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制度

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制度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制度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摘要:近年来,随着“营改增”的全面推广,企业总体税负降低,但部分行业却出现不降反增的现象,引发各界的关注。文章从内部控制的角度着手,分析了“营改增”对税务内控五要素带来的冲击,进而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优化税务内部控制流程,以有效防范税务风险,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营改增 内部控制 税务风险

一、“营改增”企业增强内部控制的必要性

在经济新常态下,“营改增”的实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它是国家结构性减税的重要举措,不但可以激发经济增长新动力,还可以倒逼企业转型升级。内部控制是企业为了有效进行经营管理而制定的一系列相互联系、制约和监督的措施与方法。与税务相关的内控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旨在合理保证企业在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上创造税务价值。“营改增”不仅涉及到企业的税收和财务问题,对公司的业务和管理也是一种全方位变革。增值税实行以票管税的征管模式,因此,“营改增”企业在业务流程、会计核算、发票管理以及纳税申报等环节受到全面冲击。自2016年5月1日全面推行“营改增”以来,有的企业税负明显减轻,有的变化不明显,有的则显著上升,不完善的税务内部控制可能是导致企业税负增加的原因之一。因此,各企业有必要进一步完善相关的内部控制,降低可能的税负风险,以便充分享受全面“营改增”带来的改革红利。

二、“营改增”企业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

当前“营改增”企业的税务风险主要源于税收政策的变化和粗放的内部管理带来的税收负担的不确定性,对企业原有的内部控制制度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一)内部环境更复杂。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与营业税相比,增值税具有“征管严格、以票控税、链条抵扣”的特点,这对企业的组织构架及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一般情况下,管理链条越长,流转环节越多,潜在的税务风险就越大,扁平化的企业组织结构更为适应“营改增”。另外,“营改增”下纳税人要面临身份的认定、发票的管理、纳税的申报等,企业是否有专门的职能机构从事相关的工作直接影响“营改增”工作能否顺利完成。

(二)涉税风险增大。“营改增”中涉及的风险主要是政策风险和操作风险。一方面,“营改增”是新事物,如果税务相关部门及纳税人对相关的政策法规及征收办法把握不准,就有可能会造成税收的混乱,影响税收工作的开展。另一方面,如果企业的税务或者会计人员业务能力有限,不能正确核算税额,就会导致操作风险的增大。以房地产一般纳税人为例,自行开发的房地产项目涉及到采用一般计税和简易计税两种计税方法,两者的适用条件和可扣除项目费用都不同,若采用预收款方式销售还要按照3%的预征率预缴增值税。如果企业的会计人员在核算税额时没有按照相关的标准进行分类和执行,就会导致多交增值税,增加企业的税收负担,或者少交增值税,加大事后被追究责任的风险。

(三)控制活动要求更严格。控制活动是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之内。“营改增”后,企业所面临的税收风险主要分布在财务管理、销售业务、采购业务等关键控制点上。比如企业对兼营、混合销售、免税业务没有正确划分和单独核算,就无法享受到相关的税收优惠;若企业在销售或采购业务中不能取得有效的增值税发票,“链条”就会断裂,无法凭票抵税。因此,“营改增”对企业原有控制活动的把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粗放式的管理方式将成为“营改增”顺利推进的“拦路虎”。优化税务内部控制流程,严格控制环节,升级内部管理已成必然。

(四)有效的沟通更为迫切。从试点情况来看,部分交通运输业税负上升已成不争的事实,税企之间以及企业内部之间的有效沟通显得尤为迫切。从企业内部来看,纵向上要求企业从上到下做好政策和制度的贯彻,横向上要求各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做好业务的衔接。从税企之间看,企业期待税务机关能做好政策的解读和业务的辅导,尤其是税负不降反增的企业更加期待税务机关帮助其走出认识和业务的误区。因此,企业内外部的沟通愿望相比以前更强烈,内部信息系统的升级也迫在眉睫。

(五)内外部监督力度加大。一是企业外部监督。为了增值税和营业税之间的衔接,在“营改增”推进的相当长时间内,增值税发票的使用与管理、税收优惠和退免税等方面将是税务机关重点督查范围。二是企业内部监督。“营改增”是企业的全方位变革,涉及相关组织结构重构、系统的升级和业务流程调整等。作为企业的内部监督管理部门,也应相应调整监督方案。无论是在时间、范围还是在把控环节上,需重新规范监督流程,落实每一个控制点,责任到岗到人,以降低税务风险。

三、“营改增”企业内部控制的优化路径

“营改增”后,与税务相关的内部控制是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关键。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企业应从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这个方面调整税务内部控制流程,改进经营管理,实现全面升级转型。

(一)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明确职责划分。由于每个增值环节均需严格按照进销项税额相抵的规定征收增值税,因此对企业的组织架构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建筑行业,集团多级法人、内部层层分包的模式使得管理条过长,流转环节增多,造成工程项目的增值税进销项税额不匹配,多交或少交增值税,税务风险增大。所以,企业要调整和优化组织结构,压缩管理层级、缩短管理链条,推进组织结构扁平化改革。没有专职财税人员的企业应尽快设立税务管理机构或岗位,明确其岗位的职责和权限,采取培训等方式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二)按增值税征管特性规范业务流程。

1.销售业务。首先,企业需要将所有销售业务重新进行梳理。按照税务口径区分出哪些属于营改增项目,哪些原来就属于增值税的应税项目。同时,按照一般销售、视同销售、混合销售、兼营行为及所对应的税种、税率逐项核对,形成表格或清单。企业的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要通力合作,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核算,对于兼营业务未分别核算的要从高适用税率,减免项目未分别核算的不得减免。其次,重新审视企业的定价策略。增值税是价外税,在原有定价体系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企业的会计收入将转变成不含税收入,利润降低,而客户作为受票方,如果可以抵扣进项税额,则成本降低,利润增加。“营改增”的税收利益将成为双方博弈的筹码。因此,企业应将客户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和非增值税纳税人,调整销售策略,分别制定不同的定价。

2.采购业务。由于增值税实行以票控税的征管模式,能否取得专用发票,直接影响着可抵扣进项税额的确定和购进物资成本的确认。因此,企业需要重新评估上游供货商,通过对纳税资格及相关信息等审查,以能否开具可抵扣发票(增值税专用发票、关税完税凭证、税务机关批准的农产品收购凭证和铁路运输系统开具的运输发票)为标准实施分类管理。在此基础上分析比较各供应商的报价和对应的企业实际采购成本,对于不能够提供可抵扣发票的供应商,或提高议价能力,或摒弃重新选择。采购部门与财务部门要相互协调合作,确保采购计划顺利完成。

3.合同管理。合同是税务风险的主要载体,其中对涉税事项的约束直接影响企业税负的高低。因此,企业有必要对原有的合同重新进行整理并且规范合同的签订流程,要严格按照合同的执行时间和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将原有合同进行分类。对于纳税义务在“营改增”之前的,按原合同条款执行;在“营改增”之后的,应与合同方进行协商签订相应的补充协议。对跨期合同条款进行修订时,要按照“营改增”的政策要求,对合同总价、不含税价格、增值税金额、发票类型、价款结算方式及开票事宜等内容作出明确的规定。此外,“营改增”之后,同一家企业可能提供多种税率的服务,对兼营的不同业务,要在合同中明确不同税率的项目内容和金额,并且考虑在合同中增加“取得合规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后才支付款项”的付款方式条款,以减少税务风险。

(三)做好税务风险评估工作,增大督查力度。定期对税务风险进行评估,督查内控制度落实情况是企业规避税务风险的基本途径。“营改增”企业在购、销、存及税务核算的每一个环节上都可能存在着风险,因此,企业应建立以采购部门、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为重点督查对象的定期自查制度。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立内部审计部门,采用穿行测试、分析性复核等多种审计手段对供应商、购销合同、议价定价、发票管理等内控环节进行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没有条件的企业可以委托具有相关资质和专业能力的中介机构来协助实施,对检查出的管理漏洞要及时纠正和完善,做到责任到岗到人,最大程度上降低企业的税务风险和税负。

(四)加强业务培训,提升贤ㄐЧ。“营改增”对企业的税务和财务人员的技能来说是一种考验。要加强对“营改增”企业税务岗位人员业务能力的提升和考核,提供更多的培训机会。与此同时,企业的财税人员还要增强与税务主管部门的沟通,及时了解税务资讯,掌握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防止工作出现偏差,降低税务风险。

四、结语

“营改增”对企业而言不仅仅是税务问题,而是牵一发动全身的全面改革。内部控制能够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自我调节,因此,企业要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强化控制环节、严格控制流程才能够保证“营改增”工作的平稳过渡及实施,推动企业的转型和升级。X

参考文献:

[1]郭社钦.营改增下的企业纳税筹划与管理策略研究[J].知识经济,2015,(6).

[2]赵旭.营改增背景下的企业纳税筹划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5,(1).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关键词:国有企业;税务风险;内部控制

一、加强税务风险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税务风险指的是企业的涉税项目有可能违背某些税法相关规定,从而给企业经济活动带来经济损失。而内部控制则指企业为充分提高经济效益、优化资源配置而实施的一系列内部控制制度、方法和程序。两者进行有机结合就是将税务风险纳入到企业的风险管理体系中,建立企业税务风险内控体系。加强企业的税务风险内控对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第,有助于国企防范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的直接表现是企业多缴税款会损坏企业经济利益,或者少缴纳税款会违背相关税务法律法规规定。加强税务风险内控,可以有效地对税务风险进行甄别和评估,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系列避险措施,为税务风险管理提供切实可行的管理流程和控制方法。同时健全的税务风险内控体系可以保证国企的风险管理成本效益,让国企的风险控制关注力集中于对企业影响较大的税务方面,而对于影响教小的税务则不进行过多关注,从而控制风险管理的成本支出。第二,有助于加强国企的内部管理。内部控制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有效措施,税务风险则是企业风险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将两者结合起来,建立健全国企的税务风险内控体系,可以为企业的税务管理提供良好的内部环境,促使国企在内部治理结构、制度建设和人员分工上进行合理优化,让税务部门参与到企业财务管理、战略规划等重大决策中,提高税务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增强税务政策的影响力,提高各个部门的税务风险控制意识。同时税务风险内控可以保障国企内部的信息畅通,尤其是涉及企业日常经营的涉税项目的政策、流程和规范,各个部门在内控体系下会加强沟通和配合,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渠道。

二、国企加强税务风险内控的有效措施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的兴衰成败,因此国企的税务内控体系建设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未来发展的命脉。

(一)健全国企税务风险内控体系

国有企业应当根据相互分离和制衡的原则健全内控体系,使之达到权责明确、制衡得当、协调运作,满足企业不用发展阶段的需求。首先,健全现代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形成企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等从上而下的治理结构,保证企业正常管理的高效运转,从而健全相互制衡的监督管理体系。其次,建立企业风险管理机构,通过专业的评估对企业可能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预警,其中包括税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等,并制定书面的税务管理条例和管理策略,保证企业科学长效的税务管理制度,并明确详细的税务筹划策略。最后,明确岗位职责和分工机制。在税务管理方面坚持分工协作的原则,明确各个组织体系下的岗位职责,确保税务管理的相关岗位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严格按照税务管理的工作流程执行工作。

(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税务自查和内部审计

我国国有企业应当把税务内部控制纳入到企业的管理体系下,健全税务内控相关制度,对企业的管理人员起到监督和约束作用,同时优化财务工作相关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明确财务管理岗位权责。在健全的管理制度基础上,企业规定财务行为,协调处理企业内部各个部门的具体财务行为。首先,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为企业的税务风险内控提供制度上的保障,规范企业的经营行为。其次,将税务风险防范机制纳入到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中,让企业从上到下都建立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岗位责任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让企业每个人都参与到风险防范工作中。最后,在管理方面,要在企业内部坚持权力制衡的原则,减少岗位职责泛滥、会计资料伪造等现象。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关键词: 企业; 税务; 风险; 防范

中图分类号: F27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1)07-0076-02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交易行为和模式越来越细化,国家的税收法规政策体系越来越复杂,税务机关的征管越来越严格,企业税收风险已经成为企业诸多风险的重中之重,因此,加强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成为税务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一项基础要求。

一、企业面临的税务风险

什么是税务风险?税务风险就是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的缴纳税款环节中引起的不确定性。具体来说企业税务风险是指有主客观原因导致对税收政策的理解和执行发生偏差,受到主管税务机关等部门的查处,所增加的税收滞纳金、罚款、罚金额外支付或者多交税款,为用足税收优惠政策等而减少应得经济利益的可能性。

企业的税务风险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税务规划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2.经营决策和日常经营活动考虑税收因素的影响,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3.对税务事项的会计处理是否符合相关会计制度或准则以及相关法律法规;

4.纳税申报和缴款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5.税务登记、账簿管理、税务档案管理以及税务资料的准备和报备等涉税事项是否符合税法规定;

6.2008年新税制改革带来的税收政策差异导致的征、纳税环节的税务风险等。

二、影响企业税务风险的主要因素

企业面临着的税务风险不仅包括外部环境风险,如经济环境、政策环境、法律环境、制度环境,还包括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税务行政执法不规范、企业运用税收优惠政策不恰当等原因导致的风险。影响企业的内部税务风险主要包括:

1.企业纳税人员的纳税意识

企业纳税人员的纳税意识与企业的税务风险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公司管理人员有较强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合理运用结算方式,调整业务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这样不仅可以为公司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而且还可以有效避免税务风险的发生。但是,有的企业纳税意识淡薄,认为筹划的目的就是通过所谓的“筹划”尽可能少纳税或不纳税,甚至授意或唆使筹划人员通过非法手段达到偷税的目的,从事这类筹划事项的风险就很高。

2.税务人员的业务素质及职业道德

公司的涉税事务管理能力、会计核算水平、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涉税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公司的整体税务风险。公司在日常的经营活动中,由于财务税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的限制,以及税收法规、财务法规的复杂性可能会出现对有关税收法规的理解偏差,虽然主观上没有偷税的愿望,但在纳税行为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去操作,或者在表面、局部上符合规定,而在实质上、整体上没有按照有关税收规定去操作,造成事实上的偷税,同样会给公司带来税务风险。这就要求企业税务人员要了解税收相关法律、法规,能够掌握合法和非法的临界点,正确理解税务政策。

3.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会计核算水平、内部控制制度以及财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高低,既影响涉税资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也易导致筹划人员筹划方案的失误,发生税务管理风险。

三、企业税务风险的防范

控制和管理税务风险就是防范税务违法行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避免因没有遵循税法可能遭受的法律制裁、财物损失或声誉损失。企业应倡导遵纪守法、诚信纳税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增强员工的税务风险管理意识,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提高全员风险防范意识

一是要增强管理层的税务风险防范意识,管理层人员要率先垂范,具备一定的风险管理意识,正确引导企业员工积极参与防范税务风险,形成特有的企业文化。二是要选择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人员。纳税人无论是组建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还是委托中介机构或者聘请税务顾问,都要求企业税务人员要通晓税收法规政策,准确把握政策对纳税人的可用度,要熟悉财务会计制度,准确严谨处理税务事项。要具备灵活的应变能力,能够适应税种的多样性、政策的动态性、企业的差别性和特殊性,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判断能力,为企业适时出具防范税务风险的的方案或建议。三是要共同参与防范税务风险。企业的税务风险需要内部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与协作,形成一种相互牵制的内部风险管理制度,全体员工积极参与,使税务风险的防范形成一种风尚。

2.做好税务筹划的风险控制

税务筹划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企业在实际税收筹划过程中,因相关人员决策具有主观性、纳税双方税法认识的差异性,决定了税收筹划具有风险。一是要正确把握税收筹划的基本原则,即合法性、合理性,成本效益原则。合法性要求每项计划及其实施过程,不能超越法律的规范,合法性是税收筹划的前提,是税收筹划的灵魂;合理性要求符合经济行为规律,也要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所设计的方案一定要合情合理,不能照搬照抄;成本效益原则要求在进行税收筹划时,将新税收筹划方案发生的费用或损失与取得的收益进行对比,当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收益时,才是成功的方案;二是要深刻理解、全面领会各项税收政策以及财会、金融等知识。纳税人在进行某一项目税收筹划时,要尽可能全面、准确地了解与之相关的税收政策,切实把握其精神实质。譬如,对税收优惠政策要求的条件,要严格对照;对概念模糊不清的,要及时与主管税务机关联系,而不能想当然;三是要用发展、动态的观点看待税收筹划。企业的经营状况、性质、人员状况等情况随着经济的发展、形势的变化,都有可能发生变化。因此税收筹划的环境,也就可能发生变化。纳税人要根据发展了的形势进行筹划,要根据现时条件进行合法筹划。

3.健全企业内部财会制度

企业内部完整的制度体系是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基础。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包括企业财务制度、内部审计制度、投资控制及担保制度、业绩考核及激励制度、企业风险管理制度、人才管理制度等。企业的制度是否健全,其制定是否合理、科学,从根本上制约着企业防范税务风险的程度。企业内部的财会制度不仅对企业管理层有着一定的约束,也对与企业财会活动相关的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及权限职责的规范都有一定的制衡作用。因此,一要抓住关键人:财会部门负责人;二要把握关键工作:审批程序、资金调度、交接手续以及电脑操作密码等;三要管好关键物品:重要的发展、银行票据、印鉴等;四要控制关键岗位:现金、银行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负责人等。以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内部财务制度。

4.加强与中介组织的合作

企业的税务筹划人员往往不能全面地掌握企业发生的所有业务涉及的税收政策,特别是企业在发生特种业务时,税收政策可能规定的不明确,企业又不愿意或不方便和税务机关沟通,所以,寻找一个专注于税收政策研究与咨询的中介组织就显得十分必要。中介组织可以作为企业税收风险的外部监控人,代替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一部分职责,更好、更专业地监督、发现企业的税收风险并提供解决方案。另外,税务中介可以在税企双方起到难以取代的沟通协调作用,它既可以帮助企业从技术层面上解决税务风险问题,因为业务的专业性已经具备,也可以为税务部门挖掘税源,避免涉税行政处罚,预防和化解税务行政执法带来的税收争议。

5.营造良好的税企关系

由于某些税收政策具有相当大的弹性空间,税务执法机关在征管过程中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企业要注重对税务机关工作程序的了解,加强联系和沟通,争取在税法的理解上与税务机关取得一致,特别在某些模糊和新生事物上的处理得到税务机关的认可。只有企业的税收筹划方案得到当地主管税务机关的认可,才能避免无效筹划,这是税收筹划方案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企业要防止“对协调与沟通”的曲解,即认为“协调”就是与税务机关的个人搞好关系,使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以达到少缴税,不处罚或轻处罚的目的。同时,企业要积极配合税务机关的检查中,一方面这是公司作为纳税人应尽的法定义务,另一方面,在税务检查中积极友好的表现会给税务机关留下良好的影响,从而给公司创造良好的形象,有利于公司日后纳税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关键词: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构建测评

一、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和全球化进程的不断进步和深化,中国的市场经济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各种大型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面对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企业的生存与繁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管理机制。作为监控企业风险和减轻市场损失的税务风险的内部控制机制,其重要性不小。现代的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随着时代的进步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因此对该机制进行分析与评估、改进显得尤为重要。

二、企业税务风险内控机制

(一)概念

一般认为,企业税务风险是指企业的税务相关行为,因为它没有根据税法进行适当和有效的监管。相关要求遵循而致使企业一段时间的利益相较于正常情况下获得的利益而言受损,且损失具有不确定性。企业税务风险主要分为:(1)企业所执行的纳税行为不符合或者违反了税法的规定及要求,如果没有纳税或减税等,在这种情况下,税法当局将采取惩罚措施。如退税,罚款加滞纳金或罚款处罚等,企业面临的风险;(2)企业的经营行为由于税法的误差而导致的税款缴纳的不必要负担。

(二)特点

1、主观性特点由于企业与纳税人之间对于税收制度的不同理解,使双方难以做到统一认知,进而容易引发税务风险的发生。2、必然性特点公司的业务基于利益最大化,因此公司将追求最小化税收成本。加之以上的主观性特点,更加促进了税务风险的增加,使得风险的防范更加困难。3、预先性特点在计算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中的财务时,还要计算企业风险。并对预算进行一定程度的评估,尽量降低风险的可能性。

(二)企业风险的防范措施与方法

1、不断对企业的制度进行健全与完善(1)企业内控制度的完善与健全。我国当前正在建设完善的法治社会,随着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的税收制度也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对于仍然存在的财务会计和税收规则,金融工作者必须努力把握差异。企业必须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完善企业制度,增强法律风险意识。(2)税务制度的完善与健全。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税务人是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委托下的各种税收行为的代表。税制制度的完善有利于加强企业财税的实施,有效降低风险的发生率。2、对于税务风险预测系统的建立与完善(1)对于纳税人的权利要加以明确。任何人或者机构的权利与义务是相统一的,对于纳税人来说,其不仅有着依照国家的法律法规纳税的义务,它也有相应的权利,纳税人和税务人员合理地澄清纳税人的权利具有重要意义。(2)正确合理地评估税务风险。税务风险的评估和检验是企业财务和税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专业性很强的评估人员全面系统地对企业内外环境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可以有效降低税务风险的发生。(3)对于税务风险要进行合理监控。企业应建立合理有效的监督机制,监督税收风险评估和财务工作的有效实施。

三、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一)改进的必要性

(1)符合相关的法律要求。企业会计内部控制的发展可以为企业在业务过程中的财务信息得到很好的确认和完善。有效避免财务漏洞的出现,降低财务管理的风险,对于企业中的不规范行为可以起到有效的规避作用,提高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减少金融风险的发生。(2)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有效的企业内部管理可以加强员工的执行力与工作效率,提高员工之间的竞争性,有利于培养良好的企业文化,形成良性循环。(3)增强企业竞争的实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企业必须不断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强化自身实力,才能长久地发展下去,并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综合实力。

(二)改进措施

(1)加强企业的领导和指挥,大力宣传和教育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重要性,并结合当代的发展。努力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加强对于国家政策的认识,不断改进自身制度,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努力形成不怕吃苦、艰苦创业的精神氛围,加强员工内部团结,充分发挥企业管理制度的优势。(2)公司员工必须定期进行业务培训,加强员工道德教育,提高员工业务水平。组织各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活动,如培训课程,研讨会和会议。对于培训和教育,应及时对员工进行检查,鼓励和表扬优秀员工,增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3)财政部门要加强指导工作,时刻关注国家的时政动态,努力跟上时代的发展潮流,不断完善自身工作,健全企业制度,加强制度的普及。

四、企业内部控制财务管理制度

(1)为确保企业资产安全,企业必须加强资金管理和财产控制。资金周转是业务运营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首先要对资金做好全面监控管理,及时配合资金的来源以及运用,对其进行合理预算,做好分配工作。其次,合理预测资金的收入和支付,以实现资金余额。最后,要加强各部门和员工的观念,做好自己的工作,增强责任感。(2)对于企业的财产控制要进行合理规范地操作,在采购物资的各个环节做到严格监控,标准化操作程序,以确保资产的注册,存储和验证的准确性。运用科学合理的方法管理账户,完善账户管理方法。(3)强化会计信息管理制度。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增强专业能力,加强会计人员问责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加强数据信息的保密性,规范工作流程。(4)强化财务的内部控制管理。财务内部控制管理对企业的财产安全具有非常重要和直接的影响。聘用合适的人才进行管理工作,对于关键性的工作环节要把控好,例如审批程序资金调度等。对于企业内部的印章、发票、账本等重要证件要合理保管。(5)强化企业内部的审计制度。企业的审计部门及人员要做好审计工作,有效监督和保护企业的资产安全,确保企业的业务能够有序进行,为企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五、关于构建公司税收风险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议

(一)相关的法律法规要完善

国家必须不断完善公司税收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建设的法律法规,为处理税收风险提供法律依据。重视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建设,思想上加以重视。

(二)提高规范的强制性

明确公司权利义务的有关规定,提高法律约束力。加强法律法规的学习。

(三)对于制度规范进行细化

不断调整和优化现有的规范及制度,增强制度的科学性,对其进行简化转化,提高其可操作性。

企业内部税务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关键词:内部控制;物流企业;营改增;业务流程;风险

我国推行“营改增”后,原先需要缴纳营业税的物流企业被纳入试点工作,要求缴纳增值税。而增值税的核算及监管程序复杂,物流企业因此面临很多税务风险和经营风险,需要从内控视角着手,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和执行,不断提高物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及风险防控能力,增强企业的发展潜力。

一、加强物流企业营改增内控工作的必要性

2010年4月我国财政部、审计署、证监会、银监会以及保监会联合《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结合2008年5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标志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初步建立。具体而言,企业内部控制的主要目标就是确保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资产安全性、合法合规性以及财务报告相关信息的真实完整性,为企业提供一套完整的系统化的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制度体系,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帮助提高企业的经济利润,推动企业的长期发展进程。

对于物流企业而言,企业内部控制是对经营活动的自我调节,在企业整个管理中内部控制是核心。自我国2012年逐步展开营改增试点工作,物流企业的营改增工作不仅涉及到财务及税收相关问题,更关系到经营管理的全方位变革。因此,加强物流企业营改增内控工作,有利于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全面掌握企业各部门的具体工作情况,强化内部监督管理,确保营改增工作的有效开展实施,实现预期的经营管理目标,进而提高企业整体的经济效益。

二、内控视角下加强物流企业营改增工作的具体措施

1.建立适应营改增发展需求的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增值税主要采取抵扣模式,在推行“营改增”后,相应的物流企业会计核算体系都会发生变化,而且会计科目也会增多,相关的会计核算标准也在不断提高。在物流企业中建立适应营改增发展需求的内控制度,需要健全财务核算体系,明确规范会计处理程序,并设立统一的会计科目及核算原则,适当增加财会人员,确保财会工作中不相容职务相分离。而且,要注意配备专职财务会计人员,并加强职业素质和业务水平教育培训,更好地适应营改增工作的有效开展。同时,物流企业为满足增值税核算要求,还需要建立并完善相应的发票开立、领用及核销管理制度,并强化对设备、货物及劳务采购相关的增值税管理制度,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下,促进营改增工作的深入贯彻发展。

2.完善适应增值税发展的企业经营业务流程

增值税和营业税相比,能够更直接地影响企业的收入、成本及资本性支出,增值税管理贯穿整个经济业务流程。在物流企业推行“营改增”后,相应的财会工作量会大大增加,而且对税费核算精度要求也更高,相应的设备投入及财务管理成本费用也不断增加。因此,物流企业需要重新调整并梳理经营业务流程,适应营改增的发展,具体可以通过借助系统升级以及相关业务整合,促进经营业务流程的智能化、自动化,构建体系化的业务流程管理制度,帮助有效缓解税制调整给企业财务会计工作及管理成本带来的压力,确保营改增工作在运输企业的平稳过渡及顺利实施。

3.加强运输企业相关业务合同管理

营改增实施后,物流企业需要充分考虑业务合同中的税收因素,加强业务合同管理,因为合同中的涉税审核及管理会直接影响到税负高低,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物流企业要重视业务合同的复核,并对合同中涉税内容进行合理规划设计,例如合同中含税价与不含税价的区分、服务价格的确定、价外费用的选择等都会影响整体税负。具体而言,物流企业中涉及到仓储、运输等一体化服务,而营改增规定交通运输业和物流辅助业的适用税率为11%和6%,如果物流企业无法在合同中明确界定货物运输服务和货物运输服务,那么企业很有可能被从高使用税率,增加税负。针对这种情况,建议运输企业将全程物流合同合理划分为运输合同及运输合同,明确责任权限,区分运输责任及运输责任,避免混业经营增加企业的税务风险。

4.全面梳理物流企业客户及供应商纳税人资质情况

首先,针对物流企业的客户管理,物流企业需要详细了解客户作为纳税人的资质情况,科学地区分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营业税纳税人,并加强与客户的沟通协商,努力争取通过补充协议对税率不同的交通运输服务业和物流辅助服务业列示不同的服务金额,而且还要注意按照不含税价格和客户签订新的合同。

其次,针对物流企业的供应商,物流企业可以通过发放调查函的形式,密切关注供应商作为纳税人身份的变化,如果供应商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物流企业需要明确要求供应商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作为小规模纳税人的供应商,需要在科学进行价格及服务评估的基础上,促进供应商发展为营改增试点发展的一般纳税人。而且,物流企业还要注意搜集整理增值税专用发票之外能够抵扣税额的合法票据。同时,物流企业在与供应商签订合同过程中,还要明确区分含税价和不含税价,并尽量提前取得供应商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用于抵扣税额。

5.重视“营改增”过程中企业税务风险评估

在物流企业实行内部控制基础上,需要重视“营改增”过程中的税务风险评估,建立税务风险定期评估制度是企业规避税务风险的主要途径。具体而言,运输企业的税务风险评估,可以在税务部门领导下,争取企业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也可以采取委托中介的形式,委托具备相应税务风险评估资质和专业能力的中介机构全面评估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税务风险,并针对税务管理及税收筹划相关问题展开咨询,帮助减轻物流企业的税务风险和税收负担。

6.增强“营改增”过程中企业税务风险防控

针对营业税所涉及的应税服务,通常只需要开具服务业发票,而增值税纳税人被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相应的发票分为增值税专用发票和普通发票两种。其中,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对物流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标准要求,一旦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或取得不当,便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税务风险。因此,物流企业需要加强营改增过程中的税务风险防控,规范相应税务管理工作流程以及发票管理制度,明确发票的传递及交接程序,并严格按照制度流程进行相关操作,强化税务风险防控,避免虚开或者误开增值税发票的情况,加强内部控制,提高物流企业实行“营改增”的经营效益。

7.强化营改增相关政策法规教育培训

物流企业营改增工作的展开不仅关系到相应的财务和税收管理问题,更涉及经营业务的管理变革发展。因此,基于内控视角下的营改增工作的实行,物流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机构,组织成立营改增项目顺利开展相应的领导小组,并在领导小组下分设财务、经营业务及政策实施等相关的工作小组,促进营改增工作的层层落实。而且,要强化营改增相关政策法规的教育培训,对物流企业的管理层、财务人员、业务人员等进行全面系统的驾驭培训,帮助员工及时了解营改增相关的政策法规,明确营改增对物流企业经济业务的具体影响,掌握新税制下相应的经营业务管理及财务操作流程,强化企业整体的内部控制意识,帮助有效降低物流企业的涉税风险,促进物流企业更好地适应我国“营改增”政策发展需求。

三、结语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是物流企业逐步推行“营改增”工作的基础和前提,而且内部控制制度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及经济效益的提高密切相关。当前,我国物流企业面临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环境和愈加严格的监管要求,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全面贯彻实行营改增工作,物流企业需要前面强化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及时防范营改增给企业经营发展带来的风险,提高市场竞争力,获得长期健康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宛凤.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与对策[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4:18-19.

[2]胡琼娜.关于物流企业“营改增”纳税筹划工作的思考[J].财经界(学术版),2014,13:265+268.

[3]孟宏梅.从“营改增”后道路运输企业税负不减反增现象浅谈对纳税筹划工作的认识[J].交通财会,2013,09:72-74+81.

[4]乔红.营改增对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探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4,22:230-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