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高中教学笔记

高中教学笔记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高中教学笔记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高中教学笔记

高中教学笔记范文第1篇

【关键词】 笔记的重要性 笔记的分类 笔记的方法

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继续收集资料,积累十年,总可以成为一个学者。”总结中外许多学者的经验,可以说,做笔记是一条成才的途径。学习方法的优劣是学习成败的关键,要想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必须掌握科学、高效的学习方法。与学习生物学关系比较密切的学习方法有观察方法、做笔记的方法、思维方法和记忆方法等。下面我们就做笔记的方法进行阐述。做笔记的方式很多,在生物学学习中,主要有听讲笔记、阅读笔记两种。

1 听讲笔记

1.1 听讲笔记的重要性。听讲笔记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伴随着学习的全过程,听讲笔记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记听讲笔记可以发挥多种器官的协同作用,眼、耳、脑、手并举,增强对大脑皮层的刺激强度。它有利于集中注意力,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节奏,加深对授课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1.2 听讲笔记是培养能力的重要方法。记笔记一方面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而这些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工作和研究都是大有裨益的。

1.3 课堂笔记为日后复习留下依据。俗话说:“心记不如墨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随着时间的推移,所学的知识总要有所遗忘,而课堂笔记则累计了大量的原始资料,日后巩固复习时,将课堂笔记整理一遍就算是最好的一次复习了。

2 听讲笔记的难点

听讲笔记是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通过听讲、观察和思考而记录的内容,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手段。教师指导学生灵活而有的放失地记好生物课堂笔记,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学生课后复习,有利于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2.1 记录速度赶不上讲解速度。做课堂听讲笔记的突出矛盾是记的速度赶不上讲的速度。有时候教师之所以不按书上的顺序讲,甚至有些知识点根本没讲,不是这个教师不好,而是这个教师很有经验,能够把零散,孤立的知识点串在一起来讲。针对这点,首先要告诉学生做到课前预习,只有对所讲解的知识点有个提前准备,有个梗概的印象,听起课来才不会觉得突兀和脱节。其次是要学生做到“三记三不记”。即重点问题、疑难之处和书上没有的记;次要问题、易懂之点、书上有的不记。

2.2 听课记录顾此失彼。在课堂上,学生常常顾了记就顾不了听,总是不能听和记兼顾,而听课对学习来说是第一位的。解决方法:首先,记好提纲。一堂课内容那么多,加上课堂容易疲劳和紧张,全部记下来没有必要,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老师讲的问题。而提纲是一堂课的骨架和脉络,它反映了课堂教学内容的结构、系统和要点,老师一般都要板书出来,记提纲可以条理知识,巩固记忆、笔记时要边记边体会,力争不重不漏。其次,记录重点、难点和疑点。课堂上听讲时应注意老师的启发诱导、分散讲解和设疑讨论,根据教师的阐释和板书,有条理、有针对性地整理在课堂笔记中,同时,要把课堂上一时没听清或没听懂的内容记下来,课后和老师商榷,这将有利于扩宽自己的思维空间。

除此以外,平时积累提高自己的笔记速度的方法,学会用最简单的缩略句表达一个复杂的内容。一堂课后,抽一点时间整理一下笔记,该补充的就及时补充,该提炼的就提炼。

3 阅读笔记

要想使学到的东西长期储存、随时提取、应用自如,就要在读书时,随时作读书笔记。阅读笔记主要有以下几种:

3.1 阅读笔记分类。①抄写笔记,又分为全抄和摘抄,做这种笔记应注意抄后校对,避免漏误,然后标明出处,以备日后查考。②批语笔记,即在书页空白处随手记下对原文的个人意见和心得体会等。③符号笔记,即在原文之间标注符号以对原文加深理解。常用符号有黑点、圆圈、直线、曲线、双线、虚线、箭头、方框、三角、惊叹号、问号等。作符号笔记应注意两点:首先,符号意义必须明确,并且要贯彻始终;其次,符号不能过多过密,否则重点难以突出。④概要笔记,即对某本书或某篇文章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写出其重点内容。

3.2 阅读笔记的重要性。一般来说,上述几种笔记要同时进行综合利用,用于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中,可以达到详尽预习复习效果,提高学习效率,同时更加有利于基础知识的积累。

高中教学笔记范文第2篇

【摘要】由于我国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引进,为整个教学内容的开展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因此,文章通过对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利弊进行了简单地探讨。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高中;政治教学;利弊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0568(2015)12-0023-02

多媒体逐渐被应用于各学科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受到了较为广泛的好评。其中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计算机的形式将课程内容形象化地展现出来。因此,在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引进多媒体的教学模式,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课堂的效率,也为政治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全面的保障。但是,在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合理地安排多媒体教学内容,从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的优势

1.可以营造形象化的教学环境。对于高中的政治教育课程而言,是一项理论性相对较强的课程内容。而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由于课程内容的枯燥性,如果相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专注于课程内容,那么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引进多媒体教学技术,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课堂内容的设定会营造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促进了政治教学的整体效果。例如,在学习高中政治课程中《政府职能:服务与管理》的课程内容时,如果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按照课程内容进行讲解,就会使原本枯燥的教学内容失去学习的动力,学生很难产生一定的学习兴趣。而通过对媒体技术教学内容的运用,可以先播放政府运用职能提高经济效益的视频内容,也可以播放一些抗震救灾的内容,使学生在鉴赏的过程中可以在心灵上产生共鸣,从而为政治课程的学习提供充分的保障。

2.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引进,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以往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是根据教课书中的内容进行知识的传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的兴趣可言,这种教学模式严重制约着教学改革的发展。因此,在教学内容的改革过程中,为了迎合整个时代的发展,引进了先进化的教学手段。多媒体的教学模式逐渐被应用于高中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这种教学模式主要是要求相关教师在课前制定与课程内容有关的教学课件,可以将紧跟时代的信息引进课件之中,同时融入一些可以提高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形象化的内容展现,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了解社会的发展现状,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为学生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对于高中政治的教学内容而言,其内容相对较为复杂,基本的内容也较为枯燥,而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应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学生们的发展。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新奇的事物会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如果课程的内容过于单调,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这样长期发展下去学生会失去学习的动力。因此,通过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引进,可以为学生的学习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中,促进其形成创造性的思维模式。而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自主的学习可以顺利地完成相关的教学内容,从而为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全面性的保证。

二、高中政治教学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存在的不利因素

1.课堂中的教学内容教学较多。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引进其信息量相对较大,在课堂上相关教师会逐渐加快教学的速度,却忽视了学生们的主观思维模式,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如果学生们无法跟上教师的讲解思维,又由于课程内容中的信息量相对较多,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其笔记内容不全,同时也影响了对知识内容的巩固。与此同时,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多媒体技术没有得到合理地应用,学生们对相关的知识没有全面地理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学生的学习时间,也会在最终程度上致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而这种现象的出现,会严重降低教学效率。

2.课堂中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模式。虽然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将枯燥的知识转变为形象化的教学模式,也可以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但是,在高中政治教学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会通过图片的形式或视频教学内容吸引学生的兴趣,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实际的教学内容。由此可见,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多地引进多媒体教学内容,会导致课程内容中的信息量过多,长期以往不仅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还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动力。例如,一些教师在设计课件时,为了吸引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会过多地插入一些图片、动画,当然适当地插入可以吸引下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过多的话会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分散注意力,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习的效率。

3.没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定位。在新课程的教学改革过程中,由于教学模式的逐渐转变,在课程讲解的过程中要求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但是在现阶段多媒体的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并没有完全信任学生,还在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课堂氛围的僵化。与此同时,一些教师过于相信学生,问题都是由学生自己解决,没有做好引导的职能,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所适从。

三、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政治课程中的应用

1.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之下,高中政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树立科学性的教学理念,充分融入多媒体的教学理念,从而在根本意义上提高课堂的效率。与此同时,在政治教学的过程中要制作合理化的教学课件,将基本的课程内容融入其中,从而使学生更全面地了解政治知识,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充分的保证。

2.提高高中政治教师的技术水平。在高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对于一些年纪相对较大的教师而言,他们所掌握的科学技术相对较为薄弱,在教学过程中也就不愿使用多媒体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教育事业的改革过程中,要定期对相关教师进行培训,使之掌握基本的操作技术,而且高中院校也要强化对教师现代技术的培训,从而使教师可以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3.完善多媒体教学的评价系统。在传统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以成绩为标准,这种评价的模式过于单一,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相关教师要结合学生日常学习的基本情况,从而全面对学生进行教学评价,通过科学性评价系统的建立,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实现多媒体教学的根本意义。

总而言之,在现阶段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的教学技术。在相关技术的应用过程中要在避免不利因素出现的同时充分发挥其有效性,对于已经出现的发展现状要及时改变,使相关内容得到有效的优化,从而使多媒体教学在高中政治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优势性,使我国人才的培养得到全面性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李少茹.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政治课堂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0,(31).

[2]徐宏伟.浅谈多媒体在高中政治课堂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1,(12).

高中教学笔记范文第3篇

在胡弗汉顿大学,实验不是用熟知的单词experiment,而是使用单词workshop,即车间、工作坊的意思。用词的差异显示出两者很大的不同。胡弗汉顿大学的计算机实验绝大多数都是结合企业实际案例的综合性实验。指导老师会把整个实验任务分成很多独立的部分,每次实验课完成其中的一个部分。最后汇总形成一个完整的实验报告。

地方高校计算机类学生创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理论与实践脱节,校企不能有效结合,创新能力无法提高

地方高校学生培养应重点体现在“应用”两个字上,也就是为地方企业的应用服务上面。但就目前的现状来看,很多地方高校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设置上有的偏重于理论课,有的虽然有一些实践类课程,但是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限制(比如师资水平和软、硬件设备),很难给学生讲授贴近企业实际的课程。同时,地方高校由于受到地域环境的限制,绝大部分教师没有机会接触到IT企业。虽然学校也在大力推广产学研的活动,但是与企业有联系的教师毕竟还是少数。这种现象的后果反映在实验教学上,就是实验内容以验证性的居多,每次课验证一个理论,每次实验的内容彼此孤立,很少有结合实际案例的综合性实验。由于教学缺乏与企业实际的联系,很多学生不知道理论、实验到底有什么用,学习态度消极,旷课、抄作业的现象比比皆是。

2.专业设置和课程缺乏人性化,抑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从我国地方本科院校课程设置的现状看,每个学院的专业一般只有3~4个。很多学校在最初的两个学年里开设了许多与学生将来工作关系不大的公共课,仅有少数专业基础课。最后两个学年学生才接触到专业课。学生真正的专业课学习最多也只占了全部学习时间的一半左右。同时,现在很多大型企业的校园招聘往往安排在秋季,在就业的压力下很多学生此时已经开始为工作而奔忙了,根本无暇顾及开设在第7学期的部分专业课和专业实践课。这种情况导致了很多学生专业技能低下。

我国绝大多数高校,课程一律要求使用材。有些教材知识过于陈旧,不能与时代同步。以数据库原理课程为例,数据建模是数据库设计最为基础和关键的技术知识,在教材中不仅内容少,而且ER图还是沿用最为传统的画法,内容陈旧、缺乏新意。由于基础没学好,导致很多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学完数据库原理之后不了解数据库建模的重要性,不懂得如何把概念模型映射成物理模型。设计的数据库很多都存在性能低下、缺乏完整性等情况。

地方高校计算机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升策略

1.课程设置与优化

为了适应计算机新技术快速发展的实际情况,地方高校应该与时俱进,密切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及时掌握企业的用人需求,并据此调整教学计划,更新教学内容。构建“重基础、讲应用、利创新”的阶梯递进、立体型的课程体系。[5,6]以数据库应用与开发为例,“重基础”是指在课程体系中除了设置高等数学、离散数学等公共基础课程和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计算机专业基础课程外,对于数据库建模等基础性的知识要予以加强,必要时可以单独开设数据库设计这门课程。“讲应用”是指实验教学过程中多采用一些贴近企业工程实践的真实项目锻炼学生,让学生明白所学的知识在以后工作中的用途,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自觉性。“利创新”是指学生在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把学生按照3~5人不等地分成若干个团队,让他们完成一些大型的、综合性的项目。此举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还可以利用团队的优势进行头脑风暴等创新技能的训练。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尽量安排学生到相关企业进行一年左右的实习。

2.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地方高校的教学应该汲取英国教育“以人为本”的特点,注重学生的各种实际需求,营造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的良好环境;在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在讲授实践课的同时着重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高等教育应树立“开放教育”的教育理念,教师上课用的教案应该尽可能多地包含体现企业实际需要的内容,能够使用校园网或其他网络工具进行教学和科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通过各种生动的案例、实际的项目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通过全方位模拟和全过程参与真实项目开发,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3.建设创新型教师队伍

(1)参与工程项目,提高实践教学技能。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日新月异,地方高校应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促进任课教师的知识更新,使上课的内容可以不断跟上技术的发展。学院应有计划、有重点地选派一些教师去IT企业参与生产一线的实际工程项目。通过工程实践使教师能够接触到工程实际所需要的新知识和新技术,从而有助于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有助于积累丰富的实践经验,有助于学校培养符合企业要求的人才。

高中教学笔记范文第4篇

一、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利

(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获得成功的动力。学生酷爱“动画片”,动态的变化着的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来刺激学生和调动学生多种感觉,将教学内容形象、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励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让学生在活泼、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体会成功的快乐,从而大大地增加了学习物理的兴趣与信心。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教学情景,有效突破物理教学中的重难点

以实验为基础的物理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使静变为“动”,使微观变成“宏观”,高速变为“低速”,连续变为“定格”,使看不见、摸不着的变成有“形”、有“声”、有“色”,变抽象为直观,所谓“百闻不如一见”,避免了学生由于对知识难以理解而产生厌烦情绪。

(三)架设信息桥梁,发展思维能力

人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思维训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单靠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经验表明,学生感到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公式)不熟,而是无法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从而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过程。所以必须根据初中生的认知特点,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信息,使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正能提供真实的动感画面,学生在欢乐有趣的情境中调整出最佳心态,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使思维趋于活跃。

(四)增加教学容量

信息技术增大了课堂教学信息的容量,放大了课堂教学的“空间”,延长了课堂教学的时间,很好地解决了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量增加与教学时间不够的矛盾。

二、信息技术与物理教学整合的弊

多媒体辅助教学虽然具有很多优点,但不能当成万能钥匙。在物理教学中应注意:

(一)不是每节课都要自己作课件

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和网络搜索中,可广泛收集物理素材,比如,Flas、特效声音、有利图片、现场场景短片等,形成素材资源库。在利用课件演示方面,可以使用现成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或多媒体素材库或上网搜索,选择其中合适的部分用在自己的讲解中,只有在确实找不到与学习主题相关的资源的情况下,才有必要由教师自己去进行开发也可以利用Powerpoint、Flash、思维地图等多媒体制作工具,综合利用各种教学素材,编写自己的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

(二)不能片面夸大计算机的作用

计算机是否在教学中使用,完全取决于教学需求。计算机只是一种教学媒体,它的角色应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协作交流工具,代替不了教师的课堂现场教学经验和智慧。

高中教学笔记范文第5篇

关键词 中学;计算机教学;教师;学生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课程已成为各中学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成为中学课程体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中学计算机教育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对中学计算机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先进的、适当的计算机教育方法在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学生计算机素质方面显得尤为重要。

一、当前中学计算机教学存在的问题

纵观各种计算机教育模式,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只注重“外塑”,忽略“引发”;注重“圈养”,忽略“放生”;多采取“包办”为主,少进行“自主”教育。因此,虽然在短时期的考试中学生成绩不错,但是却给学生增加了很多的困惑与迷惘。学生往往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道表象而不知内涵,知道知识点却不知如何应用知识进行实践操作。这种教育模式虽然能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但是却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可以说是计算机教育的失败。

二、计算机教学探索

(1)提高教师素质。计算机教师要培养学生熟练使用计算机和获取网络信息的能力,所以信息时代的社会需求对具体的教学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自身要完成一次教学到终身教学的转变。计算机课程的特点是知识更新快,所以教师必须随时了解当前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情况,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除了具备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外,教师还需要有比较深厚的人文修养, 让自己和学生充分了解和应用计算机这种特殊的文化意识, 这样在计算机基础教学中才不会停留在枯燥的内容讲解中。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的教育形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学生可以借助网络利用最好的学校、教师、课程和图书馆进行学习而不必受时间、地点和很多外在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为了适应教学的要求,教师首先必须完成教育观念的转变,把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转变到以学为中心的方式上来。其次,要勇于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模式的探索无论对教学内容的考虑还是教学方式都有新的要求。在内容上,我们应该充分考虑计算机基础的实用性。怎样让学生乐意学然后能主动使用?

在完成计算机文化的普及上如何培养学生通过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增强自身的再学习能力?为了达到这些教学目的,教师就需要在内容的把握上好好地思考和选择。同时,教育理论的发展也给我们的教学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的教学不再是“填鸭式”,而是开放、以人为本的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考虑:怎样让学生充分地掌握和应用计算机的方法和能力?在知识的传递中如何成功地使用信息工具?因此,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我们应该从学生出发,选择基于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设计合理的教学模式。

(3)培养学习兴趣。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是对学习活动产生的心理上的爱好和追求的倾向,这种倾向是和一定的情感联系的,它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较强的延续性,对某个事情的“好奇”心理不能称为兴趣。学生有兴趣表现在他们有主动了解、积极探索的愿望,不惜时间,不怕困难,可以集中较长时间注意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把握学生的兴奋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其中,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是关键。大量的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技术课非常感兴趣,但是这种兴趣只是对“电脑”本身的兴趣,他们的目的在于玩游戏、聊天等,而对老师所讲授的教材上的内容却觉得枯燥无味。因此,就出现了学生喜欢上信息技术课却不喜欢信息技术老师的现象。针对这种教学现象,教师应该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等方面入手,认真研究教材、研究学生,正确引导学生,使其对“电脑”的兴趣发展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计算机应用软件的教学应教会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初次接触某一应用软件,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操作就够了,不要要求学生一下子学得很深。在以后的进一步的教学中,肯定会遇到新的运用要求,学生就会感兴趣,自己便会主动地深入学习,这就是“学以致用”了。

(4)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亲自实践中品尝艰辛和乐趣,从而培养他们的独立操作能力。中学计算机课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上机实践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在上机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知识,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可迎刃而解。在教学中,教师不要总是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解决问题,要让学生自己在有目的的情况下,去寻找解决的方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当然,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并不等于削弱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方面就要求教师要有新观点。并且在组织学生上机的实践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设计一些连续的作业,有目的地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并在课余时间设计一些大型的、有一定难度的作业,这样能激发其学习的主动性。

计算机课程作为中学一门年轻的学科,它的可发展空间是非常广阔的。教师要让学生深入理解该课程学习的意义,让他们在学习中始终保持一份学习的热情与新鲜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开设该课程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