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班会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教育部副部长杜占元说:“教育信息化是拓展教育资源必要的手段和途径,也可能是我国改革应试教育,真正推动素质教育的突破口。”微班会就在这个突破口脱颖而出,它巧妙地整合了信息技术与班级人格教育,虽然从发端至今不过一年,但强大的生命力足以令人刮目相看。
涌起的新潮
什么是微班会?
“微班会”是以微视频(10分钟以下)为主要载体的后延性班会,它以一个短小视频提出主题而引发讨论,并利用“学习单”,引领学生跟踪主题,自主探究,最后达成班会教育目标的微课程。所谓主题,就是微班会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微视频是突出这些中心思想的影像材料,而学习单则列出班会后需要学生自主探究完成的“任务”。
众所周知,中小学的主题班会向来都是一次成型的宏大“课霸”,虽然不同于思品课,也缺少系统的学科知识脉络,而且多注重学生的主体实践,并以此为载体,实现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自我教育;但是,传统班会的巨大投入,隆重的场面是任何学科课堂都无法比拟的。因此,“信价比”一直不太高。也正因如此,在科技进步与教育理念不断更新的背景下,传统班会大有被微班会所替代的趋势。
就微班会,我曾在不同省市的42所学校里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学校都举行过微班会;42所学校共678个班级,其中有307个班级举行过微班会(占45.2%)。以往,一个班级召开主题班会,最多为9次/年,接触主题9个,总时长为360分钟;现在,有的班级半年就举行17次微班会,接触的主题17个;若按年度估算,总时长达到272分钟。
以这42所学校为例,举行传统班会最多的班级(44个学生),学生参与人次总数为284(占71.7%);而举行微班会最多的班级(37个学生),学生参与人次总数为3542,达到281. 5%(微班会上网后,学生还在网上延伸参与,并拓展相关的链接)。参与传统班会设计的学生平均4. 8人/次;而参与微班会设计、摄像、导演的学生平均为14. 1人/次(学生在网上延伸原有设计)。家长介入传统班会的平均为3. 7人/次,而在微班会里为11. 5人/次(多为网上介入)。学校领导或社区成员参与传统班会平均为1. 4人/次,而在微班会里为11. 8人/次(多为网上介入)。传统班会后续跟踪同一主题并参与讨论的师生平均3. 1人/次;而微班会延伸讨论的师生平均为54. 2人/次。
每次传统班会吸收外班学生参与的为0.7人/次,向外推介并扩展影响极为有限;微班会由于能在网上浏览,游客平均达300人/次以上。有的学校还利用电子白板轮流展示某些班级的微班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班会文化。传统班会多在下午的正课时间进行,而微班会由于消耗时间少,既可以在早上(朝会、晨会),也可以在中午(午会),还可以在下午(夕会)或晚上(夜会)闪亮登场,甚至还能衍化为学生的佐餐会(在学生食堂播放录像,或者幕课)。
在接受调查的来自这42所学校的678位班主任中,愿意坚守并尝试微班会的有611位(占90.1%)。调查数据表明,全国27个省市的学校都在探索微班会,其中广东、湖北、山东、上海、北京的部分学校已经探索出了不少成功的经验。
如果将微班会比喻成刚起的春潮,那么,这个潮头正在一阵紧一阵,一阵高一阵地涌动。
整合产生的魅力
新课改后,“整合”开始成为教育热词,不同学科之间的整合,也逐渐涌动成优化教育资源的。新兴的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的整合,更是不断引领着课改潮流。班会模式的改革,也是踩着这个整合的鼓点隆重登场的;滥觞于2013年的微班会更是将这一整合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准确地说,微班会属于准微课。什么是微课?就是教育目标明确、内容短小、以视频为载体,时间在10分钟左右的小课程。可见,微课彰显的是“微”和“课”的双体功能,是教育力大于简单加和的又一种创新。众所周知,绝大多数学生在课堂上的一次性注意力时间一般为15分钟左右。有经验的教师,常常在课堂运行10分钟后,会对学生进行第二次兴趣激发,以谋求解决因学生注意松懈而产生的教学困难。然而,这种激发力是有限的,因为它已经错过了学生因课间休息催生的“注意”。而微课则不同,它的全程也就10分钟左右,恰好能一次性嵌入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空。也正因为主客体“供求”的巧妙同步,才提高了教学效率,受到广大师生的普遍欢迎。
由于班会与升学没有直接联系,所以许多学校并不重视;更有甚者干脆将小学一、二年级以及毕业班(六年级、九年级和高三)的班会取消。然而,班集体的道德教育、学生的人格引导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怎样在两难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不少班主任进行过大胆的探索,但收效甚微。而“微班会”独树一帜,它借助自身“微”与“会”的优势,高效利用了班级的边角时空,开出了艳丽的人格教育之花。更有趣的是,由于微班会便于录制,在网上共享,因此它能快速抢占班级博客、校园网,为学生的自主移动学习和家长的远程互助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
微班会之所以能独领,化艰难为曼妙,还因为它具有 “课性”(有学习任务单、学习过程、学习评价等模块),却又不止于课性。到底什么是微班会的最大魅力?窃以为是学生登上了主体地位,是班主任只提供了画外音,而将班会还给了主人。别小看这个微视频的主人,它对于学生的心理刺激,远远大于一般性表扬;尤其是学生以第三者的身份“观看”微班会中的“自己”时,那种勃发的成功感,足以唤起他们再次深入实践的兴趣、信心和勇气。另外,一旦微视频被学生的亲友团看到,他们从中能了解到孩子的在校状态,无疑会为学校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与配合。
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指出,人最基础的需要是生理需要,其次是安全需要,而后是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这样的需要层次描述的是一种递进式的心理需要,由于未成年的学生有家长监护,他们更凸显出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综观学校的各类教育活动,有哪一种比微班会更能满足学生频频展示自己,自主探究问题,延伸课内学习的心理需要?显然,这也正体现出微班会内在的强大生命力。因此,我们相信,随着学校绿色评价工程的全面启动,随着大数据教育时代的到来,微班会将越来越受到师生和网民的关注,成为推动学校人格教育,翻转课堂的不竭动力。
任何学科都是有边界的,但学生走入社会,所需要的知识未必就有边界。学生在校又怎样获取那些不受学科边界约束的知识?从目前的状况看,综合实践是最好的途径。而微班会就是这种最富自主性、最灵活、最富有创新意识,效率又高的综合实践。由于微班会的命题小、接触社会的几率高,容易超越学科知识边界,举行又相对频繁,会给学生带来更多的新鲜感,因此它成为了催生班级特色文化,引导学生创新的极好“拉手”,无疑也成为了社会关注教育、关注学生发展的新视窗。学校之外的关注,又往往成为教育创新的新推力。学生利用微班会开展合作,探索白板交互、在线学习、班级虚拟、家校联动……内化关于远程、平板、电子、数字这些新概念;从他们特有的角度,观察教育变化(包括教育环境、实验场景、时空、行为、管理等变化),进行自我教育环境设计、教育实验场景布置,教育时空转换、学习场景变革、教育管理数据的采集和决策自主管理等,而这些却是传统班会完全不能给予的。所以,像班级博客、网络论坛、远程学研、呱呱对话……这些虚拟和真实的交互教学,成了培养和内化学生信息意识的好途径,也因此将他们推上了并喻文化的要角,甚至成为后喻文化的主导。在后喻文化中,学生也是专家,这已经有许多事实可以证明。“专家(教师)—资源—服务—教学—组织”这个链条,不再是成人的专利。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们,正在大踏步登上舞台,成为班会改革的主人;而主人意识与地位的确立,正是他们享受成功的关键,是引导他们从乐学走向会学的指南,也是微班会最大的教育魅力所在。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微班会的价值,首先要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并努力培育和坚守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这种“培育”与“坚守”,是离不开学生的道德实践的,所以,微班会后续的道德践行比班会本身更重要。
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党和人民共同为之奋斗的价值取向。班会要坚持为指导,坚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抽象的叙述,中小学生很难理解。如何将这些变成学生能够理解的道德实践?微班会做了非常好的尝试,这就是“学习单”导行。
譬如,为了配合全社会开展反浪费,反大吃大喝的“光盘行动”,成长班就举行过这样的微班会:同学们将第一个镜头对准了碗里的一颗饭粒,然后移动着扫描大群大群吃饭的学生,最后定格在泔水桶……班主任的画外音并没有使用“触目惊心”“浪费惊人”这样的词语,只是在“锄禾日当午”的背景音乐中,用学习单的形式留下了探究的问题:13亿人每人丢弃一粒米,能供1个人吃几天?如果13亿人每人浪费1两粮食呢?会后,同学们都做了计算,并迁移了问题,拓展了探讨,写出了不少感人的文章,上传到班级博客。出乎意料的是,微班会后催生了许多反浪费的姊妹篇,得到的跟帖与评论达四千多条,引发了好几个月的热议。这堂微班会不仅成了思品课的生成性资源,也为数学、语文、物理课堂找到了链接学生的切口。
“德”的本意就是“得”,道德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内化。学生不做,永远也“得”不到。而“实”就是引导乃至督促学生参与道德实践的关键。怎样把班级人格教育做“实”?微班会用学习单来引导实践,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感恩教育是班会的永恒主题,记得阳光班以“第一块蛋糕给谁吃”为标题,制作了一段微视频,布置的学习单是:“为爸爸(妈妈)做一次虔诚的服务”。这本是一个班级的微班会,结果引发了全校各班的道德实践,诞生了诸如“我为卧床的奶奶洗头发”“敬老院里的歌声”“十八个饺子”等一批主题鲜明、情节生动的微视频,让许多师生和网上游客为之动容。学生从中不仅锻炼了自主、自律、自芳的能力,也学习了诸如导演、拍摄、编辑等平时学不到的技术。
这样的微班会,涉及的主题不大,关注的全都是学生生活,貌似与核心价值有距离,但当类似的微班会集合起来时,我们会发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赫然其中;展开这个核心价值观培育与坚守活动的主体,却不再是班主任,而是学生自己。
不能驻足的回望
微班会还只是不足周岁的婴儿,虽然生机勃勃,但也有诸多成长障碍。
首先,技术不足严重制约了普及程度。许多师生不仅不会处置信息、不会编剧、不会导演、不会拍摄、不会剪辑、不会上网,甚至连基本的配套硬件也不具备,没有显示终端,没有数影仪,没有录像机,没有校园网……如此自然不能让科技附加值极高的微班会走进班级,也自然无法由此来创新班级文化。
刘延东副总理在2012年的全国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教育信息化是改革教育理念和模式的深刻革命;是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手段;是创造泛在学习环境、构建学习型社会的必由之路。其实,从2006 年开始,教育部就通过实施教师远程项目,积极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师培训。“国培计划”也将教师远程培训作为重点,培训教师人数已经超过400 万,取得了明显成效。从2012年开始,教师司又开始积极探索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师常态化研修的路径,将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设作为突破口,通过为国培学员建立“个人空间”,利用名师打造教师网上工作坊,依托高校和专业机构建设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形成了“空间—工作坊—研修社区”立体化格局。
其次,没有相关的教研机制,也是遏制微班会发展的瓶颈。我们应该研究微班会的支持理论,讨论微班会的研制、、观察、评估与拓展的相关技术,并通过域本、校本和远程培训,培训相关教师和学生,提高微班会的质量,让它真正成为班级人格教育的主要手段,成为学校和社会开展德育的两栖资源。
关键词:主题;班会;针对性;系统性
我担任班主任多年,非常喜欢就某一问题,以主题班会的形式教育学生,以达到教育的最终目的。当然,要使一堂主题班会课不流于形式,获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班主任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主题班会要有准备性
虽然我喜欢用主题班会的形式来教育学生,但笔者还是认为主题班会不宜搞得太频繁,每学期以组织两到三次为宜。这样,既可以让学生有新鲜感,又可让班主任有足够的精力来准备。每次召开主题班会之前,班主任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知学生之所想,懂学生之所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确立班会的主题,明确班会的目的,确立班会的形式。其次做好思想发动工作,明确分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上一学期,我组织了一次以“感恩”为主题的班会,主题确定后,我对任务来了个明确的分工,多媒体课件的准备,家长的沟通与联系,学生的发展动态,学校情况的介绍等大的框架由我来做,至于主题班会上小的组件,像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同学的四大模块中小品的表演,诗歌的朗诵,主持人的串词及每位同学对父母的感恩的话语,则交给学生自己来做,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到其中。
二、主题班会要有针对性
主题班会本身就是围绕一定的主题开展的专项教育活动,因此,班会一定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要达到切实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目的,否则就会流于形式。首先,主题班会的主题确立要针对班级的实际情况。一定要与班级的近期发展状况有关,最好能把班级近期出现的良好现象和不良现象融入其中,做到有的放矢。其次,主题班会的主题确立要针对学生的实际特点。学生是班级的主体,主题班会要达到深入人心,让人反省的效果,脱离了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是做不到的,否则,即使学生对主题有兴趣,也难以展开思维,起不到教育效果。
三、主题班会要有系统性
学生在校三年的时间,只用零散的主题班会,远达不到教育的最终目的,班主任应当根据不同的学期,学生不同的阶段特点,有目的地开设一系列的主题班会,使教育在系统的班会中有序展开。
譬如,一年级第一学期,学生初到学校,首要的是让学生学会适应环境,要让学生尽快团结起来,真正融入新的班集体中,因此,这一学期,可以“惜缘・团结”作为一学期的主题,通过一学期的教育,达到团结学生,凝聚集体的目标;第二学期,学生已经基本适应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但同学之间的矛盾与摩擦会变得多起来,这时,应当以“宽容・理解”作为学期主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学会最基本的处事方式;二年级两个学期的教育主题可定位为“感恩・回报”“法纪・规则”;三年级高考的压力越来越大,又正值青春期最美的一段时光,可就“青春・责任”“高考・职业”展开主题教育。当然,我在这里只是举这样一个例子,起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班主任能把学生在校的所有时间,做一个总体规划,通过一系列的系统性的主题教育班会的开设,有的放矢地教育学生,完成学生在校三年的教育教学根本目标。
又是星期五下午班会课,不用说也知道又要被语文老师占用了,她一进教室就很顺手地在门玻璃上贴了张报纸(这是我们发明的,本以为自习时可挡住老师检查的视线,现在却被老师们利用了,专防校长的突袭检查),然后便放心大胆地开始讲课了。于是下面又是一片长吁短叹。
突然“砰砰砰”敲门声响了,我们警觉地抬起头,就像时看见“消息树”倒了一样——“鬼子”进村了!“收起来,收起来!”语文老师轻声叫着,看到我们慢吞吞无精打采地收着书本,便像赶羊似的用手大煽大煽着,好像想让煽出的风将我们桌上的书都吹走,然后又把我叫上讲台,假装当主持,最后又挤满笑容去开门。“怎么这么慢呀!”老师吱吱唔唔不知说什么好。“你们刚才在开班会吗?”校长微笑着问我们。“是——!”不知为什么,大家十分不情愿却又大声地回答,也许是怕挨骂,也许是想为老师留点面子吧!校长又扫视了一下我们的课桌,书啦,本啦,早已收好了。我觉得我们像一群“爱国小孩”,在“敌人”不允许我们学习“祖国语言”时,坚持秘密地学习。校长实在看不出什么破绽,只好走了。当门关上时,教室里才松了一口气。“你下去吧!大家把书拿出来,准备上课!”老师一点也不报答我们!
不过两分钟,门外又响起了脚步声。老师小心地将玻璃上的报纸揭开,“呀,校长折回来了!”老师又慌张起来,“收起来,快把书收起来。你上来!”老师又指着我。
果真校长又来访了,可出乎我们意料的是这次他给我们出了个大难题。“你们接着开吧,我看看。”校长说。老师一见大事不好,连忙向我一使眼色,显然是叫我编一编。好在我还灵活,随口点了一个同学:“真真,你说吧!”“我?”真真一脸茫然“什么?”全班大笑。“你刚才不是举手了吗?”我一脸天真地问。“噢!”幸好他终于明白了,“我想说……说……,老师占用班会课的问题!”他高兴地说,认为自己完美地圆了场。校长似乎在提醒老师,故意干咳了两声,老师很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接着真真将老师为什么在玻璃上贴报纸,老师如何叫我们藏书,都说了出来,就连经常让人上去假装主持也抖落了出来。老师又生气又难为情,见校长正看着自己,也就不敢向我使眼色。真真不知是真这么傻呀(不太可能)还是故意报复,总之将我们老师的一切招数全曝光了。校长走时笑眯眯地对我们说:“你们的班会真不错。能像你们班这样开班会的班不多呀!”校长走后,全班大赞真真,称他为本班英雄。老师也无话可说,她今天可惨了,只好无奈地说了声:“放学!”
“老师,我来!”黄翔举起了手。老师让他上来读。黄翔美滋滋地读到:亲爱的妈妈,明天就是三八节了……老师同学们凝神听着,他每读一段,掌声就响起一段。当黄翔读到最后一句时,老师落泪了。
同学们纷纷上台读信。有的只是几句祝福,或者是几个“妈妈,我爱你”。老师就会给他们鼓掌。就连差生张妍也读了信,她写自己是个只给妈妈添麻烦的坏孩子,她读得泪水都流下来了。
时间过得真快,铃声响了。“同学们,我真为你们的母亲骄傲。你们都爱你们的妈妈。成绩不好没关系,只要怀着爱妈妈的心。你们就会进步。今天的班会结束!”张老师说。
白色污染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上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被全世界人们所关注着。白色污染不仅破坏了我们的环境,而且还影响了我们的健康。抵制白色污染已经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任务。
通过多媒体我们观看了有关白色污染的报道和图片,以此提出了此次班会的主题。
班会主题:抵制白色污染,环保从我做起。
班会目的:通过对白色污染的现状、来源、危害的分析,结合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制定防治白色污染的对策,倡议学生从我做起,共同抵制白色污染,为防治白色污染贡献自己的力量。
班会内容:
一、白色污染概述
100多年前,奥地利人马克斯·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这种包装物既轻便又结实,在当时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从此以后,人们的生活因为有了塑料制品而变得越来越方便,大到田间大棚,小到买东西时的包装袋,无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在人们使用塑料制品的同时,废旧塑料制品的处理成为了新的问题,白色污染成为人们急需解决的环保难题。
所谓“白色污染”,是指用聚苯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各类生活塑料制品使用后被弃置成为固体废物,像农用薄膜、包装用塑料膜、塑料袋和一次性塑料餐具的丢弃造成的环境污染。由于废旧塑料包装物大多呈白色,因此称之为“白色污染”,也是人们对塑料垃圾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人们使用后随意丢弃,且这些废弃物难于降解处理,造成了环境污染的现象。
二、白色污染的现状
塑料制品作为一种新型材料,轻巧、结实、价优,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作为包装材料,市场应用的增长率远高于其他材料,调查显示从1990年到1995年,五年间年平均增长9%。
我国是世界上十大塑料制品生产和消费国之一。人们使用塑料制品等一次性用具后的废弃物大部分被丢弃在环境中,没有采取降解措施进行处理。在市区、农村、旅游区、田野、河流、道路旁等地,废弃塑料制品随处可见,不仅带来了“视觉上的污染”,而且也对生态环境构成了危害,导致了环境污染。
三、白色污染的来源
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行各业都在使用塑料制品:工厂、企业、商场、超市、菜市场、批发市场等,在制作和销售物品时无不使用塑料制品的包装,塑料制品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无时无刻不在人们的视野中,这成为白色污染的最大来源。
四、白色污染的危害
1.对土壤的危害。填埋废旧塑料包装物,由于其很难降解,通常需要100-200年时间,造成了长久的、更深层的环境污染问题。首先填埋的废弃物破坏了土壤的结构,影响了土质和土壤的透气、透水性,进而影响到植物的生长,造成经济作物、农作物的减产,还可能导致耕地的减少或者退化,直至影响下一代人的生存。
2.对水体的污染。水面上漂着的一次性塑料废弃物,不仅是视觉污染更是环境污染。水中生物的生活环境遭到了破坏,不仅影响它们的繁殖,还可能会使某些生物因无法适应生活环境而从地球上灭绝。
3.火灾隐患。一次性塑料制品等废弃物是非常易燃的,人们随意丢弃或堆放,容易造成自燃并引发火灾。生活中发生的火灾,许多是由于长期随意堆放这些废弃物造成的。
4.一次性废弃物的随意丢弃堆放,为有害生物的生长提供了条件。它们不但含有致病的微生物,同时也为老鼠及蚊蝇提供了食物、栖息和繁殖的场所,是各种传染病传播的根源。
五、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方法
我国防治白色污染的原则是以宣传教育为导向,以强化管理为核心,以回收利用为手段,以替代产品为补充。
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提高人们对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危害的认识,提高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让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呼吁人们严守环境保护法,从自身做起,争做保护环境的文明人。
要强化市场管理,禁止各商场、超市、市场等使用一次性塑料包装物。我国自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在防治白色污染方面做出了努力。
以回收利用为重要手段。废旧塑料包装物等一次性用品可以重复使用,也可作为炼油、制漆、建筑材料的原料进行回收使用。重复使用或回收不仅可避免视觉上的污染,也可解决潜在的危害,缓解资源的压力,减轻城市生活垃圾处置负荷,节约耕地,同时也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采取以纸代塑的方法。纸的主要成份是纯植物纤维,废纸容易被土壤中的微生物分解,可以解决废旧塑料制品带来的潜在危害,但同时也带来了新的环境问题:造纸需要大量的木材,要有富足的森林资源,但我国森林资源匮乏,造纸也会带来水污染。这是我们以纸代塑需要解决的新的环境问题。
使用可降解塑料。改进塑料制品等生产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加入一些添加剂,使塑料制品在使用后容易在自然环境中降解,避免环境污染,保护耕地。
六、发起倡议,从我们做起,抵制白色污染
让我们行动起来,拒绝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及一切能产生白色污染的制品。到食堂就餐自带餐具,拒绝塑料袋盛装饭菜;在超市购物时,自觉使用环保购物袋;自觉将废弃塑料袋等物品放入垃圾箱,不随意丢弃;看到随地乱扔一次性塑料制品或焚烧行为时要主动制止,并及时向他们宣传一次性塑料制品的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