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第1篇

“主题·节点”校本教研,即以推进新课程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为学校教学研究的主题,学科教研组教师围绕“主题”开展系列教学研究活动。所谓“主题·节点”指的是校本教研活动凸显校本教研的核心思想,体现三个“主”:以教学研究“主题”为主线,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教师为研究主体。“节点”是指校本教研的关键点。

一、强化学校学科教研组建设,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

学科教研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基地。学校开展构建“主题·节点”校本教研模式的实验进程中,坚持“四个必须”(必须有明确的研究专题,必须以科研带动教研,必须使教研活动制度化,必须突出青年教师的培养)的指导思想,建立健全学科教研组建设网络和相关制度(学科指导组听评课制度、校本教研活动制度、教学教研奖励制度、学科(年级)研讨课制度),构建促进教学、教研管理的有效管理机制,规范校本教研的管理体系,促使以学科教研为中心的校本教研活动正常化、制度化。

1.校本教研专题化

每期初召开教研组长会议,研究并提炼一两个学科教学中存在的共性问题,确立该学期的校本研讨主题。通过理论学习,公开课,撰写反思、随笔、论文等形式,立足校本研究,解决学科教学的实际问题,提升教师专业水平。近年来,我们先后开展了语文“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教学目标的制订与实施”、“提高朗读指导的有效性”、“钻研课标教材,落实双基训练”,数学“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作业的设计”,技能学科“学生素质评价研究”以及各学科“导入新课”片断教学等主题研讨活动,“主题·节点”校本教研模式已经在各校推广运用。

各教研组每学期均围绕研讨主题开展年级研讨课的上、听、评活动。一人上课,教研组集体听课,课后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研讨,通过同伴互助,实现共同进步。各校还定期就教学疑难问题进行集体“会诊”,教师将本人在教学中所遇到的疑难、困惑,随时记录下来,在集体研究会上把问题摆出来,由全体教师共同“会诊”,找出解决的办法。如2009年推行的“微格研讨”活动,就是基于共性的问题,开展片断教学录像回放、集体研讨的活动形式。

2.案例研究个体化

教师成长之路应是经验加反思,“教学案例研究”成为课题研究的又一亮点。课题开题以来,各校扎实开展课堂教学案例研究活动,倡导“问题即课题”的科研理念,要求教师每学期针对课堂教学存在的实际问题,结合新教学理念的落实,进行课堂教学实践、探索和研究,并总结出代表本人课堂教学最高水平的一个典型案例,进行深入细致地剖析、反思,不断积累自己的教学经验。评选之后,每学年精选部分优秀案例编印《教学案例专辑》,对指导各科教学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随着课题研究的逐步深入,教师的教学反思也走过自我挑战、自我超越的过程,许多新观点、新方法、新设想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教师以一名“反思实践者”和“反思研究者”的身份进入教学活动,在认真备课、上课后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反思,将自己对教学的“精彩回顾”、“弥补追求”记录下来,并在“反思”中畅所欲言,使自己教有所思,教有所获,从而有力地推动了课题研究工作的优化进程。

二、建立“分层教研”体系,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

通过开展“主题·节点”校本教研实验,课题组依据教研的不同形式,将校本教研分为校级教研、年级教研和个人教研三个层面,作为分层教研的三个子节点,它们发挥着各自不同的功能。

节点一:校级教研搭建平台,发挥教研导向

校级教研侧重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搭建平台,创造有利条件。通过学校的评价机制引导教师学习教学理论,更新教学观念,积极主动地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1.开展“专家引领”活动,提供理论指导

为了更快、更好地实现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整体规划目标,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定期邀请专家讲座,对教师进行教学理论的有效指导,创造性地设计教法,指导学法,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2.举办“教师学术论坛”,加强实践引导

学校每学期一届的“教师学术论坛”,为教师提供了一个实践与展示的舞台,通过每一届学术论坛的推动,实现“以普及促提高,以骨干带一般,全面提高教师的整体发展水平”的目标。

节点二:年级教研加强交流,发挥教研实效

年级教研重在交流,同年级教师打破学科界限,研究教学,研究学情,研究学科间整合等。同学科教师进行有效备课:⑴采用分单元个人负责制。在自己备课的基础上,先在组内说课,分析教材、教法、学法指导,阐明教学设计环节及意图,再由全组共同探讨,使教案渐趋完善。然后,全组教师均以此教案为蓝本,根据班情采用个人创意加减法,形成自己的教案。⑵动态生成,备课是一个教师不断思考,不断收集资料,不断积累创新的过程。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逐步形成了“一主题二研讨”螺旋渐进的教研机制。

在此基础上,组内教师分工合作完成备课、课件及教具的制作。然后,每位教师在资源共享的前提下,结合个人的教学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修改教案,突出个人的教学特色。

节点三:个人教研重在钻研,发挥教研实用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第2篇

二. 制定教学管理计划(教学工作计划、教研工作计划、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工作计划,教师学科计划),提交教科室审核。

三. 监控教学管理过程(检查教研组工作及教师工作计划,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与批改、考试评价、教研活动、听课评课)每学期不少于2次。

四. 充分发挥家长委员会作用。(每学期开设不少于4课时的家庭教育课程)

五. 推广教学经验。认真撰写教学工作总结和学科教学质量分析报告。(上学期2月份,下学期8月份交教科所备查)

六. 备好课,撰写教案和备课本。

七. 集体备课。按每单元、章节组织教师集体备课,资源共享。开学初,认真制定年级组、备课组备课计划,明确整学期的备课时间、地点、内容、组织形式、主备人。

八. 定期对教师个人教案和集体备课进行检查、抽查,有检查记录、修改建议和评价记录。(每学期不少于2次)

九. 教学反思。总结自己教学的得与失,达到自我评价和自我诊断的效果。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十. 作业布置与批改、评价。

十一.每位教师每学年都要上研究课、公开课。

十二.以“说课、讲课、听课、评课、磨课”作为日常性和群体性教研工作。

十三.开展校级教研活动至少1次(每学期),每学科每2周组织教研活动至少1次。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第3篇

“一人同课多轮”是指同一个教师连续多次上同一节课,内容重复,但教学行为却不断跟进。这种模式对于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提高他们的教学技能和水平,帮助他们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具有显著的成效。

“一人同课多轮”的基本流程:确定研究主题――选定课例内容――实施课例研究――展示研究成果。“研究主题”是在深入课堂、走访教师“临床诊断”的基础上,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确定每次研究的主题,要求每次研究的主题不能过多、过广、过宽,要有针对性,达到逐个击破,以求实效;“课例内容”是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结合教材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课例,经过“执教者独立备课――集体备课――反复修改”等过程,形成初步的教学方案;“课例研究”是执教者反复多次上课,不断反思教学中的得与失,参研教师则围绕主题展开讨论,提出修改意见与建议,在一次次修改中形成最佳的教学方案;“展示研究成果”是以学科组为单位展示各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学科全体教师观摩后共同总结、提炼本次主题研究的有效策略。

两年来,我校以“一人同课多轮”课例研究形式开展校本教研,走过了一条由初步萌芽、不断实践、逐步成熟的发展历程。教师群体通过持之以恒的实践与研究,不仅提升了个人的教学技艺和水平,而且形成了和谐互动的专业发展共同体。以我校语文教研组第一次以“一人同课多轮”开展校本教研为例,谈一谈我们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确定主题,明确方向

根据县教研室提出的本年度教研方向――以习作教学研究为重点,并结合我校实际,本学期我校语文教研组第一次校本教研的主题确立为:探讨新课程理念下各年段习作教学的有效模式,寻求习作指导与评改的有效策略,从而提高我校习作教学的质量。

二、全员参与,反复磨课

确定了主题,我校校本教研就有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围绕“新课程理念下各年段习作教学的有效模式”这一研究主题,语文教研组低、中、高年段全体语文教师全程参与了策划与研究。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时间是第六、七周。围绕“新课程理念下各年段习作教学的有效模式”这一研究主题,低年段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在人教版第三册第四单元5篇童话故事学习之后,选取《电脑拼音识字教学研究》课题的实验教材――创作童话故事《谁的本领大》这一内容,提出“指导低年段小学生读说结合教学策略研究”,探索低年段习作指导与评改的有效模式,拟定由新调入我校的青年教师梁彩芬执教。中年段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是:在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5篇描写小动物的课文学习后,结合本单元口语交际“抓住特点,说说自己喜欢的动物”的教学,选取习作“写自己喜欢的动物”为内容,提出主题“指导中年段小学生读说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探索中年段习作指导与评改的有效模式,由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邓春玲老师执教。高年段确定研究的具体内容是:苏教版第十一册习作3“选择你喜欢的一种美味,向大家介绍一下,再写下来”为内容,提出主题“指导高年段小学生读说写结合教学策略研究”,探索高年段习作指导与评改的有效模式,由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对象韦杰生老师执教。

确定年段具体教学内容后,各个年段全体教师在备课组长的组织下,分析、研究学生、教材,提出教学设计的方向,选择教学策略,并落实人员的分工,包括课堂实录整理人员、反思札记收集人员、观察学生、观察教师人员、活动记录人员等。备课组长综合大家讨论的各项内容制定研究计划,执教老师根据备课组意见设计教学方案。

第二阶段:具体的研究阶段,时间是第八周。

第一轮:研究课――评课反思――整理模式;

第二轮:研究课――评课反思――调整模式;

第三轮:研究课――评课反思――形成模式;

(若第三轮模式还不成型,继续进行第四、第五轮研究课。)

每一轮磨课都要经历三个阶段:执教老师上课,上完课后进行反思,年段全体老师围绕“主题目标”评课,提出修改的意见和建议。

第三阶段:展示、总结阶段,时间是第九周。语文教研组统一安排第九周周三(10月28日)上午进行汇报展示,先分别由低、中、高年段按研究形成的模式展示习作指导与评改课,然后是执教老师谈反思和收获,最后由年段备课组长做课例研究活动小结。在展示活动中,每一节课都全程录像。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习《新课程标准》,以课堂为中心,以探索课堂教学的新结构和新模式为着力点,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不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意识与能力为着重点,使学生的学习真正得以提高和发展。

二、基本情况分析:

我班现有49名学生。经过半个多学期的努力,学生的行为习惯已趋于规范,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有待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有的学生平时很努力很听话,可是成绩出不来,此外,还发现个别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不强。

三、主要任务目标:

(一)、加强理论学习,更新观念

1、本学期将以自学、交流、写体会、等形式认真系统地学习,逐步树立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并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教学工作。

2、积极、主动地参加课改培训和学习,夯实自己的理论基础,切实转变观念。培训和学习中,要积极参与,深入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以先进的课改精神矫正自己的教学行为,

(二)、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要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必须从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入手。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形成符合课改精神的课堂教学模式。

1、要加强内部交流与学习。积极参与集体备课活动,积极参与听课、说课、评课,与其他教师共同探讨教学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寻找解决方法,发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团队精神,从而真正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2、在课堂教学中,切实转变自己的行为,正确把握教学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倡导开放的活动课程,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

3、积极参加校本教研,按时参加学校和年级组织的教研学习、听课、评课、交流、讨论、座谈等活动,集思广益,博采众长。

4、认真及时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每月作好总结和课后反思。结合课堂实践撰写自己的心得体会、论文。

5、作好相关资料的收集和整理。

个人教研反思总结范文第5篇

【关键词】幼儿园 园本教研 问题 对策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06-0188-02

园本教研是服务幼儿园发展,促进幼儿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在近年来越来越受到幼儿园的重视。然而,对于园本教研的内涵及特点的认识,教师们看法各异,在具体的实践中取得的成效也差异较大。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体会,就这一问题做以下探讨与分析,以供同行参考。

一 幼儿园园本教研的溯源及特点

1.何谓园本教研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本位的教育教学研究,着眼于幼儿园的发展需求,从幼儿园的现实情况出发,对有关幼儿培养、教师专业发展及园区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展开教育教学研究。

2.园本教研的特点

首先,园本教研是幼儿园的自主研究,园本教研体现出了极大的自主性;其次,园本教研提倡教研的多元与开放;再次,园本教研强调教研制度的规范与保障。园本教研组织管理规范体现在注重从制度上保证教研活动的落实,如明确的分工、明确的时间和地点以及内容选择上都注意了整体性、计划性。

二 现阶段幼儿园园本教研中遭遇的困境及原因

由于园本教研在我国的实践时间还不长,也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以套用。因此幼儿园在开展园本教研工作中,难免会遇到一些难题。结合工作实践,笔者对这些主要的难题做以下归纳与总结,并对其原因进行探究。

1.幼儿教师的研究能力不足

影响教师研究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教师的问题意识、反思能力、教研态度及研究方法等方面。但现阶段的现实情况是,多数幼儿教师存在着理论知识贫乏和科研能力不足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客观上幼儿教师工作繁忙,难以集中精力进行科研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幼儿教师职前理论学习不够,还与后期在职继续教育和培训的不足有密切关系。

2.专家的专业引领的缺失

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开展,需要专业引领和外力的支持。但在实践中发现,这方面的工作与实际需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这与各园的实际情况有密切关系,如幼儿园的领导重视程度。另一方面与教研活动开展的形式方面的不足有直接关系。如多数园外专业研究者引领的教研活动,主要以讲座、参与听课研讨两种形式,体现出了诸多方面的局限性。

3.难以突出幼儿教师的教研主体地位

园本教研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模式,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受园本教研管理模式的影响,造成一些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够。究其原因,与教师个人教学思想上对传统教学模式缺乏批判性继承的精神有直接关系。特别是在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方面认识不足,错误地认为园本教研是管理者、骨干教师的事情,从而放弃了自身的主体地位。

4.园本教研难以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推动幼儿教学的科学化发展,是园本教研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在实践中,往往难以将园本教研和教学实践结合得非常好。很多时候表现出这二者的隔离,教研归教研,教学归教学。笔者认为,园本教研活动应建立在教师平时教学实践经验的积累之上,活动的开展,应切合实际地进行经验交流和成果分享,如此才能体现园本教研活动的意义。

三 改善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对策与建议

基于以上分析,针对幼儿园园本教研中遇到的难题,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幼儿园园本教研。

1.建立园本教研制度,完善园本教研激励机制

建立适合本园的教学常规,完善相应的教研制度是园本教研制度执行的前提,是园本教研有效实施的保障,因此,幼儿园应建立健全各种园本教研工作制度,并促其不断走向规范化。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为广大教师确立了明确的目标和职责,使教师开展园本教研有章可循。特别是要完善公平合理的评价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使教师园本教研的积极性始终处于一种高昂的态势。

2.结合实际,探索适合本园园本教研的内容和方式

开展园本教研工作,是在明确的、具体的教研目标指引下的活动。因此要对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幼儿发展状况、师资状况、以往教研活动情况等方面找出存在的问题,通过剖析,确定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或关键问题,以此确定一学期的教研目标。在此基础上,围绕教研目标,探索本园园本教研的内容和方式。为此,教研计划中的活动安排应围绕教研目标,体现教研内容的针对性、教研形式的多样性,从而提高教研活动的有效性。

3.挖掘资源,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

幼儿园园本教研工作,需要对相关资源充分挖掘与有效利用。幼儿教师理论功底薄弱是其进行教研的最大障碍之一。幼儿园把专家学者“请进来”为幼儿教师提供理论指导,从而更好地促进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同时,要求专业人员充分发挥专业引领作用,提高专业引领的质量。

4.加强教师的教学反思,奠定开展园本教研活动的基础

教育教学活动经验积累和教学反思的沉淀,是园本教研活动开展的基础。教师平时教学中的教学反思是通过园本教研活动来进行交流与分享,解决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因此如果缺乏教学反思,园本教研就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我们幼儿教师养成教学反思的好习惯,通过不断地总结、体会和感悟,来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

四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园园本教研在我国尚处于探索阶段,在开展工作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难题与不足之处。这需要我们广大幼儿园工作者汇聚力量,发挥自己的才智,积极探索出适合本园的园本教研之路。从而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园工作,在实现自身业务素养提高的同时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