两组患者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评分。经过大量的指标比较后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心理健康程度高于对照组,证明优质心理护理干预对患者的积极意义较大,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心理状况

相对而言,要想更好的了解心理护理是否有效,还应该对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调查。为此,该研究对两组患者的心理状况进行分析,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3.1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分析

相对而言,造血干细胞移植是目前技术非常高的一种手术类型,不仅对患者造成的身体创伤较为严重,同时对患者的心理影响也很大,很多患者在术前或术后,都表现出了严重的负面情绪,即便得到开导,但如果患者自己无法从阴影当中走出来,同样会影响最终的手术效果和康复效果。为此,应对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展开优质心理护理干预。从结果来看,观察组患者的心理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恢复良好,证明优质心理护理干预的效果值得肯定。

经过临床心理护理,观察组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2.7±4.7)分,SDS评分为(34.9±6.3)分;对照组患者的SAS评分为(56.8±7.8)分,SDS评分为(57.9±6.7)分,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2 造血干细胞移植病人的心理护理

病理学学习心得范文第4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与此同时,信息化技术被不断应用于教育教学中。笔者提出,病理学是一门抽象而难懂的医学基础学科,结合中职学生学情,在病理学教学中广泛应用信息化教学,可以进一步易化重难点知识,增进学习趣味。

关键词 :信息化教学?中职?病理学?应用体会

一、信息化教学对教育教学的影响

1.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教育的影响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的时代。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计算机、智能手机、IPAD等这些新兴的信息化产物,不单单被运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而在教育领域中,也得到了广泛的运用。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改革年代,而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进一步应用,不断拓宽了人们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和范围,也极大地丰富了教学信息资源,为个性化、自主性及交互式的学习提供了实施的舞台,使学生能够开心、活泼、主动地学习得以进行,使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构想得以实现。

2.信息化教学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也被广泛应用在教学中。通过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可以将抽象的文字丰富成图、文、声并茂。凭借着三维立体仿真模式,给人们展示全新的、形象的、生动的多媒体文本,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信息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及电子白板的应用,使教学内容在一定层面上变得更加动态化和形象化。一些图文、声音可以更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特别是电子白板的互动式触摸功能,使教与学变得更加的得心应手。

(2)仿真模拟教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很多教学内容都被做成仿真模拟系统,学生可以在模拟系统中,感受真实的现场环境,利于学生对枯燥难懂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网络平台教学。很多学校现在都有自己的精品网络课程,教学内容经过整合和优化后,被放在网络学习平台上,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随时在平台上进行学习。

二、中职学校病理学教学现状

1.中职学生的学情特点

中职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依赖性和懒惰性,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而其性格比较自我,缺乏表达能力,不愿意与他人沟通和交流;但他们既活泼好动又能够接受生活中的新鲜事物,喜欢主动探究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知识,更多是他们喜欢网络,喜欢玩手机、聊QQ、上微信。

2.中职学校病理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很多中职学校,病理学教学依旧采取课上讲授,课下作业,间断实验的传统教学方法。由于病理学枯燥难懂,再加上传统教学方法的死板,学生听不懂课堂内容,对学习也没有兴趣,所以在课上不是看小说、玩手机,就是睡觉。这就需要在教学中,结合学情,不断尝试更好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三、信息化教学在中职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

多年的病理学教学,让笔者感到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目前中职学生的学情需要。学习成为了他们的负担,厌学现象充斥了整个课堂,教师往往没有办法组织正常的课堂教学。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热情,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笔者不断将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应用于教学中。

1.微课程教学

随着网络的普及,视频压缩与传输技术快速发展,无线网络日渐流行,互联网进入微时代。在此环境下,“微课”应运而生,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被教育界人士广为应用。胡铁生先生将微课定义为:以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中所需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结合体。在病理学教学中,笔者初步尝试运用微课教学。课前,笔者将新课的重点内容录制成十分钟以内的讲解视频,并将其发送至班级QQ群,学生可以随时在群里下载微课视频,进而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下,随时观看微课进行新课的预习,课后,也可以再次观看微课进行复习。一学期结束后,每次课的重点内容都被录制成了微课视频,有利于学生随时随地观看复习,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得到了广大学生的认可。

2.微信及QQ群互动教学

信息时代,微信、QQ等通讯手段已被广泛应用在日常生活中。考虑到它们的实用性及学生对其深深的喜爱,笔者将其应用到病理学的教学当中。通过让学生扫描笔者的微信二维码,加入到笔者的朋友圈,笔者会随时随地将与学习有关的内容发送到朋友圈,让大家一起关注和讨论,不断激发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在班级QQ群中,笔者经常发一些病理变化的flash动画视频,学生可以下载下来,随时观看。生动形象的动画,使抽象的病理变化变得更形象和具体,学生对动画兴趣高,喜欢看,看完后还经常在QQ群里相互讨论,进而增加了学习兴趣,也易化了难点知识。

3.电脑游戏自主学习

考虑到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在教学中,笔者经常将一些重难点问题做成电脑小游戏,如“连连看小游戏”“粘贴图标小游戏”等。如在炎症这一章内容中,笔者便将各类炎细胞与其对应的生理功能,做成连连看小游戏,学生通过电脑鼠标完成连线,连对后,系统会自动默认,如果连错,连线将自动弹回,需要重新连接,直至完全正确。笔者还将渗出液与漏出液的比较图标,做成粘贴图标的小游戏,学生可以用鼠标拖动卡片到图标的相应位置,如果粘贴正确,卡片变为绿色,如果粘贴错误卡片变为红色,可以重新粘贴。这些电脑游戏,既满足了学生喜欢玩电脑游戏的愿望,又让他们学到了知识。这种信息化的教学手段,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使学生由苦学转变成了乐学。

4.自动测评系统开心作业

传统的作业形式使学生基本上是应付作业,达不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故笔者通过信息技术,将每次课的复习题做成电脑自动测评系统。学生在课下可以在电脑上自行下载做题,每组题目都有提交答案按钮,系统会自动评判成绩,并会出现卡通人物对答题的成绩进行评论,如果成绩好,卡通人物会用力鼓掌,并说“太棒了,要继续保持啊!”要是成绩差,卡通人物就会泪流满面,说“成绩有点差,继续努力吧!”这种形象生动的课后作业形式,激发了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和热情。课后作业不再是学生沉重的负担,而变成了开心学习的乐园。

四、信息化教学在中职病理学教学中应用的体会

1.病理学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的好处

第一,微课这种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运用,使知识的学习变得随时随地,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第二,在教学中运用微信、QQ群、Flash动画等信息化手段,易化了重难点知识,使抽象难懂的病理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且易懂。

第三,在教学中运用电脑游戏、在线答题系统等信息化教学,紧贴学情,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

2.病理学教学中运用信息化教学存在的不足

第一,微课的录制、剪辑等过程需要耗费相当大的人力和物力,所以有时候微课的质量会不尽如人意。

第二,病理变化的Flash动画及电脑游戏的制作难度大,往往需要有学校和教研组同事的支持才能完成,故要将课本内容做成对应的动画及游戏具有较大的困难。

病理学学习心得范文第5篇

【关键词】 心血管疾病;老年患者;护理

心血管疾病即循环系统疾病, 循环系统是指人体内运送血液的器官和组织, 主要包括心脏和血管(动脉、静脉和微血管), 一般都与动脉硬化有关, 这些疾病都有相似的病因、治疗和护理方法。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 心血管疾病是现代60岁以上老年人首位致残致死的原因, 心血管病的死亡人数在人口总死亡人数中约占40%, 每年全国死于此病者达400万人[1]。目前对于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并且关于疾病治疗后护理的重要性也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在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风险, 因此护理人员不但要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特点, 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 尽量规避风险因素[2, 3], 同时还要掌握患者的心理特点和病理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用药及病情护理和饮食护理, 使护理工作能够顺利地完成。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2012年3月~2014年3月本院160例老年心血管疾病的临床护理资料,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80例, 观察组男46例, 女34例, 年龄61~87岁, 平均年龄(70.0±2.8)岁;对照组男49例, 女31例, 年龄61~87岁, 平均年龄(70.0±2.8)岁。两组基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 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利用调查问卷以及和患者进行积极沟通的方式记录患者的心理情况, 同时在日常护理过程中将护理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记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 观察组针对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地防范, 即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病情护理和饮食问题, 进而减少护理风险, 提高护理质量。临床护理结束后, 对两组患者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

1. 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中满意58例(72.50%);比较满意21例(26.25%);不满意1例(1.25%), 总满意率为98.75 %。对照组患者中满意54例(67.5%);比较满意20例(25.0%);不满意6例(7.5%), 总满意率为92.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在心血管疾病护理工作中, 针对护理工作中容易出现的危险因素进行有效地防范, 这对于提高护理质量和对患者的早期恢复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作为接触病患最多的护理人员在面对老年心血管患者时, 不仅要熟悉老年心血管病的特点, 更应从老年人的社会角色出发, 以便对其精神方面做好护理工作。护理人员应加强学习心血管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药物适应证及不良反应等知识, 提高业务技术水平。还要积极与患者沟通, 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关系, 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不同性格特点, 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病情护理、饮食护理和出院指导,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 提高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愈率, 使心血管疾病患者早日康复出院。

3. 1 一般护理 病房内清洁、安静舒适的环境可以让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心情舒畅, 防止患者失眠、焦虑和急躁等情绪的加深, 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安静舒适也是老年人在休息时必不可少的环境。护理人员尽量保证病房的安静, 尽量满足个人睡眠条件, 保证患者足够的睡眠。病房内要保持清洁、安静和适宜患者修养的温湿度。适宜的温度一般为18~20℃, 湿度50%~60%;用消毒液进行每天2次的地面消毒;室内每天要保证2次(每次30 min)通风, 但要防止患者受凉感冒。

3. 2 心理护理 长期的精神紧张, 情绪激动和焦虑不安等不良心理状态, 更容易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4]。随着老年人身体状况的下降, 加上病程长, 其自理能力变得更差, 对疾病的心理承受能力下降, 特别发病时心脏部位疼痛, 呼吸困难使得一些老人对死亡产生恐惧心理, 这时老人又怕给亲人带来负担麻烦, 更容易产生焦虑、恐惧、失眠等现象, 导致有的患者对临床治疗产生抵触, 甚至会产生厌世绝望的极端情绪[5, 6]。这些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疾病的治愈和恢复, 甚至会使病情复发, 因此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要特别对患者的这些不良心理进行护理。护理人员要以娴熟的护理技术让患者充满信心, 以热情的接待、文雅的举止、整洁的仪表让老年患者舒心。对患者不满的倾诉、健忘和嗦要给予谅解, 对患者的要求要尽量满足。还要有针对性的介绍心血管疾病的相关知识, 讲述同病种治愈病例, 同时向患者介绍在住院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疾病发作时的急救和自救法, 使患者充分了解与自己的疾病相关医学知识, 避免各种诱因, 消除患者焦虑、急躁、恐惧等不良情绪, 让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

3. 3 用药及病情针对性护理 老年心血管病患者可能会因为疾病特点或身体状况突然产生身体不舒服或者病情变化, 护理人员要严密监测患者的意识、血压、呼吸、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和患者是否有胸闷、胸痛、气急等症状。并进一步观察这些情况的性质、持续时间等, 出现严重情况时要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护理人员要掌握老年心血管病患者的用药情况, 掌握药物的药理作用, 常用剂量, 副作用, 注意事项。如冠心病心绞痛患者, 在心绞痛发作时, 即用硝酸甘油舌下含化以松弛小血管平滑肌, 使外周血管扩张, 回心血量减少, 如发生晕厥, 可采用头低脚高卧位, 按摩四肢, 促使静脉回心血量增加, 以缓解症状, 还要每隔1~2 h测1次血压, 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高血压患者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服用降压药物, 不可随意增减剂量, 并注意监测血压。应用抗凝药物时教会患者自我观察有无牙龈出血、皮肤淤斑、鼻衄、血尿等出血征兆。利尿剂是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药物, 长期应用会引起电解质紊乱, 因此, 要仔细观察尿量及是否出现口干、皮肤干燥、全身疲乏无力等症状, 做到早发现、早处理, 使药物治疗取得最佳疗效。

3. 4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指导患者进食低盐、低脂的食物, 少吃煎炸类食物。指导患者要少食多餐, 严禁暴饮暴食, 晚餐要适量, 多吃营养丰富的清淡和富含维生素的新鲜食物。有些老人因为身体行动不便省去上厕所的麻烦而少饮水, 这样容易使血液黏稠度提高, 导致病情复发, 因此要注意老年人的饮水, 可以根据患者的身体情况适量饮水。老年人的牙齿稀疏, 咀嚼不容易, 消化功能减弱, 应尽量吃易咀嚼、易消化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叮嘱心肌梗死患者排便时不宜过于用力, 对发生便秘的患者可适当使用缓泻剂。对吸烟嗜酒的患者进行劝诫, 可减少心血管病的发生。

护理工作是治疗疾病重要、有效的手段之一, 良好的护理有利于疾病的康复。本研究结果为观察组患者中总满意率98.75%较对照组患者总满意率92.50%高,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庞明.中国老年心血管病流行现状. 广西医学, 2007, 29(1): 139-140.

[2] 徐小雅, 王永生, 王效惠, 等. 护理风险管理在心血管. 呼吸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四川医学, 2012, 33(5):906-908.

[3] 叶华妹 ,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的意义和作用.中国医药指南, 2010, 8 (33) : 171-172.

[4] 孙萍. 老年心血管疾病患者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临床军医杂志, 2004, 32(4) :91-92.

[5] 姜凤英.老年人心血管疾病的护理.齐鲁护理杂志, 2002, 8(5):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