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大学生就业安全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目前,许多高校都通过采用校园宣传栏、开安全教育知识讲座等途径开展大学生安全教育,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大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防火、防电等基本知识,安全防范意识也有所增强,但是依然存在不完善之处。
1.重管理轻教育
当前,安全事件频发,高校各部门都把安全问题作为日常性工作来抓。但也一直存在着一种错误观念,即把安全教育当作管理问题,注重安全控制,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要求学生在此框架内活动,约束学生的行为。不可否认,这种通过规则来预防安全问题的发生可以取得一定的短期效果,但是从长远看,这种方式具有强制性,不能被大学生认同,不能内化为自身的行动,所以安全隐患一直存在。部分高校虽然设置了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课程,但是只是作为辅助教育,被放在次要的位置。学校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贯穿于日常教学之中,认为只要学校太平无事,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就可有可无。只有当安全事故发生后,学校才会抓一抓,管一管,当风波过去之后,又把安全教育忽略了,安全教育并没有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常抓不懈。这种重管理轻教育、通过突击的方式来进行的大学生安全教育,缺乏安全教育的长效机制。
2.安全教育缺乏实效性
首先,安全教育手段落后。与专业课“点、线、面”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相比,安全教育更多地强调“面”的教育,局限于开展一般性讲座,局限于交通、消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安全知识教育。当前许多高校的安全教育,通常采用校园宣传栏、黑板报和辅导员说教等形式。这种传统的教育手段过于陈旧落后,缺乏吸引力,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加上传统的教育手段更多地侧重安全知识的灌输,很少涉及安全防范技能的实践,使安全教育收效甚微。因此,笔者认为,安全教育的手段也要与时俱进,顺应自媒体时代的发展,积极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微信、新浪微博、QQ等新型媒体平台进行安全教育,以引发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其次,安全教育内容陈旧。当前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依然停留在防火、防电和交通安全等方面,内容枯燥和重复,严重影响安全教育的效果。高校常通过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并将此作为安全教育的内容,没有提及新型的犯罪方式和犯罪行为,更忽略了安全防范技能和能力的培养,使得安全教育缺乏实效性。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犯罪成为一种新型的犯罪方式,所以网络安全教育应该作为重点的教学内容。要教会学生文明上网,遵守网络制度,同时警惕各种网络陷阱,尤其是网络交友陷阱。但是目前学校在安全手册和安全须知等方面很少涉及网络安全问题,相反,传统的安全教育在内容上占据了很大篇幅。因此,笔者认为,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必须紧跟时展,安全教育要具有时代性,少进行道理的说教,多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并积极开辟第二课堂,进行安全演练和实践操作的学习,使得安全教育的内容具体贴切,这样才能使学生警觉和重视。
3.安全教育不够系统
首先,安全教育教学体系不健全。目前,大学生的安全教育缺乏专业性和系统性,未能实现制度化和规范化。第一,大学生手中没有专门讲解安全教育的课本,大学生不能系统完整地学习安全知识理论及实践操作技能,只能从网络上学习安全教育的零星知识,以至于在遇到危险时不知所措。第二,高校普遍把专业课置于优先发展的位置,这一点无可非议。但是,许多高校仅仅把安全教育停留在宣传阶段,没有开设安全教育专业课,没有把安全教育真正纳入日常教学体系,没有达到规范化和系统化的教育层次。其次,师资队伍素质有待提高。当前许多高校没有安全教育课的专任教师,安全教育课主要是由辅导员、学校保卫部门工作人员进行简单的讲解,师资素质有待提高。我们知道,辅导员和大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了解最深,是目前高校进行安全教育的中坚力量。但是由于辅导员的工作过于琐碎,整天忙于应付繁杂的日常事务,很少有时间进行系统的安全教育学习。从辅导员自身看,他们对安全教育的认识不深,而其他任课老师对安全教育只停留在了解层次,课堂上主要讲解自己擅长的专业课知识,不能将安全教育穿插其中。负责安全教育实践层次的专任教师更是缺乏,好多大学生从来没有进行过安全教育实践演练。因此,高校应该配备具有扎实的安全知识和具有丰富的安全演练经验的师资担任安全课教师,以提高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
二、大学生安全教育要实行“六课并举”
大学生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高校应该从大一新生入学开始,直至毕业,始终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日常性工作常抓不懈,使安全知识得到普及,安全意识得到增强,安全技能得到锻炼,从而为平安校园的构建奠定基础。
1.开设安全教育专业课
首先,学校要建立一支既懂安全知识又具有安全防范技能的师资队伍,并定期聘请公安、消防和卫生等部门的工作人员担任任课教师,用他们的丰富经验和学识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知识水平,使学生对当前坏人的骗术和伎俩有全面的认识。同时,高校应该加强与这些部门的交流与合作,组织学生到公安消防部门观看专业的安全演练,如果条件允许的话,可以让他们对学生进行训练。第二,将安全教育纳入到教学管理中,列入教学计划,保证授课课时。同时,教务部门要对这门课程规定一定的学分,真正将安全教育落到实处。第三,在努力增强大学生安全知识的同时,要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可以通过谈话和走访等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并对他们提供帮助,及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解决他们心理上的困惑,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2.上好大一新生安全教育第一课
上好大一新生安全教育第一课,使大学生从迈入大学校门的第一天起就对安全教育有全面认识,以增强防范意识。要改进教学形式,不要采用以往的把全体新生集中在一起进行讲座的方式,而应该以专业或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小班化专业授课。作为入学的第一堂课,可以通过多媒体放映的形式,让新生了解交通、消防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安全知识,还要让他们了解网络安全、网络交友安全、防诈骗传销等新型的安全知识。大一新生安全教育取得的效果如何,直接影响从高中到大学的适应期长短,也将对以后的大学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3.强化安全演练实践课
以2008年上海商学院宿舍火灾为例。火灾发生后,4名女大学生相继从六楼跳下,均不幸身亡,其后几分钟消防官兵就破门而入。试想如果这4名大学生能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多争取几分钟,结果或许是另外一种情形。另外,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紧邻震中心汶川的四川安县桑枣中学,全校2200多名师生,在地震发生后像平常演练一样秩序井然,以最快的速度冲到操场,最后无一人身亡。通过两则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强化安全演练实践课的重要性。首先,可以联系当地的消防部门进行消防安全演练,进行火灾现场演示,并教会学生如何使用灭火器,知道常见火灾的扑救方法,在不同情况下的逃生技巧,等等。其次,应该与公安部门密切合作,组织武警官兵教会学生一些必备的防护技能,尤其是教会女大学生基本的保护技巧,并进行现场演练。再次,应以学院为单位,根据情况定期进行应急演练,并在演练的过程中不断总结规律和方法,丰富逃生的本领,以便在遇到危机时增加生存的可能性。
4.开设案例分析课
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内容包括治安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和食品卫生安全,也包括新形势下的网络安全和心理健康安全等,可以选取每个方面的典型案例来进行分析,以案例现身说法,进行警示教育。在案例课的内容设计上,应根据授课的内容,制作不同的课件,采取图文并茂的形式,充分发挥PPT的多种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授课的环节上,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增强互动性,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此外,也可以选取网络平台进行警示教育。目前,QQ、微信和微博等新型的社交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日常交流的一部分,高校可以利用这些沟通工具,定期在校园网上社会近期的违法犯罪案例,并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警示教育,把网络建成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新阵地。
5.开展安全知识竞赛
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活动,可以夯实大学生的安全知识,增强其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江苏省从2012年开始,连续三年举办了由省教育厅主办、省高教保卫学会承办的全省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取得了圆满成功。举办这样的活动,大学生可以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可减少和避免一些安全事故。高校的宣传、学工、团委和保卫等部门可以以各学院为单位,举行校级学生安全知识竞赛,设置相应的奖项,做到全员参与,保证每位学生都能将安全知识熟记于心,从而在校园里形成一种“人人学习安全知识、人人重视安全”的文化氛围。
6.开好毕业生就业安全教育课
0 引言
近年来,如何促进大学生就业率提升,成为了现阶段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当前,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扩大,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了大学校门,但同时也面临着毕业后就业难的问题,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因此,如何解决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非常严肃的话题。在当前的新形势下,高校必须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拓宽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帮助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这是当前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思考的问题。当前,为了促进高校大学生顺利实现就业,高校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就业培训课程,但是收到的效果并不明显。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就业指导培训,做好大学生思想、知识、技能等方面的辅导工作,从而使大学生尽快与社会接轨,做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社会的稳定。
1 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存在的问题
1.1 高校就业指导形式单一,就业内容针对性不强
当前形势下,虽然高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就业指导培训活动,但是由于就业指导模式落后、形式单一且在开展的过程中没有考虑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使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只是流于形式,没有发挥其真正的功效。以往高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灌输式”的培训方法,即教师讲解,学生在下面安静地记笔记,这样的指导方式虽然具有一定的优势作用,但是针对性不强,没有根据学生的性格特征和每年的就业形势进行及时调整,就业指导内容陈旧,不适合学生的发展和需求。另外,高校在就业指导内容方面也没有进行深入挖掘,只是对就业信息进行了,造成了大学生的盲目就业心理。很多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少必要的求职信息和求职技能,在进入社会后不能很快适应社会形势的发展。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培训,丰富培训的方式、方法,增强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效率。
1.2 高校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当前,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队伍综合素质不高,直接影响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虽然,当前很多高校设立了“就业指导中心”或“就业办”,但是,这些机构都设置在学生处,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另外,高校就业指导中心的专职人员不足,且人员流动性较大,在专业知识讲授方面还缺乏专业性,即使进行了就业知识的讲解也只是皮毛,对大学生的就业没有起到真正的指导。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场地和经费不足,使很多就业指导工作只是流于形式,影响了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效率。
1.3 高校就业指导经费不足,服务职能不健全
影响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因素除了形式单一、内容不健全,就业指导队伍建设综合素质有待提升之外,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因素是指导经费不足,影响了高校服务职能的发挥,主要是高校的领导干部没有将大学生就业指导放在战略高度上来,即使对大学生就业经费给予了一定的拨付,但是由于经费有效,就业指导工作在开展过程中也只是草草了事,没有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校将就业指导经费挪为他用,影响了就业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此外,高校在就业指导书籍方面的引进力度不够,很多大学生都是通过网络对就业形势进行了解,获取就业信息的资源形式比较单一,难以满足大学生对就业信息的需求。因此,高校要加大对就业指导经费的投入力度,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2 改进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对策
2.1 加强就业市场调查和预测,合理设置相关专业
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因为这不仅关系到大学生的前途,也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所以,高校要加强对就业市场的调查和预测工作,积极分析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设置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专业课程,关注国家的就业政策和经济政策的走向,量化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高服务水平。高校在设置专业的过程中要将普通专业和热门专业结合起来,同时结合学生的个性需求和多样化需求,满足不同学生对专业的需求。此外,高校在设置专业的过程中要体现出专业的长远发展性,一方面要加快热门专业的发展,也要重视普通专业的建设,保证高校大学生的就业率,提高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水平和服务水平。
2.2 加强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
当前,很多高校就业指导工作队伍素质偏低,直接影响了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一般情况下,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都是由高校的辅导员担任的,他们平时将更多的精力都放在了学生事物管理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即使进行了就业指导也只是流于形式。因此,高校必须要加强就业指导工作队伍建设,建立适合高校实际情况的就业指导专门机构,并配备专门的就业指导专业人员,为大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之前的心理辅导工作。在选拔就业指导工作人员的过程中,要选择那些既懂得教育学、人力资源管理、现代企业制度的,还要精通就业方针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另外还要对工作具有敬业精神和创新意识,要能够根据市场形式的变化不断作出评估,帮助大学生作出正确的就业引导,实现高校大学生就业效率的提升。
2.3 完善就业指导评估机制,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
高校要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必须要完善就业指导评估机制,加强相关部门对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监督和管理工作。高校要建立多元化、全程式的就业指导评估和绩效管理机制,把握就业指导的内容和质量,建立与市场需求相配套的就业指导评估体制,完善对就业指导部门的监管和评估,对于一些不合格的就业课程要给予相应的指导,保证就业指导课程的质量。另外,高校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知道学生内心的想法,把握学生的真实需求,制定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就业指导评估机制,提高高校就业指导服务质量。
2.4 丰富就业指导内容,提高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高校要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效率必须要丰富就业指导内容,将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同专业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责任意识教育、安全教育、技能教育、创业教育和诚信教育等结合起来,避免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出现一些不良情绪,影响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因此,高校要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内容,在就业指导内容的制定过程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热情。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辅导员可以采用典型案例分析法、实地参观法、讨论法、专题讲座法、焦点问题辩论法、模拟面试法、优秀校友访谈法、焦点问题辩论法、视频资料播放法等各种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实践的技能,使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就业能力 职业道德 就业期望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8-140-02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迅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也从传统的毕业分配向现代的就业指导转变,这一变化意味着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从工作理念、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上发生了根本变化,就业指导课的开设,对大学生掌握系统的就业知识,调整良好的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开设的必要性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比较系统的择业思想和就业技巧的教育。开设本课程旨在指导和帮助学生正确地把握目前就业市场的需求形势和国家、各省市有关大学生就业的制度和政策,引导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按照社会需求确立就业期望和就业心理,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和就业取向,了解大学生就业程序,掌握一定的就业技巧,以保证毕业生顺利就业。同时,通过就业指导课的开设,能加强培养学生独立创业必须具备的素质和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进行独立创业,为国家排忧解难,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1.指导和帮助学生完成学业,促进大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按照国家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的要求,指导和帮助学生系统的学习和顺利完成学业,并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上告知学生要全面发展,逐步确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从思想上、能力上和心理上做好充分的求职准备。
2.指导学生了解职业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高校教育是专业化教育,就业方向与所学专业密切相关,因此,有必要通过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所学专业及职业的发展方向和趋势,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祖国建设最需要人才的边远地区就业,发挥自己的专长,干出一番事业,达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
3.指导学生正确把握就业形势,了解和熟悉大学生就业政策。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政策是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为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制定的有关就业的行动准则,它将根据国家政治经济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各地区、各部门也根据国家当年颁布的有关政策并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制定相关的就业政策。因此,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指导学生了解国家的就业政策是择业求职过程中非常关键的环节。
4.指导毕业生掌握求职对策,促进顺利就业。求职是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实现就业的第一步,由于毕业生刚刚结束学生生涯,开始职业生活,社会经验的不足,在面临求职抉择时,他们经常无所适从。而一个人的发展和成才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职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就是给毕业生提供了掌握求职对策和应聘技巧的途径和办法,为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创造条件。
5.激励学生成长、成才,以积极的心态走向成功。目前,终身性学习已成为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在当前知识经济时代,不断充实自己已成为人们的追求,终身学习将成为社会的时尚。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在完成就业前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同时,也将鼓励学生终身学习,帮助他们最终走向成功。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设置的现状分析
教育部相关文件指出:“开设就业指导课旨在帮助大学生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行为规范参与求职择业活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同时,旨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目标,把握求职技巧,解决求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正确选择职业,为将来的发展与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这说明对高等学校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既是对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的指导思想、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的具体要求,也是对课程内容的基本规定。但是怎样将学生的综合就业能力提高,通过几年开设就业指导课的经验总结,结合学生学习、求职、就业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教育。
1.就业思想教育。择业标准、择业方向是受人支配的。就业思想的指导就是对学生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职业价值观简单来说是人们对职业的基本看法和态度。主要是通过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职业道德、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确选择和对待职业,确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念,倡导“三支一扶”、“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国家就业政策,使学生明白基层也是成才地,在平凡的职业中也能做出不平凡的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就业政策指导。政策指导是大学生职业指导工作的基础,通过对学生传授系统的就业制度、政策、方针以及个人在择业过程中的权利、义务的学习,引导学生摆正自己的位置,找到适合自己的角色,以走出择业的误区。
3.就业心理教育。就业心理教育是就业指导课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对大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严重的冲击,部分学生的心理出现了攀比、盲目求高、自卑、自负、依靠等就业心理问题。就业指导课通过对大学生在求职择业中应具备的心理素质和求职择业中常见心理问题的分析,以及自我调节方法等内容的讲授,使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特点、自身素质和个性特征,克服心理障碍,走出心理误区,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择业的自信心。
4.就业技巧指导。就业技巧是指大学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应具备的技能与艺术。择业技巧的掌握对大学生求职成功与否影响较大。通过讲授求职择业的方法和技巧,使学生把握应聘、就业的程序,把握机遇,顺利就业。通过对写求职信、参加供需见面会、口试的技巧、择业准备等内容的学习,使学生把握自荐方式和口试的有关礼节,正确运用与人交谈时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使学生避免由于方法不当而带来的求职择业障碍,使其在求职择业中保持主动地位。
5.就业信息指导。就业信息的获取是大学生进行自主择业的关键环节。获取信息量的多少,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就业的成功与否。通过就业指导,一方面,学校通过各种形式与社会用人单位建立广泛的联系,了解和把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及时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学生,为大学生就业铺平道路。另一方面,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和指导大学生掌握搜集就业信息的方法,把握信息渠道,学会筛选有价值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职业选择。
6.就业安全教育。刚从大学校门走出的毕业生,缺少对社会的熟悉和了解,面对形形的招聘会,他们会或多或少产生茫然、盲从,其中也有少数同学被不法分子所利用,损害了学生的切身利益。通过就业指导课的学习,教育广大毕业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增强对各种招聘会的分辨能力,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正当权益。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开设的创新思考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探索,我们认识到,要想让学生真正了解这门课程,要上好就业指导课并从中受益,就要注重课程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发挥就业指导课在大学生学习、求职、就业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断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1.积极发挥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的作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集中表现为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教材为基本依托,按照教材的内在逻辑,从远及近,从宏观到微观,从形势的分析到行为取舍,帮助学生奠定科学扎实的基础知识,同时必须贯彻“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理论知识,主动收集与筛选信息,切实增强对职业的评价能力、选择能力,自主选择职业方向,迎接挑战。
2.坚持理论教学与案例实践教学相结合的作用。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通过对学生进行理论授课,使学生初步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同时运用充分的案例以加强对学生的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模拟口试,加强他们的语言表达、人际沟通能力。组织模拟面试会,加强学生的求职能力。组织参加招聘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感受求职的氛围和实践求职的技巧。通过这些实践教学环节的学习,强化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发挥课堂授课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作用。系统地开设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是面向多数学生进行的知识和能力的教育,但由于学生群体在思想水平、知识水平、择业期望以及在实际的就业过程中碰到的不确定因素的客观差异,传统的课堂授课有其局限性,坚持个别指导在学生的就业指导中的作用更为有效,也可以弥补课堂授课的不足。
4.增强就业教育和创业教育相结合的作用。就业与创业是紧密联系的。在进行就业教育的同时,应积极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我们培养的毕业生不仅只是被动的求职者,更应该是主动的职业岗位创造者。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成为社会的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在进行就业指导课的教授时,必须将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会创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逐步实现学生从就业走向创业。
5.积极发挥专职教师和企业管理者兼职教师的作用。在就业指导课程设计中,要积极吸取企业与毕业生校友的意见,并明确设定要培养的核心能力及指标;积极引入兼职教师,包括企业管理者、技术专家与知名学者等;强化就业课程设置,给学生更多的实习机会,记录个人学习与职业生涯发展规划。
总之,通过开设就业指导课,积极改进就业指导课程的设置,改进教学方法,通过训练和实践强化就业能力培养,协调好各种关系,积极发挥就业指导课在就业指导过程中的作用,就能不断的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就业素质、职业道德、就业期望,能解决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专家所探析的“企业招人难、大学生找工作难”、“左手找右手,他们总也握不上手”的问题,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人才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郑本军,谢云.构建高校全程就业指导教育体系的探讨[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2.张和仕,张文.论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与指导[J].宜春学院学报,2005(3)
3.陈岩松.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
4.杨明,高静.就业指导教育课程体系初探[J].当代教育科学,2006(10)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劳动合同;问题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在经济下行压力的情况下,我国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正在发生显著的变化,各种矛盾的交织使就业呈现出复杂的形态。面对错综复杂的就业态势,大学生一方面面临找工作难的问题,结构性矛盾正在成为就业的突出问题。就业市场和供求市场之间的变化使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一些企业或公司利用大学生就业难的形势,对劳动就业合同随意更改,使之对自己更加有利。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大学生就业难的局势,造成了社会的不稳定,引发了许多劳动合同的问题。随着高校就业体制的改革,毕业生的就业实行市场化。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由于高校毕业生法律意识淡薄及社会经验的不足,其合法权益受到侵犯的例子比比皆是。①
一、大学生就业与劳动合同
劳动就业合同是大学生和用人单位之间确定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的书面协议,也是保障和实现大学生群体劳动权利的有效法律形式。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势是自主择业。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与自己兴趣相匹配的职业。这种自主择业的形势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大学生的自由和选择职业的空间。但是自主择业也有着各种问题,就业劳动合同问题就是这些问题中非常突出的一个问题。就业劳动合同是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一种劳动关系的体现,是规范和稳定就业劳动市场的重要法律依据,同时也是维护自己权利的最有力的法律武器。但是,很多大学生由于对就业劳动合同了解较少,对合同没有形成一个准确系统的概念,因此在签订合同时往往不够仔细,草率签订,再加上一些企业和公司经营不规范,在劳动合同中做文章,骗取大学生签署,最终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障。
二、目前签订合同时出现的问题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就业市场趋于饱和状态,就业形势严峻。高校大学生和用人企业、公司因为签订就业劳动合同而出现的问题和纠纷不断出现。出现这种情况和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和法律知识相对不足,对于就业合同中的不合理现象或隐藏的不合理问题难以发现,从而导致了在工作中的纠纷和问题。笔者通过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调查,总结了大学生在签订就业劳动合同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一)将就业协议误认为劳动合同
通过对就业市场的调查和访问,笔者发现,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大学毕业生错误地将就业协议当作就业劳动合同,他们觉得有了学校的就业协议就不用再签就业合同了。这种将就业协议与就业合同混为一谈的大学生其实是没有认清楚就业协议与就业合同之间的关系,最终形成了对劳动合同的错误看法。最终无法使自己的合法劳动权益得到有效保障。那么什么是就业协议,什么是就业合同?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呢?就业协议指的是大学毕业生在即将毕业时,由学校签发的,大学生自身与用人单位、学校三方经过协商签订的劳动协议,是编制毕业生就业计划和毕业派遣的依据,是学校存档就业数据的一个重要凭据。劳动合同则不同于就业协议,它是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明确在劳动关系中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协议,是即将毕业上岗的大学生从事何工种劳动的法律依据,是当自身权利得不到保障时进行劳动诉讼的重要法律依据。在就业协议书中,学校作为一方当事人,其责任在于向用人单位如实提供毕业生情况,进行档案和户籍的有关移转手续,在协议中起签证和辅助作用,并不是劳动关系的主体,不承担劳动权利和义务。在劳动合同中,合同的主体只有两方即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他们才是劳动权利、义务的承受者。②简单地说,就是就业协议是由学校签发的,个人、学校与用人单位之间的一种法律协议,它既是用人单位确定大学生信息真实性的有效方式,也是学校记录大学生就业情况和统计就业数据的数据形式,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保障了大学生自身就业的相关权利。而劳动合同则是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之间的一种法律约束和保障,涉及到劳动保护、工作内容、劳动纪律以及劳动报酬和医疗保障等一系列相关法律的问题。从分析中可以看出来,劳动合同对于劳动的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更为明确,能够更好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维护大学生自身权利的更有效的武器。很多大学生由于错误地将就业劳动协议误认为是劳动合同,而没有与用人单位签署真正具有法律意义的劳动合同,最终在发生劳动纠纷时,无法使自己的权利得到充分的保障。由此可见,大学毕业生只有先了解劳动协议和劳动合同的含义,清楚这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才能更好地通过签订有效的劳动合同来维护自身的权利。
(二)对劳动合同中的权利和义务认识模糊
自200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生效以来,我国各个行业的用人机制已经基本完善,尤其是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招工都是公开的。所以,大学生和家长不应该对不正当的就业渠道抱有侥幸心理。③“就业形势严峻”,是当前高校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所面临的一个共性问题,找工作难已经成为社会的普遍问题,尤其是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说,一方面,他们长期待在学校里,接触社会比较少,工作经验有限;另一方面,他们更多的对就业劳动合同中自身的权利和义务没有明确的认识,或者说对其认识不到位。因此,一些用人单位在录取了一些长期找工作的大学生后,大学生觉得自己能找到这样一份工作不容易,他们生怕眼前的工作再丢了,往往就抱着迫不及待的心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对于自己在工作时的权利和义务不会细看,用人单位正是利用大学生的这种心理,在一些劳动就业合同上作文章,签订对单位有利的“完全一边倒”的合同。
(三)针对合同中的“霸王条款”不敢提出自己的主张
大学的扩招,让很多学子能够进入了大学的校园,大学的扩招带来的一个问题就是大学生面临的就业难的问题。工作不好找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的普遍现象。一些用人单位利用大学生越来越多的趋势,将一些高校大学生当廉价劳动力使用,他们会在招聘时给自己留出更多的利益空间,赚取大学生的劳动力。“霸王条款”就是近年来一些用人单位经常做的事情。他们延长试用期,甚至与大学生签订12个月的试用期合同。一些用人单位在试用期满后就辞退员工,这些不合理现象的出现固然与我们国家严峻的就业形势有很大的关系。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大学生似乎对这样的不合理现象一忍再忍,当看到类似现象的时候他们能够提出抗议,但是一旦自己遇到这样的情况,他们往往会隐忍吞声,对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去通过合理争取。对霸王条款也逆来顺受,这多多少少助长了用人单位的嚣张气焰。学过文化、掌握科技的大学生群体竟然不会利用有效的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在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时不敢出声抗议。这样的社会现象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
三、解决合同问题的建议
(一)引导大学生关心劳动签订时的制度、规定,加强大学生就业管理制度的完善
学校应对毕业生开展就业培训,可以组织就业指导课,开设与就业相关的专题讲座,在校园内进行就业宣传和教育等。具体来讲,就业指导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就业安全教育。
针对目前就业形势和在找工作过程中用人单位在制定合同时做文章的情况开展相关方面的教育,一方面加强法制教育,使高校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及就业中遇到的相关问题有清晰的了解,增强他们的就业信心,另一方面,培养大学生的诚信就业教育,让他们对用人单位能用自己有一种感恩的心,同时对于就业合同中的霸王条款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不合理的现象要敢于提出来。对就业协议或就业合同要认真对待,仔细阅读,对不理解的部分要及时发问,确认无误后再签字,以更好地利用法律武器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
2.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的确立。
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先择业后就业”的观念,并且让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有一个合理的规划,针对规划的目标去寻找工作,在工作过程中一步步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做也可以减少大学生频繁不断毁约的现象。
(二)运用法律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学校将就业指导中心充分运用起来,利用网络平台向学生进行法律的宣传,在学校举办一些针对大学毕业生的法律讲座和演讲,并聘请就业的专业律师进行现场指导,教给他们相关的法律知识,引导他们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针对学生的一些疑惑和问题进行培训,建立长期为学生提供服务的就业平台,使学生在就业相关方面尽快成熟起来。由于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还没有发展完善,许多法律制度还不够健全,因此,在加强对毕业生法制观念教育的同时,也要加强对其维权意识教育,使毕业生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能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身权益。要在把《劳动法》、《合同法》及相关毕业生就业规定作为就业指导课重要内容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维权意识教育,只有牢固掌握了这些法规知识,才能够据理力争、平等地与用人单位对话,保障自己的权益免遭侵害。
(三)规范就业制度,完善就业体制
规范大学生就业制度、完善就业相关的体制机制,使大学生就业规范化。在一般情况下,大学生是作为独立的法律主体与用人单位签订相关的劳动合同,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因此他们应针对自己的不足补充相关方面的知识。对于合同中的不合理地方和侵犯自己权益的行为,要及时地提出来,提醒用人单位进一步完善。对于一些“霸王条款”要敢于说不。对于自己的地位要有正确的认知,不能长期将自己看作弱势群体。要善于在工作中不断完善和发展自己。对所受到的不公正待遇要敢于提出反抗,真正培养大学生的高度责任感,让他们很快地成长和成熟进来。大学毕业生要利用法律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自己和权利受到侵害时,要大胆地提出来。另外,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要立足现实,不能好高骛远,树立不切合实际的目标。综上所述,大学生就业劳动合同是关系到每一位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劳动就业合同一旦签订,就具有法律层面的意义,就会成为维护自己权益的最有效的法律依据。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大学生因为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所知甚少,同时由于就业压力较大,很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动手脚,忽略了很多大学生的权利。因此,增强大学生就业者的法律意识,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对于实现依法治国方略,落实高技能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刘华.大学生就业中劳动合同的订立应注意的法律问题探讨[J].改革与开放,2009(9).
[2]刘析鹭.解读大学生就业中的“劳动合同陷阱”[J].职业,2013(25).
关键词:独立院校 毕业生 责任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05-0177-01
我认为要做好每一样工作都必须要有两个“态”!一个是工作的“态度”,一个是工作的“状态”。态度决定一切,在好的工作态度上保持一个好的工作状态,那么每样工作都可以作好。不仅做辅导员如此,做其他任何一样工作也是如此。对于我们年轻的教师来说,除此之外的就是工作的激情和热爱,激情是工作的动力,更是年轻的优势,而热爱却是最好的老师!
热爱这项事业,更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当他们因突然生病凌晨一点多钟打电话叫我“老师”的时候;当他们因为厌学,而后经过我的引导与教育恢复学习的兴趣,其家长通过电话用感激的口吻叫我“老师”的时候;当他们通过跨国公司的层层面试最终接到就业通知书,第一时间给我打电话报喜叫我“老师”的时候;当他们接到心仪的高校研究生录取通知书,激动的跑到办公室与我分享快乐、叫我“老师”的时候我会被这两个字感动,这里面包含着一种博大的爱,里面有师生之情,兄弟姐妹之情,甚至是亲人一般的感情。因为这份爱是一种责任,有了这份责任,才有了我不断努力工作的源泉。
独立院校大多是以培养有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较强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创新的应用型人才为主,因此在对毕业生教育的责任方面应以此培养目标为导向。
一、辅导员的思想政治责任
毕业生辅导员要牢固树立对党和国家负责的政治意识,要有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历史使命感。毕业生辅导员作为毕业生思想的引领者必须从以下几方面有效的承担教育责任:
1.传播正确的就业观之责
近几年来,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思想观念发生很大变化,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就业观念滞后、理想与现实错位、创业意识较差,择业观与现实性存在着矛盾,直接影响到就业。如果就业观念不转变,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很难有根本的改善。因此,如何解决大学生择业观与现实性的矛盾,使学生毕业后能正确地在市场中定位,把市场需求和自己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并顺利就业已经成为目前丞待解决的重要问题。正因为如此,每位大学生如何正视就业问题,正确认识就业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成为毕业生辅导员的重要责任。
2.传播党和国家为促进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之责
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为高校毕业生带来的就业压力,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如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单位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等。在此,我们特推出国家相关就业政策专题,希望能对广大毕业生的求职道路和职业选择有所裨益。高校毕业班辅导员应努力做好相关政策的传播工作,对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应征入伍、参与重大科研项目、自主创业和就业指导服务与就业援助等方面进行政策详解。
二、毕业生辅导员的管理育人责任
1.努力提高自身素质的责任
毕业生的辅导员应积极参加就业指导工作的各项业务培训,并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就业指导相关知识,结合本系本专业学生特点,全面的提高自身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素质。
2.同毕业生展开多方面的、多渠道的就业教育与引导的责任
在就业指导教育方面,应采取系统的就业指导课程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式,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认清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同时针对每个学生不同的特点,掌握他们的就业意向,“一对一”讲授求职技巧,有时更要亲自带领学生到面试现场,实时予以指导,以提高求职成功率。
3.毕业生日常材料的收集的责任
在毕业生动态信息统计方面,应将每个毕业生的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建立毕业生个人档案,将学生在大学就读期间所参加的社会实践情况,获证情况、获奖情况,特长爱好等信息登记在册,以便在需要的时候及时向用人单位全面、细致、无遗漏地介绍每一位毕业生的情况;主动收集每个学生的个人简历,在学生无法赶到招聘现场时,帮助学生投递个人简历,增加其就业机会;同时,进一步了解学生的就业想法,特殊要求,在对用人单位的选择和推荐中,做到重点突出,有的放矢。
4.多渠道的开发和利用就业资源的责任
充分利用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就业资源,深入各个实习基地,与企业沟通,了解企业用人意向,有的放矢的向企业推荐合适的学生。通过网络、传媒等平台,获取各种招聘信息,了解就业市场情况,选择适合本系、本专业的就业岗位并通过毕业生QQ群、短信群发平台、利用网站就业工作专栏、学生宿舍展板等方式将信息及时传递到毕业生。使毕业生有充分的时间来针对不同用人单位的特点做好充足的准备。
5.考研(专升本)指导的责任
在学生的考研(专升本)复习过程中建立一个系统的指导体系,在体系的各个环节中予以帮助和指导。考研(专升本)之前营造良好的复习环境,组织专业老师以讲座的形式和自习室值班的模式进行专业分类指导。多深入学生寝室与他们沟通,了解他们的想法,在思想上、信心上予以引导,调解他们的考研压力。考研之后以座谈会、和个别谈话等形式了解他们每人自身的实际情况和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分别予以有针对性、可行性的指导,同时利用一切资源为他们排疑解难。
6.毕业生安全教育与管理的责任
毕业生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分为两个阶段,一是毕业实习阶段的安全管理,二是就业求职阶段的毕业生安全教育管理。在毕业实习阶段应要求毕业生在做好组织学生学习《生产实习指导书》,同时就以往实习中出现的问题提醒大家注意,以避免再次发生。组织学习《提醒学生注意实习安全。在就业求职阶学生实习守则》,教育学生严格听从所在企业的管理和安排,按企业的规章制度办事,特别段首先与毕业生签订《安全承诺书》使学生从自身做起提高安全意识,其次应采取系统的就业安全指导课程与个别谈话相结合的方式从信息的安全、求职面试时所注意的安全、平时工作时的安全、加强个人信息保密安全等方面使毕业生能够顺利的找到自己合适的工作。
毕业生的教育管理是每位毕业生辅导员工作的重心所在和责任所在,以此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层次的毕业生辅导员队伍,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系统的工程,要立足于长远,要持之以恒。以上是我的一些肤浅的认识和经验,希望每一位毕业生辅导员都能不断总结经验,坚持以人为本,积极稳步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