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想要写出一篇令人眼前一亮的文章吗?我们特意为您整理了5篇金融职业教育范文,相信会为您的写作带来帮助,发现更多的写作思路和灵感。
关键词:人才需求 职业教育 金融培训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6.031
随着近几年中国金融业改革开放不断完善和发展,邮政银行专业金融业务当前应该更加重视提升人力资源的综合素质,这一点是提高金融竞争力的关键点。要更好的培养高综合素质的金融专业人才队伍,一定要在提高专业业务知识和技能素质的同时,还要重视以下几个点。
1 邮政银行专业金融业务人才整体心理素质的再提高
影响员工心理素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虽然目前基础高等教育中开设了心理素质教育。但在企业则普遍缺乏职业心理素质的培训和教育。邮政金融从业也是如此,较少有对企业金融从业人员进行行业心理素质疏导和培训。具备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提升金融企业人员的能力尤显重要。第一,这样可以增强员工的创造能力,有利于员工立足于本职工作基础上进行创造思维以及进行创造性工作;第二,既能增强员工的学习能力,能积极学习,善于学习,并且能养成终身学习的好习惯;第三,能使员工增强协作能力,便于建立良好的企业人际关系和氛围。第四,能提高员工的抗挫折能力,具备良好稳固的心理素质,这样才能具有拼搏的精神、较强的生存能力与顽强的意志能力。
2 邮政银行要重视改善金融人才在企业的内部、外部成长氛围
邮政银行要进行人力资源的综合提升,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与企业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简单的说其实就是一个潜移默化的环节。我们说的外部环境多指人才的基础教育、社会实践、家庭教育以及社会舆论监督等方面。金融人才成长中能否形成自立、独立的观念和意识,社会舆论及面对的市场能否及时监督到金融各个岗位的从业人员的行为,对邮政银行体制下的金融人才综合素质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我们说的内部环境一般时候是指邮政银行企业内部对人才的重视程度,企业人才培养、成长以及选拔机制等众多方面。其中,邮政银行的高层管理是否真正重视企业人才问题对人才整体素质的综合素质提高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邮政银行的高层管理行为和理念直接影响着邮政银行企业文化的形成和发展,邮政银行这个企业自上而下影响着各条业务线和各部门对人才的培养方式以及人才理念。如果一个企业没有良好的外部环境,没有形成良好的人才综合基础素质,在这样的企业从业后就需要花费较大资源进行再提高、再塑造。如果没有良好的邮政银行内部环境,优秀的人才也可能被环境因素所贻误、所影响。这样就可能出现让精英人才变凡夫俗子的庸才的格局。
3 邮政银行要重视培养出高素质、高标准的金融从业的行为规范和职业操守
就邮政银行对本企业金融人才来说,高素质、高标准的金融职业操守是重要的关键点。因为这是有效管理邮政银行企业风险的重要因素。虽然邮政银行风险管理有比较严格的制度做为保证,但是如果缺乏人力方面的有效管理和约束。企业制度执行力就会被疏忽或大打折扣,乃至增大风险管理成本。在邮政银行的金融职业操守中,员工金融道德教育是最重要的。第一,员工要诚实守信。邮政银行本身就是经营信用和风险的金融行业,依靠自身的金融企业的信用做为依托,以此维持着企业本身的经营。所以,邮政银行的金融职业操守中必须注重诚实守信的操守。第二,员工要确立良好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只有员工具有高尚的个人情操、健全的自身人格。同时具有了自觉保护邮政银行企业金融消费权益的精神,确立邮政银行社会责任的理念,这就要关心涉及利益人的看法及利益,实现平衡发展。第三,邮政银行的金融人才要有新的观念,整体服务意识以及开拓精神,这不仅要学会生存,还必须要具有竞争意识、合作意识以及责任精神。第四,邮政银行既是金融业又同样是服务行业。一定要注重言行仪表和文明礼仪。作为树立邮政银行这个企业良好的公众社会形象、有效防范风险和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途径。第五,邮政银行一定要重视金融人才培养、教育方法的再提高和创新。这是提升邮政银行专业技术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的又个一关键环节。当前邮政银行的金融人才来源和培养有两个渠道,一个是社会基础性教育;另外一个是金融职业岗位的再培训。对邮政银行而言,只有人才模式的创新,才能使邮政银行的企业人才培养富有成效、可持续发展。在社会基础金融教育改革中,一是要引进金融案例式教学。以加深学生对金融行业、专业理论的掌握,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金融业务问题的能力,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主动性。二是强化金融模拟教学。建立在实训操作金融业务中进行模拟教学学习。以此增强金融专业学习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三是要“走出去,请进来”。就是要多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走入金融实际部门和金融监管部门去实习、学习、锻炼。四是要学会引进新的金融人才培训模式,像人才综合素质测评技术,与实际工作岗位和能力结合起来,促使人才能最大发挥效用,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第六,邮政银行要重视对金融人才的分配激励机制。邮政银行和众多的金融企业时常指责彼此对金融人才的争夺,也时常批评挖人才以及人才流动的不规范行为。虽然人才的不规范流动对于邮政银行固然有制度上的原因,以及有行业管理、内部制度以及人才自律诚信方面的诸多问题等。但邮政银行缺乏科学有效的对企业金融人才正向分配激励制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众多的金融机构人才流失严重,不用说与收入分配机制落后僵化有很大关系。因为这种局面不改变,人才流失就没有办法控制。而一些中小银行业虽然分配制度灵活,但同时也存在不规范,不科学。同样这样的金融企业也无法真正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更无法使人才真正关心其金融机构的自身发展。邮政银行如果缺乏科学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实际上也就是不重视人才的价值,同样也就无从谈人才的忠诚度和贡献度。
充分认识中国邮政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完备职业技能业务师(技师)团队中国邮政金融市场的人才模式。搭建行业职业教育平台中国邮政金融急需金融人才的结构,实施行业金融人才发展战略。分析了邮政金融市场行业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方向,规划了职业教育完成邮政金融市场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
【关键词】市场需求 人才战略 职业教育 机遇 挑战 就业方向
一、中国邮政金融业务的发展现状
1986年,国务院指示要充分利用邮政机构点多面广、营业时间长的优势,为广大群众提供储蓄方便,积聚社会闲散资金,发展国民经济。随后,邮政部门恢复开办储蓄业务,储蓄存款快速增长,同时也带动了其他邮政金融业务的发展。目前,我国邮政部门办理的金融业务除储蓄和汇兑外,还开办了储蓄卡业务,近年来更是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不断开拓新的效益增长点。
二、邮政储蓄银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自2007年3月6日邮政储蓄银行在北京挂牌成立之后,由于邮政储蓄银行是在邮政局的基础上剥离出来的,作为这支队伍的人员,我们可以做一下调查和回顾,其大概不外乎有三种情况:其一,因父母是邮电老职工,子女那时可以从内部招工进来,有的初中没毕业就匆匆上岗了,甚至有的员工还有小学毕业的,属于半文盲状态。其二、邮电职工子女退伍服合政策安排的,学历大多也大都是初中毕业的,也没有经过多少培训就上岗就业了。其三,就是邮政各种中专技校毕业充实到邮政部门的,水平相对好些。近几年,由于就业的压力大,也有一部分大学生经过考试进入邮政银行系统的,给邮政银行的发展注入一股新的活力。据调查:邮政系统内,军人退伍安排的人员,几乎占到员工的1/2以上,文化程度偏低,只能适应邮政通讯时劳动密集型岗位上的工作,真正有技术的、能操作电脑的、有金融营销能力的人,无法在邮政银行上大显身手,无法与邮政银行进行磨合,即使因就业严峻进入邮政银行的大学生,也多不愿到农村基层锻炼,这样整个邮政银行管理人员和基层普通员工的素质都需有待提高,这就需要自我挖掘自身潜力,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和培训。自我加压,内外兼修,强化内功,力求让每个员工成为业务发展的多面手、即复合型人才;思想上也要与时俱进,与时展的需求合拍。为此我们需要做到一下几点。
三、机遇与挑战
(一)中国邮政金融机构应抓住存在问题的关键,通过职业技能培训、远程多级中心等渠道学习提高业务素质
由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且大部分网点都分布在农村乡镇,这样极容易存在一些管理上的漏洞和薄弱环节,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如今邮政储蓄银行的员工素质还相对较低,这就需要抓思想教育、抓经营管理,并制定严格、具有可操作的规章制度。在执行力上,应加大监督机制,让规章制度落到实处;在资金安全上,在技防、人防上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防止抓大放小,外紧内松。随着邮政储蓄银行逐渐从邮政上的财务体制中分离出来,并单独核算,而检查力度也要不断加大,例如各市、县支行也都成立了专门的稽查人员和审计部门,为规范基层邮政储蓄人员的操作水平、思想作风、忠诚度都做全面的调查,并分门别类的建立专门档案,并对员工的思想排查、个人爱好以及个人业余时间的安排也要做一些调查等等。
(二)中国邮政金融机构应利用自身特点,通过各种方式互学共进,广泛交流,提高业务素质和营销技能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旬子在《劝学》有句:“玉在山而草木润。”对于刚组建的邮政银行而言,打造自己的企业文化尤为重要。同时需要指出的是:新组建的邮政储蓄银行,业务已是不同往昔了,从最开始的手工操作到如今的全部的电脑化操作,业务变化更新快,手续繁杂、信息量大,如果不时刻加强自我学习,就有可能跟不上时展的步伐了,在各种业务培训中要有针对性、系统性,因为今天的邮政储蓄银行比较特殊,工作岗位都是“一个萝卜对一个坑”,员工只能抽出很有限的时间去参加学习和培训,又不能影响正常工作。所以笔者感觉,员工只有自我有意识的学习,才是掌握知识的一种很好的途径。
(三)在发展传统的邮储向“金融化”转变上要加快人才思维转变
1.要加快能力的转变。随着邮储银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提高,人气增加,窗口接待能力需要加强,为客户营造一个良好的储蓄环境非常重要。现在,邮储的功能不断扩大,中间业务用户增长很快,其现有的接待能力与业务需求之间的矛盾已经浮现出来。仍然沿袭简单的、单一的窗口来接待,动辄排队等候。显然不能使客户满意,也不能适应办理客户层次的需要了。
2.加快服务的转变。有专家在设计邮政银行前景时曾做过这样的一番评论:“目前邮储银行缺少的已不是用户,而是服务。与一些专业银行相比,邮储银行在服务方面还有差距……”的确,现在的银行非常注意服务的改善,如为大客户开设专室专柜,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全员素质、实行规范化操作等。这些改进很大程度上突出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以服务赢得市场的经验观念。邮政银行的当务之急,是要适应新的形势,同时,提升服务与能力这两大要素在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以高效、优质、满意的服务吸引客户,赢得市场。这样才能巩固和扩大用户群,为邮储“银行化”运作奠定健康、长远的发展基础。
(四)充分认识中国邮政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紧迫性
邮政银行作为一家零售性商业银行,必须功能齐全,结构合理。过去邮政储蓄的主要业务是负债雷业务,资产业务是短板,在整个银行业务中占比不合理,远不足以推动银行收入的增长。如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转型了,首先要做好资产类业务,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资产业务。发展小额贷款业务是邮政储蓄银行县域机构发挥资产业务的必由之路和理想切入点。小额贷款的市场潜力巨大,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客户和风险也相对分散,与邮储银行网络型企业的特点和现阶段员工能力匹配性好,竞争相对薄弱,完全能够成为邮储银行有特色和优势的一项零售资产业务,成为县域机构的重要盈利途径。对于发展信贷业务,并不是不顾风险片面追求发展,而是要做到在严格风险管理的前提下实现健康发展。信贷业务是高风险高收入的业务,我们既要实现高受益,同时又要管好高风险确保实现业务发展和风险控制的科学平衡。管住了风险就等于创造了效益,在业务发展的过程中,要按照制度要求开展充分的贷款调查和严格的贷后管理,审计部门、风险合规部门也需及时跟进,不断增强风险识别和管控能力。
(五)中国邮政金融市场应积极发挥人事组织协调作用,在学习培训上做好上传下达的作用,完备职业技能业务师(技师)团队
邮政银行急需一批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员工充实队伍,对于每一个新员工在上岗之前都要进行岗前培训,在现代企业里,有人对员工的这种培训有种说法是“培训是最好的福利”。对员工的培训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如员工可以通过外出考察学习交流培训,集中授课培训、网上远程培训等、配需后总要经过各种考核验收,优秀的员工总会彰显出来,对于个别员工学习好、表现好的,人事部门可以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一定的补偿,这不仅可以起到模范的带动作用,更主要的还是提高员工的成就感和提升员工的创业激情。根据马斯洛的五种需求论我们可以看出,成就感和个人的价值体现,最能让员工对企业有归属感。
(六)中国邮政金融市场的人才模式,搭建行业职业教育平台
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金融创新日新月异,国际金融运行的风险也在增加,一些国家的金融危机时有发生。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制定金融发展战略,保证金融安全、高效、稳定运行是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重要而急迫的任务。近年来,中国加快了融入国际金融的步伐,加强国际金融人力资源开发和能力建设的合作。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懂得全球一致的业务规范和取向统一的管理法规,又能够把国情、特点与国际惯例结合起来,并能够从全球视角把握中国金融发展的国际化人才,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重要和迫切。
目前中国邮政金融急需高素质的金融人才。金融业逐渐成为一个覆盖范围最广、与日常生活结合最紧密的服务型行业,同时又是一个最具有创新动力的知识、智力和技术密集型行业。因此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实现金融和经济的健康发展,在加强金融法规建设、规范金融行为、完善金融市场、维护金融竞争以及加强金融监管、健全监管体系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必须大力加强金融专业人才的培养。在满足各层次多样化需求的同时,要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金融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邮政报,2010-2-23.
[2]邮政储蓄银行负债业务,2009-5-11.
[3]邮政储蓄银行中间业务,2012-1-7.
[4]邮政技术,2009-4-12.
[5]中国金融,2012-1-20.
【关键词】就业形势;职业高中;机遇
我国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由于受外贸订单萎缩、原材料价格上涨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整个经济充满的不确定性,许多国家、企业正做出加大政策性扶持力度,加大自主创新能力和新兴市场开拓等相应措施。作为向企业输送人力的中职学校不能坐以待毙,要居安思危,跟紧经济发展趋势和企业的发展方向,在当前世界经济从新组合、洗牌的大背景下,中等职业教育要有预先意识,要走在市场的前头,不能等市场出了问题再应对。应抓住机遇,敢于面对挑战,找准自己的位置,以就业为目标,以企业为课堂,以市场作为检验质量的唯一标准,根据社会需要组织办学,构建中等职业教育新体系。
一、 金融海啸下职高毕业生就业形势
目前,各行业大幅裁员准备过冬,就业市场的紧张气氛达到了空前。沿海大批企业倒闭,一些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面临难题。但随着国家的发展,将产生大量的新型技术,也一定带来很多新兴技术岗位。中等职业教育要借助本次经济危机带来的就业慌的现状,抓紧转型,培养新型技术人才来满足新型的技术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才能度过难关得到可持续的发展。
有关数字显示,到2010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供需缺口为1746万至2665万人。“十一五”期间,我国专业技术人才发展存在总量短缺和结构性短缺的问题。从结构上看,第二和第三产业人才短缺问题更为突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明显增强。
教育部已在近几年明确把计算机应用与软件技术、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以及护理专业列为国家技能型紧缺专业。其中全国数控机床操作人员缺60万人,软件蓝领缺40万人,汽车维修人员每年需求30万人,护理人员每年需求15万人。从用工情况看,三产、加工业等需要大量技术工人。当职业学校定位明确、培养专业对口时,职业学校的学生就业率高确实存在。
二、 如何抓住机遇实现职业高中教育的新突破
1、 职业高中要根据市场需求,做专业方向的调整。
这并不是说要学校改专业,而是在这个专业基础上,分析学生能适应哪些岗位,当岗位需求发生变化时,学校要在课程上做一些调整。例如现在汽车维修总需求量在缩小,所以不能将学生就业的风险压在个别大企业上,要扩大视野,多和其他企业联系。
2、用前瞻性眼光设计专业
优秀的职业教育,成功的职业学校,就在于学校可以通过前瞻性战略眼光,提前预知市场需求,为市场预留、储备人才。在这个过程中,学校的知名度逐渐显现,市场认知度加强,从而带动学生就业率的提高。例如,北京市交通学校与德国巴斯夫公司合作成立了国内首个《汽车整形与涂装》专业,填补了国内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空白,德方工程技术人员进入学校参与学校师资培训,帮助学校建立了一支理念领先、技术过硬的师资队伍。学校的专业设置及对学生的培养有一定前瞻性,取得很大的成功。
3、进行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
一般企业会事先进行一年后(学生毕业时期)技工需求量多少的调研,根据此需求,对专业进行细分,并创建班级,根据学生专业的不同,进行课程的分流。建班的人数是取决于企业市场的需求量多少,学校得到反馈后,在分流建班时的人数按企业实际需求而定,完全对应市场,确保这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
三、提高教学水平,把握新的机遇
职业高中在推进创新教育上具有学生心理素质、设备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优势。职业中学实施创新教育就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着眼于人力资源的充分发挥和设备设施的充分利用,具体来说主要应抓好以下工作:
优化课程设置,变单一的学科课程为多类型课程合一的模块形式,强化专业群的相关课程,实施综合化教育。
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职业教育的教学更应该贴近生产和生活,要扩大课堂的外延。在教学中要创设出优化的知识信息传输环境、能力训练环境、竞争激励环境和学习反馈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
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形成新的导向规制。加大考察比例,降低考试分量,从多视角、多维角度对学生情况进行评价,形成新的导向机制,以此来营造一个分数压力较小、学生“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教学环境和氛围。
四、结语
2008年的经济危机已经影响到了每一个国家,大量的失业人口使世界的负担加大了,从历史上的现象来看每次经济危机中教育行业都是一个发展迅速的行业。近日,教育部部长周济表示,今后一个时期内,中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年招生规模超过普通高中教育招生规模,中国将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
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将更加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更加符合经济社会人才成长规律。职业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办学质量明显提高,职业教育服务中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整体能力明显提高,职业教育吸引力进一步增强,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1]孙琳.《我国职业发展的成就、问题与趋势预测》(J).职教论坛 1999-05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期 高职院校 创业教育 大学生就业
我国正面临着后金融危机时期经济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城市化进程加快的严峻挑战,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以创业带动就业。”为高职教育实施推进创业教育明确了方向,对于深化学校的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促进就业,实现高职院校科学发展和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高职院校要重视和加强创业教育实施和推进,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明确目标、准确定位,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规律和特点,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开设针对性强、有高职特点的创业教育特色课程,建设一支有高职特色的教师队伍,构建高职创业教育体系,探索出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与就业的方向和途径。
一、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意义
创业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以创新性和创造性为基础内涵,强调培养高职学生的竞争能力和择业能力。创业教育是指培养学生创业素质的教育活动。高职院校要把创业教育这一种理念贯穿于教学及课外活动中,主要通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能够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对促进和指导就业指导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和作用。
1.创业教育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分工不断整合,人们转岗机会增多,转岗频率加大。我们应该提升当代高职学生的转岗就业观念和创业意识,拓宽他们的就业视野。
2.创业教育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创业教育旨在通过对学生进行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的培养,开发和提高他们创业的基本素质,为国家培养各种高等技术应用性的创造性人才,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创业教育能使高职学生在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知识创新、经验积累和技能培养等创业的智力因素方面得到锻炼,并培养他们的理想、信念、意志、毅力等创业的非智力因素,毕业后能担负起创业的重任。
3.创业教育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就业途径。创业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学会做创业计划,敢于自己去开办企业、经营公司,从而不仅实现自己的就业愿望,而且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中的路径选择
学校创业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教育过程是通过各种教育资源培养大学生具有创业精神、创业思维、创业能力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被教育者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路径有以下几条。
1.以职业生涯教育促进创业教育。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要与职业生涯教育相结合,教育学生职业理想的实现总要受到时代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任何一个想要奋斗成才的人,都必须把自己的理想根植于他生长的社会时代,置身于特定的历史环境和社会关系之中。艰苦奋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既关系到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又关系到每个青年学生的前途和利益。鉴于目前就业“困难”,高职学生更应该为国分忧,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不能只“就”不“创”,要立志创业。为培养他们的创业理想,要把为社会创造了大量财富,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的创业“明星”作为高职学生的追“星”对象,宣传“星”的创业事迹,产生榜样作用。也可把创业有成的毕业生请回学校作经验介绍,让在校高职学生感到创业成功其实离他们并不遥远,只要肯登攀、肯努力,就会创业成功。
2.以创新精神培养为主,培养高职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培养合格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职教育的必然选择。开展创造教育主要是激化人在自然历史进程中的各种潜能,使之得到充分的发展。在计划经济时代,教育的功能难以发挥人的创造性。而在竞争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大家可以感悟到,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是一个“既成”和“未成”的结合体,具有未确定性。教育的意义一方面可以激化学生的自由意识,使之认识到自己并不是现成的存在物,而是一种必须通过自身创造性的活动,不断向未来开辟可能性并塑造自我的存在物。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教育要引导人们去创造。教育的最根本意义就在于把人的自由本质引申出去从事创造,去打破已有的生存,迈向更高的“未成”,使人在永无止境的创造过程中不断提升,不断丰富自己的“人”的内涵。因此,以创造教育激活创业意识对习惯了旧模式就业的高职学生群体来说非常重要。对他们开展创业教育,首先要让他们明白,创业不只是社会精英分子的所为,也是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素质、高技能劳动大军的基本义务,更要成为高职学生的勇敢追求。
3.建设一支有高职特色的教师队伍。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必须加强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培养学生创业能力的支撑,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推动教师定期到社会和企业学习和培训,增强实践能力。同时,还要积极聘请行业、企业和社会中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专业技术人员和创业精英做兼职老师或特聘指导。要针对创业能力培养的实际需要,借鉴国内外成功的教育经验,运用现代教育理念来指导组织教学过程,制订教学内容,安排教学途径,选择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制订要体现时代性,引导学生关注前沿,面向未来,不断吸收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文化成果;教学过程要注重在探究和解决的过程中锻炼思维、发展能力、激发欲望,从而萌发新思想、新方案;教学方法要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把教学和实验、实习、科研结合起来,重视现场教学和案例教学,锻炼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操作的能力。
4.重视具有高职特色的创业教育特色课程建设。重视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是开展创业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高职院校可根据自身的办学条件、社区条件和财力,开设有自身特点的校本课程。学校通过在校内创建模拟公司、模拟创作室、模拟中介机构等,通过校企合作,利用企业的设施、设备和条件等,甚至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在校内开办服务公司,或将学校所属的学生服务部、食堂、书店交予学生经营,等等,为学生提供体验创业过程、培养和检验创业能力的实践、实训条件。因此,开设创业教育的实践、实训课程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能力,通过实践、实训的模拟整合,可以检验、测评学生的创业能力,反馈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促进教与学双方的不断提高。
5.学校要注重创业教育良好氛围的营造。营造创业教育氛围如同营造学习氛围一样重要,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要持续存在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对入学时的专业思想教育可能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甚至不以为然。但良好的创业教育氛围就可能促使学生理性思考未来,及早地确立人生奋斗目标,规划职业生涯,端正学习态度,努力掌握专业技能。营造创业教育氛围的途径和方法很多,包括宣传栏、校园刊物、报告会、系列讲座、课堂教学、校园网、学生社团组织和寓教于乐的文体活动等,这些途径和方法同时又是创业教育的有效手段。
总之,高职院校学生在大学期间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训练是很有必要的。学校要帮助他们转变择业就业观念,培养他们创新精神和创业的能力,增强创业意识,为他们自主创业、岗位立业做好准备,这也是高职教育展望未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具体体现。
参考文献:
[1]涂德虎.试论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体系[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10).
[2]吴启运.我国大学生创业支持体系构建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08,(3).
【关键词】高职教育;旅游专业;德育教育;融合发展
目前国内旅游行业存在种种乱象,在高职旅游专业教学中渗透融合德育教学,为社会行业提供诚信、敬业、负责任的高素质旅游等相关行业从业人员已经迫在眉睫,这既是高职院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职责,也是整个旅游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一、高职院校旅游专业融入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党的十报告指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必须解决好的根本问题。加强高职学生道德教育是高职教育走内涵式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面临着日趋复杂的国际环境,高职学生正处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道德教育必须在继承和创新的基础上,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把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德育的首要任务,引导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结合社会实践和校园文化,丰富德育内容,提高德育吸引力,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旅游专业课教学中融入道德教育更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旅游从业人员道德缺失,唯利是图,价值取向严重扭曲,缺乏爱心和爱岗敬业思想,服务意识薄弱,才出现了种种旅游乱象。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的德育教育刻不容缓,在旅游专业教学改革过程中,有必要在德育教育中进行理想教育、强化诚信教育和法纪教育、注重职业道德教育,从而实现WTO提出的“高质量的服务,高质量的员工,高质量的旅游”的工作目标。
二、将德育教育与专业素质教育紧密融合
(一)在旅游人才培养方案中涵盖德育内容
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任务之一即提升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使学生学到知识,学为所用,综合素质达到行业要求,此为传统意义上的“育人”,但在今天旅游行业越来越注重职业操守的大背景下,简单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已经远远不够,只有具备优秀品格和职业精神的人才才能真正为行业所接纳,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将“德育”摆在首要位置。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中,在课程设计上,从通识课程和素质课程两个方面来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明确要求人才培养方案中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将学生管理活动、社团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在校期间活动均纳入人才培养活动的范围,且要有目标、有要求、有考核、有反馈。强调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锻炼、生活体验、文化熏陶积累等方式提高个人的综合素养,培育旅游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发展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点在学生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劳动实践和寝室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突破。
(二)在专业教学中潜移默化地进行德育教育
在专业教学中,课堂教学占有极其重要的比重和地位。它是教师帮助学生实现人才培养方案中所要求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形成职业素养的主要载体。课堂教学,无论是在实训室,还是在理实一体化教室,至少会占整个专业教学的70%。目前,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有很多课程,可以在此基础上开展广泛的德育宣传活动,如《国家导游的基本知识》《湖北省导游的基本知识》《旅游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等》。在这些专业课教学在进行德育渗透,有着独特的优势。比如:在政策法规和职业道德的课堂上,老师可以直接通过大量案例告知学生可以做什么,做什么将受到惩罚等内容。而在《导游基础知识》的课堂上,通过模拟景点导游,对各类旅游资源进行归类鉴赏、中外民俗比较等形式渗透,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让学生去欣赏祖国的美,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教师在课堂上应善于组织教学内容,结合社会热点问题,适当联系相关知识,扩大学生知识面,增强认知能力。在《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这两门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作为旅游从业员工,为什么要学习这两部看似无关紧要的法律法规?引导学生探究这两部法律在自己今后的职业生涯中会发挥哪些作用?比如:旅游合同是由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签署的一种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书,作为旅行社委派的代表,应严格与旅行计划或合同履行的规定,违反旅游合同的行为当然是不允许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讲解中,作为导游员应当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规范自己行为的相关内容。提醒学生,作为旅游从业人员,要严格执行法律法规,遵纪守法,不违反旅游者的合法权益。如果违反了法律的相关规定,必须承担相应的后果。
(三)在专业实践教学中体现德育内容
旅游专业的实践教学是很容易融合与体现德育内容的,教师可以利用参观、企业顶岗实习等手段与形式让德育不留痕迹地融入到该过程,因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而不是课堂中略显呆板的案例,接触现实、接触社会,从而形成自己对于整个旅游行业、对于自己即将从事的工作的客观认识并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老师在实践教学结束时,一定要引导学生结合他们自己的所见所闻,或者是亲身经历,进行正反两方面比较好与坏,引导学生向正确的、具有责任感的、具有良好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的方向发展,这将对学生正式工作有很大的正面促进作用。
(四)利用旅游专业第二课堂对学生德育教育进行整合
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灵活,内容设置丰富多样,深受高职学生喜爱。开展社团或者旅游公益服务等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各方面综合素质。随州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学生通过参加各种礼仪服务,外事接待和会议服务等活动,用独特的形式,把德育内容和要求融合在自己的活动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产生积极效果。因此,应该注意第二课堂,积极引导学生参加这些课外活动。
【参考文献】
[1]王金台.试论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德育功能[J].教育与职业,2006,15
[2]任丽娟.浅谈德育在旅游教学中的渗透[J].科学中国人,2015,11