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供用电合同管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供用电合同;措施
1供用电合同管理领域的问题
1.1业务素质能力不足,导致供用电合同管理工作质效不高
(1)由于用人制度相对僵化,相关人员业务水平和职业素养不高、同时又没有认真对供用电合同管理相关业务知识的学习,造成实际操作中供用电合同管理工作仅仅局限于文书管理性质,缺乏有效的管理行为,导致供用电合同管理工作质效不高。(2)法律意识淡薄,不签定或不能正确签定书面供用电合同,签约人员法律素质较差,不适应依法签定供用电合同的要求。(3)忽视居民供用电合同的签定,在诉讼阶段,由于没有完整的居民供用电合同,供电企业与居民客户权利义务不明确,大多规定企业只在用电申请书或在电费发票上加几条“用户须知”,供电方主张的合同权利往往得不到法院的支持。(4)在与客户发生计量、电价、收费等纠纷时,不注重与客户积极磋商,按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分清责任,及时化解矛盾,导致矛盾激化,带来社会负面影响(5)在供电企业合法权益受到不法侵害时,忽视采用诉讼及其他法律手段,防范合同法律风险,造成企业经济损失蔓延扩大。
1.2供用电合同的质量较差,内容与现实有出入
(1)一些供电系统是由用电客户出资建设的,在制定供电规划的时候,难以严格按照用电客户的投资情况,和供电机械的资产归属情况在合同上达成一致,导致供用电合同的质量很低。(2)在发生合同变更和合同转让的法定情形时,忽视对合同的书面变更及重新签订供用电合同,合同有效期届满时却不续签,致使发生纠纷时捉襟见肘、无所适从。(3)由于电网改造、运行方式变更等原因,致供电线路名称变化太快,编号更新不及时,致使所签供用电合同产权分界点与现场不符,易发生纠纷,存在安全风险。
1.3供用电合同管理不健全
(1)供用电合同管理缺乏统一标准,造成供用电合同管理的不规范。目前公司供电营业所合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需进行统一规范。建议高压供用电合同在管理单位实行按供电线路一户一档,资料档案应包括供用电合同文本、报装资料、变更工单、客户申请等客户相关资料;低压供用电合同实行以台区为单位集中归档,客户变更申请和工单作为合同附件资料。(2)供用电合同管理工作与营销管理工作衔接不够,导致供用电合同信息“五统一”无法保障。如营销系统的业务变更子系统中缺乏供用电合同管理人员的审核环节,容易导致供用合同文本信息与营销系统内的数据不统一。
2供用电合同管理水平的措施
2.1加大供用电合同工作培训力度
供电企业要加强对供用电台同签订人员的培训力度,使其获得更高的专业技能,首先,要将供用电合同的签订科学的划分成几个步骤,有计划的进行供用电合同的签订工作,要将原本应该签订却因为特殊原因尚未签订的供用电合同进行补充签订,对于因超过签订期限而没有签订的合同,企业合同签订人员要将这些超越期限的合同进行分类,按照时间顺序对过期合同进行排序。要定期组织企业供用电合同管理人员进行专业能力培训,切实增强企业合同管理人员的能力,确保供用电合同的质最达到相关标准的要求。
2.2健全供用电合同管理机制
(1)供用电合同修签工作政策性强,涉及的条款内容多,为了规范供用电合同流程,我们以强化责任为切入点,以细化环节为着力点,以打造供用电合同品牌为落脚点,对供用电合同签订、履行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实行“谁主管、谁签字、谁负责”。(2)人员体系的完善,组织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供用电合同修签工作,成立了由营销副总经理为组长,营销职能部门及相关供电营业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实行包片挂点,各供电营业单位确定供用电合同专(兼)责人员,建立供用电合同管理的人员体系。(3)制度体系的完善,根据市公司修订《供用电合同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各级供用电合同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标准,完善合同分级管理模式,统一合同管理台账、报表、档案的管理标准,明确合同存放地点、档案盒外观、标签格式等要求,专变用户供用电合同与其原始档案一同存放,按线路一户一档,居民合同按台区集中存放,做到查阅便利、快速,实现供用电合同的规范化管理。2.3强化考核,彰显效益,是抓好合同管理工作的最终目的(1)为了保质保量地完成供用电合同修签任务,营销职能单位对各供电营业单位的供用电合同修签工作实行月通报,季考核,网上排名次,营销例会上公布进度。同时通过召开供用电合同管理现场会,典型引路,倒排供用电合同修签时间表等措施,不断地传递压力、刺激活力、营造氛围,使大家始终处于竞争状态,形成了你追我赶、抢前争先的可喜局面。(2)落实责任,措施到位。分解供用电合同修签任务,落实签订责任,具体落实到各供电营业单位,责任到人,形成“人人重合同,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加强合同修签力度,要求各供电营业单位成立供用电合同修签小组,通过召开供用电合同现场会的方式,典型引路、以点带面,加快供用电合同修签的进度,提高修签质量,并按月通报完成情况。
3结束语
关键词:旗县;用电合同;规范管理
作者简介:王慧丽(1974-),女,蒙古族,辽宁锦州人,内蒙古包头达茂电力有限责任公司,助理工程师。(内蒙古 包头 014500)
中图分类号:F2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3-0116-02
现阶段,旗县地区供电企业与用电客户之间所签订的合同版本仍然是1997年制定的统一文本,那时在制定文本时所依照的法律依据主要包括《经济合同法》、《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和《供电营业规则》。但是在1997年之后的两年内,新的《合同法》进一步得到了实施,当时在1997年所签订的合同文本就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加之,过去的供用电合同对当事人双方违反合同上的规定时的处罚涉及内容较少,并对合同的中止和解除时间未作出明确的规定,对于当事人双方因为各种因素未能够按照合同规定履行职责的没有规定其应该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完善的合同文本使得旗县地区供电企业面临着极大的风险。
一、当前供用电合同存在的问题
1.供电企业从事合同签订的人员素质较低
旗县地区供电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委托的人员素质不高。现阶段,供电企业普遍存在着市场观念、竞争意识淡薄等问题,很多供电企业内部工作人员认为只要在我国《电力法》范围内从事一切活动就能够促进企业稳步发展,也能够促进自身价值的实现,所以,企业内部对供用电双方签订的合同重视程度不够,合同的签订也相当于废纸一张。
2.所签合同内容不完善,欠规范
合同在双方签订之后就具备了一定的法律效力,且合同也具备着较强的法律效力。当合同生效之后只有按照合同的内容履行权利和义务,才能够保证双方的合法权益都得到维护。不过,目前的供用电合同中却存在着很多产权不明、缴费时间不明确、用电详细地址不明确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供用电合同隐藏着较多矛盾纠纷事件。
3.供用电双方的权利、义务不明确
依照《合同法》相关条例显示,供用电合同所涉及到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括供电的方式、质量、时间、用电容量、地址、性质、计量方式、电价、电费的结算方式以及供电企业在供电时所使用的设备的保养和维护。另外,也较少地涉及到了当事人双方在签订合同之后出现违约事件所应该承担的各种责任。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当事人双方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出现多项空缺,所涉及到的内容范围较狭隘,很多方面的内容都是点到即止,未能够进行深入的研究,很多条款内容不明确,很容易给当事人双方带来各种纠纷和风险。
4.较低的供用电合同签约率
目前很多用电客户与旗县地区供电企业之间的合同签约率偏低。很多用电客户对合同根本不重视,觉得签订合同就是多此一举,且在合同履行的过程中,他们未能够按照合同上的相关规定履行自己的职责。部分客户因为自身在经营中或者内部管理上出现问题导致企业倒闭的,他们拿倒闭或者破产无法支付电费和各种理由作为不支付的借口进行推脱。
二、供用电合同纠纷类型
1.合同电费结算条例纠纷
电费缴纳和结算问题是当前供用电合同中最容易产生纠纷的问题,因为很多用电户在用电之后往往会因为各种自身经营问题或者内部资金周转问题等而拒绝缴纳电费,部分企业受到行政干预而无法缴纳电费等,种种因素都使得电力企业在行使权力时显得无奈,也只好依靠政府的力量来解决。
2.电价条款的纠纷
当供用电双方在签订了合同之后,在按照合同来操作的过程中也会因为各种电价条款问题而引发的纠纷,部分是因为核算与政府部门加价等因素而出现纠纷等。
3.停限电条款纠纷
近年来,因为旗县地区供电企业的停电问题引发的纠纷越来越多。供电企业因为紧急抢险、供电不足、电力事故等因素不得不进行停电处理。但是停电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或者损失,所以双方之间因为停电引发的纠纷也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旗县地区电力企业也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制订合同条款,尽量让企业能够避免这些纠纷的存在。
4.未按合同办事,干扰供用电秩序的纠纷
秩序是国家稳定、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国家经济迈向正轨的指明灯,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很大程度上都依靠着有序的秩序。供用电双方要想减少纠纷、稳步发展,尚需要遵循合同的规定办事,但是现实中有很多损坏配电设备、偷电、窃电等一系列破坏用电秩序的事情。这些现象都应该依靠法律手段来解决。
三、供用电合同纠纷处理措施
1.有效解决合同电费结算条例纠纷
第一,制订担保合同。大型用电企业在用电之前应该实施抵押制度,如质押、留质和定金等,避免双方因为各种因素而造成各种电费结算纠纷。第二,行使不安抗辩权。这一特权能够对《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中第39条的问题进行补充,让供电企业在停电之际向公众告示,避免损失的出现造成纠纷。第三,申请支付令。这里所说的支付令主要是指《民事诉讼法》中债权人收回自己资金的最有效手段和举措,这种方式被供电企业经常运用。虽然具有易操作性,但是在操作时还需要注意其操作方法和技巧。第四,行使代位权、撤销权。当用电客户将自己的财产通过较低价格进行变卖以此来躲避电费的缴纳时,供电企业能够通过行使代位权、撤销权保障自身权益。第五,。当用电客户在供电方再三催促下仍不缴纳电费的,旗县地区供电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法院提出申诉,要求用电客户缴纳电费。需要注意,诉讼时务必要注意诉前财产保全这一环节,避免法院的判决成为徒劳。
2.着重解决电价条款的纠纷
首先,应做好对现有的电力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让民众更加了解现阶段的供用电法律法规制度,并能够积极、自觉地在合同法规定的范围内依法办事。其次,在供用电合同中,一定要将电价写清道明,不能够只写上各省市统一电价,这些会是纠纷产生的根源。当由于某些因素使得电力性质发生变化,务必要依照法律程序来依法变更,再发出变更通知。最后,注重用电管理,对于输配电设备质量审查要做到严谨、慎重,提升供电企业工作人员的素质,加大对供电企业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力度,完善供电企业内部的监督检查制度,并严厉打击电力企业工作人员对用电客户乱收费现象。
3.巧妙解决停限电条款纠纷
(1)完善停电管理制度。旗县地区供电企业应做好供电中的生产、技术、营销等各个环节的工作,并做好供用电企业的设备检查、维修工作,一切按照相关流程执行和操作。倘若由于某种因素不得不停电,则严格按照《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在停电前的7~24小时内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时间为客户发送停电通知,让用电客户做好相关准备,避免给用电客户带来损失。
(2)停电通知要规范、正式。对于停电通知的书写一定要规范,格式统一。发送停电通知的形式较多,有电子邮件、文本、电话等,这些都需要有所记录和保留,以防纠纷发生时无证明可查。
4.依法解决未按合同办事、干扰供用电秩序的纠纷
一方面,不断完善供电企业内部制度,规范其管理行为。要求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穿工作服,在执行用电稽查任务时不能单独行动,需要2名工作人员随同前往,不为不法行为留作案空间和余地。另一方面,当民众发现部分人群在从事一些偷电、窃电、损毁设备等行为时,需要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相关人员应对此进行依法查处,根据实际情况追究其应承担的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参考文献:
(一)建设施工之前
我们必须要考虑清楚是进行总包还是分包,这取决于施工项目的复杂程度。一个施工项目包括和涉及的内容很多,比如玻璃安装、电梯安装、幕墙地板和一些需要有专业技术的工程,如安装电子监控等,这就是说,针对不同类型具体情况,我们可以采用总包加平行分包相结合的方法,对于专业性强的工程,可以专门寻找这方面的专业公司进行承担。这样一来,这个工程的施工变得有秩序,而且整体的运行效率也会有所提高。专业化和分工化,有利于保证施工的质量,就算出了问题,到时处理的时候也很方便。至于管理,可以由业务主直接管理,也可以委托总包商进行管理,到时完工后,业务主亲自检测验收。
(二)深化设计图纸
充分理解设计内容,对各专业的内容进行梳理,主要理清三方面内容,一是专业承包工程的内容和划分,二是关键设备及成套设备的类型和数量,三是专业系统工程的划分。
(三)确定对于设备、材料、系统工程的合同管理
可分为三类:
1、甲供设备:业主直接采购,主要是影响工艺生产的关键成套设备及高附加值设备。
2、甲指乙供设备:业主指定几家品牌,施工单位负责购买采购。业主参与品牌考察及价格谈判。
3、乙供设备:施工单位自行采购,只需向业主报备即可。
(四)合同构架完成后就是进行分包
但我们看到,项目内容大小不一,工作量也不尽相同,这就使一些分包商的分包数量不一样,合同额的控制程度也不一样。到底是分包数量多还失少,与分包项目额成正比还是反比,这都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情况具体解决。有时候,业主的分包数量小,工程价值不大,那么就对分包商也没什么吸引力,还有就是分包商的实力不是很雄厚,成为纯粹的劳资劳务,参与程度不高,那么这很有可能导致工程质量问题。所以,工程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各个因素,不单单是项目量的大小,还有业主与承包商之间的协商关系,意见是否同意等,资金周转是否畅通等。这里边的学问可谓是无所不包,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慢慢磨练和摸索。
二、建立合同架构后的主要管理工作
合同构架建立后,就要进行投标和其他一些工作,比如,项目需要多少投资、多长进度;采用什么模式,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何时进行采购等一系列问题,另外一点就是质量把关检测,这一点在工程实施前合适时候都占有一定比重,所以要格外操心。文件数据的整理,能很好的系统化整个工程的项目数据,方便查找和解决漏洞,需要的方法就是分类整理,建立条理化的系统就够框架。以上这些,对于整个工程看似不怎么起眼,却是前期准备的关键细节,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做好这些,才能保证下一步的顺利进行。
三、结语
【关键词】电力工程 信息管理系统 实际成效
自世界范围内的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电力市场同样受到了成本和费用控制方面的严峻压力,在确保质量稳定的条件下,如何实现电力工程成本的节约,形成更加有效、科学的资源配置体系,成为电力工程发展的一项制约性因素。当前我国的电力工程建设,专业性较强,投资额度较大,如果能够适时的引入和运用工程信息管理系统,就能够在工期限制、成本压力和工作成效方面进行适度优化,从而实现对电力工程的工作流程和总体的工作进度的有效控制。
1 当前我国电力工程信息系统的使用现状
从时间来看,我国的电力工程信息系统建设的萌芽是从上个世纪的90年代开始的,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各种电力工程信息产品的出现。这些产品大多是根据不同的业务内容和流程来开发和使用的,由于电力工程专业性较强,而且在不同环节的工作内容区分较大,因此这些产品只能够通过建立不同系统间的中介接口,来实现对全过程的信息管理。产品的信息实效性不足,缺乏对电力工程信息的有效整合。一项电力工程项目的成立,需要考虑包括技术能力、设备水准、配件设施、地理因素、成本支出等在内的多项因素,工程项目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是单纯依靠人力难以把握的,因此需要对这些因素的信息进行分析整合,按照工作流程的进展,将因素的影响与工程进度结合起来,来为电力工程的下一步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电力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包括Primavera Systems,Ins的P3、微软的Office Project以及国内的梦龙等,他们功能方面的共同性在于通过多工程项目流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和限定要素,来进行成本方面的预计和进展速度方面的估算,从而提前做出应对措施。这些软件都具有较好的兼容性,对于实现电力工程信息系统的整合应用具有中介载体的作用。
2 电力工程信息系统实际运用的可能性预测
(1)安全管理的信息应用问题。对于类似电力工程这样投资巨大、流程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工程项目而言,安全应当是第一需要考虑的问题。尤其是对于工程管理中的风险点的预测、风险值的衡量、针对不同风险的防范措施等,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通过对信息管理系统的掌控,能够实时掌握工程建设中的不稳定因素,对对其进行快速识别和准确计算,将风险控制在最初状态;通过设立不同的流程连接点,能够将工作进度中的各种信息进行系统登记,对需要注意的风险点进行重点排查,提示不同岗位的工作人员加强对风险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情况;工作一旦开始实际运行,还能够对风险点进行动态跟踪和全方位监控,强化先创管理的有效性,能够实现电力工程的有序运行。
(2)进度和质量管理的信息应用问题。除了安全问题之外,电力工程管理中的另一个要素就是质量问题。这里的质量问题,包括了电力工作的整个流程,从工程的设计研发、试用施工、后期调试和生产准备等各个方面,电力工程的质量与进度问题是合二为一的,绝不能因为对进度的过分追求而忽视了工程的质量实效,而应当在实现质量的前提下来提升工程的总体进度,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将电力工程的流程进展信息与质量要素充分结合并准确规划。具体的说,就是要将工程进度中项目的进展计划、个体项目的完成期限和工作要求等,通过不同的信息平台来统一传递至信息管理系统中,对于产品质量的检验、监控,形成统一的工作计划,一旦项目开始实施,就能够快速、完整的将质量信息进行记录,等待项目完成后与工程进度的总体以比较,来实现对工程信息的动态查询。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对于工程的质量和进度实现一定程度的全面掌控。
(3)投资管理的信息应用问题。电力工程的投资行为涉及到工程建设的计划、研发、投标、施工、投产等各个方面,因此对于项目的具体投资行为要求很多,必须使其能够切合工程的整体预算、实际成效、生产周期等各个方面,将工程的投资过程中的各种信息与工程的工程的踪迹进度信息进行联合,才能够实现共工程管理的全面掌控。要实现这一点的前提是要制定统一的行为控制对象,建立通用于系统各部分的数据平台,实现对信息的可预测分析,确保分析的数据既能够反应工程投资的实际情况,又能够贴合工程的实施进度。具体的说,可以以电力工程项目的具体情况作为基础数据,将投资信息进行适当的切入,并在系统的管理中采用横道图法、曲线测算法、表格法等对投资行为进行有效性分析,或是将不同环节的投资行为与企业的物资储备情况、财务经费情况进行比对,更直接的分析投资完成情况。
(4)资源和工程档案管理的信息应用问题。工程管理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对资源的有效控制,例如对工程设备、所需材料、人力耗费、机具需求等,这些资源的配置状况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完成效果,要实现对工程资源的有效管理,就必须根据工程的流程进展,制定相应的施工规划,按照科学的人力和机具的配置标准进行统一调配。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够将资源的库存和使用情况与流程状况结合起来,进行信息整合与信息比对,就能够依据不同的工作进展对资源进行合理监控,根据工程的实际需求具体开展不同比例的配备。在工程实施过程中,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记录,对资源是否到位、是否符合需求、资源使用情况都全面掌握,专项任务专项纪录。
由于档案是整个电力工程的最可靠的真实资料,因此档案信息资源的管理对于提升后期的工程管理工作,进行技术分析具有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档案资源中的施工计划、工程指导、材料使用计划等,是对工程实施的动态记录,将施工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到档案资源的运行系统中,就能够对相关的档案资源进行规范,实现工程进度的期限保证。
随着当前时代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升,工程的信息化已经成为电力行业的总体趋势,通过对电力工程建设中各种信息的合理使用,不仅能够实现对电力工程的有效控制,还能够实现电力企业的信息积累,最终达到电力企业的持续发展目标。
参考文献
[1]郭建,顾志强.电力企业信息安全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J].信息技术,2013(01).
[2]张洪涛,徐靖.电力企业信息集成接口技术研究[J].继电器,2007(22).
[3]李杰,邹海英,李泽宇.电力企业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标准化管理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1).
作者简介
刘琼,电力工程技术专业,现工作于陕西华电蒲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生产技术部,职称为助理工程师。
[关键词]统计;基建;作用
中图分类号:F426.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1-0087-01
电力施工企业是综合性建筑安装企业,通过承揽各种及其附属工程建设创造经济效益,实现企业发展壮大目标。经济指标成为企业追求效益最大化的数字标杆。统计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中的基础,企业通过月、季度、年的数字统计来分析企业经济盈亏状况,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当前企业统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国有企业特别是电力施工企业,逐步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正规的统计制度和指标体系。在生产领域,电力企业以产值产量统计为核心。从班组起,就建立了规范的统计制度,严格地按统一规定的口径、范围、计算方法进行核算。但近年来,企业统计基础工作明显减弱。一是统计工作得不到企业领导重视,统计部门和统计岗位被撤销或合并,统计人员变动频繁;二是企业统计台帐和原始记录越来越不健全,填报统计指标的随意性加大,统计数据质量下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所有制形式由单一的国有、集体发展到包括私营、个体、股份制、外商投资等多种形式并存,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也日益多样化,许多新企业应运而生。在这些新成立的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没有像老企业那样建立规范的企业统计制度,甚至没有明确设立统计职能部门和统计工作岗位。
二、统计工作的意义与作用
统计工作是通过搜集、汇总、计算统计数据来反映事物的面貌与发展规律。统计信息有两个鲜明的特点。一是数量性。即通过数字揭示事物在特定时间特定方面的数量特征,帮助我们对事物进行定量乃至定性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正因为如此,统计信息正越来越多地和其它信息结合在一起。二是综合性。世间一切事物都具有普遍联系。统计信息从整体上看,涉及基建企业各个专业,也涉及宏观与微观的各个领域和环节。利用统计信息,不仅可以对事物本身进行定量定性分析,而且可以对不同事物进行有联系的综合性分析,既可横向对比,也可总结历史预测未来。
由统计的特性所决定,如果一个企业建立或完善了一套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统计工作制度,那么,这套制度对企业而言,将具有以下作用:
(一)既可以反映企业在某一时段上的现状,也可以反映企业在一个特定时期内的动态。
(二)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规模,也可以反映企业的结构。
(三)既可以反映企业的发展速度,也可以反映企业的效益与效率。
(四)既可以反映企业的诸多数量特征,也可以反映企业的一些质量特性。
(五)既可以反映本企业的情况,又可以反映与本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方方面面。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与本企业有联营、合资或者协作、配套关系的企业的情况;二是与本企业生产同类产品或提供同类服务的竞争对手的情况;三是本企业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消费者的基本情况及信息反馈;四是本企业产品或服务已经占领或将要开拓的市场的各种信息;五是对本企业经营将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有关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信息。
三、电力施工企业要健全完善统计制度
统计的作用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就应该考虑,怎样把统计工作和制度健全完善,甚至进行改革,才能建立更为有用有效的统计制度,本人以为主要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体制及其运行方式的确立,二是统计内容及其计算方法的确定。
(一)关于管理体制与运行方式
长期以来,企业主营业务统计大都由计划部门负责。统计信息运行方式都是从下至上的单向纵向运行,则统计数据由班组再到计划部门,计划部门汇总后再呈给企业领导,并对外报出。不论何种类型的企业,其非主营业务的统计、人员工资统计、基建技改统计及科技开发统计等,都分别由不同的部门负责,并分别向主管领导呈送并对外报出。这种管理体制及运行方式至少有三个弊端:一是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从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多侧面多角度、从经营管理的全方位来综合考虑企业需要的各种统计信息,以及怎样搜集这些信息;二是对企业目前搜集汇总的各种统计信息难以进行更高层次的配套综合分析,使信息的利用仅停留在初级层次;三是企业各部门之间难以实现有效的信息交换与共享,也使信息的可利用范围及程度要打一些折扣。至于部分近年来新成立的企业,根本就没有考虑建立统计制度,仅是由财会或业务人员代报统计报表,当然更难以在经营决策中发挥统计工作的作用。针对这些问题,本人认为改革应从以下方面入手。
1、设立综合统计部门并明确其职责
不论何种行业的大中型企业,都应设立综合统计机构。如果企业从精简机构提高效率的目的出发,不设独立的统计机构,那么也应在其他机构中设立综合统计岗位,明确其职能,并使其保持相对独立性。2、明确各个职能部门的统计职能及责任
在现代企业中,无论是直线职能制还是事业部制,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统计信息都决不仅限于计划统计部门内部。如劳资部门掌握机构人员数字,技术部门掌握技改数字等,因此,为确保企业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完整性,应该在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中明确相应的统计责任,要求其按统一确定的口径、范围及时间提供相应的统计资料及分析报告,要特别重视一些被忽视的部门的信息。
3、将统计信息自下而上的单向运行变为上下左右之间的多向运行这种信息运行方式应该包括三个层次:一是各种基础信息由各基层单位向各职能部门运行,满足各职能部门的汇总需要;二是各职能部门的专项信息向综合统计部门横向运行,满足其综合对比及分析研究的需要;三是经过加工、分析的各种综合信息由综合统计部门向企业领导、各职能部门及基层单位多向运行,分别满足其管理决策、研究问题和了解情况的需要。
(二)关于统计内容及其计算方法
由于计算方法可以写成若干部实用手册,且方法是由内容所决定的,所以本文在此仅就内容做一扼要概括,方法问题暂且从略。在内容上,主要可从两个方面入手。第一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已有的内容。目前,国家基层表制度要求一定规模以上企业填报的内容包括企业基本情况,企业主营业务的生产经营情况,财务情况,人员及工资情况,能源及原材料消耗情况,科技开况等。这套指标体系已经比较简要地反映出企业产供销、人财物、投入与产出的基本情况,企业统计人员及领导者都应深刻了解认识这套指标的涵义和作用,能够最大程度地利用这套指标反映、分析、研究生产经营中的问题。由于这套指标是从国家宏观监测需要考虑的,因而比较简单,企业还应从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不同的部分增加相应的内容。第二是国家统计制度尚未包括的内容。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作用影响看,应增加的内容可以有:质量统计,直方图等统计图表,计算如平均值、标准偏差等统计特征数;市场营销及预测统计,如在对用户情况进行重点或全面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利用德尔菲法、时间序列分析法、回归分析法等方法进行趋势预测等方法,对流通企业和劳务型企业,也可从其实际情况出发,增加相应的统计内容。
综上所述,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就是综合统计部门根据管理与决策的需要,对集中起来的诸多数据进行排列组合,生成新的有用的统计信息。如将企业资产、负债、成本、费用等财务指标,以及人员、工资、技改投资等指标与产值、产量、盈亏等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将本企业情况与同行业企业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将企业微观信息与宏观经济社会信息进行相关研究分析等等,从而为企业的发展与决策提供全面、准确的参考依据,发挥其他任何工作都难以发挥的参谋作用,促进企业管理与决策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