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人事档案用途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1.1提高人事信息管理的科学性、时效性
人事档案是整个人事服务工作的依据和基础,人事档案材料的收集是人事档案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是人事档案利用的起点和重要基础。建立高效、集成的电子文件数据收集交换系统,不断优化档案信息资源,为归档材料进行实时在线归档以及进档后的数据迁移、数据处理。人事机构要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及时地传输人事信息,建立、完善综合数据库,通过网络联接形成开放的分步式数据库群,提高人事信息管理的科学性、时效性。
1.2保证人事信息的权威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
为准确地评价一个人,及时反映个人的真实情况,要重视研究人事档案用户的多方位需求,除收集考察、考核、学历、各种培训、聘任、专业技术晋升等常规材料外,尽力收集能反映人事人员业务能力、科研、教学、行风、信用等富有个性特征、有科学的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的个性化材料。加强档案材料的鉴定,完善审核制度,保证人事档案的权威性、及时性、准确性和真实性。档案整理的清晰化、有序化,可为快速、准确、及时利用档案提供保障。
1.3采用先进的数字技术来存储人事档案信息
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坚持计算机技术人员同档案业务人员协同配合;通过相应的技术处理,将文字、图片、声像等资料转变成数据资料,实现人事档案纸质与数据格式并存。充分利用新媒体来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存在形态与传播形式的创新,提供优质高效的人事档案信息服务,确保方便快捷准确地利用人事档案信息。
2几点体会
2.1建立人事档案管理监督机制我国档案服务
政策体系的内容框架尚未形成,现有政策整体上“管理性”十分强势,“服务性”却相对弱势,应尽快建立和完善档案利用服务政策体系,明确人事档案管理的责任、义务、服务对象、方式与内容,制定开放范围和程序,同时要制定、完善有关奖惩制度和量化考核指标。不断优化人事人员的档案管理程序,引导合理、高效、准确地利用档案。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科学合理规范双方工作流程和操作程序,建立高效灵敏的信息反馈和检索系统,使人事档案工作步入科学、有序的发展轨道。
2.2积极借鉴国外人事档案管理的先进经验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事工作越来越民主、公开、透明,我们应当适度、有效地借鉴人事档案管理的先进经验。改变传统的封闭、单一的管理模式,树立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宗旨,完善人事档案管理的服务功能,提高人事人员档案管理水平。为单位、组织部门或个人提供快速、便捷的利用方式,以便其及时、准确地利用人事人员档案。
2.3加大宣传力度
此种模式是指人事档案由单位内部的组织、人事档案部门实行封闭式管理。主要是领导或组织上使用,一般不对外使用。目前,对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在岗的国家干部、教师、科研人员等人事档案大多实行这种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具有一定的特点与长处。
其特点长处主要表现在:(一)有利于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收集和管理。本单位内部人事机构对本机构人员、工作内容非常熟悉与了解,人事档案来源单―,仅限于本机构人员,因此在收集工作中可以较全面系统地收集。又由于本单位工作内容大体相同,因此,对其人事档案的分类、排列、鉴定可采用比较一致的标准,便于管理。(二)便于本单位领导及时使用其人事档案。由于本单位保管人事档案,领导需要了解人员经历、成果等状况时,很快就能从本单位入学档案机构查阅到,不必跑路也不费时费力。(三)有利于人事档案的保密,因为人事档案材料是组织上在考察了解和使用人的过程中产生、形成的,它记载着有关知情人为组织提供的情况,这些材料上记载的内容,由组织上统一掌握和使用,对人事档案的保密具有较大作用。
二、开放式管理模式
(一)开放式管理模式的含义
这种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种新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这种模式的含义有以下四点。
第一,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许多经济组织形式,这对人才的吸纳、流动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度应运而生,使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从管理机构来说,不像计划经济时代仅有各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只收集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社会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如各省市人才市场建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这种机构不是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机构,而是面向社会,其管理对象包括该社区范围内所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其服务对象更具有社会性,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人事档案服务。
第二,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吐。
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结构的复杂性。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往往由各单位内部人事机构行使,该机构人事档案来源单―,仅限本机构人员,内容也较简单;而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其来源要广泛得多,可以来自该社区范围内各类人员,由于每类人员身份不同,集中起来显得人员复杂,其档案内容也是丰富多样。
第三,利用者对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无论是外资、合资、国有企业招聘新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选拔合格式优秀人才,还是考核、任免、招聘国家公务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社会就业,都不会忽略人事档案的利用。利用者类型、利用者用途等多样性,导致对人事档案内容、载体、传递方式等方面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事档案不可能局限于单位组织部门使用的狭窄范围,不仅组织上需要,许多个人也需要,那些与个人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事档案,经常会被组织和个人查阅利用。但人们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需求。
第四,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开放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减弱了人事档案政治化、神秘化的程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可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还可以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二)人事档案开放式管理模式的意义
在中国,人事档案与户籍对人才的流动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如果某人想调到更适宜于发挥自己专长特点的地方和单位工作,原单位领导不同意调走,其人事档案和户口就不能转走,那么,即便是这个人调走了,但在工作、家庭、婚姻、住房等方面都会遇到很多麻烦。如果建立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每个人是社会人而不只是单位人,每个人的人事档案由社会化的人才机构集中统一管理、与户籍制度、人事制度协调运行,那么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种社会化和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三、 两种模式比较
关键词信息时代 高校人事档案 安全管理
一、信息时代高校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中所存在的问题
1.不够重视信息安全建设
传统型的档案管理会产生泄密的状况,并且黑客、电脑病毒的侵入,使得档案的安全性遭到了极大的威胁。
2.落后的人事档案管理方式
当下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中,无法有效的应用计算机技术,所应用的一部分硬件在配置上会显现出落后的趋势,需要不断的提升现代化的管理水平。此外,还存在较低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缺失无纸化的阅档体系,不能够和信息化的管理需求相符。
3.缺乏综合素质型管理人才
现如今,大部分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人员,因为对知识的严重缺乏,限制了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对档案信息利用的深度有所影响,同时对档案利用率上也会直接受到影响。一方面能够对业务知识精通,另一方面又对计算机管理了解的人才较为缺乏,导致人事档案的创建受到延迟[2]。
4.不够深入的档案资源开发
因为开发档案信息资源的意识薄弱,对信息的内在意义不能够得到有效的发挥,局限了人事档案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档案管理发展规律的相关需求不能够有所适应。在保障信息安全的条件下,怎样强化档案资源的利用,成为了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课题。
5.较差的信息数据库质量
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的数据库是进行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如今,大部分高校中,人事档案数据库在建设过程中会产生或多或少的问题,例如:形式化的应付了事、将较为基本的数据临时性录入、不够完整的数据体系等。还会存在审核环节的忽略,不能够根据自填的内容进行档案的录入,以及不够准确的档案数据。其中数据还会存在不够新颖的局面,导致数据库的质量方面不能够得到确保,将档案信息的可信度和使用效率降低。
二、高校人事档案信息管理所存在问题的解决对策
1.档案信息数据的管理需要严格关注
安全管理档案信息方面,拥有的信息化程度在较高的情况下,就更加要多角度统筹档案的信息安全与实体安全。也就是要将保密意识相应树立,实施优质的信息技术方法,有效将数据的加密技术提升,有效根据制度进行档案管理,合理的将泄密、失密状况有所防范。针对较为缜密的档案材料,提倡实施纸质文件和电子文件的共同归档,对于系统服务器的管理一定要和计算机等信息网开展相应隔离,并要在数据库当中将备份做出,从而将档案信息安全有所保证[3]。
2.建设档案信息化管理团队需要强化
建设档案管理团队在档案管理方面是非常核心的成分。不同形式的档案部门需要严格关注观念的不断更新,关注培训档案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尤其需要强调的是信息安全、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等要素的提升,也就是要对人才成长的规律要有所遵守,引用、培养高校人事档案人才,对拥有潜质的青年人才更要相应挖掘,用最快的速度培养出一批遵守制度、坚持原则的管理团队。在进行系统维护和开发的过程中,若拥有综合素质型人才,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档案信息化管理有效的人才支撑。
3.档案信息化建设需要加大投入力度
对于高校的人事档案管理和建设工作需要严格关注,要把工作的进展融入到学校的预算以及议事日程中,同时要强化档案信息的设施创建,并将经费投入增强,对信息的技术设备妥善添加,从而将人事档案的网络化、信息化管理系统建立健全,并建立起档案网络的应用型平台,对信息的传输、加工、存储、收集等环节要加大其相关力度,同时对现代化建设和档案信息化加快开展[4]。
4.对档案信息的数据库建设标准要有所规范
档案数据中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标准化,会直接影响到数据库的总体质量,同时能够让信息化转化为网络化的共享模式。同时,有必要对档案信息的技术保护、安全传输等问题严格解除,并对人事档案材料的相关归档和收集不断强化,就能够将档案的著录有所规范。通过数码照相、计算机扫描等方式,能够在建设全文数据库以及目录数据库方面加快速度,还会将开发进程和人事档案的数据化建设不断加快。
三、信息时代高校人事档案安全管理的现实意义
1.能够永恒的保护高校人事档案载体
最为传统型的证据材料就是纸质的人事档案载体,其中所记录的主要内容,会与高校教职工的个人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具备着法律性、证据性等特点,在处理人事纠纷、工资晋升、评审职称方面都会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所拥有的必要性展现出其使用的较大频率,因此对人事档案纸质的载体需要严谨的保存。那么,最为便利的方式就是运用档案信息化建设作用在利用率颇高或者易损的纸质档案中,会将人为的磨损情况有效减少,便于利用和保存纸质人事档案载体[1]。
2.能够对高校人才的潜在优势充分开发
高校人事档案的管理,主要是高校教职员工作业绩、业务能力、品德作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实际写照,能够反映出个人的综合素质与成长经历,是作为主要的凭证存在的,同时也能够在挑选干部中作为具体的依据,是高校建设师资团队以及人才开发的重要资源。对高校人事档案进行信息化的管理之后,利用相应的检索方式,能够有效的对数据信息有所树立,在有效的分析之后能够成为直观的信息分析图表。
总结:
信息化在当今社会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对高校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变得尤为重要。进行充分的管理一方面能够创新传统型的人事档案管理,另一方面还能够和高校人事制度信息化的发展需求相符。要力求做好档案信息的利用和开发,从而将自身竞争力有所提升。
参考文献:
[1]邓大平.科学化与信息化――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新取向[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下半月刊,2013,12(09):123-124.
[2]范一航.信息时代高校人事档案的用途与管理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07):134-135.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户籍制度和人事制度都相继进行了改革,与此相关的人事档案工作,若继续沿用党政机关管理干部人事档案的一种模式管理所有类别的人事档案,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发展要求,因此,必须探索和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事档案管理的新模式。本文主要谈谈这种模式的含义、特点及建立这种模式的意义。
一、档案管理改革新模式含义
这种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一种新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它应是一种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含义有以下四点。
1.1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这有利于人才世界秘书网版权所有,的吸纳、流动,但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应运而生,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从管理机构来说,不像计划经济时代仅有各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只收集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社会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如各省市人才市场建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这种机构不是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机构,而是面向社会,其管理对象包括该社区范围内所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其服务对象更具有社会性,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人事档案服务。
1.2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性
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结构的复杂性。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往往由各单位内部人事机构行使,该机构人事档案来源单一,仅限于本机构人员,内容也较简单;而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其来源要广泛得多,可以来自该社区范围内各类人员,又由于每类人员身份不同,集中起来显得人员复杂,其档案内容也非常丰富多样。
1.3利用者对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无论是外资、合资、国有企业招聘新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选拔合格或优秀人才,还是考核、任免、招聘国家公务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社会就业,都不会忽略人事档案的利用。利用者类型、利用用途的多样性,导致对人事档案内容、载体、传递方式等方面需求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事档案不可能局限于单位组织部门使用的狭窄范围,不仅组织上需要,而且许多个人也需要,那些与个人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事档案,经常会被组织和个人查阅利用,但它们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需求。
1.4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开放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减弱了人事档案政治化、神秘化的程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可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还可以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二、档案管理改革新模式特点
2.1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模式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模式,与计划经济时代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有所不同。传统模式中,人事档案是由各单位内部组织人事机构分别管理,比较封闭和内向,在过去人事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也还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这种模式不应成为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中唯一的模式,而应更新、改革旧的模式,建立新的模式,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就是一种新的模式,是对现代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
这两种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各有利弊。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对人事档案的保密、保护,方便本机构使用具有优势,但过于封闭,利用面不广,实行规范化、网络化管理难度较大;新的管理模式服务面广,便于社会各种机构和人员利用,易采用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方式,但存在易泄密、丢失等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克服各自弊病,使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更加充实与完善。
2.2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目前主要适用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由于流动人员是辞职、辞退、脱离原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其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特点,因而在管理模式与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
流动人员一般没有固定的单位、工作变动较大,与原单位没什么联系,他们的人事档案由县级以上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这种机构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市场性的特点,适用于社会化、开放式档案管理模式。但有的人才市场还不规范,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2.3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预示着更大范围内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方向和发展趋势
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流动的数量与质量会逐步增强,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将成为可能。
今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幅度和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机构庞杂臃肿、人浮于事的现状将得到整治,精简机构、合署办公、联合办学的大口径管理方式将被采用,每个小单位自行管理人事档案的模式将被取代。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会使政府对人事管理逐渐淡化,人才将成为一种没有任何政府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可能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
企事业职工、科研人员及教师等类人事档案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其业绩、专长、爱好等经历经验的记载,值得保密的内容不多;同时,这些人员“干部本位”思想逐渐淡化并趋于消失,政治身份级别看得并不重要,特别是企业破产、兼并出现之后,企业干部任用上出现招聘厂长、经理,企业干部自己可自由择业,教师和科研人员可转岗下岗,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科研人员变动日益频繁,构成逐渐复杂,不可能也不必要严格按照干部、职工等级由组织人事部门分开管理,完全可以实行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
三、档案管理改革新模式意义
一、含义
这种模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的一种新模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它应是一种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这种模式的含义有以下四点。
1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具有较强的社会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产生了多种经济组织形式,这有利于人才的吸纳、流动,但与旧的人事制度发生了巨大的碰撞,新型的人事管理制度如人事制应运而生,人事管理变成了一种社会化的活动,因此,作为人事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的人事档案工作,也必然具有这种社会化的性质。从管理机构来说,不像计划经济时代仅有各单位内部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只收集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市场经济条件下已建立了具有较强社会性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如各省市人才市场建立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这种机构不是管理本单位人事档案的机构,而是面向社会,其管理对象包括该社区范围内所有流动人员的人事档案,其服务对象更具有社会性,可以为整个社会提供人事档案服务。
2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的复杂性
人事档案管理机构、管理对象和服务对象的社会性,决定了人事档案来源的广泛性和内容结构的复杂性。在传统的人事档案管理中,人事档案的收集、处理和提供利用往往由各单位内部人事机构行使,该机构人事档案来源单一,仅限于本机构人员,内容也较简单;而社会化的人事档案管理机构,其来源要广泛得多,可以来自该社区范围内各类人员,又由于每类人员身份不同,集中起来显得人员复杂,其档案内容也非常丰富多样。
3利用者对人事档案需求的多样性
市场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无论是外资、合资、国有企业招聘新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选拔合格或优秀人才,还是考核、任免、招聘国家公务员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社会就业,都不会忽略人事档案的利用。利用者类型、利用用途的多样性,导致对人事档案内容、载体、传递方式等方面需求的多样性;也使得人事档案不可能局限于单位组织部门使用的狭窄范围,不仅组织上需要,而且许多个人也需要,那些与个人生活和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人事档案,经常会被组织和个人查阅利用,但它们的要求不完全一样,呈现出多种多样的需求。
4人事档案管理方式和服务方式的开放性
市场经济的建立,减弱了人事档案政治化、神秘化的程度,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和因特网的飞速发展,改变了人事档案管理和服务方式。可以采用现代化管理手段与方式管理人事档案,还可以将不属于个人隐私内容的人事档案上网,采用网络化管理和服务方式,使人事档案管理部门与外界的人才信息交流,由单一的途径变为开放式的交流模式。
二、特点
1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新模式,是对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与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模式,与计划经济时代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有所不同。传统模式中,人事档案是由各单位内部组织人事机构分别管理,比较封闭和内向,在过去人事管理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今天也还有一定的适用范围。但这种模式不应成为现代人事档案管理中唯一的模式,而应更新、改革旧的模式,建立新的模式,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就是一种新的模式,是对现代人事档案管理模式的补充。
这两种管理模式处于并存发展阶段,各有利弊。传统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对人事档案的保密、保护,方便本机构使用具有优势,但过于封闭,利用面不广,实行规范化、网络化管理难度较大;新的管理模式服务面广,便于社会各种机构和人员利用,易采用现代化、网络化管理方式,但存在易泄密、丢失等问题。我们应充分发挥两者优势,克服各自弊病,使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更加充实与完善。
2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目前主要适用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
由于流动人员是辞职、辞退、脱离原单位和没有工作单位的科技人员、管理人员等,其档案与一般人事档案比较而言,具有一定特点,因而在管理模式与方法上也应有所不同。
流动人员一般没有固定的单位、工作变动较大,与原单位没什么联系,他们的人事档案由县级以上政府所属的人才交流中心管理,这种机构具有社会性、开放性和市场性的特点,适用于社会化、开放式档案管理模式。但有的人才市场还不规范,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有待进一步改进。
3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预示着更大范围内人事档案管理的一种方向和发展趋势
即将到来的21世纪,是一个更加开放的社会。知识经济的发展,人才资源的比较优势将越来越明显,人才流动的数量与质量会逐步增强,在更大范围内实行社会化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将成为可能。
今后我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幅度和力度将进一步加大,机构庞杂臃肿、人浮于事的现状将得到整治,精简机构、合署办公、联合办学的大口径管理方式将被采用,每个小单位自行管理人事档案的模式将被取代。同时,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化,会使政府对人事管理逐渐淡化,人才将成为一种没有任何政府色彩的产业,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可能成为一种通用的管理模式。
企事业职工、科研人员及教师等类人事档案的内容大多是关于其业绩、专长、爱好等经历经验的记载,值得保密的内容不多;同时,这些人员“干部本位”思想逐渐淡化并趋于消失,政治身份级别看得并不重要,特别是企业破产、兼并出现之后,企业干部任用上出现招聘厂长、经理,企业干部自己可自由择业,教师和科研人员可转岗下岗,企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科研人员变动日益频繁,构成逐渐复杂,不可能也不必要严格按照干部、职工等级由组织人事部门分开管理,完全可以实行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
三、意义
在中国,人事档案与户籍对人才的流动具有极大的制约作用。如果某人想调到更适宜于发挥自己专长特点的地方和单位工作,原单位领导若不同意调走,其人事档案和户口就不能转走,那么,既便是这个人调走了,但在工作、家庭、婚姻、住房等方面都会遇到很多麻烦。如果建立人事档案社会化开放式管理模式,每个人是社会人而不只是单位人,每个人的人事档案由社会化的人才机构集中统一管理,与户籍制度、人事制度协调运行,那么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可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建立一种社会化的开放式人事档案管理模式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