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合同管理评价标准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工程财务管理 财务风险 防范措施
工程财务管理和企业一般财务管理相比较,具有工作量大、工作内容范围广、风险大、难度高及专业性强等特点。所以,为了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完工,做好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工程财务管理综述
工程财务管理综述包括:工程财务管理的目标要求,工程财务管理的评价标准,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
(一)工程财务管理的目标要求
工程财务管理目标总体要求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全面和谐发展。这就对工程财务管理要求提高了,企业必须转变管理方式,更新管理理念,提高管理效益。
(二)工程财务管理的评价标准
工程评价标准,要适应现代工程财务管理的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评价标准,进一步研究工程财务管理的可行性。同时,也要加强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沟通,搞好协调配合,共同做好工程财务管理工作。
(三)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
随着工程项目的复杂度提高,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意识要不断增强。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包括环境保护、筹资管理、基础会计、预算决算等方面的风险,工程财务管理复杂度和难度较高,所以,要做好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防范工作。
二、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问题
工程财务管理的风险问题包括:财务职责不明确,工程工作量评估不到位,工程财务管理控制不主动,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不规范,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一)财务职责不明确
在工程财务管理中,企业存在着,对各部门的职责分工没有进行明确,没有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
(二)工程工作量评估不到位
在工程建设企业,由于没有建立评估组织或评估机构,所以,对工程工作量不能进行有效评估。
(三)工程财务管理控制不主动
工程财务管理控制不主动主要表现在,工程财务管理部门和其他部门之间是完全独立的,缺乏有效的沟通。不能及时化解工程财务风险。
(四)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不规范
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对施工合同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没有做出提前预测,造成工程财务风险。
(五)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综合素质较低
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缺乏技术,缺乏现代管理经验,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三、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
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措施主要包括:建立健全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进一步明确划分职责,进一步提高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加强转移工程财务风险的能力。
(一)建立健全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做好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预警工作,能够使企业及时规避风险。项目建设单位要做好各部门的预警工作,财务部门做好财务预警,工程部门做好工程预警,使这项预警系统做好整合,形成全部的预警网络,发挥好各部门的预警作用,进一步规避风险。
(二)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管理机制
进一步加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严格财务规章制度,做好财务基础工作,财务人员要定期公布审计报告,以披露企业财务风险。
(三)进一步明确划分职责
为了做好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就要进一步明确划分职责。在项目建设中,进一步明确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责划分,能够进一步调动财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性,进一步强化工程的概算和决算,将责任目标明确到每个人身上,并根据指标完成情况进行定期考核,能够降低工程成本,减少不必要的开支。
(四)进一步提高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提高工程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财务管理水平。为了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就要对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经验,进一步做好工程财务管理工作。同时,企业要不断引进具有先进管理理念的财务人员,不断提高处理突发财务风险的能力。
(五)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合同管理
在工程建设施工中,施工合同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施工中,施工双方虽然签订了风险合同,但施工企业或业主本身可能引发财务风险,所以,在合同签订之前,要进行风险评估,加强风险防范。
(六)加强转移工程财务风险的能力
在工程施工中,加强转移工程财务风险的能力,是非常必要的,能够及时规避财务风险。主要应用于某些不可预见性、工程款拖欠、物价上涨等不可预见性的财务风险。工程财务风险转移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是将风险转移到分包商或业主。二是采用第三方担保法。
四、结束语
工程建设具有建设周期较长,建设标准较高,建设规模较大,项目投资较高等特点。工程财务管理内容较复杂、工作量较大、工作内容范围较广、风险较大、难度较高及专业性较强。要做好工程财务管理工作,进一步规避工程财务风险,就要深刻认识工程财务管理风险潜在因素,由此制定工程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具体措施,才能够降低建筑工程财务风险,从而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汪蓓.浅谈施工企业如何加强财务风险防范[J].中国外资,2011;18
[2]肖杰师.浅议企业财务管理风险防范对策[J].财务理论,2013;11
[3]许咏芳.工程财务管理实践与风险防控分析[J].上海电力,2011;05
[4]杨艳芬.建筑施工企业财务管理若干问题探讨[J].技术与市场,2011;03
一、健全合同管理机制
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合同管理办法的精神,通过“以评价促落实、以检查促管理、以培训促提升、以计划促履行”的管理手段,完善和优化合同管理制度,规范和加强合同管理工作,推进合同管理标准化建设。完善管理制度。实行承办人制度、审查会签制度、授权委托制度、合同专用章制度、合同备案制度、合同争议报告制度、审计监察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做到制度落实、机构落实和人员落实,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纠纷处理都处于有序的制约状态。同时,要组织办公室、财务、物资等相关业务主管部门对合同管理工作进行检查,做到管理层次清楚,职责明确、程序规范,使合同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建立组织机构和考核机制。建立健全合同管理组织机构,清晰地划分合同管理机构、人员及职责,明确合同归口管理部门和合同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严格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合同检查考核管理细则》,通过建立合同管理月评价、月通报、月考核机制的管理机制,从合同上线率、审核率、执行率、规范率、准确率、调考合格率等方面制定考核评价标准,促使合同的签订、履行、考核都处于有效的控制状态。健全常态管理机制。建立合同管理月报机制,按月梳理、分析合同签订、履约情况,做好合同管理的事中控制,协助合同承办部门处理合同中出现的问题,防止违约行为的发生。采取部门自查、集中督查的方式,及时发现并解决合同起草、审核、签署、履行及归档中存在的管理问题,促使合同管理做到规范、合规。
二、完善合同过程管控
在日常合同管理中,要将严把合同审查关作为合同常态管理的主要内容,强化合同谈判、起草、审核、会签、委托授权、用印等全过程管理,全面实现“有人负责、有人监督、有章可循、有据可查”。规范合同流转程序。进一步优化业务流程,严肃合同授权管理,加强合同履行阶段的监督与考核,提升合同管理效率与效益。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对合同统一编号的原则,对所有的合同进行统一整理编号,并在ERP系统录入项目时,加入合同管理的概念,使每个项目名称后面均有合同编号,实现项目的线上查询,项目管理效率大大提升。推行国网统一合同文本。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合同管理办法》六统一要求,起草合同以甲方为主,按《国家电网公司合同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选用相应合同文本,确保合同文本的规范性、实用性、实效性、完整性,实现统一合同文本使用率100%。加强统一合同文本在招标环节的应用,本着“内部管理制度外部化”的原则,在招标文件中明确规定文本的使用规则,确保对外部供应商产生法律效力。同时,不断梳理与合同类型相关业务的法律、法规、规章、标准、制度,对相关合同文本内容进行及时更新,更加有效的保护公司的合法权益。严格执行合同审查会签制度。防范合同管理法律风险的制度保障,就是建立、落实严格的合同审查会签制度,做好合同风险的事前、事中、事后防范。对合同进行技术、经济、法律审查,运用法律规定、技术经济手段,保证企业签订合同选择最佳方式、取得预期效益,实现合同目的。通过审查会签,可以发现合同中存在的潜在风险,减少和避免在履行合同过程中产生不必要的分歧和争议,提高合同履约率。加强对重大合同审查管理,严格实行重大合同联签、备案制度。重大合同,需按照重大合同会签程序审查、会签、批准。重大合同包括:资产抵押、转让、出售、收购、清算合同;担保合同;企业兼并、分立、破产、清算合同;股份制改造、资产重组、投资合同;具有全局影响的或数额巨大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购电合同、并网调度合同及标的额达到一定标准的合同等等。重点对条款完备、物资清单替代合同、乙方违约责任等情况重点审核。强化合同归档管理。合同是企业的有效凭证,是确定双方权利义务的重要证据,全面规范合同归档工作将有效避免企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强化合同文本等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并按档案管理要求及时归档,是规范合同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分批分类整理合同台账及纸质文本,并及时归档,确保合同文本及附件资料应收尽收、应归尽归。
三、强化合同方资信审查
合同双方的资信情况是合同如期履行的关键,应按照项目合同履约情况,强化合同方资信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工程结算挂钩。加强对合同对方当事人主体资格和资信状况审查,是否具有相应的履约信用,过去三年守合同、重信用,无违约事实等进行审核,审核其主体资格是否合法、合同标的是否符合当事人经营范围。若人代签合同,则需要审核是否有真实、有效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书、授权委托书、人身份证明等。对于资信评价不合格的合同方,在规定期限内和规定范围内不予授标,这一举措必将对各类项目的施工质量起到关键作用。同时,资信评价结果,建立资信档案数据库,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信息支撑。
四、提高合同承办人素质
甲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_____________资信评估有限公司
签订时间: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签订地点:_________市______区(县)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上海市企业合同信用评价管理办法》(沪工商合[XX]422号)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经双方协商一致,就XX年度企业合同信用评价签订本合同。
一、评价内容
乙方受甲方委托就企业合同信用评价,采用市工商局指定的合同信用评价标准(包括数学模型和计算机软件),对甲方提供的信息数据进行核实、抽查、分析和科学评估,出具公正、客观、全面、完整反映企业合同信用状况的评价报告。
二、甲方应提供给乙方的资料信息及其他应予协作的事宜
1.甲方在本合同签署后按规定向乙方提供所需全部材料,并对其提供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如甲方不能按期提供所需资料致使评估无法正常进行,或提供虚假资料造成评估结果的失真,甲方应承担全部责任。
2.乙方在甲方现场考核、抽查企业合同信用评价内容的过程中,甲方应安排合同管理及有关人员予以配合。
三、乙方应提供给甲方的服务及其他应予协作的事项
1.乙方对甲方的评价结果以及甲方所提供的评估资料负有保密责任,为甲方严守商业机密,未经甲方同意,乙方不得将评价结果以及评估资料提供给甲方以外的第三方。
2.乙方在收到甲方报送的评估资料后对甲方合同信用等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3.如甲方对评估结果持有异议,在收到评价报告后的10个工作日内向乙方提出复评要求,并提供必要的补充资料,乙方给予复评。
四、价款支付方式
1.本项合同信用评价费用为(人民币大写)______________元,甲方在本合同签署以后一周内向乙方一次付清全部评估费。
2.甲方应以银行转账或支票等方式予以结算。
五、违约责任
本合同经甲乙双方签署后立即生效,任何一方不得违约,否则由违约方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六、争议的解决方式
本合同在履行过程中发生争议,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也可由当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调解,协商或调解不成的,提交上海仲裁委员会仲裁。
七、其他约定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本合同一式二份,双方各持一份。
甲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开户银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银行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盖章)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定代表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委托人: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址邮编: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度管理是现代管理最主要的特色,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的重点就在于确立财务成本管理在企业中的地位,而地位的确定又是通过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来实现。一方面,建立健全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的规章制度,既能够使得财务制度满足施工的发展需要,将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中的灵活性与原则性做到统一;另一方面,能够让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地解决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存在制度缺陷问题。
2.注重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培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于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必须要注重技能培训。①注重培训的实效性。培训内容要实在具体,培训人员要按时到场、培训时间要落实到位,通过培训来让施工企业员工的业务素质上一个档次;②培训应该具有广泛性。应该对培训内容进行合理设置安排,要兼顾财务成本管理的各种知识,要让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尽量多掌握一些技能和知识,成为“多技型”、“复合型”的人才;③细化人员培训计划。施工企业应该结合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晋升计划、再教育计划、人才引进计划以及培训计划等。按照“走出去、请进来”的原则,既安排员工外出参加各类培训班,也要邀请专家学者到单位、到岗位上对财务成本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全面提高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④还应该为施工企业财务成本管理人员建立科学的激励和评价考核机制。从目前来看,绝大多数的施工企业现行的绩效考核体系都没有可量化的考核指标。而定量评估却能够大幅度提高考核的有效性和准确性,便于对财务成本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正确评价。定量评估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应该详细说明每个岗位的具体内容,包括工作评价、岗位条件、工作职责等;第二,量化考核绩效考核体系中的“廉、绩、勤、能、德”;第三,详细分解“廉、绩、勤、能、德”,将分解项目制定为相应的评价标准;第四,根据财务成本管理人员不同的行政职务来制定相应的分值标准,即按照普通员工、一般干部、中层干部、主要领导来设定标准分值,总分为100分。对于那些评价考核长期低于60分的财务成本管理人员,应该找其谈话,要求其整改,若还是屡教不改,则应该予以待岗、淘汰,扣发绩效。这种评估方法可以较为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个工作人员的绩效,优化配置岗位人员。
3.建立规范有效的财务成本稽核工作规范
施工企业在制定财务成本稽核工作规范时务必要参考企业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以此来达到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效果。例如施工企业的采购流程可以分为12个环节,分别为:对企业物资采购管理人员的职责进行明确;对供应商进行考核、选择;对采购计划进行审批与编制;签订与执行采购合同;控制采购价格;保险与运输;货款支付与核算;检验入库;考核等。在稽核采购流程时,可以重点稽核质量检验单、采购合同的签字是否有效、是否有预算、采购流程是否合规、是否按企业的正常程序来对采购价格进行确定、采购过程是否实现了职责的分离、等,具体可独立妥善保管每笔业务的报告单,以备检查。
4.实现内控与财务稽核有机结合
第一,建立财务稽核工作网络。施工企业应该设置一级总稽核岗,而各二级院系及下属部门应该设立二级稽核岗,直接受到一级总稽核岗的管理,要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来对各二级单位的业务流程控制点进行追溯检查,及时发现效益流失环节及问题,确保符合内部控制的需要。二级稽核岗应该定期向一级总稽核岗报告稽核工作,以此来保证上下级单位之间信息的传递,特别是对于性质特殊、金额较大的重大业务要写明风险点、稽核内容、存在问题、是否符合稽核规范、解决方法建议等。一旦稽核人员发现有舍近求远采购、采购价格不合理等问题,应该及时向施工企业管理层进行汇报,而总稽核岗除了定期向施工企业领导班子编制财务稽核内部控制报告外,还应该为他们提供建设性意见以供参考,这样就能够保证日常工作与稽核工作紧密相关,增强事前事中控制、加强信息流通。第二,专项检查与定期检查相结合。要定期安排财务稽核人员来对某个流程进行专项检查,尤其是要对销售、采购、资本支出、货币资金等重点环节加强互查、自查工作,对风险的评估要格外重视,财务稽核结果要与施工企业绩效考核奖惩挂钩。第三,设计适合自己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施工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予以确定,找出关键控制点来设计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业务流程,必要时还可以由会计师事务所等专业机构来帮助制定。把好项目支出关,将项目支出细化到每一个项目,在保运转、保稳定的原则下取消了以前年度部分成效不明显的项目,并将项目资金分类管理,分级审批,以确保财政资金落到实处。
5.加强合同管理,合理索赔
随着施工企业应用工程量清单报价法越来越多,施工企业要认真做好签证,重新审核、计算工程量,但是目前来看,薄弱之处主要在合理索赔和施工合同管理。目前很多施工建设项目都采用固定价合同,而固定价合同只能增减设计变更,因此,加强合同管理,合理索赔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合同管理施工合同。在工程施工中,施工企业和建设单位都必须遵循施工合同的条款,这是最终确定工程概预算的重要保证,也是施工双方所要遵循的经济文件、技术文件、法律文件。由于建设施工的合同内容多、合同执行期长、投资巨大。所以,施工合同中除了有造价、质量、工期、工作范围等一般条款外,还应该要涉及到专利、文物、税收、保险等内容。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时,务必要对每一条款内容都进行仔细斟酌、全面考虑,不然的话,就很容易造成施工企业出现巨大损失。同时,一旦签订合同之后,施工企业就必须全面履行合同,按期按质竣工,以此来赢得良好的信誉,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第二,索赔。施工企业经常都会遇到拖欠工程款、故意刁钻的业主,对于这种情况,施工企业要对与施工索赔有关的资料和依据(如双方来往函件、隐蔽记录、施工合同、设计变更、施工图纸、图纸会审、招标文件等)进行整理、收集,要有理有据地向业主提出索赔要求,以书面形式将施工索赔通知给业主,施工索赔的过程中,要找准索赔依据和索赔事实,同时编制出有说服力的索赔报告。索赔报告要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楚、简明扼要,语言要婉转恰当,数据要准确无误,索赔要求要实事求是,只有这样,才能够达到索赔要求。
6.结语
关键词: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基本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
为了进一步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水平,规范内部控制,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根据相关法律法规,财政部于2012年11月29日制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该规范借鉴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整体框架、风险评估和控制方法、业务层面内部控制、单位层面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等进行了规范。但仅依此规范来指导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显然是不够的,参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之后相继的各配套指引,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配套指引也有必要尽快制定,以提高在2014年1月1日各单位正式建立内部控制时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虽然提出的时间较晚,但内部管理比如说预算、收支、资产管理、基建、经济合同、内外监督等都在不断加强管理。尤其是近些年来为防治腐败、加强廉政建设,各行政事业单位加强了岗位职责控制、预算控制、授权审批控制、内部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管理。这些都可以看作是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建立的探索,但这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堵塞漏洞式的管理容易导致岗位职责的重叠交叉,控制效果的弱化等问题;同时为体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的成本效益原则,有必要在全面建立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之前以内部控制体系的高度对行政事业单位现有比较混乱的内部管理进行自我评价,找出差距,以此为切入点建立健全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包括的种类繁多,考虑到税务系统的特殊性(直接负责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与社会民众接触最为密切),同时税务系统内部控制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效,因此对税务系统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具有必要性及可能性。本文以税务系统为分析对象,尝试构建税务系统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以点及面从而借鉴到其他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
二、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地位和作用
(一)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地位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评价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内部评价主体进行的自我评价活动,另一类是外部评价主体进行的评价活动。大致可以归纳为“单位负责人内部控制评价+财政部门内部控制监督检查+审计部门内部控制审计”的模式。在此模式中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基础,财政部门及审计部门对内部控制的外部评价一般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为基础。
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税务机关负责人或类似权力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全面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但税务机关负责人仅仅是内部控制内部评价主体。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进行评价是优化企业内部控制自我监督机制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共同构成有机循环。
图1 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地位
(二)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作用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作用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高效地促进单位内控体系建设,完善内控体系的组成部分。第二,作为一种信息批露形式,使单位的利益相关者(单位自身、政府其他部门、社会公众(纳税人))了解单位的运行情况。第三,完善税务系统的评价机制,为外部审计评价创造条件。第四,内控体系的健全促进税务系统目标的实现,能有效提高单位管理水平,提高党风廉政建设水平。
三、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基本框架的内容及逻辑关系
(一)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基本框架的内容
下面主要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目标、对象、标准、方法四个方面来进行详细阐述。
1.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目标——评价要达到什么目标
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四条:单位内部控制的目标主要包括: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针对税务系统来讲,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目标可以概括为:合理保证单位经济活动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和使用有效、财务信息真实完整,有效防范舞弊和预防腐败,降低征税成本,提高税务行政效率,提高税收服务质量。
具体目标是确定内部控制的实现程度,需要对内部控制对目标实现的合理保证程度进行评价,即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所谓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是指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对实现控制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程度,包括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和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根据COSO对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规定,内部控制设计的有效性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过程、信息与沟通及内部监督五要素是否都存在并且设计适当以实现控制目标,从而判断其中是否存在设计缺陷,是否缺少为实现控制目标所必需的控制。
2.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对象——对什么进行评价
为了达到以上所述内控自我评价的目标,尤其是具体目标的实现,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对象应该是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根据《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第十条和第十一条的规定,单位需进行单位层面的风险评估及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风险评估。因此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可以分两个层次进行,第一个层次是评价单位层次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第二个层次是评价经济活动业务层次的内部控制有效性。
单位层次的内部控制评价要结合内部控制的五要素来对被评价单位内部控制系统的总体情况进行评价,并针对内控各要素存在的缺陷提出改进意见。根据税务系统的设置目标及实际运行情况,将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要素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有三大要素,即内部环境、控制活动和内部监督。内部环境是税务系统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支配着单位全体人员的内部控制意识,影响着全体人员实施控制活动和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控制活动是指为合理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建立一系列制度和程序以规范单位的各项业务和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是整个内部控制理论框架的核心。内部监督是指对内部控制系统的运行效果和质量进行监督,内部监督为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运行和目标的实现起保障作用。在这三大要素中,控制环境是基础,控制活动是核心,内部监督是保障。
第二层次的要素是第一层次要素的细分。内部环境可以分为服务意识和廉政观、干部队伍胜任能力、组织结构和权责分配三个第二层次的要素。服务意识和廉政观反映了税务人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以及反腐倡廉的作风,服务意识和廉政观的不同影响内部控制的意识和理念。干部队伍胜任能力是指单位是否存在正式或非正式的工作描述以及单位人员是否具有与之匹配的知识和技能,干部队伍胜任能力的不同影响内部控制运行的有效性。组织结构和权责分配是内部控制活动实施的载体,组织结构及相应职责设置的不同以及是否设置有纪检监察部门对内控的运行有重要影响。
控制活动可以分解为预算的编制与执行、税收征管的控制、风险的识别与控制三个第二层次的要素。税务系统的收支活动主要是通过预算进行控制,预算编制、审批、执行、决算与评价不同对内控目标的实现有重要影响。税收征管是税务系统最重要的职责,也是税务系统的特有职能,担负了国家财政收入的大部分,因此有必要对税收征管的控制进行评价,对税收征管控制的不同将形成不同的内控结果。税务系统的风险主要包括税收风险与腐败风险,是否建立有效的风险评估应对机制将影响内控的运行。
内部监督可以分为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两个第二层次的要素。日常监督发生在日常的管理活动中,包括正常的管理和监督活动,以及相关人员在履行他们评价内部控制体系运行质量的责任时采取的其他行动。当发生重大风险时对内部控制系统需专项监督,专项监督的范围和频率主要取决于对风险的评价和日常监督程序。内部控制系统不是一尘不变的,随时间推移而不断变化,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不同对内控的完善有重要影响。
根据上述对内部控制五要素评价内容的分析,可以构建出一套相对细分可行的指标体系。这8个指标就构成了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指标体系。
图2 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指标体系
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评价是对被评价单位各项业务控制制度的构建和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是对单位各项业务控制系统的健全性、恰当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主要包括对预算管理情况、收支管理情况、政府采购管理情况、资产管理情况、建设项目管理情况和合同管理情况等内部控制的评价。
3.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标准——评价的依据或规范
确定评价的对象和指标后,还必须要有一定的评价标准或评价规范来确定什么样的内部控制才是有效的。税务系统内部控制对象分为单位层次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及经济活动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与之相对应,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标准分为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
一般标准是适用于单位层次的内部控制评价的标准,是根据内部控制运行应达到的目标来评价内部控制五要素的设计情况。实务中可以依据内控目标的实现程度对内部控制设计是否完整,是否合理,是否有效进行判断;进一步地,可以综合细分为很好、较好、一般、较差、差5个档次,可以看作是一种定性标准。
具体标准是应用于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细节方面的标准,是对应于指标体系设置的综合标准,实务中可以采用定量标准的形式。由于各评价指标可以设定为百分数或分值等不同的形式,因此,定量评价标准不存在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以内部控制评价结果表现为评价分值而言,应分别设置定性评价标准的5个档次所对应的分值,比如50分以下定为差,50分至60分定为较差,60分至75分定为一般,75分至90分定为较好,90分以上定为很好。然后根据评价分值和标准值直观地显示内部控制质量的优劣,为了显示内部控制制度的完整性,应该同时考虑各分指标和综合指标的分值。
图3 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定量标准(参考)
4.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方法——如何实施
有了评价的对象及标准,接下来就是该如何实施何自我评价的问题了。为了保证评价的效率效果,就必须选择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
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先后经历了内部审计法和自我评价法两种方法。从我国税务系统的实际来看,自建立纪检监察部门后,纪检监察部门担负着内部审计的职责,因此现阶段税务系统采用的是内部审计的自我评价方法。但由于内部审计的评价主体比较单一以及内审部门与被评价者的“对立”关系,实际评价工作的效果不甚理想。因此在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体系建立之初就应由内部审计法逐步过渡到自我评价法,以提高自我评价的效率效果。
自我评价法是由内审部门、单位负责人和业务人员直接参与考察和评价内部控制效果的过程,体现了一种“全员评价、全员控制”的新观念。虽然这种方法能提高内控自我评价的效果,但由于全员参与导致评价的成本较高,因此要以最小成本利用自我评价法实现评价的目标必须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选择合适的程序,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制定评价工作方案、组建评价工作小组、召开研讨会及实施现场测试、汇总评价结果及编制评价报告、落实改进措施五个方面。在实施上述程序时可以根据情况综合运用调查问卷、个别访谈、专题讨论、穿行测试、实地查验、抽样和比较分析等多种具体方法。
在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评价模型,运用自我评价法将内部控制状况评价结果转化成一个具体分值,并根据评价标准做出对税务系统内部控制的评价结果。参照企业的内部控制评价方法,可以使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确定各分指标的权重。
(二)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框架内容的逻辑关系
上述四个要素共同构成了税务系统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基本框架。其逻辑关系可以表述为:税务系统以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目标为导向,确定评价的内容,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确定评价标准,然后应用内部控制评价方法进行评价,最终达到内部控制评价目标。因此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
参考文献:
[1]财政部.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2012.
[2]COSO. 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方红星,王宏译,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7.
[3]宋良荣,周冬华. 企业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与CAP审计[M]. 立信会计出版社,2012.
[4]戴文涛,王茜,谭有超.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概念框架构建[J].财经问题研究,2013(2).
[5]张兆国,张旺峰,杨清香. 目标导向下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及实证检验[J]. 南开管理评论,201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